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9248B -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9248B
CN108439248B CN201810213375.4A CN201810213375A CN108439248B CN 108439248 B CN108439248 B CN 108439248B CN 201810213375 A CN201810213375 A CN 201810213375A CN 108439248 B CN108439248 B CN 108439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threaded
connecting plate
gea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33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9248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ngxin biological Fibe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angxin Biolog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angxin Biolog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angxin Biolog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133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39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39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9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9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9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08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screw operated
    • B66F3/12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screw operated comprising toggle 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08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screw operated
    • B66F3/2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screw operated actuated through multiple or change-speed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46Combinations of several jacks with means for interrelating lifting or lowering mov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千斤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它包括外顶、内顶、安装壳、驱动轮,当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千斤顶时,将千斤顶上的外顶中的第一连接板放入需要起重或支撑的部件的间隙内;转动驱动轮;当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会使得对应的第一驱动板向上移动;第一驱动板向上移动就会带动两个外顶中位于上侧的外顶向上移动。同时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会使得螺纹驱动环带动两个内顶移动;当内顶与外顶完全吻合;第一齿轮转动就会使得对应的内顶向上移动;此时位于上侧的内顶和外顶一起向上移动对需要起重或支撑的部件起到起重或支撑作用;本发明设计的千斤顶即可以起重或支撑间隙较小的部件,同时保证了千斤顶的结实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千斤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分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起重或支撑的部件的间隙较小普通的千斤顶就很难实现起重或支撑的作用;如果千斤顶设计的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较为单薄;虽然能够实现起重或支撑间隙较小的部件,但是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容易被损坏;所以设计一种即实现起重或支撑间隙较小的部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结实的千斤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顶、安装壳、驱动轮、第一螺纹轴、第一齿轮、弹簧固定导板、涡卷弹簧、内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导向杆、第一驱动板、第二导向杆、第一导槽、第三导槽、方形开口、第四导槽、轴孔、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驱动块、第一驱动杆、第一螺纹轮、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槽、第一销钉、U形槽、第二销钉、销孔、第二导向槽、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块、第二螺纹轮、第二导向板、第二螺纹杆、第三转轴、螺纹驱动环、连接块、第六齿轮、第四转轴、第二导槽、第一缺口、第一支撑板,其中安装壳的一侧端面上具有方形开口;安装壳内侧未开有方形开口的内侧面中,相互对称的两侧面上开有四个第一导槽;四个第一导槽中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第一导槽与另一侧面上的两个第一导槽相互对称;安装壳内开有第一导槽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两个第三导槽位于四个第一导槽中对应两个第一导槽的下侧;安装壳内开有第一导槽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两个第二导槽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三导槽相通;两个第二导槽分别位于四个第一导槽中与该第二导槽位于同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导槽之间;安装壳内的上端面上开有第四导槽;安装壳上与开有方形开口一侧相对称的侧面上开有两个对称的轴孔;第一支撑板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的下端面上且靠近方形开口;外顶是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斜面;第一连接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上未具有斜面的一侧端面与第三连接板相互平行,且第一连接板上具有斜面的一端远离第三连接板;两个外顶上下对称地安装在安装壳上;两个外顶上的第一连接板位于安装壳的外侧;两个外顶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位于安装壳的内侧;位于下侧的外顶中的第三连接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上侧;两个外顶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通过其上的斜面使得两个第一连接板的交接处组成一个V形槽;四个第一驱动板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外顶上,且位于同组中的两个第一驱动板分别位于对应外顶中第三连接板的两侧;安装在下侧外顶上的两个第一驱动板的上端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导向槽;四个第一导向杆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位于上侧的外顶上所安装的两个第一驱动板上远离外顶一侧的两端;四个第一导向杆分别与安装壳上的四个第一导槽配合;内顶由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组成;第四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斜面;第四连接板安装在第六连接板的一端;第六连接板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五连接板的一端;两个内顶对称地安装在两个外顶中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的腔体内;两个内顶上的两个第四连接板通过其上的斜面组成一个倒V形块,且该倒V形块与两个外顶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板组成的V形槽配合;两个第二导向杆分别安装在两个内顶中位于上侧的内顶中的第五连接板远离对应第四连接板一端的两侧面上;两个第二导向杆分别与安装壳内对应的两个第三导槽和两个第二导槽配合;两个第二转轴分别通过两个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两个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驱动板之间;两个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一端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
