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1847A - 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21847A CN108421847A CN201810164906.5A CN201810164906A CN108421847A CN 108421847 A CN108421847 A CN 108421847A CN 201810164906 A CN201810164906 A CN 201810164906A CN 108421847 A CN108421847 A CN 1084218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b girder
- center line
-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 center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51/00—Measuring, gauging, indicating, counting, or mar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manipulation of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subclasses B21B - B21F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轨道列车的侧梁进行找正操作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作业的逐渐普及,自动检测也在轨道车辆侧梁划线检测中逐步应用。轨道车辆侧梁工件采用人工划线,在确定划线基础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侧梁工件的状态,灵活的去进行微调,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在满足划线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调修;而采用机器人自动检测作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定义的特征点、线、面去自动拟合成基准,过于依赖工件的原始特征、尺寸,而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判断、去自动调整,进行基准的确定,导致调修量大幅增加,作业效率下降。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对轨道列车的侧梁进行找正操作时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轨道列车的侧梁进行找正操作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包括: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确定所述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基于所述基准平面、所述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所述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所述侧梁进行找正。
可选地,确定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一,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一为三个;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一确定三条中心线;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一包括:所述侧梁的下盖板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弹簧筒的中线点。
可选地,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确定所述三条中心线中每两条中心线距离的差值一;在所述差值一不大于预定数值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确定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二,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二为两个;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二确定两条中心线;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二包括: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梁体的中心线。
可选地,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确定所述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二;在所述差值二不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确定所述侧梁的所述上盖板的所述基准平面包括:确定所述侧梁的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在所述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的两侧预定距离各取两个点,得到四个特征点;根据所述四个特征点确定所述基准平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找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准平面、所述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所述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所述侧梁进行找正。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一,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一为三个;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一确定三条中心线;第一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一包括:所述侧梁的下盖板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弹簧筒的中线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拟合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三条中心线中每两条中心线距离的差值一;第一拟合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差值一不大于预定数值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二,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二为两个;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二确定两条中心线;第二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二包括: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梁体的中心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拟合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二;第二拟合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差值二不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侧梁的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的两侧预定距离各取两个点,得到四个特征点;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四个特征点确定所述基准平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方式,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机器人自动检测作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定义的特征点、线、面去自动拟合成基准,而过于依赖工件的原始特征、尺寸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判断、自动调整,进行基准的确定,导致调修量大幅增加,作业效率下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可以基于对工件特征点、关键尺寸的识别,结合人工划线作业特点,对划线工艺的分析,提出进行多特征拟合确定划线检测基准,通过优化编程、算法,来改善对侧梁进行找正的灵活性,实现了大大减少调修量的目的,达到了提升自动检测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轨道列车的侧梁进行找正操作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侧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拟合X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三条中心线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Y方向上的中心线的特征点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进行详细说明。
平面度:是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平面度属于形位误差中的形状误差。平面度误差是将被测实际表面与理想平面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线值距离即为平面度误差值;或通过测量实际表面上若干点的相对高度差,再换算以线值表示的平面度误差值。
直线度:是指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由形状、大小、方向、位置四个要素组成,用于限制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形状的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某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任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
实施例1
由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机器人自动检测作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定义的特征点、线、面去自动拟合成基准,过于依赖工件的原始特征、尺寸,而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判断、自动调整,进行基准的确定,导致调修量大幅增加,作业效率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
步骤S104,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
