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678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63678A CN108463678A CN201780006741.2A CN201780006741A CN108463678A CN 108463678 A CN108463678 A CN 108463678A CN 201780006741 A CN201780006741 A CN 201780006741A CN 108463678 A CN108463678 A CN 1084636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 outdoor
- outdoor heat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7—Condense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during defros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2—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rever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1—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即使在将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作为对象进行除霜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多余的制冷剂产生的不良状况进行抑制。在以第一室外单元(10)和第二室外单元(20)并联连接的方式构成的空调装置(100)中,在通过使第一室外单元(10)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并且使第二室外单元(20)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来对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进行除霜时,制冷剂回路(3)具有将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至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侧的流路以及将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62、66)侧的流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以相对于室内单元并联连接多个室外单元的方式构成的空调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5919号公报)中记载的空调装置所述那样,提出了下述运转方法:在作为除霜对象的一部分的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中进行除霜,并且一边改变上述除霜对象一边对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整体除霜。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处,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中,在进行除霜时,设置于室内单元的室内膨胀阀被维持为全闭状态。因此,在除霜运转时,制冷剂不在室内单元侧流动而仅在室外单元间流动。
然而,在制冷剂回路封入有相对于包括该制冷剂回路的室外单元侧和室内单元侧两者的整个制冷剂回路适当的制冷剂量并且仅在室外单元间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除霜的情况下,由于仅在整个制冷剂回路中的室外单元间进行运转,因此,容易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多余的制冷剂。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产生多余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会在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中产生制冷剂的堆积,从而很难有效地进行除霜。
另一方面,在想要通过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储罐对多余的制冷剂进行处理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不会朝室内热交换器侧流动且制冷剂会很快从其它的室外单元返回,因此,储罐内容易很快被制冷剂充满。并且,通过除霜结束后的四通换向阀的切换,使液态制冷剂较多地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较多地积存有液态制冷剂的室外热交换器流入已经积存有大量的液态制冷剂的储罐,因此,液态制冷剂可能从储罐溢出而被吸入至压缩机。此外,为了对液态制冷剂从储罐溢出进行抑制,有时会不可避免地使储罐大型化。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即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即使在将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作为对象进行除霜的情况下,上述制冷装置也能够对多余的制冷剂引起的不良状况进行抑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通过将多台室外单元相对于室内单元并联连接而构成,其中,该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制冷剂回路通过将设置于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阀、设置于各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压缩机以及换向阀连接而构成。控制部具有部分除霜模式,在上述部分除霜模式中,通过在换向阀以下述方式切换的状态下进行运转来将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进行运转,该方式是指:使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的室外单元所具有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并且使多个室外单元中的另一部分的室外单元所具有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执行部分除霜模式时的制冷剂回路具有:将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至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一侧的流路;以及将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一侧的流路。
另外,在执行部分除霜模式时的制冷剂回路中,不需要始终具有将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一侧的流路(不需要室内膨胀阀处于始终打开的状态),只要确保至少在从部分除霜模式开始到结束之间的任意的时刻具有上述流路的状态即可。在处于至少具有上述流路的状态下,确保了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阀流动的状态,从而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在执行将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作为除霜对象的部分除霜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具有将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至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一侧的流路、以及将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一侧的流路。因此,能够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阀中流动,此外,也能够使制冷剂在将室内单元和多个室外单元连通的配管中流动。在上述部分除霜模式中,使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低压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将低压的制冷剂一次性压缩而成的压力(通过连接于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即中间压力的蒸发器起作用,藉此,与仅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低压的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相比,能够对在室内热交换器内产生的制冷剂的蒸发进行抑制。藉此,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降低,从而缩短从制热运转重新开始时到吹出暖风为止的时间。此外,这样,在执行制冷剂不仅在室外单元间流动而且在室内单元中流动的部分除霜模式时,容易在上述部位吸收制冷剂回路内产生的多余的制冷剂。此外,通过在上述部位吸收制冷剂回路内产生的多余的制冷剂,能够避免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流出的制冷剂很快返回至上述室外单元,从而也不需要采用用于对多余的制冷剂进行处理的大型的储罐。此外,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流出的制冷剂不仅朝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流动,而且也朝室内单元侧流动,因此,能够对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中液态制冷剂的堆积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除霜。
这样,即使在将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作为对象进行除霜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多余的制冷剂产生的不良状况进行抑制。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执行部分除霜模式时的制冷剂回路具有将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供给至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吸入侧的流路。控制部执行对室内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的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以使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满足规定过热度条件。
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满足规定过热度条件的情况包括下述两种情况: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满足规定过热度条件的情况;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满足规定过热度条件的情况。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在执行部分除霜模式时,进行室内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使得在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被供给至具有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吸入侧的情况下,上述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满足规定过热度条件。因此,即使通过打开室内膨胀阀、确保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等流动的状态来吸收多余的制冷剂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对从室内单元侧送至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制冷剂量进行控制,因而,也能够在具有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对液体压缩的产生以及排出制冷剂温度的异常上升的发生进行抑制。
在第二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制冷装置中,在从部分除霜模式开始时到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开始前为止的期间,控制部进行将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固定于规定开度的控制。
对上述规定开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预先将基于直接连接有作为控制对象的室内膨胀阀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的开度确定为上述规定开度。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从部分除霜模式开始时到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开始前为止的期间,室内膨胀阀固定为规定开度以使制冷剂能够流过。因此,通过可靠地确保部分除霜模式刚开始后的室内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能够对制冷剂滞留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中进行有效的抑制。
