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947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59474A
CN108459474A CN201711379587.1A CN201711379587A CN108459474A CN 108459474 A CN108459474 A CN 108459474A CN 201711379587 A CN201711379587 A CN 201711379587A CN 108459474 A CN108459474 A CN 108459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ag
read
sheet material
control unit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95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田节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59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94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7Wireless connection means, e.g. RF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 H04N1/0034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with a radio frequency tag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2Pat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04N1/00633Ejecting or stacking selectively to one of a plurality of outpu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H04N1/00652Control of feeding speed, e.g. fast feeding to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4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56Preventive measures
    • H04N1/00864Modifying the reproduction, e.g. outputting a modified copy of a scanned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25Faul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H04N1/32673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an operating mode, e.g. from paper reception to memory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H04N1/32678Performing substitution, e.g. substitute reception or substituting a corrupted line of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不会在印刷后的片材中混入无线标签不合格的片材,能够提高印刷速度。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打印部、第一读写部、第二读写部以及控制部。打印部执行对片材的图像形成动作。第一读写部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前,执行对包含于片材中的无线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中至少任一方的读写动作。第二读写部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后执行读写动作。控制部控制打印部、第一读写部以及第二读写部。控制部至少在第二读写部中执行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不合格检测动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向嵌入有无线标签(RF(Radio Frequency:射频)标签)的片材上形成(印刷)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读取嵌入到片材中的无线标签所存储的数据、或者对无线标签进行数据的写入。针对无线标签进行的数据的读取或者写入在配置于片材的输送路径附近的读取/写入部(以下,称作“RW部”。)中进行。
嵌入片材的无线标签中存在有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印刷片材之前已经发生故障而成为不合格件的无线标签。图像形成装置于图像形成前,在配置于片材的输送路径附近的RW部中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图像形成装置在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在片材上印刷(留字印刷)表示无线标签不合格的不合格显示。通过印刷不合格显示,能够查看确认无线标签发生故障的片材。但是,产生对印刷后的片材进行查看的分类作业,存在作业效率降低的情况。
另外,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对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等中对片材施加热、压力。因此,嵌入到片材中的无线标签有时会因热、压力而破损。由此,在图像形成前未检测为不合格的无线标签有时会在图像形成后成为不合格,有可能在印刷后的片材中混入无线标签不合格的片材。
另外,在进行多页的印刷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会将应印刷在被检测为不合格的片材上的预定页的数据(图像)印刷在未检测为不合格的下一片材上。由此,能够在印刷出的片材中防止缺页。但是,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显影开始至转印为止需要时间。由此,在确认了未检测出无线标签的故障之后再确定要印刷的图像而开始显影的情况下,印刷速度(PPM等)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不会在印刷好的片材中混入无线标签不合格的片材、且能提高印刷速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打印部、第一读写部、第二读写部以及控制部。打印部对片材执行图像形成动作。第一读写部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前,执行对片材包含的无线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中至少任一方的读写动作。第二读写部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后执行读写动作。控制部控制打印部、第一读写部以及第二读写部。控制部使至少在第二读写部执行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不合格检测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留字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不合格分选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有时会省略重复结构的说明。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控制面板13、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排出切换部202、第一RW(读写)部203、第二RW部204以及打印部18。打印部18具备控制部100、供纸盒16a、16b等。控制部100对控制面板13、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排出切换部202以及打印部18进行控制。控制部100控制打印部18中的片材的输送。片材的输送控制是指,控制片材的输送时机、片材的停止位置、片材的输送速度等。
