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7057B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07057B CN108407057B CN201810413170.0A CN201810413170A CN108407057B CN 108407057 B CN108407057 B CN 108407057B CN 201810413170 A CN201810413170 A CN 201810413170A CN 108407057 B CN108407057 B CN 1084070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plate
- main
- side plate
- spi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8—Cores; Mandrels
- B28B7/30—Cores; Mandrels adjustable, collapsible, or expan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16—Moulds for making shaped articles with cavities or holes open to the surface, e.g. with blind holes
- B28B7/18—Moulds for making shaped articles with cavities or holes open to the surface, e.g. with blind holes the holes passing completely through the article
- B28B7/186—Moulds for making shaped articles with cavities or holes open to the surface, e.g. with blind holes the holes passing completely through the article for plates, panels or similar sheet- or disc-shaped objects, also flat oblong moulded articles with lateral openings, e.g. panels with openings for doors or windows, grated gir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8—Cores; Mandr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第一侧板的下侧和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盖板盖设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且盖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在底部主体上设有驱动轴,第一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一侧板连接,第二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二侧板连接,第三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盖板连接;通过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向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盖板仅沿垂直于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主板。本发明实现了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便捷安装和拆卸。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板组合模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板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就可进行安装使用。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在预制件内部构造出与外部连通的现浇区域(该现浇区域一般为一空腔结构),该现浇区域一般使用特定的芯模模具制作,在生成过程中,将特定的芯模模具放置到指定位置,并在模具外侧浇注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后,再将模具拆除,从而形成了带现浇区域(空腔)的预制板。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制作预制板的芯模模具,组装繁琐,且在拆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拆除的问题,需要借助较多的人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其拆除;另外也经常需要借助外力(敲打等)才能将模具拆除掉,在这种方式中经常会出现将预制板损坏的现象(如边角被破坏)。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能够方便安装和拆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
所述底部主体上固定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盖板连接;
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
或者
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直接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主轴、第一辅轴、至少一根第一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一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一辅轴圆环,所述第一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所述第一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辅轴穿入所述第一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一辅轴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第三主轴和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支架,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连接,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旋转;
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活动架,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三主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三主轴穿入所述第一空间。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三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三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主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三轴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三主轴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位于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间,所述第三主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所述凸轮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凸轮活动的第二空间,通过所述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转动以作用于所述凸轮活动架,从而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主轴、第二辅轴、至少一根第二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二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辅轴圆环,所述第二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二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第二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辅轴穿入所述第二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轴和第二辅轴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主轴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或平面框架,所述第一主轴支架的中线与所述底部主体垂直,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与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呈角度布置。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或平面框架,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部主体呈斜角布置。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平面板或弧面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呈斜角布置且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拢;
