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3150U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53150U CN204553150U CN201520190390.3U CN201520190390U CN204553150U CN 204553150 U CN204553150 U CN 204553150U CN 201520190390 U CN201520190390 U CN 201520190390U CN 204553150 U CN204553150 U CN 204553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let passageway
- piston
- valve block
- hole
- h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包括筒体、活塞,活塞将筒身内分隔成上气室和下气室,筒体包括筒身、上盖和底座,上盖中央穿设有联动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出气通道,上出气通道内上出气阀片;下出气通道,下出气通道内设有下出气阀片;连接管,设于筒身外部,连接管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出气通道和下出气通道连接相通;设于活塞内部的导气室,活塞的上表面设有上阀口和上呼吸阀片,活塞的下表面设有下阀口和下呼吸阀片。因上出气通道设于筒体上,避免客户在充气过程中连接气管随握把上下移动所带来的困扰;在充气过程中,充气或吸气时的气量充满整个联动管,气量与传统双向充气的气筒相比大大增加,故本气筒的充气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的充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让用户用手操作,并可在推、拉握把时持续进行充气或抽气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背景技术
目前手拉气筒(也叫充气泵)种类相当多,传统的打气筒包括具有一筒状的本体,在本体中组装有一由连接杆操作的活塞,活塞周侧设有向下凹的橡皮碗,并于连接杆顶端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把,在本体下端延伸出一充气管。用户拉起握把时,空气会进入本体内侧的活塞下方,当用户将握把下压时,则会由活塞将本体中的空气推入充气管中,提供一次充气。该种传统式的手拉气筒为单向手拉气筒,即在活塞上、下移动一个往返行程中,只能够有单一行程提供充气作用,使用效率较低。
市面上曾见到有另一种更进步的充气泵,其可在握把推、拉双向行程中均进行充气动作,而提高使用效率。专利号为ZL00255072.5(公告号为CN245040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向充气泵》,专利号为ZL200620100394.9(公告号为CN287405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向充气泵》,及专利号为ZL201020111370.X(公告号为CN2016062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它们均披露了类似的能双向充气的手拉其它。
现有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一般包括有筒状的本体,本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本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气室和下气室,本体的上部设有上盖,上盖中央穿设有一联动管,在联动管的上端连接有一握把,握把的下端与本体内的活塞连接,握把中央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进、出气口。在活塞外围组装有气密垫圈,并在活塞内部设置有一进气导气室及一出气导气室,在该进气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形成有让空气由进气导气室进入本体中的出气单向阀口,在出气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形成有让空气由本体进入出气导气室中的进气单向阀口。在联动管内侧穿设组装有一内管,该内管贯穿联动管,并以其下端与活塞相结合,上端与握把相结合。内管的上部开口仅与握把的进气口连通,而内管的下部开口仅与活塞的进气导气室相通。同时,活塞中的出气导气室与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相连通,而该空间的上端则与握把处的出气口相连通,而能够让出气导气室中的空气能够经由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握把的出气口处送出。充气过程如下:活塞是由握把经由联动管操作而在本体内作上、下位移,外界空气则可由进气口经内管进入活塞中的进气导气室中,然后通过出气单向阀口进入本体内,而本体内部的空气则可由活塞上的进气单向阀口或进入出气导气室中,再经过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由出气口送出。
现有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存在以下缺陷:
1、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在握把上,故连接待充气设备的连接气管与握把连接,在充气过程中会随握把上下移动,连接气管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可能会与握把或待充气设备脱离,另外连接气管的随动也会给充气带来困扰。
