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7058B -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7058B
CN108407058B CN201810430746.4A CN201810430746A CN108407058B CN 108407058 B CN108407058 B CN 108407058B CN 201810430746 A CN201810430746 A CN 201810430746A CN 108407058 B CN108407058 B CN 108407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main body
plate
shaft
bottom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07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7058A (zh
Inventor
朱凤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307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7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7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7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7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7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8Cores; Mandrels
    • B28B7/30Cores; Mandrels adjustable, collapsible, or expa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8Cores; Mandr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第一侧板的下侧和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盖板盖设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且盖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第一侧板的下侧和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分别设有第一穿筋槽和第二穿筋槽;底部主体上设有驱动轴,第一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一侧板连接,第二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二侧板连接,第三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盖板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模具,能够整体支撑和收缩,便捷的安装和拆除,能够制作承载力较强的预制板。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板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就可进行安装使用。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在预制件内部构造出与外部连通的现浇区域(该现浇区域一般为一空腔结构),该现浇区域一般使用特定的芯模模具制作,在生成过程中,将特定的芯模模具放置到指定位置,并在模具外侧浇注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后,再将模具拆除,从而形成了带现浇区域(空腔)的预制板。
现有的制作预制板的芯模模具,组装繁琐,且在拆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拆除的问题,需要借助较多的人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其拆除;另外也经常需要借助外力(敲打等)才能将模具拆除掉,在这种方式中经常会出现将预制板损坏的现象(如边角被破坏);此外,通过现有的模具制作的预制板承载力不够理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能够方便安装和拆除,且通过该模具制作的预制板承载力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向所述底部主体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呈开口的第一穿筋槽和至少一个呈开口的第二穿筋槽;
所述底部主体上固定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盖板连接;
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穿筋槽和所述第二穿筋槽能够分别脱离所述第一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和所述第二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弧面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底部主体铰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与所述底部主体间留有距离;
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部主体铰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与所述底部主体间留有距离。
可选地或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主轴、第一辅轴、第一连接杆、第一主轴支架和第一辅轴圆环,所述第一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辅轴穿入所述第一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一辅轴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主轴、第二辅轴、第二连接杆、第二主轴支架和第二辅轴圆环,所述第二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二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且所述第二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辅轴穿入所述第二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轴和第二辅轴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主轴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所述凸轮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凸轮活动的第二空间,通过所述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转动以作用于所述凸轮活动架,从而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一前边和第一后边,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铰接,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前边和所述第一后边上。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后端均从所述底部主体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向所述第一后边外侧延伸,同时向所述底部主体的上侧弯曲。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下侧均呈圆弧状。