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2729A -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2729A
CN108412729A CN201810379645.9A CN201810379645A CN108412729A CN 108412729 A CN108412729 A CN 108412729A CN 201810379645 A CN201810379645 A CN 201810379645A CN 108412729 A CN108412729 A CN 108412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valve port
transition
piston
gas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96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2729B (zh
Inventor
吴小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Maijieke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796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2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12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2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2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2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3/00Pumps actuated by muscle power, e.g. for infl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0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distribution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2Cylinder b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筒手拉气筒,包括第一筒身、第二筒身、上盖、握把和底座,第一活塞将第一筒身内分隔成第一上气室和第一下气室,第二活塞将第二筒身内分隔成第二上气室和第二下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设有出气通道、上过渡气室和排气通道,第一上气室和第二上气室始终与上过渡气室连通;第一筒身外部设有第一外管;第二筒身外部设有第二外管;排气通道内设有切换阀结构,切换阀结构的旋转能决定上过渡气室与外界连通与否、及能决定第一外管仅与外界连通或仅与出气通道连通,同时要保证切换阀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上过渡气室不能通过排气通道与出气通道连通。其是一种不仅气流量高、且能达到需要的压力使用方便的双筒手拉气筒。

Description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充气产品充气的手拉气筒,尤其涉及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背景技术
目前手拉气筒(也叫气泵)种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单向手拉气筒,这种手拉气筒在活塞上、下移动一个往返行程中,只能够有单一行程提供充气作用,其充气效率低。另外一种是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可在握把推、拉双向行程中均进行充气动作,这种气筒具有充气效率高的优点。如专利号为ZL00255072.5(公告号为CN245040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向充气泵》;专利号为ZL200620100394.9(公告号为CN287405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向充气泵》;它们均披露了一种能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目前的手拉气筒,不管是单向的(仅在下压的时候打气)还是双向的(上拉下压都会打气),都不能超过一定的气流量(升/次数),因为受到了筒身直径及高度的限制。
为提高充气效率,市场上还出现一种具有两个筒身且每个筒身内各设有一个活塞的手拉气筒,如专利号为ZL200520062135.7(公告号为CN28092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筒抽气筒》,及专利号为ZL201520996309.0(公告号为CN20534964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筒手拉气筒》。两个活塞同时工作,直到达到约最大压力的50%,然后通过一个排气塞,将一个活塞的抽吸作用取消掉,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最大压力。这个方案将气泵的气流量翻了倍,但是仅仅单向工作。理论上来说,这款双活塞的气泵的气流量等于是一个单活塞双向的气泵,但是更贵而且笨重。现有双筒手拉气筒的出气通道均设置在握把上,也意味着连接手拉气筒和充气产品的软管要随握把上下移动,影响使用的舒适性。而且压力表设置在握把上,故压力表会随着握把一起上下运动,不便于观察,并且影响压力表的精度。
因双筒手拉气筒两个筒身内的活塞充气结构同时工作,可双倍提高充气效率,但因两个筒身存在,导致体积较大,另外,为了方便握持握把,握把的左右两端必然延伸出筒身外,即握把的长度大于筒身的宽度,为了方便在充气过程中压住气筒,其在筒身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延伸出筒身侧部的踩脚部,且握把与踩脚部均为不可拆卸结构,这就进一步导致双筒手拉气筒的体积变大,不方便包装及运输,增加包装和运输的成本,同时也不方便携带。