所述盖板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盖板呈斜角布置。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所述主板的后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主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前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底部主体后端的宽度。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所述主板包括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铰接,所述第一主板与所述第二主板的接缝由所述主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主板的后端,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主板或第二主板上。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一前边和第一后边,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铰接,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前边和所述第一后边上。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上侧板和第一下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与所述第一下侧板铰接,所述第一上侧板与所述第一下侧板的接缝由所述第一前边延伸至所述第一后边;
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和第二下侧板,所述第二上侧板与所述第二下侧板铰接,所述第二上侧板与所述第二下侧板的接缝由所述第一前边延伸至所述第一后边。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上侧板和所述第一下侧板通过第一铰链连接;
所述第二上侧板和所述第二下侧板通过第二铰链连接;
所述模具还包括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所述第四传动部与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五传动部与所述第二铰链和所述驱动轴连接;
通过转动驱动轴以带到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运动,从而拉动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以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向运动。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四传动部包括第四主轴、第四辅轴、第四连接杆、第四主轴支架和第四辅轴圆环,所述第四主轴连接在所述第四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四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四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铰链上且所述第四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四辅轴穿入所述第四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四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四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主轴和第四辅轴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四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主轴穿入所述第四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四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四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四主轴与所述第四轴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五传动部包括第五主轴、第五辅轴、第五连接杆、第五主轴支架和第五辅轴圆环,所述第五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五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五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五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五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铰链上且所述第五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五辅轴穿入所述第五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五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五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主轴和第五辅轴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五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主轴穿入所述第五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五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五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五主轴与所述第五轴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且位于所述底部主体的前端,通过转动所述手柄以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板组合模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矩形模具框架和第二矩形模具框架,还包括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所述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前端和尾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矩形框架上相对应的两个侧边。
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第一侧板的下侧和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盖板盖设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且盖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在底部主体上设有驱动轴,第一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一侧板连接,第二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二侧板连接,第三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盖板连接;通过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向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盖板仅沿垂直于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底部主体。在安装过程中,只需驱动驱动轴转动,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盖板远离底部主体的中心即可;在拆卸过程中,只需驱动驱动轴转动,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盖板靠近底部主体的中心即可;从而实现了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便捷安装和拆卸,且不会损害预制板,节省人力及物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板组合模具,能够便捷的制作预制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去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去除盖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的支撑件、驱动轴、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带固定板的预制板芯模模具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的盖板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预制板芯模模具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的驱动轴、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的配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的凸轮与凸轮活动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弧面板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主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的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预制板芯模模具中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预制板组合模具的主视图;
