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2616A -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2616A
CN110212616A CN201910579081.8A CN201910579081A CN110212616A CN 110212616 A CN110212616 A CN 110212616A CN 201910579081 A CN201910579081 A CN 201910579081A CN 110212616 A CN110212616 A CN 110212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ed
pedestal
charging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森龙
万世铭
张加亮
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0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2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2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2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02J7/02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无线充电底座包括座体,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平面。充电模块设于座体内。运动机构设于所述座体内。充电模块可移动设于运动机构上,运动机构带动充电模块运动。运动机构于充电平面的下方运动,使充电模块于充电平面的下方遍历整个充电平面,根据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在充电平面上各位置的耦合度,获得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的目标位置坐标,所述运动机构使充电模块运动至目标位置坐标。上述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模块可以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相互对准,保证无线充电底座对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由于充电器与待充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
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器大多为无线充电底座,无线充电底座设有发射线圈,待充电装置设有接收线圈。当对待充电装置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无线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的位置相互对准,以保证顺利充电。
但是,当用户将待充电装置摆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时,经常会发生待充电装置的结构线圈的摆放位置与无线充电底座的发生线圈发生偏离的情况。发生此情况后,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程度下降,导致电磁能量传输的效率下降,发射线圈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才能维持接收线圈的充电功率。由于待充电装置摆放偏移,发射线圈需要发射更多的能量,导致无线充电底座发热,对系统稳定工作及充电速度造成影响。当待充电装置摆放过于偏离时,会导致无线充电底座充电失败或触发失败导致无法充电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无线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对准,保证较高充电效率的技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包括:
座体,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平面;
运动机构,设于所述座体内;及
充电模块,可移动设于所述运动机构上,所述运动机构带动所述充电模块运动;
所述运动机构于所述充电平面的下方运动,使所述充电模块于所述充电平面的下方遍历整个所述充电平面,根据所述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在所述充电平面上各位置的耦合度,获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的目标位置坐标,所述运动机构使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坐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包括:
记录充电模块于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平面各位置处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
当所述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最高的时候,获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的目标位置坐标;
控制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坐标。
上述无线充电底座根据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运动机构于充电平面的下方运动,使充电模块于所述充电平面的下方遍历整个充电平面,直至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待充电装置对准。根据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在所述充电平面上各位置的耦合度,获得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控制充电模块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坐标。充电模块运动至目标位置坐标的时候,即充电模块的发射线圈运动至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的下方。因此,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模块可以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相互对准,保证无线充电底座对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底座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底座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底座的电学模块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图5所示的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中步骤S2的具体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无线充电底座;11、座体;111、收容腔;112、充电平面;12、运动机构;121、第一运动组件;1211、第一丝杆;1212、第一挡板;1213、第一滑块;1214、第一电机;122、第二运动组件;1222、第二丝杆;1223、第二挡板;1224、第二电机;1225、第二滑块;123、运动平台;13、充电模块;131、电路板;132、发射线圈;133、屏蔽层;14、感应模块;15、耦合测量仪;16、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公开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底座。