2、与活塞连接的联动管内还设有中心内管,出气时让活塞内的出气导气室中的空气是经由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最后从握把的出气口处送出,气流量就比较小,充气效率低。
3、活塞内部结构复杂,活塞内部具有进气导气室及出气导气室,并活塞的上、下表面设置多个单向阀口,不方便活塞的成型。
4、压力表设置在握把上,故压力表会随着握把一起上下运动,不便于观察,并且影响压力表的精度。
5、握把是活动的,握把在包装或取拿过程中,握把会带动活塞相对筒身移动,不方便包装运输气筒,取拿过程也会因握把的移动而显得不方便,还易损坏。
6、握把的拉手部均水平设置,这样在拉动握把时,手臂张开的角度较大,拉动费力。
综上所述,现有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还可作大量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该手拉气筒的充气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且简化活塞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筒身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气室和下气室,筒体包括筒身、及设于筒身上部的上盖和下部的底座,上盖中央穿设有联动管,联动管的上端连接有握把,联动管的下端与活塞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筒体上部用以连通上气室与外界的上出气通道,上出气通道中与上气室连通的上进口处设有仅让空气由上气室进入上出气通道的上出气阀片;设于筒体下部用以连通下气室与外界的下出气通道,下出气通道中与下气室连通的下进口处设有仅让空气由下气室进入下出气通道的下出气阀片;连接管,设于筒身外部,连接管的上端与上出气通道连接相通,连接管的下端与下出气通道连接相通;设于活塞内部的导气室,导气室经由联动管内部空间与设于握把上的进气通道连通,活塞的上表面设有上阀口,上阀口处设有仅让空气由导气室进入上气室中的上呼吸阀片,活塞的下表面设有下阀口,下阀口上设有仅让空气由导气室进入下气室中的下呼吸阀片。
上述上出气通道设于上盖上并侧凸出上盖,上出气通道的内端口形成所述上出气通道中与上气室连通的上进口,上出气通道的外端口形成供连接气管连接的接口端,上出气通道的周壁的下部形成有插孔,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插设在插孔内,连接管的上端外周与插孔的内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将上出气通道设于上盖其结构最为合理,这样能使上气室空间内的气体充分排出,提高充气效率,当然也可将上出气通道独立设置在上盖上,还可将上出气通道设置在筒身上。
上述上进口的孔径小于上出气通道的内径,上进口内具有上连接筋,所述上出气阀片插设在上连接筋的中部。其为上出气阀片的一种最为简单的设置方式,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设置。
上述底座上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与下气室相通形成所述下出气通道中与下气室连通的下进口,第二孔位于筒身外部,所述下出气通道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的底部,并将第一孔和第二孔连通,下出气通道和底座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连接管的下端插设在第二孔内,连接管的下端外周与第二孔的内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将下进口设于底座上,能使下气室的气量被充分排出,提高充气效率,另外,下出气通道为独立部件,可简化底座本身的结构,便于各部件的成型。
上述下进口内具有下连接筋,所述下出气阀片插设在下连接筋的中部。其为下出气阀片的一种最为简单的设置方式,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设置。
上述活塞有基座和底盖两部分对合粘接而成,所述基座上中心具有凸起部,凸起部上设有供联动管插配的连接孔,所述上阀口有多个且沿圆周间隔设置在基座上,所述上呼吸阀片呈环状套设并通过凸筋固定在凸起部的底部;所述下阀口有多个且沿圆周间隔设置在底盖上,所述下盖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的柱部,下呼吸阀片呈环状套设并通过卡簧固定在柱部上。活塞由两部分组成,便于在活塞内形成导气室,另外设置多个上阀口和下阀口能快速对上气室和下气室补充气体,而且这种呼吸阀片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上述上盖的侧部邻近上出气通道位置处具有凹腔,凹腔内安装有压力表,压力表的压力感应端伸入所述上出气通道内。压力表的设置使客户能随时检测充气的实际压力,压力表设于上盖上,压力表相对筒体的位置不变,在充气过程中,避免因压力表随握把一起上下运动,引起的不便于观察,及影响压力表的精度的缺陷。
上述握把上固定有柔性的连接片,连接片的下端可脱卸地连接在所述上盖上。在不充气,将连接片与上盖连接,防止握把相对筒体的滑移,方便包装,同时防止打气筒自己打开后损坏。
上述上盖上开有连通上气室和外界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用以决定上气室与外界连通与否的手动切换阀。通过手动切换阀的设置,让客户可自由选择双向充气还是单向充气,当手动切换阀处于关闭状态,上气室不通过安装孔直接与外界连通,其为双向充气状态,当手动切换阀处于打开状态,上气室通过安装孔直接与外界连通,其为单向充气状态。
