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4683B -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4683B
CN104264683B CN201410469729.3A CN201410469729A CN104264683B CN 104264683 B CN104264683 B CN 104264683B CN 201410469729 A CN201410469729 A CN 201410469729A CN 104264683 B CN104264683 B CN 104264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cave shape
excavation
shape
foundation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97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4683A (zh
Inventor
曾力娟
周海亮
范国红
国涛
潘志敏
黄国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PAN-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filed Critical PAN-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Priority to CN2014104697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4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4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4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4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4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undation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是针对凹字形或形状为多阳角的基坑设计的支护施工方法,将基坑分解成常规几何形状,如凹字形基坑分解为矩形和L形,将其合理划分为两个施工区域,等到矩形区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土体稳定后,再进行L形区基础施工。采取分区域施工方式,采用护坡桩联合钢支撑和锚杆支撑相结合的支撑方式,避免了凹口部位锚杆交叉造成应力集中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基坑变形,确保支护体系及周围文保建筑物的稳定;与传统施工工艺比较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工艺环保的特点。适用于基坑开挖面积大、平面呈凹字形或多阳角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支护工程。

Description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随着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城市老城区特别是文物保护区内的建筑也越来越重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的开挖深度也随之越来越大,由于受周边已有文保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的影响,城市老城区基坑多呈不规则多边形,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空间效应,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基坑的阳角部位受力复杂且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现象、变形较大,是基坑支护中的薄弱环节,而凹字形基坑由两个连续的基坑阳角构成,突出部位三面临空,采用何种支护形式及施工方法能有效解决凹字形基坑变形问题,确保基坑顶文保建筑物的安全是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的一项难题。
参见图1所示,为传统支护施工方法中锚杆平面布置图,其中箭头表示预应力锚杆,凹字形基坑的凹口处有四个角中,向基坑内突出的两个角为阳角、向基坑外凸出的角为阴角,依据以往传统的施工方法,基坑采用护坡桩联合锚杆支护体系,一次整体开挖到底,凹字形基坑突出部位三面临空,基坑的空间效应复杂,传统的二维、三维分析方法,无法对土压力进行准确计算;且三个方向的锚杆均在此处密集交叉,锚杆拉力大打折扣;由于锚杆过密,锚杆施工也有很大难度;一部分锚杆遇到已有锚杆注浆体将无法成孔,且对已有锚杆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无法保证,且两个阳角部位的变形很大,无法确保坡顶文保建筑物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要解决凹字形基坑变形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确保文保建筑物安全以及基坑支护体系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是对呈凹字形半包围在文保建筑物1对侧以及后方的区域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步骤二,根据调查后的实际情况,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进行分区设计,将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以沿着凹口处同侧的阴角向阳角的连线作延长线作为分界线,划分为L形区和矩形区。
步骤三,沿着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的外边缘进行护坡桩或者连续墙施工。
步骤四,在L形区和矩形区接壤的位置、从L形区向L形区与矩形区的分界线进行放坡施工,并在形成的边坡的表面喷射混凝土,且向边坡内植入土钉加固。
步骤五,在矩形区开始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后随之沿着护坡桩或者连续墙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每层的预应力锚杆张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六,将矩形区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七,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步骤八,矩形区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L形区的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在位于文保建筑物侧方的L形区的部分的对侧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之间均匀间隔安装钢支撑,并向L形区其他位置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内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每层的钢支撑和预应力锚杆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九,将L形区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十,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高度升高,自下而上拆除钢支撑。
步骤十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至此,完成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施工。