两个第二转轴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驱动轮位于安装壳的外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一齿轮位于安装壳内;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五齿轮位于安装壳内侧;第一螺纹轮的外圆面上开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的两侧面之间安装有第一销钉;第一螺纹轮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导向板;两个第一螺纹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具有螺纹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螺纹轮上的第一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上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上的第一导向槽配合;第一驱动块的一侧具有U形槽;两个第二销钉分别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U形槽内的两侧;第一驱动块未具有U形槽的一侧,安装在未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的下侧;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均开有一个销孔;两个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的两个第二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两个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两个第一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一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一螺纹轮上。
第四转轴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两个第四转轴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的一端;两个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五齿轮啮合;两个螺纹驱动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上;在初始状态下两个螺纹驱动环均与对应第四转轴上的螺纹配合;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转轴孔;连接块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之间;两个第一螺纹轴分别通过连接块上的两个转轴孔安装在连接块上。
两个第一螺纹轴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螺纹轴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位于连接块上远离内顶的一侧;第二螺纹轮与第一螺纹轮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一销钉;第二导向板安装在第二螺纹轮的外圆面上;两个第二螺纹轮均安装在第一螺纹轴上;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内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的内顶上对应的第二导向槽配合;第二驱动块与第一驱动块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二销钉;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完全相同;两个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的两个第二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两个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一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螺纹轮上。
第三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且与连接块连接;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第三齿轮与两个第四齿轮分别啮合;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第六齿轮与两个第一齿轮配合;第六齿轮靠近内顶的一侧安装有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內端安装在第六齿轮的端面上;涡卷弹簧的外端安装有弹簧固定导板;弹簧固定导板的上端与安装壳内侧的第四导槽配合。
上述安装在同一第二转轴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一螺纹轮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安装在同一第一螺纹轴上的两个第二螺纹轮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二螺纹轮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外顶中位于上端的外顶中的第三连接板的上端面与安装壳上的方形开口的上端面之间安装有波状挡片。通过波状挡片可以防止外界干扰物飞入安装壳内侧影响千斤顶工作。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内顶中第四连接板上靠近安装壳上方形开口的一侧具有弧形倒角。其作用是使得内顶在横向移动过程中更加容易第移动到外顶内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顶中第一连接板上与第二连接板交接处且具有斜面一侧的顶端具有弧形倒角。其作用是使得内顶在横向移动过程中更加容易第移动到外顶内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驱动轮的外圆面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半圆槽。其作用是使得人们在驱动过程中更加方便。
相对于传统的千斤顶技术,本发明设计的千斤顶即可以实现起重或支撑间隙较小的部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内顶和外顶可以保证千斤顶的结实度和稳固性。
本发明中四个第一驱动板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外顶上,且位于同组中的两个第一驱动板分别位于对应外顶中第三连接板的两侧;两个第二转轴分别通过两个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两个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驱动板之间;两个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一端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两个第二转轴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驱动轮位于安装壳的外侧;第一螺纹轮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导向板;两个第一螺纹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具有螺纹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螺纹轮上的第一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上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上的第一导向槽配合;第一驱动块未具有U形槽的一侧,安装在未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的下侧;两个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的两个第二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两个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两个第一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一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一螺纹轮上;安装在同一第二转轴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一螺纹轮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当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会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由于安装在第一螺纹轮上的第一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上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上的第一导向槽配合;开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第二转轴转动就会使得安装在其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均朝向对应的第一驱动块;两个第一螺纹轮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杆摆动且之间的角度变小;但是由于第二转轴不会上下移动;所以此时两个第一驱动杆摆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一驱动块向上移动;第一驱动块向上移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驱动板向上移动;第一驱动板向上移动就会带动两个外顶中位于上侧的外顶向上移动。