上述握把左右两侧的把手部在俯视方向上呈朝使用者方向弯曲的弧形,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的踩脚部在俯视方向上呈朝使用者方向弯曲的弧形。握把和底座的弧形设计符合人体力学,在拉动握把时,手臂和双脚不用太张开操作,上下拉动握把更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上出气通道设于筒体上,这样连通上出气通道和待充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气管与筒体相对位置不变,避免客户在充气过程中连接气管随握把上下移动所带来的困扰;本手拉气筒将传统的内管移到筒体外面,这样在充气过程中,充气或吸气时的气量充满整个联动管,气量与传统双向充气的气筒相比大大增加,故本气筒的充气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部分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部分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包括筒体,筒体包括筒身1、及设于筒身1上部的上盖2和下部的底座3,上盖2和底座3与筒身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以螺纹连接,也可以卡扣连接。筒体内设有活塞5,活塞5将筒身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气室11和下气室12,活塞5外周面和筒身之间设有密封件,以使上气室11和下气室12不直接连通,上盖2中央穿设有联动管4,联动管4为中空的管件,联动管4的上端连接有握把6,联动管4的下端与活塞5连接。
还包括
设于筒体上部连通上气室11与外界的上出气通道7,上出气通道7中与上气室11连通的上进口71处设有仅让空气由上气室11进入上出气通道7的上出气阀片72,上出气阀片72也可采用现有的单向阀结构替换。
设于筒体下部连通下气室12与外界的下出气通道8,下出气通道8中与下气室12连通的下进口81处设有仅让空气由下气室12进入下出气通道8的下出气阀片82,下出气阀片82也可采用现有的单向阀结构替换。
连接管10,设于筒身1外部,连接管10的上端与上出气通道7连接相通,连接管10的下端与下出气通道8连接相通。
设于活塞5内部的导气室53,导气室51经由联动管4内部空间与设于握把6上的进气通道61连通,活塞5的上表面设有上阀口511,上阀口511处设有仅让空气由导气室53进入上气室11中的上呼吸阀片512,活塞5的下表面设有下阀口521,下阀口52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导气室53进入下气室12中的下呼吸阀片522。
上出气通道7设于上盖2上并侧凸出上盖2,上出气通道7的内端口形成上出气通道7中与上气室11连通的上进口71,上进口71的孔径小于上出气通道7的内径,上进口71内具有上连接筋711,上出气阀片72插设在上连接筋711的中部,上出气阀片72的结构可参考背景专利。上出气通道7的外端口形成供连接气管连接的接口端,上出气通道7的周壁的下部形成有插孔73,连接管10的上端插设在插孔73内,连接管10的上端外周与插孔73的内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底座3上开有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第一孔31与下气室12相通形成下出气通道8中与下气室12连通的下进口81,下进口81内具有下连接筋811,下出气阀片82插设在下连接筋811的中部,下出气阀片82的结构可参考背景专利。第二孔32位于筒身1外部,下出气通道8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3的底部,并将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连通,下出气通道8和底座3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连接管10的下端插设在第二孔32内,连接管10的下端外周与第二孔32的内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活塞5有基座51和底盖52两部分对合粘接而成,基座51上中心具有呈圆柱状的凸起部513,凸起部513上设有供联动管4插配的连接孔,上阀口511有多个且沿圆周间隔设置在基座51上,上呼吸阀片512呈环状套设并通过凸筋54固定在凸起部513的底部;下阀口521有多个且沿圆周间隔设置在底盖52上,下盖52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的柱部523,下呼吸阀片522呈环状套设并通过卡簧55固定在柱部523上。
上盖2的侧部邻近上出气通道7位置处具有凹腔74,凹腔74内安装有压力表75,压力表75的压力感应端伸入上出气通道7内。压力表75的设置使客户能随时检测充气的实际压力,压力表75设于上盖2上,压力表相对筒体的位置不变,在充气过程中,避免因压力表随握把一起上下运动,引起的不便于观察,及影响压力表的精度的缺陷。
握把6上固定有柔性的连接片62,连接片62的下端可脱卸地连接在上盖2上。连接片62的上端套设固定在握把6上,连接片62的下端具有插孔621,上盖2的侧部具有与插孔621相配的插柱22。在不充气,将连接片62与上盖2连接,防止握把5相对筒体的滑移,方便包装,同时防止打气筒自己打开后损坏。
上盖2上开有连通上气室11和外界的安装孔21,安装孔21内安装有用以决定上气室11与外界连通与否的手动切换阀9。手动切换阀9转动设置在安装孔21内,手动切换阀9内具有切换通道91,手动切换阀9外侧具有外露出上盖2的扳手部92,上盖2的外部具有与扳手部92挡配的挡部23,在扳手部92转动至与挡部23接触状态下,切换通道91连通上气室11和外界,其为双向充气状态,在扳手部92转动90度状态下,切换通道91阻断上气室11和外界的连通,其为单向充气状态。