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均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中心距离最小时: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侧边缘处位于所述第一滑道下侧最底端的上部或与所述第一滑道下侧最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侧边缘处位于所述第二滑道下侧最底端的上部或与所述第二滑道下侧最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可选地或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穿筋槽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二穿筋槽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穿筋槽的开口和所述第二穿筋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底部主体的中心。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目前的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驱动驱动轴转动以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向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盖板仅沿垂直于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底部主体,使得模具能够在安装时整体支撑及在拆除时整体收缩,方便模具的安装和拆除;同时在第一侧板的下侧和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设置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并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分别设置呈开口的第一穿筋槽和呈开口的第二穿筋槽,并保证在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向底部主体中心靠近的过程中,第一穿筋槽和第二穿筋槽能够分别脱离第一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和第二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模具能够在制作预制板的过程中,在其形成的现浇区域内,由模具的一侧向另一侧穿置钢筋,使钢筋与制作的预制板成为一体,从而加强了通过该模具制作的预制板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包含盖板);
图4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凸轮和凸轮活动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另一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包含盖板);
图12是利用图1所示预制板芯模模具制作的墙体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墙体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墙体内的第二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的安装时的带钢筋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的拆除时的带钢筋的主视图。
图中:
1.底部主体;101.支撑件;102.驱动轴;103.第一滑道;104.第二滑道;105.第一前边;106.第一后边;107.第一转动轴;108.第二转动轴;
2.第一侧板;201.第一延伸部;202.第一穿筋槽;203.第一连接件;204.第一加强筋;
3.第二侧板;301.第二延伸部;302.第二穿筋槽;303.第二连接件;304.第二加强筋;
4.盖板;401.凸轮活动架;402.第二空间;
501.第一主轴;502.第一辅轴;503.第一连接杆;504.第一主轴支架;505.第一辅轴圆环;
601.第二主轴;602.第二辅轴;603.第二连接杆;604.第二主轴支架;605.第二辅轴圆环;
701.凸轮;
8.外墙;9.内墙;10.第一钢筋;11.空腔;12.第二钢筋;1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制作预制板的芯模模具,组装繁琐,且在拆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拆除的问题,需要借助较多的人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其拆除;另外也经常需要借助外力(敲打等)才能将模具拆除掉,在这种方式中经常会出现将预制板损坏的现象(如边角被破坏);此外,通过现有的模具制作的预制板承载力不够理想。经过发明人多次研究发现,通过现有模具制作的预制板承载力不够理想的原因在于,现有模具制作的预制板的现浇区域(空腔)内缺少必要的钢筋等抗拉抗压的材料,另外,在组装多个预制板的过程中,有时会直接向现浇区域内放置钢筋,然后再浇注混凝土,但这种方式,由于钢筋是后加入的,相当于该钢筋是直接与后浇注的混凝土结合,其并不能直接和预制板结合,这同样会导致预制板的承载力较弱,不能达到理想的承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能够至少部分克服上述缺陷及造成的问题。需要理解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以该预制板芯模模具上手柄一侧为模具前端,与手柄相对的一侧为模具后端,底部主体所在位置为模具的下侧,盖板所在位置为模具的上侧。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底部主体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主板或平面框架,在本发明中所指的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为整体模具放置的平面,当底部主体为主板或平面框架时,即为主板的板面或平面框架的四边所围成的平面。
参考图1至11,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主要包括底部主体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盖板4、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其中,第一侧板2的下侧和第二侧板3的下侧分别与底部主体1的两侧铰接,盖板4盖设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且盖板4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配合;第一侧板2的下侧和第二侧板3的下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301,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301分别向底部主体1的中心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301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呈开口的第一穿筋槽202和至少一个呈开口的第二穿筋槽302;底部主体1上固定设有支撑件101,支撑件101上设有驱动轴102,第一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102和第一侧板2连接,第二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102和第二侧板3连接,第三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102和盖板4连接;通过驱动轴102的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向底部主体1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盖板4仅沿垂直于底部主体1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底部主体1;在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向底部主体1中心靠近的过程中,第一穿筋槽202和第二穿筋槽302能够分别脱离第一穿筋槽202内容置的钢筋和第二穿筋槽302内容置的钢筋。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分别与底部主体1的中心距离最近时,第一延伸部201上的第一穿筋槽202和第二延伸部301上的第二穿筋槽302均必须成功脱离在它们间容置的钢筋,以保住整体模具能够顺利从制作的预制板的现浇区域内抽出。当第一穿筋槽202和第二穿筋槽302均为多个时,多个第一穿筋槽202在第一延伸部201上间隔布置,多个第二穿筋槽302在第二延伸部301上间隔布置,其中,第一穿筋槽202的开口和第二穿筋槽的开口302均朝向底部主体1的中心,第一穿筋槽202的开口和第二穿筋槽的开口302可以一一对应,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布置。
