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2702A -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2702A
CN108472702A CN201680075542.2A CN201680075542A CN108472702A CN 108472702 A CN108472702 A CN 108472702A CN 201680075542 A CN201680075542 A CN 201680075542A CN 108472702 A CN108472702 A CN 108472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cooling
width direction
cooling fluid
nozz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5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泌钟
姜宗勋
权辉燮
闵观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c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s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c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98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4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72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2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21B45/0209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 B21B45/0215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 B21B45/0233Spray nozzles, Nozzle headers; Spra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21B45/0209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 B21B45/0215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 B21B45/0218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for strips, sheets, or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该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能够按区域控制向宽度方向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该冷却装置包括:基底框架,配置为与外部冷却流体供给线连接,并且能够向在加热炉中被加热后通过轧机的材料喷射冷却水;及喷嘴组件,配置在所述基底框架上,为了使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对沿材料的宽度方向分割的多个区域由任一模式喷射冷却流体。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控制沿宽度方向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可变,因此能够获得能够使高温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按区域控制向宽度方向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示意地表示通常的厚板工艺线的图。参见图1,材料以高温状态从加热炉10中被引出并通过展宽轧机20及伸长轧机30后,在预矫直机40中预矫直,之后在冷却装置50中被加速冷却。此外,加速冷却后的材料通过热矫直机60矫直形状后在冷却台70上被冷却。
在此,如图2所示,以往的冷却装置50被构造为沿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规定量的冷却水。但是,当沿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规定量的冷却水时,相对于材料的体积,材料中心部的冷却水接触面积较小,从而降低冷却效果,而材料边缘部分的冷却水的接触面积较宽而增加冷却效果,因此具有在材料整体上产生温度偏差的问题。
进而,为了降低在材料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偏差,在冷却材料时,根据图3所示的相对于时间的指示流量曲线,实施了控制向材料的前端部a、中央部b及尾端部c供给的流量的技术。所述技术跟踪所移动的材料位置并通过阀门调节相应位置的流量。
但是,为了冷却材料而供给的流量达到数吨,因此具有在通过阀门调节流量时所需时间为约3秒,且使供给后的流量稳定中所需时间为约10秒以上的时间的问题。因此,关于对材料所喷射的流量来讲,不能保证准确地跟进已设定的指示流量曲线的时间,因此如图4所示,在前端部a和尾端部c实际供给的流量的偏差较大,结果具有在材料内部产生温度偏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该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为了能够使高温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且与材料的宽度对应地供给冷却水,能够改变向宽度方向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该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为了使高温材料的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温度偏差最小化,能够将操作所需时间最小化,其中该操作是为了能够跟进指示流量曲线而供给和阻断流量的操作。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包括:基底框架,配置为与外部冷却流体供给线连接,并且能够向在加热炉中被加热后通过轧机的材料喷射冷却水;及喷嘴组件,配置在所述基底框架上,为了使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对沿材料的宽度方向分割的多个区域由任一模式喷射冷却流体。
所述喷嘴组件可配置在所述基底框架上并接收冷却流体,喷嘴以多个行及多个列设置,规定数量的所述喷嘴形成群组并分成多个喷嘴组,通过开闭所述喷嘴组来向规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此外,所述基底框架可配置在移动的材料上部,所述喷嘴组件的多个所述喷嘴组与所述材料的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成一列。