在第二观点或第三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执行部分除霜模式时的制冷剂回路具有下述流路:将流过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经由具有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供给至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吸入侧。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能够将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设为低段侧压缩机,并且将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设为高段侧压缩机,从而对制冷剂进行多段压缩。此外,由于能够将如上述那样进行多段压缩后的高温的制冷剂供给至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因而能够有效地进行除霜。
另外,根据上述第四观点的制冷装置和第二观点或第三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关系,在不仅从室内单元侧输送而来的制冷剂被供给至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而且从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侧输送而来的制冷剂也被供给至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情况下,能够对室内膨胀阀进行开度控制以不产生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的液体压缩以及排出温度的异常上升。
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五观点的制冷装置中,在对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部切换换向阀而进行运转,以将除霜对象改变为其它的室外热交换器,并且使曾经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在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多个室外热交换器依次作为除霜对象进行除霜。此处,在某个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结束时立即使制热运转重新开始的情况下,由于在制热运转刚重新开始后其它的室外热交换器的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等情况,因此,可能会频繁发生由于除霜运转而引起的制热运转的中断。与此相对的是,在上述制冷装置中,能够对由于除霜运转而引起的制热运转的中断频度进行抑制。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即使在将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作为对象进行除霜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多余的制冷剂引起的不良状况进行抑制。
根据第二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能够在具有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对液体压缩的产生以及排出制冷剂温度的异常上升的发生进行抑制。
根据第三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在部分除霜模式刚开始后,能够对制冷剂滞留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中进行有效地抑制。
根据第四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能够有效地进行除霜。
根据第五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能够对由于除霜运转而引起的制热运转的中断频度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方框结构图。
图3是表示将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时制冷剂流动的状况的图。
图4是表示将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时制冷剂流动的状况的图。
图5是除霜运转的流程图(前半)。
图6是除霜运转的流程图(后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采用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整体示意结构
图1示出了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示出了空调装置100的方框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包括第一室外单元10、第二室外单元20、第一室内单元61以及第二室内单元65。
上述第一室外单元10、第二室外单元20、第一室内单元61以及第二室内单元65通过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彼此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3。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3中,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通过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和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与第一室外单元10以及第二室外单元20并联地连接。此外,第一室外单元10和第二室外单元20通过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和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与第一室内单元61以及第二室内单元65并联地连接。
在上述制冷剂回路3以能够执行制冷循环的方式封入有工作制冷剂。
通过控制部7对上述空调装置100进行运转控制以及监视。此处,设置于第一室内单元61的第一室内侧控制基板61a、设置于第二室内单元65的第二室内侧控制基板65a、设置于第一室外单元10的第一室外侧控制基板10a、设置于第二室外单元20的第二室外侧控制基板20a彼此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而构成控制部7。
(2)第一室内单元61
第一室内单元61具有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第一室内膨胀阀64、第一室内风扇63、第一室内风扇马达63a、第一气体侧温度传感器71以及第一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2。
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构成制冷剂回路3的一部分。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气体侧的端部与从后述的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端部即点Y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液体侧的端部与从后述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端部即点X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
第一室内膨胀阀64设置于制冷剂回路3内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液体侧(具体而言,在将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液体侧的端部和点X相连的制冷剂配管的中途)。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上述第一室内膨胀阀64能够被设置为电动膨胀阀,该电动膨胀阀能够调节阀开度以对流过的制冷剂量和减压程度进行调节。
第一室内风扇63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输送空调对象空间(室内)的空气,并且使流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空气形成为再次返回至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流。通过对第一室内风扇马达63a进行驱动控制来对上述第一室内风扇63的风量进行调节。
第一气体侧温度传感器71安装于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点Y和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气体侧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并且对流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气体侧端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一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2安装于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液体侧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并且对流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的液体侧端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第一室内单元61设置有构成上述控制部7的一部分的第一室内侧控制基板61a。上述第一室内侧控制基板61a构成为具有CPU、ROM、RAM等,并且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的阀开度进行控制、对由第一室内风扇马达63a产生的第一室内风扇63的风量进行控制、对第一气体侧温度传感器71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以及对第一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2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等。
(3)第二室内单元65
与第一室内单元61相同,第二室内单元65具有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第二室内膨胀阀68、第二室内风扇67、第二室内风扇马达67a、第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73以及第二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
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构成制冷剂回路3的一部分。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气体侧的端部与从后述的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端部即点Y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与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侧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不同的制冷剂配管)连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液体侧的端部与从后述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端部即点X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与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侧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不同的制冷剂配管)连接。
第二室内膨胀阀68设置于制冷剂回路3内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液体侧(具体而言,在将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液体侧的端部和点X相连的制冷剂配管的中途)。对第二室内膨胀阀68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与第一室内膨胀阀64相同,例如,能够将第二室内膨胀阀68设置为电动膨胀阀,该电动膨胀阀能够调节阀开度以对流过的制冷剂量和减压程度进行调节。
第二室内风扇67向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输送空调对象空间(室内)的空气,并且使流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空气形成为再次返回至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流。通过对第二室内风扇马达67a进行驱动控制来对上述第二室内风扇67的风量进行调节。
