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8476A - 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8476A
CN101218476A CNA2006800246607A CN200680024660A CN101218476A CN 101218476 A CN101218476 A CN 101218476A CN A2006800246607 A CNA2006800246607 A CN A2006800246607A CN 200680024660 A CN200680024660 A CN 200680024660A CN 101218476 A CN101218476 A CN 101218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cold
produc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46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植野武夫
竹上雅章
北宏一
谷本憲治
小田吉成
野村和秀
近藤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8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8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制冷剂回路(20)设有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室外热交换器(44)、和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在这个冷冻装置(10)的除霜运转时,运转高级侧压缩机(41、42、43)。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被导入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从内侧对霜加热。其后,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4)蒸发而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压缩,再一次地被送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

Description

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进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特别是涉及冷却冷冻库等库内空气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除霜技术。
背景技术
[0002]具备了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向来为人所知,而作为储藏食品等的冷藏库和冷冻库等的冷却机器广泛地被利用。
[0003]譬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用来冷却便利店等的冷冻库内空气的冷冻装置。在该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连接有低级侧压缩机、高级侧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冷却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在该冷冻装置,以上述冷却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以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同时运转上述低级侧压缩机及高级侧压缩机将制冷剂两阶段的压缩,也就是进行所谓双级压缩的制冷循环。
[0004]上述冷冻装置,在冷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蒸发温度被设定为较低。因此,空气中的水分附着于冷却热交换器而冻结,产生一个问题是所附着的霜妨碍库内空气的冷却。因此,这一类的冷冻装置,必须进行将附着在冷却热交换器的霜融解的运转、也就是必须进行对冷却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
[0005]上述除霜运转,譬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一般以电热器来进行。这个除霜运转中,将以电热器加热的空气供给到冷却热交换器,以空气来暖化附着在冷却热交换器的霜而加以融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8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3249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课题
[0006]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除霜运转中,将以电热器加热的空气供给到冷却热交换器来融解霜,因此,被加热的空气流入到冷冻库内可能导致库内的温度上升。并且,由于必须以空气从外侧表面来暖化附着在冷却热交换器的霜,对冷却热交换器的除霜需要花费长时间、譬如40分钟以上,因此增加消耗功率,导致冷冻装置的运转成本上升这一类的问题。
[0007]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各点所思考而出,其目的在于:在进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中,削减对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除霜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削减这个冷冻装置的除霜运转时的消耗功率。
解决方法
[0008]第1发明是以如下的冷冻装置为前提,该冷冻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20,该制冷剂回路20连接有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热源侧热交换器44,和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而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成为蒸发器的冷却运转中,运转上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和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进行双级制冷循环。这个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来对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除霜的除霜运转能够与上述冷却运转进行转换;在上述除霜运转中,运转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成为冷凝器而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0009]第一发明的冷却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20中进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以作为蒸发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来冷却冷冻库内等的空气。具体来说,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压缩的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凝结后,譬如在膨胀阀等被减压。这个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蒸发,另一方面,库内的空气被制冷剂夺取蒸发热而被冷却。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蒸发的制冷剂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被压缩。这个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制冷剂被吸入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进一步地被压缩而再一次地被送到热源侧热交换器44。
[0010]本发明的除霜运转时,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成为运转状态,进行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具体来说,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压缩的制冷剂于高温高压状态被导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将附着在其表面的霜从内侧加热融化。另一方面,制冷剂被这个霜夺去融化热而凝结。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凝结的制冷剂,譬如在膨胀阀等被减压后,流经热源侧热交换器44。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制冷剂从空气吸热蒸发。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蒸发的制冷剂,再一次地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压缩。
[0011]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发明中,上述的除霜运转中使上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停止。
[0012]第二发明中,在上述除霜运转中,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成为停止状态,同时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成为运转状态,如同上述第一发明地进行除霜运转。
[0013]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二发明中具备旁通管119、139,该旁通管119、139连接上述低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吸入侧和喷出侧同时具有开关阀SV-2、SV-4,上述开关阀SV-2、SV-4在上述除霜运转中开启而在上述冷却运转中关闭。
[0014]第三发明中的冷却运转时,上述旁通管119、139的开关阀SV-2、SV-4关闭,成为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和喷出侧遮断的状态。因此,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蒸发的制冷剂,从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被吸入该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被压缩而被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
[0015]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除霜运转时,上述旁通管119、139的开关阀SV-2、SV-4为开启,成为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和喷出侧连通的状态。因此,从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送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侧的制冷剂,通过上述旁通管119、139被送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换句话说,除霜运转时,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绕过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被送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
[0016]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二或第三发明中,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下方配置有承水盘85、95,同时,上述制冷剂回路20具备了利用侧膨胀阀82、92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利用侧膨胀阀82、92连接到上述冷却运转中的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上游侧;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连接到上述冷却运转中的利用侧膨胀阀82、92的上游侧同时沿着上述承水盘85、95来配置;上述冷却运转中,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凝结的制冷剂通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后,在利用侧膨胀阀82、92被减压后被导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
[0017]第四发明中,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下方设有承水盘85、95。承水盘85、95回收从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表面所滴下的结露水或是从其表面上剥落落下的霜等。并且,在承水盘85、95附近设有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
[0018]这里,本发明的冷却运转时,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凝结的制冷剂流过上述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结果,被承水盘85、95回收的霜、或在承水盘85、95内的结露水冻结所生成的冰块,被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加热而融化。另一方面,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被这些霜和冰块夺去融化热而冷却。换句话说,制冷剂在通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期间热函下降。在这之后,制冷剂在利用侧膨胀阀82、92被减压之后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蒸发。结果,根据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来进行冷却冷冻库内等的空气。