步骤七中的肥槽回填施工中,肥槽内设有刚性的传力带或者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本发明中,矩形区和L形区内对称分布于文保建筑物对侧的两个部分的施工方式互相交换,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步骤二,根据调查后的实际情况,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进行分区设计,将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以沿着凹口处同侧的阴角向阳角的连线作延长线作为分界线,划分为L形区和矩形区。
步骤三,沿着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的外边缘进行护坡桩或者连续墙施工。
步骤四,在L形区和矩形区接壤的位置、从L形区向L形区与矩形区的分界线进行放坡施工,并在形成的边坡的表面喷射混凝土,且向边坡内植入土钉加固。
步骤五,在矩形区开始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在位于文保建筑物侧方的矩形区的部分的对侧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之间均匀间隔安装钢支撑,并向矩形区其他位置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内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每层的钢支撑和预应力锚杆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六,将矩形区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七,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步骤八,矩形区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L形区的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后随之沿着护坡桩或者连续墙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每层的预应力锚杆张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九,将L形区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十,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高度升高,自下而上拆除钢支撑。
步骤十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至此,完成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基坑支护方法无法保证凹字形基坑稳定性的缺点,解决了在凹字形基坑施工中确保文保建筑物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针对凹字形或形状为多阳角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将基坑分解成常规几何形状,如凹字形基坑分解为矩形和L形,将其合理划分为两个施工区域,等到矩形区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土体稳定后,再进行L形区基础施工。
进行矩形区基坑开挖施工时,对该区域需要在开挖同时将预应力锚杆植入护坡桩,通过锚杆与护坡桩的拉锚,将边坡设计滑裂面以外的土体进行稳固,当这部分区域开挖到底标高后,从底部逐层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0标高,之后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进行L形区基坑开挖施工,应在矩形区基坑结构和肥槽回填完成、且达到设计要求之后进行:对文保建筑物侧面的区域采用水平钢支撑与护坡桩联合支护体系,钢支撑安装紧跟基坑开挖进度,随挖随支撑,开挖到底标高后,从底部逐层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0标高,钢支撑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自下而上分层拆除;对文保建筑物后方的区域采用与矩形区域相同的方法,即在开挖同时将预应力锚杆植入护坡桩,当这部分区域开挖到底标高后,从底部逐层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0标高,L形区域内的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本发明采取分区域施工方式,采用护坡桩联合钢支撑和锚杆支撑相结合的支护方式,避免了凹口部位锚杆交叉造成应力集中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基坑变形,确保支护体系及周围文保建筑物的稳定;减少了锚杆支护,避免了由于对相邻文保建筑地下场所的侵犯而造成的城市地层污染现象;通过分区域划分施工区域,更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合理展开施工,解决了城区内施工场地紧张,材料无处堆放的问题,减少了二次搬运;与传统施工工艺比较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工艺环保的特点。
本发明适用于基坑开挖面积大、平面呈凹字形或多阳角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支护工程,尤其适用于施工场地狭小、四周无施工场地并且需要严格控制对文物保护区建筑地下场所的侵犯和变形的基坑支护工程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传统支护施工方法中锚杆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矩形区基坑开挖完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矩形区基坑分层开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矩形区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后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L形区基坑开挖完毕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的F-F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L形区基坑分层开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L形区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后的示意图。
图16是图8的G-G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8的H-H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L形区内钢支撑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拆除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文保建筑物、2-L形区、3-矩形区、4-护坡桩或者连续墙、5-预应力锚杆、6-钢支撑、7-边坡、8-土钉、9-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是对呈凹字形半包围在文保建筑物1对侧以及后方的区域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支护设计前应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周边2~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地上地下构筑物、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周边文保建筑物的地上地下层数、荷重、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及埋深、变形要求;周边的道路情况及承载能力;周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埋深、变形要求等。