第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73安装于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点Y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气体侧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并且对流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气体侧端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二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安装于第二室内膨胀阀6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液体侧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并且对流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液体侧端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第二室内单元65设置有构成上述控制部7的一部分的第二室内侧控制基板65a。上述第二室内侧控制基板65a构成为具有CPU、ROM、RAM等,并且对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阀开度进行控制、对由第二室内风扇马达67a产生的第二室内风扇67的风量进行控制、对第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73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以及对第二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等。
(4)第一室外单元10
第一室外单元10具有第一压缩机11、第一四通换向阀12、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室外风扇14、第一室外风扇马达14a、第一室外膨胀阀15、第一储罐19、第一排出温度传感器51a、第一排出压力传感器51b、第一吸入温度传感器52a、第一吸入压力传感器52b、第一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3以及第一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4。
第一压缩机11是能够进行频率控制的压缩机,该第一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是可变的。
第一四通换向阀12具有四个连接端口,其中的每两个端口彼此连接。通过切换上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状态,能够对第一室外单元10进行制冷运转状态和制热运转状态的切换。在第一室外单元10的制冷运转状态中,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以使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成为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侧,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被引导至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侧。在第一室外单元10的制热运转状态中,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以使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成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侧,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被引导至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侧。
在第一室外单元10处于制冷运转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能够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在第一室外单元10处于制热运转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能够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对上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上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由多个传热翅片和传热管构成。
第一室外风扇14通过驱动第一室外风扇马达14a而旋转,从而将屋外的空气供给至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
第一室外膨胀阀15设置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体侧(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体侧和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之间)。对第一室外膨胀阀15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将第一室外膨胀阀15设置为能够对流过的制冷剂的量和减压程度进行调节的电动膨胀阀。
第一储罐19是设置于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和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之间的制冷剂容器。
第一排出温度传感器51a对在第一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一排出压力传感器51b对在第一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
第一吸入温度传感器52a对在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和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一吸入压力传感器52b对在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和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
第一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3对在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一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4将流过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之前的室外的空气的温度作为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检测。
在第一室外单元10设置有构成上述控制部7的一部分的第一室外侧控制基板10a。上述第一室外侧控制基板10a构成为具有CPU、ROM、RAM等,并且对第一压缩机11的驱动频率进行控制、对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对由第一室外风扇马达14a产生的第一室外风扇14的风量进行控制、对第一室外膨胀阀15的阀开度进行控制、对第一排出温度传感器51a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一排出压力传感器51b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一吸入温度传感器52a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一吸入压力传感器52b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一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3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以及对第一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4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等。
(5)第二室外单元20
如下所述,第二室外单元20的结构与第一室外单元10的结构相同。
第二室外单元20具有第二压缩机21、第二四通换向阀22、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第二室外风扇24、第二室外风扇马达24a、第二室外膨胀阀25、第二储罐29、第二排出温度传感器56a、第二排出压力传感器56b、第二吸入温度传感器57a、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57b、第二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8以及第二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9。
第二压缩机21是能够进行频率控制的压缩机,上述第二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是可变的。
第二四通换向阀22具有四个连接端口,其中的每两个端口彼此连接。通过切换上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能够对第二室外单元20进行制冷运转状态和制热运转状态的切换。在第二室外单元20的制冷运转状态下,切换第二四通换向阀22以使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成为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侧,从第二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被引导至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侧。在第二室外单元20的制热运转状态下,切换第二四通换向阀22以使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成为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侧,从第二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被引导至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侧。
在第二室外单元20处于制冷运转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能够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在第二室外单元20处于制热运转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能够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对上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该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由多个传热翅片和传热管构成。
第二室外风扇24通过驱动第二室外风扇马达24a而旋转,从而将屋外的空气供给至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
第二室外膨胀阀25设置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和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之间)。对第二室外膨胀阀25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将第二室外膨胀阀25设置为能够对流过的制冷剂的量和减压程度进行调节的电动膨胀阀。
第二储罐29是设置于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和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之间的制冷剂容器。
第二排出温度传感器56a对在第二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二排出压力传感器56b对在第二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
第二吸入温度传感器57a对在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57b对在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
第二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8对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二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9将流过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之前的室外的空气的温度作为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检测。
在第二室外单元20设置有构成上述控制部7的一部分的第二室外侧控制基板20a。上述第二室外侧控制基板20a构成为具有CPU、ROM、RAM等,并且对第二压缩机21的驱动频率进行控制、对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对由第二室外风扇马达24a产生的第二室外风扇24的风量进行控制、对第二室外膨胀阀25的阀开度进行控制、对第二排出温度传感器56a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二排出压力传感器56b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二吸入温度传感器57a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57b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对第二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8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以及对第二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9的检测温度进行把握等。
(6)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
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连接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与第一室外单元10和第二室外单元20。