[0019]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第四发明中的上述制冷剂回路20具有热源侧膨胀阀48,该热源侧膨胀阀48被配置在上述除霜运转中的热源侧热交换器44的上游侧;上述除霜运转中,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上述利用侧膨胀阀82、92及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后,在热源侧膨胀阀48被减压导入热源侧热交换器44。
[0020]第五发明的除霜运转时,制冷剂从内侧加热附着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霜而凝结,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利用侧膨胀阀82、92之后,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结果,被承水盘85、95回收的霜或在承水盘85、95内生成的冰块等,被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加热融化。在这之后,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48被减压之后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44。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制冷剂夺去空气的热而蒸发。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蒸发的制冷剂,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压缩再一次地被送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
[0021]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发明中的上述除霜运转中,在上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将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所喷出的制冷剂进一步压缩,同时进行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为冷凝器而以热源侧热交换器44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0022]第六发明中,和第二发明不同,在除霜运转中高级侧压缩机41、42、43与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两者都是运转的状态。换句话说,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压缩的制冷剂,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进一步被压缩而被送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而被利用来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如同上述,本发明的除霜运转时,制冷剂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与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两者被压缩,因此,除霜运转时被赋予制冷剂的热量增大。
[0023]第七发明的特征在于:第六发明中的上述除霜运转中,在上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将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所喷出的一部分制冷剂进一步压缩,而送回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喷出侧。
[0024]在第七发明的除霜运转中,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所喷出的一部分制冷剂被吸入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22进一步地被压缩。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被压缩的制冷剂,与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混合,这个制冷剂被送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而被利用来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如同上述,本发明的除霜运转时,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所喷出的一部分制冷剂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被压缩,使除霜运转时被赋予制冷剂的热量增大。
[0025]第八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七发明中的上述除霜运转中,将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凝结的一部分制冷剂送回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
[0026]第八发明中,在第七发明的除霜运转时,将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凝结变成液状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送回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换句话说,本发明的除霜运转时,对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进行所谓液体注入。结果,使得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制冷剂被冷却。
[0027]第九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具备液回送管141、142,该液回送管141、142连接上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和喷出侧:在上述除霜运转结束后,仅运转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而进行制冷剂回收动作,该制冷剂回收动作使得积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内的制冷剂通过上述液回送管141、142被吸入高级侧压缩机41、42、43。
[0028]在第九发明的制冷剂回路20设有连接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和喷出侧的液回送管141、142。并且,在本发明的冷冻装置,于除霜运转结束之后再一次地进行冷却运转时,进行防止液体制冷剂被吸入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制冷剂回收动作。
[0029]换句话说,一旦进行上述除霜运转,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制冷剂放出用来除霜的融化热而逐渐凝结。因此,在除霜运转结束之后,有时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内会积存液体制冷剂。在这个状态下,若是运转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以及运转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进行上述冷却运转,则积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将会被吸入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由于所谓液压缩小现象(液回收现象)而造成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故障。
[0030]这里,本发明中,在除霜运转结束之后进行以下的制冷剂回收动作。在这个制冷剂回收动作中,仅运转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而使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成为停止状态。根据运转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而被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制冷剂,与积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一起流出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外部。这个制冷剂,绕过停止状态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而流过液回送管141、142被吸入高级侧压缩机41、42、43。
[0031]如同上述,本发明中,在除霜运转结束之后,积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液回送管141、142而被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吸入。因此,其后再一次地重新开始冷却运转之后,能够确实地回避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产生液压缩小的现象。
[0032]并且,一旦进行这样的制冷剂回收动作,从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被排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液回送管141、142或是其他的连络配管等被吸入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在流过这些配管时,液体制冷剂从配管周围的空气吸热而变得容易蒸发。因此,在制冷剂回收的动作时,也能够避免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吸入液体制冷剂。
[0033]第十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九发明中具备油分离器143、144和回油管141、142,该油分离器143、144设于上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侧,该回油管141、142将在该油分离器143、144回收的冷冻机油送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该回油管141、142并兼作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上述液回送管。
[0034]第十发明中,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侧设有油分离器143、144。上述冷却运转时,一旦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143、144,则在油分离器143、144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机油加以回收。分离后的制冷剂,被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进一步地被压缩,同时回收后的机油通过回油管141、142被送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再一次地被利用来润滑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各个滑动部。
[0035]这里,本发明中,上述回油管141、142兼作第九发明中的回油管。换句话说,在上述的制冷剂回收动作,从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被排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回油管141、142及油分离器143、144被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
[0036]第十一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发明中,使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油分离器143、144的结构为将从液回送管141、142流入的制冷剂分离出气体制冷剂而把该气体制冷剂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吸入侧。
[0037]第十一发明中,在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油分离器143、144作为气液分离器而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制冷剂回收动作中的制冷剂,包含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所积存的液体制冷剂,若是上述制冷剂通过回油管141、142流入油分离器143、144,则在油分离器143、144内将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并且,这个制冷剂回收动作中,只有将在油分离器143、144被分离的气体制冷剂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因此,能够有效地回避在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液压缩小现象。
发明效果
[0038]若是按照本发明,在除霜运转时,由于将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导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来使得从内侧加热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表面所附着的霜。因此,能够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有效地进行除霜,而能够削减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进行除霜所需的时间。
[0039]并且,若是按照本发明,除霜运转时,通过以热源侧热交换器44为蒸发器,能够将从空气赋予制冷剂的热利用在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换句话说,本发明中,将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赋予制冷剂的热和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被赋予制冷剂的热的两者利用在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因此,能够缩短除霜时间,进一步地削减冷冻装置在除霜运转时的消耗功率。
[0040]特别是第二发明中,使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为停止状态来进行除霜运转能够谋求除霜运转时削减运转动力。