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可以但不限于是弧面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弧面板。第一侧板2的下侧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203与底部主体1的侧面铰接,同样,第二侧板3的下侧也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03与底部主体1的另一侧面铰接;第一连接件203能够使第一侧板2的下侧与底部主体1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能够增大第一侧板2的自由度,使模具在拆除时,第一侧板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顺利带动第一延伸部201上的第一穿筋槽202脱离在第一穿筋槽202内的钢筋;同理,第二连接件303能够使第二侧板3的下侧与底部主体1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能够增大第二侧板3的自由度,使模具在拆除时,第二侧板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顺利带动第二延伸部301上的第二穿筋槽302脱离在第二穿筋槽302内的钢筋。对于第一连接件203的长度和第二连接件303的长度在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一连接件203和底部主体1间的铰接,可以通过铰链将它们连接起来,或者通过轴承将它们连接,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第二连接件303与底部主体1间的铰接可参考第一连接件203和底部主体1间的铰接。参考图10和图11,在这两幅图中,第一连接件203向外侧延伸并与第一侧板2的弧面配合,第二连接件303也向外侧延伸并与第二侧板3的弧面配合,这使得第一连接件203不仅起到增大第一侧板2的自由度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支撑第一侧板2的作用,同样的,使第二连接件303也可以起到增大第二侧板3的自由度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支撑第二侧板3的作用。
在制作预制板的过程中,会在模具的周围浇筑混凝土,为了提高模具的支撑能力,还可以在第一侧板2和第一连接件203间增设第一加强筋204,以及在第二侧板3和第二连接件303间增设第二加强筋304;其中,第一加强筋2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的内表面(也可以是其他部位)和第一连接件203连接,第二加强筋30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板3的内表面(也可以是其他部位)和第二连接件303连接;应当理解的是,不论它们如何连接,都必须保证模具能够正常工作,此外第一加强筋204和第二加强筋304的数量最好与第一连接件203和第二连接件303的数量匹配。参考图10和图11,在这两幅图中,第一加强筋204由第一侧板2的前端延伸至其后端,这样可增大第一加强筋204的支撑面,使其更好的提高模具的支撑能力;同样的,第二加强筋304由第二侧板3的前端延伸至其后端。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第一连接件203、第二连接件303、第一加强筋204和第二加强筋304的形状,本实施例只是简单的说明,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领域的常识对其作出选择和改进,但这些改进和修饰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第一传动部主要包括第一主轴501、第一辅轴502、第一连接杆503、第一主轴支架504和第一辅轴圆环505。其中,第一主轴501连接在第一主轴支架504上且可相对第一主轴支架504旋转,第一主轴支架504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02上,第一辅轴圆环505固定安装在第一侧板2的外表面上且第一辅轴圆环505的径向与第一侧板2的板面垂直,第一辅轴502穿入第一辅轴圆环505且可相对第一辅轴圆环505旋转,第一连接杆503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轴501和第一辅轴502连接。为预防第一辅轴502窜动,可在第一辅轴502上相对第一辅轴圆环505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一辅轴的转动。对于第一主轴501与第一主轴支架504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选用如下两种:第一种,在第一主轴支架504沿驱动轴10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一通孔,将第一主轴501穿入第一通孔内,并且保证第一主轴501能够相对第一主轴支架504旋转,同样的,为预防第一主轴501窜动,可在第一主轴501上相对第一通孔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一主轴的转动;第二种,在第一主轴支架504上安装第一轴承,并且第一轴承的轴向与驱动轴102的轴向平行,并将第一主轴501安装在第一轴承上,在安装过程中,最好保证第一主轴501与驱动轴102平行。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轴圆环505只是一个统称,其可以是一个圆环形零件(如螺母、圆环、短圆管等),也可以是轴承等,在此不在一一限定,但不论哪种零件,都必须保证第一辅轴502能够相对其旋转。对于第一连杆503、第一主轴支架504和第一辅轴圆环505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当需要的模具尺寸较长时,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多个,当模具尺寸较短时,则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一个。
第二传动部主要包括第二主轴601、第二辅轴602、第二连接杆603、第二主轴支架604和第二辅轴圆环605,第二主轴601连接在第二主轴支架604上且可相对第二主轴支架604旋转,第二主轴支架604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02上,第二辅轴圆环605固定安装在第二侧板3的内表面上且第二辅轴圆环605的径向与第二侧板3的板面垂直,第二辅轴602穿入第二辅轴圆环605且可相对第二辅轴圆环605旋转,第二连接杆603两端分别与第二主轴601和第二辅轴602连接。为预防第二辅轴602窜动,可在第二辅轴602上相对第二辅轴圆环605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二辅轴的转动。对于第二主轴601与第二主轴支架604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选用如下两种:第一种,在第二主轴支架604沿驱动轴10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二通孔,将第二主轴601穿入第二通孔内,并且保证第二主轴601能够相对第二主轴支架604旋转,同样的,为预防第二主轴601窜动,可在第二主轴601上相对第二通孔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但该限位部不能妨碍第二主轴的转动;第二种,在第二主轴支架604上安装第二轴承,并且第二轴承的轴向与驱动轴102的轴向平行,并将第二主轴601安装在第二轴承上,在安装过程中,最好保证第二主轴601与驱动轴102平行。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轴圆环605只是一个统称,其可以是一个圆环形零件(如螺母、圆环、短圆管等),也可以是轴承等,在此不在一一限定,但不论哪种零件,都必须保证第二辅轴602能够相对其旋转。