综上所述,现有双筒手拉气筒还可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仅气流量比目前市场上的都要高很多、还能达到需要的压力且方便使用的双筒手拉气筒,本手拉气筒可在三种打气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筒手拉气筒,包括第一筒身、第二筒身、上盖、握把和底座,所述上盖和底座分别同时盖设在第一筒身与第二筒身的上部和下部,第一筒身和第二筒身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将第一筒身内分隔成第一上气室和第一下气室,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将第二筒身内分隔成第二上气室和第二下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设有出气通道、上过渡气室和排气通道,第一上气室和第二上气室始终与上过渡气室连通,上过渡气室上开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上过渡阀口、及与排气通道连通第二上过渡阀口,所述第一上过渡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上过渡气室进入出气通道的上过渡阀片;所述第一筒身外部设有第一外管,第一外管的上端插设在上盖内并与排气通道连通,第一外管的下端插设在底座上并与设于底座上的第一下过渡气室连通,第一下过渡气室上开有与第一下气室连通的第一下过渡阀口,第一下过渡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下气室进入第一下过渡气室的第一下过渡阀片;所述第二筒身外部设有第二外管,第二外管的上端插设在上盖内并直接与出气通道连通,第二外管的下端插设在底座上并与设于底座上的第二下过渡气室连通,第二下过渡气室上开有与第二下气室连通的第二下过渡阀口,第二下过渡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下气室进入第二下过渡气室的第二下过渡阀片;排气通道内设有切换阀结构,切换阀结构的部分外露出上盖以供人操作,切换阀结构的旋转能决定上过渡气室与外界连通与否、及能决定第一外管仅与外界连通或仅与出气通道连通,同时要保证切换阀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上过渡气室不能通过排气通道与出气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前后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筒身和第二筒身之间。该布局更为合理,使整体结构更对称。
作为优选,上述出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同轴设置,且排气通道朝前设置并显露出上盖的前面,出气通道朝后设置并显露出上盖的后面,排气通道通过衔接阀口与出气通道连通,所述上过渡气室位于出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上方,所述切换阀结构的部分外露出上盖的前面。前述通道及过渡气室的布局非常合理。
作为改进,上述切换阀结构包括旋塞,旋塞具有切换部和操作部,切换部插入并转动设置在排气通道内,操作部显露出上盖的前面,切换部的外周壁上沿圆周依次均匀间隔设有彼此独立的封堵部、第一外通腔、第一內通腔、第二内通腔、第二外通腔和第三外通腔;在旋塞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封堵部将第二上过渡阀口遮挡,上过渡气室同时与出气通道和外界阻断,同时,所述第一外管经由第二內通腔、衔接阀口后与出气通道连通;在旋塞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上过渡气室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和第三外通腔与外界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外管经由第一內通腔、衔接阀口后与出气通道连通;在旋塞转动至第三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上过渡气室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和第二外通腔与外界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外管经由第一外通腔与外界连通。
前述切换阀结构通过旋塞的旋转,能实现三个状态的切换;第一个状态(双筒双向),上过渡气室及第一外管均不向外排气,同时,第一外管与出气通道连通,这样第一筒身和第二筒身均可同时进行双向充气,单位时间内的出气量最大,其为传统双筒手拉气筒的两倍;第二个状态(双筒单向),上过渡气室与外界连通,第一外管均不向外排气,同时,第一外管与出气通道连通,这时第一筒身和第二筒身均为单向充气,即上拉握把过程不充气,当充气充到一定程度,双筒均双气充气过程中上拉比较吃力,则转换到该状态;第三个状态(单筒单向),上过渡气室及第一外管均与外界连通,只有第二筒身进行单向充气,第一筒身不工作,这时充气压力最大,适合给充气设备充气快结束后进行充气。当然切换阀结构并不局限与前述结构,还可采用现有类似的切换阀结构,本实施例为旋转实现切换,也可以左右滑移实现切换,切换的方式和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结构。
为方便组装,上述上盖的顶部设有凹腔,凹腔的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封盖以形成所述上过渡气室,封盖的内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架,安装架伸入第一上过渡阀口,所述上过渡阀片安装在安装架的底部。
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一联动管,第一活塞通过第一联动管与握把连接,第一活塞内部设有第一导气室,第一导气室与第一联动管内部连通,在第一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分别设有第一上阀口和第一下阀口,第一上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导气室进入第一上气室中的第一上阀片,第一下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导气室进入第一下气室中的第一下阀片;所述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包括第二活塞和第二联动管,第二活塞通过第二联动管与握把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内部设有第二导气室,第二导气室与第二联动管内部连通,在第二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分别设有第二上阀口和第二下阀口,第二上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上气室进入第二导气室的第二上阀片,第二下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下气室进入第二导气室的第二下阀片;所述握把内设有连通第一联动管内部、第二联动管内部及外界的进气通道。