步骤S106,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同时还需要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然后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机器人自动检测作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定义的特征点、线、面去自动拟合成基准,而过于依赖工件的原始特征、尺寸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判断、自动调整,进行基准的确定,导致调修量大幅增加,作业效率下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可以基于对工件特征点、关键尺寸的识别,结合人工划线作业特点,对划线工艺的分析,提出进行多特征拟合确定划线检测基准,通过优化编程、算法,来改善对侧梁进行找正的灵活性,实现了大大减少调修量的目的,达到了提升自动检测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轨道列车的侧梁进行找正操作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个方面,在步骤S102中,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可以包括:确定侧梁的特征参数一,其中,特征参数一为三个;根据特征参数一确定三条中心线;基于三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其中,上述特征参数一包可以包括:侧梁的下盖板的中心线、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侧梁的弹簧筒的中线点。
具体地,基于三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可以包括:确定三条中心线中每两条中心线距离的差值一;在差值一不大于预定数值一的情况下,基于三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梁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侧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侧梁反置放于侧梁三维划线仪平台上,X方向中心线可以通过三组特征点来确定,第一组特征点为下盖板中心线,第二组特征点为定位臂的内挡中心,第三组特征点为弹簧筒中心线,上述三组特征点各确定一条中心线,当上述三条中线两两之间距离的差值不大于1mm时拟合出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其中,图3示出了侧梁的定位臂和弹簧筒的位置。另外,当上述距离的差值一大于预定数值一时需要进行报错,以提醒维修人员进行及时调修。其中,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拟合X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三条中心线的示意图,具体如图4所示,包括:下盖板中心线、定位臂内挡中心线以及弹簧筒中心线。
另外一个方面,在步骤S102中,确定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可以包括:确定侧梁的特征参数二,其中,特征参数二为两个;根据特征参数二确定两条中心线;基于两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其中,上述特征参数二可以包括: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侧梁梁体的中心线。
具体地,基于两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可以包括:确定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二;在差值二不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基于两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Y方向上的中心线的特征点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Y向中心线通过两组特征点来确定,第一组特征点为定位臂内挡的中心线,第二组特征点为侧梁梁体长度方向中心线。其中,当两中线之间距离的差值二不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基于上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当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二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报错处理,以提醒维修人员进行及时调修。
在上述步骤S104中,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可以包括: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在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的两侧预定距离各取两个点,得到四个特征点;根据四个特征点确定基准平面。
例如,将需要进行找正操作的侧梁工件反置,利用机器人搭载红宝石探针在上盖板Y向中心线两侧预定距离的范围各取两个点,其中,预定距离为200mm,通过确定的4个点来拟合出一个面,即为上述基准平面。另外,为了减少上盖板平面度引起的误差,模拟人工让线的方式,以调整误差在0.5m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取3组特征点,也即是12个点来拟合出最优的基准平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下面对侧梁人工划线工艺进行简单介绍。首先,基准确定:人工划线将侧梁反置放在侧梁三维划线仪平台,以侧梁上盖板中间平面为基准面,利用镐针将侧梁找平,控制中间基准平面度小于0.5mm;划X向基准线为下盖板中心线,Y向基准线为弹簧外皮确定中长找出的中心线。划线要求具体如下:梁体找正后检测梁体扭曲度不超过2mm,直线度1.5mm,弹簧筒改版平面度不超过1.5mm;控制定位臂横向中心与侧梁横向不超过1mm,纵向保证定位臂T型槽2-4mm加工量,Z向以侧梁上盖板基准面划出定位臂高度方向加工量,控制±2mm加工量。对于不满足以上要求的尺寸,可以通过调修的方式进行调修。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采用侧梁自动检测采用机器人搭载红宝石探针,模拟人工划线方式,代替三维划线仪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记录,还可以通过测量找正系统判断检测结果,同时也可以将检测结果输出并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实现了减少调修量,自动检测采用多组特征面拟合以使得确定的基准更加精确。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进行介绍。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侧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61,第二确定单元63以及找正单元65。下面对该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确定单元61,用于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
第二确定单元63,与上述第一确定单元61连接,用于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
找正单元65,与上述第二确定单元63连接,用于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找正单元,用于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机器人自动检测作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定义的特征点、线、面去自动拟合成基准,而过于依赖工件的原始特征、尺寸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判断、自动调整,进行基准的确定,导致调修量大幅增加,作业效率下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可以基于对工件特征点、关键尺寸的识别,结合人工划线作业特点,对划线工艺的分析,提出进行多特征拟合确定划线检测基准,通过优化编程、算法,来改善对侧梁进行找正的灵活性,实现了大大减少调修量的目的,达到了提升自动检测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轨道列车的侧梁进行找正操作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确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侧梁的特征参数一,其中,特征参数一为三个;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特征参数一确定三条中心线;第一拟合模块,用于基于三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参数一可以包括:侧梁的下盖板的中心线、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侧梁的弹簧筒的中线点。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拟合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三条中心线中每两条中心线距离的差值一;第一拟合子单元,用于在差值一不大于预定数值一的情况下,基于三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确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侧梁的特征参数二,其中,特征参数二为两个;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特征参数二确定两条中心线;第二拟合模块,用于基于两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参数二可以包括: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侧梁梁体的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拟合模块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二;第二拟合子单元,用于在差值二不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基于两条中心线拟合出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确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上盖板的Y向中心线的两侧预定距离各取两个点,得到四个特征点;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四个特征点确定基准平面。
上述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第一确定单元61,第二确定单元63以及找正单元65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上述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
上述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该程序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以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输电网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确定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基于基准平面、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侧梁进行找正。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
确定所述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
基于所述基准平面、所述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所述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所述侧梁进行找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
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一,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一为三个;
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一确定三条中心线;
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参数一包括:所述侧梁的下盖板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弹簧筒的中线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