对于第二连杆603、第二主轴支架604和第二辅轴圆环605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当需要的模具尺寸较长时,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多个,当模具尺寸较短时,则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分别设置成一个。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轴圆环505需要设置在第一侧板2的外表面上,相对应的,第二辅轴圆环需要设置在第二侧板3的内表面上,通过这种设计,能够使模具顺利安装和拆除。此外,当模具尺寸较长时,可以将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中的轴设计为分隔的几部分,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传动部可以与驱动轴102直接连接,也可以与驱动轴102间接连接。当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102间接连接时,第三传动部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第一传动部与驱动轴102连接,通过驱动轴102带动第一传动部运动,再使第一传动部带动第三传动部运动;当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102直接连接时,通过驱动轴102的转动能够直接带动第三传动部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动部与驱动轴102直接连接,此时,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701,其中,凸轮701直接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02上,此外,在盖板4的下侧则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401,在凸轮活动架401上设有供凸轮701活动的第二空间402,通过驱动轴102转动能够带动凸轮701在第二空间402内转动,以使凸轮701能够作用于凸轮活动架401,从而带动盖板4仅沿垂直于主板1的板面方向运动。
下面以顺时针驱动驱动轴102转动为例说明在拆除模具的过程中模具的工作过程,第一主轴支架504随同驱动轴102顺时针转动,第一主轴501被第一主轴支架504向下压,同时在第一主轴支架504内转动,第一连接杆503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侧板2向靠近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同时,第一侧板2带动第一延伸部201转动,使第一穿筋槽202慢慢脱离其内容置的钢筋;第二主轴支架604随同驱动轴102顺时针转动,第二主轴601被第二主轴支架604向下压,同时在的第二主轴支架604内转动,第二连接杆603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侧板3向靠近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同时,第二侧板3带动第二延伸部301转动,使第二穿筋槽302慢慢脱离其内容置的钢筋;驱动轴102驱动凸轮701转动,凸轮701的一端作用于凸轮活动架401,使凸轮活动架40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盖板4移动,此时,由于模具周围浇筑有混凝土,这就保证了盖板4仅在垂直于主板1的板面方向移动。当模具拆除后,再逆时针转动驱动轴102,第一主轴支架504随同驱动轴102逆时针转动,第一主轴501被第一主轴支架504向上拉,同时在第一主轴支架504内转动,第一连接杆503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侧板2向远离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第二主轴支架604随同驱动轴102逆时针转动,第二主轴601被第二主轴支架604向上拉,同时在的第二主轴支架604内转动,第二连接杆603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侧板3向远离主板1的中心方向转动;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向远离主板1的中心移动过程中,它们的上侧将会将盖板4顶起,使盖板4向远离主板1的板面方向移动,从而使模具展开。在模具的安装或拆除过程中,第一连接件203将围绕第一转动轴107相对第一滑道103转动,第二连接件303将围绕第二转动轴108相对第二滑道104转动。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可以在安装时转动驱动轴102能够使模具整体支撑及在拆除时转动驱动轴102能够使模具整体收缩,方便模具的安装和拆除。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顺时针操作,只是为叙述方便所用,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底部主体1为一平面框架,该平面框架主要包括第一滑道103、第二滑道104、第一前边105和第一后边106,所述第一侧板2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3的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滑道103和所述第二滑道104铰接,所述支撑件101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前边104和所述第一后边105上。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滑道103、第二滑道104、第一前边105和第一后边106彼此间相互连接构成了平面框架,当预制板芯模模具整体尺寸较长时,可以在平面框架中增设稳固杆,并在稳固杆上增设支撑件,具体的,可更加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道103和第二滑道104的后端均从底部主体1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向第一后边106外侧延伸,同时并向底部主体1的上侧(即盖板4的方向)弯曲,这种设计能够避免当第一滑道103和第二滑道104的后端位于第一后边106的外部时,挡住钢筋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道103的下侧和第二滑道104的下侧均可以设计成圆弧状,这样可以使它们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等部件的作用,还可以在拆除模具时起到滑道的作用,使模具在拆除时能够顺利顺着钢筋等材料滑出,方便整体模具的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拆除模具时,当第一侧板2的上侧和第二侧板3的上侧均距离底部主体1(可以是平面框架)的中心最近时,第一延伸部201的下侧边缘处位于第一滑道103下侧最低端的上部或者与第一滑道103下侧最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第二延伸部301的下侧边缘位于第二滑道104下侧最低端的上部或与第二滑道104下侧最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避免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301阻挡模具抽出,具体的,在拆除模具时,当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转动到预设位置后,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中的第一穿筋槽202和第二穿筋槽302均脱离在它们间容纳的钢筋,同时底部主体1上的第一滑道103的圆弧状底部和第二滑道104的圆弧状底部则与现浇区域内的钢筋接触,此时,第一滑道103的圆弧状底部和第二滑道104的圆弧状底部可以构成一滑道,沿着该滑道的方向可以容易的将模具从预制板的现浇区域内抽出,从而保证了模具的顺利的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转动驱动轴,在驱动轴102的前端固定设有手柄13,通过转动手柄13能够驱动驱动轴10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工作。为了防止手柄13随意转动,还可在主板前端设置手柄固定部(图中未示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铰接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选的是铰链。