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0652B - 包括改善后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便携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包括改善后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便携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0652B
CN108430652B CN201780005175.3A CN201780005175A CN108430652B CN 108430652 B CN108430652 B CN 108430652B CN 201780005175 A CN201780005175 A CN 201780005175A CN 108430652 B CN108430652 B CN 108430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yoke
plate
magnetic circuit
outpu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51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0652A (zh
Inventor
姜允圭
金载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i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i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i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i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7/00173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42333A1/ko
Publication of CN10843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0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6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03Transducers capable of generating both sound as well as tactile vibration, e.g. as used in cellular 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13Hearing devices using 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26Damping by means acting directly on free portion of diaphragm or cone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包括得到改善的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便携电子设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振动输出扬声器,所述振动输出装置包括:磁路,用于产生振动;磁轭部,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弹性部,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来进行振动运动,包括根据所述磁路的振动进行振动的两个以上的振动部;以及振动板,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根据所述磁轭部的振动,向外部输出所述振动,所述磁轭部包括:磁轭主体,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以及磁轭板,设置于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在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根据所述振动部的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Description

包括改善后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便携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出振动的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包括得到改善的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即包括所述振动输出装置的便携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上市了搭载于手机并广泛使用的利用骨传导技术的产品。利用骨传导技术的多种电子设备,例如,如扬声器或助听器等的应用产品得到商用化。具有与骨传导相关专利的Temuko日本计划推出可在真空状态下使用,不受到水中等使用位置的限制的如扬声器、麦克风等的利用骨传导技术的产品。
通常,声音由空气的振动振动鼓膜来向耳蜗传递来识别。相反,骨传导从骨直接向耳蜗传递振动。就算堵住耳朵,也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由此,即使在鼓膜等发生障碍,只要耳蜗和听觉神经正常,则可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
骨传导技术从以前开始就被确立,但将骨传导技术用于产品受到了小型化的限制。这是因为基于骨传导的输出与大小成比例。因此,Temuko日本大量投资了减少部件数量并改善内部结构的骨传导扬声器的开发。并且,进行着与用于其的语音通信用骨传导扬声器有关的研究。
通常,音响或振动输出装置为将从信号源输入的电信号变为机械信号来输出或者产生振动力的如扬声器、接收器、蜂鸣器、振动马达(振动器)的音响或振动力输出装置,骨传导输出装置也属于此类输出庄子。
这种音响或振动输出装置根据大小和用途,所适用的领域极广。尤其,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成长,广泛用为通信终端的振动呼叫的小型音响或振动输出装置,尤其,小型振动马达的主流为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触摸屏终端,超出以往旋转式振动马达的功能的运动振动马达的采用急剧增加。
线性运动振动马达广泛应用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触摸手机和一般手机等便携式IT设备的理由如下,与旋转式振动马达相比,响应速度迅速且噪音少,产品寿命也进一步得到改善。响应速度为到达最大位移中的振动力的50%所需要的时间,这是使用线性运动振动马达的最大的理由。
最近,触摸屏终端进化为智能手机来下载多种应用来使用,这种应用执行多种功能,并需要符合这种功能的反馈振动,为了满足所述条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需要比以往的线性运动振动马达的响应速度,即,反应速度更快的振动马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向身体及皮肤直接传递振动的振动输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直接向身体及皮肤传递振动来降低基于振动削弱的骨传导率降低并防止失真现象。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公开具有得到改善的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所述振动输出装置包括:磁路,用于产生振动;磁轭部,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弹性部,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来进行振动运动,包括根据所述磁路的振动进行振动的两个以上的振动部;以及振动板,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根据所述磁轭部的振动,向外部输出所述振动,所述磁轭部包括:磁轭主体,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以及磁轭板,设置于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在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根据所述振动部的数量,呈现出不同形状。
