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7040A -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7040A
CN108377040A CN201810271356.7A CN201810271356A CN108377040A CN 108377040 A CN108377040 A CN 108377040A CN 201810271356 A CN201810271356 A CN 201810271356A CN 108377040 A CN108377040 A CN 108377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anel
mobile mechanism
wireless charging
fluorescent tube
uni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13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7040B (zh
Inventor
李垣江
田雨波
魏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2713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77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77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7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7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7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底座上部横向移动设置有一滑动板,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定位腔,滑动板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一端设置有一灯管,滑动板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二端设置有一感光探测板;若干单轴移动机构,其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二定位腔;发射线圈;透光板;直线驱动机构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伸缩驱动机构,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第一定位腔中,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第二定位腔中;控制器,其分别与灯管、感光探测板、驱动器、直线驱动机构以及伸缩驱动机构连接。本发明解决了无线充电装置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容易产生错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通过在初级线圈上施加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从而为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但目前这种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方式都存在一个缺陷,需要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才能实现高效的无线充电过程,当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稍有偏差,就会造成电能传输效率的大幅度下降,而当使用者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很难将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对准,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的指定位置,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也无法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从而使得充电效率无法提高。
为此,急需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对准,实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定向传输,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对待充电设备所处位置的扫描识别,判断出接收线圈的位置,从而控制发射线圈的位置,以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提高能量传输效率,本发明解决了无线充电装置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容易产生错位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底座,其上部横向移动设置有一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定位腔,所述滑动板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一端设置有一灯管,所述灯管与滑动板平行设置,所述灯管的移动范围覆盖所述底座的上部空间,所述滑动板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二端设置有一感光探测板;所述灯管表面沿轴向开设有一出光带口,所述感光探测板与所述出光带口平行设置;
至少一个单轴移动机构,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且位于所述滑动板下端空间,每个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端上设置有一升降机构,所述单轴移动机构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二定位腔;
发射线圈,其横向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上,所述发射线圈通过一驱动器与电源连接,所述驱动器上设置有一功率监测单元;
透光板,其封闭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灯管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出光带口以一定的角度朝向所述透光板底部,所述感光探测板位于所述出光带口以所述透光板为反射面的映射线路上,所述感光探测板接收所述灯管的反射光信号,所述感光探测板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图像生成模块,所述图像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直线驱动机构,其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上滑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滑块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所述第一定位腔中,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所述第二定位腔中;
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灯管、感光探测板、驱动器、直线驱动机构以及伸缩驱动机构连接;以及
计费模块,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宽度方向第一端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容置空腔,所述滑动板宽度方向第二端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容置空腔,初始状态下,所述滑动板和单轴移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或第二容置空腔中。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的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三容置空腔,所述直线驱动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空腔中,所述第三容置空腔侧壁上从上往下间隔贯穿开设一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滑块上的第一伸缩机构选择性接触,所述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滑块上的第二伸缩机构选择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二端的所述底座侧壁上对应间隔开设一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中,所述但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槽中。
优选的,所述驱动器包括:
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功率监测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上,所述功率监测单元和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振荡电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振荡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放大器,其输入端与所述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射线圈。