图18为图17中预制板组合模具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8中预制板组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板;101.支撑件;102.驱动轴;103.固定板;104.第一主板;105.第二主板;
2.第一侧板;201.第一连接部;202.第一缺口;203.第一上侧板;204.第一下侧板;
3.第二侧板;301.第二连接部;302.第二缺口;303.第二上侧板;304第二下侧板;
4.盖板;401.第三主轴活动架;402.第一空间;403.第一连接板;404.第二连接板;405.凸轮活动架;406.第二空间;
501.第一主轴;502.第一辅轴;503.第一连接杆;504.第一主轴支架;505.第一辅轴圆环;
601.第二主轴;602.第二辅轴;603.第二连接杆;604.第二主轴支架;605.第二辅轴圆环;
701.第三主轴;702.第三主轴支架;704.凸轮;
8.手柄;9.第一矩形模具框架;10.第二矩形模具框架;
11.平面框架;1101.第一侧边;1102.第二侧边;1103.第一前边;1104.第一后边;
1201.第四主轴;1202.第四辅轴;1203.第四连接杆;1204.第四主轴支架;1205.第四辅轴圆环;
1301第五主轴;1302.第五辅轴;1303.第五连接杆;1304.第五主轴支架;1305.第五辅轴圆环;
14.第一铰链;15第二铰链;16.露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以该预制板芯模模具上手柄一侧为模具前端,与手柄相对的一侧为模具后端,底部主体所在位置为模具的下侧,盖板所在位置为模具的上侧
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底部主体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主板或平面框架,在本发明中所指的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为整体模具放置的平面,当底部主体为主板或平面框架时,即为主板的板面或平面框架的四边所围成的平面。
实施例一
参考图1-13,在本实施例中底部主体为主板1,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主要由主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盖板4、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构成。其中,第一侧板2的下侧和第二侧板3的下侧分别与主板1的两侧铰接,盖板4盖设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且盖板4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配合。在主板1上固定安装有有支撑件101,支撑件101上设置有驱动轴102,驱动轴102能够相对支撑件101转动,第一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102和第一侧板2连接,第二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102和第二侧板3连接,第三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102和盖板4连接。通过驱动轴102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运动,进而带动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向主板1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盖板4仅沿垂直于主板1板面的方向靠近所述主板。在制作预制板时,需要将预制板芯模模具放置到指定位置,然后在模具四周浇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包裹住模具,当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再将模具拆除,本实施例中的模具,在安装过程中,只需驱动驱动轴102转动,使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以及盖板4远离主板1的中心即可;在拆除过程中,驱动驱动轴102转动,使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以及盖板4靠近主板1的中心即可;从而实现了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便捷安装和拆卸,且不会损害预制板,节省人力及物力。
应当理解的是,第三传动部可以与驱动轴102直接连接,也可以与驱动轴102间接连接。当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102间接连接时,第三传动部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第一传动部与驱动轴102连接,通过驱动轴102带动第一传动部运动,再使第一传动部带动第三传动部运动;当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102直接连接时,通过驱动轴102的转动能够直接带动第三传动部转动。
第一传动部主要包括第一主轴501、第一辅轴502、至少一根第一连接杆503、至少一个第一主轴支架504和至少一个第一辅轴圆环505。其中,第一主轴支架504一端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02上,其另一端与第一主轴501连接,第一主轴501能够相对第一主轴支架504旋转;第一辅轴圆环505固定安装在第一侧板2上,并且第一辅轴圆环505的径向与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第一辅轴502穿入第一辅轴圆环505中并且其可以相对第一辅轴圆环505旋转;第一连接杆5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轴501和第一辅轴502连接。为预防第一辅轴502窜动,可在第一辅轴502上相对第一辅轴圆环505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一辅轴的转动。对于第一主轴501与第一主轴支架504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选用如下两种:第一种,在第一主轴支架504沿驱动轴10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一通孔,将第一主轴501穿入第一通孔内,并且保证第一主轴501能够相对第一主轴支架504旋转,同样的,为预防第一主轴501窜动,可在第一主轴501上相对第一通孔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一主轴的转动;第二种,在第一主轴支架504上安装第一轴承,并且第一轴承的轴向与驱动轴102的轴向平行,并将第一主轴501安装在第一轴承上,在安装过程中,最好保证第一主轴501与驱动轴102平行。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轴圆环505只是一个统称,其可以是一个圆环形零件(如螺母、圆环、短圆管等),也可以是轴承等,在此不在一一限定,但不论哪种零件,都必须保证第一辅轴502能够相对其旋转。对于第一连杆503、第一主轴支架504和第一辅轴圆环505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当需要的模具尺寸较长时,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多个,当模具尺寸较短时,则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一个。
第二传动部主要包括第二主轴601、第二辅轴602、至少一根第二连接杆603、至少一个第二主轴支架604和至少一个第二辅轴圆环605。其中,第二主轴支架604一端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02上,其另一端与第二主轴601连接,第二主轴601能够相对第二主轴支架604旋转;第二辅轴圆环605固定安装在第二侧板2上,并且第二辅轴圆环605的径向与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第二辅轴602穿入第二辅轴圆环605中并且其可以相对第二辅轴圆环605旋转;第二连接杆60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轴601和第二辅轴602连接。为预防第二辅轴602窜动,可在第二辅轴602上相对第二辅轴圆环605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二辅轴的转动。对于第二主轴601与第二主轴支架604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选用如下两种:第一种,在第二主轴支架604沿驱动轴10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二通孔,将第二主轴601穿入第二通孔内,并且保证第二主轴601能够相对第二主轴支架604旋转,同样的,为预防第二主轴601窜动,可在第二主轴601上相对第二通孔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二主轴的转动;第二种,在第二主轴支架604上安装第二轴承,并且第二轴承的轴向与驱动轴102的轴向平行,并将第二主轴601安装在第二轴承上,在安装过程中,最好保证第二主轴601与驱动轴102平行。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轴圆环605只是一个统称,其可以是一个圆环形零件(如螺母、圆环、短圆管等),也可以是轴承等,在此不在一一限定,但不论哪种零件,都必须保证第二辅轴602能够相对其旋转。对于第二连杆603、第二主轴支架604和第二辅轴圆环605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当需要的模具尺寸较长时,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多个,当模具尺寸较短时,则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一个。