根据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公开具有得到改善的结构的振动输出扬声器。所述振动输出扬声器包括:控制部,控制振动输出部使其产生振动;以及振动输出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来产生振动,所述振动输出部包括:磁路,用于产生振动;磁轭部,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弹性部,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来进行振动运动,包括根据所述磁路的振动进行振动的两个以上的振动部;以及振动板,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根据所述磁轭部的振动,向外部输出所述振动,所述磁轭部包括:磁轭主体,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以及磁轭板,设置于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在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根据所述振动部的数量,呈现出不同形状。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提供直接向身体及皮肤传递振动的振动输出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即,直接向身体及皮肤传递振动来降低基于振动削弱的骨传导率降低并防止失真现象。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记载多种形态,其中,总体上,对类似的结构要素赋予类似的附图标记。根据以下的实施例,为了说明目的,多种特定细部事项为了提供一个以上的形态的总体理解而提出。但是,所述形态可在没有这种具体细部事项的情况下实施是显而易见的。在另一例示中,公知的结构及装置为了使一个以上的形态的记载简单而以框图形态示出。
图1a及图1b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的外形和结构。
图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和外罩相结合的方法的图。
图3a、图3b及图3c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部为2个、3个及4个的弹性部。
图4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部为2个、3个及4个的情况下,呈现出不同形状的磁轭部。
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和磁轭部相接的方法的图。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的结构要素在没有铆钉的情况下相结合的方法的图。
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的结构。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部为2个的振动输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在预先确定的空间进行振动的模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轭部的上部面相接的弹性部。
图11示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外罩的振动输出装置。
图12及图13示出在便携电子设备安装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之后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以下的特定结构或功能说明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可具有多种实施形态,而并不局限于在本说明书或发明中说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可具有多种变更,并具有多种形态,因此,在附图中例示或在发明中详细说明特定实施例。但是,这并非用于将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限定在特定公开形态,而是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等同技术方案或替代技术方案。
第一和/或第二等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所述结构要素并不局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于区分两种结构要素,例如,在不从本发明的概念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脱离的情况下,第一结构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结构要素,类似的,第二结构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一结构要素。
当一种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连接”或“联接”时,可以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接,也可以在中间存在其他结构要素。相反,当一种结构要素和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时,中间不存在结构要素。用于说明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表现,即,“之间”和“之间”或“相邻”和“相邻”等的表现相同。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只要在文脉上并未明确表现,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指定设定的特定、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品或这些组合的存在,而并非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品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只要并未特殊定义,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所使用的所有术语的含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含义相同。通常使用的预先定义的术语的含义与相关技术的文脉所具有的含义相同,在本说明书中,只要并未明确定义,并非解释成异常或过度的形式含义。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及图1b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外形和结构。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外形的图,图1b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b,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可包括磁路100、磁轭部200、弹性部300及外罩500。
磁路100可产生振动。磁路100可包括磁铁110和顶板120。其中,磁铁110可由具有磁力的物质形成,可根据周边磁场的变化进行振动。并且,顶板120可集中磁铁110的磁力。