[0041]进一步地,上述第三发明中,通过使旁通管119、139的开关阀SV-2、SV-4进行开关,能够简单地转换冷却运转与除霜运转;冷却运转是将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蒸发的制冷剂来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和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进行双级压缩,除霜运转是使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绕过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而被送到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
[0042]并且,上述第四发明中,在上述冷却运转时,使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凝结的制冷剂,在利用侧膨胀阀82,92被减压前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能够利用制冷剂的凝结热使承水盘85、95内的霜和冰块等融化,而成为液体的水作为承水迅速的从承水盘85、95加以排出。并且,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被承水盘85、95内的霜和冰块夺去热量,其过冷却度将变大。因此,能够降低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制冷剂的热函,而能够增大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空气所带来的冷却效果。
[0043]进一步地,上述第五发明中,在上述除霜运转时,使被利用来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除霜的制冷剂,在利用侧膨胀阀82、92不被减压而送到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在除霜运转时,能够利用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的热来融解承水盘85、95内的霜和冰块。
[0044]另一方面,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48被减压之后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44。因此,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4,制冷剂的蒸发热将被空气夺取,不但能够将这个热利用来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也能够利用在对承水盘85、95的加热。因此,将能够削减这个冷冻装置在除霜运转时的消耗功率。
[0045]并且,第六或第七发明中,上述除霜运转时,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与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双方来压缩制冷剂。因此,若是按照这些发明,除霜运转时赋予制冷剂的热量将增大,而能够提高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能力。因此,譬如在第二发明的除霜运转中,即使除霜能力不足的状况下,也能够根据本发明的除霜运转对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有效地除霜。
[0046]并且,第八发明中,在除霜运转中,根据将液体制冷剂送回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来冷却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制冷剂。因此,若是按照第八发明,将能够事先回避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制冷剂的温度异常上升,而能够确实地保护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
[0047]第九发明中,在结束除霜运转之后进行制冷剂回收动作来使高级侧压缩机141、142所积存的液体制冷剂被吸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内。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能够确实地回避除霜运转结束再一次地进行冷却运转时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产生液压缩小的现象。另一方面,若是这样地将液体制冷剂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与将液体制冷剂送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情况相比之下,能够增加液体制冷剂流过的配管的长度。因此,本发明中,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排出的液体制冷剂被吸入高级侧压缩机141、142之间,能够利用配管周围空气的热让液体制冷剂蒸发。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能够回避在制冷剂回收动作时在高级侧压缩机141、142的液压缩小现象。
[0048]第十发明中,在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侧设有油分离器143、144。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能够将冷却运转时从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流出的机油确实地送回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而能够解消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冷冻机油的不足。
[0049]这里,本发明中,也将在油分离器143、144回收的机油送回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回油管141、142用来作为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液回送管。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能够谋求简化制冷剂回路20。
[0050]第十一发明中,在制冷剂回收动作时,将积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液体制冷剂送入油分离器143、144内,而将在该油分离器143、144内分离的气体制冷剂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在制冷剂回收动作时,能够确实地回避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液压缩小现象。这里,本发明中,将冷却运转时用来分离机油的油分离器143、144用来作为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气液分离器。因此,若是按照本发明,能够不重新设置气液分离器而回避制冷剂回收动作时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液压缩小现象。
附图说明
[0051]图1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配管系统图。
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冷却运转动作的配管系统图。
图3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除霜运转动作的配管系统图。
图4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配管系统图。
图5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第二除霜运转时的动作的配管系统图。
图6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配管系统图。
图7示出扩大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油分离器周边的概略结构图。
图8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冷却运转动作的配管系统图。
图9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除霜运转动作的配管系统图。
图10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收动作的配管系统图。
图11示出第三实施例变形例的冷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配管系统图。
符号说明
[0052]10-冷冻装置,20-制冷剂回路,41、42、43-高级侧压缩机,44-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48-热源侧膨胀阀,81、91-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2、92-利用侧膨胀阀,83、93-利用侧热交换器(冷却热交换器),85、95-承水盘,101、102、121、122-低级侧压缩机,119、139-旁通管,141、142-回油管(液回送管),143、144-油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按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54]《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是设置在便利店等用来进行多个冷冻库内的冷却。
[0055]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具有室外机组11、第一冷冻陈列柜12、第二冷冻陈列柜13、第一增压机组14和第二增压机组15。室外机组11被设置在室外。另一方面,其他的机组12、13、14、15都是设在便利店等的店内。
[0056]在室外机组11设有室外回路40,在第一冷冻陈列柜12设有第一冷冻回路80,在第二冷冻陈列柜13设有第二冷冻回路90,在第一增压机组14设有第一增压回路100,在第二增压机组15设有第二增压回路120。这个冷冻装置10中,通过配管连接这些回路40、80、90、100、120来构成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
[0057]上述第一冷冻回路80及第一增压回路100,互相串联构成第一冷却回路。上述第二冷冻回路90及第二增压回路120,互相串联构成第二冷却回路。第一冷却回路及第二冷却回路,对上述室外回路40各自并列连接。
[0058]具体来说,在室外回路40边缘部设有第一封闭阀21及第二封闭阀22,在第一增压回路100边缘部设有第三封闭阀23,在第二增压回路120边缘部设有第四封闭阀24。在上述第一封闭阀21,连接有液体连络配管31的一端。这个液体连络配管31的另一端分歧为二,分歧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冷冻回路80的边缘部,分歧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冷冻回路90的边缘部。在上述第二封闭阀22连接有气体连络配管32的一端。这个气体连络配管32的另一端分歧为二,分歧的一端连接上述第三封闭阀23,分歧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封闭阀24。
[0059]《室外机组》
在室外机组11的室外回路40设有:第一变频压缩机41、第一定频压缩机42、第二定频压缩机43、室外热交换器44、接收器45、过冷却热交换器46、第一室外膨胀阀47、第二室外膨胀阀48、以及四通换向阀49。
[0060]上述第一变频压缩机41、第一定频压缩机42、和第二定频压缩机43都是全密闭型高压半圆顶型的涡旋压缩机,构成着制冷剂回路20的高级侧压缩机。第一变频压缩机41由变频器来供给电力。这个第一变频压缩机41通过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来改变压缩机电动机的转速而能够改变其容量。另一方面,第一定频压缩机42及第二定频压缩机43的压缩机电动机经常以一定转速运转,其容量不能改变。
[0061]在第一变频压缩机41的吸入侧连接有第一吸入管61,在第一定频压缩机42的吸入侧连接有第二吸入管62的一端,在第二定频压缩机43的吸入侧连接有第三吸入管63的一端。这些吸入管61、62、63的另一端通过高级侧吸入管64连接四通换向阀49。
[0062]在上述第一变频压缩机41的喷出侧连接有第一喷出管65,在第一定频压缩机42的喷出侧连接有第二喷出管66,在第二定频压缩机43的喷出侧连接有第三喷出管67。这些喷出管65、66、67的另一端通过高级侧喷出管68连接上述四通换向阀49。
[0063]上述室外热交换器44是板翅式(crossfin)的翅片管型(fin-and-tube)热交换器构成着热源侧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44的附近设有室外风扇50。在这个室外热交换器44,在上述室外风扇50送风的室外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44的一端通过第五封闭阀25连接四通换向阀49。另一方面,室外热交换器4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液管71连接接收器45的顶部。
[0064]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46具备高压侧流路46a和低压侧流路46b,使流过各流路46a、46b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这个过冷却热交换器46,譬如以板极热交换器加以构成。
[0065]上述高压侧流路46a的流入端连接接收器45的底部。并且,上述高压侧流路46a的流出端通过第二液管72连接到上述第一封闭阀21。另一方面,上述低压侧流路46b的流入端,通过第一分歧管73连接到上述第二液管72的中途。并且,上述低压侧流路46b的流出端连接到上述高级侧吸入管64。
[0066]上述第二液管72的在上述第一分歧管73的连接部与第一封闭阀21之间连接有第二分歧管74的一端。这个第二分歧管74的另一端,连接到在上述第一液管71的室外热交换器44和接收器45之间。
[0067]在上述第一分歧管73,设有上述第一室外膨胀阀47。这个第一室外膨胀阀47由开度能够调整的电子膨胀阀构成。并且,在第一分歧管73,第三分歧管75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一室外膨胀阀47的上游侧。这个第三分歧管75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一液管71中的第二分歧管74的连接部和室外热交换器44之间。在上述第三分歧管75设有上述第二室外膨胀阀48。这个第二室外膨胀阀48为开度能够调整的电子膨胀阀,构成着热源侧膨胀阀。
[0068]上述四通换向阀49的第一阀口连接高级侧的喷出管68,第二阀口连接高级侧的吸入管64,第三阀口连接室外热交换器44,第四阀口连接第二封闭阀。这个四通换向阀49能够转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互相连通而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互相连通(图1实线所示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互相连通而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互相连通(图1虚线所示状态)。