优选的,还包括一轨迹判断模块,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轨迹判断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路径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发射线圈包括若干组内径不同的同心线圈,每个所述同心线圈通过一可控开关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内部,所述伸缩机构伸缩端的伸缩距离不小于所述滑块侧壁与所述滑动板、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之间的垂直间距。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活动设置有三个所述单轴移动机构上,每个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射线圈。
优选的,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个单轴移动机构、第二个单轴移动机构和滑动板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中,所述滑动板排列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与所述底座内部空间交界处,所述第一个单轴移动机构、第二个单轴移动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滑动板的下端;所述第三个单轴移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含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自动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以提高无线充电效率,减小发射线圈的耗散率,同时为用户提供方便;
2、本发明可以同时对多个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无线充电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单工位充电时单轴移动机构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个伸缩端伸出时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二个伸缩端同时伸出时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无线充电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滑动板的复位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三工位同时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中的扫描系统和用于移动发射线圈的位移机构、透光板以及控制器。
底座100为空腔结构,底座100内设置有用于移动发射线圈的至少一个单轴移动机构,发射线圈横向设置在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端上,通过控制单轴移动机构来改变发射线圈的位置,所述发射线圈通过一驱动器与电源连接,驱动器控制给发射线圈励磁,产生交变的磁场,以便于接收线圈接收产生电能,用于给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驱动器上设置有一功率监测单元,以实时监测发射线圈的传输功率。
所述底座100上部横向移动设置有一滑动板500,所述滑动板500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一端设置有一灯管,所述灯管与滑动板平行设置,且与滑板的长度一致,具体的,所述滑动板500位于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上端,所述灯管与滑动板500平行设置,并随滑动板500一起移动,且使得所述灯管500的移动范围覆盖所述底座100的上部空间,以覆盖探照底座100的整个顶部空间,所述滑动板500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二端设置有一感光探测板411,用于接收灯管的反射光信号。
本实施例中,灯管采用的是红外灯管,在所述灯管表面沿轴向开设有一出光带口410,灯管只能从出光带口410中向外出射光线。所述出光带口410对准所述底座100的顶部,所述感光探测板411与所述出光带口410平行设置,使得灯管从底座100顶部的反射光能反射到感光探测板411上。
感光探测板4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图像生成模块,所述图像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图像生成模块采集感光探测板411上的反射光信号,生成透光板底部的影像。在没有待充电设备放置在透光板上时,探测光线透过透光板,图像生成模块生成的关于透光板底部的影像中没有阴影区域;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透光板上端时,就会产生遮光区域,图像生成模块生成关于待充电设备外形的图像,单轴移动机构根据待充电设备外形来控制发射线圈的移动路径,最终将发射线圈快速与接收线圈自动对准,之后进行充电,提高充电效率。
透光板700封闭安装在所述底座100顶部,所述透光板700与所述灯管顶部间隔一定距离,也就是灯管移动设置在透光板700下方,且所述出光带口410以一定的角度朝向所述透光板700底部,且感光探测板411处在所述出光带口410以所述透光板700为反射面的映射线路上,也就是说,探测光线从出光带口410中向外出射,照射在透光板底部,随着滑动板500的移动灯管不断移动,从出光带口的探测光线逐渐历遍透光板底部,探测光线照射在透光板底部经反射至感光探测板411上,感光探测板411接收从透光板底部的反射光信号,直到灯管的出射光线历遍整个透光板700的底部,也就是从透光板底部的反射光线反射至感光探测板411上,直至探测光线历遍透光板底部。
所述单轴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下部空间,单轴移动机构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端630上设置有一升降机构,所述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上,以通过升降机构来调整发射线圈的高度,当发射线圈与待充电设备中的接收线圈对准后,通过升降机构来控制发射线圈的高度,将发射线圈向上抬升,减小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间距,最终提高充电效率。
直线驱动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直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10、丝杆220以及移动设置在丝杆220上的滑块230,所述丝杆220的方向与所述灯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滑块230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平行,如图3-4所示。
滑动板500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定位腔,所述单轴移动机构620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二定位腔,所述伸缩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内部,所述伸缩机构伸缩端的伸缩距离不小于所述滑块侧壁与所述滑动板、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之间的间距。正常情况时,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位于滑块230的本体内,当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伸出后,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所述第一定位腔中,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所述第二定位腔中,以使得滑块与滑动板或单轴移动机构连接。
如图4中,第一个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231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伸缩端231伸入到第一定位腔中,使得滑块与滑动板连接,滑块驱动滑动板同步移动,以配合滑动板完成扫描过程。如图5中,第二个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232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伸缩端232伸入到第二定位腔中,使得滑块与单轴移动机构连接,滑块驱动单轴移动机构同步移动,以调整发射线圈的位置。
所述滑动板500宽度方向第一端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容置空腔400,初始状态下,所述单轴移动机构和滑动板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400中,所述滑动板500排列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400与所述底座内部空间交界处,单轴移动机构620位于滑动板500正下端,以尽量减小第一容置空腔400的体积;当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透光板上后,先通过移动滑动板进行接收线圈定位,随后通过单轴移动机构将发射线圈对准接收线圈,进行无线充电,充电结束后,滑动板、单轴移动机构复位。