磁路100可以与线圈130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若向线圈130施加交流信号,则磁铁110可根据向线圈130施加的交流信号的方向和强度及频率的大小进行振动。换而言之,磁铁110为可根据向线圈130施加的交流信号振动的振子。
这是因为放置于磁场的导体受到规定方向的力的弗莱明的左手法则,与其原理相关的理论为公知的技术,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以往主要使用利用刷子和换向器的振动马达,但是存在过度噪音和小型化的问题。本发明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为了产生振动而包括线圈130和磁路100,通过磁路100发生的振动可向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部200传递。
磁轭部200可包括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主体210及设置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来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的磁轭板220。在此情况下,磁轭板220根据振动部310的数量,可呈现出不同形状。
磁轭板200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由此,在磁轭部220的上部面可确保一个以上的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能够进行振动的空间。
磁轭部200可以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其中,磁轭部200与磁路100相接意味着在磁轭部200与磁路100之间不设置额外的振动传递体,在磁路100中发生的振动直接向磁轭部200传递。换而言之,在磁路100的上部面依次层叠磁轭部200,或者在制造时,磁路100和磁轭部200成型为一体,从而直接向磁轭部200传递在磁路100中发生的振动。
弹性部300可包括多个结构要素。例如,弹性部300可包括:两个以上的振动部310,根据磁路100的移动而振动;固定部320,在外罩500固定弹性部300;以及一个以上的连接部315,用于连接振动部310与固定部320。在此情况下,多个振动部310、连接部315及固定部320可成型为一体。这仅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弹性部300的结构要素并不局限于此。
振动板400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通过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的弹性部300的开口部330(参照图3a),由此,可向外部露出。并且,根据磁路100的振动,可向外部输出所述振动。
外罩50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侧面被封闭,由此,可在内部具有空间。例如,外罩500可呈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的圆柱形态。并且,外罩500可呈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的四角形形态,但并不局限于此。
外罩500在内部空间形成振动输出装置的至少一个结构要素。例如,在外罩500的内部空间可形成线圈130、磁路100、磁轭部200、弹性部300或这些的组合,但并不局限于此。
外罩500可由多种部件成型。外罩500可由金属部件(例如,铁、镍、铜等)成型,可由强化塑料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
振动输出装置1000可包括印刷电路板810。印刷电路板810可形成于在盖820的上部面的至少一部分。盖820连接外罩500与印刷电路板810来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振动板400及磁轭部200在没有铆钉830的情况下可直接附着结合。
图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300与外罩500相结合的方法的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振动输出装置1000可包括外罩500和弹性部300。
外罩500与弹性部300可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例如,弹性部300附着于外罩500的内侧面来与外罩500相结合。并且,弹性部300通过外罩500的弯曲来与外罩500相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的弯曲意味着按预先确定的角度弯曲,预先确定的角度可通过多种方法确定。例如,预先确定的角度可以为90度,可以为用于固定弹性部300的最佳的角度,但并不局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外罩500的上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弹性部300的方向弯曲,由此,弹性部300可放置于外罩500的上部面。
图3a、图3b及图3c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部310为2个、3个及4个的弹性部300。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300、300-1、300-2(以下,标记为300)包括根据磁路100的移动而振动的两个以上的振动部310、310-1、310-2(以下,标记为310)和在外罩500固定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320-1、320-2(以下,标记为320)。并且,弹性部300可包括连接振动部310和固定部320的一个以上的连接部315、315-1、315-2(以下,标记为315)。在此情况下,所述弹性部300的结构要素可成型为一体。
弹性部300的多个振动部310的至少一部分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从而,可根据磁路100的振动进行振动。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的底部面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磁轭部200的底部面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因此,通过磁路100发生的振动通过磁轭部200直接传递至弹性部300。
例如,若磁路100向上侧方向移动,则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部200和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的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也向上侧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固定于外罩500,从而不会进行移动。
向上侧方向移动的弹性部300的弹性部310通过弹性向下侧方向接收力,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可向下侧方向移动。反复所述过程,磁路100和磁轭部200可进行上下移动的振动运动。
例如,若磁路100向下侧方向移动,则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结合的磁轭部200和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结合的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也向下侧移动。在此情况下,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固定于外罩500,从而不会移动。
向下侧方向移动的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可通过弹性部300的弹性接收上侧方向的力,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可向上侧方向移动。反复所述过程,磁路100和磁轭部200可进行向上下移动的振动运动。