前述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与现有双向充气的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相比,无需复杂的气流通道,结构更为简单,联动管及活塞内的导气室仅起到对上下气室的补气作用,无需起到充气流道的作用,当活塞上移时,下阀片受压打开,上阀片受压关闭,外界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联动管,再经由下阀片进入下气室,当活塞下移时,上阀片受压打开,下阀片受压关闭,外界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联动管,再经由上阀片进入上气室。
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握把包括连接座及握杆,所述握杆为管件,握杆的内孔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联动管和第二联动管固定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上开有供握杆轴向穿过的穿孔,所述握杆穿设并可脱卸地连接在穿孔内;底座的左右两侧设有踩脚部,两所述踩脚部则分别铰接在底座的左右两侧而能折收。
作为优选,上述进气通道内的中部设有呈U形的弹性卡片,弹性卡片的一个弹性端固定有卡柱,所述卡柱显露出握杆,卡柱的底面为圆弧面或斜面,卡柱在外力作用下能自动内缩,方便进入连接座的穿孔内。所述连接座上开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定位孔,在握杆插入穿孔内的状态下,所述卡柱卡入所述定位孔。握杆通过弹性卡扣结构连接在所述穿孔内。卡扣的方式便于握杆的拆卸,当然握杆还可以是螺纹连接在穿孔内。甚至握杆可以分为两段,分别螺纹连接在穿孔的左右两端。该弹性卡扣结构具有握杆拆装方便的优点,组装时只需将握杆插入穿孔中并前推,当卡柱对准定位孔后,卡柱在弹性卡片的作用下,自动卡入定位孔中实现定位,拆卸时,只需向上推动卡柱同时保持前推握杆的力,便可将握杆从连接座中拆卸下来。
作为改进,上述脚踩部的内端具有向内延伸的插接部,所述底座的底面周缘具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壁,环形壁上开有供插接部插入的缺口,所述插接部插入并通过销轴铰接在缺口内,在踩脚部折收的状态下,所述踩脚部藏于环形壁所围成的空间内。折收后的踩脚部完全不会侧凸出筒身,且隐蔽性好。
上述上盖上安装有压力表,压力表的压力感应端伸入出气通道内。压力表能准确读出被充气设备的内部气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手拉气筒具有两个筒身,两个筒身内均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且两个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握把为同一个,这样的话,本气筒的气流量是单向气筒的四倍,双向气筒的两倍;本手拉气筒的核心点还在于通过上过渡气室、排气通道、两根外管及设于排气通道内切换阀结构的设置,决定上过渡气室或其中一根外管与排气空间导通与否,最终实现三种充气模式的切换,如两个筒身内的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均双向充气,或者两个筒身内的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均单向充气,或者只有一个筒身内的活塞握把联动结构进行单向充气,另一个筒身内的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不工作,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充气模式,本手拉气筒将出气通道、上过渡气室、排气通道均设置在上盖上,且两根外管也之和上盖与底座连接,故本手拉气筒充气时,充气设备通过充气管与上盖上的出气通道连接,打气过程中,充气管不会随握把上下移动,手拉气筒使用更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使用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使用状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左右方向的剖视图(使用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折收状态);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折收状态);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折收状态);。
图7为图6的A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B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前后方向的剖视图(双筒双向充气状态);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前后方向的剖视图(双筒单向充气状态);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前后方向的剖视图(单筒单向充气状态);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塞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塞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包括第一筒身1a、第二筒身1b、上盖2、握把3和底座4,,第一筒身1a和第二筒身1b为彼此独立的两个管状部件。上盖2同时盖设在第一筒身1a与第二筒身1b的上部,底座4同时盖设在第一筒身1a与第二筒身1b的下部。