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的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三容置空腔200,所述直线驱动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空腔200中,所述第三容置空腔200侧壁上从上往下间隔贯穿开设一第一导向槽240和第二导向槽250,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槽240与所述滑块上的第一伸缩机构选择性接触,所述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槽250与所述滑块上的第二伸缩机构选择性接触。
并且,在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二端的所述底座侧壁上对应间隔开设一第一导轨槽110和第二导轨槽120,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110中,所述但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槽120中,为滑动板和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提供导向。
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透光板上后,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231伸入到第一定位腔中,使得滑块与滑动板同步连接,直线驱动机构控制滑块移动,以完成对透光板底部的扫描工作,识别出待充电设备的形状,随后滑块和滑动板复位。
通过控制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232伸入到第二定位腔中,使得滑块与单轴移动机构同步连接,直线驱动机构控制滑块移动,驱动单轴移动机构620动作,即可将发射线圈移动到底座内的目标位置,本发明中,通过单轴移动机构620将发射线圈移动到接收线圈正下端,使得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自动对准,以提高无线充电效率,减小发射线圈的耗散率,同时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只要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透光板上端即可,本发明的充电装置即可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通过移动端630第一升降装置来调整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
将滑块上的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231移动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的第一定位腔一侧,控制伸缩端231伸出,直到其伸入到第一定位腔中,随后,控制滑块带动整个滑动板500沿着第一导向槽240从底座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直到灯管历遍整个透光板700底部,以确定接收线圈的放置位置,随后滑块和滑动板复位,使得伸缩端231与滑动板脱离,直到伸缩端231复位。然后,将滑块上的伸缩端232移动到单轴移动机构620一侧与第二定位腔对准,控制伸缩端232伸出,直到其伸入到第二定位腔中,随后,控制滑块带动单轴移动机构620移动,带动其上的发射线圈移动,直到与第一个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充电。随后,滑块复位,使得伸缩端232与单轴移动机构脱离,直到伸缩端232复位,最后,该发射线圈通过移动端630上的升降机构抬升,缩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以提高充电效率。
控制器分别与伸缩驱动机构、灯管、感光探测板411、驱动器以及单轴移动机构连接,用于控制各个部分的执行动作。计费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收费。
具体的,当触发计费模块时,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投币支付等方式进行付费,单次付费后可以进行一个计时过程的充电,付费后,即触发计费模块,控制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灯管上电,控制灯管随滑动板移动,照射透光板底部,感光探测板411始终处于探测光线的反射路径上,以接收从透光板底部反射回来的反射光信号,直到扫描成像过程结束,滑动板500复位。
图像生成模块根据感光探测板411上接收的反射光信号,生成透光板底部的影像,从该影像中识别阴影区域及其对应的位置,即识别出该待充电设备的外形尺寸及待充电设备所处在透光板上的位置,通常待充电设备的外形为规则的矩形,接收线圈处于该矩形长度方向中心线的某一位置,根据待充电设备的位置及外形尺寸,来设定单轴移动机构移动路径,移动发射线圈,控制驱动器发出激励信号,同时功率监测单元实时监测驱动器的使用功率,单轴移动机构驱动发射线圈沿着待充电设备对应矩形的长度方向移动,直到功率监测单元探测到驱动器使用功率最大的位置坐标,即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的位置坐标,最后将发射线圈放置在该位置坐标上,也就是将发射线圈放置在充电效率最高的位置坐标上,控制驱动器的励磁,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直到计费周期结束或者将待充电设备从透光板上移走,断开发射线圈上的励磁,充电过程结束。
所述驱动器包括:
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功率监测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上,用于监测电源模块的输出功率,所述功率监测单元和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振荡电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以此提供一个变化的励磁信号,所述振荡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放大器,其输入端与所述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射线圈,励磁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为发射线圈励磁,最终给接收线圈提供励磁,为待供电设备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轨迹判断模块,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轨迹判断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路径控制信号。当识别出待充电设备的外形后,轨迹判断模块根据该外形来确定待充电设备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及其坐标位置,将该信号反馈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轨迹判断模块生成的轨迹信号来驱动单轴移动机构动作,使得发射线圈中心沿着待充电设备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移动,直到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如图6-8所示,设置有三个结构相同的单轴移动机构620、640和660,单轴移动机构640和660分列在单轴移动机构620两侧,所述滑动板宽度方向第二端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容置空腔300,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单轴移动机构,各个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开设有一个第二定位腔。
单轴移动机构620的移动端630、单轴移动机构640的移动端650和单轴移动机构660的移动端67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发射线圈。初始位置时,所述单轴移动机构660、单轴移动机构620和滑动板500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容置空腔400中,所述滑动板500排列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与所述底座内部空间交界处,所述单轴移动机构660、单轴移动机构620分别位于所述滑动板500的下端,以缩小第一容置空腔400的体积;所述单轴移动机构640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腔300中。
当有第一个待充电设备放置在透光板上充电时,根据第一个待充电设备的位置,通过控制滑动板对第一个待充电设备进行扫描成像,最终确定第一个接收线圈的位置,最后控制移动端630上的发射线圈与第一个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充电。
具体的,将通过滑块带动单轴驱动机构620上的发射线圈移动,直到与第一个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该发射线圈通过移动端630上的升降机构抬升,缩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以提高充电效率,通过单轴驱动机构620上的发射线圈对第一个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滑块复位。
当放置有第二个待充电设备时,控制移动端630上的升降机构将其上的发射线圈暂时下降,为滑动板500的扫描移动提供空间,以此来确定第二个待充电设备的位置,确定第二个待充电设备位于第一个待充电设备的左侧还是右侧,随后,滑动板500和第一个发射线圈复位,继续对第一个待充电设备充电。如果第二个待充电设备在第一个待充电设备的右侧,则通过滑块上的伸缩端232驱动单轴移动机构640移动,直到对准第二个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移动端650上发射线圈的移动过程与移动端630上发射线圈的移动过程一致,不再叙述,将单轴移动机构640上的发射线圈通过移动端650上的升降机构抬升,缩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以提高充电效率。从而实现同时对多个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率。