此外,所述喷嘴组件可通过分别开闭多个所述喷嘴组来对材料的宽度方向选择性地向特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进一步,所述喷嘴组件可控制多个所述喷嘴组分别开闭,以便每个所述喷嘴组能够喷射不同量的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
进一步,为了防止在用于储存及供给冷却流体的区域中产生水锤现象,所述喷嘴组件可设置为通过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中位于两侧端的喷嘴组排放规定量的冷却流体。
可包括: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喷嘴组件的上游,用于检测向所述喷嘴组件侧进入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及控制部,将所述喷嘴组件控制为与从所述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中接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温度数据对应地调节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此外,可进一步包括:冷却材料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喷嘴组件的下游,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喷嘴组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当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传感器接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超过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部考虑该温度偏差,重新设定准备向分割后的材料的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从而控制所述喷嘴组件。
所述基底框架可包括:支撑框架,用于设置所述喷嘴组件;储存管道,配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且与所述冷却流体供给线连接,用于储存冷却流体;及供给管道,连接在所述喷嘴组件和所述储存管道之间,以便向所述喷嘴组件供给冷却流体。
所述喷嘴组件可包括:壳体,用于储存冷却流体;向所述壳体内侧凸出设置的多个所述喷嘴,所述喷嘴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孔,用于向外部喷射冷却流体;多个罩,分别配置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上,用于开闭各所述喷嘴组;及在所述壳体上配置的多个执行器,所述执行器用于使多个所述罩分别上下移动。
此外,所述喷嘴组件可通过调节所述罩和所述喷嘴之间的间隔来控制向外部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所述罩可包括:底板,形成有能够使冷却流体流动的多个流动孔,且一侧面与所述执行器连接;及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面上,且在与所述底板流动孔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孔,当关闭所述喷嘴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密封所述喷嘴的贯通孔。
此外,所述罩的底板可包括:连接部,在所述罩的底板一侧面的中心部上凸出形成,并与所述执行器连接;及加强筋,为了防止所述底板的变形,所述加强筋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周围。
此外,所述加强筋可包括:多个第一肋,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各边缘;及第二肋,配置在多个所述第一肋的上部,用于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肋之间。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件可进一步包括:凸出部,在与所述喷嘴紧贴的位置上凸出形成,用于加压关闭所述喷嘴。
所述罩还可设置为能够装拆于所述执行器。
此外,所述壳体可包括:贯通部,设置为与外部连通,且形成为能够取出或插入所述罩的大小;及门部,用于开闭所述壳体的贯通部。
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冷却方法可包括:高温材料温度检测步骤,用于对通过轧机后进入喷嘴组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进行检测;喷射流量设定步骤,用于将材料沿宽度方向分割为规定区域,并与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对应地设定准备向材料的分割后的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及冷却水喷射步骤,用于控制喷嘴组件向材料的分割后的各区域分别喷射冷却流体,所述喷嘴组件在材料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一列多个喷嘴组。
此外,在所述喷射流量设定步骤中,为了防止在用于储存及供给冷却流体的区域中产生水锤现象,可设定为通过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中位于两侧端的喷嘴组排放规定量的冷却流体。
在此,所述喷嘴组件可通过分别开闭多个所述喷嘴组,来对材料的宽度方向选择性地向特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此外,所述喷嘴组件可设置为控制多个所述喷嘴组分别开闭,以便每个所述喷嘴组能够喷射不同量的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冷却材料温度检测步骤,用于对通过所述喷嘴组件而被冷却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进行检测,当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超过规定温度时,考虑该温度偏差,在所述喷射流量设定步骤中重新设定准备向材料的分割后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能够控制向材料的宽度方向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可变,因此能够获得能够使高温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喷嘴开闭装置来提高喷嘴开闭响应速度,并且能够通过多个喷嘴同时喷射冷却水,因此能够迅速地稳定冷却水喷射流量,从而能够获得能够稳定地跟进指示流量曲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地表示通常的厚板工艺线的图;
图2为示意地表示应用于以往厚板工艺线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对利用指示流量曲线及以往冷却装置的实际流量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4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的多个喷嘴组的立体图;