[0069]在室外回路40,还设有各种的传感器和压力开关。具体来说,在上述高级侧吸入管64设有第一吸入温度传感器151和第一吸入压力传感器152。在上述第一喷出管65,设有第一高压压力开关153、第一喷出温度传感器154和第一喷出压力传感器155。在上述第二喷出管66,设有第二高压压力开关156和第二喷出温度传感器157。在上述第三喷出管67,设有第三高压压力开关158和第三喷出温度传感器159。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44的室外风扇50附近,设有外气温度传感器160。在上述第二液管72,设有液温度传感器161。
[0070]并且,在室外回路40设有多个逆止阀,其允许单向的制冷剂流通而禁止与其逆向的制冷剂流通。具体来说,在上述第一喷出管65设有逆止阀CV-1,在上述第二喷出管66设有逆止阀CV-2,在上述第三喷出管67设有逆止阀CV-3。并且,在上述第一液管71中的第三分歧管75的连接部和第二分歧管74的连接部之间,设有逆止阀CV-4。在上述第二液管72中的第一分歧管73的连接部和第二分歧管74的连接部之间,设有逆止阀CV-5。在上述第二分歧管74,设有逆止阀CV-6。并且,这些逆止阀CV-1、CV-2,…,其结构上仅容许如图1逆止阀的所示记号的箭形符号方向的制冷剂流通。
[0071]《冷冻陈列柜》
在上述第一冷冻陈列柜12的第一冷冻回路80,从其液侧端向着气体侧端依序设有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第一室内膨胀阀82、和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
[0072]上述第一室内膨胀阀82为开度能够调整的电子膨胀阀,构成着利用侧膨胀阀。并且,上述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为板翅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着利用侧热交换器。在这个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附近,设有第一库内风扇84。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于第一库内风扇84送风的库内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的下方设有第一承水盘85。这个第一承水盘85回收从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表面掉下的霜和结露水。
[0073]上述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以沿着上述第一承水盘85底面所设的制冷剂配管构成。这个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利用制冷剂的热来融化被第一承水盘85所回收的霜、或第一承水盘85内的液水滴冻结生成的冰块。
[0074]并且,在第一冷冻回路80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具体来说,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的导热管设有第一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62。在第一冷冻回路80的气体侧端附近,设有第一气体温度传感器163。在第一库内风扇84附近,设有第一库内温度传感器164。
[0075]上述第二冷冻陈列柜13的第二冷冻回路90,成为与上述第一冷冻回路80相同的结构。换句话说,在第二冷冻回路90,与上述第一冷冻回路80相同地设有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第二室内膨胀阀92、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第二库内风扇94、和第二承水盘95。并且,在第二冷冻回路90,与上述第一冷冻回路80相同地,设有第二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65、第二气体温度传感器166和第二库内温度传感器167。
[0076]《增压机组》
上述第一增压机组14的第一增压回路100,通过第一增压连络管33连接上述第一冷冻回路80的气体侧端。在这个第一增压回路100,设有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
[0077]上述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都是全密闭型高压半圆顶型的涡旋压缩机,构成着制冷剂回路20的低级侧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101,由变频器来供给电力。这个第二变频压缩机101,通过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来改变压缩机电动机的转速而能够变更其容量。另一方面,第三定频压缩机102的压缩机电动机经常以一定转速运转,其容量不能改变。
[0078]在第二变频压缩机101的吸入侧连接有第四吸入管111的一端,在第三定频压缩机102的吸入侧连接有第五吸入管112的一端。这些吸入管111、1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与上述第一增压连络管33连接。
[0079]在第二变频压缩机101的喷出侧连接有第四喷出管114的一端,在第三定频压缩机102的喷出侧连接有第五喷出管115的一端。这些喷出管114、1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与上述第三封闭阀23连接。
[0080]在第一增压回路100,还设有第一排油管117、第一放出管(escapepipe)118和第一旁通管119。
[0081]上述第一排油管117的一端连接第二变频压缩机101的排油口,另一端连接上述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在第一排油管117设有电磁阀SV-1。这个电磁阀SV-1,在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内的冷冻机油成为过剩的情况下为开启状态。结果,该冷冻机油通过上述第一排油管117流入到室外回路40一侧而被吸入上述第一变频压缩机41和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
[0082]上述第一放出管118的一端连接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另一端连接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这个第一放出管118,在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和第三定频压缩机102故障时等,通过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将流过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的制冷剂送到室外回路40一侧,来使该制冷剂为上述第一变频压缩机41和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吸入。
[0083]上述第一旁通管119的一端连接上述第一放出管118,另一端连接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在这个第一旁通管119设有电磁阀SV-2。电磁阀SV-2在这个冷冻装置10的冷却运转时被开启,除霜运转时被关闭(除霜运转的详细运转动作将于后述)。
[0084]并且,在第一增压回路100,还设有各种传感器和压力开关。具体来说,在上述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设有第二吸入温度传感器168和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169。在上述第四喷出管114设有第四高压压力开关170和第四喷出温度传感器171。在上述第五喷出管115设有第五高压压力开关172和第五喷出温度传感器173。在上述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设有第二喷出压力传感器174。
[0085]并且,在第一增压回路100还设有多个逆止阀。具体来说,在上述第四喷出管114设有逆止阀CV-7,在上述第五喷出管115设有逆止阀CV-8,在上述第一放出管118设有逆止阀CV-9。
[0086]在上述第二增压机组15的第二增压回路120,通过第二增压连络管34与上述第二冷冻回路90的气体侧端连接。这个第二增压回路120,成为与上述第一增压回路100相同的结构。换句话说,在第二增压回路120,与上述第一增压回路100相同地,设有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及第四定频压缩机122。
[0087]并且,在第二增压回路120,与上述第一增压回路100相同地,设有第六吸入管131、第七吸入管132、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第六喷出管134、第七喷出管135、第二低级侧喷出管136、第二排油管137、第二放出管138、和第二旁通管139。在上述第二排油管137设有电磁阀SV-3,在第二旁通管139设有电磁阀SV-4。
[0088]同时,在第二增压回路120,与第一增压回路100相同地,还设有各种传感器和压力开关。具体来说,在上述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设有第三吸入温度传感器175和第三吸入压力传感器176。在上述第六喷出管134,设有第六高压压力开关177和第六喷出温度传感器178。在上述第七喷出管135,设有第七高压压力开关179和第七喷出温度传感器180。在上述第二低级侧喷出管136设有第三喷出压力传感器181。
[0089]并且,在第二增压回路120还设有多个逆止阀。具体来说,在上述第六喷出管134设有逆止阀CV-10,在上述第七喷出管135设有逆止阀CV-11,在上述第二放出管138设有逆止阀CV-12。
[0090]-运转动作-
以下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的运转动作。
[0091]<冷却运转>
在冷冻装置10的冷却运转中,进行第一冷冻陈列柜12及第二冷冻陈列柜13的库内冷却。
[0092]如图2所示,在冷却运转时的室外回路40,四通换向阀49被设定为第一状态。并且,第二室外膨胀阀48成为全闭状态,而第一室外膨胀阀47的开度则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冷冻回路80,第一室内膨胀阀82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二冷冻回路90,第二室内膨胀阀92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增压回路100,电磁阀SV-1及电磁阀SV-2被设定为关闭状态。在第二增压回路120,电磁阀SV-3及电磁阀SV-4被设定为关闭状态。
[0093]冷却运转中,运转以下各压缩机:室外回路40的各压缩机41、42、43,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各压缩机101、102,以及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各压缩机121、122。结果,在制冷剂回路20,室外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成为蒸发器,进行双级压缩的制冷循环。
[0094]从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喷出的制冷剂,从高级侧喷出管68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向室外热交换器44。在室外热交换器44,制冷剂被赋予室外空气的热,而使得该制冷剂凝结。
[0095]在室外热交换器44凝结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液管71、接收器45和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高压侧流路46a流入到第二液管72。流向第二液管72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被分配到第一分歧管73,其他则流入液体连络配管31。
[0096]流向第一分歧管73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室外膨胀阀47被减压之后,流向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低压侧流路46b。在过冷却热交换器46,流过上述高压侧流路46a的高压制冷剂和流过低压侧流路46b的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结果,流过高压侧流路46a的制冷剂的热,被夺去作为流过低压侧流路46b的制冷剂的蒸发热。换句话说,在过冷却热交换器46,流过高压侧流路46a的制冷剂被过冷却。在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低压侧流路46b蒸发的制冷剂,流入高级侧吸入管64。
[0097]另一方面,流入上述液体连络配管31的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一冷冻回路80和第二冷冻回路90。
[0098]流入第一冷冻回路80的制冷剂,流过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这里,在上述第一承水盘85,积存有从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表面掉下的霜、与回收后的结露水冻结生成的冰块。因此,若通过流过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的制冷剂来使得第一承水盘85的附近加热,则第一承水盘85内的霜和冰块将融化。如同上述将成为液体的水作为承水从第一承水盘85被排出。
[0099]相反地,流过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的制冷剂,被第一承水盘85内的霜和冰块夺去融化热而被冷却。结果,流过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的制冷剂被进一步地过冷却。
[0100]流出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室内膨胀阀82被减压之后,流过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制冷剂从库内空气吸热蒸发。结果,第一冷冻陈列柜12的库内空气被冷却,这个库内温度譬如被保持在-20℃。
[0101]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蒸发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增压连络管33流入第一增压回路100,通过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被吸入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在各压缩机101、102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流入气体连络配管32。
[0102]流入第二冷冻回路90的制冷剂,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这里,在上述第二承水盘95积存有从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表面掉下的霜、和回收后的结露水冻结生成的冰块。因此,若是以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的制冷剂在第二承水盘95附近加热,则第二承水盘95内的霜和冰块将会融化。如上述般变成液体的水将作为承水从第二承水盘95被排出。
