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8966A - 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8966A
CN108368966A CN201680071801.4A CN201680071801A CN108368966A CN 108368966 A CN108368966 A CN 108368966A CN 201680071801 A CN201680071801 A CN 201680071801A CN 108368966 A CN108368966 A CN 108368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pump
bearing
feed unit
lubr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18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浩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68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96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7/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 F16N7/38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with a separate pump; Central lubrica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balls
    • F16C19/16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devices affected by abnormal or undesired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 F16C33/583Details of specific parts of races
    • F16C33/586Details of specific parts of races outside the space between the races, e.g. end faces or bore of inner 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59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59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 F16C33/6666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from an oil bath in the bearing housing, e.g. by an oil ring or centrifugal dis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59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 F16C33/6674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related to the amount supplied, e.g. gaps to restrict flow of the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1/00Other accessories, e.g.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bearing not relating to the bearing function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1/00Other accessories, e.g.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bearing not relating to the bearing function as such
    • F16C41/004Electro-dynamic machines, e.g. motors, generators,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13/00Lubricating-pumps
    • F16N13/20Rotary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9/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moving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 F16N9/02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moving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with reservoir on or in a rotary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10/00Applications
    • F16N2210/14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长期稳定地运转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包括:对供给至轴承(11)的内部的润滑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即润滑油箱(30);以及将润滑油从保持部向轴承的内部供给的供给部、即驱动电路(28)、泵(29)、排出管(32)及喷嘴(37)。供给部包括:泵,所述泵设置成能从保持部抽吸润滑油,并将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施加于润滑油;供给管路、即排出管和喷嘴,所述供给管路与泵连接,并延伸至轴承的内部;以及调节部、即止回阀(80),所述调节部使施加有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供给管路中流通,并且阻止施加有不足基准值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供给管路中流通。

Description

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更特定地涉及一种与轴承相邻配置并向该轴承内部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将供油单元组装到滚动轴承的内部的滚动轴承装置。(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5-180629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特开2014-3787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轴承装置在滚动轴承的内部封入润滑脂。在与滚动轴承相邻的垫片内收容有与上述润滑脂的基油相同种类的润滑油。在供油单元中,通过毛细管现象将上述垫片内的润滑油向滚动轴承的内部补充供给。