第一筒身1a和第二筒身1b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5a将第一筒身1a内分隔成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一下气室1a2,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5b将第二筒身1b内分隔成第二上气室1b1和第二下气室1b2。
上盖2内设有出气通道21、上过渡气室22和排气通道23,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始终与上过渡气室22连通,上过渡气室22上开有与出气通道21连通的第一上过渡阀口221、及与排气通道23连通第二上过渡阀口222,第一上过渡阀口22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上过渡气室22进入出气通道21的上过渡阀片24;上盖2的顶部设有凹腔,凹腔的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封盖25以形成所述上过渡气室22,封盖25与凹腔之间设有密封圈,封盖25的内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架251,安装架251伸入第一上过渡阀口221,安装架251与第一上过渡阀口221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上过渡阀片24安装在安装架251的底部。出气通道21和排气通道23同轴设置,且排气通道23朝前设置并显露出上盖2的前面,出气通道21朝后设置并显露出上盖的后面,排气通道23通过衔接阀口211与出气通道21连通,所述上过渡气室22位于出气通道21和排气通道23的上方,所述切换阀结构的部分外露出上盖2的前面。上盖2上安装有压力表12,压力表12的压力感应端伸入出气通道21内。
第一筒身1a外部设有第一外管7a,第一外管7a的上端插设在上盖内并始终与排气通道23连通,第一外管7a的下端插设在底座4上并与设于底座4上的第一下过渡气室4a连通,第一下过渡气室4a上开有与第一下气室1a2连通的第一下过渡阀口4a1,第一下过渡阀口4a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下气室1a2进入第一下过渡气室4a的第一下过渡阀片8a。
第二筒身1b外部设有第二外管7b,第一外管7a和第二外管7b前后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筒身1a和第二筒身1b之间。第二外管7b的上端插设在上盖内并直接与出气通道连通,第二外管7b的下端插设在底座上并与设于底座4上的第二下过渡气室4b连通,第二下过渡气室4b上开有与第二下气室1b2连通的第二下过渡阀口4b1,第二下过渡阀口4b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下气室1b2进入第二下过渡气室4b的第二下过渡阀片8b。
底座的下方固定有两个底盖,底盖与底座一起构成第一下过渡气室4a和第二下过渡气室4b。
排气通道23内设有切换阀结构,切换阀结构的部分外露出上盖以供人操作,切换阀结构的旋转能决定上过渡气室22与外界连通与否、及能决定第一外管7a仅与外界连通或仅与出气通道21连通,同时要保证切换阀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上过渡气室22不能通过排气通道23与出气通道21连通。
切换阀结构包括旋塞9,旋塞9具有切换部91和操作部92,切换部91插入并转动设置在排气通道23内,切换部91与排气通道23之间设有转角限位结构,是旋塞9只能在180度范围内旋转,操作部92显露出上盖2的前面,切换部91的外周壁上沿圆周依次均匀间隔设有彼此独立的封堵部911、第一外通腔912、第一內通腔913、第二内通腔914、第二外通腔915和第三外通腔916;操作部92外周成型有防滑槽,以利于操作,操作部92的周面上还具有凸起的尖头状指针部。
在旋塞9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状态下,封堵部911将第二上过渡阀口222遮挡,上过渡气室22同时与出气通道21和外界阻断,同时,所述第一外管7a经由第二內通腔914、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
在旋塞9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上过渡气室22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三外通腔916与外界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外管7a经由第一內通腔913、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
在旋塞9转动至第三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上过渡气室22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二外通腔915与外界连通,同时,第一外管7a经由第一外通腔912与外界连通。
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包括第一活塞5a和第一联动管6a,第一活塞5a通过第一联动管6a与握把3连接,所述第一活塞5a内部设有第一导气室5a1,第一导气室5a1与第一联动管6a内部连通,在第一导气室5a1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分别设有第一上阀口51a和第一下阀口51b,第一上阀口51a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导气室5a1进入第一上气室1a1中的第一上阀片52a,第一下阀口51b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导气室5a1进入第一下气室1a2中的第一下阀片52b。
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包括第二活塞5b和第二联动管6b,第二活塞5b通过第二联动管6b与握把3连接,所述第二活塞5b内部设有第二导气室5b1,第二导气室5b1与第二联动管6b内部连通,在第二导气室5b1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分别设有第二上阀口53a和第二下阀口53b,第二上阀口53a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上气室1b1进入第二导气室5b1的第二上阀片54a,第二下阀口53b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下气室1b2进入第二导气室5b1的第二下阀片54b。
