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7312B -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57312B
CN108457312B CN201810265120.2A CN201810265120A CN108457312B CN 108457312 B CN108457312 B CN 108457312B CN 201810265120 A CN201810265120 A CN 201810265120A CN 108457312 B CN108457312 B CN 108457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cap
main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stake
ba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51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57312A (zh
Inventor
陈攀
李骏杰
张琳琳
潘美军
杨常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an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an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an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an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51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57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57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7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57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7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7/00Repair of damaged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该基础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去除基础上部荷载:分离主体结构的底板和基础,起吊主体结构并转移;S2,纠正基础:挖去基础下方的泥土,露出承台下方的桩,在承台下方设置千斤顶进行支撑,截断桩顶部和承台底部的连接,利用千斤顶纠正基础的倾斜;S3,连接桩和承台:在承台下方支护模板,浇筑连接层连接桩顶部和承台底部;S4,主体结构归位:起吊主体结构至承台顶部并固定;本发明通过将主体结构和基础进行分离,然后对基础进行纠偏加固,具有减少主体结构受力不均而损坏的情况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物的密集度越来越高。建筑物的基础通常包括承台和支撑承台的桩。由于施工土质等原因,会导致基础下方土壤发生不均匀沉降,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建筑物倾斜的后果。
授权公告号为CN106149774B、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01月3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封桩技术的建筑物纠偏加固方法,包括:在既有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区域内开设若干呈矩阵排列的压桩孔;将锚杆静压桩压入压桩孔至设计标高,并对其采用预应力进行先期封桩;待封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分批依次旋进螺纹杆,使既有建筑物回倾;待既有建筑物回倾到位且相对稳定后,在既有建筑物的抬升区域打设若干注浆管进行注浆。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通过螺纹杆使得既有建筑物回倾,使得既有建筑物在回倾过程中受到两侧的不均匀作用力,导致既有建筑物上出现抗拉裂缝,使得既有建筑物的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通过将主体结构和基础进行分离,然后对基础进行纠偏加固,具有减少主体结构受力不均而损坏的情况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基础上部荷载:
分离主体结构的底板和基础,起吊主体结构并转移;
S2,纠正基础:
挖去基础下方的泥土,露出承台下方的桩,在承台下方设置千斤顶进行支撑,截断桩顶部和承台底部的连接,利用千斤顶纠正基础的倾斜;
S3,连接桩和承台:
在承台下方支护模板,浇筑连接层连接桩顶部和承台底部;
S4,主体结构归位:
起吊主体结构至承台顶部,并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离主体结构的底板和基础,并将主体结构转移,去除了基础上承受的主体结构的荷载;能够方便基础的纠偏,同时减少了纠偏过程中基础的移动导致主体结构损坏的情况。在主体结构转移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台吊车将主体结构起吊。后期在承台下方浇筑混凝土,其一能够加固承台与桩之间的连接,其二能够加强承台的承压能力并且降低承台沉降的概率。
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1中的去除基础上部荷载中,起吊主体结构时施力于底板上。
采用上述设置,当主体结构起吊时,主体结构的上部荷载仍然传递到底板上,最后传递到起吊主体结构的装置上,使得主体结构的受力与支承于基础上时的情况一致,减少了主体结构起吊和转移过程中主体结构上荷载传递发生变化导致主体结构受损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1中的去除基础上部荷载中,设置承接层,将主体结构转移到承接层上。
采用上述设置,将主体结构转移到承接层上减少了由于转移位置不稳定造成主体结构受损的情况,承接层可以根据基础的承载强度进行设置,使得主体结构能够稳定地支承于承接层上。
进一步优选为:在承接层上布置固定筒,当主体结构转移当承接层上时,底板底部设有的插接柱与固定筒插接配合。
采用上述设置,固定主体结构的位置,提高承接层和主体结构之间的稳定性,减少由于承接层发生偏移而导致主体结构位移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4的主体结构归位中,插接柱与固定于承台上表面的固定插筒插接配合。
采用上述设置,固定主体结构的位置,提高主体结构与承台的连接,同时方便主体结构与承台的脱离和连接。
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3的连接桩和承台中,在承台下方进行填土并进行夯实形成填土底模,在承台的侧边支撑侧模板,并在填土底模、侧模板和承台下表面形成的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形成连接层。