此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轴承装置包括配置于与轴承相邻的垫片内的润滑油箱和泵。在上述轴承装置中,通过使泵间歇地运转,从而能长时间稳定地将润滑油向轴承供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806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378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中,预先将润滑脂封入轴承内部,以进行润滑,但由于同时收容于垫片内的润滑脂的基油也会一直向轴承内部供给,因此,润滑油的供给容易过剩。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中,由于垫片内的基油(润滑油)消耗快,因此,难以长时间稳定地将润滑油向轴承供给。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中,虽然相比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能长时间供给润滑油,但不能从轴承装置的外部对润滑油的供给状态进行确认。因此,即使因泵等运转不良这样的原因而导致发生润滑油的供给不良等,在轴承的运转发生异常之前,都很难把握上述润滑油的供给不良这样的问题。因此,为了使轴承装置长期稳定地运转而尽早检测出轴承装置的异常并采取对应措施是困难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长期稳定地运转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包括:对供给至轴承的内部的润滑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将润滑油从保持部向轴承的内部供给的供给部。供给部包括:泵,上述泵设置成能从保持部抽吸润滑油,并将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施加于润滑油;供给管路,上述供给管路与泵连接,并延伸至轴承的内部;以及调节部,上述调节部使施加有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供给管路中流通,并且阻止施加有不足基准值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供给管路中流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转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轴承装置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线段II-II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线段III-III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泵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轴承装置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线段VI-VI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线段VII-VII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润滑油供给单元的电源部中包含的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的第一例的图表。
图9是表示润滑油供给单元的电源部中包含的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的第二例的图表。
图10是表示润滑油供给单元的电源部中包含的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的第三例的图表。
图11是表示润滑油供给单元的电源部中包含的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的第四例的图表。
图12是表示润滑油供给单元的电源部中包含的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的第五例的图表。
图13是表示润滑油供给单元的电源部中包含的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的第六例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三中,润滑油供给单元的电源部中包含的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的第六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一)
<轴承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图4,对实施方式一的轴承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10是滚动轴承装置,包括滚动轴承即轴承11(参照图2)和润滑油供给单元20(参照图2)。润滑油供给单元20组装于与轴承11的轴向的一端部抵接的外圈垫片33与内圈垫片34之间。
轴承11主要包括:例如旋转侧的轨道圈即内圈14;例如固定侧的外圈13;介于上述内圈14与外圈13之间的多个滚子15;将多个滚子15以一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16;以及配置于上述保持器16的外周侧的密封构件。作为轴承11,能够采用例如角接触球轴承、深沟球轴承或者圆柱滚子轴承等。在轴承11预先封入所期望的润滑脂。上述密封构件配置于与配置有外圈垫片33等侧相反侧的端部。
由内圈垫片34和外圈垫片33构成垫片,内圈垫片34与内圈14的一侧的端面抵接。外圈垫片33与外圈13的一侧的端面抵接。
如图1~图3所示,润滑油供给单元20沿圆周方向主要包括配置于圆环状的壳(壳主体21和盖体22)内的发电部25、包含充电部的电源电路26、控制电路27、驱动电路28、泵29、润滑油箱30及止回阀(调节部)80。润滑油箱30对与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基油相同种类的润滑油进行贮存。发电部25、电源电路26、控制电路27、驱动电路28、泵29以及润滑油箱30在壳主体21内部沿着圆周方向并列地配置。发电部25与电源电路26连接。电源电路26与控制电路27连接。控制电路27与驱动电路28连接。驱动电路28是用于使微型泵等泵29进行动作的电路。与驱动电路28连接的泵29连接有抽吸管31和排出管32,上述抽吸管31与润滑油箱30的袋体连接,上述排出管32用于从泵29向轴承11的内部供给润滑油。如图2所示,在排出管32的前端部(与泵29连接的根部相反侧的端部)连接有喷嘴37。喷嘴37的前端部延伸至轴承11的内部(与滚子15相邻的位置,例如轴承11的固定侧的轨道圈与旋转侧的轨道圈之间)。另外,喷嘴37的喷嘴孔的内径尺寸根据由基油的粘度引起的表面张力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设定。驱动电路28、泵29、排出管32、喷嘴37及止回阀80构成为供给部。排出管32和喷嘴37构成为供给管路。