无线充电底座用于对待充电装置进行无线充电。待充电装置可以为智能移动终端、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电子书、电子烟、智能穿戴设备、扫地机器人、蓝牙音箱、电动牙刷及可充电无线鼠标等电子设备。此处对无线充电底座的应用充电对象不做限定,只要该电子设备具有可充电电池,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即可应用本公开提供的无线充电底座。为方便说明,待充电装置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手机的中心点位置。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及图2,无线充电底座10包括座体11、运动机构12、充电模块13。运动机构12及充电模块13设于座体11内,运运动机构12带动充电模块13在座体11内运动。
其中,座体11用于承载待充电装置。座体11内部开设有用于收容充电模块13的收容腔111。收容腔111的形状与充电模块13的运动区域大致相同。收容腔1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等。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座体11的收容腔111的形状为矩形。
座体11的表面为充电平面112,充电平面112用于放置待充电装置。对充电平面112的形状不作限定,充电平面112可以为圆形或方形、不规则形状等。并且,对于充电平面112的大小,当待充电装置任意放置于充电平面112上的时候,保证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块13能够通过运动充电模块13,可以使充电模块13的发射线圈能够运动到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的下方。
运动机构12设于座体11的收容腔111内。运动机构12包括第一运动组件121、第二运动组件122及运动平台123。第二运动组件122可移动设于第一运动组件121上。可以理解,第一运动组件121可以固定设于座体11上,也可以相对于座体11可移动设置。
运动平台123可移动设于第二运动组件122。运动平台123用于承载充电模块13。充电模块13设于运动平台123上,即充电模块13可移动设于第二运动组件上。可以理解,运动平台123也可以省略,充电模块13直接设于可移动设于第二运动组件122上。第二运动组件122于第一运动组件121上的运动方向与充电模块13于第二运动组件122上的运动方向相交,且其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钝角。具体地,第二运动组件122于第一运动组件121上的运动方向与充电模块13于第二运动组件122上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为方便说明,现规定:第二运动组件122于第一运动组件121上的运动方向为Y轴方向。充电模块13于第二运动组件122上的运动方向为X轴方向。因此,根据第一运动组件121、第二运动组件122、充电模块13可以根据目标位置的坐标运动到相应位置。
请同时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运动组件121固定设于座体11上,第一运动组件121相对于座体1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第一运动组件121包括第一丝杆1211及第一挡板1212。第二运动组件122可移动设于第一丝杆1211上。第一挡板1212设于第一丝杆1211的一侧用于抵挡第二运动组件122。第一挡板1212的两端分布固定于座体11的两内侧壁上。
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121还包括第一滑块1213。第二运动组件122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丝杆1211连接。第一丝杆1211穿设于第一滑块内。第一挡板1212固定于第一滑块1213的上表面,第一挡板1212固定于第一滑块1213的下表面。第一挡板1212固定设置,则第一滑块1213固定,第一滑块1213不能相对于第一丝杆1211转动,只能沿第一丝杆1211的轴向移动。第一丝杆1211转动一周,第一滑块1213移动一个螺距,通过控制第一丝杆1211的正向转动、反向转动周数,调节第一滑块1213位于第一丝杆1211的位置。第一滑块移动则带动第二运动组件122移动,从而调节第二运动组件122位于第一丝杆1211上的位置。
第一运动组件121还包括第一电机1214。第一电机1214与第一丝杆1211驱动连接。第一电机1214带动第一丝杆1211转动。通过调节第一电机1214的转速、转动时长,来调节底盘位于第二丝杆上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1214还可以省略,第一丝杆1211还可以由外界驱动转动,或者由人工驱动使其转动。
第二运动组件122包括第二丝杆1222及第二挡板1223。运动平台123可移动设于第二丝杆1222上。
运动平台123用于承载充电模块13,则运动平台123沿第二丝杆运动,充电模块13随之相应运动。并且,充电模块13置于运动平台123的中心位置处,运动平台123的中心位置与充电模块13的中心位置相对准,则可以保证,当运动平台123运动到目标位置的时候,即代表充电模块13也运动到中心位置。
可以理解,如果待充电装置的中心位置与运动平台123的中心位置之间存在偏差的时候,则当运动平台123朝向目标位置的运动时候,运动平台123的中心位置运动至目标位置之后,则运动平台123需要再运动一定的补偿距离,以补偿待充电装置的中心位置与运动平台123的中心位置之间存在偏差而产生较大误差。
第二丝杆1222沿Y轴方向布置。第二运动组件122还包括第二电机1224。第二电机1224设于第二丝杆1222的一端。第二电机1224与第二丝杆1222驱动连接。第二电机1224带动第二丝杆1222转动。通过调节第二电机1224的转速、转动时长,来调节运动平台123位于第二丝杆1222上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1224还可以省略,第二丝杆1222还可以由外界驱动转动,或者由人工驱动使其转动。
第二挡板1223设于第二丝杆1222的一侧用于抵挡运动平台123,第二丝杆1222转动使运动平台123沿第二丝杆1222的轴向移动。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挡板1223为一狭长形板材。第二挡板1223的第二挡板1223设于第二丝杆1222的底侧。
可以理解,第二挡板1223还可以设于第二丝杆1222的左侧或右侧,只要第二挡板1223能够对运动平台123起到抵挡作用,避免运动平台123随第二丝杆1222转动。并且,第二挡板1223位于运动平台123的下方,第二挡板1223避免干涉运动平台123沿第二丝杆1222的轴向运动。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运动组件122还包括第二滑块1225。第二滑块1225设于运动平台123的一侧,运动平台123通过第二滑块1225与第二丝杆1222可移动连接。第二丝杆1222穿设于第二滑块1225内,运动平台123固定设于第二滑块1225的上表面,第二挡板1223与第二滑块122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当第二丝杆1222转动的时候,由于第二挡板1223对第二滑块1225的抵挡作用,第二滑块1225不能相对于第二丝杆1222转动,只能沿第二丝杆1222的轴向移动。第二丝杆1222转动一周,第二滑块1225移动一个螺距,通过控制第二丝杆1222的正向转动、反向转动周数,调节第二滑块1225位于第二丝杆1222的位置。第二滑块1225移动则带动运动平台123移动,从而调节运动平台123上的充电模块13位于第二丝杆1222上的位置。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运动组件122于第一运动组件121上的运动方向与充电模块13于第二运动组件122上的运动方向之间夹角为锐角或钝角的时候,则根据该夹角度数的三角函数关系,第一丝杆1211与第二丝杆1222的转动周数需要满足相应的比例关系或函数关系,同样可以达到调整充电模块13位置的目的。