握把6左右两侧的把手部63在俯视方向上呈朝使用者方向弯曲的弧形,底座3的左右两侧的踩脚部33在俯视方向上呈朝使用者方向弯曲的弧形。握把和底座的弧形设计符合人体力学,在拉动握把时,手臂和双脚不用太张开操作,上下拉动握把更省力。
本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双向充气时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活塞5上移的工作过程:活塞上移使上气室11内的气体受压,在活塞5上方的上气室11内的空气会经由上出气阀片72从上出气通道7送出至待充气设备;同时,外界的空气由握把6上的进气通道61、联动管4的内部空间进入导气室53内,因上气室11内的气体受压,活塞5上表面的上阀口511被上呼吸阀片512压紧关闭,活塞5下表面的下呼吸阀片522受导气室53内气体的挤压打开,导气室53内气体经由下阀口521进入下气室12内,以对下气室12进行补气;下出气通道8中与下气室12连通的下进口81处的下出气阀片82也处于受压关闭状态,故上充气通道7内的气体不会泄露至下气室12。
活塞2下移的工作过程:活塞下移使下气室12内的气体受压,在活塞2下方的下气室12内的空气会经由下出气阀片82进入下出气通道8,然后再经由连接管10进入到上出去通道7送出至待充气设备;同时,外界的空气由握把6上的进气通道61、联动管4的内部空间进入导气室53内,因下气室12内的气体受压,活塞5下表面的下阀口521被下呼吸阀片522压紧关闭,活塞5上表面的上呼吸阀片512受导气室53内气体的挤压打开,导气室53内气体经由上阀口511进入上气室11内,以对上气室11进行补气;上出气通道7中与上气室11连通的上进口71处的上出气阀片72也处于受压关闭状态,故上充气通道7内的气体不会泄露至上气室11。
无论是用户将握把6上拉或下压,均可将筒体中的空气经由上出气通道7送出至待充气设备,其在双向操作中均可进行充气动作,另外本手拉气筒将传统的内管,即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10移到筒体外面,这样在充气过程中,充气或吸气时的气量充满整个联动管,气量与传统双向充气的气筒相比大大增加,故本气筒的充气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包括筒体,筒体包括筒身(1)、及设于筒身(1)上部的上盖(2)和下部的底座(3),筒体内设有活塞(5),活塞(5)将筒身(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气室(11)和下气室(12),上盖(2)中央穿设有联动管(4),联动管(4)的上端连接有握把(6),联动管(4)的下端与活塞(5)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筒体上部连通上气室(11)与外界的上出气通道(7),上出气通道(7)中与上气室(11)连通的上进口(71)处设有仅让空气由上气室(11)进入上出气通道(7)的上出气阀片(72);
设于筒体下部连通下气室(12)与外界的下出气通道(8),下出气通道(8)中与下气室(12)连通的下进口(81)处设有仅让空气由下气室(12)进入下出气通道(8)的下出气阀片(82);
连接管(10),设于筒身(1)外部,连接管(10)的上端与上出气通道(7)连接相通,连接管(10)的下端与下出气通道(8)连接相通;
设于活塞(5)内部的导气室(53),导气室(51)经由联动管(4)内部空间与设于握把(6)上的进气通道(61)连通,活塞(5)的上表面设有上阀口(511),上阀口(511)处设有仅让空气由导气室(53)进入上气室(11)中的上呼吸阀片(512),活塞(5)的下表面设有下阀口(521),下阀口(521)上设有仅让空气由导气室(53)进入下气室(12)中的下呼吸阀片(5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气通道(7)设于上盖(2)上并侧凸出上盖(2),上出气通道(7)的内端口形成所述上出气通道(7)中与上气室(11)连通的上进口(71),上出气通道(7)的外端口形成供连接气管连接的接口端,上出气通道(7)的周壁的下部形成有插孔(73),所述连接管(10)的上端插设在插孔(73)内,连接管(10)的上端外周与插孔(73)的内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口(71)的孔径小于上出气通道(7)的内径,上进口(71)内具有上连接筋(711),所述上出气阀片(72)插设在上连接筋(711)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开有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第一孔(31)与下气室(12)相通形成所述下出气通道(8)中与下气室(12)连通的下进口(81),第二孔(32)位于筒身(1)外部,所述下出气通道(8)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3)的底部,并将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连通,下出气通道(8)和底座(3)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连接管(10)的下端插设在第二孔(32)内,连接管(10)的下端外周与第二孔(32)的内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进口(81)内具有下连接筋(811),所述下出气阀片(82)插设在下连接筋(811)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有基座(51)和底盖(52)两部分对合粘接而成,所述基座(51)上中心具有凸起部(513),凸起部(513)上设有供联动管(4)插配的连接孔,所述上阀口(511)有多个且沿圆周间隔设置在基座(51)上,所述上呼吸阀片(512)呈环状套设并通过凸筋(54)固定在凸起部(513)的底部;所述下阀口(521)有多个且沿圆周间隔设置在底盖(52)上,所述下盖(52)