只要能以止回阀80使润滑油流通的基准值(开阀压力)以上的排出压力将润滑油排出,泵29可以具有任意结构。泵29例如是旋转式泵,例如是摆线泵。图4是表示作为摆线泵的泵29的剖视示意图。泵29具有作为旋转部的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以及作为固定部的壳体(未图示)。在壳体形成有吸入端口92和排出端口93。泵29的吸入端口92和排出端口93分别与抽吸管31和排出管32连接。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能朝向第一方向R1旋转(正转)。
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在多处发生接触,进行啮合。在泵29的内部,形成有由内转子90与外转子91的各接触部划分的多个空间(例如五个空间)。当内转子90朝第一方向R1旋转时,通过与内转子90的啮合,外转子91朝第一方向R1旋转。通过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的正转,上述多个空间的体积随之变化。另外,如图4所示,当一个空间的体积达到最小时,能使该空间(微小间隙S)中的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之间的间隔比例如异物(能混入润滑油的、润滑油以外的物质、或者粘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润滑油)的外径小。泵29经由驱动电路28被控制电路27所控制。
泵29设置成通过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朝向第一方向R1旋转(正转),能将从润滑油箱30抽吸的润滑油经由排出管32、止回阀80及喷嘴37向轴承11的内部排出。当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朝向第一方向R1旋转(正转)时,泵29将止回阀80的基准值(开阀压力)以上的排出压力施加于润滑油。泵29驱动时的排出压力例如为1kPa以上2kPa以下。
止回阀80设于排出管32。止回阀80使施加有基准值(开阀压力)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排出管32中朝向轴承11侧流通。另一方面,止回阀80阻止施加有不足上述基准值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排出管32中流通。止回阀80可以具有任意结构,例如可以是鸭嘴式止回阀(型号名称IMCB8057等),也可以是隔膜式止回阀(型号名称IMCD116P等)。止回阀80的上述基准值为泵29驱动时的排出压力以下。此外,止回阀80的上述基准值超过泵29停止时从泵29的上述多个空间漏出的润滑油的排出压力(例如为不足1kPa。)。止回阀80的上述基准值例如为2kPa以下,较为理想的是为1kPa以上。
如后所述,控制电路27获取涉及润滑油供给单元20中的润滑油的供给状况的数据,并且能将上述数据向控制电路27的外部输出。
作为润滑油供给单元20的发电部25,例如可以使用利用赛贝克效应进行发电的零件。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发电部25具有:与外圈垫片33连接的热传导体23a;与内圈垫片34空开间隙地配置的热传导体23b;以及热电元件24(利用了珀耳帖元件的赛贝克效应的元件),该热电元件24以将热传导体23a与热传导体23b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并且与热传导体23a、23b紧贴固定。
在此,如图1所示,在使用滚动轴承装置作为轴承装置10的情况下,由于与滚子15(参照图2)之间的摩擦热从而导致内圈14和外圈13的温度上升。通常,由于外圈13组装于设备的外壳,因此,利用热传导进行散热。因此,内圈14与外圈13之间产生温度差(内圈14的温度比外圈13的温度高)。上述温度被传导至各热传导体23a、23b。热传导体23a、23b以分别贯通壳主体2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因此,在配置于经由外圈垫片33与外圈13连接的热传导体23a(散热器)与位于内圈垫片34侧(内圈14侧)的热传导体23b之间的热电元件24的两端面会产生温度差。因此,热电元件24能够利用赛贝克效应进行发电。通过采用上述发电部25,不需要将电力从外部向润滑油供给单元供给,所以不需要安装用于将电力从外部向轴承装置10供给的电线。因此,如上所述,采用具有对润滑油已经供给至轴承11进行确认的装置的润滑油供给单元20更有效。
较为理想的是,在贯通壳主体21的外周面的热传导体23a的与外圈垫片33的内周面接触的面上,使用考虑了热导电性的粘接剂。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外圈13侧的热传导体23a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与外圈垫片33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这样,由于能够使外圈垫片33的内周面与热传导体23a的外周面紧贴,因此,能高效地在热传导体23a、外圈垫片33以及外圈13之间传递热。另一方面,内圈侧的热传导体23b的内周面(与内圈垫片34相对的面)不与内圈垫片34接触。如果可能,较为理想的是,使外圈侧和内圈侧的热传导体23a、23b的体积相等。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使内圈侧的热传导体23b的表面积增大。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外圈垫片33的内周面与热传导体23a之间、热传导体23a与热电元件24之间以及热电元件24与内圈侧的热传导体23b之间,涂布用于提高热传导率和紧贴性的散热润滑脂等。一般而言,散热润滑脂的主要成分为硅酮。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作为热传导体23a、23b的材料,使用热传导率高的金属。例如,能使用银(Ag)、铜(Cu)、金(Au)等,但是从成本考虑,较为理想的是使用铜。此外,作为热传导体23a、23b的材料,可以采用铜为主要成分的铜合金,还可以采用铜为主要成分的烧结合金。此外,从成本考虑,较为理想的是,热传导体23a、23b是通过例如烧结、锻造、铸造等加工方法成形的构件。另外,也可以将与热电元件24连接的热传导体仅配置于高温侧,在低温侧将热电元件24紧密固定于垫片(外圈垫片33)。
由发电部25产生的(经过发电的)电荷储存于电源电路26。具体而言,该电荷被储存于电源电路26(也叫蓄电电路)包含的蓄电池、电容器等蓄电部。较为理想的是,作为电容器,使用双电层电容器(电容器)。电源电路26设置成通过控制电路27与驱动电路28和泵29电连接,能将电力向上述构件供给。
控制电路27是用于通过驱动电路28对泵29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电路27包括存储有控制程序的程序存储部和与该程序存储部连接的、执行上述控制程序的运算部(微机)。通过控制电路27,能够预先设定泵29正转动作时的各种参数,例如润滑油向轴承11的开始供给时刻、供给时间(时间间隔)、用于供给润滑油的泵29的驱动时间、润滑油的供给量等。此外,如上所述,通过适当地保持润滑油的供给状态,从而能够延长轴承装置的润滑寿命。