步骤二,参见图2所示,根据调查后的实际情况,进行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分区设计,将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以沿着凹口处同侧的阴角向阳角的连线作延长线作为分界线,划分为L形区2和矩形区3:分区位置应配合结构施工,尽量选在底板后浇带、上部结构断开部位;分区后要综合考虑各区基坑工程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基坑周边荷载等因素分段进行计算和验算。
步骤三,参见图3所示,沿着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的外边缘进行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施工。
步骤四,在L形区和矩形区接壤的位置、从L形区2向L形区与矩形区的分界线进行放坡施工,并在形成的边坡7的表面喷射混凝土,且向边坡7内植入土钉8加固。
步骤五,参见图7所示,在矩形区3开始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后随之沿着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预应力锚杆5张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六,参见图4、图5、图6所示,将矩形区3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施工。
步骤七,参见图8、图9、图10所示,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0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步骤八,参见图14所示,矩形区3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L形区2的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在位于文保建筑物1侧方的L形区2的部分的对侧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均匀间隔安装钢支撑6,并向L形区2其他位置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内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钢支撑6和预应力锚杆5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九,参见图11、图12、图13所示,将L形区2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十,参见图18所示,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高度升高,自下而上拆除钢支撑6。
步骤十一,参见图15、图16、图17所示,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0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至此,完成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施工。
步骤三中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施工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护坡桩成孔:护坡桩施工根据地层情况确定钻机类型,施工中采用隔桩施工;钻机安装应平稳、垂直、对正、牢固,为了保证钻孔垂直度,钻具中应设扶正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进行清孔;清孔完成后,立即下入测锤测定孔深,以实际孔深减去测锤测得孔深结果如≤300mm,则合格,如≥300mm,则继续清孔。
步骤二,钢筋笼加工及吊放:钢筋笼严格按设计图纸下料,主筋通长配置,加强筋用特制绞盘缠绕成环状,焊接成型,箍筋采用螺旋箍按间距要求缠绕在笼骨架上,绑轧牢固;钢筋笼焊接成型后,钢筋保护层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护层定位夹或砂浆块,在钢筋笼上每隔5m绑一圈,每圈不小于3个,高度不小于5cm,定位夹或保护层垫块应紧固在钢筋笼主筋外侧,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笼采用吊车进行吊放,吊放时应保持笼身平稳、垂直、不磕碰孔壁;钢筋笼到位后严格控制钢筋笼笼顶标高,采取场地内均匀布置标高点,根据孔口标高减去设计钢筋笼笼顶标高,即为该桩埋头深度,钢筋笼吊至设计标高后,为防止钢筋笼下沉采用钢筋钩钩住笼子,并通过横穿孔口的钢管固定。
步骤三,混凝土灌注:钢筋笼顺利下入钻孔后立即进行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应采用导管、吊车辅助灌注;导管直径300mm,壁厚不小于3mm,导管每节长度3米左右,采用法兰盘或丝扣连接,连接处应设置密封圈;防止水从连接处进入导管内,导管底部距孔底距离500mm左右,导管应设置漏斗,漏斗体积约1.5m3;确保第一批混凝土冲出导管并将导管底口掩埋1m以上,导管可埋深2~6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必须连续施工,桩顶要高出设计0.5m,应凿除桩顶混凝土浮浆。
步骤七中的肥槽回填施工中,由于凹字形基坑L形区采用护坡桩联合钢支撑支护体系,L形区基坑开挖后内支撑对土体有一个作用反力,最终传递到矩形区内的外墙上,因此矩形区的肥槽内设有刚性的传力带或者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步骤八中钢支撑6的安装要紧跟基坑开挖进度,随挖随撑,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钢支撑6的各个管节在地面拼装完成。
步骤二,吊车通过钢丝绳将拼好的钢支撑吊至基坑内、安装就位:为了防止钢管安装不到位,安装钢支撑时要控制好轴线位置。
步骤三,钢支撑6的端部设有千斤顶支座和承力肋板,就位后,用吊车吊住钢支撑6的吊环,将千斤顶的一端顶在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的钢围檩上,一端顶在钢支撑端部的承力肋板上,接通油管后即可打开液压泵对钢支撑6施加预应力。
步骤四,预应力施加到位后,在钢支撑活络端中楔进钢楔,利用钢楔契入钢支撑6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缝隙并焊接固定;。
步骤五,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用的钢丝绳,完成钢支撑6的安装:施工时密切注意防止施工机械触碰钢支撑,避免钢支撑因受横向荷载而造成失稳现象;钢支撑安装并固定牢固后放松并移走千斤顶。
步骤十中钢支撑6的拆除要自下而上分段拆除,而且要在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才可拆除;拆除时应避免瞬间应力释放过大而导致结构局部变形、开裂,可以采用分步卸载钢支撑预应力的办法,具体步骤与钢支撑安装顺序基本反序:
步骤一,将钢支撑的起吊钢丝绳收紧。
步骤二,利用千斤顶施加预应力。
步骤三,拆去钢楔。
步骤四,卸掉千斤顶。
步骤五,将钢支撑起吊运出。
本发明中,矩形区3和L形区2内对称分布于文保建筑物1对侧的两个部分的施工方式可以互相交换,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步骤二,根据调查后的实际情况,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进行分区设计,将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以沿着凹口处同侧的阴角向阳角的连线作延长线作为分界线,划分为L形区2和矩形区3。
步骤三,沿着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的外边缘进行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施工。
步骤四,在L形区和矩形区接壤的位置、从L形区2向L形区与矩形区的分界线进行放坡施工,并在形成的边坡7的表面喷射混凝土,且向边坡7内植入土钉8加固。
步骤五,在矩形区3开始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在位于文保建筑物1侧方的矩形区3的部分的对侧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均匀间隔安装钢支撑6,并向矩形区其他位置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内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钢支撑6和预应力锚杆5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六,将矩形区3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施工。