[0103]相反地,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的制冷剂,被第二承水盘95回收的霜和冰块夺去融化热而被冷却。结果,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的制冷剂被进一步过冷却。
[0104]流出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室内膨胀阀92被减压之后,流过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制冷剂由库内空气吸热蒸发。结果,第二冷冻陈列柜13的库内空气被冷却,这个库内温度譬如被保持在-20℃。
[0105]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蒸发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增压连络管34流入第二增压回路120,并且通过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被吸入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及第四定频压缩机122。在各压缩机121、122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二低级侧喷出管136流入气体连络配管32。
[0106]在气体连络配管32合流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高级侧吸入管64。这个制冷剂,与在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低压侧流路46b蒸发的制冷剂混合,被吸入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
[0107]<除霜运转>
这个冷冻装置10的除霜运转,同时进行对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及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的除霜。
[0108]如图3所示,在除霜运转时的室外回路40,四通换向阀49被设定成第二状态。并且,第一室外膨胀阀47成为全闭状态,同时,第二室外膨胀阀48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冷冻回路80,第一室内膨胀阀82成为全开状态。在第二冷冻回路90,第二室内膨胀阀92成为全开状态。在第一增压回路100,电磁阀SV-1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电磁阀SV-2被设定为开启状态。在第二增压回路120,电磁阀SV-3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电磁阀SV-4被设定为开启状态。
[0109]在除霜运转中,运转室外回路40的各压缩机41、42、43,同时,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各压缩机101、102、以及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各压缩机121、122成为停止状态。结果,在制冷剂回路20,室外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成为冷凝器,来进行制冷循环。
[0110]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所喷出的制冷剂,从高级侧喷出管68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到气体连络配管32。流入到上述气体连络配管32的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一增压回路100和第二增压回路120。
[0111]流入到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制冷剂,从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的途中经过第一旁通管119、而通过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流入第一冷冻回路80。换句话说,流入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制冷剂,绕过停止状态的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流出第一增压回路100。
[0112]流入第一冷冻回路80的制冷剂,流过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从内侧加热来融化表面的霜,制冷剂被这个霜夺去融化热而凝结。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第一室内膨胀阀82之后,流入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结果,这个制冷剂在第一承水盘85的附近被加热,第一承水盘85内的霜和冰块将融化。相反地,流过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的制冷剂,被第一承水盘85内的霜和冰块夺去热而融化。之后,通过第一冷冻回路80的制冷剂流入液体连络配管31。
[0113]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制冷剂,从第二低级侧喷出管136的途中经过第二旁通管139通过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流入第二冷冻回路90。换句话说,流入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制冷剂,绕过停止状态的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及第四定频压缩机122流出第二增压回路120。
[0114]流入到第二冷冻回路90的制冷剂,流过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从内侧加热其表面的霜使其融化,制冷剂被这个霜夺去融化热而凝结。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第二室内膨胀阀92之后,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结果,这个制冷剂在第二承水盘95的附近被加热,第二承水盘95内的霜和冰块将融化。相反地,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的制冷剂,被第二承水盘95内的霜和冰块夺去融化热。之后,通过第二冷冻回路90的制冷剂,流入液体连络配管31。
[0115]在液体连络配管31合流的制冷剂,从第二液管72的途中经过第二分歧管74而通过接收器45、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高压侧流路46a。这个制冷剂,经过第一分歧管73而通过第三分歧管75的第二室外膨胀阀48被减压之后,流过室外热交换器44。在室外热交换器44,制冷剂由室外空气吸热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44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到高级侧吸入管64,被吸入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
[0116]—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若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在除霜运转时,由于将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导入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从内侧加热附着于冷却热交换器83、93表面的霜。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对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而削减冷却热交换器83、93除霜所需时间。
[0117]并且,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由于除霜运转时以室外热交换器44为蒸发器,将从空气所赋予制冷剂的热利用在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换句话说,上述第一实施例,将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所赋予制冷剂的热、和在室外热交换器44所赋予制冷剂的热双方,利用在对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因此,能够削减除霜所需的时间,而能够进一步地削减冷冻装置10的除霜运转时的消耗功率。
[0118]并且,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冷却运转时,使在室外热交换器44凝结的制冷剂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因此,根据本第一实施例,能够利用制冷剂的热来融化承水盘85、95内的霜和冰块,而将融化后的水作为承水很快地排出。并且,此时,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被承水盘85、95内的霜和冰块夺去融化热而被过冷却。因此,在这个冷却运转时,能使得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的空气和液体制冷剂的热函数差加大,增大利用侧热交换器83、93带来的空气的冷却效果。
[0119]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上述除霜运转时,使在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中利用的制冷剂于室内膨胀阀82、92不被减压而送到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因此,利用流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91的制冷剂的凝结热,而能够使承水盘85、95内的霜和冰块融化。
[0120]《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制冷剂回路20的结构、和除霜运转的动作上有所不同。以下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
[0121]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20设有两个液体注入配管190、192。第一液体注入配管190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冷冻回路80的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与第一室内膨胀阀82之间。另一方面,第一液体注入配管190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增压回路100的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在这个第一液体注入配管190设有第一液体注入阀191。第一液体注入阀191由开度能够调整的电子膨胀阀构成。并且,第二液体注入配管192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冷冻回路90的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与第二室内膨胀阀92之间。另一方面,第二液体注入配管19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增压回路120的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在这个第二液体注入配管192设有第二液体注入阀193。第二液体注入阀193由开度能够调整的电子膨胀阀构成。
[0122]—运转动作—
在第二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能够转换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除霜运转(第一除霜运转)、和后述的除霜运转(第二除霜运转)。这两个除霜运转,按照分别设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的第一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62、和设于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的第二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65的检测温度加以转换。
[0123]具体来说,在第二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进行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时,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第一除霜运转。换句话说,这个第一除霜运转,运转室外回路40的各压缩机41、42、43,而使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各压缩机101、102和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各压缩机121、122成为停止状态,如上述般进行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
[0124]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第一除霜运转中、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能力不足、使得对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所需时间变长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所述的第二除霜运转。
[0125]具体来说,在上述第一除霜运转,第一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62和第二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65的检测温度难以上升到规定温度时,也就是判断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能力不足。结果,从第一除霜运转转换为第二除霜运转。
[0126]这个第二除霜运转,与第一除霜运转相同地,室外回路40的四通换向阀49被设定为第二状态。并且,第一室外膨胀阀47成为全闭状态,而第二室外膨胀阀48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冷冻回路80,第一室内膨胀阀82成为全开状态。在第二冷冻回路90,第二室内膨胀阀92成为全开状态。在第一增压回路100,电磁阀SV-1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电磁阀SV-2被设定为开启状态。在第二增压回路120,电磁阀SV-3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电磁阀SV-4被设定为开启状态。