控制面板13具有输入键与显示部。例如,输入键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显示部是触摸面板式。显示部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向用户进行显示。例如,控制面板13使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相关的项目以能够进行设定的方式显示于显示部。控制面板13将由用户设定好的项目通知给控制部100。控制面板13将后述的动作项目显示为能够选择,由此用户能够选择动作模式。
供纸盒16a收纳具有无线标签的片材(以下称为“无线标签片材”。)。供纸盒16b收纳不具有无线标签的普通片材(以下称为“普通片材”。)。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区分无线标签片材与普通片材的情况下,使用“片材”这一术语。作为片材,例如使用纸、塑料膜等材料。
打印部18进行图像形成动作。例如,打印部18在片材(无线标签片材或者普通片材)上形成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也表达为印刷。打印部18具有中间转印带21。打印部18在从动辊41以及支承辊40等上支承中间转印带21。打印部18使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m方向旋转。
打印部18具有4组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各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分别设为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图像形成用。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沿着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方向配置。
以下,以各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中的Y(黄色)的图像形成站22Y为例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图像形成站22M、22C以及22K,由于具备与图像形成站22Y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像形成站22Y具备带电充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9。带电充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9配置在沿箭头n方向旋转的感光体鼓24的周围。
图像形成站22Y具备一次转印辊30。一次转印辊30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感光鼓24相对。
图像形成站22Y在利用带电充电器26使感光鼓24带电之后,利用曝光扫描头27进行曝光。图像形成站22Y在感光鼓24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8使用由色调剂与载体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使感光鼓24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次转印辊30将形成于感光鼓24的色调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21进行一次转印。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通过一次转印辊30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色调剂图像。彩色色调剂图像是通过依次重叠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色调剂图像而形成的。感光体清洁器29在一次转印后除去残留于感光鼓24的色调剂。
打印部18具备二次转印辊32。二次转印辊32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支承辊40相对。二次转印辊32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一并二次转印到片材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色调剂图像”的情况可以是彩色色调剂图像和仅一色的色调剂图像中任一者。色调剂图像也可以是使用了消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
输送路径33a是从合流部44a至分支部44b的输送路径。输送路径33b是通过双面印刷装置38内的输送路径、且是从分支部44b至合流部44a的输送路径。输送路径33c是从分支部44b至无线标签单元200的排出切换部202的输送路径。
从供纸盒16a或者供纸盒16b取出的片材的前端与停止的两根对位辊31相接触的部分抵接。对于与对位辊31抵接的片材,片材的倾斜得以修正。控制部100配合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1的色调剂图像的位置而开始对位辊31的旋转,使片材移动到二次转印辊32的位置。控制部100通过二次转印辊32将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上。控制部100将片材沿输送路径33a输送,通过定影装置34使色调剂图像定影于片材而形成图像。控制部100通过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沿输送路径33c输送,从而排出片材。
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将表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沿输送路径33c输送。控制部100在片材整体通过分支部44b之后转向而向输送路径33b输送片材。之后,控制部100使片材经由双面印刷装置38内的输送路径而向合流部44a输送,经由对位辊31向输送路径33a输送。然后,控制部100通过定影装置34对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由此在片材的背面形成图像。控制部100将在背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沿输送路径33c输送,由此排出片材。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路径33b也用作用于使片材避让的输送路径。具体来说,控制部100将在表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首先沿输送路径33c输送。控制部100在片材整体通过分支部44b之后,使片材向输送路径33b转向,并输送片材直至片材整体通过分支部44b。由此,片材从输送路径33a避让,因此控制部100能够将其它的片材从输送路径33a输送至输送路径33c。在排出避让的片材的情况下,与双面印刷的情况不同,控制部100将片材朝着分支部44b输送,直接输送至输送路径33c,由此排出片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无需使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避让而从输送路径33a输送至输送路径33c的情况称作通常输送。另外,将使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避让的输送称作避让输送。
无线标签控制部201具备未图示的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控制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无线标签控制部201能够与控制部100通信。
