CN108488330A -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88330A
CN108488330A CN201810613238.XA CN201810613238A CN108488330A CN 108488330 A CN108488330 A CN 108488330A CN 201810613238 A CN201810613238 A CN 201810613238A CN 108488330 A CN108488330 A CN 108488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 clutch
gear
change gear
clutch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32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庆军
殷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aibo Yiko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aibo Yiko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aibo Yiko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aibo Yiko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132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88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8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88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89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all of the meshing gears being supported by a pair of parallel shafts, one being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other the output shaft, there being no countershaft involv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16H37/042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change gear transmissions in group arrangement
    • F16H37/043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change gear transmissions in group arrangement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21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34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forward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驱动电机、变速齿轮,及干式离合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两侧分别轴接一变速齿轮,且位于同一端的两个变速齿轮相啮合形成一变速齿轮组;驱动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干式离合器,且干式离合器设置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所述变速齿轮的外侧。本发明无需使用同步器和换档拨叉即可进行档位之间的切换,节省了变速器制造成本的同时使变速器中的各个部件布置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应用该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汽车变速器是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随着汽车变速器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变速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MT(Manual Transmission,手动变速器)变速器、AMT(AutomatedMechanical Transmission,电控机械式变速器)变速器、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器)变速器、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变速器,以及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无级变速器)变速器等等。
MT变速器是通过手动控制方式实现档位的手动切换,其包括干式离合器、同步器,以及换档拨叉。档位切换时,首先要使干式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最后通过同步器和换档拨叉实现档位的切换,但在档位切换的过程中动力通常需要中断一定的时间,使得档位切换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顿挫感;
AMT变速器与MT变速器相比,AMT变速器使用电机、气动或者液压等控制方式实现档位的自动切换,但在档位切换过程中仍然需要先使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并通过同步器和换档拨叉实现档位的切换,档位切换过程中依然存在顿挫感;
然而AT变速器、DCT变速器,以及CVT变速器多使用湿式离合器实现档位的自动切换,但湿式离合器造价高,最终造成AT变速器、DCT变速器,以及CVT变速器造价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造价成本低、无需使用同步器和换档拨叉进行档位切换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包括
输入轴和输出轴,两者上下平行设置且端部平齐;
耦合在所述输入轴中部的驱动电机;
变速齿轮,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轴接一所述变速齿轮,且位于同一端的两个变速齿轮相啮合形成一变速齿轮组;以及
干式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所述干式离合器,且所述干式离合器设置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所述变速齿轮的外侧。
优选地,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输出轴上任一变速齿轮相啮合连接,当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在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外侧设置一干式离合器时,在驱动电机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优选地,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输出轴上任一变速齿轮相啮合连接,当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在输入轴上的变速齿轮外侧设置一干式离合器时,在驱动电机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优选地,还包括差速器,以及与差速器啮合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轴接在输出轴终端,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外侧设置一干式离合器,在驱动电机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优选地,还包括端盖和用于容纳变速齿轮组的壳体,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干式离合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还包括端盖和用于容纳变速齿轮组的壳体,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干式离合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差速器和与其相啮合的变速齿轮组集成在一个壳体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含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1)通过使用两个干式离合器进行档位的切换,无需在输入轴或者输出轴的中部使用换档拨叉和同步器,节省了变速器成本的同时节约了变速器的内部空间,此空间内布置动力源,能够缩小变速器的体积,可使变速器中各个部件布置的更加紧凑;
(2)两个干式离合器分别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两侧,当干式离合器需要维护时,只需拆除相应的壳体即可,使得对摩擦片和压盘的维护更加地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的结构一简图;
图2是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的结构二简图;
图3是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的结构三简图;
图4是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的结构四简图;
图5是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结构简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结构简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结构简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结构简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结构简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结构简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两档变速器结构简图;
图13是差速器与变速齿轮组集成于壳体时变速器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输入轴,2、输出轴,3、第一变速齿轮组,31、第一主动轮,32、第一从动轮,4、第二变速齿轮组,41、第二主动轮,42、第二从动轮,5、驱动电机,6、第一干式离合器,7、第二干式离合器,8、差速器,9、输出齿轮,10、壳体,11、端盖,12、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通过设置在驱动电机两侧的干式离合器进行档位的切换,无需使用换档拨叉和同步器,节省了变速器成本的同时使变速器中各个部件(如驱动电机、干式离合器、变速齿轮等)可以布置的更加紧凑。
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变速齿轮、驱动电机5、以及干式离合器。其中,输入轴1和输出轴2两者平行设置并且端部平齐,均用于传递动力;在输入轴1与输出轴2的两端分别轴接一变速齿轮,并且位于同一端的两个变速齿轮相啮合形成一变速齿轮组;驱动电机5耦合在输入轴1的中部,用于驱动输入轴1转动,并且驱动电机5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干式离合器,干式离合器设置在输入轴1或输出轴2上变速齿轮的外侧,干式离合器通过与变速齿轮的结合或分离最终实现空档、一档和二档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根据干式离合器的设置位置可形成如图1~4所示的四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结构。为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结构及其如何实现档位之间的切换,设于输入轴1一端的变速齿轮记为第一主动轮31,设于输出轴2上且与第一主动轮31相啮合的变速齿轮记为第一从动轮32,两者相啮合形成第一变速齿轮组3;设于输入轴1另一端的变速齿轮记为第二主动轮41,设于输出轴2上且与第二主动轮41相啮合的变速齿轮记为第二从动轮42,两者相啮合形成第二变速齿轮组4;位于驱动电机5两侧的干式离合器分别记为第一干式离合器6和第二干式离合器7。