步骤七,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0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步骤八,矩形区3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L形区2的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后随之沿着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预应力锚杆5张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九,将L形区2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十,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高度升高,自下而上拆除钢支撑6。
步骤十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0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至此,完成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施工。
基坑土方采用机械逐步开挖,然后采用人工修整:土方挖运要严格按照每层锚杆的竖向间距分层开挖,为了给预应力锚杆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分层开挖中,每层土方均要挖至该层预应力锚杆5下方500mm;预应力锚杆施工中,采用锚杆钻机成孔,成孔过程中注意控制倾角,所述预应力锚杆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20度;预应力锚杆5张拉应在注浆体强度达到15MPa后进行;预应力锚杆5的张拉顺序,应考虑相邻预应力锚杆5锚杆的相互影响,采用隔锚张拉的方式,按设计要求确定锁定荷载;预应力锚杆张拉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在设计张拉程序时,应考虑相邻钻孔预应力锚杆张拉的相互影响;每层预应力锚杆5张拉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Claims (3)

1.一种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是对呈凹字形半包围在文保建筑物(1)对侧以及后方的区域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步骤二,根据调查后的实际情况,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进行分区设计,将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以沿着凹口处同侧的阴角向阳角的连线作延长线作为分界线,划分为L形区(2)和矩形区(3);
步骤三,沿着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的外边缘进行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施工;
步骤四,在L形区和矩形区接壤的位置、从L形区(2)向L形区与矩形区的分界线进行放坡施工,并在形成的边坡(7)的表面喷射混凝土,且向边坡(7)内植入土钉(8)加固;
步骤五,在矩形区(3)开始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后随之沿着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预应力锚杆(5)张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六,将矩形区(3)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施工;
步骤七,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步骤八,矩形区(3)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L形区(2)的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在位于文保建筑物(1)侧方的L形区(2)的部分的对侧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均匀间隔安装钢支撑(6),并向L形区(2)其他位置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内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钢支撑(6)和预应力锚杆(5)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九,将L形区(2)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十,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高度升高,自下而上拆除钢支撑(6);
步骤十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至此,完成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的肥槽回填施工中,肥槽内设有刚性的传力带或者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矩形区(3)和L形区(2)内对称分布于文保建筑物(1)对侧的两个部分的施工方式互相交换,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步骤二,根据调查后的实际情况,对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进行分区设计,将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以沿着凹口处同侧的阴角向阳角的连线作延长线作为分界线,划分为L形区(2)和矩形区(3);
步骤三,沿着拟开挖的凹字形基坑的外边缘进行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施工;
步骤四,在L形区和矩形区接壤的位置、从L形区(2)向L形区与矩形区的分界线进行放坡施工,并在形成的边坡(7)的表面喷射混凝土,且向边坡(7)内植入土钉(8)加固;
步骤五,在矩形区(3)开始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在位于文保建筑物(1)侧方的矩形区(3)的部分的对侧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均匀间隔安装钢支撑(6),并向矩形区(2)其他位置的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内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钢支撑(6)和预应力锚杆(5)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六,将矩形区(3)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施工;
步骤七,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
步骤八,矩形区(3)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L形区(2)的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后随之沿着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均匀间隔斜向植入预应力锚杆(5),每层的预应力锚杆(5)张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步骤九,将L形区(2)挖至满足基坑底标高时,进行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十,随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高度升高,自下而上拆除钢支撑(6);