参照图3a,在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为两个的情况下,连接部315可形成两个。在此情况下,连接部315可在固定部320的内侧面连接两个振动部310。
参照图3b,在弹性部300-1的振动部310-1为三个的情况下,连接部315-1可形成三个。在此情况下,连接部315-1可在固定部320-1的内侧面连接三个振动部310-1。
参照图3c,在弹性部300-2的振动部310-2为四个的情况下,连接部315-2可形成四个。在此情况下,连接部315-2可在固定部320-2的内侧面连接四个振动部310-2。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弹性部300的多个振动部310可分别独立振动。例如,磁轭部200在不维持水平的状态下进行运动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振动部310向下侧方向振动,剩余振动部310中的至少一个向上侧方向振动。
在弹性部300的中心部可形成开口部330、330-1、330-2(以下,标记为330)。并且,在弹性部300的开口部330的外侧方向可形成振动部310,在振动部310的外侧方向可形成固定部320。
并且,在振动部310与固定部320之间形成空间,在振动部310进行振动的情况下,不会碰撞固定部320。
弹性部300可包括多个振动部310,各个振动部310通过连接部315与固定部320相连接。在此情况下,弹性部300的结构要素可成型为一体。
连接部315、315-1、315-2(以下,标记为315)的数量与振动部310、310-1、310-2(以下,标记为310)的数量相同,连接部315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
弹性部300可在中心部包括开口部。例如,弹性部300包括开口部330,通过开口部330,以向外部露出振动板400的方式成型为一体。振动板400可向外部露出,由此,可直接与身体等接触。
弹性部300可通过多种方式放置于外罩500的上部面。例如,附着于外罩500的内侧面,由此,弹性部300可放置于外罩500的上部面。
并且,例如,外罩500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弹性部300的方向弯曲,由此,弹性部300可放置于外罩500的上部面。并且,外罩500的上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弹性部300的方向弯曲,由此,弹性部300的可放置于外罩500的上部面。
弹性部300可以与外罩500相结合固定。例如,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可以与外罩500相结合并固定。
根据另一实施例,弹性部300可以与外罩500形成为一体。例如,弹性部300及外罩500通过利用金属部件的铸造方式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4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部310为2个、3个及4个的情况下呈现出不同形状的磁轭部20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磁轭部200可向弹性部300传递在磁路100中发生的振动。例如,若根据向线圈130施加的交流信号,磁路100振动,则直接向与磁路100相接的磁轭部200传递振动,向磁轭部200传递的振动可传递至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的弹性部30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磁轭部200、200-1、200-2(以下,标记为200)可包括磁轭主体210及磁轭板220、220-1、220-2(以下,标记为220)。
磁轭主体210可以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呈圆板形态,磁轭主体210的底部面呈在圆板的中心部附着圆柱的形态。并且,以能够插入铆钉830的方式在圆板的中心形成孔。所述磁轭主体210的形态仅是一实施例,磁轭主体210的形态多种多样。
磁轭板220设置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从而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根据振动部310的数量,可呈现为不同形状。磁轭板220可包括至少一个板主体221和与振动部310的数量相同的突出部222。例如,当设置两个振动部310时,磁轭板220可包括一个板主体221和两个突出部222。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弹性部300形成两个振动部310的情况下,磁轭板220可包括板主体221、形成于板主体221的外围的两个突出部222。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板220可包括两个突出部222,由此,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可形成两个突出面。在此情况下,两个突出面可以与不同振动部310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弹性部300-1形成三个振动部310-1的情况下,磁轭板220-1可包括板主体221-1和形成于板主体221-1的外围的三个突出部222-1。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板220-1包括三个突出部222-1,由此,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可形成三个突出面。在此情况下,三个突出面可以与不同的振动部310-1相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弹性部300-2形成四个振动部310-2的情况下,磁轭板220-2可包括板主体221-2和形成于板主体221-2的外围的四个突出部222-2。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板220-2包括四个突出部222-2,由此,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可形成四个突出面。在此情况下,四个突出面可以与不同的振动部310-2相接。
突出部222、222-1、222-2(以下,标记为222)的高度与板主体221、221-1、221-2(以下,标记为221)的高度相同,呈从板主体221的中心以一直线延伸的矩形的形态。在此情况下,当从中心观察板主体221时,突出部222的外围面可呈弯曲形态。
突出部222可以与所述板主体221形成为一体,所述磁轭板220的形态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磁轭板220可放置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例如,磁轭板220可以与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附着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磁轭主体210成型为一体,但并不局限于此。
磁轭板220放置于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由此,磁轭部200可包括形成有至少一个突出面的上部面。通过形成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的至少一个突出面,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形成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能够进行振动的空间。
在此情况下,磁轭部200的磁轭板22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弹性部300的一部分相接。根据向线圈130施加的交流信号,在磁路100进行振动的情况下,通过磁路100发生的振动向磁轭部200传递,向磁轭部200传递的振动可向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的弹性部300传递。
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300与磁轭部200相接的方法的图。
磁轭部200可包括磁轭主体210及磁轭板220,弹性部300可包括振动部310和固定部320。