图6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7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方框图;
图8为示意地表示放大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为摘取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罩并将其示意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10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关闭喷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开放喷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开放喷嘴的状态下冷却流体通过罩的流动孔移动的状态图;
图13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关闭喷嘴的状态下冷却流体通过罩的流动孔移动的状态图;
图14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利用另一实施例的罩来关闭喷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利用另一实施例的罩来开放喷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摘取又一实施例的罩并将其示意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17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更换罩的状态的状态图;
图18为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拆卸罩的状态的图;
图19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方法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本发明特征的理解,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帮助下面所要说明的实施例的理解,在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相同的结构要素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显示,也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在说明本发明时,当认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有可能导致本发明要点不清楚时,省略该具体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4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示意地表示所述冷冷却装置中的多个喷嘴组的立体图。图6为示意地表示所述冷却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主视图,图7为示意地表示所述冷却装置的方框图。图8为示意地表示放大在所述冷却装置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为摘取所述冷却装置的罩并将其示意地表示的立体图。图10及图11为示意地表示在所述冷却装置中关闭及开放喷嘴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及图13为示意地表示在所述冷却装置中开放及关闭喷嘴的情况下冷却流体通过罩的流动孔移动的图。
参见图2至图13,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100包括:基底框架200,配置为与外部冷却流体供给线10连接,并且能够向在加热炉中加热后通过轧机的材料M喷射冷却水;及喷嘴组件300,配置在所述基底框架200上,为了使材料M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对沿材料的宽度方向分割的多个区域Z由任一模式喷射冷却流体。
所述喷嘴组件300配置在所述基底框架200上并接收冷却流体,喷嘴320以多个行及多个列设置,规定数量的所述喷嘴320形成群组并分成多个喷嘴组G,通过开闭所述喷嘴组G来向规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即,设置有多个所述喷嘴320,将规定数量的所述喷嘴320作为喷嘴组G,通过同时开放规定数量的所述喷嘴320,能够向规定区域Z同时喷射冷却流体,因此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稳定所供给的流量,能够稳定地跟进指示流量曲线。在此,冷却流体为冷却水,在开放所述喷嘴320时,可通过冷却水自重的自由下落来落在高温材料上,以便冷却所述高温材料。
此外,所述喷嘴组件300设置为通过开放多个所述喷嘴组G中的至少一个喷嘴组G来向特定区域Z选择性地喷射冷却流体。
更为具体地,当所述喷嘴组件300配置在高温材料M的宽度方向上,并且所述喷嘴组件300的喷嘴组G在所述高温材料M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为一列时,可通过选择性地开放多个所述喷嘴组G中的特定喷嘴组,以便只冷却所述高温材料M的特定区域Z。
例如,如图6所示,当配置有10个喷嘴组时,可操作为通过在图中以左侧为基准关闭第二、第四、第七及第九喷嘴组,且开放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八及第十喷嘴组来喷射冷却流体。
可通过这种结构沿高温材料M的宽度方向对特定区域选择性喷射冷却流体,因此能够使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即,对高温材料M中高温区域(即需要喷射大量的冷却流体的区域),操作为可通过开放对应该区域位置的2~3个喷嘴组来喷射大量的冷却流体,对于相对低温的区域,操作为通过开放一个喷嘴组来喷射较低流量的冷却流体或关闭喷嘴组以免冷却流体喷射,从而能够使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
进一步,为了防止在用于储存及供给冷却流体的区域中产生水锤现象,优选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中位于两侧端的第一及第十喷嘴组在冷却装置的操作期间始终开放,以便排放规定量的冷却流体。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装置100可包括: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420,配置在所述喷嘴组件300的上游,用于检测在加热炉中被加热并通过轧机R后向所述喷嘴组件300侧进入的材料M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及控制部410,用于控制所述喷嘴组件300的对应从所述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420接收的材料M的宽度方向温度数据,调节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即,在材料M进入所述喷嘴组件300之前,通过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420检测材料M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并且控制部410基于材料M的宽度方向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喷嘴组件300向相对较高温度的区域喷射更多流量的冷却流体,向相对较低温度的区域喷射较少流量的冷却流体。