本发明中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五齿轮位于安装壳内侧;第四转轴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两个第四转轴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的一端;两个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五齿轮啮合;两个螺纹驱动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上;在初始状态下两个螺纹驱动环均与对应第四转轴上的螺纹配合;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转轴孔;连接块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之间;两个第一螺纹轴分别通过连接块上的两个转轴孔安装在连接块上;两个第一螺纹轴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螺纹轴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位于连接块上远离内顶的一侧;第二螺纹轮与第一螺纹轮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一销钉;第二导向板安装在第二螺纹轮的外圆面上;两个第二螺纹轮均安装在第一螺纹轴上;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内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的内顶上对应的第二导向槽配合;第二驱动块与第一驱动块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二销钉;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完全相同;两个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的两个第二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两个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一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螺纹轮上;第三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且与连接块连接;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当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会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会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由于螺纹驱动环安装在第四转轴上,且连接块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之间;即在连接块的作用下螺纹驱动环不会发生转动且螺纹驱动环与第四转轴之间螺纹配合;所以此时第四转轴转动就会使得对应的螺纹驱动环朝着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移动;螺纹驱动环移动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移动机会带动两个第一螺纹轴和第三转轴移动;两个第一螺纹轴移动就会带动安装在第一螺纹轴上的第四齿轮、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块、第二螺纹轮、第二导向板和两个内顶移动;同时第三转轴移动就会带动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移动;当两个螺纹驱动环在移动过程中与第四转轴上的螺纹完全脱离时,第六齿轮也正好移动到与第一齿轮完全啮合。
本发明中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一齿轮位于安装壳内;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第三齿轮与两个第四齿轮分别啮合;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第六齿轮与两个第一齿轮配合;第六齿轮靠近内顶的一侧安装有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內端安装在第六齿轮的端面上;涡卷弹簧的外端安装有弹簧固定导板;弹簧固定导板的上端与安装壳内侧的第四导槽配合;两个第一螺纹轴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螺纹轴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位于连接块上远离内顶的一侧;第二螺纹轮与第一螺纹轮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一销钉;第二导向板安装在第二螺纹轮的外圆面上;两个第二螺纹轮均安装在第一螺纹轴上;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内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的内顶上对应的第二导向槽配合;第二驱动块与第一驱动块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二销钉;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完全相同;两个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的两个第二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两个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一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螺纹轮上;当第六齿轮移动到与第一齿轮完全啮合时,第一齿轮转动就会带动第六齿轮轴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就会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两个第四齿轮转动;两个第四齿轮转动就会带动两个第一螺纹轴转动;由于安装在第二螺纹轮上的第二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内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的内顶上的第二导向槽配合,且开有第二导向槽的内顶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个第一螺纹轴转动就会使得安装在其上的两个第二螺纹轮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均朝向对应的第二驱动块;两个第二螺纹轮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两个第二驱动杆摆动且之间的角度变小;但是由于两个第一螺纹轴均不会上下移动;所以此时两个第二驱动杆摆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二驱动块向上移动;第二驱动块向上移动就会带动对应的内顶向上移动;本发明中第六齿轮转动就会使得涡卷弹簧上力。
本发明中第六齿轮移动就会带动涡卷弹簧和弹簧固定导板移动;第四导槽的作用是防止第六齿轮在移动过程中与涡卷弹簧之间发生干涉;本发明中第三导槽的作用是当内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安装在内顶上的第二导向杆和第三导槽起到导向作用;当内顶完全移动到与外顶重合时,第二导向杆正好移动到第三导槽的最末端;此时内顶向上移动通过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导槽对内顶起到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是驱动轮安装示意图。
图4是内顶和外顶分布示意图。
图5是内顶和外顶配合示意图。