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是读取包含于无线标签片材的无线标签所存储的信息或者向无线标签写入信息的读写器。在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中对无线标签执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中至少任一方的动作称作“读写动作”。即,读写动作包括单独读动作、单独写动作、读&写动作、和写&读动作中任一动作。无线标签控制部201分别对第一RW部203与第二RW部204控制读写动作。无线标签控制部201例如对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发送关于读写动作的指令。无线标签控制部201从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取得对所发送的指令的响应。在发送的指令中例如包含在写动作中写入的数据。另外,在取得的响应中包含通过读动作读取的数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标签例如是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er: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例如使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电波对无线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写动作。
另外,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能够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例如通过在写入规定的数据之后读取写入的数据并确认已正确地写入规定的数据来进行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检测。是否正确地写入数据例如能够通过读取并判断无线标签中包含的规定的校验位(校验数位)来进行。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时,对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提供不合格检测的信息。无线标签控制部201将所提供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检测的信息提供给控制部100。
第一RW部203配置于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形成图像之前的位置。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形成图像之前的位置是指,例如从供纸盒16b到对位辊31之间的位置。第一RW部203例如在无线标签片材与对位辊31抵接而停止的位置处进行对无线标签的读写。即,第一RW部203能够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形成图像之前检测包含在无线标签片材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
控制部100在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时,控制无线标签片材的输送速度。控制部100通过使无线标签片材停止在对位辊31的位置,从而进行使输送速度为0的控制。不过,第一RW部203能够对处于规定距离的无线标签进行读写,因此在读写时也可以不使无线标签片材完全停止。即,控制部100只要能将无线标签片材的输送速度控制为第一RW部203可进行读写的输送速度即可。通过使输送速度降低,能够减小第一RW部203的输出。通过减小第一RW部203的输出,能够节约电力并防止误写入附近的无线标签。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00也可以在被要求节约电力的情况下进行使无线标签片材的输送速度降低的控制。
第二RW部204配置于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形成有图像之后的位置。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形成有图像之后的位置是指,例如比定影装置34靠后、且在排出切换部202跟前的位置。第二RW部204例如在从输送路径33c排出的位置处进行对无线标签的读写。即,第二RW部204能够在片材上形成有图像之后检测包含在无线标签片材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如上所述,存在有在打印部18中施加热、压力而使无线标签破损的情况。第二RW部204能够检测无法由第一RW部203检测出的在打印部18中产生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无线标签控制部201将在第一RW部203或者第二RW部204中检测到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信息提供给控制部100。
在第二RW部204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时,控制部100控制无线标签片材的输送速度。例如,在第二RW部204中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时,控制部100进行使输送辊的速度暂时降低的控制。与第一RW部203中的读写同样地,控制部100将无线标签片材的输送速度控制为第二RW部204可进行读写的输送速度。通过降低输送速度,能够减小第二RW部204的输出。通过减小第二RW部204的输出,能够节约电力并防止误写入附近的无线标签。
关于在打印部18形成的图像,在二次转印辊32进行二次转印之前,从曝光扫描头27在感光鼓24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4上的静电潜像作为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进而,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1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输送至对位辊31的位置的无线标签片材上。在此,将检测无线标签片材的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的时机设为不合格检测时机。另外,将确定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时机设为图像确定时机。图像确定时机具体来说是比曝光扫描头27开始对感光鼓24的扫描的时机早的时机。
控制部100通过变更不合格检测时机与图像确定时机,能够变更动作。以下,针对不合格检测时机和图像确定时机不同的留字印刷(ボイド印刷)与不合格分选(不良振分)进行说明。留字印刷在留字印刷模式下执行。不合格分选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下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后述的4个动作模式。在此,首先从不合格检测时机与图像确定时机的方面出发,对留字印刷模式与不合格分选模式进行说明。
留字印刷模式是不合格检测时机比图像确定时机早的动作模式。在留字印刷模式中,在对位辊31的位置处检测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之后确定形成的图像。留字印刷是指,在检测出无线标签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上印刷表示无线标签不合格的字符、标记(不合格显示)。在留字印刷中,替代原本要印刷在该无线标签片材上的印刷数据(普通数据)、或者将不合格显示与普通数据一起印刷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另外,留字印刷模式是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时执行留字印刷的动作模式。通过进行留字印刷,能够查看确认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印刷有不合格显示)的无线标签片材。由此,即便在经留字印刷的无线标签片材与排出的经普通印刷的无线标签片材混杂的情况下,也能够选出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另外,在留字印刷模式下,由于原本要印刷的普通数据印刷在留字印刷后的下一无线标签片材上,因此不会产生缺页。另一方面,在留字印刷模式中,即便在进行多页的印刷的情况下也无法预先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因此,印刷速度(PPM)降低。将留字印刷模式下的低速的印刷称作低速印刷。需要说明的是,将印刷普通数据称作普通印刷。普通印刷在后述的普通印刷模式下执行。