另外,可进一步包括:冷却材料温度传感器430,配置在所述喷嘴组件300的下游,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喷嘴组件300的材料M的宽度方向的温度。
此时,当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传感器430接收的材料M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为规定温度即材料应满足的温度偏差范围以上时,所述控制部410可以考虑这种温度偏差,重新设定准备向材料M的分割后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并且控制所述喷嘴组件300。
通过这种结构,可在线上通过从所述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420检测到的数据初步设定向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并且接收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传感器430检测到的数据,当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超过规定的温度时,二次调节向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因此能设定能够使材料M的温度偏差最小化的最佳的冷却流体的喷射流量。
所述基底框架200包括:支撑框架210,用于设置所述喷嘴组件300;储存管道220,配置在所述支撑框架210上,且与所述冷却流体供给线10连接,用于储存冷却流体;及供给管道230,连接在所述喷嘴组件300和所述储存管道220之间,以便向所述喷嘴组件300供给冷却流体。
即,优选所述储存管道220形成为与所述冷却流体供给线10连接并接收冷却流体,并且为了向所述喷嘴组件300顺畅地供给冷却流体,预存比储存在所述喷嘴组件300中的冷却流体的量更多量的冷却流体。此外,在所述供给管道230上设置有阀门(未图示),从而所述供给管道230操作为当储存在所述喷嘴组件300中的冷却流体小于规定量时供给冷却流体。
所述喷嘴组件300包括:壳体310,用于储存冷却流体;多个所述喷嘴320,向所述壳体310的内侧凸出设置,且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孔,用于向外部喷射冷却流体;多个罩330,分别配置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上,用于开闭各所述喷嘴组;及多个执行器340,在所述壳体310上配置,用于使多个所述罩330分别上下移动。
所述壳体310设置为具有中空部,在其内部存储规定量以上的冷却流体,所述壳体310的下侧面呈水平状,且形成有多个所述喷嘴320。
此外,所述壳体310可设置为长形状,以便将所述喷嘴组配置为一列。此时,可通过将所述壳体310沿高温材料的宽度方向配置,并选择性地开放多个所述喷嘴组,从而沿宽度方向向特定区域供给冷却流体。
为了向规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在所述壳体310上以多个行和多个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喷嘴320。此外,所述喷嘴320设置为从所述壳体310的下侧面向所述壳体310的内侧凸出形成,并且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贯通孔,以便向外部喷射冷却流体。即,当所述罩330关闭所述喷嘴320时,可通过加压凸出的喷嘴320的端部来关闭所述喷嘴,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冷却流体的漏水。当然,所述喷嘴32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由向规定区域同时喷射冷却流体的任何形式来设置。
此外,多个所述喷嘴320可将规定数量的喷嘴形成群组来分成多个喷嘴组。例如,当所述喷嘴320在所述壳体310上形成为8行80列时,若将纵向8个和横向8个喷嘴320作为一个喷嘴组,则分成共10个喷嘴组。此时,所述罩330设置为同时开闭所述一个喷嘴组的纵向8个和横向8个喷嘴320。
所述罩330设置为配置在所述壳体310的内部并上下移动,并且操作为同时开闭向所述壳体310的内部凸出的多个所述喷嘴320(即一个喷嘴组),以便通过多个所述喷嘴320同时喷射或阻断冷却流体。此时,所述罩330在配置于所述壳体310上的执行器340的驱动下进行上下移动。此时,在关闭所述喷嘴320的状态下通过移动所述罩330来开放所述喷嘴320时,可通过调节所述罩330和所述喷嘴320之间的间隔来控制所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更加具体地,所述罩330包括:底板331,形成有能够使冷却流体流动的多个流动孔h,且一侧面与所述执行器340连接;及弹性部件332,配置在所述底板331的另一侧面,且在对应所述底板331流动孔的位置上形成有孔,用于在关闭所述喷嘴320时,封闭所述喷嘴320的贯通孔。
所述底板331形成为能够覆盖配置在所述壳体310上的多个喷嘴320的整体面积,为了使移动时冷却流体的阻力最小化,在除了用于关闭所述喷嘴320的区域之外形成有流动孔h。即,所述底板331具有规定的面积,因此在所述壳体310的内部上下移动时,因较宽的表面积产生较大的冷却流体阻力,因此对控制信号的响应会延迟,难以跟进指示流量曲线图。因此,为了确保快速的响应速度,通过形成多个流动孔h,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上下移动时产生的流动阻力。
在关闭所述喷嘴320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底板331向上侧移动来开放所述喷嘴320时,如图12所示,大量的冷却流体可通过形成在所述底板331上的多个流动孔h流动,因此能够降低对所述底板331施加的阻力,从而使所述底板331的变形最小化。此外,为了在规定时间后关闭所述喷嘴320而移动时,如图11所示,同样有大量的冷却流体可通过多个流动孔h流动,从而能够降低对所述底板331施加的阻力。
此外,所述罩330的底板331包括:连接部333,在所述底板一侧面的中心凸出形成,并与所述执行器340连接;及加强筋334,为了防止所述底板331的变形,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333延伸至所述底板331的周围。
即,所述底板331具有较宽的表面积,因此在上下移动时以连接部333为中心在前后和左右四个侧端上产生弯曲变形,若长时间使用,在所述底板331上会累积疲劳荷载,可能会产生破损问题,因此可通过形成从形成在所述底板331的中心的连接部333延伸至所述底板331周围的加强筋334来加强抗弯曲荷载。此时,所述加强筋334优选与所述连接部333焊接在所述底板331的一侧面。
进一步,当所述罩330在所述壳体310内部配置成一列并开闭所述喷嘴320时,优选所述加强筋334在所述底板331上形成为与配置所述罩330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当所述罩330上下移动时,所述壳体310内部的冷却流体通过所述罩330的移动而被推向两侧,如此被推出的冷却流体可能对相邻的罩330造成较大的荷载,从而引起相邻罩330的损坏。因此,通过与所述罩330的配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形成加强筋334,能够加强所述底板331中荷载集中的区域。