作为驱动部的驱动电路28能使泵29的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朝第一方向R1旋转(正转)。驱动电路28例如还可以包括任意的传感器(轴承温度传感器、轴承旋转传感器、润滑油余量传感器、润滑油温度传感器等)。来自上述传感器的信号被输入至驱动电路28的运算部(微机),可以根据轴承11的温度以及它的旋转状况自动对泵29进行自动控制,以对润滑油的供给量进行调节。
润滑油箱30可以由具有柔软性的树脂制的袋体构成。润滑油箱30可以沿圆环状的壳主体21圆弧状地配置。
抽吸管31以能拆下的方式与泵29连接。由于抽吸管31能从泵29拆下,因此,当润滑油箱30内的润滑油没有余量时,能将抽吸管31从泵29取下,从抽吸管31向袋体内补充润滑油。
另外,由于润滑油箱30的袋体可以从泵29拆下,因此,能预先准备填充有润滑油的备用袋体来与该袋体进行更换。例如,当使用中的润滑油箱30内没有润滑油时,通过将已经使用过的润滑油箱30的袋体拆下,与备用的袋体(内部填充有润滑油的袋体)进行更换,从而能在短时间对润滑油供给单元20的润滑油进行补充。
如图2所示,壳主体21的与轴承11相反侧的面打开,截面形状是コ字形状。盖体22将壳主体21的开口部封闭,构成为能相对于壳主体21装拆自如。上述壳主体21和盖体22可以由任意材料构成,例如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但较为理想的是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作为构成上述壳体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聚苯硫醚树脂(PPS)等。另外,壳主体21和盖体2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壳体的盖体22可以通过螺钉39(参照图6)固定于壳主体21。通过将盖体22固定于壳主体21,从而能将由壳主体21和盖体22所围成的壳体内部密闭。另外,能将上述螺钉39从供上述螺钉39固定的丝锥孔35拆下从而将盖体22拆除。这样,不将润滑油供给单元20整体从轴承装置10拆下,就能向收纳于壳主体21内的润滑油箱30补充润滑油。
壳主体21的外周面可以固定于外圈垫片33的内周面。该壳主体21的外周面与外圈垫片33之间也可以通过例如粘接剂来粘接固定。将壳主体21粘接固定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等。另外,壳主体21(也就是润滑油供给单元20)也可以固定于轴承11的静止圈。另外,在壳主体21与内圈垫片34之间可以形成间隙36。
<轴承装置的动作>
在包括有轴承11以及润滑油供给单元20(参照图2)的轴承装置中,通过控制电路27来控制泵29的动作,从而能将润滑油从润滑油箱30向轴承11供给。
<泵29的正转驱动的时刻>
润滑油从润滑油供给单元20向轴承11的内部供给的时间作为泵29的正转驱动的时刻来控制。此外,泵29例如能在由发电部25产生的电力被储存于电源电路26的蓄电部(例如电容器)并且该蓄电部的电压达到一定的电压时进行正转驱动。另外,为了延长封入有润滑脂的轴承11的润滑寿命并且延长维护周期,较为理想的是,设定为如下所述的时间间隔。以下,参照图8~图13,进行详细说明。在图8~图13中,纵轴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横轴表示时间。图8~图13表示蓄电部的电压的时间变化(充电和放电状况)。
例如,参照图8,在蓄电部的电压达到驱动泵29正转所需要的电压(图8的电压V2)的充电时间41比所需要的润滑油的供给时间更早的情况下,在蓄电部的电压达到电压V2(达到充满电)的t1时刻之后,加上规定时间的蓄电时间(延迟时间42)(也就是加上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延迟时间),利用t2时刻时蓄电部所蓄积的电力来驱动泵29正转。这样,能控制成使润滑油的供给时间间隔比蓄电部的电压达到规定电压(例如充满电)的时间长。
此外,如图8所示,一旦驱动泵29正转而使蓄电部的电压降低至电压V1后,再次进行充电动作。其结果是,蓄电部的电压达到规定电压(t3时刻)。然后,经过上述延迟时间后(t4时刻),再次驱动泵29正转。之后(例如t4时刻~t6时刻),也可以持续进行上述循环。
此外,如图9所示,可以考虑最初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寿命时间,将延迟时间42(从t1时刻至t2时刻的时间)设定得较长。例如,当作为轴承11采用润滑脂封入型轴承时,由于运转一开始能利用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来充分确保润滑,因此,如图9所示,可以在经过了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润滑寿命(例如2万时间)后,开始进行第一次的润滑油供给。此外,此时,作为轴承11的运转开始时刻,可以采用蓄电部的充电电压达到一定值的时刻、来自热电元件24的输出电压达到一定值的时刻等任意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将延迟时间42设定成使从运转开始直到t2时刻的时间与润滑脂的润滑寿命时间43相同。另外,关于t2时刻的确定,可以利用控制电路27中的计时功能来对运转开始时刻起的时间进行计算,将上述润滑寿命时间43的经过时刻作为上述t2时刻。此外,关于第二次以后的循环中的延迟时间(t3时刻~t4时刻的时间或t5时刻~t6时刻的时间),由于也考虑到轴承11内的润滑脂的基油会变得非常少,因此,可以考虑到轴承装置的使用状况等而设定成比第一次的延迟时间42短。这样,通过延迟第一次的润滑油供给,从而能延长轴承11的寿命,能延长维护周期。
此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根据直到蓄电部充满电的时间来控制润滑油的排出间隔(泵29的动作间隔)。例如,可以使蓄电部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每隔规定的上述充电放电循环数就驱动泵29正转。具体而言,在图10的t1时刻、t2时刻、t3时刻时,仅进行从蓄电部向电阻器等的放电而不驱动泵29。然后,在第四次充放电循环中,当充满电时(蓄电部的电压达到电压V2时)即t4时刻时,驱动泵29正转。这样,通过每隔规定次数的充电放电循环来驱动泵29正转,从而能控制成使润滑油的供给时间间隔延长。
在此,润滑油供给单元20的发电部25利用轴承11的内圈14与外圈13之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因此,在轴承11的内圈14的温度变得相对较高的运转状况下,内圈14与外圈13之间的温度差变大,其结果是,发电部25的单位时间发电量增多。因此,向电源电路26的蓄电部充电的时间缩短。相反,在轴承11的内圈14的温度与外圈13的温度之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发电部25的单位时间发电量变少。因此,向电源电路26的蓄电部充电的时间增加。
在将上述图10与上述内圈14与外圈13之间的温度差变大的情况对应考虑的情况下,图11表示与图10所示的情况相比,轴承11的内圈14与外圈13的温度差相对变小,结果使充电时间增加的情况。将图10与图11相比可以看出,图11所示的图表中的充电时间41(例如从开始充电至t1时刻的时间)较长。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采用充电放电循环来确定泵29的驱动时间间隔,根据轴承11的内圈14与外圈13的温度差来改变润滑油的供给时间间隔。