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是连接点X和点W的配管,构成制冷剂回路3的一部分,其中,上述点X是从第一室内单元61的第一室内膨胀阀64向液体侧延伸的配管和从第二室内单元65的第二室内膨胀阀68向液体侧延伸的配管汇合的点,上述点W是从第一室外单元10的第一室外膨胀阀15向液体侧延伸的配管和从第二室外单元20的第二室外膨胀阀25向液体侧延伸的配管汇合的点。
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是连接点Y和点Z的配管,构成制冷剂回路3的一部分,其中,上述点Y是从第一室内单元61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向气体侧延伸的配管和从第二室内单元65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向气体侧延伸的配管汇合的点,上述点Z是从第一室外单元10的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向气体侧延伸的配管和从第二室外单元20的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端口中的一个向气体侧延伸的配管汇合的点。
另外,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和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从第一室外单元10和第二室外单元20的设置位置延伸至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的设置位置,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和上述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是构成制冷剂回路3的配管中最长的配管。
(7)制冷运转状态
在制冷运转状态中,控制器7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执行制冷循环,从而使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参照图1的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中的虚线所示的连接状态)。具体而言,控制部7以下述方式进行制冷循环:将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状态设为将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引导至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侧、并且将从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的气体侧流动而来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连接状态;将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设为将从第二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引导至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侧、并且将从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的气体侧流动而来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引导至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连接状态。
在制冷运转状态中,控制部7以使第一室外膨胀阀15和第二室外膨胀阀25均成为全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7以使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气体侧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过热度的方式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各阀开度进行控制。
另外,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21的驱动频率、第一室内风扇马达63a和第二室内风扇马达67a、第一室外风扇马达14a和第二室外风扇马达24a通过控制部7进行驱动控制以满足各自的规定的控制条件。
(8)制热运转状态
在制热运转状态中,控制部7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执行制冷循环,从而使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参照图1的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中的实线所示的连接状态)。具体而言,控制部7以下述方式进行制冷循环:将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状态设为使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作为被输送至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并且将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流动而来的制冷剂引导至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连接状态;将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设为使从第二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作为被输送至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并且将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流动而来的制冷剂引导至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连接状态。
在制热运转状态中,控制部7以使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目标过冷度的方式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各阀开度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7以能够对被输送至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方式对第一室外膨胀阀15和第二室外膨胀阀25的各阀开度进行控制。
另外,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21的驱动频率、第一室内风扇马达63a和第二室内风扇马达67a、第一室外风扇马达14a和第二室外风扇马达24a通过控制部7进行驱动控制以满足各自的规定的控制条件。
(9)除霜运转
在进行上述制热运转时,控制部7在判断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行除霜运转。
作为上述规定除霜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将外部气体温度和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满足规定的温度条件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这一条件作为上述规定除霜条件。在上述情况下,控制部7可以通过第一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4或第二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59的检测温度来对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把握。此外,控制部7也可通过第一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3或第二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8的检测温度来对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进行把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以下述方式构成:在仅对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而言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行将全部的室外热交换器依次作为对象的除霜运转(交替除霜运转)。
在除霜运转中,以下述方式进行交替除霜运转:将作为多台的室外单元(第一室外单元10和第二室外单元20)中的一部分的一台作为除霜对象(部分除霜模式),并且通过依次改变上述除霜对象来进行全部的室外单元的除霜。
也就是说,在交替除霜运转中,首先,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使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仅任意一方成为除霜对象(例如,使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成为除霜对象),并且对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在本例中是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进行除霜。此外,在作为最初的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在本例中是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除霜结束的情况下,接着,首先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仅使之前曾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以外的室外热交换器(在本例中是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成为除霜对象,然后对作为新的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在本例中为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除霜。这样,通过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依次改变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对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轮换),从而对全部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
另外,在全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结束的情况下,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再次使制热运转重新开始。
(9-1)在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下的运转
此处,在图3中示出了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使上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成为除霜对象的状态下的制冷剂回路3中的制冷剂流的状况。
在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下,对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以使流过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分的制冷剂被引导至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并且将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送至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此外,对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以使流过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被引导至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并且将从第二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分。
此处,通过控制部7对设置于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体侧的第一室外膨胀阀15进行控制,使得该第一室外膨胀阀15的阀开度成为全开状态。
此外,通过控制部7对连接于不是除霜对象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的第二室外膨胀阀25的阀开度进行控制,使得通过第二压缩机21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另外,控制部7通过第二吸入温度传感器57a的检测温度以及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57b的检测压力求出通过第二压缩机21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另外,如后所述,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开度不被设置为全闭状态而均为能够供制冷剂流过的开度。此外,第一室内风扇马达63a和第二室内风扇马达67a基本停止,使得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中的冷气不会被送至室内。
在上述运转状态中,流过制冷剂回路3的点W的制冷剂在通过第二室外膨胀阀25时被减压至低压,在作为低压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中蒸发,并且经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2和第二储罐29被吸入至第二压缩机21。