当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102间接连接时,第三传动部主要包括第三主轴701和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支架702。其中,第三主轴支架702的一端与第三主轴70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主轴501连接,并且其可以相对第一主轴501旋转。对于第三主轴701与第三主轴支架702间的连接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将第三主轴701直接固定(如焊接等)在第三主轴支架702上,也可以做成活动连接的,如在第三主轴支架702上设置轴承或孔,并使第三主轴701与轴承或孔连接且第三主轴701能够相对轴承或孔转动。对于第一主轴501与第三主轴支架702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选用如下两种:第一种,在第三主轴支架702沿驱动轴10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三通孔,将第一主轴501穿入第三通孔内,并且保证第一主轴501能够相对第三主轴支架702旋转,同样的,为预防第一主轴501窜动,可在第一主轴501上相对第三通孔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一主轴的转动;第二种,在第三主轴支架702上安装第三轴承,并且第三轴承的轴向与驱动轴102的轴向平行,并将第一主轴501安装在第三轴承上;在安装过程中,最好保证第三主轴701与第一主轴501平行。另外,在盖板4的下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活动架401,并在第三主轴活动架401上设置有供第三主轴70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空间402,第三主轴701穿入第一空间402。以第一空间402在第三主轴701的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为A;第一侧板2的上侧或第二侧板3的上侧在从距离主板1的中心最远距离处移动至距离主板1的中心最近距离处的过程中,在主板1的板面方向所移动的距离为B;为保证在拆除模具的过程中,使盖板4仅能够在垂直于主板1板面的方向移动,应当保证距离A应当不小于B,即保证第三主轴701在第一空间402内移动的最小距离移动为B(此时应保证第三主轴701紧靠第一空间402的一侧)。下面以顺时针驱动驱动轴102转动为例说明在拆除模具的过程中模具的工作过程,第一主轴支架504随同驱动轴102顺时针转动,第一主轴501被第一主轴支架504向下压,同时在第一主轴支架504内转动,第一连接杆503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侧板2向靠近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第二主轴支架604随同驱动轴102顺时针转动,第二主轴601被第二主轴支架604向下压,同时在的第二主轴支架604内转动,第二连接杆603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侧板3向靠近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第一主轴501向下运动后,连接在第一主轴501上的第三主轴支架702带动第三主轴701一起向下移动,第三主轴701通过第三主轴活动架401拉动盖板4向下运动,在盖板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三主轴701同时会在第一空间402内做水平移动,这就保证了盖板4仅在垂直于主板1的板面方向移动。当模具拆除后,再逆时针转动驱动轴102,第一主轴支架504随同驱动轴102逆时针转动,第一主轴501被第一主轴支架504向上拉,同时在第一主轴支架504内转动,第一连接杆503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侧板2向原理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第二主轴支架604随同驱动轴102逆时针转动,第二主轴601被第二主轴支架604向上拉,同时在的第二主轴支架604内转动,第二连接杆603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侧板3向远离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向远离主板1的中心移动过程中,它们的上侧将会将盖板4顶起,使盖板4向远离主板1的板面方向移动,从而使模具展开。为了便于模具内部传动结构的维护,可以将盖板4和第三主轴701设计成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主轴活动架401为两个,第三主轴支架702至少为两个,第三主轴支架702位于两个第三主轴活动架401间,并且第三主轴701的一端与第三主轴支架702的最小距离C应大于第三主轴701的另一端与第三主轴支架702的最小距离D;在安装盖板4时,先将盖板4上的一个第三主轴活动架401套在第三主轴701的一端与第三主轴支架702的最小距离为C的一端,然后使该第三主轴活动架401与第三主轴支架702紧靠,此时盖板4上的另一个第三活动支架401刚好能够穿入第三主轴701内,将其穿入并将盖板4移动至合适位置即可完成盖板4的安装。
当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102直接连接时,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704,其中,凸轮704直接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02上,此外,在盖板4的下侧则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405,在凸轮活动架405上设有供凸轮704活动的第二空间406,通过驱动轴102转动能够带动凸轮704在第二空间406内转动,以使凸轮704能够作用于凸轮活动架405,从而带动盖板4仅沿垂直于主板1的板面方向运动。在拆除模具时,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运动步骤参考上述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间接连接时的动作流程;此处仅介绍第三传动部的运动方式,驱动轴102驱动凸轮704转动,凸轮704的一端作用于凸轮活动架405,使凸轮活动架405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盖板4移动。使模具恢复到展开时的状态,请参考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运动步骤参考上述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间接连接时的动作流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当模具尺寸较长时,可以将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中的轴设计为分隔的几部分,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轴支架504的中线与主板1的板面垂直,第二主轴支架604与第一主轴支架504呈角度布置,该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管何种角度,都必须保证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盖板4同时收缩或展开。此外,在模具完全展开时(即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距离主板1的中心距离最远时)第二连接杆603与主板1的板面间的角度可以但不限于成斜角,但当成斜角时能够更好的使第二侧板3移动,对于第一连接杆503与主板1间的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503与主板1的板面平行。
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可以为平面板或者弧面板,具体的可以根据预制板的空腔结构要求进行选择。此外,为了便于模具的拆除,在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板301,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板301分别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成斜角布置且向主板1的中心靠拢;并在盖板4的两侧设有与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板301配合的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均与盖板4呈斜角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的宽度分别小于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301的宽度,这样可以避免模具周围的混凝土阻挡盖板4的移动,如当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的宽度分别大于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301的宽度时,模具四周的混凝土会充满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一连接部201间组成的空间,该空间刚好阻挡盖板4的移动,使模具不能正常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制板内的空腔浇注孔会设置在空腔的侧面,此时,为了便于浇注,可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后端分别设置第一缺口202和第二缺口302,这两个缺口刚好适合制作浇注孔的管件放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制板内的空腔浇注孔会设置在空腔的后端,此时,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无缺口,但在主板1的后端会固定安装有一固定板103,该固定板103仅与主板1连接,该固定板103的尺寸最好小于主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盖板4四者组成的后端面的尺寸,并且不能阻挡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盖板4的移动。在制作浇注孔位于空腔后端的预制板时,将模具放入指定位置,并在模具的后端设置制作浇注孔的管件,使该管件一端与固定板103接触即可。