一般而言,当轴承11的内部的润滑条件良好时,轴承11的内部的温度上升相对变小,即使润滑油的供给时间间隔变长也无妨。另一方面,当轴承11的内部的润滑条件不太好时,由于轴承11的内部的温度上升相对变大,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缩短润滑油的供给间隔。
因此,在利用由轴承11的内圈14与外圈13的温度差产生的发电的情况下,由于润滑油的供给时间间隔根据轴承11的负载自动地发生变化,因此,能始终良好地保持轴承11的内部的润滑条件。此外,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控制中,在泵29正转驱动之前的期间,反复进行充电放电。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充电放电的次数来控制泵29的正转驱动的时间间隔。
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将泵29的驱动时间间隔控制成重复以下这样的循环:在驱动泵29正转一次后(t1时刻),反复进行八次充电放电,当第九次充满电时(达到电压V2的t2时刻),驱动泵29正转。
此外,在对蓄电部进行充电时达到充满电的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推测轴承11的外圈13与内圈14的温度差较大(内圈温度较高)。相反,达到上述充满电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推测与上述情况相比,内圈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充电时间相对较短的情况一般存在轴承11内部的润滑状态不是很好的倾向,充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一般可以判断为轴承11内部的润滑状态良好。这样,通过对达到充满电的时间进行计算,不需要另外在轴承11设置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能间接地对轴承11内部的润滑状态的变化进行推测。为了进行上述那样的推测,例如可以通过运转试验,预先求出达到充满电的时间与轴承11内部的润滑状态之间的关系。在上述情况下,根据轴承11的旋转速度、负载大小、预压量等,上述时间与轴承11内部的润滑状态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此外,在泵29驱动的情况和采用电阻器等从蓄电部向端部放电的情况下,有时泵29驱动的情况会使蓄电部的电压降低很多。例如,如图13所示,在t1时刻、t2时刻,当驱动泵29时,蓄电部的电压会下降至电压V1,另一方面,当向端部的电阻器等放电时,蓄电部的电压下降至电压V3。在此,电压V1比电压V3低。在上述情况下,可以将电压V1与电压V3之间的电压V4设定成阈值,当蓄电部的电压下降至上述阈值以下的电压时,在控制电路27中,对上述电压下降的时刻(例如t1时刻或t2时刻)和电压值(电压V1)进行存储。作为上述时刻的信息,可以采用具体的日期信息。
<泵29的正转驱动时间>
润滑油从润滑油供给单元20向轴承11的内部供给的供给量作为泵29的正转驱动时间而被控制。如上所述,泵29的正转驱动时间例如基于预先设定的时间,利用控制电路27来控制。
这样,关于泵29的正转驱动,通过控制电路27来合适地控制时刻和驱动时间,从而能始终良好地保持轴承11的内部的润滑条件。
当泵29正转驱动时,施加有止回阀80的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从泵29流入至排出管32,从而使止回阀80打开,润滑油经过排出管32而向轴承11的内部供给。另一方面,当泵29没有正转驱动时,由于没有施加有止回阀80的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流入排出管32,因此,止回阀80关闭。因此,当泵29的正转驱动停止时,由于没有施加上述基准值以上的压力,因此,能利用止回阀80来抑制残留于泵29的上述多个空间内和位于比止回阀80靠上游侧的排出管32内的润滑油供给至轴承11的内部。此外,当泵29的正转驱动停止时,由于止回阀80关闭,因此能抑制残留于喷嘴37内和位于比止回阀80靠下游侧的排出管32内的润滑油流出至轴承11的内部。
也就是说,当泵29不进行正转动作时,残留于泵29、排出管32及喷嘴37内的润滑油不会被供给至轴承11的内部。因此,能通过控制泵29的正转驱动时间,对从润滑油供给单元20向轴承11的内部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量准确地进行控制。换言之,根据润滑油供给单元20,能从泵29的正转驱动时间来准确地估计润滑油箱30内的润滑油的余量。藉此,能在润滑油箱30内的润滑油用完前,将润滑油补充至润滑油箱30内,或者与充满了润滑油的润滑油箱30进行更换。其结果是,能使润滑油供给单元20和轴承装置10长期稳定地进行运转。
<变形例>
参照图5~图7,对实施方式一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图7所示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包括与图1~图4所示的润滑油供给单元20和轴承装置10(参照图2)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发电部25、控制电路27及驱动电路28的各结构不同。
发电部25的热电元件24也可以配置成将配置于内圈垫片34的热传导体23与外圈垫片33之间连接。热电元件24与外圈垫片33的内周面接触。热电元件24通过导线81与电源电路26连接。这样,利用轴承11的外圈13与内圈14产生的温度差,也能在配置于外圈垫片33与热传导体23之间的热电元件24的两端面产生温度差。其结果是,热电元件24能够利用赛贝克效应进行发电。除了电源电路26,还可以设置能将由发电部25产生的电荷存储的电容器82。电容器82设置成能将电力向泵29供给。电容器82的充电放电由驱动控制电路所控制。
驱动控制电路27、28是将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27和驱动电路28设置成一个电路而构成的。驱动控制电路27、28能通过控制电容器82的充电放电来控制泵29的动作。
即便这样,由于图5~图7所示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包括止回阀80,该止回阀80使施加有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排出管32和喷嘴37(供给管路)中流通,并且阻止施加有不足基准值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排出管32和喷嘴37(供给管路)中流通,因此,能起到与图1~图4所示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二)
接着,对实施方式二的润滑油供给单元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基本上包括与实施方式一的润滑油供给单元20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以下这点不同:当轴承装置驱动时,驱动泵29(参照图1)反转。