如图1所示,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主动轮31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主动轮41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第一主动轮31和第二主动轮41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一步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至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结合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主动轮41进一步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如图2所示,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主动轮31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从动轮42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第一主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42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一步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为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结合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不转动,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主动轮41进一步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如图3所示,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从动轮32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主动轮41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第一从动轮32和第二主动轮41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通过输入轴1驱动第一主动轮31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而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为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结合时,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如图4所示,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从动轮32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从动轮42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第一从动轮32和第二从动轮42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此时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通过输入轴1驱动第一主动轮31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而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为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结合时,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如图5所示,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还包括一壳体10,位于输入轴1和输出轴2两侧的变速齿轮组均设置在壳体10内。进一步地,变速器还包括端盖11,在壳体10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端盖11,端盖11与壳体10之间形成容纳腔12。实施时,干式离合器设置在容纳腔12内,维护时只需拆除相应的端盖11即可,使得对干式离合器的维护更加地方便快捷。
结合6~12所示,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还包括差速器8,差速器8可以与输入轴1上的任意一个变速齿轮相啮合连接,变速齿轮驱动差速器8工作;当然,差速器8还可以与设置在输出轴2上的输出齿轮9相啮合连接,输出齿轮9驱动差速器8工作。
进一步地,当差速器8与输出轴2上任意一个变速齿轮相啮合连接时,两个干式离合器不能同时分别设置在输出轴2上变速齿轮的外侧,即在驱动电机5的一侧且在输出轴2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一干式离合器,在驱动电机5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1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当差速器8与输出齿轮9相啮合连接时,在驱动电机5的一侧且在输入轴1或输出轴2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可以设置一干式离合器,位于驱动电机5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1或输出轴2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可以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具体实施时,差速器8和与其相啮合的变速齿轮组集成在同一壳体10内,如图13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干式离合器布置在变速齿轮外侧,无需在输入轴或者输出轴的中部使用换档拨叉和同步器进行档位的切换,并且在输入轴上的变速齿轮之间的空间内布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能够直接驱动输入轴,降低了变速器整体体积的同时,采用直驱方式能够降低动力损耗,提升了传动效率,
本实施例中,以差速器8与输出轴2上的第一从动轮32相啮合为例详细说明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的结构及其如何实现档位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当差速器8与输出轴2上的第一从动轮32相啮合时可形成如图6~8所示的三种结构,详见实施例一~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主动轮31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主动轮41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第一主动轮31和第二主动轮41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至差速器8,差速器8不工作,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一步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驱动差速器86工作,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至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结合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主动轮41进一步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驱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主动轮31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从动轮42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第一主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42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至差速器8,差速器8不工作,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一步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驱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为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结合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不转动,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主动轮41进一步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驱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从动轮32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主动轮41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第一从动轮32和第二主动轮41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至差速器8,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通过输入轴1驱动第一主动轮31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而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驱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为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结合时,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本实施例中,还以差速器8与输出轴2上的输出齿轮9相啮合为例,详细说明此种情况下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的结构及其如何实现档位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当差速器8与输出轴2上的输出齿轮9相啮合时,可形成如图9~12所示的四种结构,详见实施例四~实施例七。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输出齿轮9轴接于输出轴2的一端部,且第二从动轮42位于第一从动轮32和输出齿轮9之间;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主动轮31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主动轮41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第一主动轮31和第二主动轮41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入至输出齿轮9,差速器8不工作,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主动轮31进而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为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结合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主动轮41进而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实施例五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输出齿轮9轴接于输出轴2的一端部,且第二从动轮42位于第一从动轮32和输出齿轮9之间;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从动轮32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从动轮42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第一从动轮32和第二从动轮42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至输出齿轮9,差速器8不工作,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第一主动轮31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实施例六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输出齿轮9轴接于输出轴2的一端部,且第二从动轮42位于第一从动轮32和输出齿轮9之间;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主动轮31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从动轮42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分离时,第一主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42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至输出齿轮9,差速器8不工作,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从动轮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主动轮31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从动轮42相结合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实施例七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输出齿轮9轴接于输出轴2的一端部,且第二从动轮42位于第一从动轮32和输出齿轮9之间;第一干式离合器6设置在第一从动轮32的外侧,第二干式离合器7设置在第二主动轮41的外侧。