主板1的前端宽度应大于主板1的后端宽度时,主板1的后端将会将模具卡在预制板的空腔内,导致模具无法拆除,因此,为了便于将模具从预制板的空腔内拆除,主板1的前端宽度应不小于主板1的后端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1还包括第一主板104和第二主板105,第一主板104和第二主板105铰接,并且第一主板104和第二主板105的接缝由主板1的前端延伸至主板1的后端。当模具的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盖板4移动后,如果还不能将模具拆除,此时,只需再用撬棍等工具撬主板1,这时第一主板104和第二主板105将发生移动,最终使得模具的四周全部与预制板分离,方便模具从预制板中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转动驱动轴,在驱动轴102的前端固定设有手柄8,通过转动手柄8能够驱动驱动轴10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工作。为了防止手柄8随意转动,还可在主板前端设置手柄固定部(图中未示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铰接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选的是铰链。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可以与底部主体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前期的组装和后期的检修与维护。
参考图13,该模具中的第一侧板2或第二侧板3均可以设计为该种结构,再其上设置有露筋槽16,该露筋槽16可用于钢筋等材料穿过,此外还可以将其设计成截面积不同的两端,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实施例二
参考图14-16,为方便观察,图15去除了盖板4、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以及第三传动部。本实施例中的底部主体为平面框架11,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板芯模模具与实施例一中的预制板芯模模具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底部主体为平面框架1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分别为铰接在一起的两部分,以及增设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除这几部分外,其他方面均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的不同的部分,其他相同的部分具体的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就不在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平面框架11主要包括包括第一侧边1101、第二侧边1102、第一前边1103和第一后边1104,所述第一侧板2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3的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1101和所述第二侧边1102铰接,所述支撑件101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前边1103和所述第一后边1104上。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侧边1101、第二侧边1102、第一前边1103和第一后边1104彼此间相互连接构成了平面框架11,当预制板芯模模具整体尺寸较长时,可以在平面框架11中增设稳固杆,并在稳固杆上增设支撑件,具体的,可更加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101和第二侧边1102的后端均从底部主体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向第一后边1104外侧延伸,同时并向盖板4的方向弯曲,这种设计能够避免当第一侧边1101和第二侧边1102的后端位于第一后边1104的外部时,挡住钢筋等材料。此外,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侧边1101和第二侧边1102可以设计成杆状,这样可以使它们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等部件的作用,还可以在拆除模具时起到滑竿的作用,使模具在拆除时能够顺利顺着钢筋等材料滑出,方便整体模具的拆除。
所述第一侧板2包括第一上侧板203和第一下侧板204,所述第一上侧板203与所述第一下侧板204铰接,所述第一上侧板203与所述第一下侧板204的接缝由所述第一前边1103延伸至所述第一后边1104;所述第二侧板3包括第二上侧板303和第二下侧板304,所述第二上侧板303与所述第二下侧板304铰接,所述第二上侧板303与所述第二下侧板304的接缝由所述第一前边1103延伸至所述第一后边1104。
所述第一上侧板203和所述第一下侧板204通过第一铰链14连接;所述第二上侧板303和所述第二下侧板304通过第二铰链15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所述第四传动部与所述第一铰链14和所述驱动轴102连接,所述第五传动部与所述第二铰链15和所述驱动轴102连接;通过转动驱动轴102以带到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运动,从而拉动所述第一铰链14和所述第二铰链15以使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相向运动,此时所述第一上侧板203与所述第一下侧板204的接缝和所述第二上侧板303与所述第二下侧板304的接缝将同时向底部主体(平面框架11)的中心移动。当模具的尺寸较长时,可以适当增设第一铰链14、第二铰链15、第四传动部以及第五传动部等,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所述第四传动部包括第四主轴1201、第四辅轴1202、第四连接杆1203、第四主轴支架1204和第四辅轴圆环1205,所述第四主轴1021连接在所述第四主轴支架1204上且可相对所述第四主轴支架1204旋转,所述第四主轴支架1204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102上,所述第四辅轴圆环120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铰链14上且所述第四辅轴圆环1205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2的板面垂直,所述第四辅轴1202穿入所述第四辅轴圆环1205且可相对所述第四辅轴圆环1205旋转,所述第四连接杆120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主轴1201和第四辅轴1202连接。
所述第四主轴支架1204沿所述驱动轴102的轴向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主轴1201穿入所述第四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四主轴支架1204旋转;或者所述第四主轴支架1204上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102的轴向平行,所述第四主轴1204与所述第四轴承连接。
所述第五传动部包括第五主轴1301、第五辅轴1302、第五连接杆1303、第五主轴支架1304和第五辅轴圆环1305,所述第五主轴1301连接在所述第五主轴支架1304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五主轴支架1304旋转,所述第五主轴支架1304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102上,所述第五辅轴圆环130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铰链15上且所述第五辅轴圆环1305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3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五辅轴1302穿入所述第五辅轴圆环1305且可相对所述第五辅轴圆环1305旋转,所述第五连接杆130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主轴1301和第五辅轴1302连接。
所述第五主轴支架1304沿所述驱动轴102的轴向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主轴1301穿入所述第五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五主轴支架1304旋转;或者所述第五主轴支架1304上固定安装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102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五主轴1301与所述第五轴承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辅轴圆环1205和第五辅轴圆环1305只是一个统称,其可以是一个圆环形零件(如螺母、圆环、短圆管等),也可以是轴承等,在此不在一一限定,但不论哪种零件,都必须保证与它们配合的轴能够相对其旋转。为了预防轴相对与其配合的零件窜动,可以在轴上设置限位部。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具体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实施例三