如图4所示,泵29的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能朝与第一方向R1相反的第二方向R2旋转(反转)。当内转子90朝第二方向R2旋转时,通过与内转子90的啮合,外转子91朝第二方向R2旋转。由于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反转,上述多个空间的体积随之变化。
能利用控制电路27对与泵29的反转动作相关的各种参数、例如反转驱动的时刻(从正转动作停止后至反转动作开始的时间间隔)和反转驱动时间等预先进行设定。驱动电路28能使泵29的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朝第二方向R2旋转(反转)。
泵29设置成能通过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朝第二方向R2的旋转(反转),将残留于泵29的内部(形成于内转子90与外转子91之间的空间)的润滑油经由抽吸管31排出至润滑油箱30。即使在因泵29的正转动作而将异物吸入泵29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泵29的反转动作将异物经由抽吸管31排出至润滑油箱30。另外,当泵29反转时,由于施加有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没有被供给至排出管32,因此,排出管32被止回阀80关闭。因此,根据润滑油供给单元20,能抑制轴承11内部的气体等经由排出管32而被吸入至泵29的内部。
<泵29的反转驱动时刻和反转驱动时间>
可以预先任意地设定泵29的反转驱动时刻和反转驱动时间。例如,泵29可以设定成在经过上述正转驱动时间而停止后,马上进行反转驱动。也就是说,例如在图8或图9所示的t2时刻、t4时刻、t6时刻,泵29可以在正转驱动之后接着进行反转驱动。此外,在图10~图13所示的t1时刻、t2时刻、t4时刻,泵29可以在正转驱动之后接着进行反转驱动。
此外,泵29还可以设定成在经过反转驱动时间而停止后,马上再进行正转驱动。例如在图8或图9所示的t2时刻、t4时刻、t6时刻,泵29可以在正转驱动、反转驱动之后接着进行正转驱动。此外,在图10~图13所示的t1时刻、t2时刻、t4时刻,泵29可以在正转驱动、反转驱动之后接着进行正转驱动。换言之,润滑油供给单元20可以设定成,能将用于把规定量的润滑油供给至轴承11内部的动作作为交替地反复进行泵29的正转驱动和反转驱动的一系列的过程来实施。
此外,泵29的反转驱动时刻例如可以是确认到从驱动电路28向泵29供给的电流值有增加倾向的时刻。上述电流值的增加例如发生在形成于泵29的内转子90和外转子91之间的上述微小间隙S(参照图4)中卡住有异物的情况。因此,在确认到从驱动电路28向泵29供给的电流值的增加后,能通过驱动泵29反转,从而消除卡住的异物。在上述情况下,控制电路27例如具有能测定上述电流值的测定部和能检测到由测定部测定的电流值的增加倾向的判断部。例如当由控制电路27的判断部确认到电流值的增加倾向时,通过驱动电路28来驱动泵29反转。
这样,实施方式二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由于包括能正转动作和反转动作的泵29,因此,能通过泵29的反转动作将在泵29的内部混入润滑油的异物从泵29排出。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二的润滑油供给单元,能长期且稳定地将润滑油向轴承11供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实施方式二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由于包括止回阀80,因此能起到与实施方式一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三)
接着,参照图14,对实施方式三的轴承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4中,纵轴表示蓄电部的电压,横轴表示时间。实施方式三的轴承装置包括与实施方式一的轴承装置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以下这点不同:在预先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润滑寿命结束前,开始供给润滑油。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一的轴承装置中,如图9所示,能控制成在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润滑寿命结束后,开始第一次润滑油供给。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三的轴承装置中,如图14所示,控制成在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润滑寿命结束前,开始第一次润滑油供给。
在上述情况下,以使驱动泵29的t2时刻在润滑脂的润滑寿命时间43内的方式来设定延迟时间42。例如,以使驱动泵29的t2时刻在润滑脂的润滑寿命时间43之前的方式来设定延迟时间42。能预先确认达到蓄电部充满电的时间和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润滑状态,并根据确认试验的结果来设定延迟时间42。
实施方式三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由于控制成在封入轴承11的润滑脂的润滑寿命结束后,开始第一次润滑油供给,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轴承11烧结。此外,实施方式一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由于包括止回阀80,因此能起到与实施方式一的润滑油供给单元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一~三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中,泵29构成为摆线泵,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旋转式泵。泵29例如还可以是离心泵。在上述情况下,具有作为旋转部的叶轮(叶片轮)和作为固定部的壳体(外壳)。叶轮能朝向第一方向旋转(正转)。较为理想的是,叶轮能朝向第二方向旋转(反转)。在离心泵的内部,在叶轮与壳体之间形成有上述微小间隙。因此,设有能反转的叶轮的离心泵适用于实施方式二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尽管存在与上述说明一部分重复的部分,但在此列举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
实施方式一~三的润滑油供给单元20包括:对供给至轴承11的内部的润滑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润滑油箱30);以及将润滑油从保持部向轴承11的内部供给的供给部(驱动电路28、泵29、排出管32及喷嘴37)。供给部包括:泵29,上述泵29设置成能从保持部抽吸润滑油,并将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施加于润滑油;供给管路(排出管32和喷嘴37),上述供给管路与泵29连接,延伸至轴承11的内部;以及调节部(止回阀80),上述调节部使施加有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供给管路中流通,并且阻止施加有不足基准值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供给管路中流通。