确定所述三条中心线中每两条中心线距离的差值一;
在所述差值一不大于预定数值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
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二,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二为两个;
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二确定两条中心线;
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参数二包括: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梁体的中心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包括:
确定所述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二;
在所述差值二不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8.一种侧梁检测基准找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Y方向上的中心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侧梁的上盖板的基准平面;
找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准平面、所述X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所述Y方向上的中心线对所述侧梁进行找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一,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一为三个;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一确定三条中心线;
第一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参数一包括:所述侧梁的下盖板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的弹簧筒的中线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拟合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三条中心线中每两条中心线距离的差值一;
第一拟合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差值一不大于预定数值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三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X方向上的中心线。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侧梁的特征参数二,其中,所述特征参数二为两个;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二确定两条中心线;
第二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参数二包括:所述侧梁的定位臂的中心线、所述侧梁梁体的中心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拟合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二;
第二拟合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差值二不大于预定数值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条中心线拟合出所述侧梁Y方向上的中心线。
1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
16.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4906.5A CN108421847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4906.5A CN108421847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21847A true CN108421847A (zh) | 2018-08-21 |
CN108421847B CN108421847B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3157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4906.5A Active CN108421847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2184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58720A (zh) * | 2020-12-11 | 2021-04-16 |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 左右侧梁内腔快速装夹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9918A (zh) * | 2011-11-29 | 2012-06-13 | 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转向架侧梁的定位工装 |
CN102699604A (zh) * | 2012-06-26 | 2012-10-03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轨道车辆构架侧梁的定位工装 |
CN103753077A (zh) * | 2013-12-16 | 2014-04-30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构架侧梁定位装置 |
CN104526398A (zh) * | 2014-12-05 | 2015-04-22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侧梁找正及加工处理设备 |
CN105149896A (zh) * | 2015-07-27 | 2015-12-16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使构架的调修基准与加工基准一致的方法 |
CN107504929A (zh) * | 2017-07-27 | 2017-12-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件的定位方法、定位系统、计算机装置 |
CN107552603A (zh) * | 2017-09-30 | 2018-01-0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侧梁检测及自适应校正装置及方法 |
-
2018
- 2018-02-28 CN CN201810164906.5A patent/CN1084218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9918A (zh) * | 2011-11-29 | 2012-06-13 | 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转向架侧梁的定位工装 |
CN102699604A (zh) * | 2012-06-26 | 2012-10-03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轨道车辆构架侧梁的定位工装 |
CN103753077A (zh) * | 2013-12-16 | 2014-04-30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构架侧梁定位装置 |
CN104526398A (zh) * | 2014-12-05 | 2015-04-22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侧梁找正及加工处理设备 |
CN105149896A (zh) * | 2015-07-27 | 2015-12-16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使构架的调修基准与加工基准一致的方法 |
CN107504929A (zh) * | 2017-07-27 | 2017-12-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件的定位方法、定位系统、计算机装置 |
CN107552603A (zh) * | 2017-09-30 | 2018-01-0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侧梁检测及自适应校正装置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楼应候等: "《互换性及技术测量》", 30 September 2016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58720A (zh) * | 2020-12-11 | 2021-04-16 |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 左右侧梁内腔快速装夹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21847B (zh) | 2019-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99177A (zh) | 锡焊检查方法和基板检查系统以及锡焊检查机 | |
CN101318399A (zh) | 丝网印刷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印刷系统 | |
US20180365347A1 (en) | Model Driven Layout Design for Robotics Warehouse | |
CN109127194A (zh) | 汽车涂胶视觉跟随检测方法 | |
CN110490181A (zh) | 一种基于ocr识别技术的表单填写审核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8421847A (zh) | 侧梁检测基准找正方法及装置 | |
Lin et al. | A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introducing ERP to semiconductor related industries in Taiwan | |
CN109073366A (zh) | 粘接剂检查装置及粘接剂检查方法 | |
WO2020195024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CN107941812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JP2002172549A (ja) | 眼鏡レンズ加工方法及びレンズメータ | |
JP7361615B2 (ja) |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3197500A (zh) | 一种测量镜面形补偿效果的方法 | |
CN111209720A (zh) | 一种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工艺热应力损伤仿真方法 | |
CN108983460A (zh) | 一种探针压接装置的定位精度补偿系统及方法 | |
CN106526350A (zh) | 一种卡片测试方法和系统 | |
CN101557680A (zh) | 多联电路板的移植方法 | |
CN108398946A (zh) | 智能循迹精确定位装置与方法 | |
CN207594546U (zh) | 一种自动定位装置 | |
CN107009611B (zh) | 一种零件修复过程缺损模型的坐标转换方法 | |
JP2020161749A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CN109596055A (zh) | 垫料高度测量机的补正方法 | |
Liu et al. | A 3D evaluation method for rail–highway hump crossings | |
CN103722869A (zh) | 丝网印刷装置、丝网印刷不良原因的解析装置及解析方法 | |
CN113379933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金属板材自动化加工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