图6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7是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8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9是第一驱动块安装示意图。
图10是第一驱动板安装示意图。
图11是外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螺纹轮安装示意图。
图13是第一驱动杆安装示意图。
图14是第一导向板安装示意图。
图15是第一螺纹轮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一驱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一驱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内顶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第二驱动块安装示意图。
图20是第二螺纹轮安装示意图。
图21是螺纹驱动环安装示意图。
图22是第六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23是连接块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外顶;2、波状挡片;3、安装壳;4、驱动轮;5、第一螺纹轴;6、第一齿轮;7、弹簧固定导板;8、涡卷弹簧;9、内顶;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一导向杆;13、第一驱动板;14、第二导向杆;15、第一导槽;16、第三导槽;17、方形开口;18、第四导槽;19、轴孔;20、第一支撑;21、第二支撑;22、第三支撑;23、第二齿轮;24、第三齿轮;25、第四齿轮;26、第五齿轮;27、第一驱动块;28、第一驱动杆;29、第一螺纹轮;30、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第三连接板;33、第一导向板;34、第一导向槽;35、第一销钉;36、U形槽;37、第二销钉;38、销孔;39、第四连接板;40、第五连接板;41、第二导向槽;42、第二驱动杆;43、第二驱动块;44、第二螺纹轮;45、第二导向板;46、第二螺纹杆;47、第六连接板;48、第三转轴;49、螺纹驱动环;50、连接块;51、第六齿轮;52、第四转轴;53、第二导槽;54、第一缺口;55、第一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外顶1、安装壳3、驱动轮4、第一螺纹轴5、第一齿轮6、弹簧固定导板7、涡卷弹簧8、内顶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一导向杆12、第一驱动板13、第二导向杆14、第一导槽15、第三导槽16、方形开口17、第四导槽18、轴孔19、第一支撑20、第二支撑21、第三支撑22、第二齿轮23、第三齿轮24、第四齿轮25、第五齿轮26、第一驱动块27、第一驱动杆28、第一螺纹轮29、第一导向板33、第一导向槽34、第一销钉35、U形槽36、第二销钉37、销孔38、第二导向槽41、第二驱动杆42、第二驱动块43、第二螺纹轮44、第二导向板45、第二螺纹杆46、第三转轴48、螺纹驱动环49、连接块50、第六齿轮51、第四转轴52、第二导槽53、第一缺口54、第一支撑板55,其中如图7所示,安装壳3的一侧端面上具有方形开口17;安装壳内侧未开有方形开口的内侧面中,相互对称的两侧面上开有四个第一导槽;四个第一导槽15中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第一导槽15与另一侧面上的两个第一导槽15相互对称;安装壳3内开有第一导槽15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16;两个第三导槽16位于四个第一导槽15中对应两个第一导槽15的下侧;安装壳3内开有第一导槽15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53;两个第二导槽53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三导槽16相通;两个第二导槽53分别位于四个第一导槽15中与该第二导槽53位于同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导槽15之间;安装壳3内的上端面上开有第四导槽18;安装壳3上与开有方形开口17一侧相对称的侧面上开有两个对称的轴孔19;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55安装在安装壳3内侧的下端面上且靠近方形开口17;如图11所示,外顶1是由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31和第三连接板32组成;第二连接板31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板32的一端,且第二连接板31与第三连接板32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具有斜面;第一连接板30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1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板31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30上未具有斜面的一侧端面与第三连接板32相互平行,且第一连接板30上具有斜面的一端远离第三连接板32;如图5所示,两个外顶1上下对称地安装在安装壳3上;两个外顶1上的第一连接板30位于安装壳3的外侧;两个外顶1中的第一连接板30和第二连接板31位于安装壳3的内侧;位于下侧的外顶1中的第三连接板32位于第一支撑板55上侧;两个外顶1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0分别通过其上的斜面使得两个第一连接板30的交接处组成一个V形槽;如图10所示,四个第一驱动板13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外顶1上,且位于同组中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分别位于对应外顶1中第三连接板32的两侧;安装在下侧外顶1上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的上端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导向槽34;四个第一导向杆12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位于上侧的外顶1上所安装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上远离外顶1一侧的两端;如图6所示,四个第一导向杆12分别与安装壳3上的四个第一导槽15配合;如图18所示,内顶9由第四连接板39、第五连接板40和第六连接板47组成;第四连接板39的一侧具有斜面;第四连接板39安装在第六连接板47的一端;第六连接板47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五连接板40的一端;如图5所示,两个内顶9对称地安装在两个外顶1中由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31和第三连接板32组成的腔体内;两个内顶9上的两个第四连接板39通过其上的斜面组成一个倒V形块,且该倒V形块与两个外顶1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0组成的V形槽配合;如图18所示,两个第二导向杆14分别安装在两个内顶9中位于上侧的内顶9中的第五连接板40远离对应第四连接板39一端的两侧面上;如图6所示,两个第二导向杆14分别与安装壳3内对应的两个第三导槽16和两个第二导槽53配合;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转轴11分别通过两个轴孔19安装在安装壳3上;两个第二转轴11位于安装壳3内侧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驱动板13之间;两个第二转轴11位于安装壳3内侧一端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
两个第二转轴11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如图3、8所示,驱动轮4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且驱动轮4位于安装壳3的外侧;如图9所示,第一齿轮6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且第一齿轮6位于安装壳3内;如图10所示,第五齿轮26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且第五齿轮26位于安装壳3内侧;如图15所示,第一螺纹轮29的外圆面上开有第一缺口54;第一缺口54的两侧面之间安装有第一销钉35;第一螺纹轮29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导向板33;如图12所示,两个第一螺纹轮29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具有螺纹的一端;如图13所示,安装在第一螺纹轮29上的第一导向板33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上具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上的第一导向槽34配合;如图16所示,第一驱动块27的一侧具有U形槽36;两个第二销钉37分别安装在第一驱动块27上U形槽36内的两侧;如图12所示,第一驱动块27未具有U形槽36的一侧,安装在未具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的下侧;如图17所示,第一驱动杆28的两端均开有一个销孔38;如图14所示,两个第一驱动杆28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第一驱动块27上的两个第二销钉37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驱动块27上;两个第一驱动杆2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两个第一螺纹轮29上的两个第一销钉35的配合安装在第一螺纹轮29上。