在第二压缩机21中被压缩至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2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此处,如后所述,由于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上述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开度均能够供制冷剂流过,因此,上述制冷剂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经由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流动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位。因此,在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位,上述制冷剂汇合,并且经由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一储罐19被吸入至第一压缩机11。
在第一压缩机11被进一步压缩至高压的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并且被供给至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从而能够使附着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霜有效地融解。此处,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流过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流过被控制为全开状态的第一室外膨胀阀15后,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W。
由于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处于打开的状态,因此,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W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朝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流动(另外,制冷剂在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中被减压至中间压力)。此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作为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流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3的点Y处汇合后,经由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再次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此外,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W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再次被送至第二室外膨胀阀25。
这样,进行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下的运转。
另外,在对于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端部分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7结束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除霜。另外,为了对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热交换器的下端部分的温度进行把握,控制部7可以采用第一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3的检测温度,也可在上述下端部分设置有与第一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3不同的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采用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
(9-2)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下的运转
此处,在图4中示出了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使上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成为除霜对象的状态下的制冷剂回路3中的制冷剂流的状况。
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成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下,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的连接状态以使流过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被引导至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侧,并且将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分,此外,切换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使流过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分的制冷剂被引导至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侧,并且将从第二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送至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
此处,通过控制部7对设置于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的第二室外膨胀阀25进行控制,使得该第二室外膨胀阀25的阀开度成为全开状态。
此外,通过控制部7对连接于不是除霜对象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体侧的第一室外膨胀阀15的阀开度进行控制,使得通过第一压缩机11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另外,控制部7通过第一吸入温度传感器52a的检测温度和第一吸入压力传感器52b的检测压力来求出通过第一压缩机11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另外,如后所述,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开度不被设置为全闭状态而均为能够供制冷剂流过的开度。此外,第一室内风扇马达63a和第二室内风扇马达67a基本停止,使得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中的冷气不会被送至室内。
在上述运转状态中,流过制冷剂回路3的点W的制冷剂在流过第一室外膨胀阀15时被减压至低压,在作为低压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并且经由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一储罐19被吸入至第一压缩机11。
在第一压缩机11中被压缩至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经由第一四通换向阀12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此处,如后所述,由于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上述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开度均能够供制冷剂流过,因此,上述制冷剂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经由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流动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位。因此,在制冷剂回路3的点Z的部位,上述制冷剂汇合,并且经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2和第二储罐29被吸入至第二压缩机21。
在第二压缩机21中被进一步压缩至高压的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并且被供给至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从而能够使附着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霜有效地融解。此处,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流过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流过被控制为全开状态的第二室外膨胀阀25后,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W。
由于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处于打开的状态,因此,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W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朝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流动(另外,制冷剂在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中被减压至中间压力)。此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作为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流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3的点Y处汇合后,经由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再次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Z。此外,被送至制冷剂回路3的点W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再次被送至第一室外膨胀阀15。
这样,进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下的运转。
另外,在对于作为除霜对象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端部分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7结束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除霜。另外,为了对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热交换器的下端部分的温度进行把握,控制部7可以采用第二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8的检测温度,也可在上述下端部分设置有与第二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58不同的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采用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
(10)除霜运转的控制流程