这样,能利用调节部阻止施加有不足基准值的排出压力的润滑油在供给管路中流通。因此,能防止例如当泵29停止时残留于该泵29内的润滑油漏出到供给管路而向轴承的内部供给。也就是说,仅在泵29驱动时,能将润滑油向轴承的内部供给。其结果是,能根据泵29的驱动时间等来准确地估计保持部中的润滑油的余量,能在保持部内的润滑油用完前,将润滑油补充至保持部等,藉此,能使润滑油供给单元长期稳定地进行运转。
上述调节部优选为设于供给管路上的止回阀80。这样,能够使调节部小型化。
在实施方式二的润滑油供给单元中,上述泵29具有旋转部(内转子90、外转子91、叶轮),上述旋转部能朝向第一方向R1和与第一方向R1相反的第二方向R2旋转,上述泵29设置成能通过旋转部朝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动作从而将润滑油从保持部抽吸并向供给管路排出。上述泵29也可以在旋转部朝向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停止后,进行旋转部朝向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这样,能防止混入润滑油中的异物卡在形成于泵29内的微小间隙S(参照图4)。其结果是,润滑油供给单元能长期稳定地进行运转。上述泵29具有能朝向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部,上述泵29设置成能通过旋转部朝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动作将润滑油从保持部抽吸并向供给管路排出。上述泵29还可以具有驱动旋转部的驱动部,当驱动部的电流值超过阈值时,进行朝向第二方向的旋转部的旋转动作。这样,能将卡在形成于泵29内的微小间隙S(参照图4)的异物从泵29排出。其结果是,润滑油供给单元能长期稳定地进行运转。
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的轴承装置包括上述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连接有润滑油供给单元的轴承11。因此,轴承装置能长期稳定地从润滑油供给单元获得润滑油的供给,能长期地防止轴承11烧结。其结果是,轴承装置能长期稳定地进行运转。
实施方式三的轴承装置包括上述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连接有润滑油供给单元的轴承11。轴承11含有预先封入的润滑脂。供给部设置成能在润滑脂的润滑寿命结束前,供给润滑油。这样,轴承装置能可靠地防止轴承11烧结,能长期稳定地进行运转。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含了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特别有利地适用于包括对向轴承的内部供给的润滑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和包括该润滑油供给单元的轴承装置。
符号说明
10 轴承装置、
11 轴承、
13 外圈、
14 内圈、
15 滚子、
16 保持器、
20 润滑油供给单元、
21 壳主体、
22 盖体、
23、23a、23b 热传导体、
24 热电元件、
25 发电部、
26 电源电路、
27 控制电路、
28 驱动电路、
29 泵、
30 润滑油箱、
31 抽吸管、
32 排出管、
33 外圈垫片、
34 内圈垫片、
35 丝锥孔、
36 间隙、
37 喷嘴、
39 螺钉、
41 充电时间、
42 延迟时间、
43 润滑寿命时间、
80 止回阀、
91 内转子、
92 外转子。

Claims (5)

1.一种润滑油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供给至轴承的内部的润滑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
将所述润滑油从所述保持部向所述轴承的内部供给的供给部,
所述供给部包括:泵,所述泵设置成能从所述保持部抽吸所述润滑油,并将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施加于所述润滑油;供给管路,所述供给管路与所述泵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轴承的内部;以及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使施加有所述基准值以上的排出压力的所述润滑油在所述供给管路中流通,并且阻止施加有不足所述基准值的排出压力的所述润滑油在所述供给管路中流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部是设于所述供给管路上的止回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具有能朝向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部,所述泵设置成通过所述旋转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能将所述润滑油从所述保持部抽吸并向所述供给管路排出,
所述泵在所述旋转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停止时,进行所述旋转部朝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具有能朝向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部,所述泵设置成通过所述旋转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能将所述润滑油从所述保持部抽吸并向所述供给管路排出,
所述泵还具有驱动所述旋转部的驱动部,当所述驱动部的电流值超过阈值时,所述旋转部进行朝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
5.一种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供给单元;以及
与所述润滑油供给单元连接的所述轴承,
所述轴承含有预先被封入的润滑脂,
所述供给部设置成能在所述润滑脂的润滑寿命结束前,供给所述润滑油。
CN201680071801.4A 2015-12-10 2016-11-11 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Withdrawn CN1083689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1052A JP2017106564A (ja) 2015-12-10 2015-12-10 潤滑油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軸受装置
JP2015-241052 2015-12-10
PCT/JP2016/083566 WO2017098860A1 (ja) 2015-12-10 2016-11-11 潤滑油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軸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8966A true CN108368966A (zh) 2018-08-03

Family