不合格分选模式是图像确定时机比不合格检测时机早的动作模式。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下,与向普通片材进行印刷同样地,在无线标签片材停止于对位辊31的位置之前确定形成的图像。由此,即便在第一RW部203中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时,也已确定形成的图像。因此,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下,无法根据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来变更印刷的图像,无法进行留字印刷。控制部100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下,在排出切换部202处切换被检测出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的排出目的地。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下,在进行多页的印刷的情况下能够预先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因此,能够以印刷速度(PPM)与普通片材的印刷(普通印刷)相同的速度进行无线标签片材的印刷。将不合格分选模式下的印刷或者普通印刷中的高速的印刷称作高速印刷。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不会在印刷后的无线标签片材中混入无线标签不合格的片材,能够提高印刷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下,也可以在第二RW部204进行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的检测。
以上,基于不合格检测时机和图像确定时机说明了动作模式的差异,动作模式的详细内容在图3等中进行后述。无线标签控制部201从控制部100取得动作模式的信息。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根据所取得的动作模式的信息,单独地控制第一RW部203中的不合格的检测动作与第二RW部204中的不合格的检测动作。
另外,在图1中例示出通过读写器(第一RW部203或者第二RW部204)中的读写动作进行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检测的情况。但是,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检测也可以通过独立于读写器而设置的不合格检测用的装置来进行。
排出切换部202切换无线标签片材的排出目的地。控制部100控制排出切换部202中的排出目的地的切换。例如,在通过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未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控制部100控制排出切换部202,使得将无线标签片材排出到OK托盘20a。另一方面,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控制部100控制排出切换部202,使得将无线标签片材排出到NG托盘20b。排出切换部202例如通过切换片材通过的输送路径上的翼片,从而将排出目的地分为OK托盘20a或者NG托盘20b。通过利用排出切换部202来切换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的排出目的地,从而无需进行区分印刷后的无线标签片材的作业。由此,能够防止进行无线标签片材的印刷作业的用户的作业效率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对排出切换部202示出将排出目的地切换为OK托盘20a或者NG托盘20b这两者的情况,但排出目的地例如也可以切换3者以上。另外,在普通片材的印刷中,也可以不切换排出目的地而全部向OK托盘20a排出。
接下来,使用图2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在图2中,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控制部100、控制面板13、打印部18、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排出切换部202、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
控制部100具备运算装置51以及存储装置52。运算装置51按照存储于存储装置52的图像处理程序,对控制面板13、打印部18、无线标签控制部201以及排出切换部202进行控制。
运算装置51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存储装置52是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HDD(Hard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数据接收部53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主机接收表示印刷的图像的印刷数据(例如用页面描述语言描述的数据等),并将接收到的印刷数据存储于存储装置52。图像数据展开部54根据由数据接收部53存储于存储装置52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条件的确定等,从而展开为打印部18能够进行印刷的数据(例如光栅数据等),并存储于存储装置5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在普通的印刷动作中印刷的数据(印刷数据或者光栅数据)与在留字印刷中印刷的不合格显示等的数据相区分而称作普通数据。
打印部18包括定影装置34、二次转印辊32以及显影装置28。打印部18基于由图像数据展开部54存储于存储装置52的普通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无线标签控制部201控制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无线标签控制部201基于由控制部100指定的动作模式,使第一RW部203或者第二RW部204动作而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无线标签控制部201将检测出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信息通知给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基于被通知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信息,控制打印部18中的留字印刷以及排出切换部202中的排出的切换。
接下来,使用图3,说明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的图。
在图3中,动作模式是指,在控制部100中设定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模式。控制部100例如显示能够在控制面板13上选择性地进行设定的动作模式,并在选择出的动作模式下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