握把3内设有连通第一联动管6a内部、第二联动管6b内部及外界的进气通道321。
握把3包括连接座31及握杆32,所述握杆32为管件,握杆32的内孔形成所述进气通道321,所述第一联动管6a和第二联动管6b固定在连接座31上,所述连接座31上开有供握杆32轴向穿过的穿孔311,所述握杆32穿设并可脱卸地连接在穿孔311内;底座4的左右两侧设有踩脚部10,两所述踩脚部10则分别铰接在底座4的左右两侧而能折收。
进气通道321内的中部设有呈U形的弹性卡片8,弹性卡片8的一个弹性端固定有卡柱81,所述卡柱81显露出握杆32,卡柱81的底面811为圆弧面或斜面,所述连接座31上开有与所述穿孔311连通的定位孔312,在握杆32插入穿孔311内的状态下,所述卡柱81卡入所述定位孔312。
脚踩部10的内端具有向内延伸的插接部101,底座4的底面周缘具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壁41,环形壁41上开有供插接部101插入的缺口411,插接部101插入并通过销轴11铰接在缺口411内,在踩脚部10折收的状态下,踩脚部10藏于环形壁41围成的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的“前”为面向使用者方向,“后”与“前”相对。
本双筒手拉气筒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双筒双向充气过程,如图9所述,开始阶段需要快速大量充气,将旋塞9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状态下,封堵部911将第二上过渡阀口222遮挡,上过渡气室22同时与出气通道21和外界阻断,第一外管7a经由第二內通腔914、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下压握把3带动第一活塞5a和第二活塞5b同步下移,第一下过渡阀片8a和第二下过渡阀片8b打开,上过渡阀片24则关闭,第一下气室1a2内的空气经由第一下过渡阀口4a1、第一下过渡气室4a、第一外管7a、第二內通腔914、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同时,第二下气室1b2内的空气经由第二下过渡阀口4b1、第二下过渡气室4b、第二外管7b后直接与出气通道21连通,完成下压过程中的双筒充气;同时,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内部体积变大,形成负压,第一上阀片52a和第二上阀片54a打开,外部空气由进气通道321进气分别通过第一联动管6a和第二联动管6b进入第一导气室5a1和第二导气室5b1,第一导气室5a1和第二导气室5b1内的空气分别经由第一上阀口51a和第二上阀口53a进入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完成补气。上拉握把3带动第一活塞5a和第二活塞5b同步上移,第一下过渡阀片8a和第二下过渡阀片8b关闭,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内的空气同时压入上过渡气室22,再经由第一上过渡阀口221进入出气通道21,完成上拉过程中的双筒充气;同时,第一下气室1a2和第二下气室1b2内部体积变大,形成负压,第一下阀片52b和第二下阀片54b打开,外部空气由进气通道321进气分别通过第一联动管6a和第二联动管6b进入第一导气室5a1和第二导气室5b1,第一导气室5a1和第二导气室5b1内的空气分别经由第一上阀口51a和第二上阀口53a进入第一下气室1a2和第二下气室1b2,如此往复操作,完成双筒双向充气。
双筒单向充气过程,如图10所述,当压力上升并且双向充气开始变得吃力的时候(上拉比下压要难很多),将旋塞9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上过渡气室22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三外通腔916与外界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外管7a经由第一內通腔913、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下压握把3带动第一活塞5a和第二活塞5b同步下移,第一下过渡阀片8a和第二下过渡阀片8b打开,上过渡阀片24则关闭,第一下气室1a2内的空气经由第一下过渡阀口4a1、第一下过渡气室4a、第一外管7a、第一內通腔913、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同时,第二下气室1b2内的空气经由第二下过渡阀口4b1、第二下过渡气室4b、第二外管7b后直接与出气通道21连通,完成下压过程中的双筒充气;补气时,直接从通过第三外通腔916、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上过渡气室22分别进入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完成补气。上拉握把3带动第一活塞5a和第二活塞5b同步上移,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内的空气同时压入上过渡气室22,上过渡气室22内的气体则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三外通腔916排出外界,该过程不充气,第一下气室1a2和第二下气室1b2补气过程参考双筒双向充气过程。
单筒单向充气过程,如图11所述,当压力还是继续上升,使用起来很累的时候,将旋塞9转动至第三角度位置状态下,上过渡气室22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二外通腔915与外界连通,同时,第一外管7a经由第一外通腔912与外界连通。下压握把3带动第一活塞5a和第二活塞5b同步下移,第一下过渡阀片8a和第二下过渡阀片8b打开,上过渡阀片24则关闭,第一下气室1a2内的空气经由第一下过渡阀口4a1、第一下过渡气室4a、第一外管7a、第二外通腔915排出外界,第一筒身1a不充气,同时,第二下气室1b2内的空气经由第二下过渡阀口4b1、第二下过渡气室4b、第二外管7b后直接与出气通道21连通,完成下压过程中的单筒充气;补气时,直接从通过第三外通腔916、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上过渡气室22分别进入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完成补气。上拉握把3带动第一活塞5a和第二活塞5b同步上移,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内的空气同时压入上过渡气室22,上过渡气室22内的气体则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二外通腔915排出外界,该过程不充气,第一下气室1a2和第二下气室1b2补气过程参考双筒双向充气过程。