并且,第一运动组件121与第二运动组件12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第一运动组件121与第二运动组件122还可以为伸缩缸,气缸或液压缸等,同样可以达到驱动运动平台123运动的目的。因此,此处对于运动平台123的运动方式的驱动方式不做限定。
运动平台123在第一运动组件及第二运动组件122的驱动配合下,使运动平台123能够依次遍历充电平面112的各个位置。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平面112为矩形,将充电平面112分成N*M个区域小格,每个区域小格的大小要小于充电模块14的反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进行耦合的最大分辨的耦合面积。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底座平面为10cm*10cm,可分为10X10个小格。运动平台123首先从充电平面112的一个顶角处开始向相邻的顶角进行遍历.例如,运动平台123的初始位置为(X0,Y0),运动平台123可以先向X轴方向遍历10格后,运动平台123到达(X10,Y0)。运动平台123再沿Y轴遍历一格后,即运动平台位于(X10,Y1)。运动平台123反向沿X轴,反向遍历X轴遍历10格,运动平台123到达(X0,Y1)。如此运动平台123依次沿蛇形走线遍历整个充电平面112。
可以理解,对于运动平台123运动方式此处并不做限定。可以理解,运动平台123还可以先沿Y轴移动再沿X轴遍历运动;或者,运动平台还可以同时沿X轴和Y轴遍历运动,则运动平台123同样可以沿蛇形走线遍历整个充电平面112。
或者,运动机构12还可以为伸缩气缸、伸缩电机、传送带或运动小车等结构。充电模块13设于其上,该运动机构12同样可以达到带动充电模块13移动的目的。
充电模块13固定设于运动平台123上,随运动平台123移动而沿第二丝杆1222的轴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模块13包括电路板131、充电线圈132及屏蔽层133。屏蔽层133设于充电线圈132的表面。屏蔽层133可以避免辐射影响充电线圈132的充电效率。
电路板131用于布置充电模块13的各个电子元器件。
充电线圈132设于电路板131上。充电线圈132可以为发射线圈或接收线圈。相应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可以为接收线圈或发射线圈。屏蔽层133设于充电线圈132的表面。屏蔽层133可以避免辐射影响充电线圈132的充电效率。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线圈132为发射线圈。发射线圈用于发射电磁能量,待充电装置设有接收线圈,充电线圈132用于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充电线圈132的中心即为充电模块13的中心。当充电线圈132的中心能够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的中心完全对准的时候,则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耦合程度最好,充电效率最高,则该位置为最佳充电位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充电线圈132还可以为接收线圈,相应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为发射线圈。则待充电设备还可以对无线充电底座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该无线充电底座还可以通过电池存储电能,以备在停电的时候,无线充电底座还可以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此处对充电模块13的充电线圈132及待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的功能不做限定,只要两个充电线圈存在一发射线圈和一接收线圈,可以实现充电即可。
可以理解,充电线圈132还可以相对于电路板131发生移动,同样可以实现调节充电线圈132的位置的目的,最终实现充电模块13的充电线圈132与待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对准的目的。
请参阅图4,感应模块14用于感应充电平面112上是否放置待充电装置。当充电平面112上放置有待充电装置,即检测到手机摆放在充电平面112上,则触发运动平台开启运动。
可以理解,感应模块14可以为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摄像头等。并且,感应模块14还可以省略。无线充电底座10对于运动平台123的开启,也可以由外置开关设备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4,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底座还可以包括用于测量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耦合程度的耦合测量仪15。该耦合测量仪15对应测量充电模块在遍历充电平面的各个位置时,测量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耦合程度。该耦合测量仪15测量充电模块13位于各个位置处的输入电压及耦合电压。该耦合测量仪15可以为电压表。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充电模块13依次遍历的过程中,当充电模块13从上一个小格运动到下一个小格后,充电模块13可能会产生磁滞等变化,影响工作时的电感量。在此情况下读取的耦合电压不准确。因此,在充电模块13每次运动到下一个小格后,都需要重启无线充电,以消除充电模块13的磁滞的影响,获得更准确的输入电压值。
可以理解,该耦合测量仪15还可以为外接耦合测量仪,该外接耦合测量仪用于测量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之间的耦合程度。
请参阅图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底座10还包括处理器16。处理器16与感应模块14电信号连接,处理器16接收充电平面112上放置有待充电装置的信号,并控制运动平台123开启运动。
处理器与耦合测量仪15电信号连接。处理器接收由耦合测量仪15测量的,在充电模块在遍历充电平面的各个位置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耦合程度。当充电模块13遍历充电平面之后,处理器16通过对比各个位置的耦合程度,得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耦合程度最高的位置,该位置即为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所在的位置,则该位置为最佳充电位置。根据该位置的位置坐标,既为充电模块13需要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
具体地,在运动平台123遍历完所有小格后,处理器16比较各个小格的充电模块13的输入电压,其中耦合电压最小的那个小格位置,说明运动平台123位于此小格位置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耦合程度最好,充电效率最高,即为最佳的充电位置,即此处为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