如果第二个待充电设备在第一个待充电设备的左侧,则将移动端611上的第二升降机构伸入到单轴移动机构660上的第二定位腔中,将控制移动端660上的发射线圈与第二个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充电。
如果有第三个待充电设备放置在透光板上后,则再次启动扫描成像以及线圈的配对过程。最后可以有三个待充电设备同时充电,如图7-8所示。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发射线圈包括若干组内径不同的同心线圈,各个同心线圈同轴设置,每个所述同心线圈通过一可控开关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通常,各个待充电设备上的接收线圈规格不定,可以根据常规的几种接收线圈的尺寸来设置几个同轴设置的同心线圈,当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后,在同一个激励信号的前提下,逐个切换各个可控开关,通过不同的同心线圈对接收线圈进行励磁充电,功率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每个同心线圈的传输功率,最终选取传输功率最大的那个同心线圈对接收线圈进行励磁充电,也就是选取与接收线圈最为匹配的同心线圈对其无线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避免针对不同的充电设备只选用一种固定的规格的发射线圈对其充电,没有考虑接收线圈的不同规格。
由上所述,本发明自动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以提高无线充电效率,减小发射线圈的耗散率,同时为用户提供方便;同时,本发明可以同时对多个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率。进一步的,发射线圈可以升降,以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间距最小化,以提高充电效率。另一方面,发射线圈设置成同轴设置的多个同心线圈,以挑选与接收线圈最为匹配的同心线圈对其充电,进一步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的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上部横向移动设置有一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定位腔,所述滑动板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一端设置有一灯管,所述灯管与滑动板平行设置,所述灯管的移动范围覆盖所述底座的上部空间,所述滑动板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第二端设置有一感光探测板;所述灯管表面沿轴向开设有一出光带口,所述感光探测板与所述出光带口平行设置;
至少一个单轴移动机构,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且位于所述滑动板下端空间,每个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端上设置有一升降机构,所述单轴移动机构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二定位腔;
发射线圈,其横向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上,所述发射线圈通过一驱动器与电源连接,所述驱动器上设置有一功率监测单元;
透光板,其封闭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灯管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出光带口以一定的角度朝向所述透光板底部,所述感光探测板位于所述出光带口以所述透光板为反射面的映射线路上,所述感光探测板接收所述灯管的反射光信号,所述感光探测板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图像生成模块,所述图像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直线驱动机构,其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上滑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滑块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所述第一定位腔中,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选择性伸入到所述第二定位腔中;
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灯管、感光探测板、驱动器、直线驱动机构以及伸缩驱动机构连接;以及
计费模块,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宽度方向第一端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容置空腔,所述滑动板宽度方向第二端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容置空腔,初始状态下,所述滑动板和单轴移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或第二容置空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的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三容置空腔,所述直线驱动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空腔中,所述第三容置空腔侧壁上从上往下间隔贯穿开设一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滑块上的第一伸缩机构选择性接触,所述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滑块上的第二伸缩机构选择性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二端的所述底座侧壁上对应间隔开设一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所述滑动板长度方向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中,所述但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
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功率监测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上,所述功率监测单元和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振荡电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振荡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放大器,其输入端与所述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射线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轨迹判断模块,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轨迹判断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移动路径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包括若干组内径不同的同心线圈,每个所述同心线圈通过一可控开关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内部,所述伸缩机构伸缩端的伸缩距离不小于所述滑块侧壁与所述滑动板、单轴移动机构长度方向第一端之间的垂直间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活动设置有三个所述单轴移动机构上,每个所述单轴移动机构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射线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个单轴移动机构、第二个单轴移动机构和滑动板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中,所述滑动板排列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与所述底座内部空间交界处,所述第一个单轴移动机构、第二个单轴移动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滑动板的下端;所述第三个单轴移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腔中。
CN201810271356.7A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108377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1356.7A CN108377040B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1356.7A CN108377040B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7040A true CN108377040A (zh) 2018-08-07
CN108377040B CN108377040B (zh) 2020-06-02