“动作模式”的数据项目表示动作模式的名称。在图3中,示出了作为动作模式的“普通印刷模式”、“读写模式”、“留字印刷模式”、以及“不合格分选模式”这四个模式。“第一RW部”、“打印部”、“第二RW部”、以及“排出切换部”的数据项目表示各动作模式中的各个部位的动作。“第一RW部”表示第一RW部203的动作。“打印部”表示打印部18的动作。“第二RW部”表示第二RW部204的动作。另外,“排出切换部”表示排出切换部202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中的不合格检测以及读写的动作经由无线标签控制部201的控制而被控制部100控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RW部203以及第二RW部204中的不合格检测以及读写的动作说明为控制部100进行控制的动作。
<普通印刷模式>
“普通印刷模式”是进行对普通片材印刷普通数据的普通印刷的动作模式。在普通印刷模式中,不执行针对无线标签的读写。在选择了普通印刷模式时,控制部100进行不使用“第一RW部”以及“第二RW部”的控制。另外,在选择了普通印刷模式时,控制部100如上述那样使“打印部”以高速印刷的方式动作。在此,高速印刷是指,与低速印刷相比印刷速度(PPM)快的印刷,并不由绝对的数值所限定。在高速印刷中,控制部100为了提高印刷速度而在普通片材停止于对位辊31之前开始向中间转印带21形成色调剂图像。控制部100将在普通印刷模式下印刷出的普通片材排出到OK托盘20a。
<读写模式>
“读写模式”是对无线标签片材读写数据的动作模式。在读写模式中,不在打印部18中进行普通印刷。在选择了读写模式时,控制部100在“第一RW部”和“第二RW部”至少任一者中进行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检测。“第一RW部”的数据项目以及“第二RW部”的数据项目中“[]”的显示表示至少任一方进行动作的选择动作。例如,在读写模式中,控制部100进行仅在第一RW部203检测不合格的控制。另外,在读写模式中,控制部100也可以进行仅在第二RW部204检测不合格的控制。另外,在读写模式中,控制部100也可以进行利用第一RW部203与第二RW部204这两者检测不合格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动作与以下说明的任意动作也可以与选择动作模式同样地例如能从控制面板13进行设定。例如,控制面板13将选择选择动作中哪一动作显示为能够进行设定。另外,控制面板13将是否使任意动作进行动作显示为能够进行设定。控制部100在所设定的选择动作或者任意动作中控制“第一RW部”、“打印部”、“第二RW部”以及“排出切换部”的动作。
另外,在读写模式中,控制部100在第一RW部203和第二RW部204至少任一者中进行对无线标签的读写。即,读写的动作与不合格检测的动作通过第一RW部与第二RW部中哪一个执行均可。例如,控制部100也可以控制为在第一RW部203进行对无线标签的读写与不合格检测。另外,控制部100也可以控制为在第二RW部204进行对无线标签的读写与不合格检测。另外,控制部100还可以控制为在第一RW部203进行对无线标签的读写,在第二RW部204进行不合格检测。
在读写模式中,如上所述不在打印部18中进行普通印刷。不过,在选择了读写模式时,控制部100也可以在用“第一RW部”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执行留字印刷。各数据项目中的“()”的显示表示能够任意设定是否使其动作的任意动作。即,在读写模式中,“打印部”中的留字印刷是任意动作。为了进行留字印刷,如上述那样与留字印刷模式同样地执行低速印刷。
另外,在读写模式中,“排出切换部”中的排出分选也是任意动作。仅在“第二RW部”中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排出切换部”的排出分选,能够将检测出无线标签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分选到NG托盘20b。在不执行留字印刷的情况下,不需要执行低速印刷。因而,在不执行留字印刷的情况下执行排出分选时,能够以可对无线标签进行读写的速度(每分钟的读写张数)执行处理。
<留字印刷模式>
“留字印刷模式”是对无线标签片材执行以低速印刷的普通数据的印刷和对无线标签的读写这两者的动作模式。在留字印刷模式中,总是在“第一RW部”执行不合格检测。另外,在留字印刷模式中,在“打印部”执行普通数据的低速印刷或者留字印刷。即,在留字印刷模式中,未在“第一RW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在“打印部”中执行普通数据的低速印刷。另外,在留字印刷模式中,在“第一RW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在“打印部”中执行留字印刷。
在留字印刷模式中,“第二RW部”中的不合格检测是任意动作。通过使“第二RW部”动作,如上述那样,能够检测打印部18中的图像形成后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破损)。另外,在留字印刷模式中,“排出切换部”中的排出分选也是任意动作。通过对留字印刷后的无线标签片材进行排出分选,从而无需进行无线标签片材的分类作业,作业效率提高。
<不合格分选模式>
“不合格分选模式”是对无线标签片材执行以高速印刷的普通数据的印刷与对无线标签的读写这两者的动作模式。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第一RW部”中的不合格检测是任意动作。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通过“打印部”执行高速印刷。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即便是在通过“第一RW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也不执行留字印刷。
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总是在“第二RW部”中执行不合格检测。另外,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总是在“排出切换部”中执行排出分选。在“第一RW部”(任意动作)或者“第二RW部”中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执行“排出切换部”中的排出分选。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能够以高速印刷的方式印刷普通数据,从而能够使对无线标签片材进行印刷的生产率提高。另外,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总是在“排出切换部”执行排出分选。因此,不需要进行检测出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的分类作业,作业效率提高。即,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不会在印刷后的无线标签片材中混入无线标签不合格的片材,作业性提高,并能使印刷速度进一步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各动作模式中的动作是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具有对无线标签片材实施普通印刷的动作模式。
接下来,使用图4来说明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流程图的动作在控制部100中执行。
在图4中,控制部100判断是否为普通印刷模式(ACT11)。是否为普通印刷模式的判断例如能够根据已从控制面板13设定的动作模式来判断。在判断为普通印刷模式的情况下(ACT11:是),控制部100进行在图3中说明过的普通印刷模式下的动作控制(ACT12)。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非普通印刷模式的情况下(ACT11:否),控制部100判断是否为读写模式(ACT13)。在判断为读写模式的情况下(ACT13:是),控制部100进行读写模式下的动作控制(ACT14)。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非读写模式的情况下(ACT13:否),控制部100判断是否为留字印刷模式(ACT15)。在判断为留字印刷模式的情况下(ACT15:是),控制部100进行留字印刷模式下的动作控制(ACT16)。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非留字印刷模式的情况下(ACT15:否),控制部100进行不合格分选模式下的动作控制(ACT17)。在执行了ACT12、ACT14、ACT16或者ACT17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结束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5,说明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留字印刷动作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流程图是图4的ACT16的处理的详细内容。