这种充气压力最大,适合给充气设备充气快结束后进行充气。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筒手拉气筒,包括第一筒身(1a)、第二筒身(1b)、上盖(2)、握把(3)和底座(4),所述上盖(2)和底座(4)分别同时盖设在第一筒身(1a)与第二筒身(1b)的上部和下部,第一筒身(1a)和第二筒身(1b)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5a)将第一筒身(1a)内分隔成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一下气室(1a2),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5b)将第二筒身(1b)内分隔成第二上气室(1b1)和第二下气室(1b2);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2)内设有出气通道(21)、上过渡气室(22)和排气通道(23),第一上气室(1a1)和第二上气室(1b1)始终与上过渡气室(22)连通,上过渡气室(22)上开有与出气通道(21)连通的第一上过渡阀口(221)、及与排气通道(23)连通第二上过渡阀口(222),所述第一上过渡阀口(22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上过渡气室(22)进入出气通道(21)的上过渡阀片(24);
所述第一筒身(1a)外部设有第一外管(7a),第一外管(7a)的上端插设在上盖内并与排气通道(23)连通,第一外管(7a)的下端插设在底座(4)上并与设于底座(4)上的第一下过渡气室(4a)连通,第一下过渡气室(4a)上开有与第一下气室(1a2)连通的第一下过渡阀口(4a1),第一下过渡阀口(4a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下气室(1a2)进入第一下过渡气室(4a)的第一下过渡阀片(8a);
所述第二筒身(1b)外部设有第二外管(7b),第二外管(7b)的上端插设在上盖内并直接与出气通道连通,第二外管(7b)的下端插设在底座上并与设于底座(4)上的第二下过渡气室(4b)连通,第二下过渡气室(4b)上开有与第二下气室(1b2)连通的第二下过渡阀口(4b1),第二下过渡阀口(4b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下气室(1b2)进入第二下过渡气室(4b)的第二下过渡阀片(8b);
所述排气通道(23)内设有切换阀结构,切换阀结构的部分外露出上盖以供人操作,切换阀结构的旋转能决定上过渡气室(22)与外界连通与否、及能决定第一外管(7a)仅与外界连通或仅与出气通道(21)连通,同时要保证切换阀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上过渡气室(22)不能通过排气通道(23)与出气通道(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7a)和第二外管(7b)前后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筒身(1a)和第二筒身(1b)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21)和排气通道(23)同轴设置,且排气通道(23)朝前设置并显露出上盖(2)的前面,出气通道(21)朝后设置并显露出上盖的后面,排气通道(23)通过衔接阀口(211)与出气通道(21)连通,所述上过渡气室(22)位于出气通道(21)和排气通道(23)的上方,所述切换阀结构的部分外露出上盖(2)的前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结构包括旋塞(9),旋塞(9)具有切换部(91)和操作部(92),切换部(91)插入并转动设置在排气通道(23)内,操作部(92)显露出上盖(2)的前面,切换部(91)的外周壁上沿圆周依次均匀间隔设有彼此独立的封堵部(911)、第一外通腔(912)、第一內通腔(913)、第二内通腔(914)、第二外通腔(915)和第三外通腔(916);
在旋塞(9)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封堵部(911)将第二上过渡阀口(222)遮挡,上过渡气室(22)同时与出气通道(21)和外界阻断,同时,所述第一外管(7a)经由第二內通腔(914)、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
在旋塞(9)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上过渡气室(22)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三外通腔(916)与外界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外管(7a)经由第一內通腔(913)、衔接阀口(211)后与出气通道(21)连通;
在旋塞(9)转动至第三角度位置状态下,所述上过渡气室(22)经由第二上过渡阀口(222)和第二外通腔(915)与外界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外管(7a)经由第一外通腔(912)与外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顶部设有凹腔,凹腔的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封盖(25)以形成所述上过渡气室(22),封盖(25)的内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架(251),安装架(251)伸入第一上过渡阀口(221),所述上过渡阀片(24)安装在安装架(25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包括第一活塞(5a)和第一联动管(6a),第一活塞(5a)通过第一联动管(6a)与握把(3)连接,所述第一活塞(5a)内部设有第一导气室(5a1),第一导气室(5a1)与第一联动管(6a)内部连通,在第一导气室(5a1)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分别设有第一上阀口(51a)和第一下阀口(51b),第一上阀口(51a)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导气室(5a1)进入第一上气室(1a1)中的第一上阀片(52a),第一下阀口(51b)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一导气室(5a1)进入第一下气室(1a2)中的第一下阀片(52b);