采用上述设置,以填土底模作为浇筑混凝土时底部的支撑,既稳定了混凝土底部的形状,也防止作为混凝土底部模板的材料无法取出导致材料的浪费。
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3的连接桩和承台中,所述侧模板在所述承台的底部设有一圈,所述侧模板的顶部与所述承台的下表面抵触;在其中一块侧模板顶部开设注浆口,混凝土通过注浆口进行浇筑。
采用上述设置,围成一圈的侧模板能够将浇筑的流动状的混凝土进行定型,并且千斤顶位于侧模板外部,放置混凝土对千斤顶的损伤。将注浆口设置于侧模板的顶部,通过注浆口浇筑混凝土能够使得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与承台底部成为一体
进一步优选为:在S2中的纠正基础中,在承台上表面放置水平尺。
采用上述设置,方便确定承台上表面是否处于水平,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4的主体结构归位中,将千斤顶进行移除,在承台上表面放置配重,观察承台上方的水平尺的偏移情况。
采用上述设置,检验在配重作用下承台是否会发生沉降导致水平尺偏移,配重的可以选择大于或者等于主体结构的荷载。如若没有偏移,说明纠正后的承台的稳定性能够承载主体结构;如若发生了较大偏移,说明承台底部仍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基础上方的主体结构移除,去除基础上方的荷载,减少了基础纠偏过程中造成主体结构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建筑物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承接层的结构图;
图3是基础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基础;11、承台;12、桩;2、主体结构;21、上层结构;22、底板;3、插接柱;4、固定插筒;5、承接层;51、金属底层;52、固定筒;6、千斤顶;7、填土底模;8、侧模板;81、注浆口;9、浇筑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中,建筑物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础1和位于基础1上方的主体结构2。基础1包括靠近主体结构2设置的承台11和用于支撑承台11的桩12。主体结构2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层结构21和底板22。底板22上均布有四个插接柱3,插接柱3选用钢材并焊接于底板22内部的钢筋上。承台11的顶部布置有固定插筒4,固定插筒4内嵌于承台11中且向承台11上方延伸设置。固定插筒4的位置和数量对应插接柱3设置,且固定插筒4与插接柱3插接配合。
该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如下:
S1,去除基础1上部荷载:
结合图1和图2,设置承接层5,承接层5包括金属底层51,承接层5的承力强度与基础1一致。承接层5的上表面焊接有固定筒52,固定筒52与插接柱3插接配合。通过吊车等吊装机械起吊主体结构2,起吊主体结构2时施力于底板22上,使得主体结构2上的插接柱3与承台11上的固定插筒4分离。转移主体结构2移至承接层5上,使得插接柱3和固定筒52插接配合。
S2,纠正基础1:
如图3所示,挖去承台11下方的泥土,露出承台11下方的桩12,在承台11下方均布千斤顶6进行支撑,千斤顶6支撑雨承台11上靠近边缘的位置。截断桩12顶部和承台11底部的连接,在承台11上表面放置水平尺,并利用千斤顶6纠正基础1的倾斜,直至水平尺水平。
S3,连接桩12和承台11:
如图3所示,在承台11下方进行填土并进行夯实形成填土底模7,填土底模7和承台11下表面之间形成浇筑空腔9。在承台11的底部支撑一圈侧模板8,侧模板8的顶部与承台11的下表面抵触。且千斤顶6位于侧模板8的外部。在其中一块侧模板8顶部开设注浆口81,混凝土通过注浆口81进行浇筑,直至混凝土从注浆口81溢出。待混凝土初凝后拆除侧模板8,待混凝土终凝后形成连接层将桩12顶部和承台11底部进行连接。
S4,主体结构2归位:
移除千斤顶6,在承台11上表面放置配重,观察承台11上方的水平尺的偏移情况。配重选用大于或者等于主体结构2的荷载。
观察7天后,如果水平尺未出现偏移或者偏移范围极小,说明承台11的稳定性能够支撑主体结构2。移除配重,起吊主体结构2至承台11顶部,使得插接柱3和固定插筒4插接配合。然后对底板22与承台11之间的空隙进行回填。
观察7天后,如果水平尺出现偏移范围较大的情况,说明承台11下方的土层的不均匀沉降仍在继续。移除配合,对承台11进行进一步加固。加固方法可以缓慢抽取承台下方的地下水,令基础1缓慢偏移进行纠偏,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基础(1)上部荷载:
分离主体结构(2)的底板(22)和基础(1),起吊主体结构(2)并转移;
S2,纠正基础(1):
挖去基础(1)下方的泥土,露出承台(11)下方的桩(12),在承台(11)下方设置千斤顶(6)进行支撑,截断桩(12)顶部和承台(11)底部的连接,利用千斤顶(6)纠正基础(1)的倾斜;
S3,连接桩(12)和承台(11):
在承台(11)下方支护模板,浇筑连接层连接桩(12)顶部和承台(11)底部;
S4,主体结构(2)归位:
起吊主体结构(2)至承台(11)顶部,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的去除基础(1)上部荷载中,起吊主体结构(2)时施力于底板(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的去除基础(1)上部荷载中,设置承接层(5),将主体结构(2)转移到承接层(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承接层(5)上布置固定筒(52),当主体结构(2)转移到承接层(5)上时,底板(22)底部设有的插接柱(3)与固定筒(52)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的主体结构(2)归位中,插接柱(3)与固定于承台(11)上表面的固定插筒(4)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的连接桩(12)和承台(11)中,在承台(11)下方进行填土并进行夯实形成填土底模(7),在承台(11)的侧边支撑侧模板(8),并在填土底模(7)、侧模板(8)和承台(11)下表面形成的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形成连接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的连接桩(12)和承台(11)中,所述侧模板(8)在所述承台(11)的底部设有一圈,所述侧模板(8)的顶部与所述承台(11)的下表面抵触;在其中一块侧模板(8)顶部开设注浆口(81),混凝土通过注浆口(81)进行浇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的纠正基础(1)中,在承台(11)上表面放置水平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的主体结构(2)归位中,将千斤顶(6)进行移除,在承台(11)上表面放置配重,观察承台(11)上方的水平尺的偏移情况。