[0127]另一方面,在第二除霜运转,运转室外回路40的各压缩机41、42、43,同时,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各压缩机101、102和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各压缩机121、122为运转状态。结果,在制冷剂回路20,室外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成为冷凝器,来进行制冷循环。
[0128]从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所喷出的制冷剂,从高级侧喷出管68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气体连络配管32。流入到上述气体连络配管32的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一增压回路100和第二增压回路120。
[0129]流入到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制冷剂,从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的途中流过第一旁通管119。这里,流过第一旁通管119的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被吸入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在压缩机101,102被压缩的制冷剂,再一次地被送到第一旁通管119,与高级侧的各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合流。另一方面,流过第一旁通管119的其他制冷剂,则流入第一冷冻回路80。换句话说,在第一增压回路100,一部分的制冷剂在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和第三定频压缩机102被压缩同时进行循环,而这些压缩机101,102的输入热将被赋予制冷剂。
[0130]流入到第一冷冻回路80的制冷剂,流过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从内侧加热其表面的霜来使霜融化,而制冷剂被这个霜夺去融化热凝结。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第一室内膨胀阀82之后,流过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结果,这个制冷剂在第一承水盘85附近被加热,使第一承水盘85内的霜和冰块融化。相反地,流过第一承水盘加热用配管81的制冷剂,被第一承水盘85内的霜和冰块夺去融化热。此后,通过第一冷冻回路80的制冷剂流入到液体连络配管31。
[0131]另一方面,流入到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制冷剂,从第二低级侧喷出管136的途中流过第二旁通管139。这里,流过第二旁通管139的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被吸入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及第四定频压缩机122。在这些压缩机121,122被压缩的制冷剂,再一次地被送到第二旁通管139,与高级侧的各压缩机41、42、43的喷出制冷剂合流。另一方面,流过第二旁通管139的其他制冷剂,流入到第二冷冻回路90。换句话说,在第二增压回路120,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和第四定频压缩机122被压缩同时进行循环,这些压缩机101,102的输入热被赋予制冷剂。
[0132]流入到第二冷冻回路90的制冷剂,流过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从内侧加热其表面的霜来使霜融化,制冷剂被此霜夺去融化热而凝结。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第二室内膨胀阀92之后,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结果,这个制冷剂第二承水盘95的附近被加热,使第二承水盘95内的霜和冰块融化。相反地,流过第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91的制冷剂,被第二承水盘95内的霜和冰块夺去融化热。其后,通过第二冷冻回路90的制冷剂,流入到液体连络配管31。
[0133]在液体连络配管31合流的制冷剂,从第二液管72途中经过第二分歧管74,而通过接收器45、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高压侧流路46a。这个制冷剂,经过第一分歧管73通过第三分歧管75的第二室外膨胀阀48被减压之后,流过室外热交换器44。在室外热交换器44,制冷剂由室外空气吸热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44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高级侧吸入管64,被吸入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
[0134]但是,由于在这个第二除霜运转,将在室外回路40的高级侧的压缩机41、42、43所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各增压回路100、120的低级侧的压缩机101、102、121、122进一步地压缩,因此若持续这个运转,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将明显上升,而可能导致这些压缩机101、102、121、122产生故障。因此,第二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为了事先回避压缩机101、102、121、122的这一类的故障,而进行如下所述的液体注入动作。
[0135]具体来说,在第二除霜运转,按照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和第三定频压缩机102所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调整上述第一液体注入阀191的开度。并且,这个制冷剂的过热度,按照第二吸入温度传感器168及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169的检测值加以适当地算出。并且,譬如这个过热度高于规定过热度时,使第一液体注入阀191的开度为大。结果,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凝结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第一液体注入配管190被送到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的吸入侧。因此,被吸入这些压缩机101、102的制冷剂被冷却,而能够事先回避该压缩机101、10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异常上升。
[0136]相同地,按照被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和第四定频压缩机122所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适当调整第二液体注入阀193的开度。结果,能够事先回避这些压缩机121、12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异常上升。
[0137]—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地,通过除霜运转时将高级侧压缩机41、42、43所喷出的制冷剂导入冷却热交换器83、93,从内侧加热附着于冷却热交换器83、93表面的霜。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对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而削减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所需的时间。
[0138]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例,能够转换第一除霜运转和第二除霜运转。这里,在第二实施例,当第一除霜运转中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能力不足时,也运转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能够通过第二除霜运转增加赋予制冷剂的热量,因此能够提高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能力。因此,通过这个第二除霜运转能够有效地对冷却热交换器83、93进行除霜。
[0139]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第二除霜运转中,由于将液体制冷剂送回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侧,来冷却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吸入制冷剂。因此,能够事先回避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异常上升,而能够确实保护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
[0140]《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在增压机组14,15结构上有所不同。以下,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2的不同点。
[0141]如图6所示,在第一增压机组14的第一增压回路100中,在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的喷出侧设有第一油分离器143。相同地,在第二增压机组15的第二增压回路120中,在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及第四定频压缩机122的喷出侧设有第二油分离器144。
[0142]如图7所示,各油分离器143、144,以所谓除雾式(demister)的油分离器构成。各油分离器143、144分别具有密闭状的油回收容器145、和除雾部146。各油回收容器145形成为中空的半圆顶状,其上部空间构成气体积存部147,其下部空间构成液体积存部148。在各除雾部146设有上述气体积存部147。在除雾部146,以补足气体制冷剂中的机油而从气体制冷剂分离出冷冻机油。
[0143]在第一油分离器143连接有第一回油管141、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a、和第一喷出连络管116b。在第二油分离器144连接有第二回油管142、第二低级侧喷出管136a、和第二喷出连络管136b。
[0144]各回油管141、142连接到各油分离器143、144的各油回收容器145底部。各回油管141、142的一端分别开口于各油分离器143、144的各液积存部148。各回油管141、14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低级侧吸入管113、133。并且,在各回油管141、142分别设有能够自由开关的电磁阀SV-5、SV-6。
[0145]上述各低级侧喷出管116a、136a连接到各油分离器143、144的各油回收容器145的周壁。各低级侧喷出管116a、136a开口于各油分离器143、144的各气体积存部147。在上述各喷出连络管116b、136b,连接着各油分离器143、144的各油回收容器145顶部。各喷出连络管116b、136b,开口于各油分离器143、144的各气体积存部147。
[0146]在各增压回路100、12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2相同地,分别连接有旁通管119、139。第一旁通管119的一端与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回油管141的途中。第二旁通管139的一端与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回油管142的途中。各旁通管119、139,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地,各设有能够自由开关的电磁阀SV-2、SV-4。
[0147]上述各回油管141、142也兼作液回送管,该液回送管在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用来使积存于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绕过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而送回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吸入侧。并且,上述各油分离器143、144构成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是用来将此时从回油管141、142流入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气体制冷剂,而仅将此气体制冷剂送到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
有关这个制冷剂回收动作的详细将于后述。
[0148]—运转动作—
在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转换冷却运转和除霜运转。并且,在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进行制冷剂回收动作,在除霜运转结束后回收积存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
[0149]<冷却运转>
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的冷却运转,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同地,进行第一冷冻陈列柜12及第二冷冻陈列柜13的库内冷却。
[0150]如图8所示,在冷却运转时的室外回路40,四通换向阀49被设定为第一状态。并且,第二室外膨胀阀48成为全闭状态,而第一室外膨胀阀47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冷冻回路80,第一室内膨胀阀82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二冷冻回路90,第二室内膨胀阀92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增压回路100,电磁阀SV-1及电磁阀SV-2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电磁阀SV-5被适当地开关。在第二增压回路120,电磁阀SV-3及电磁阀SV-4被设定为关闭状态,而电磁阀SV-6被适当地开关。
[0151]在冷却运转,分别运转以下各压缩机:室外回路40的各压缩机41、42、43,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各压缩机101、102,以及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各压缩机121、122。结果,在制冷剂回路20,室外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成为蒸发器,进行双级压缩的制冷循环。
[0152]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所喷出的制冷剂,从高级侧喷出管68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过室外热交换器44。在室外热交换器44,制冷剂被赋予室外空气的热,这个制冷剂凝结。