磁轭板22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振动部310的底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在此情况下,通过磁轭板220,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形成多个突出面,因此,可形成一个以上的振动部310能够进行振动的空间。因此,磁路100的上下振动通过磁轭部200直接向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传递。
固定部320可将弹性部300的外侧面固定于外罩500,除振动部310之外的弹性部300的剩余结构要素不会通过磁轭部200振动,而是被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弹性部300形成两个振动部310的情况下,磁轭部200的磁轭板220可包括两个突出部222。在此情况下,两个突出部222可以与一个振动部310相接。因此,磁轭部200的振动可直接向两个振动部310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弹性部300-1形成三个振动部310-1的情况下,磁轭部200-1的磁轭板220-1可包括三个突出部222-1。在此情况下,三个突出部222-1可以与一个振动部310-1相接。因此,磁轭部200-1的振动可直接向三个振动部310-1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弹性部300-2形成四个振动部310-2的情况下,磁轭部200-2的磁轭板220-2可包括四个突出部222-2。在此情况下,四个突出部222-2可以与一个振动部310-2相接。因此,磁轭部200-2的振动可直接向四个振动部310-2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弹性部300、300-1、300-2的振动部310、310-1、310-2根据磁轭部200、200-1、200-2的运动形态分别独立振动。
例如,当磁轭部200-1在不维持水平的情况下进行上下运动时,在振动部310-1为三个的情况下,两个振动部310-1向上侧方向振动,剩余一个振动部310-1向下侧振动。
弹性部300和磁轭部200可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例如,弹性部300的底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附着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弹性部300和磁轭部200可以相结合。并且,弹性部300和磁轭部200可通过铆钉830相结合。并且,弹性部300和磁轭部200可成型为一体来结合,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结构要素在没有铆钉830的情况下相结合的方法的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磁路100可包括顶板120和磁铁110。磁铁110可由具有磁力的物质构成,可根据周边磁场的变化振动。并且,顶板120可集中磁铁110的磁力。
磁路100的上部面可以与磁轭部200的底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在此情况下,磁路100直接附着于磁轭部200,由此,可以与磁轭部200相结合。
磁轭部200的底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与磁路100相结合,磁轭部20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弹性部300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例如,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可附着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
在此情况下,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呈不存在突出面的圆板形态。并且,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面,并可形成弹性部300能够振动的空间,但并不局限于此。
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进一步与振动板400相接。在此情况下,振动板400可附着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磁路100附着于磁轭部200的底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着弹性部300,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着振动板400,由此,可形成省略铆钉830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
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磁路100和磁轭部200可通过磁路引导件150固定。在此情况下,磁路100与磁轭部200并不直接附着,可通过磁路引导件150相结合。
磁路引导件150与磁路100及磁轭部200的一侧面相接来使磁路100与磁轭部200相结合。例如,通过磁路引导件150弯曲,由此,磁路100与磁轭部200可以相结合。
例如,磁路引导件150与磁路100的外侧面相接,磁路引导件150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可向磁路100的方向弯曲。并且,磁路引导件150与磁轭部200的外侧面相接,磁路引导件150的上端的至少一部分可向磁轭部200方向弯曲。在此情况下,通过磁路引导件150弯曲,由此,磁路100与磁轭部200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弹性部300可包括多种形态的结构。
例如,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形成按规定角度弯曲的两个弯曲部,由此,可确保振动部310能够振动的空间。
所述弯曲部的形态及数量仅是本发明的例示,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部310为两个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分解立体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振动输出装置1000可包括印刷电路板810。印刷电路板810可设置于盖820的上部面的至少一部分。盖820连接外罩500和印刷电路板810来进行固定。如上所述,外罩50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且呈圆柱形态,由此可在内部形成空间。在外罩500的内部空间可设置线圈130。线圈130根据从外部施加的交流信号来改变磁场。可形成不与线圈130相接并隔着规定间隔的磁路100。磁路100可包括能够集中磁铁110的磁力的顶板120。
在磁路100的上部面可设置磁轭部200,磁路100的振动可向磁轭部200传递。在此情况下,磁路100可直接附着于磁轭部200来与磁轭部200相结合,通过磁路引导件150来与磁轭部200相结合。
磁轭部200可包括磁轭主体210和磁轭板220。
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呈多种形态。例如,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呈没有突出面的平坦的圆板形态。并且,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通过磁轭板220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面,由此,可形成弹性部300振动的空间。
磁轭部200的上部面中的一部分可以与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相接,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可以与外罩500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在此情况下,弹性部300可通过外罩500的弯曲来与外罩500相结合,直接附着于外罩500的内侧面,由此可以与外罩500相结合,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设置振动板400,从而可向用户等传递磁路100的振动。并且,在磁轭部200及振动板400的中央可形成铆钉830可连接的通孔。