图14及图15为示意地表示在所述冷却装置中利用另一实施例的罩来关闭及开放喷嘴的剖视图。
参见图14及图15,罩330的弹性部件332可进一步包括:凸出部332a,在与喷嘴320紧贴的位置上凸出形成,用于加压封闭所述喷嘴320。即,所述弹性部件332具有在与所述喷嘴320紧贴的区域中向所述喷嘴320侧凸出的凸出部332a,因此当关闭所述喷嘴320时,能够密封冷却流体以免泄漏。此时,优选所述凸出部332a形成为至少大于所述喷嘴320的直径。
图16为在所述冷却装置中摘取另一实施例的罩并将其示意地表示的立体图。
参见图16,为了以更大的刚性支撑所述底板331的变形,设置在底板331上的加强筋334可由多个第一肋334a和第二肋334b来设置。其中,第一肋334a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板331的各边缘;第二肋334b配置在多个所述第一肋334a的上部,用于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肋334a之间。当然,所述加强筋334的形状及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由能够防止所述底板331的弯曲现象的任何形式来设置。
图17为示意地表示在所述冷却装置中更换罩的状态的状态图,图18为示意地表示在所述冷却装置中拆卸罩的状态的图。
参见图17及图18,所述罩330可设置为能够装拆于所述执行器340。即,所述罩330可设置为形成在所述底板331上的连接部333可装拆于所述执行器340的操作杆。在因长期使用而底板331变形或弹性部件332腐蚀等时,所述罩330不能正确地开闭所述喷嘴320,所述罩330的上述结构是为了易于仅更换罩330来使用。此时,如图17所示,所述执行器340和所述连接部333通过销360来连接,从而能够更加简单地在所述执行器340和所述连接部333之间进行连接及分离。当然,用于装拆所述执行器340和所述底板33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可应用多种机械连接方法。
为此,所述壳体310可进一步包括:贯通部311,设置为与外部连通,且形成为能够取出或插入所述罩330的大小;及门部350,用于开闭所述壳体310的贯通部311。即,所述门部350关闭所述壳体310的贯通部311,当需要检查所述壳体310内部的状态或更换所述罩330时,可通过打开所述门部350来开放所述壳体310的内部。此时,所述门部350可设置为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壳体310,从而开闭所述贯通部311,或者能够装拆地设置于所述贯通部311来开闭所述贯通部311。
图19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方法的顺序图。
参见图19,包括以下步骤:高温材料温度检测步骤(S110),用于对通过轧机后进入喷嘴组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进行检测;喷射流量设定步骤(S120),用于将材料沿宽度方向分割为规定区域,并与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对应地设定准备向材料的分割后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及冷却水喷射步骤(S130),用于控制喷嘴组件向材料的分割后各区域分别喷射冷却流体,其中所述喷嘴组件沿材料的宽度方向形成有一列多个喷嘴组。
此外,进一步包括:冷却材料温度检测步骤(S140),用于对通过所述喷嘴组件而被冷却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进行检测,当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检测步骤(S140)中检测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超过规定温度即材料应满足的温度偏差范围以上(S150的例)时,考虑该温度偏差,可返回到所述喷射流量设定步骤(S120)并重新调节准备向材料的分割后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通过这种方法,可在线上通过从所述高温材料温度检测步骤(S110)中检测到的数据初步设定向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并且通过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检测步骤(S140)中检测到的数据,当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超过规定的温度时,二次调节向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因此能设定能够使材料的温度偏差最小化的最佳的冷却流体的喷射流量。
在此,在所述喷射流量设定步骤(S120)中,为了防止在用于储存及供给冷却流体的区域中产生水锤现象,可设定为通过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中位于两侧端的喷嘴组排放规定量的冷却流体。
此外,所述喷嘴组件构成为通过分别开闭多个所述喷嘴组,来对材料的宽度方向选择性地向特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此外,所述喷嘴组件可设置为控制多个所述喷嘴组分别开闭,以便每个所述喷嘴组能够喷射不同量的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
如上所述,尽管通过有限的实施例和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当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

Claims (22)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基底框架,其配置为与外部冷却流体供给线连接,并且能够向在加热炉中被加热后通过轧机的材料喷射冷却水;及
喷嘴组件,其配置在所述基底框架上,为了使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最小化,对沿材料的宽度方向分割的多个区域由任一模式喷射冷却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组件配置在所述基底框架上并接收冷却流体,喷嘴以多个行及多个列设置,规定数量的所述喷嘴形成群组并分成多个喷嘴组,通过开闭所述喷嘴组来向规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基底框架配置在移动的材料上部,
所述喷嘴组件的多个所述喷嘴组与所述材料的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成一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组件通过分别开闭多个所述喷嘴组来对材料的宽度方向选择性地向特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组件控制多个所述喷嘴组分别开闭,以便每个所述喷嘴组能够喷射不同量的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为了防止在用于储存及供给冷却流体的区域中产生水锤现象,所述喷嘴组件设置为通过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中位于两侧端的喷嘴组排放规定量的冷却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喷嘴组件的上游,用于检测向所述喷嘴组件侧进入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及