在图5和图6中示出了除霜运转的控制流程。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7对空调装置100是否正在执行制热运转进行判断。此处,若正在执行制热运转,则转移至步骤S11,若未在执行制热运转,则重复步骤S10。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7对上述规定除霜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对于多个室外热交换器(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至少一个而言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2,在对于任何室外热交换器而言规定除霜条件均不成立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1。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7中止制热运转,并且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使多个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成为除霜对象。另外,对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首先将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除霜对象、然后接着将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7以使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处于打开的状态并且使各阀开度维持在规定初始开度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确保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不处于全闭状态而分别处于能够供制冷剂流过的状态。对上述规定初始开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上述规定初始开度可以是与直接连接有室内膨胀阀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相应的值,也可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不同的情况下被设定为与各自的容量相应的不同的开度。藉此,能够从除霜运转的初始阶段开始对制冷剂回路3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促进,从而能够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效地供给至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7对第一压缩机11、第二压缩机21进行驱动,使第一室外膨胀阀15成为全开状态,并且以使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的方式对第二室外膨胀阀25进行控制(参照上述图3及其说明)。对上述第一目标过热度的值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上述第一目标过热度的值可以是比0度大且为10度以下的值,更为理想的是,上述第一目标过热度的值是3度以上5度以下的值。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7对规定初始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此处,对规定初始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上述规定初始条件可以是下述条件:在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被设为规定初始开度的状态下,从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时经过了规定初始时间的情况成立,此外,上述规定初始条件也可以是下述条件:连接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缩机(此处为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为规定初始过热度的情况(例如为5度以下的情况)成立。此处,若规定初始条件成立,则转移至步骤S16,若规定初始条件未成立,则重复步骤S15。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7继续步骤S14中的控制,并且停止使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维持在规定初始开度的控制,并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阀开度进行控制以使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第二目标过热度(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另外,步骤S14中的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的值和步骤S16中的规定的第二目标过热度的值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另外,可以认为,在步骤S16的阶段中,从对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进行除霜开始经过时间而使制冷剂回路3的制冷剂分布变得稳定,从而不容易产生液体压缩,因此,可以将步骤S16的第二目标过热度的值设为比步骤S14的第一目标过热度的值小。藉此,能够高精度地执行过热度控制。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7进行对于作为当前的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对于首先被视为除霜对象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进行是否满足规定除霜结束条件的判断。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下端部分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对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在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8(参照图5和图6的“A”),在规定除霜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7。
在步骤S18中,控制部7对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以将目前为止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从除霜对象移除,并且将目前为止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以外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新的除霜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以将结束除霜的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从除霜对象移除,并且随后接着将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除霜对象。
在步骤S19中,与步骤S13相同的是,控制部7以使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成为打开的状态并且将各阀开度维持在规定初始开度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对多个室外热交换器中最初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的情况下(步骤S13)的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规定初始开度与对多个室外热交换器中从第二个开始被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的情况下(步骤S19)的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规定初始开度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在上述规定初始开度不同的情况下,例如,在对从第二个开始被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的情况下的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规定初始开度进行确定时,可以以反映最初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结束时(相邻的之前的除霜对象的除霜结束时)制冷剂回路3中的制冷剂的状态的方式确定上述规定初始开度。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7对第一压缩机11、第二压缩机21进行驱动,使第二室外膨胀阀25成为全开状态,并且对第一室外膨胀阀15进行控制以使第一压缩机1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参照上述图4及其说明)。此处,例如,能够将步骤S20的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设为比0度大且为10度以下的值,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第一目标过热度被设为3度以上5度以下的值,并且,上述第一目标过热度和步骤S14的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可以是完全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7对规定初始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此处,与步骤S15相同,对规定初始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上述规定初始条件可以是下述条件:在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被设为规定初始开度的状态下,从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时经过了规定初始时间的情况成立,此外,上述规定初始条件也可以是下述条件:连接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缩机(此处为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为规定初始过热度的情况(例如,为5度以下的情况)成立。此处,若规定初始条件成立,则转移至步骤S22,若规定初始条件未成立,则重复步骤S21。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7继续步骤S20中的控制,并且停止使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维持在规定初始开度的控制,并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阀开度进行控制以使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第二目标过热度(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另外,步骤S20中的规定的第一目标过热度的值和步骤S22中的规定的第二目标过热度的值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另外,可以认为,在步骤S22的阶段中,从对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除霜开始经过时间而使制冷剂回路3的制冷剂分布变得稳定,从而不容易产生液体压缩,因此,可以将步骤S22的第二目标过热度的值设为比步骤S20的第一目标过热度的值小。藉此,能够高精度地执行过热度控制。
在步骤S23中,控制部7进行对于作为当前的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进行对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之后被视为除霜对象的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端部分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对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此处,在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则转移至步骤S24,在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23。
在步骤S24中,控制部7将以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为除霜对象的第一四通换向阀1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2的连接状态切换为用于进行制热运转的连接状态,从而使制热运转重新开始,进而返回至步骤S10重复进行处理(参照图6和图5的“B”)。
(11)特征
(11-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在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行交替除霜运转,上述交替除霜运转是指下述运转:将多个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作为除霜对象,并且通过改变上述除霜对象对全部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在上述交替除霜运转中,使除霜对象以外的室外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低压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将低压的制冷剂一次性压缩而成的压力(通过连接于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即中间压力的蒸发器起作用,藉此,与仅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低压的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在室内热交换器内产生的制冷剂的蒸发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将除霜过程中的室内温度的降低抑制得较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室外热交换器依次作为除霜对象进行除霜来对各室外热交换器全部进行除霜。因此,与每次出现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室外热交换器就中断制热运转而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制热运转的中断频度。
(11-2)
此处,在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3封入有与采用各室内热交换器和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运转相应的制冷剂量。不过,在主要在除霜对象以外的室外单元获得除霜用的热量并且在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进行除霜这样的情况下,在制冷剂回路3容易产生多余的制冷剂。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在进行交替除霜运转时,将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设为打开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制冷剂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第一室内膨胀阀64、第二室内膨胀阀68、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2、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6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中流动。因此,即使在产生多余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上述部位吸收上述多余的制冷剂。此外,通过在上述部位吸收在制冷剂回路3内产生的多余的制冷剂,能够避免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流出的制冷剂很快返回至上述室外单元,从而也不需要采用对多余的制冷剂进行处理的大型的储罐。