参考图17至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板组合模具,其主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矩形模具框架9和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还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任一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前端和尾端分别穿过第二矩形框架10上相对应的两个侧边。在第一矩形模具框架9和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的侧边上均分别设有用于穿至钢筋的孔或槽。一般的,该预制板组合模具主要用于制作浇筑式叠合墙体,其中,第一矩形模具框架9用于制作墙体的外墙,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用于制作墙体的内墙。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矩形模具框架9放置到指定位置,并在框架内浇注混凝土以及放置保温层和/或钢筋等材料;然后,将预制板芯模模具安装至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中,保证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前端和尾端分别穿过第二矩形框架10上相对应的两个侧边,以及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放置到第一矩形模具框架9的上部,使者两个框架保持接触,并向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内放置钢筋以及浇注混凝土等材料,应当理解的是,在向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内放置钢筋以及浇注混凝土等材料时,应当保证预制板芯模模具的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以及盖板4均处于展开状态,且距离主板1的中心最远;当浇注的混凝土达到预定的强度后,按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拆除预制板芯模模具的方法,将预制板芯模模具拆除即可。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组合模具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外,还可以进行立式浇注,具体的,可以将第一矩形模具框架9和加入上述预制板芯模模具的第二矩形模具框架10竖立在水平面上且紧密接触,并从竖立的模具的上部向模具中浇注混凝土等材料。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组合模具能够便捷的安装和拆除,方便施工,节省人力及物力。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以及预制板组合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
所述底部主体上固定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盖板连接;
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
或者
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直接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
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主轴、第一辅轴、至少一根第一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一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一辅轴圆环,所述第一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所述第一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辅轴穿入所述第一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一辅轴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主轴、第二辅轴、至少一根第二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二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辅轴圆环,所述第二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二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第二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辅轴穿入所述第二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轴和第二辅轴连接;
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或平面框架,所述第一主轴支架的中线与所述底部主体垂直,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与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呈角度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第三主轴和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支架,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连接,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旋转;
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活动架,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三主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三主轴穿入所述第一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三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三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主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三轴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三主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位于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间,所述第三主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所述凸轮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凸轮活动的第二空间,通过所述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转动以作用于所述凸轮活动架,从而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主轴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或平面框架,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部主体呈斜角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平面板或弧面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呈斜角布置且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拢;
所述盖板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盖板呈斜角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所述主板的后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主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主体前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底部主体后端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所述主板包括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铰接,所述第一主板与所述第二主板的接缝由所述主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主板的后端,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主板或第二主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主体为一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一前边和第一后边,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铰接,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前边和所述第一后边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上侧板和第一下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与所述第一下侧板铰接,所述第一上侧板与所述第一下侧板的接缝由所述第一前边延伸至所述第一后边;
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和第二下侧板,所述第二上侧板与所述第二下侧板铰接,所述第二上侧板与所述第二下侧板的接缝由所述第一前边延伸至所述第一后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侧板和所述第一下侧板通过第一铰链连接;
所述第二上侧板和所述第二下侧板通过第二铰链连接;
所述模具还包括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所述第四传动部与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五传动部与所述第二铰链和所述驱动轴连接;