此外,底部主体1的前端宽度应不小于其后端的宽度。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均可以与底部主体1可拆卸连接,盖板4和驱动轴102间也可以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前期的组装和后期的检修与维护;具体的可拆卸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本领域中的常识进行选择,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制板芯模模具还包括驱动装置(如电机等)(图中未示出),该驱动装置与驱动轴连接,通过驱动装置能够直接驱动驱动轴转动,从而控制模具整体支撑或收缩,这样实现了模具的机械控制,解放了人力。此外,由于在组装模具和拆除模具过程中,常常需要人工将模具搬到指定位置,或者通过人工将模具从预制板的现浇区域内抽出,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因此可以在第一侧板2的一端或两端、第二侧板3的一端或两端和/或底部主体1的一端或两端上设置连接件,并在模具外部设置机械臂等机械传动装置和控制器;该机械传动装置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或底部主体1上连接件相连,并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机械传动装置工作,以将模具搬运至指定位置或者从预制板的现浇区域内抽出,此外还可以将驱动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该模具的自动化工作,省事省力,效率高。
参考图12至15,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制作预制板的过程中,其中,预制板可分为外墙8和内墙9两部分,可以先将外墙8铺设好,然后将该预制板芯模模具放置在外墙8的上表面(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时可以第一钢筋10从模具一侧的第一穿筋槽202中穿入,然后从第二穿筋槽303穿出,使第一钢筋10的两端分别露在模具的外部,此时即可向模具周围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预定的强度后,即可将模具拆除,此时按照上述拆除模具的步骤将模具拆除即可,在模具拆除后,由模具形成的现浇区域(空腔11)中即可看到第一钢筋10,此时的第一钢筋10与内墙9形成一体,从而提高了预制板的承载力;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板的承载力,还可以在穿入第一钢筋10后,从模具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放置第二钢筋12,其中第二钢筋12一部分位于模具内部,一部分位于模具上部(盖板4的上部),即第二钢筋12成“U”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第二钢筋12整体于内墙9为一体结构。此外,第一钢筋10也可设计成第二钢筋12的形状,在安装时,将第一钢筋10的一部分穿入模具上的穿筋槽内,另一部分放置在模具的上部(盖板4的上部)。对于第一钢筋10和第二钢筋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当理解的是,当外墙8上铺设有保温材料层时,模具应放置在保温材料层上。
参考图16,安装模具时,转动驱动轴102,使其带动整体模具支撑起来,并将第一钢筋10一部分穿入模具的第一穿筋槽202和第二穿筋槽302中,且第一钢筋10的另一部分位于模具的盖百4的上部;同时将第二钢筋12一部分由模具的后端穿入,并延伸到前端位置,第二钢筋12的另一端位于盖板4的上部并与第一钢筋10接触。
参考图17,拆除模具时,转动驱动轴102,使其带动整体模具收缩,并使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301脱离第一钢筋10,并使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301均位于第一钢筋10的上部,此时底部呈圆弧状的第一滑道103和底部呈圆弧状的第二滑道104将与第一钢筋10接触,在第一滑道103和第二滑道104起到的滑道的作用下,即可容易的将模具从现浇区域内抽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通过驱动驱动轴转动以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向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盖板仅沿垂直于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底部主体,使得模具能够在安装时整体支撑及在拆除时整体收缩,方便模具的安装和拆除;同时在第一侧板的下侧和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设置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并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分别设置呈开口的第一穿筋槽和呈开口的第二穿筋槽,并保证在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向底部主体中心靠近的过程中,第一穿筋槽和第二穿筋槽能够分别脱离第一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和第二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模具能够在制作预制板的过程中,在其形成的现浇区域内,由模具的一侧向另一侧穿置钢筋,使钢筋与制作的预制板成为一体,从而加强了通过该模具制作的预制板的承载力。此外,将由平面框架组成的底部主体的两侧的底端设计成圆弧状,可以使该圆弧状底端在模具拆除时能够起到滑道的作用,便于模具的拆除。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板芯模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向所述底部主体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呈开口的第一穿筋槽和至少一个呈开口的第二穿筋槽;
所述底部主体上固定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盖板连接;
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穿筋槽和所述第二穿筋槽能够分别脱离所述第一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和所述第二穿筋槽内容置的钢筋;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弧面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底部主体铰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与所述底部主体间留有距离;
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部主体铰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与所述底部主体间留有距离;
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主轴、第一辅轴、第一连接杆、第一主轴支架和第一辅轴圆环,所述第一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辅轴
穿入所述第一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一辅轴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主轴、第二辅轴、第二连接杆、第二主轴支架和第二辅轴圆环,所述第二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二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且所述第二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辅轴穿入所述第二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轴和第二辅轴连接;