处理器16根据该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充电模块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控制充电模块运动至目标位置坐标。请参阅图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6还分别与第一电机1214及第二电机1224电信号连接。处理器16根据目标位置坐标的X轴坐标,控制第一电机1214转动,调节转速及转动时间使第二运动组件122沿第一丝杆1211移动,直至第二运动组件122移动至目标位置的X坐标位置。处理器16根据目标位置坐标的Y轴坐标,控制第二电机1224转动,调节转速及转动时间使运动平台123沿第二丝杆1222移动,直至充电模块13运动到目标位置的Y坐标位置,从而最终实现充电模块13运动至目标位置坐标,即为待充电装置的下方。
此处,对于处理器16控制第一电机1214转动和第二电机1224转动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可以理解,处理器16可以先控制第一电机1214转动,再控制第二电机1224转动;或者,处理器16可以先控制第二电机1224转动,再控制第一电机1214转动;或者,处理器16可以同时控制第一电机1214及第二电机1224转动。
处理器16与充电模块13电信号连接。当充电模块13被送至目标位置坐标之后,处理器16接收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正确耦合的信号,处理器16激发开启充电模块13,使充电模块13开始无线充电发射信号,开始进行无线充电。因此,保证充电模块的发射线圈与待充电手机的接收线圈对准,则该充电模块为手机充电的过程,实现最大传输效率充电。
可以理解,充电模块的发射线圈与待充电手机的接收线圈也可以不完全对准。对于体积较小的待充电装置,例如,充电耳机或充电手表等。对于整个待充电装置均落入在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线圈132的充电耦合范围内。即,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线圈132的充电耦合范围大于该待充电装置的体积。则距离传感器只需采集得到该待充电装置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使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运动至待充电装置的下方,使待充电装置落入到该充电线圈的充电耦合范围内,同样可以实现对待充电装置进行高效率充电。
当发射线圈送至目标位置坐标的时候,处理器16与充电模块13电信号连接,处理器16接收充电模块13与待充电装置正确耦合的信号,处理器16控制激发充电模块13的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开始,开始对待充电装置进行无线充电。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底座10对于充电模块13的开启,也可以由外置开关设备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处理器16可以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10的内部,也可以独立于无线充电底座10而独立存在。
处理器16在根据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充电模块13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的步骤中,处理器16还可以用于获取多次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目标位置坐标。
当第一次使用,处理器16会将目标位置坐标移动并记录下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经过多次使用后,处理器16记录多次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处理器16根据多个位置坐标分析得到目标位置坐标。该目标位置坐标代表了该用户偏好摆放手机的位置点。处理器16可以控制运动机构12将充电模块13移动至该用户偏好摆放手机的位置点。处理器16可以根据大数据算法分析得到该目标位置坐标。例如,当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次数达到阈值的时候,则可以将该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作为目标位置坐标。
因此,当该用户再次使用该无线充电底座的时候,充电模块13位于该用户偏好摆放手机的位置点或者位于其附近。因此,当手机摆放在座体11上时,运动机构12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将充电模块13移动到目标位置坐标,减少用户等待充电模块13移动到位的时长,提高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与充电模块13电信号连接。显示屏用于显示充电模块的位置及运动轨迹。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屏,根据显示屏显示的充电模块的位置与目标位置坐标的位置关系,对应调节运动机构的第一运动组件及第二运动组件的运动,同样也可以使第一运动组件与第二运动组件相互配合,使充电模块运动至待充电装置的下方。同样,当充电模块运动至待充电装置的下方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外置的开关装置开启充电模块,使充电模块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底座通过遍历整个充电平面的各个位置,进而确定出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的位置。根据确定接收线圈的位置坐标,移动充电模块的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正下方,可以实现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最高效率的耦合,提升电磁场的耦合程度,提升电磁能量传输的效率,降低发射端的功率和发热,提升待充电装置的接收效率,降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温升,提高无线充电底座的稳定性和待充电装置充电安全性。也可以避免异物检测FOD(Foreign Object Debris)发生,导致充电失败或无法充电的现象发生。
因此,通过上述无线充电底座可实现多设备、不定位置的无线充电,可以在办公桌、汽车、餐饮店等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待充电装置的电能补给。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请参阅图5,该种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记录充电模块于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平面各位置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
步骤S2,当所述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最高的时候,获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
步骤S3,控制充电模块运动至目标位置坐标。