在所述说明的各个结构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铆钉830相结合。例如,弹性部300、磁轭部200及振动板400可通过铆钉830相结合。
并且,各个结构要素并不通过铆钉830,而是通过其他方式相结合。例如,弹性部300直接附着于磁轭部200,振动板400也直接附着于磁轭部200,振动输出装置1000可呈省略铆钉830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提供包括所述振动输出装置的便携电子设备。便携电子设备可包括需要传递语音信号或振动信号的电子设备等。例如,便携电子设备可以为在便携终端(Portable Terminal)、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信息通信终端(TelematicsTerminal)、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数字广播终端、个人信息终端(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Wibro终端(Wibro Terminal)、互联网协议电视终端(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音频视频导航(AVN,Audio Video Navigation)终端、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导航终端(车辆导航装置)(Navigation Terminal)、扬声器(Speaker)等的多种电子设备中的一种。并且,便携电子设备可包括谷歌(google)公司的Google Glass。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300在预先确定的空间振动的模式图。
参照图9的(a)部分,若磁路100向上侧方向移动,则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部200也向上侧方向移动,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也向相同方向移动。此时,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不会移动,因此,通过弹性,弹性部300有可能弯曲。为使弹性部300弯曲而需要提供能够弯曲的空间2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形成弹性部300能够进行振动运动的空间212。
参照图9的(b)部分,若磁路100向下侧方向移动,则与磁路100的上部面相接的磁轭部200也向下侧方向移动。此时,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10不会移动,因此,通过弹性,弹性部300有可能弯曲。
图9中示出弹性部300弯曲的程度,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弹性部300的弹性系数或弹性部300的弯曲的角度。只是,为了增加振动的强度,磁轭部200及弹性部300的振动的幅度需要增加,弹性部310振动的空间212需要增加,因此,根据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性能,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设置多种形态的磁轭板220,由此,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形成具有多种体积的空间212。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300为了进行上下移动的振动运动,需要提供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能够进行振动的固定的基准点。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300可包括固定部320。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可以与如外罩500不进行振动的部分相结合。
图10示出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的弹性部300。
参照图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包含的弹性部300可以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中的一部分相接。例如,在振动输出装置1000中的弹性部300可包括振动部310和固定部320,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可以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例如,在磁轭部200包括磁轭板220的情况下,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可以与在磁轭板22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例如,在磁轭部200不包括磁轭板220的情况下,弹性部300的振动部310可以与在磁轭主体210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图4中示出磁轭部200、磁轭主体210及磁轭板220的详细说明。
在磁轭部200的上部面可形成弹性部300能够进行振动的空间212,因此,除形成有空间212的部分之外的磁轭部200的上部面中的一部分可以与弹性部300的一部分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振动板400可以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振动板400可以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通过与磁轭部200的上部面相接的弹性部300的开口部330,由此可向外部露出。
图11示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外罩500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振动输出装置1000可包括外罩500。
外罩50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多个侧面封闭,由此,可在内部形成空间。例如,外罩500可呈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的圆柱形态。并且,外罩500可呈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的四角形形态,但并不局限于此。
外罩500可在内部空间形成振动输出装置1000的至少一个结构要素。例如,在外罩500的内部空间可形成线圈130、磁路100、磁轭部200、弹性部300或这些的组合,但并不局限于此。
外罩500可由多种部件成型。外罩500可由金属部件(例如,铁、镍、铜等)成型,也可由强化塑料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外罩500和弹性部300可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例如,弹性部300附着于外罩500的内侧面,由此可以与外罩500相结合。并且,弹性部300通过外罩500的弯曲来可以与外罩500相结合。例如,外罩500的上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弹性部300方向弯曲,由此,弹性部300可放置于外罩500的上部面。
弹性部300与外罩500相结合并固定。例如,弹性部300的固定部320与外罩500相结合,由此,可以固定于外罩50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弹性部300可以与外罩500形成为一体。例如,弹性部300及外罩500可通过利用金属部件的铸造方式成型为一体,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12及图13示出在便携电子设备2000安装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