所述底部主体为一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一前边和第一后边,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铰接,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前边和所述第一后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主轴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或者
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所述凸轮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凸轮活动的第二空间,通过所述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转动以作用于所述凸轮活动架,从而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后端均从所述底部主体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向所述第一后边外侧延伸,同时向所述底部主体的上侧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下侧均呈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均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中心距离最小时: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侧边缘处位于所述第一滑道下侧最底端的上部或与所述第一滑道下侧最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侧边缘处位于所述第二滑道下侧最底端的上部或与所述第二滑道下侧最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穿筋槽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二穿筋槽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穿筋槽的开口和所述第二穿筋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底部主体的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可拆卸连接。
CN201810430746.4A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Active CN108407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0746.4A CN108407058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0746.4A CN108407058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7058A CN108407058A (zh) 2018-08-17
CN108407058B true CN108407058B (zh) 2023-09-12

Family

ID=6313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0746.4A Active CN108407058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705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019A (zh) * 2008-11-17 2009-04-15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低高度预制箱梁内模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26930A (zh) * 2014-12-09 2015-04-22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罩组合模具
CN105818266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槽形板模具及采用槽形板模具制作槽形板的方法
CN106182364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钢芯模及制作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的方法
CN208148140U (zh) * 2018-05-08 2018-11-27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019A (zh) * 2008-11-17 2009-04-15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低高度预制箱梁内模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26930A (zh) * 2014-12-09 2015-04-22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罩组合模具
CN105818266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槽形板模具及采用槽形板模具制作槽形板的方法
CN106182364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钢芯模及制作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的方法
CN208148140U (zh) * 2018-05-08 2018-11-27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7058A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8611B (zh) 一种早拆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82399B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防坍塌支护结构
KR101710536B1 (ko) 건축물 슬라브시공방법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건축자재
CN108889744B (zh) 一种二次供水储水桶水垢清洗设备
CN113738100B (zh) 一种先支后装定型早拆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407058B (zh)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CN111360981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浇筑用铝模板
CN108327050B (zh) 一种分体式预制板芯模模具
KR101180845B1 (ko) 슬래브 거푸집의 단계적 승하강을 위한 개량형 거푸집지지틀 및 이를 이용한 벽식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208277135U (zh) 一种分体式预制板芯模模具
CN208247132U (zh)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CN208148140U (zh)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
CN211727296U (zh) 一种房建用钢筋折弯机
KR102199488B1 (ko) 코일 인서팅 머신의 승강장치
CN108407057B (zh)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CN210589874U (zh) 一种用于电线杆生产用的标志成型模具
CN109822728B (zh) 飘窗生产装置和飘窗生产方法
CN212241543U (zh) 一种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翻转架
JP2614174B2 (ja) 型枠装置
KR0134532Y1 (ko) 보조탈형기
CN111409191A (zh) 一种盾构管片制作工艺
CN220945887U (zh) 一种砌筑墙体预制预应力空调板模具
CN115262940B (zh) 一种辅助大型沉井井壁施工的装置以及施工方法
CN220539411U (zh) 一种装配式临时建筑施工结构
CN214900105U (zh) 一种电缆沟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