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的柱部(523),所述下呼吸阀片(522)呈环状套设并通过卡簧(55)固定在柱部(5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侧部邻近上出气通道(7)位置处具有凹腔(74),凹腔(74)内安装有压力表(75),压力表(75)的压力感应端伸入所述上出气通道(7)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6)上固定有柔性的连接片(62),连接片(62)的下端可脱卸地连接在所述上盖(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上开有连通上气室(11)和外界的安装孔(21),安装孔(21)内安装有用以决定上气室(11)与外界连通与否的手动切换阀(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6)左右两侧的把手部(63)在俯视方向上呈朝使用者方向弯曲的弧形,所述底座(3)的左右两侧的踩脚部(33)在俯视方向上呈朝使用者方向弯曲的弧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90390.3U CN204553150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90390.3U CN204553150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53150U true CN204553150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28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90390.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53150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5315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1217A (zh) * | 2015-03-31 | 2015-07-22 |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TWI645112B (zh) * | 2017-09-15 | 2018-12-21 |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Two-way pump |
-
2015
- 2015-03-31 CN CN201520190390.3U patent/CN20455315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1217A (zh) * | 2015-03-31 | 2015-07-22 |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TWI645112B (zh) * | 2017-09-15 | 2018-12-21 |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Two-way pump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91217A (zh)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
CN204553150U (zh) | 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
CN202926543U (zh) | 双向进气出气打气筒 | |
CN105156295B (zh) | 三相手拉气筒 | |
CN101493085B (zh) | 可变压力的打气筒 | |
CN108412729A (zh) |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 |
CN104956085B (zh) | 空气压缩机构造 | |
CN203476635U (zh) | 一种推拉充气泵 | |
CN103485999A (zh) | 一种双向充气泵 | |
CN203412716U (zh) | 双向充气的高压手拉气筒 | |
CN103362776B (zh) | 双向充气的高压手拉气筒 | |
CN201524634U (zh) | 集充气、储气、气动为一体的玻璃胶挤出枪 | |
US10844849B2 (en) | Manual dual-directional inflating device | |
EP3536953B1 (en) | Manual dual-directional inflating device | |
CN102579027B (zh) | 一种按钮式快速排气单向气阀 | |
CN204716507U (zh) | 双向充气手拉气筒的切换阀结构 | |
CN205117652U (zh) | 一种带压力表的手拉气筒握把 | |
CN110541801B (zh) | 具有充气及抽气功能的大气量打气筒 | |
CN208380779U (zh) | 一种双向打气泵 | |
CN214366582U (zh) | 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 |
CN204284554U (zh) | 单向充气嘴 | |
CN202458342U (zh) | 一种按钮式快速排气单向气阀 | |
CN205349640U (zh) | 一种双筒手拉气筒 | |
CN204783517U (zh) | 一种手拉气筒 | |
CN202851290U (zh) | 一种便携式打气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