Family

ID=63019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1356.7A Active CN108377040B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770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703A (zh) * 2019-07-31 2019-09-27 中北大学 一种用于三维无线电能接收线圈的全空间全姿态调整装置
CN110829628A (zh) * 2019-10-25 2020-0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8350A (zh) * 2013-11-26 2014-03-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可供多台待充电设备同时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6329679A (zh) * 2015-06-26 2017-01-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对准装置以及无线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8350A (zh) * 2013-11-26 2014-03-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可供多台待充电设备同时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6329679A (zh) * 2015-06-26 2017-01-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对准装置以及无线充电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703A (zh) * 2019-07-31 2019-09-27 中北大学 一种用于三维无线电能接收线圈的全空间全姿态调整装置
CN110289703B (zh) * 2019-07-31 2020-08-14 中北大学 一种用于三维无线电能接收线圈的全空间全姿态调整装置
CN110829628A (zh) * 2019-10-25 2020-0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US11677278B2 (en) 2019-10-25 2023-06-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harger
CN110829628B (zh) * 2019-10-25 2024-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7040B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8736B (zh) 一种多路传输的无线充电方法
US10427549B2 (en) Aligning and ma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harging of automobile
JP5643886B2 (ja) 充電台
US8410751B2 (en) Device housing a battery and charging pad
CN108377040A (zh) 一种自动定向传输的无线充电装置
JP2010263663A (ja) 電池内蔵機器と充電台
JP2010183706A (ja) 充電台
US9533593B2 (en)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5576780B (zh) 机器人电磁感应式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0212615A (zh)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CN110212616A (zh)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CN108448737A (zh) 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JP2013176286A (ja) 給電装置
CN208489914U (zh) 电子组件和电子装置
JP6410080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5737012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方法及び電力供給装置
CN106066016A (zh)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手势操控轨道移动灯具
CN108448751B (zh) 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KR20150037348A (ko) 수중로봇 충전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2204352B1 (ko) 무선전력전달 및 무선충전 기술이 적용된 무선 조명 시스템
CN108448750B (zh) 一种高充电效率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10165726A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12262515A (zh) 无线充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9066862A (zh) 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207197514U (zh) 一种微镜扫平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glin

Inventor after: Li Yuanjiang

Inventor after: Tian Yubo

Inventor after: Wei Haifeng

Inventor before: Li Yuanjiang

Inventor before: Tian Yubo

Inventor before: Wei Haif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4

Address after: 210000 No. 219, Ning six road, Nanjing,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12008 Zhenji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Meng Xi Road No. 2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