在图5中,控制部100执行片材供给(ACT161)。片材供给是从图1中说明的供纸盒16b供给无线标签片材的处理。在执行了ACT161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在第一RW部203中检测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ACT162)。例如通过从第一RW部203进行的读写动作对停止于对位辊31的位置的无线标签片材的无线标签进行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的检测。
在执行了ACT162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判断是否在无线标签中检测出不合格(ACT163)。例如能够根据无线标签中包含的规定的校验位来判断在无线标签中是否检测出不合格。校验位例如是错误修正用或者错误检测用的校验数位。无线标签控制部201使从第一RW部203写入无线标签的数据包含校验数位。接下来,无线标签控制部201用第一RW部203读取写入的校验数位。无线标签控制部201基于读入的校验数位的数值,检测数据的错误。控制部100取得在无线标签控制部201中检测出的结果,在数据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线标签不合格。需要说明的是,校验数位也可以是读取写入无线标签的初始值而得的值。即,控制部100也可以不伴有数据的写入地判断不合格的检测。另外,控制部100也可以在能够修正错误时再次写入正确的数据。控制部100再次检测再次写入的数据的错误。
在判断为无线标签中未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ACT163:否),控制部100对打印部18指示低速印刷的执行(ACT164)。低速印刷是以低速对无线标签片材印刷普通数据的处理。普通数据例如是印刷在无线标签片材上的商品名、商品代码、序列号等数据。普通数据对应一张无线标签片材具有一页数据。普通数据也可以具有多页数据。
在判断为无线标签中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ACT163:是),控制部100对打印部18指示执行留字印刷(ACT165)。留字印刷例如是在无线标签片材上印刷“不合格”等不合格显示的处理。开始不合格显示的图像的显影是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之后。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起直至能够通过二次转印辊32进行转印为止,无线标签片材在对位辊31的位置处待机。印刷速度(PPM)包含待机时间,因此成为低速。
在执行了ACT164或者ACT165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判断在普通数据中是否存在下页的数据(ACT166)。即,控制部100对包含于普通数据的多页中完成印刷的页数(或者未印刷的页数)进行计数。在判断为普通数据中存在下页的数据的情况下(ACT166:是),控制部100返回ACT161执行处理。即,控制部100在留字印刷动作中,在完成了低速印刷处理或者留字印刷处理的执行之后开始下一无线标签片材的供给。由此,在检测出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留字印刷。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普通数据中没有下页的数据的情况下(ACT166:否),控制部100结束流程图所示的ACT16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示的留字印刷模式中,示出了不进行第二RW部204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检测动作与排出切换部202中的排出分选动作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在留字印刷模式中,第二RW部204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检测动作与排出切换部202中的排出分选是任意动作。由此,第二RW部204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检测动作等也可以包含在留字印刷模式下的动作中。另外,排出切换部202中的排出分选的动作也可以包含在留字印刷模式下的动作中。
接下来,使用图6来说明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不合格分选动作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流程图是图4的ACT17的处理的详细内容。
在图6中,控制部100执行片材供给(ACT171)。ACT171中的片材供给是能够从供纸盒16b供给无线标签片材的时机下的供给。能够从供纸盒16b供给无线标签片材的时机是指,不会与前页的无线标签片材发生干扰的时机。例如是从对位辊31的位置输送前页的无线标签片材而不会与下页的无线标签片材发生干扰的时候。即,ACT171的片材供给与ACT161的片材供给相比能够连续地执行。
在执行了ACT171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对打印部18指示高速印刷的执行(ACT172)。高速印刷是以高速对无线标签片材印刷普通数据的处理。普通数据与低速印刷的数据相同。不过,在图6的不合格分选动作中,不在第一RW部203中检测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因此,对于初始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也不进行留字印刷,从而连续地印刷普通数据。
在执行了ACT172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进行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的检测(ACT173)。无线标签有无不合格的检测例如通过配置在比打印部18靠后、且是排出切换部202跟前的位置的第二RW部204来进行。第二RW部204对无线标签片材的无线标签写入数据并读取写入的数据。第二RW部204的动作与第一RW部203相同。
在执行了ACT173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判断在无线标签中是否检测出不合格(ACT174)。在无线标签中是否检测出不合格的判断与ACT163的处理中的判断相同。由于第二RW部204配置在比打印部18靠后的位置,因此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例如能够检测出因在定影装置34中施加的热、压力而破损的无线标签。
在判断为未在无线标签中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ACT174:否),控制部100进行普通排出(ACT175)。普通排出是向OK托盘20a排出无线标签片材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在无线标签中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ACT174:是),控制部100进行分选排出(ACT176)。分选排出是向NG托盘20b排出包含检测出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的无线标签片材的处理。在执行了ACT175的处理或者ACT176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0结束流程图所示的ACT17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的不合格分选模式的处理中,在无线标签被检测出不合格的无线标签片材上已经印刷有普通数据。因此,在OK托盘20a中缺失排出到NG托盘20b的无线标签片材的页。控制部100也可以重新印刷排出到NG托盘20b的无线标签片材的页。在重新印刷的无线标签片材上印刷缺失的页的普通数据,将与该页对应的数据写入无线标签。在重新印刷时检测出无线标签不合格的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重新印刷检测出不合格的页。重新印刷的无线标签片材排出到OK托盘20a。因此,为了校正缺页,产生将重新印刷的页插入缺失的页的作业等。