所述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包括第二活塞(5b)和第二联动管(6b),第二活塞(5b)通过第二联动管(6b)与握把(3)连接,所述第二活塞(5b)内部设有第二导气室(5b1),第二导气室(5b1)与第二联动管(6b)内部连通,在第二导气室(5b1)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分别设有第二上阀口(53a)和第二下阀口(53b),第二上阀口(53a)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上气室(1b1)进入第二导气室(5b1)的第二上阀片(54a),第二下阀口(53b)上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下气室(1b2)进入第二导气室(5b1)的第二下阀片(54b);
所述握把(3)内设有连通第一联动管(6a)内部、第二联动管(6b)内部及外界的进气通道(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3)包括连接座(31)及握杆(32),所述握杆(32)为管件,握杆(32)的内孔形成所述进气通道(321),所述第一联动管(6a)和第二联动管(6b)固定在连接座(31)上,所述连接座(31)上开有供握杆(32)轴向穿过的穿孔(311),所述握杆(32)穿设并可脱卸地连接在穿孔(311)内;底座(4)的左右两侧设有踩脚部(10),两所述踩脚部(10)则分别铰接在底座(4)的左右两侧而能折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321)内的中部设有呈U形的弹性卡片(8),弹性卡片(8)的一个弹性端固定有卡柱(81),所述卡柱(81)显露出握杆(32),卡柱(81)的底面(811)为圆弧面或斜面,所述连接座(31)上开有与所述穿孔(311)连通的定位孔(312),在握杆(32)插入穿孔(311)内的状态下,所述卡柱(81)卡入所述定位孔(31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踩部(10)的内端具有向内延伸的插接部(101),所述底座(4)的底面周缘具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壁(41),环形壁(41)上开有供插接部(101)插入的缺口(411),所述插接部(101)插入并通过销轴(11)铰接在缺口(411)内,在踩脚部(10)折收的状态下,所述踩脚部(10)藏于环形壁(41)所围成的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上安装有压力表(12),压力表(12)的压力感应端伸入出气通道(21)内。
CN201810379645.9A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Active CN108412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9645.9A CN108412729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9645.9A CN108412729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2729A true CN108412729A (zh) 2018-08-17
CN108412729B CN108412729B (zh) 2023-09-01

Family

ID=6313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9645.9A Active CN108412729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1272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1403A (zh) * 2019-01-21 2019-04-26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方法
CN109737028A (zh) * 2019-03-22 2019-05-10 威海荣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吸气功能的双向压踏打气筒
CN110107474A (zh) * 2019-06-06 2019-08-09 余姚迈杰克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
TWI714234B (zh) * 2019-08-23 2020-12-2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撐架的打氣筒裝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9197A (en) * 1994-11-10 1996-02-06 Tsai; Teng-Tsung Bidirectionally pumping air pump
US20090104059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Lopin Wang Air pump having selectable low pressure and high pressure mode
CN101749213A (zh) * 2010-02-05 2010-06-23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手拉气筒
CN103362776A (zh) * 2013-08-01 2013-10-23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双向充气的高压手拉气筒
CN104196697A (zh) * 2014-07-14 2014-12-10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双向手拉气筒活塞
CN105156295A (zh) * 2015-08-06 2015-12-16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三相手拉气筒