参照图12的(a)部分及(b)部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可安装于便携电子设备2000的内侧。其中,便携电子设备2000可包括谷歌(google)公司的GoogleGlass2000。Google Glass2000可包括:摄像头1010,可拍摄外部的影像;以及视觉覆盖1020,用于向用户提供影像。并且,Google Glass2000可包括与外部通信网交换数据的通信模块1030及可计算接收的数据的如CPU的计算处理装置1040。进而,Google Glass2000可包括能够供给能量的可充电池部1050和用户如眼镜般佩戴的支撑单元106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Google Glass2000可包括具有磁路100、磁轭部200及弹性部300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例如,优选地,振动输出装置1000设置于Google Glass2000与用户等的骨传导区域相接的部分。
如图13所示,用户佩戴Google Glass2000,通过设置于Google Glass2000的振动输出装置1000来以振动信号接收语音信号及如音乐的声音信号。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超出在以下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及变更。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述了相关内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利用骨传导技术的多种电子设备。

Claims (11)

1.一种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路,用于产生振动;
磁轭部,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
弹性部,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来进行振动运动,包括根据所述磁路的振动进行振动的两个以上的振动部;以及
振动板,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根据所述磁轭部的振动,向外部输出所述振动,
所述磁轭部包括:
磁轭主体,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以及
磁轭板,设置于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在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以在所述两个以上的振动部的每个下部面和所述磁轭主体的所述上部面之间形成多个空间,根据所述振动部的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为两个,
所述磁轭板包括:
板主体;以及
两个突出部,位于所述板主体的外围,每个与各个所述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为三个,
所述磁轭板包括:
板主体;以及
三个突出部,位于所述板主体的外围,每个与各个所述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为四个,
所述磁轭板包括:
板主体;以及
四个突出部,位于所述板主体的外围,每个与各个所述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输出装置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多个侧面封闭,由此在内部形成空间,
所述弹性部包括:
一个以上的固定部,用于在所述外罩的内侧面固定所述弹性部;以及
一个以上的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振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所述振动部位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输出装置还包括:
外罩,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多个侧面封闭,由此在内部形成空间,以及
线圈,位于所述外罩的内部,用于接收在外部提供的交流信号,
所述磁路根据所述线圈提供的磁场的变化进行振动,
所述外罩的上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弯曲,由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外罩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成型为圆板形态,
所述磁轭主体的底部面成型为在圆板的中心部附着圆柱的形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及所述磁轭部通过铆钉相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包括磁铁、顶板及磁路引导件,
所述磁铁、顶板及磁轭主体通过所述磁路引导件相结合。
11.一种振动输出扬声器,其利用振动来输出声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控制振动输出部使其产生振动;以及
振动输出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来产生振动,
所述振动输出部包括:
磁路,用于产生振动;
磁轭部,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
弹性部,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来进行振动运动,包括根据所述磁路的振动进行振动的两个以上的振动部;以及
振动板,与所述磁轭部的上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根据所述磁轭部的振动,向外部输出所述振动,
所述磁轭部包括:
磁轭主体,与所述磁路的上部面相接;以及
磁轭板,设置于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在所述磁轭主体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突出面以在所述两个以上的振动部的每个下部面和所述磁轭主体的所述上部面之间形成多个空间,根据所述振动部的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CN201780005175.3A 2016-02-18 2017-02-16 包括改善后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便携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30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18919 2016-02-18
KR20160018919 2016-02-18
KR1020170020425A KR101872689B1 (ko) 2016-02-18 2017-02-15 개선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진동 출력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KR10-2017-0020425 2017-02-15
PCT/KR2017/001733 WO2017142333A1 (ko) 2016-02-18 2017-02-16 개선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진동 출력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0652A CN108430652A (zh) 2018-08-21
CN108430652B true CN108430652B (zh) 2020-06-09

Family