另外,在图6所示的不合格分选模式中,示出了不进行第一RW部203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检测动作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中,第一RW部203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检测动作是任意动作。由此,也可以将第一RW部203中的无线标签的不合格检测动作等包含在不合格分选模式下的动作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也可以使用ASIC、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来实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程序也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指例如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图像处理程序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来发送。
另外,说明了图像形成装置10的打印部18的显影方式为串列显影方式的情况,但图像形成装置10的显影方式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10的显影方式例如也可以是4循环方式。另外,显影装置的数量也不限定。进而,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在打印部采用喷墨方式等其它的印刷方式。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对片材执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打印部;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前执行对片材包含的无线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中至少任一方的读写动作的第一读写部;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后执行读写动作的第二读写部;以及控制打印部、第一读写部以及第二读写部的控制部,控制部使至少在第二读写部中执行检测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不合格检测动作。利用该结构,不会在印刷后的片材中混入无线标签不合格的片材,能够提高印刷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部在接下来的动作模式中的任一动作模式下控制打印部、第一读写部以及第二读写部。动作模式中包括不执行读写动作而执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动作模式。另外,动作模式中包括不执行图像形成动作而执行读写动作的动作模式。另外,动作模式中包括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与读写动作这两者的动作模式。利用该结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进行用户所希望的动作模式下的图像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部在第一读写部中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控制打印部,使得在片材上形成表示无线标签不合格的不合格显示的图像。利用该结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使不合格显示的图像形成于片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具备切换片材的排出目的地的排出切换部,控制部在第二读写部中检测出不合格的情况下,控制排出切换部,以切换片材的排出目的地。利用该结构,不需要进行印刷后的片材的分类作业,作业效率提高,并能提高印刷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部变更检测不合格时的片材的输送速度。利用该结构,能够节约电力并防止误写入处于附近的标签。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打印部、第一读写部、第二读写部和控制部。利用该结构,不会在印刷后的片材中混入无线标签不合格的片材,能够使印刷速度提高。
另外,也可以通过执行用于实现构成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装置的功能的程序来进行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各种处理。也可以将执行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记录于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包括OS、外围设备等硬件。另外,作为“计算机系统”,若是利用WWW系统的情况,也包括主页提供环境(或者显示环境)。另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是指软盘、光磁盘、ROM、闪存等能够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可以是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进而,“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包括在一定时间保持程序的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是经由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服务器、作为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通信线路例如是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易失性存储器例如是DRAM(DynamicRAM:动态RAM)。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从将该程序存储于存储装置等中的计算机系统传送给其它的计算机系统。程序的转送例如经由传送介质、或者通过传送介质中的传送波来进行。在此,传送程序的“传送介质”是指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的介质。传送介质例如是因特网等网络(通信网)、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通信线)。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用于实现前述功能中的一部分功能。进而,也可以是通过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作为例子来提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它的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13、控制面板;16a、16b、供纸盒;18、打印部;20a、OK托盘;20b、NG托盘;28、显影装置;31、对位辊;32、二次转印辊;34、定影装置;38、双面印刷装置;51、运算装置;52、存储装置;53、数据接收部;54、图像数据展开部;100、控制部;201、无线标签控制部;202、排出切换部;203、第一RW部;204、第二RW部。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打印部,对片材执行图像形成动作;
第一读写部,在执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之前,执行对所述片材包含的无线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中至少任一方的读写动作;