上述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通过遍历充电平面的各位置,得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再根据该位置坐标,确定充电模块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通过运动机构12配合运动,可以带动充电模块运动至待充电装置的下方。因此,充电模块的发射线圈可以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相互对准,保证无线充电底座对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请参阅图6,其中,步骤S2,当所述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最高的时候,获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具体包括:
步骤S21,获取多次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
步骤S22,根据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目标位置坐标。
该目标位置坐标代表了该用户偏好摆放手机的位置点。当该用户再次使用该无线充电底座的时候,充电模块位于该用户偏好摆放手机的位置点或者位于其附近。因此,当手机摆放在座体11上时,运动机构12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将充电模块移动到目标位置坐标,减少用户等待充电模块移动到位的时长,提高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平面;
运动机构,设于所述座体内;及
充电模块,可移动设于所述运动机构上,所述运动机构带动所述充电模块运动;
所述运动机构于所述充电平面的下方运动,使所述充电模块于所述充电平面的下方遍历整个所述充电平面,根据所述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在所述充电平面上各位置的耦合度,获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的目标位置坐标,所述运动机构使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充电平面上是否放置所述待充电装置,当所述充电平面上放置有所述待充电装置,所述运动机构开启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所述感应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电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充电平面上放置有待充电装置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运动机构开启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多次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所述目标位置坐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充电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待充电装置正确耦合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对所述带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运动组件及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可移动设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上,所述充电模块可移动设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上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充电模块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上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丝杆及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丝杆固定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可移动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侧用于抵挡所述第二运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第二丝杆及第二挡板,所述充电模块可移动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第二丝杆的一侧用于抵挡所述充电模块,所述第二丝杆转动使所述充电模块沿所述第二丝杆的轴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丝杆驱动连接。
12.一种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包括:
记录充电模块于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平面各位置处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
当所述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最高的时候,获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的目标位置坐标;
控制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坐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电模块与待充电装置耦合度最高的时候,获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充电模块运动到的目标位置坐标的步骤,包括:
获取多次所述待充电装置的位置坐标;
根据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目标位置坐标。
CN201910579081.8A 2019-06-28 2019-06-28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212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081.8A CN110212616A (zh) 2019-06-28 2019-06-28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081.8A CN110212616A (zh) 2019-06-28 2019-06-28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2616A true CN110212616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9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081.8A Pending CN110212616A (zh) 2019-06-28 2019-06-28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261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931A (zh) * 2019-12-09 2020-03-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桌以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12319833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机场、无人机充电系统、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352766A1 (en) * 2018-11-09 2022-11-03 Wbtec, Llc Charger shelf