控制部,其将所述喷嘴组件控制为与从所述高温材料温度传感器中接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温度数据对应地调节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
冷却材料温度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喷嘴组件的下游,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喷嘴组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
当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传感器接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超过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部考虑该温度偏差,重新设定准备向分割后的材料的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从而控制所述喷嘴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基底框架包括:
支撑框架,其用于设置所述喷嘴组件;
储存管道,其配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且与所述冷却流体供给线连接,用于储存冷却流体;及
供给管道,其连接在所述喷嘴组件和所述储存管道之间,以便向所述喷嘴组件供给冷却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喷嘴组件包括:
壳体,其用于储存冷却流体;
向所述壳体内侧凸出设置的多个所述喷嘴,所述喷嘴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孔,用于向外部喷射冷却流体;
多个罩,其分别配置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上,用于开闭各个所述喷嘴组;及
在所述壳体上配置的多个执行器,所述执行器用于使多个所述罩分别上下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组件通过调节所述罩和所述喷嘴之间的间隔来控制向外部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罩包括:
底板,其形成有能够使冷却流体流动的多个流动孔,且一侧面与所述执行器连接;及
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面上,且在与所述底板的流动孔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孔,当关闭所述喷嘴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密封所述喷嘴的贯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罩的底板包括:
连接部,其在所述罩的底板一侧面的中心部上凸出形成,并与所述执行器连接;及
加强筋,为了防止所述底板的变形,所述加强筋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周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加强筋包括:
多个第一肋,其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各边缘;及
第二肋,其配置在多个所述第一肋的上部,用于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肋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进一步包括:
凸出部,其在与所述喷嘴紧贴的位置上凸出形成,用于加压关闭所述喷嘴。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罩设置为能够装拆于所述执行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贯通部,其设置为与外部连通,且形成为能够取出或插入所述罩的大小;及
门部,其用于开闭所述壳体的贯通部。
18.一种冷却方法,包括:
高温材料温度检测步骤,用于对通过轧机后进入喷嘴组件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进行检测;
喷射流量设定步骤,用于将材料沿宽度方向分割为规定区域,并与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对应地设定准备向材料的分割后的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及
冷却水喷射步骤,用于控制喷嘴组件向材料的分割后的各区域分别喷射冷却流体,所述喷嘴组件在材料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一列多个喷嘴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却方法,其中,
在所述喷射流量设定步骤中,为了防止在用于储存及供给冷却流体的区域中产生水锤现象,设定为通过在多个所述喷嘴组中位于两侧端的喷嘴组排放规定量的冷却流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却方法,其中,
所述喷嘴组件通过分别开闭多个所述喷嘴组,来对材料的宽度方向选择性地向特定区域喷射冷却流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冷却方法,其中,
所述喷嘴组件设置为控制多个所述喷嘴组分别开闭,以便每个所述喷嘴组能够喷射不同量的向材料的宽度方向喷射的冷却流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却方法,其中,所述冷却方法进一步包括:
冷却材料温度检测步骤,用于对通过所述喷嘴组件而被冷却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进行检测,
当从所述冷却材料温度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超过规定温度时,考虑该温度偏差,在所述喷射流量设定步骤中重新设定准备向材料的分割后各区域喷射的冷却流体的流量。
CN201680075542.2A 2015-12-23 2016-07-27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Pending CN1084727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9801.0A CN111744975A (zh) 2015-12-23 2016-07-27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84745 2015-12-23