CN201810265120.2A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Active CN108457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5120.2A CN108457312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5120.2A CN108457312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7312A CN108457312A (zh) 2018-08-28
CN108457312B true CN108457312B (zh) 2019-10-18

Family

ID=63236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5120.2A Active CN108457312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5731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87556A1 (ru) * 1979-01-25 1980-12-15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ибирский Зональный Проект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ю Мельнично- Крупяных, Комбикормовы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И Элеваторно-Склад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пособ выравнивани сооружени
CN103912136A (zh) * 2014-04-18 2014-07-09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建筑物室内空间或建筑物纠偏的方法
CN106088652A (zh) * 2016-07-20 2016-11-09 叶香雄 倾斜建筑物的纠偏施工方法
CN106149774B (zh) * 2016-07-19 2018-01-30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封桩技术的建筑物纠偏加固方法
JP2018028222A (ja) * 2016-08-19 2018-02-22 長五 櫻井 不同沈下した建物の傾斜修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87556A1 (ru) * 1979-01-25 1980-12-15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ибирский Зональный Проект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ю Мельнично- Крупяных, Комбикормовы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И Элеваторно-Склад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пособ выравнивани сооружени
CN103912136A (zh) * 2014-04-18 2014-07-09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建筑物室内空间或建筑物纠偏的方法
CN106149774B (zh) * 2016-07-19 2018-01-30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锚杆静压桩封桩技术的建筑物纠偏加固方法
CN106088652A (zh) * 2016-07-20 2016-11-09 叶香雄 倾斜建筑物的纠偏施工方法
JP2018028222A (ja) * 2016-08-19 2018-02-22 長五 櫻井 不同沈下した建物の傾斜修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7312A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0318B (zh) 一种桩基础建筑物局部沉降的纠偏方法
CN208996025U (zh) 一种深厚淤泥层双护筒桩基施工结构
CN109440762B (zh) 一种排水泵站用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107090860B (zh) 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195076B (zh) 淤泥质深基坑塔吊基础施工方法
CN109356210B (zh) 一种桩基建筑物纠倾截桩托换限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220703B (zh) 一种基于回砂平衡法条件下围挡式深水承台施工方法
CN102031756A (zh) 现浇箱梁的支撑组件及现浇箱梁的施工方法
CN104264683B (zh)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CN107604909A (zh) 一种基于建筑厂房的打桩工艺
CN110158602A (zh) 一种软土地质深基坑支护开挖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457312B (zh) 一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方法
CN210106749U (zh) 一种软土地基超大断面顶管顶进作业的反力结构
CN102587377B (zh) 吊锤沉桩装置及沉桩方法
CN107447771A (zh) 一种陆上承台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1254843A (zh) 一种桥梁桩基础拔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594046U (zh) 一种深浅基坑不同步施工顶板换撑结构
CN104846856A (zh) 一种倾斜独立排架柱水平顶推校正的方法
CN107620314A (zh) 一种混凝土柱脚的施工方法及混凝土柱脚结构
CN107620309A (zh) 基坑支护方法
CN210031905U (zh) 一种用于放坡开挖地铁车站吊装盾构的桩板式平台结构
CN104805876A (zh) 一种倾斜独立排架柱竖向顶推校正的方法
CN219508546U (zh) 灌注桩桩头楔断的辅助结构以及灌注桩
CN105822079B (zh) 一种用于控制地下室后增结构柱竖向变形的方法
CN21817581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础灌注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11 100 Moganshan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pan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1 100 Moganshan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FANHUA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