第二读写部,在执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之后执行所述读写动作;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打印部、所述第一读写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写部,
所述控制部使至少在所述第二读写部执行检测所述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不合格检测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不执行所述读写动作而执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的动作模式、不执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而执行所述读写动作的动作模式、以及执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和所述读写动作两者的动作模式中的任一动作模式下控制所述打印部、所述第一读写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写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一读写部执行检测所述无线标签的不合格的不合格检测动作,
当在所述第一读写部检测出所述不合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打印部,使得在所述片材上形成表示所述无线标签不合格的不合格显示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切换所述片材的排出目的地的排出切换部,
当在所述第二读写部检测出所述不合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排出切换部,以切换所述片材的排出目的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变更检测所述不合格时的所述片材的输送速度。
CN201711379587.1A 2017-02-20 2017-12-19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84594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9255 2017-02-20
JP2017029255A JP2018134762A (ja) 2017-02-20 2017-02-2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9474A true CN108459474A (zh) 2018-08-28

Family

ID=63167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9587.1A Pending CN108459474A (zh) 2017-02-20 2017-12-1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39289A1 (zh)
JP (1) JP2018134762A (zh)
CN (1) CN10845947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0569B2 (ja) * 2020-01-28 2024-01-2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JP2021154496A (ja) * 2020-03-25 2021-10-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449761B2 (ja) * 2020-04-01 2024-03-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1168A (ja) * 2020-05-18 2021-1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吐出装置
US11775792B2 (en) * 2021-03-12 2023-10-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3021550A (ja) * 2021-08-02 2023-02-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19887A (ja) * 2022-08-01 2024-02-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4762A (ja) 2018-08-30
US20180239289A1 (en)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94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218606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program for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JP73493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805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65647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2056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3740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0978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009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618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forming units for forming developer images
JP2020147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1334305B1 (en) Wireless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69794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009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09788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11841B (zh) 图像形成装置、感光鼓单元及显影单元
CN10632502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071785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429797B2 (en) Wireless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ly tagged sheet
US2023030547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198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906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75681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034163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携帯型記憶手段,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