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第一从动轮32和第二主动轮41均不转动,无动力输出至输出齿轮9,此时档位为空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结合,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分离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一主动轮3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驱动第一从动轮32转动,第一从动轮3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空档切换为一档;当第一干式离合器6与第一从动轮32相分离,第二干式离合器7与第二主动轮41相结合时,驱动电机5驱动输入轴1转动,第二主动轮41随着输入轴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驱动第二从动轮42转动,第二从动轮42通过输出轴2驱动输出齿轮9转动,差速器8工作,此时档位由一档切换为二档。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车辆,其上设有上述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和输出轴,两者上下平行设置且端部平齐;
耦合在所述输入轴中部的驱动电机;
变速齿轮,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轴接一所述变速齿轮,且位于同一端的两个变速齿轮相啮合形成一变速齿轮组;以及
干式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所述干式离合器,且所述干式离合器设置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所述变速齿轮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输出轴上任一变速齿轮相啮合连接,当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在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外侧设置一干式离合器时,在驱动电机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输出轴上任一变速齿轮相啮合连接,当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在输入轴上的变速齿轮外侧设置一干式离合器时,在驱动电机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差速器,以及与差速器啮合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轴接在输出轴终端,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外侧设置一干式离合器,在驱动电机的另一侧且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的外侧设置另一干式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和用于容纳变速齿轮组的壳体,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干式离合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和用于容纳变速齿轮组的壳体,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干式离合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差速器和与其相啮合的变速齿轮组集成在一个壳体内。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
CN201810613238.XA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Pending CN108488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3238.XA CN108488330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3238.XA CN108488330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88330A true CN108488330A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42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3238.XA Pending CN108488330A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883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602A (zh) * 2020-11-16 2021-02-19 重庆大学 回流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7868U (zh) * 2014-12-30 2015-06-03 上海瑞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两档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CN105041988A (zh) * 2015-08-25 2015-11-11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两档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05782362A (zh) * 2016-05-11 2016-07-20 王智 同心输出轴2挡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05822733A (zh) * 2016-05-30 2016-08-03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式两档纯电动变速器
CN106090173A (zh) * 2016-08-08 2016-11-09 吉孚动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
CN206537147U (zh) * 2017-01-25 2017-10-03 苏州凯博易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纯电动两档双离合驱动系统及电动车
CN208535101U (zh) * 2018-06-14 2019-02-22 苏州凯博易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挡变速器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7868U (zh) * 2014-12-30 2015-06-03 上海瑞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两档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CN105041988A (zh) * 2015-08-25 2015-11-11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两档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05782362A (zh) * 2016-05-11 2016-07-20 王智 同心输出轴2挡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05822733A (zh) * 2016-05-30 2016-08-03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式两档纯电动变速器
CN106090173A (zh) * 2016-08-08 2016-11-09 吉孚动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
CN206537147U (zh) * 2017-01-25 2017-10-03 苏州凯博易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纯电动两档双离合驱动系统及电动车
CN208535101U (zh) * 2018-06-14 2019-02-22 苏州凯博易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挡变速器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602A (zh) * 2020-11-16 2021-02-19 重庆大学 回流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9426B (zh) 一种双电机耦合行星排式两挡变速驱动桥
JPH06221347A (ja) 副軸自動変速機
CN105626836A (zh) 圆柱体变速器
CN109780143A (zh) 一种汽车前驱多挡连续变速机构
CN102182795B (zh) 三轴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4776201A (zh) 一种电动车用三挡驱动装置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204267619U (zh) 铝合金壳体双中间轴12档重型变速器总成
CN204061851U (zh) 内置式离合器及其换挡操纵机构
CN204628445U (zh) 一种双联齿轮式六挡变速箱
CN104879452B (zh) 一种双联齿轮式六挡变速箱及其换挡过程控制方法
CN105172588A (zh) 基于双离合变速器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耦合模块
CN108488330A (zh)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档变速器及车辆
CN208535101U (zh) 一种具有双干式离合器的两挡变速器及车辆
CN204852195U (zh) 可锁止式磁粉离合器式的六挡自动变速器
CN109878322A (zh) 可适应不同车型变速要求的基于amt的汽车混合动力结构
CN210970640U (zh) 变速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723773Y (zh) 汽车变速箱装置
CN105972163A (zh) 一种双离合两挡自动变速器
CN105546057A (zh) 一种两档纯电动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系统
CN202937770U (zh) 电动三轮或四轮车用大功率变速箱
CN204512395U (zh) 一种电动车用三挡驱动装置
CN109774462A (zh) 一种汽车前驱连续变速机构
CN109878320A (zh) 一种基于amt的汽车混合动力结构
CN110332287A (zh) 变速箱及汽车
CN110319158A (zh) 变速箱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127 South of Yingbin West Road, Yong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Kaibo Controllable Drive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00 South of Yingbin West Road, Lu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KAIBO YIKONG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