如图8所示,第四转轴52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两个第四转轴52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20安装在安装壳3内侧;如图22所示,两个第二齿轮23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52的一端;如图23所示,两个第二齿轮23分别与两个第五齿轮26啮合;如图21所示,两个螺纹驱动环49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52上;在初始状态下两个螺纹驱动环49均与对应第四转轴52上的螺纹配合;连接块50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转轴孔19;连接块50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49之间;如图20所示,两个第一螺纹轴5分别通过连接块50上的两个转轴孔19安装在连接块50上。
两个第一螺纹轴5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如图21所示,第四齿轮25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的一端且第四齿轮25位于连接块50上远离内顶9的一侧;第二螺纹轮44与第一螺纹轮29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一销钉35;如图20所示,第二导向板45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的外圆面上;如图19所示,两个第二螺纹轮44均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上;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44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板45与对应的两个内顶9上具有第二导向槽41的内顶9上对应的第二导向槽41配合;第二驱动块43与第一驱动块27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二销钉37;第二驱动杆42与第一驱动杆28完全相同;如图20所示,两个第二驱动杆42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第二驱动块43上的两个第二销钉37的配合安装在第二驱动块43上;两个第二驱动杆4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44上的两个第一销钉35的配合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上。
第三转轴48通过第二支撑21安装在安装壳3内侧且与连接块50连接;第三齿轮24安装在第三转轴48的一端;第三齿轮24与两个第四齿轮25分别啮合;第六齿轮51安装在第三转轴48的另一端;第六齿轮51与两个第一齿轮6配合;第六齿轮51靠近内顶9的一侧安装有涡卷弹簧8;涡卷弹簧8的內端安装在第六齿轮51的端面上;涡卷弹簧8的外端安装有弹簧固定导板7;弹簧固定导板7的上端与安装壳3内侧的第四导槽18配合。
上述安装在同一第二转轴11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29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一螺纹轮29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安装在同一第一螺纹轴5上的两个第二螺纹轮44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二螺纹轮44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
上述两个外顶1中位于上端的外顶1中的第三连接板32的上端面与安装壳3上的方形开口17的上端面之间安装有波状挡片2。通过波状挡片2可以防止外界干扰物飞入安装壳3内侧影响千斤顶工作。
上述内顶9中第四连接板39上靠近安装壳3上方形开口17的一侧具有弧形倒角。其作用是使得内顶9在横向移动过程中更加容易第移动到外顶1内侧。
上述外顶1中第一连接板30上与第二连接板31交接处且具有斜面一侧的顶端具有弧形倒角。其作用是使得内顶9在横向移动过程中更加容易第移动到外顶1内侧。
上述驱动轮4的外圆面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半圆槽。其作用是使得人们在驱动过程中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的千斤顶即可以实现起重或支撑间隙较小的部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内顶9和外顶1可以保证千斤顶的结实度和稳固性。
本发明中四个第一驱动板13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外顶1上,且位于同组中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分别位于对应外顶1中第三连接板32的两侧;两个第二转轴11分别通过两个轴孔19安装在安装壳3上;两个第二转轴11位于安装壳3内侧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驱动板13之间;两个第二转轴11位于安装壳3内侧一端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两个第二转轴11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驱动轮4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且驱动轮4位于安装壳3的外侧;第一螺纹轮29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导向板33;两个第一螺纹轮29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具有螺纹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螺纹轮29上的第一导向板33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上具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上的第一导向槽34配合;第一驱动块27未具有U形槽36的一侧,安装在未具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的下侧;两个第一驱动杆28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第一驱动块27上的两个第二销钉37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驱动块27上;两个第一驱动杆2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两个第一螺纹轮29上的两个第一销钉35的配合安装在第一螺纹轮29上;安装在同一第二转轴11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29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一螺纹轮29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当驱动轮4转动时,驱动轮4会带动第二转轴11转动;由于安装在第一螺纹轮29上的第一导向板33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上具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上的第一导向槽34配合;开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第二转轴11转动就会使得安装在其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29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均朝向对应的第一驱动块27;两个第一螺纹轮29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杆28摆动且之间的角度变小;但是由于第二转轴11不会上下移动;所以此时两个第一驱动杆28摆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一驱动块27向上移动;第一驱动块27向上移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驱动板13向上移动;第一驱动板13向上移动就会带动两个外顶1中位于上侧的外顶1向上移动。