(11-3)
此外,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流出的制冷剂不仅能够朝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流动,还能够朝室内单元侧流动(例如,在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是除霜对象的情况下,即使流过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想要流过点W而朝第二室外膨胀阀25流动,由于对第二室外膨胀阀25进行基于第二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的开度控制,因此,也存在制冷剂无法充分地流过第二室外膨胀阀25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流过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也能够流过点W而在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中流动)。因此,能够对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中液态制冷剂的堆积进行抑制,并且成为能够有效地供给高温的制冷剂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除霜。
(11-4)
此外,通过控制部7执行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来对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进行控制,使得被吸入至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第二目标过热度。因此,即使在通过打开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使制冷剂流动来吸收多余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开度控制对从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侧被送至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制冷剂量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在具有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对液体压缩的产生以及排出制冷剂温度的异常上升的发生进行抑制。此外,即使将制冷剂不仅从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侧、而且从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输送至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也能够通过上述这样的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过热度控制来抑制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中的液体压缩以及排出温度的异常上升。
(11-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开始进行交替除霜运转时到规定初始条件成立为止(到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过热度控制开始前为止)的期间,第一室内膨胀阀64和第二室内膨胀阀68的阀开度维持在规定初始开度。因此,在刚开始进行交替除霜运转后,能够可靠地确保第一室内单元61和第二室内单元65周围的制冷剂的流动,从而能够对制冷剂滞留在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中进行有效的抑制。
(11-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交替除霜运转时,能够将不是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设为低段侧压缩机,并且将除霜对象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设为高段侧压缩机,从而对制冷剂进行多段压缩。此外,由于能够将如上述那样进行多段压缩后的高温的制冷剂供给至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因而能够有效地进行除霜。
(12)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主旨不是要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包含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改变后的形态。
(12-1)其他实施方式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相对于室内单元并联连接有两台室外单元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此相对的是,例如,相对于室内单元并联连接的室外单元的数量不限定于此,例如,相对于室内单元也可并联连接有三台或三台以上的室外单元。
在上述情况下,在进行交替除霜时,可以通过将一个室外热交换器设为除霜对象并且对成为上述除霜对象的一个室外热交换器进行改变来对全部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此外,也可通过将多个室外热交换器设为除霜对象并且对成为上述除霜对象的多个室外热交换器进行改变来对整体进行除霜。
(12-2)其他实施方式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仅对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而言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将全部的室外热交换器依次作为除霜对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此相对的是,例如,控制部7也可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仅对多个室外热交换器中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运转,对于其它的规定除霜条件不成立的室外热交换器而言,直到规定除霜条件成立为止之前不对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也就是说,可以仅在各室外热交换器自身的规定除霜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对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
即使在上述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室内膨胀阀被打开而产生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12-3)其他实施方式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4、S16、S20、S22中,以对各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目标值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此相对的是,例如,在上述各步骤中,可以以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而非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目标值的方式对各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此处的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控制部7可以通过第一排出温度传感器51a的检测温度和第一排出压力传感器51b的检测压力来求出上述过热度,控制部7也可通过第二排出温度传感器56a的检测温度和第二排出压力传感器56b的检测压力来求出上述过热度。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即使在将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作为对象进行除霜的情况下,上述制冷装置也能够抑制多余的制冷剂所产生的不良情况,因此,上述制冷装置对于设置有多台室外单元的制冷装置特别有用。
符号说明
3制冷剂回路;
7控制部;
10第一室外单元(室外单元);
10a第一室外侧控制基板(控制部);
11第一压缩机(压缩机);
12第一四通换向阀(换向阀);
13第一室外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
15第一室外膨胀阀(室外膨胀阀);
20第二室外单元(室外单元);
20a第二室外侧控制基板(控制部);
21第二压缩机(压缩机);
22第二四通换向阀(换向阀);
23第二室外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
25第二室外膨胀阀(室外膨胀阀);
61第一室内单元(室内单元);
61a第一室内侧控制基板(控制部);
62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
64第一室内膨胀阀(室内膨胀阀);
65第二室内单元(室内单元);
65a第二室内侧控制基板(控制部);
66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
68第二室内膨胀阀(室内膨胀阀);
100空调装置(制冷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5919号公报。
Claims (5)
1.一种制冷装置(100),该制冷装置(100)通过将多台室外单元(10、20)相对于室内单元(61、65)并联连接而构成,所述制冷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3),所述制冷剂回路(3)通过将设置于所述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62、66)和室内膨胀阀(64、68)、设置于各所述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13、23)、压缩机(11、21)以及换向阀(12、22)连接而构成;以及
控制部(7、10a、20a、61a、65a),所述控制部(7、10a、20a、61a、65a)具有部分除霜模式,在所述部分除霜模式中,通过在所述换向阀以下述方式切换的状态下进行运转来将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该方式是指:使多个所述室外单元中的一部分的所述室外单元所具有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所述冷凝器起作用,并且使多个所述室外单元中的另一部分的室外单元所具有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执行所述部分除霜模式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将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至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一侧的流路;以及将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供给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一侧的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执行所述部分除霜模式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将流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供给至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流路,
所述控制部执行对所述室内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的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以使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满足规定过热度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部分除霜模式开始时到所述室内膨胀阀开度调节模式开始前为止的期间,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固定于规定开度的控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执行所述部分除霜模式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下述流路:将流过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经由具有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供给至具有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于作为所述除霜对象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而言规定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切换所述换向阀而进行运转,以将所述除霜对象改变为其它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并且使曾经作为所述除霜对象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05926A JP6319334B2 (ja) | 2016-01-15 | 2016-01-15 | 冷凍装置 |