US11641137B2 (en) * 2018-11-09 2023-05-02 Wbtec, Llc Movable mobile furniture panel for wirelessly charging an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positioned in an energy transfer zone
CN116231889A (zh) * 2023-05-08 2023-06-0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335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充电座
KR20180082164A (ko) * 2017-01-10 2018-07-18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인 드론 충전 스테이션
CN209860642U (zh) * 2019-06-28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底座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335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充电座
KR20180082164A (ko) * 2017-01-10 2018-07-18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인 드론 충전 스테이션
CN209860642U (zh) * 2019-06-28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底座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52766A1 (en) * 2018-11-09 2022-11-03 Wbtec, Llc Charger shelf
US11641137B2 (en) * 2018-11-09 2023-05-02 Wbtec, Llc Movable mobile furniture panel for wirelessly charging an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positioned in an energy transfer zone
US11689068B2 (en) * 2018-11-09 2023-06-27 Wbtec, Llc Mountable charger shelf for charg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67931A (zh) * 2019-12-09 2020-03-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桌以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10867931B (zh) * 2019-12-09 2024-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桌以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12319833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机场、无人机充电系统、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231889A (zh) * 2023-05-08 2023-06-0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6231889B (zh) * 2023-05-08 2023-07-18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2616A (zh)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CN110212615A (zh)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US104320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0090713B2 (en) Multiple coils for wireless power
EP316429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rging compliance control
CN210273564U (zh) 无线充电底座
KR101777221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이의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US1176462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utomatic alignment method, and charging dock
US11177680B2 (en) Field shaper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CN108155728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动态稳定续航无线充电系统
CN208522514U (zh) 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
US11770027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209860642U (zh) 无线充电底座
KR101704934B1 (ko) 최대수신전력 자동 위치정렬을 이용한 무선충전패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충전방법
EP415645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lignment method, system, and charging base
WO2022110884A1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充电底座及异物检测方法
CN108407650A (zh) 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系统及地面侧充电系统
CN110299740A (zh) 无线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403449A1 (en) Uniform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12087065A (zh) 无线充电座及利用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的方法
JP5966822B2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CN210041385U (zh) 无线充电底座
CN114175443A (zh) 具有空间调整的无线能量传输和数字卸载的对接站
CN207490620U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及电子烟系统
CN106441064A (zh) 一种通过磁缝测量位移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