本发明中第五齿轮26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且第五齿轮26位于安装壳3内侧;第四转轴52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两个第四转轴52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20安装在安装壳3内侧;两个第二齿轮23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52的一端;两个第二齿轮23分别与两个第五齿轮26啮合;两个螺纹驱动环49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52上;在初始状态下两个螺纹驱动环49均与对应第四转轴52上的螺纹配合;连接块50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转轴孔19;连接块50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49之间;两个第一螺纹轴5分别通过连接块50上的两个转轴孔19安装在连接块50上;两个第一螺纹轴5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第四齿轮25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的一端且第四齿轮25位于连接块50上远离内顶9的一侧;第二螺纹轮44与第一螺纹轮29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一销钉35;第二导向板45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的外圆面上;两个第二螺纹轮44均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上;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44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板45与对应的两个内顶9上具有第二导向槽41的内顶9上对应的第二导向槽41配合;第二驱动块43与第一驱动块27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二销钉37;第二驱动杆42与第一驱动杆28完全相同;两个第二驱动杆42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第二驱动块43上的两个第二销钉37的配合安装在第二驱动块43上;两个第二驱动杆4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44上的两个第一销钉35的配合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上;第三转轴48通过第二支撑21安装在安装壳3内侧且与连接块50连接;第六齿轮51安装在第三转轴48的另一端;当驱动轮4转动时,驱动轮4会带动第二转轴11转动;第二转轴11转动会带动第五齿轮26转动;第五齿轮26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3转动;第二齿轮23转动带动第四转轴52转动;由于螺纹驱动环49安装在第四转轴52上,且连接块50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49之间;即在连接块50的作用下螺纹驱动环49不会发生转动且螺纹驱动环49与第四转轴52之间螺纹配合;所以此时第四转轴52转动就会使得对应的螺纹驱动环49朝着远离第二齿轮23的一侧移动;螺纹驱动环49移动带动连接块50移动;连接块50移动机会带动两个第一螺纹轴5和第三转轴48移动;两个第一螺纹轴5移动就会带动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上的第四齿轮25、第二驱动杆42、第二驱动块43、第二螺纹轮44、第二导向板45和两个内顶9移动;同时第三转轴48移动就会带动第三齿轮24和第六齿轮51移动;当两个螺纹驱动环49在移动过程中与第四转轴52上的螺纹完全脱离时,第六齿轮51也正好移动到与第一齿轮6完全啮合。
本发明中第一齿轮6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且第一齿轮6位于安装壳3内;第三齿轮24安装在第三转轴48的一端;第三齿轮24与两个第四齿轮25分别啮合;第六齿轮51安装在第三转轴48的另一端;第六齿轮51与两个第一齿轮6配合;第六齿轮51靠近内顶9的一侧安装有涡卷弹簧8;涡卷弹簧8的內端安装在第六齿轮51的端面上;涡卷弹簧8的外端安装有弹簧固定导板7;弹簧固定导板7的上端与安装壳3内侧的第四导槽18配合;两个第一螺纹轴5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第四齿轮25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的一端且第四齿轮25位于连接块50上远离内顶9的一侧;第二螺纹轮44与第一螺纹轮29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一销钉35;第二导向板45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的外圆面上;两个第二螺纹轮44均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上;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44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板45与对应的两个内顶9上具有第二导向槽41的内顶9上对应的第二导向槽41配合;第二驱动块43与第一驱动块27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二销钉37;第二驱动杆42与第一驱动杆28完全相同;两个第二驱动杆42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第二驱动块43上的两个第二销钉37的配合安装在第二驱动块43上;两个第二驱动杆4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38与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44上的两个第一销钉35的配合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上;当第六齿轮51移动到与第一齿轮6完全啮合时,第一齿轮6转动就会带动第六齿轮51轴转动;第六齿轮51转动就会带动第三转轴48转动;第三转轴48转动带动第三齿轮24转动;第三齿轮24转动带动两个第四齿轮25转动;两个第四齿轮25转动就会带动两个第一螺纹轴5转动;由于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上的第二导向板45与对应的两个内顶9上具有第二导向槽41的内顶9上的第二导向槽41配合,且开有第二导向槽41的内顶9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个第一螺纹轴5转动就会使得安装在其上的两个第二螺纹轮44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均朝向对应的第二驱动块43;两个第二螺纹轮44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两个第二驱动杆42摆动且之间的角度变小;但是由于两个第一螺纹轴5均不会上下移动;所以此时两个第二驱动杆42摆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二驱动块43向上移动;第二驱动块43向上移动就会带动对应的内顶9向上移动;本发明中第六齿轮51转动就会使得涡卷弹簧8上力。
本发明中第六齿轮51移动就会带动涡卷弹簧8和弹簧固定导板7移动;第四导槽18的作用是防止第六齿轮51在移动过程中与涡卷弹簧8之间发生干涉;本发明中第三导槽16的作用是当内顶9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安装在内顶9上的第二导向杆14和第三导槽16起到导向作用;当内顶9完全移动到与外顶1重合时,第二导向杆14正好移动到第三导槽16的最末端;此时内顶9向上移动通过第二导向杆14和第二导槽53对内顶9起到导向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当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千斤顶时,将千斤顶上的外顶1中的第一连接板30放入需要起重或支撑的部件的间隙内;转动驱动轮4;当驱动轮4转动时,驱动轮4会带动第二转轴11转动;由于安装在第一螺纹轮29上的第一导向板33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13上具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上的第一导向槽34配合;开有第一导向槽34的第一驱动板13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第二转轴11转动就会使得安装在其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29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均朝向对应的第一驱动块27;两个第一螺纹轮29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杆28摆动且之间的角度变小;但是由于第二转轴11不会上下移动;所以此时两个第一驱动杆28摆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一驱动块27向上移动;第一驱动块27向上移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驱动板13向上移动;第一驱动板13向上移动就会带动两个外顶1中位于上侧的外顶1向上移动。