JP2016-005926 | 2016-01-15 | ||
PCT/JP2017/000647 WO2017122685A1 (ja) | 2016-01-15 | 2017-01-11 | 冷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63678A true CN108463678A (zh) | 2018-08-28 |
Family
ID=59311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6741.2A Pending CN108463678A (zh) | 2016-01-15 | 2017-01-11 | 制冷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84050B2 (zh) |
EP (1) | EP3404343B1 (zh) |
JP (1) | JP6319334B2 (zh) |
CN (1) | CN108463678A (zh) |
ES (1) | ES2812276T3 (zh) |
WO (1) | WO201712268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3197A (zh) * | 2019-02-05 | 2021-09-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调装置 |
CN113518886A (zh) * | 2019-03-06 | 2021-10-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517885B1 (de) * | 2015-10-23 | 2018-08-15 | Zkw Group Gmbh | Mikroprojektions-Lichtmodul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zur Erzeugung von abbildungsfehlerfreien Lichtverteilungen |
CN110573808B (zh) * | 2017-04-28 | 2021-12-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有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
CN109114778B (zh) * | 2018-08-20 | 2020-10-09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873435B (zh) * | 2018-08-31 | 2021-12-28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防结霜控制方法 |
CN109668219B (zh) * | 2018-11-27 | 2023-06-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空调器及除霜方法 |
CN109708216A (zh) * | 2018-12-06 | 2019-05-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化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US11885518B2 (en) * | 2018-12-11 | 2024-01-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WO2020208723A1 (ja) * | 2019-04-09 | 2020-10-15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11219818B (zh) * | 2020-01-17 | 2021-09-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11425992B (zh) * | 2020-04-13 | 2021-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12524760B (zh) * | 2020-11-25 | 2022-12-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出风温度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
CN113071289B (zh) * | 2021-04-28 | 2024-05-10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座舱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7632A (zh) * | 2003-01-13 | 2004-08-04 | Lg������ʽ���� | 具有除霜设备的复式空调器 |
CN1590872A (zh) * | 2003-08-28 | 2005-03-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JP2008025919A (ja) * | 2006-07-21 | 2008-02-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1218476A (zh) * | 2005-07-08 | 2008-07-0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冷冻装置 |
WO2015161461A1 (en) * | 2014-04-23 | 2015-10-29 |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 Variable refrigerant hvac system with individual defros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99297B2 (ja) * | 1986-06-25 | 1995-10-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機 |
JP3149688B2 (ja) * | 1994-06-13 | 2001-03-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デフロスト運転制御装置 |
JPH09287856A (ja) * | 1996-04-18 | 1997-11-04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除霜方法 |
JP2006194526A (ja) * | 2005-01-14 | 2006-07-2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8157557A (ja) * | 2006-12-25 | 2008-07-10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KR101712213B1 (ko) * | 2011-04-22 | 2017-03-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US20150059373A1 (en) * | 2013-09-05 | 2015-03-05 | Beckett Performance Products, Llc | Superheat and sub-cooling control of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2015183898A (ja) * | 2014-03-24 | 2015-10-22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
2016
- 2016-01-15 JP JP2016005926A patent/JP631933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11 ES ES17738439T patent/ES2812276T3/es active Active
- 2017-01-11 CN CN201780006741.2A patent/CN108463678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1-11 EP EP17738439.3A patent/EP3404343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11 WO PCT/JP2017/000647 patent/WO201712268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1-11 US US16/070,101 patent/US1068405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7632A (zh) * | 2003-01-13 | 2004-08-04 | Lg������ʽ���� | 具有除霜设备的复式空调器 |
CN1590872A (zh) * | 2003-08-28 | 2005-03-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1218476A (zh) * | 2005-07-08 | 2008-07-0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冷冻装置 |
JP2008025919A (ja) * | 2006-07-21 | 2008-02-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5161461A1 (en) * | 2014-04-23 | 2015-10-29 |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 Variable refrigerant hvac system with individual defrost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3197A (zh) * | 2019-02-05 | 2021-09-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调装置 |
CN113383197B (zh) * | 2019-02-05 | 2023-02-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调装置 |
CN113518886A (zh) * | 2019-03-06 | 2021-10-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CN113518886B (zh) * | 2019-03-06 | 2022-1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19334B2 (ja) | 2018-05-09 |
JP2017125664A (ja) | 2017-07-20 |
US20190032978A1 (en) | 2019-01-31 |
ES2812276T3 (es) | 2021-03-16 |
EP3404343B1 (en) | 2020-06-03 |
EP3404343A4 (en) | 2018-12-26 |
EP3404343A1 (en) | 2018-11-21 |
US10684050B2 (en) | 2020-06-16 |
WO2017122685A1 (ja) | 2017-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63678A (zh) | 制冷装置 | |
CN108700357B (zh) | 制冷装置 | |
JP6899928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US8616017B2 (en)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05121973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EP2808626B1 (en) | Air-conditioning unit | |
JP5809872B2 (ja) | 加温装置 | |
CN109642761A (zh) | 制冷装置 | |
EP2204625A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defrosting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 |
EP2447622A2 (en) | Heat pump type water heating apparatus | |
US10753645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JP6987234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6410839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US11268737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JPWO2017061010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673342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16001958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6672619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8431526B (zh) | 空调装置 | |
JP6428221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1867858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5556219A (zh) | 制冷装置 | |
JP744884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000936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716217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