通过转动驱动轴以带到第四传动部和第五传动部运动,从而拉动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以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向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动部包括第四主轴、第四辅轴、第四连接杆、第四主轴支架和第四辅轴圆环,所述第四主轴连接在所述第四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四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四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四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铰链上且所述第四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四辅轴穿入所述第四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四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四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主轴和第四辅轴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主轴穿入所述第四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四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四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四主轴与所述第四轴承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传动部包括第五主轴、第五辅轴、第五连接杆、第五主轴支架和第五辅轴圆环,所述第五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五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五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五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五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铰链上且所述第五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五辅轴穿入所述第五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五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五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主轴和第五辅轴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主轴穿入所述第五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五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五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五主轴与所述第五轴承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任一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且位于所述底部主体的前端,通过转动所述手柄以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24.一种预制板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矩形模具框架和第二矩形模具框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所述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前端和尾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矩形框架上相对应的两个侧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13170.0A CN108407057B (zh) | 2018-05-03 | 2018-05-03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13170.0A CN108407057B (zh) | 2018-05-03 | 2018-05-03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07057A CN108407057A (zh) | 2018-08-17 |
CN108407057B true CN108407057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63137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13170.0A Active CN108407057B (zh) | 2018-05-03 | 2018-05-03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0705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356288A1 (de) * | 1973-11-10 | 1975-05-15 | Mannesmann Leichtbau Gmbh | Giesskasten zur herstellung von fertigbauteilen, insbesondere von balken aus beton |
CN101408019A (zh) * | 2008-11-17 | 2009-04-15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低高度预制箱梁内模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526930A (zh) * | 2014-12-09 | 2015-04-22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罩组合模具 |
CN106182364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钢芯模及制作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的方法 |
CN208247132U (zh) * | 2018-05-03 | 2018-12-18 |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
2018
- 2018-05-03 CN CN201810413170.0A patent/CN1084070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356288A1 (de) * | 1973-11-10 | 1975-05-15 | Mannesmann Leichtbau Gmbh | Giesskasten zur herstellung von fertigbauteilen, insbesondere von balken aus beton |
CN101408019A (zh) * | 2008-11-17 | 2009-04-15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低高度预制箱梁内模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526930A (zh) * | 2014-12-09 | 2015-04-22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罩组合模具 |
CN106182364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钢芯模及制作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的方法 |
CN208247132U (zh) * | 2018-05-03 | 2018-12-18 |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07057A (zh) | 2018-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27090B (zh) |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US20070276526A1 (en) | Construction element for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
CN108407057B (zh)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
CN209812652U (zh) | 一种便于拆卸侧模的预制梁模具 | |
CN208247132U (zh)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 |
KR102124031B1 (ko) | 유압식 코어 탈형 장치 | |
CN209780253U (zh) | 模壳翻转设备 | |
CN219235664U (zh) | 一种板材立式模具拆装模设备 | |
CN108327050B (zh) | 一种分体式预制板芯模模具 | |
CN108407058B (zh)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 |
JP5117742B2 (ja) | 煙突内部の耐火レンガ解体装置 | |
JPH06330696A (ja) | 型枠装置 | |
CN208148140U (zh)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 |
JP2007092310A (ja) | 内型枠構造 | |
KR20160145892A (ko) | 급속시공 콘크리트 기둥 시공용 자동화 거푸집 세그먼트, 장치,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둥 시공방법 | |
KR101782349B1 (ko) | 박스폼 | |
JP3072597B1 (ja) | 筒状コンクリ―ト製品の型枠 | |
CN115142676B (zh) | 一种电梯井内筒支模的支撑定位机构 | |
JP2002322657A (ja) | 擁壁用大型ブロックと成形型枠 | |
CN113305988B (zh) | 一种免拆模墙板模具及其生产方法 | |
CN216893395U (zh) | 一种多功能支架 | |
KR101713011B1 (ko) | Pc 몰드 회전장치 | |
CN215672248U (zh) | 一种无骨架隧道台车 | |
CN210685382U (zh) | 砼柱自动成型机 | |
CN215749913U (zh) | 一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模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