同时驱动轮4转动时,驱动轮4会带动第二转轴11转动;第二转轴11转动会带动第五齿轮26转动;第五齿轮26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3转动;第二齿轮23转动带动第四转轴52转动;由于螺纹驱动环49安装在第四转轴52上,且连接块50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49之间;即在连接块50的作用下螺纹驱动环49不会发生转动且螺纹驱动环49与第四转轴52之间螺纹配合;所以此时第四转轴52转动就会使得对应的螺纹驱动环49朝着远离第二齿轮23的一侧移动;螺纹驱动环49移动带动连接块50移动;连接块50移动机会带动两个第一螺纹轴5和第三转轴48移动;两个第一螺纹轴5移动就会带动安装在第一螺纹轴5上的第四齿轮25、第二驱动杆42、第二驱动块43、第二螺纹轮44、第二导向板45和两个内顶9移动;同时第三转轴48移动就会带动第三齿轮24和第六齿轮51移动;当两个螺纹驱动环49在移动过程中与第四转轴52上的螺纹完全脱离时,第六齿轮51也正好移动到与第一齿轮6完全啮合。同时内顶9与外顶1完全吻合;此时第一齿轮6转动就会带动第六齿轮51轴转动;第六齿轮51转动就会带动第三转轴48转动;第三转轴48转动带动第三齿轮24转动;第三齿轮24转动带动两个第四齿轮25转动;两个第四齿轮25转动就会带动两个第一螺纹轴5转动;由于安装在第二螺纹轮44上的第二导向板45与对应的两个内顶9上具有第二导向槽41的内顶9上的第二导向槽41配合,且开有第二导向槽41的内顶9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个第一螺纹轴5转动就会使得安装在其上的两个第二螺纹轮44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均朝向对应的第二驱动块43;两个第二螺纹轮44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两个第二驱动杆42摆动且之间的角度变小;但是由于两个第一螺纹轴5均不会上下移动;所以此时两个第二驱动杆42摆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二驱动块43向上移动;第二驱动块43向上移动就会带动对应的内顶9向上移动;此时位于上侧的内顶9和外顶1一起向上移动对需要起重或支撑的部件起到起重或支撑作用;当使用完成后反向转动驱动轮4;此时驱动轮4转动就会使得外顶1和内顶9一起向下移动;同时内顶9横向恢复;当第六齿轮51移动到与第一齿轮6完全脱开时,在涡卷弹簧8的作用下第六齿轮51继续转动;即内顶9继续恢复,直到完全恢复。

Claims (5)

1.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顶、安装壳、驱动轮、第一螺纹轴、第一齿轮、弹簧固定导板、涡卷弹簧、内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导向杆、第一驱动板、第二导向杆、第一导槽、第三导槽、方形开口、第四导槽、轴孔、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驱动块、第一驱动杆、第一螺纹轮、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槽、第一销钉、U形槽、第二销钉、销孔、第二导向槽、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块、第二螺纹轮、第二导向板、第二螺纹杆、第三转轴、螺纹驱动环、连接块、第六齿轮、第四转轴、第二导槽、第一缺口、第一支撑板,其中安装壳的一侧端面上具有方形开口;安装壳内侧未开有方形开口的内侧面中,相互对称的两侧面上开有四个第一导槽;四个第一导槽中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第一导槽与另一侧面上的两个第一导槽相互对称;安装壳内开有第一导槽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两个第三导槽位于四个第一导槽中对应两个第一导槽的下侧;安装壳内开有第一导槽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两个第二导槽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三导槽相通;两个第二导槽分别位于四个第一导槽中与该第二导槽位于同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导槽之间;安装壳内的上端面上开有第四导槽;安装壳上与开有方形开口一侧相对称的侧面上开有两个对称的轴孔;第一支撑板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的下端面上且靠近方形开口;外顶是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斜面;第一连接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上未具有斜面的一侧端面与第三连接板相互平行,且第一连接板上具有斜面的一端远离第三连接板;两个外顶上下对称地安装在安装壳上;两个外顶上的第一连接板位于安装壳的外侧;两个外顶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位于安装壳的内侧;位于下侧的外顶中的第三连接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上侧;两个外顶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通过其上的斜面使得两个第一连接板的交接处组成一个V形槽;四个第一驱动板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外顶上,且位于同组中的两个第一驱动板分别位于对应外顶中第三连接板的两侧;安装在下侧外顶上的两个第一驱动板的上端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导向槽;四个第一导向杆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位于上侧的外顶上所安装的两个第一驱动板上远离外顶一侧的两端;四个第一导向杆分别与安装壳上的四个第一导槽配合;内顶由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组成;第四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斜面;第四连接板安装在第六连接板的一端;第六连接板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五连接板的一端;两个内顶对称地安装在两个外顶中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的腔体内;两个内顶上的两个第四连接板通过其上的斜面组成一个倒V形块,且该倒V形块与两个外顶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板组成的V形槽配合;两个第二导向杆分别安装在两个内顶中位于上侧的内顶中的第五连接板远离对应第四连接板一端的两侧面上;两个第二导向杆分别与安装壳内对应的两个第三导槽和两个第二导槽配合;两个第二转轴分别通过两个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两个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驱动板之间;两个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一端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
两个第二转轴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驱动轮位于安装壳的外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一齿轮位于安装壳内;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五齿轮位于安装壳内侧;第一螺纹轮的外圆面上开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的两侧面之间安装有第一销钉;第一螺纹轮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导向板;两个第一螺纹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具有螺纹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螺纹轮上的第一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板上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上的第一导向槽配合;第一驱动块的一侧具有U形槽;两个第二销钉分别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U形槽内的两侧;第一驱动块未具有U形槽的一侧,安装在未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驱动板的下侧;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均开有一个销孔;两个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的两个第二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驱动块上;两个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两个第一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一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一螺纹轮上;
第四转轴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两个第四转轴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的一端;两个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五齿轮啮合;两个螺纹驱动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四转轴上;在初始状态下两个螺纹驱动环均与对应第四转轴上的螺纹配合;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转轴孔;连接块安装在两个螺纹驱动环之间;两个第一螺纹轴分别通过连接块上的两个转轴孔安装在连接块上;