步骤十一,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新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9)与护坡桩或者连续墙(4)之间的肥槽进行肥槽回填施工,至此,完成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施工。
CN201410469729.3A 2014-09-16 2014-09-16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Active CN104264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9729.3A CN104264683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9729.3A CN104264683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4683A CN104264683A (zh) 2015-01-07
CN104264683B true CN104264683B (zh) 2015-11-18

Family

ID=52156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9729.3A Active CN104264683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4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310B (zh) * 2017-08-15 2023-07-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山坡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348A (zh) * 2018-12-10 2019-03-01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06038B (zh) * 2019-05-28 2024-01-30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凹型基坑阳角处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644501A (zh) * 2019-09-27 2020-01-03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距原建筑零距离的基坑支护及托换承台联合施工方法
CN111749249B (zh) * 2020-07-23 2022-03-08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基坑内部保护既有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CN112231798A (zh) * 2020-09-23 2021-01-15 天津市海顺交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关于均质土深基坑考虑空间效应简化计算的桩形调整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7714A (zh) * 2010-02-05 2010-07-28 同济大学 离心场中微型基坑自动加支撑系统
CN102322065A (zh) * 2011-08-03 2012-01-18 华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结构的底道内支撑
CN102720202A (zh) * 2012-07-25 2012-10-10 徐方敏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243723A (zh) * 2013-05-03 2013-08-14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深基坑支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8047B1 (ko) * 2008-02-01 2011-10-28 (주)써포텍 프리캐스트 가시설 구조체 및 그 시공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7714A (zh) * 2010-02-05 2010-07-28 同济大学 离心场中微型基坑自动加支撑系统
CN102322065A (zh) * 2011-08-03 2012-01-18 华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结构的底道内支撑
CN102720202A (zh) * 2012-07-25 2012-10-10 徐方敏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243723A (zh) * 2013-05-03 2013-08-14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深基坑支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4683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2162B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CN104264683B (zh)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CN108442382B (zh) 横穿深基坑的压力管线原位保护及围护挡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542108B (zh) 一种建筑物地下室结构的逆向施工方法
CN102720140B (zh) 大跨度预应力砼连续梁深水桥墩施工工艺
CN110374633B (zh) 隧道穿越松散体的洞口段施工方法
CN103195076B (zh) 淤泥质深基坑塔吊基础施工方法
CN101691751B (zh) 超长人工挖孔桩穿越溶洞施工方法及穿越溶洞的超长桩
CN106958256A (zh) 一种分层浇筑、多次下沉的沉井施工工艺
CN104264688A (zh) 人工挖孔变截面桩支护施工工艺
CN102363961A (zh) 一种入土深度小的深水单壁钢板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EP3118374A1 (en) Hollow cylindrical pier for fixing offshore platform structure to bed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nd constructing same
CN106638640A (zh) 岩层地质条件下无封底混凝土组合式围堰的施工方法
CN105863042A (zh) 一种全钢结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34717A (zh) 工字钢顶管工作坑的施工方法
CN201801872U (zh) 联合支护开挖溶蚀地质深基坑
CN208088288U (zh) 大粒径碎块石高填区桩基快速成孔结构
CN108316289A (zh) 大粒径碎块石高填区桩基快速成孔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8118689B (zh) 一种可部分循环使用预制地下连续墙、吊具以及施工方法
CN111305218A (zh) 一种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
CN104196036B (zh) 基于老旧地下室外墙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N109610473A (zh) 一种市政大型池体构筑物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13216215A (zh) 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
CN105484270A (zh) 一种毗邻深基坑高陡老旧毛石挡土墙加固保护施工方法
CN212642730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隧道穿越人防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