[0153]在室外热交换器44凝结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液管71、接收器45、和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高压侧流路46a,流入到第二液管72。流过第二液管72的一部分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一分歧管73,其他则流入到液体连络配管31。在过冷却热交换器46,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流过高压侧流路46a的制冷剂被过冷却。
[0154]另一方面,流入到上述液体连络配管31的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一冷冻回路80和第二冷冻回路90。
[0155]流入到第一冷冻回路80的制冷剂,使第一承水盘85的冰块融化之后,在第一室内膨胀阀82被减压,流过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制冷剂由库内空气吸热蒸发。结果,冷却了第一冷冻陈列柜12的库内空气。
[0156]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蒸发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增压连络管33流入第一增压回路100,而经由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被吸入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在各压缩机101、102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一低级侧喷出管116a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43内。
[0157]在第一油分离器143,油回收容器145内的制冷剂通过除雾部146同时流过上方。若制冷剂通过除雾部146,制冷剂中的机油被除雾部146所补充。被除雾部146补充的机油,被回收到油回收容器145内的液积存部148。另一方面,将机油分离之后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喷出连络管116b流入气体连络配管32。
[0158]在第一油分离器143内被回收的机油,被适当送回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12的吸入侧。换句话说,第一回油管141的电磁阀SV-5,按照计时器的设定时间、或积存在油回收容器145内的机油的液面等适当开启。结果,积存在液积存部148内的机油,流过第一回油管141,被送到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这个机油,被吸入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及第三定频压缩机102吸入,被利用来润滑各压缩机101,102的滑动部。
[0159]流入第二冷冻回路90的制冷剂,使第二承水盘95的冰块融解之后,在第二室内膨胀阀92被减压而流过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制冷剂由库内空气吸热蒸发。结果,冷却了第二冷冻陈列柜13的库内空气。
[0160]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蒸发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增压连络管34流入第二增压回路120,经由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被吸入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及第四定频压缩机122。在各压缩机121、122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二低级侧喷出管136a流入第二油分离器144内。
[0161]在第二油分离器144,与上述第一油分离器143相同地,根据除雾部146补足气体制冷剂中的机油,这个机油被回收到液积存部148。被分离机油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二喷出连络管136b流入气体连络配管32。并且,根据适当地开启第二回油管142的电磁阀SV-6,第二油分离器144内的机油被送回第三变频压缩机121及第四定频压缩机122的吸入侧。
[0162]在气体连络配管32合流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高级侧吸入管64。这个制冷剂,与在上述的过冷却热交换器46的低压侧流路46b蒸发的制冷剂混合被吸入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
[0163]<除霜运转>
第三实施例涉及的冷冻装置的除霜运转,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同地,同时进行对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及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的除霜。
[0164]如图9所示,在除霜运转中的室外回路40,四通换向阀49被设定为第二状态。并且,第一室外膨胀阀47成为全闭状态,第二室外膨胀阀48的开度被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冷冻回路80,第一室内膨胀阀82成为全开状态。在第二冷冻回路90,第二室内膨胀阀92成为全开状态。在第一增压回路100,电磁阀SV-1及电磁阀SV-5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电磁阀SV-2被设定为开启状态。在第二增压回路120,电磁阀SV-3及电磁阀SV-6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电磁阀SV-4被设定为开启状态。
[0165]除霜运转中,运转室外回路40的各压缩机41、42、43,并使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各压缩机101、102和第二增压回路120的各压缩机121、122成为停止状态。结果,在制冷剂回路20,室外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成为冷凝器,来进行制冷循环。
[0166]从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所喷出的制冷剂,从高级侧喷出管68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到气体连络配管32。流入到上述气体连络配管32的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一增压回路100和第二增压回路120。
[0167]流入到第一增压回路100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喷出连络管116b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43内。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43的油回收容器145内的气体制冷剂,从气体积存部146流向液积存部148,而流出到第一回油管141。这时,积存在液积存部148的机油和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一起流出到第一回油管141。流出到第一回油管14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旁通管119通过第一低级侧吸入管113,流入到第一冷冻回路80。
[0168]在第二增压回路120,与第一增压回路100相同地,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二油分离器144,其后经由第二回油管142、第二旁通管139、和第二低级侧吸入管133,流入第二冷冻回路90。
[0169]流入到各冷冻回路80、90的制冷剂,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被利用来对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使各承水盘85、95内的冰块融化。
[0170]流出各冷冻回路80、90的制冷剂,在液体连络配管31合流之后,依序流过第二液管72、第二分歧管74、接收器45、和第一分歧管73。其后,制冷剂通过第三分歧管75的第二室外膨胀阀48被减压之后,流过室外热交换器44。在室外热交换器44,制冷剂由室外空气吸热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44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49流入到高级侧吸入管64,被吸入第一变频压缩机41及第一、第二定频压缩机42、43。
[0171]<除霜运转结束后的制冷剂回收动作>
但是,一旦进行上述除霜运转,在各冷冻陈列柜12、13,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时所凝结的液体制冷剂,有时会积存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内部。若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重新开始上述的冷却运转,积存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将会被吸入各增压回路100、120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结果,由于所谓的液压缩小现象,可能造成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出现故障。
[0172]这里,在第三实施例的冷冻装置中,使除霜运转结束后重新开始上述冷却运转时,为了回避这样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液压缩小现象,在除霜运转结束后进行如下的制冷剂回收动作。
[0173]如图10所示,制冷剂回收动作中,与上述冷却运转相同地,四通换向阀49被设定为第一状态。并且,第二室外膨胀阀48成为全闭状态,同时,将第一室外膨胀阀47的开度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冷冻回路80,将第一室内膨胀阀82的开度适当地调整。在第二冷冻回路90,将第二室内膨胀阀92的开度适当地调整。在第一增压回路100,电磁阀SV-1及电磁阀SV-2设定为关闭状态,并且,电磁阀SV-5成为开启状态。在第二增压回路120,电磁阀SV-3及电磁阀SV-4设定为关闭状态,并且,适当地开关电磁阀SV-6。
[0174]并且,制冷剂回收动作中,运转室外回路40的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同时,使各增压回路100、120的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为停止状态。
[0175]在这个制冷剂回收动作的室外回路40,在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被压缩的制冷剂流过与上述的冷却运转相同的路径。换句话说,在室外回路40,高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4凝结流入液体连络配管31之后分流到各冷冻回路80,90。
[0176]流入第一冷冻回路80的制冷剂,在第一室内膨胀阀82被减压之后,流过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制冷剂由库内空气吸热蒸发。并且,积存在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内的液体制冷剂,被气体制冷剂推送而从第一冷却热交换器83被排出。
[0177]其后,制冷剂流入第一增压回路100。这个制冷剂,流过作为液回送管的第一回油管141之后,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43。在第一油分离器143,在油回收容器145内,将制冷剂分离为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被积存在油回收容器145内的液积存部148。另一方面,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积存在气体积存部147,从第一喷出连络管116b流出到油回收容器145外部。
[0178]相同地,流入第二冷冻回路90的制冷剂,在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蒸发同时搬送积存在其内部的液体制冷剂并将的送到第二增压回路120。这个制冷剂,通过作为液回送管的第二回油管142流入第二油分离器144。在第二油分离器144中,将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仅有气体制冷剂从第二喷出连络管136b流出到油回收容器145外部。
[0179]流出各增压回路100、120的制冷剂,流过气体连络配管32。这里,若流过气体连络配管32的制冷剂中残存有液体制冷剂时,则这个液体制冷剂由气体连络配管32周围的空气吸热蒸发。流出气体连络配管32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室外回路40,被吸入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
[0180]—第三实施例的效果—
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在结束除霜运转后,进行使积存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被吸入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制冷剂回收动作。因此,若根据上述实施例,于除霜运转后再一次地进行冷却运转时,能够确实地回避在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产生液压缩小现象。另一方面,如同上述地将液体制冷剂送到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与将液体制冷剂送到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液体制冷剂流过的配管的长度。具体来说,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从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所排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各回油管141、142和气体连络配管32等的各制冷剂配管被吸入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因此,若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能够利用各制冷剂配管周围的空气的热使得残存在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蒸发。因此,在制冷剂回收动作时,能够在回避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液压缩小现象。