CN205349640U (zh) * 2015-12-03 2016-06-29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CN207245961U (zh) * 2017-07-31 2018-04-17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手拉气筒用切换阀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9197A (en) * 1994-11-10 1996-02-06 Tsai; Teng-Tsung Bidirectionally pumping air pump
US20090104059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Lopin Wang Air pump having selectable low pressure and high pressure mode
CN101749213A (zh) * 2010-02-05 2010-06-23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手拉气筒
CN103362776A (zh) * 2013-08-01 2013-10-23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双向充气的高压手拉气筒
CN104196697A (zh) * 2014-07-14 2014-12-10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双向手拉气筒活塞
CN105156295A (zh) * 2015-08-06 2015-12-16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三相手拉气筒
CN205349640U (zh) * 2015-12-03 2016-06-29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CN207245961U (zh) * 2017-07-31 2018-04-17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手拉气筒用切换阀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1403A (zh) * 2019-01-21 2019-04-26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方法
CN109737028A (zh) * 2019-03-22 2019-05-10 威海荣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吸气功能的双向压踏打气筒
WO2020191964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丁小荣 一种具有吸气功能的双向压踏打气筒
CN109737028B (zh) * 2019-03-22 2023-12-26 威海荣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吸气功能的双向压踏打气筒
CN110107474A (zh) * 2019-06-06 2019-08-09 余姚迈杰克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
TWI714234B (zh) * 2019-08-23 2020-12-2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撐架的打氣筒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2729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2729A (zh)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CN104791217B (zh)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CN105156295B (zh) 三相手拉气筒
CN208236594U (zh) 具有充气及抽气功能的大气量打气筒
CN209012013U (zh)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CN203412716U (zh) 双向充气的高压手拉气筒
TWM549823U (zh) 儲氣式打氣筒
US10844849B2 (en) Manual dual-directional inflating device
CN204553150U (zh)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EP3536953B1 (en) Manual dual-directional inflating device
CN106337792B (zh) 可快速切换的变压打气筒
CN103362776B (zh) 双向充气的高压手拉气筒
CN207297258U (zh) 双向打气筒
CN207500073U (zh) 具储气筒的打气装置
CN208686537U (zh) 利于包装的双筒手拉气筒
CN208651102U (zh) 简化的双筒手拉气筒
CN205117652U (zh) 一种带压力表的手拉气筒握把
CN2473371Y (zh) 气压缸
CN210371064U (zh) 一种手动式气泵
CN205349640U (zh)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CN204961201U (zh) 三相手拉气筒
CN204783517U (zh) 一种手拉气筒
CN201391428Y (zh) 具有一体式筒体的活塞打气筒
TW201142147A (en) Easy operated pull-rod nozzle
CN110107474A (zh)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315412 No. 10, South Qiaodong Road, Weijia Qiao village, Sanqi Town,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UYAO MAIJIEKE PLAST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01, software Avenue,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2

Applicant before: Wu Xiaoj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