ID=5901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801.4A Withdrawn CN108368966A (zh) 2015-12-10 2016-11-11 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06564A (zh)
KR (1) KR20180093006A (zh)
CN (1) CN108368966A (zh)
DE (1) DE112016005666T5 (zh)
WO (1) WO2017098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6178B2 (ja) * 2017-10-16 2022-11-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及び給油ユニット
JP7094127B2 (ja) * 2018-03-26 2022-07-01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WO2019213359A1 (en) * 2018-05-02 2019-11-07 Horton, Inc. Energy harvesting clutch control assembly, valve assembly, and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
CN110469762A (zh) * 2019-09-05 2019-11-19 河南先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干油润滑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422A (zh) * 2010-05-06 2011-11-09 西门子公司 一种特别是用于风力涡轮机的轴承
CN202521199U (zh) * 2012-01-04 2012-11-0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滚动轴承环间喷射润滑装置
CN202546199U (zh) * 2012-04-09 2012-11-21 成都利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润滑装置
WO2013038982A1 (ja) * 2011-09-13 2013-03-21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JP2013104529A (ja) * 2011-11-16 2013-05-30 Ntn Corp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14219078A (ja) * 2013-05-10 2014-11-20 Ntn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0629A (ja) 2003-12-22 2005-07-07 Ntn Corp 転がり軸受
JP2014031810A (ja) * 2012-08-01 2014-02-20 Ntn Corp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5989454B2 (ja) 2012-08-20 2016-09-07 Ntn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422A (zh) * 2010-05-06 2011-11-09 西门子公司 一种特别是用于风力涡轮机的轴承
WO2013038982A1 (ja) * 2011-09-13 2013-03-21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JP2013104529A (ja) * 2011-11-16 2013-05-30 Ntn Corp 転がり軸受装置
CN202521199U (zh) * 2012-01-04 2012-11-0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滚动轴承环间喷射润滑装置
CN202546199U (zh) * 2012-04-09 2012-11-21 成都利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润滑装置
JP2014219078A (ja) * 2013-05-10 2014-11-20 Ntn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6564A (ja) 2017-06-15
KR20180093006A (ko) 2018-08-20
DE112016005666T5 (de) 2018-08-30
WO2017098860A1 (ja)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8966A (zh) 润滑油供给单元和轴承装置
CN105299053B (zh)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EP2886893B1 (en) Rolling bearing device
US9429195B2 (en) Rolling bearing apparatus and lubrication unit
JP5376904B2 (ja) 潤滑剤ポンプを備えた真空ポンプ
WO2004011817A1 (ja) 転がり軸受、グリース補給装置、主軸装置、グリース補給方法及びグリース補給プログラム
JP2008106900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US10415691B2 (en) Integration of a pump on a pinion shank
JP2006194402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US9488225B2 (en) Rolling bearing apparatus and lubrication unit
CN106246731B (zh) 滚动轴承装置
WO2007077706A1 (ja) 転がり軸受
JP4051563B2 (ja) スピンドル装置,工作機械主軸用スピンドルおよび高速モータ用スピンドル
JP4369940B2 (ja) 回転軸オイルシール部の潤滑構造
JP2013104529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6906294B2 (ja) 軸受装置
JP6900166B2 (ja) 潤滑油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軸受装置
CN107614907B (zh) 轴承装置及机械装置
EP2865904A1 (en) Chambered shaft for improved bearing lubrication
CN117052799A (zh) 轴承装置
JP6354148B2 (ja) 軸受装置及びスピンドル装置
JP2005344784A (ja) 潤滑装置及び主軸装置
JP5116703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2017118774A (ja) 車両駆動用電動機の油冷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