[0181]并且,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在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侧设置油分离器143、144。因此,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运转时,能够将从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所流出的机油确实地送回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而能够解消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冷冻机油的不足。
[0182]这里,在上述第三实施例,用来将在各油分离器143、144所回收的机油送回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回油管141、142,也被用来作为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液回送管。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谋求简化制冷剂回路20。
[0183]并且,在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制冷剂回收动作时,将积存在各油分离器143、144内的液体制冷剂送到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而将在各油分离器143、144内分离了的气体制冷剂送到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因此,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在制冷剂回收动作时,能确实回避在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液压缩小现象。这里,在上述第三实施例,将冷却运转时用来分离机油的各油分离器143、144,也用来作为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气液分离器使用。因此,若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能够不重新设置气液分离器而回避制冷剂回收动作时在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液压缩小现象。
[0184]<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说明的油分离器143、144和回油管141、142也适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而可以使其进行与第三实施例同样的冷却运转、除霜运转、和制冷剂回收动作。
[0185]并且,例如图9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各增压回路100,120,也可以使各旁通管119、139的一端连接各喷出连络管116b,136b,而将另一端连接到各低级侧吸入管113、133。这个结构中,在除霜运转时,不将高压制冷剂送到各油分离器143、144内,而直接导入到各旁通管119、139来进行对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的除霜。
[0186]并且,如图11所示,在结构上也可以使除霜运转时利用的各旁通管119、139兼作各回油管141、142。换句话说,此例中,由于冷却运转时各回油管141、142的电磁阀SV-5、SV-6适当地进行开关,在各油分离器143、144内所回收的机油通过各回油管141、142被送回到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并且,本例中的除霜运转时,由于电磁阀SV-5、SV-6成为开启状态,从室外回路40被送来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各回油管141、142被送到各冷冻回路80,90。换句话说,本例中的除霜运转时,各回油管141、142,也兼作为上述的各旁通管发挥作用。并且,本例中结束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回收动作,由于电磁阀SV-5、SV-6成为开启状态,使得积存在各冷却热交换器83、93内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各回油管141、142流入各油分离器143、144,在各油分离器143、144被分离了的气体制冷剂被送到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因此,在图11的例子、用来送回机油的回油管141、142,将成为兼作除霜运转时的旁通管和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液回送管双方,因此,能够更加简化制冷剂回路20的结构。
[0187]《其他实施例》
有关上述实施例,也可以为如下结构。
[0188]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在冷却运转时和除霜运转时,运转所有的高级侧压缩机41、42、43,但是,也可以运转高级侧压缩机41、42、43的其中一台或是两台。
[0189]同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第二除霜运转时,虽然在各增压回路100、120运转两者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但是,也可以只运转这些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中的其中一方。
[0190]并且,这个第二除霜运转时,按照被吸入各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适当地调整各液体注入阀191、193的开度,但是,也可以取代这个过热度,而按照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来适当地调整各注入阀191、193的开度。这个情况也能够事先回避在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异常上升。
[0191]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由于进行液体注入来降低各增压回路100、120的各压缩机101、102、121、122的喷出温度,但是,在结构上也可以不进行这个液体注入。在这个情况中,譬如降低第二变频压缩机101和第三变频压缩机121的运转频率来降低喷出制冷剂的温度,或是在各增压回路100、120使其中一方的低级侧压缩机101、102、121、122停止。
[0192]并且,在上述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0,虽然在制冷剂回路20设置了多台冷却热交换器83、93来同时冷却多个冷冻陈列柜12、13的库内,但是,也可以是在制冷剂回路20只设置一台冷却热交换器而只冷却一个冷冻陈列柜库内。
[0193]并且,上述实施例为本质上理想的例示,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或是本发明用途的范围。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0194]如上述说明,本发明是一种涉及进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特别是对于冷却冷冻库等库内空气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除霜技术非常有用。

Claims (11)

1.一种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具备了连接有低级侧压缩机、高级侧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该冷冻装置在热源侧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利用侧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的冷却运转中,运转上述低级侧压缩机及高级侧压缩机进行双级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用来对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除霜的除霜运转能够与上述冷却运转进行转换;
上述除霜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运转高级侧压缩机、利用侧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并且热源侧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除霜运转中,使上述低级侧压缩机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旁通管,该旁通管连接上述低级侧压缩机的吸入侧和喷出侧,同时该旁通管具有开关阀;
上述开关阀在上述除霜运转中开启而在上述冷却运转中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下方配置有承水盘;并且
上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利用侧膨胀阀和承水盘加热用配管,该利用侧膨胀阀连接到在上述冷却运转中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上游侧,该承水盘加热用配管连接到在上述冷却运转中的利用侧膨胀阀的上游侧同时沿着上述承水盘配置而成;
在上述冷却运转中,在热源侧热交换器凝结的制冷剂通过承水盘加热用配管后、在利用侧膨胀阀被减压后被导入利用侧热交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回路具备热源侧膨胀阀,该热源侧膨胀阀被配置在上述除霜运转中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上述除霜运转中,在利用侧热交换器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上述利用侧膨胀阀及承水盘加热用配管之后、在热源侧膨胀阀被减压后被导入热源侧热交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霜运转中,在上述低级侧压缩机进一步地压缩高级侧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同时进行以利用侧热交换器为冷凝器、以热源侧热交换器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除霜运转中,在上述低级侧压缩机进一步地压缩高级侧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并送回到高级侧压缩机的喷出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霜运转中,将在利用侧热交换器中凝结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送回到低级侧压缩机的吸入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装置具有连接上述低级侧压缩机的吸入侧和喷出侧的液回送管;
在上述除霜运转结束后进行制冷剂回收动作,该制冷剂回收动作仅运转高级侧压缩机并通过上述液回送管使积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被吸入高级侧压缩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装置具备油分离器和回油管,该油分离器设于上述低级侧压缩机的喷出侧,该回油管将在上述油分离器所回收的冷冻机油送到低级侧压缩机的吸入侧;
上述回油管兼作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的上述液回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油分离器的构成为在上述制冷剂回收动作时从液回送管流入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气体制冷剂并送到高级侧压缩机的吸入侧。
CNA2006800246607A 2005-07-08 2006-07-03 冷冻装置 Pending CN1012184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40/2005 2005-07-08
JP2005200240 2005-07-08
JP357686/2005 2005-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8476A true CN101218476A (zh) 2008-07-09

Family

ID=39624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246607A Pending CN101218476A (zh) 2005-07-08 2006-07-03 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84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3678A (zh) * 2016-01-15 2018-08-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14270113A (zh) * 2019-09-30 2022-04-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3678A (zh) * 2016-01-15 2018-08-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14270113A (zh) * 2019-09-30 2022-04-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9639B (zh) 制冷装置
KR20080022579A (ko) 냉동 장치
US6986259B2 (en) Refrigerator
CN113959010B (zh) 一拖多制冷制热空调机
CN100443834C (zh) 冷冻装置
CN102272534A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20120055185A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1266082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0390478C (zh) 冷冻装置
CN102235775A (zh)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US20100326125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4211847B2 (ja) 冷凍装置
CN101907371B (zh) 一种空调冷冻冷藏系统装置
CN101218476A (zh) 冷冻装置
CN101014818A (zh) 冷冻装置
KR102240394B1 (ko) 저온 냉동 창고의 냉장과 제상 동시 운전 시스템
CN105556221A (zh) 制冷装置
KR101962878B1 (ko) 냉동기 토출 가스에 의한 응축 폐열 회수를 이용한 냉동 시스템
JP4375393B2 (ja) 冷凍装置
JP3788309B2 (ja) 冷凍装置
JP2008014560A (ja) 冷凍装置
JP2013204952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7162992A (ja) 冷凍装置
JP3918865B1 (ja) 冷凍装置
KR100794815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