ID=597597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51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30652B (zh) 2016-02-18 2017-02-16 包括改善后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便携电子设备
CN20179000051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68842U (zh) 2016-02-18 2017-02-20 设置于用户佩戴装置的振动输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051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68842U (zh) 2016-02-18 2017-02-20 设置于用户佩戴装置的振动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5097B2 (zh)
KR (4) KR101872689B1 (zh)
CN (2) CN108430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7493B1 (ko) * 2018-11-20 2020-10-19 주식회사 이엠텍 액추에이터
CN112165662B (zh) * 2020-10-22 2021-09-28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00062U (zh) * 1986-01-08 1987-12-16 赵文元 双螺管式电振机
JPH10108443A (ja) * 1996-09-30 1998-04-24 Ee C Ii Tec Kk ペイジャー用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9990046111A (ko) * 1998-12-31 1999-06-25 박승길 초소형골도스피커
TW201043046A (en) * 2009-05-18 2010-12-01 Aishin Co Ltd Electromechanical vibration converter for tactile acoust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23076B1 (ko) 1999-12-24 2002-02-08 이형도 진동 스피커
KR100807703B1 (ko) 2006-11-27 2008-02-28 주식회사 예일전자 이어폰
KR101031187B1 (ko) 2009-03-09 2011-04-26 아이필유(주) 삽입형 골전도 이어폰
KR101039813B1 (ko) * 2009-03-30 2011-06-13 주식회사 보니아코퍼레이션 골전도와 공기전도 기능을 갖는 듀얼 이어폰
US20100296691A1 (en) * 2009-05-19 2010-11-25 Aishin Co., Ltd. Electromechanical vibration converter for tactile acoustic apparatus
KR101093049B1 (ko) * 2009-09-02 2011-12-13 민동훈 압전 진동을 이용해 골전도 기능을 가지는 헤드폰
KR200454024Y1 (ko) 2010-01-06 2011-06-09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KR101004907B1 (ko) * 2010-06-16 2010-12-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KR101197917B1 (ko) 2011-08-29 2012-11-05 염강문 저음특성과 음압을 향상시킨 초박형 스피커유니트
CN105340291A (zh) * 2014-02-20 2016-02-17 株式会社坦姆科日本 骨传导喇叭单元
KR102176364B1 (ko) * 2014-03-19 2020-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글래스 타입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00062U (zh) * 1986-01-08 1987-12-16 赵文元 双螺管式电振机
JPH10108443A (ja) * 1996-09-30 1998-04-24 Ee C Ii Tec Kk ペイジャー用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9990046111A (ko) * 1998-12-31 1999-06-25 박승길 초소형골도스피커
TW201043046A (en) * 2009-05-18 2010-12-01 Aishin Co Ltd Electromechanical vibration converter for tactile acousti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0652A (zh) 2018-08-21
KR101872689B1 (ko) 2018-06-29
KR20170097568A (ko) 2017-08-28
US10575097B2 (en) 2020-02-25
CN209968842U (zh) 2020-01-21
KR101885621B1 (ko) 2018-08-06
KR20180088361A (ko) 2018-08-03
US20190014416A1 (en) 2019-01-10
KR20180071242A (ko) 2018-06-27
KR20170097583A (ko) 2017-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7075B2 (en) Speaker
KR101797628B1 (ko) 진동 출력 장치 및 진동 출력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CN106658309B (zh) 振动发声装置
US10244323B2 (en) Vibration sound-producing apparatus
EP2268060B1 (en) Multifunctional speaker
US2013032991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US20110038503A1 (en) Earphone
JP2016529829A (ja) 感覚信号出力装置
WO2020029641A1 (zh) 扬声器
KR20090040952A (ko) 전자음향변환기
CN108430652B (zh) 包括改善后结构的振动输出装置及包括其的便携电子设备
KR20170131332A (ko) 진동 출력 장치 및 진동을 출력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WO2020029646A1 (zh) 扬声器
KR102006185B1 (ko) 듀얼 멤브레인이 적용된 음향변환기
KR102006184B1 (ko) 슬림화 및 음량 성능이 개선되는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110177321B (zh) 混合致动器以及具有混合致动器的多媒体设备
KR20170039116A (ko) 진동 출력 장치 및 진동 출력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KR20190100832A (ko) 하이브리드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멀티 미디어 장치
KR20170087056A (ko) 진동 효율을 증대시키기 위한 진동 출력 장치 및 진동 출력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KR20170087017A (ko) 진동 효율을 증대시키기 위한 진동 출력 장치 및 진동 출력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KR101939755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와 연결된 진동 출력 장치
CN115190404A (zh) 搭扣式磁吸连接的骨传导助听器及其控制方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