两个第一螺纹轴上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螺纹轴的一端且第四齿轮位于连接块上远离内顶的一侧;第二螺纹轮与第一螺纹轮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一销钉;第二导向板安装在第二螺纹轮的外圆面上;两个第二螺纹轮均安装在第一螺纹轴上;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板与对应的两个内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的内顶上对应的第二导向槽配合;第二驱动块与第一驱动块完全相同且安装有第二销钉;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完全相同;两个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的两个第二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驱动块上;两个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销孔与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轮上的两个第一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螺纹轮上;
第三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且与连接块连接;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第三齿轮与两个第四齿轮分别啮合;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第六齿轮与两个第一齿轮配合;第六齿轮靠近内顶的一侧安装有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內端安装在第六齿轮的端面上;涡卷弹簧的外端安装有弹簧固定导板;弹簧固定导板的上端与安装壳内侧的第四导槽配合;
上述安装在同一第二转轴上的两个第一螺纹轮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一螺纹轮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安装在同一第一螺纹轴上的两个第二螺纹轮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二螺纹轮内圆面上的内螺纹旋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外顶中位于上端的外顶中的第三连接板的上端面与安装壳上的方形开口的上端面之间安装有波状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顶中第四连接板上靠近安装壳上方形开口的一侧具有弧形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顶中第一连接板上与第二连接板交接处且具有斜面一侧的顶端具有弧形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轮的外圆面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半圆槽。
CN201810213375.4A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Active CN108439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3375.4A CN108439248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3375.4A CN108439248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9248A CN108439248A (zh) 2018-08-24
CN108439248B true CN108439248B (zh) 2020-12-25

Family

ID=6319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3375.4A Active CN108439248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392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5223U (zh) * 2009-08-14 2010-05-26 汕头市通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液压千斤顶
CN203306970U (zh) * 2013-05-20 2013-11-27 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起顶较重零部件的起顶工装
CN203865956U (zh) * 2014-05-26 2014-10-08 宁波天益齿轴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小空间的千斤顶
CN203998788U (zh) * 2014-04-30 2014-12-10 深圳市福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气压千斤顶
CN204569281U (zh) * 2014-12-31 2015-08-19 汪远帆 一种用于千斤顶的传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5223U (zh) * 2009-08-14 2010-05-26 汕头市通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液压千斤顶
CN203306970U (zh) * 2013-05-20 2013-11-27 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起顶较重零部件的起顶工装
CN203998788U (zh) * 2014-04-30 2014-12-10 深圳市福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气压千斤顶
CN203865956U (zh) * 2014-05-26 2014-10-08 宁波天益齿轴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小空间的千斤顶
CN204569281U (zh) * 2014-12-31 2015-08-19 汪远帆 一种用于千斤顶的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9248A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2922B2 (ja) 機械式軌道付き搬送設備のローラー転向とジャッキアップ装置
CN108127460A (zh) 一种家具板材等距高效打孔设备
KR101223959B1 (ko) 다단 스크류를 이용한 리프트장치
CN105252523A (zh) 可控机构式工业机器人操作手
CN209242581U (zh) 一种应用于托盘移载机的凸轮顶升机构
CN106458541A (zh) 起重船传动装置对
CN103831572A (zh) H型钢翻转变位装置
CN104405414A (zh) 液压盾构机管片拼装装置
CN108439248B (zh)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千斤顶
CN201358141Y (zh) 滑块装置及具有该滑块装置的起重机
CN109909779A (zh) 商用车行星齿轮加工流水线的夹具结构
CN106381856B (zh) 分段式圆柱形桩腿
CN106381857B (zh) 升降装置
CN101927439A (zh) H型钢90度翻转机构
CN217732592U (zh) 搬运机器人的提升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CN203764708U (zh) 一种用于大尺寸型材的三辊型材弯曲机
WO2022156251A1 (zh) 配重变位机构及作业机械
CN214135923U (zh) 一种重型工件自动翻转装置
CN108439249B (zh) 一种基于高压气驱动的千斤顶
CN219452064U (zh) 链动式驴头翻转装置
CN202562261U (zh) 回转窑的变刚度传动装置
CN107860579B (zh) 用于回转支承的固定装置及试验设备
CN106077192A (zh) 一种用于导体出线头弯制的工装
CN103010970B (zh) 副臂辅助安装装置和起重机
CN205187145U (zh) 一种电机外置式带传动滚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1

Address after: 314000 South Wangnan highway, wangjiangjing Town,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Changxin biological Fib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building four, building 403, building A3, manholes Industrial Zone, manhole community, Gonghe subdistrict, Gonghe,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OUKELI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