KR1020150184745A KR101746985B1 (ko) 2015-12-23 2015-12-23 냉각장치 및 냉각방법
PCT/KR2016/008206 WO2017111242A1 (ko) 2015-12-23 2016-07-27 냉각장치 및 냉각방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9801.0A Division CN111744975A (zh) 2015-12-23 2016-07-27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2702A true CN108472702A (zh) 2018-08-31

Family

ID=590906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9801.0A Pending CN111744975A (zh) 2015-12-23 2016-07-27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N201680075542.2A Pending CN108472702A (zh) 2015-12-23 2016-07-27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9801.0A Pending CN111744975A (zh) 2015-12-23 2016-07-27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7410B2 (zh)
EP (1) EP3395462B1 (zh)
JP (1) JP6650521B2 (zh)
KR (1) KR101746985B1 (zh)
CN (2) CN111744975A (zh)
WO (1) WO20171112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8113A (zh) * 2021-09-23 2021-12-07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一种真空管道磁浮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冷却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7655112A (zh) * 2023-12-19 2024-03-08 江西联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热成像板形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6985B1 (ko) * 2015-12-23 2017-06-1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냉각장치 및 냉각방법
KR102390012B1 (ko) * 2020-06-09 2022-04-28 제일산기 주식회사 고온 브리켓 철의 냉각장치
KR102364700B1 (ko) * 2020-09-25 2022-02-1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강판 에지부의 과냉각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1018B1 (ko) * 1995-12-28 2000-03-02 이구택 층류유동 냉각을 위한 유량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0414939Y1 (ko) * 2006-01-25 2006-04-28 김오수 압연기의 롤러 스크레이퍼
CN201287148Y (zh) * 2008-05-06 2009-08-12 首钢总公司 中厚板控制冷却装置
CN101507980A (zh) * 2009-03-24 2009-08-1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厚板轧后控制冷却系统
CN201291227Y (zh) * 2008-09-04 2009-08-19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薄板坯连轧生产铌微合金化钢的水冷装置
CN102189127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设于精轧机架间的上喷冷却装置
JP2013099774A (ja) * 2011-11-07 2013-05-23 Hyundai Motor Co Ltd ホットスタンピング成型用金型
KR101330871B1 (ko) * 2011-10-28 2013-11-1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압연기의 냉각장치
CN104024817A (zh) * 2011-12-28 2014-09-03 Posco公司 传感器设备及包括其的冷却设备的性能评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8019B2 (ja) * 1979-11-09 1983-10-26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鋼板の噴霧冷却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0174833A (ja) * 1984-02-20 1985-09-09 Nippon Steel Corp 熱鋼板の冷却方法
JP2610019B2 (ja) * 1986-07-03 1997-05-1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熱鋼板の冷却方法
KR101045363B1 (ko) * 2007-05-11 2011-06-30 신닛뽄세이테쯔 카부시키카이샤 강판의 제어 냉각 장치 및 냉각 방법
DE102007053523A1 (de) * 2007-05-30 2008-12-04 Sms Demag Ag 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der Temperaturverteilung über der Breite
FI20070622L (fi) 2007-08-17 2009-04-15 Outokumpu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tasaisuuden kontrolloimiseksi ruostumatonta terästä olevan nauhan jäähdytyksessä
CN102189132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设于精轧机架间的上喷冷却装置
KR20120053744A (ko) 2010-11-18 2012-05-2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주편 냉각 장치
CN202683627U (zh) * 2012-04-19 2013-01-23 大连汇程铝业有限公司 铝热粗轧机中间坯冷却装置
KR101399879B1 (ko) * 2012-09-27 2014-05-27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소재 냉각장치
KR101490622B1 (ko) 2013-10-01 2015-02-0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고온소재 냉각조절장치
CN104741389B (zh) * 2013-12-25 2016-08-2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改变冷却水喷射宽度控制热轧带钢平直度的方法
CN203737734U (zh) * 2014-03-11 2014-07-30 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堵塞喷管的机架间冷却集管
KR101557725B1 (ko) 2014-07-21 2015-10-06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위치 변동형 고온 소재 냉각 장치
CN204429864U (zh) * 2014-12-23 2015-07-01 江苏东方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盘螺轧后冷却装置
KR101746985B1 (ko) * 2015-12-23 2017-06-1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냉각장치 및 냉각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1018B1 (ko) * 1995-12-28 2000-03-02 이구택 층류유동 냉각을 위한 유량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0414939Y1 (ko) * 2006-01-25 2006-04-28 김오수 압연기의 롤러 스크레이퍼
CN201287148Y (zh) * 2008-05-06 2009-08-12 首钢总公司 中厚板控制冷却装置
CN201291227Y (zh) * 2008-09-04 2009-08-19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薄板坯连轧生产铌微合金化钢的水冷装置
CN101507980A (zh) * 2009-03-24 2009-08-1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厚板轧后控制冷却系统
CN102189127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设于精轧机架间的上喷冷却装置
KR101330871B1 (ko) * 2011-10-28 2013-11-1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압연기의 냉각장치
JP2013099774A (ja) * 2011-11-07 2013-05-23 Hyundai Motor Co Ltd ホットスタンピング成型用金型
CN104024817A (zh) * 2011-12-28 2014-09-03 Posco公司 传感器设备及包括其的冷却设备的性能评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8113A (zh) * 2021-09-23 2021-12-07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一种真空管道磁浮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冷却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3758113B (zh) * 2021-09-23 2022-09-13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电磁悬浮装置冷却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7655112A (zh) * 2023-12-19 2024-03-08 江西联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热成像板形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538146A (ja) 2018-12-27
CN111744975A (zh) 2020-10-09
US10967410B2 (en) 2021-04-06
KR101746985B1 (ko) 2017-06-14
EP3395462B1 (en) 2020-07-15
EP3395462A1 (en) 2018-10-31
EP3395462A4 (en) 2019-01-23
WO2017111242A1 (ko) 2017-06-29
JP6650521B2 (ja) 2020-02-19
US20190001385A1 (en)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2702A (zh) 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US10994316B2 (en) Straightening system and straightening method
CN104514194B (zh) 用于处理地面或道路的装置以及方法
EP205806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ed cooling of steel sheet
US11040385B2 (en) Cooling section comprising power cooling and laminar cooling
JP2009533264A (ja) 航空機の換気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外気と加熱空気を混合する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7368481B2 (ja) 循環装置
CN112739462B (zh) 具有计量物质冷却装置的计量系统
CN105650677A (zh) 带有新型冷却结构一体化设计的火焰稳定器
KR20190099273A (ko) 열연 강판의 냉각 장치, 및 열연 강판의 냉각 방법
KR101746984B1 (ko) 냉각 시스템 및 냉각 방법
CN106735044B (zh) 一种卧式离心机管模冷却装置
KR101767774B1 (ko) 냉각장치
JP5181752B2 (ja) 鋼材の冷却方法および冷却装置
JP5332772B2 (ja) 鋼材の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
JP2010214433A (ja) 鋼材の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
JP6076298B2 (ja) 火力調節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88473A (ja) 金型冷却装置
CN102821925A (zh) 注塑模具和注塑方法
KR101758519B1 (ko) 교정 시스템 및 교정 방법
KR101714690B1 (ko) 스팀분산실에 격벽기둥이 구비된 스팀다리미
CN204783139U (zh) 叶片冷却回路进料导管、排放导管及相关冷却结构
KR102020437B1 (ko) 냉각 장치 및 열간 압연 설비
US20060197638A1 (en) Induction heating stress improvement
CN209578414U (zh) 一种点焊式选择焊喷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