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6538A - 水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6538A
CN108366538A CN201680072994.5A CN201680072994A CN108366538A CN 108366538 A CN108366538 A CN 108366538A CN 201680072994 A CN201680072994 A CN 201680072994A CN 108366538 A CN108366538 A CN 108366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plant
cultivation bed
bloc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29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6538B (zh
Inventor
绪方贤史
石堂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i And S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6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6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Abstract

水培装置(100)具备:遮光性的栽培槽(80),构成为容纳植物(10)的地下部(12);遮光性的分隔部(50),以将栽培槽(80)的上端的开口覆盖的方式设置,将植物(10)的地下部(12)成长的地下空间(12A)与植物(10)的地上部(11)成长的地上空间(11A)分隔;分隔部(50)包括:固定部件(123),相对于栽培槽(80)的位置被固定,具有将植物(10)的茎包围的贯通孔,维持抑制光照射到植物(10)的地下部(12)的闭状态;门部件(4),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123)移动的状态被安装到固定部件(123)上,变化为光照射到植物(10)的地下部(12)的闭状态和能够辨识植物(10)的地下部(12)的开状态。

Description

水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使用土而栽培植物的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水培装置中,如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在栽培槽中设置有分隔部,该分割部将植物的地上部成长的地上空间和植物的地下部成长的地下空间分隔。光源被设置在地上空间中。因此,光源发出的光虽然被向植物的地上部照射,但被分隔部遮挡。结果,光源发出的光不到达植物的地下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87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以往的水培装置,在将分隔部件设置到栽培槽中之后,为了观察植物的地下部,必须将分隔部从栽培槽拆下。因此,用于观察植物的地下部的工作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以往技术具有的课题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观察植物的地下部的工作容易地进行的水培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水培装置具备:遮光性的栽培槽,构成为容纳植物的地下部;以及遮光性的分隔部,以将上述栽培槽的上端的开口覆盖的方式而设置,将上述植物的地下部成长的地下空间和上述植物的地上部成长的地上空间分隔;上述分隔部包括: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栽培槽的位置被固定,具有将上述植物的茎包围的贯通孔,维持抑制光被照射到上述植物的地下部的闭状态;门部件,以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能够移动的状态被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变化为抑制光被照射到上述植物的地下部的闭状态和能够辨识上述植物的地下部的开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观察植物的地下部的工作容易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分隔部的分解平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分隔部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栽培槽的上方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分隔部的全部被设置在栽培槽的上方的状态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遮光部件的分解平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遮光部件的分解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是表示门部件被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是表示门部件被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的变形例的纵截面示意图,是表示门部件被打开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具备遮光性的分隔部50。分隔部50如后面详细叙述那样,是用来使得光不到达植物的地下部的。分隔部50具备固定部件123和门部件4。固定部件123以后述的支承部70(参照图2)为媒介,被相对于后述的栽培槽间接地固定。门部件4如后述那样,以相对于固定部件123能够移动地被安装在固定部件123上。
固定部件123具备板状部件1、与板状部件1相邻的板状部件2、以及与板状部件2相邻的板状部件3。门部件4是与板状部件3相邻的板状部件。
板状部件1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2个贯通孔1X、以及在与板状部件2邻接的端面上所形成的半圆形的2个缺口1A。在2个贯通孔1X中,被插入后述的小螺钉。在缺口1A中安装着圆弧状的弹性部件5。
板状部件2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2个贯通孔2X。在2个贯通孔2X中插入后述的小螺钉。板状部件2具有在与板状部件1邻接的端面上所形成的2个半圆形的缺口2A、以及在与板状部件3邻接的端面上所形成的2个半圆形的缺口2B。板状部件1的半圆形的缺口1A和板状部件2的半圆形的缺口2A为一体,形成1个圆形的贯通孔。在缺口2A及缺口2B中,分别安装着圆弧状的弹性部件5。
在板状部件3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2个贯通孔3X。在2个贯通孔3X中插入后述的小螺钉。板状部件3具有在与板状部件2邻接的端面上所形成的半圆形的2个缺口3A。板状部件2的半圆形的缺口2B和板状部件3的半圆形的缺口3A成为一体,形成1个圆形的贯通孔。在缺口3A中安装着圆弧状的弹性部件5。进而,在板状部件3上形成有4个螺孔3C。在4个螺孔3C中被拧入后述的螺钉。
根据上述可知,板状部件1以及与它邻接的板状部件2,在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上具有一对缺口1A、2A。板状部件2以及与它邻接的板状部件3,在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上具有一对缺口2B、3A。这些一对的缺口成为一体,形成上述的贯通孔。
在门部件4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2个贯通孔4X和4个螺孔4C。在2个贯通孔4X中,插入后述的临时固定用的小螺钉。在4个螺孔4C中拧入后述的螺钉。门部件4构成沿着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板状部件的最外侧即端部的板状部件。
上述弹性部件5根据植物的茎的形状而弹性变形。优选的是,多个弹性部件5都是具有柔性的部件,例如优选的是聚氨酯海绵(聚氨酯泡沫)、或橡胶海绵等的部件。优选的是,弹性部件5是吸收光的黑色。在此情况下,对置的2个弹性部件5一边弹性变形,一边相互协同而将缺口1A、2A、2B、3A、3B的各自与作为地上部11的茎之间的间隙闭塞。因此,能够与设置分隔部50同时,将开口与茎之间的间隙堵塞。
分隔部50是用来抑制光到达地下部12的,所以优选的是具有黑色等的将光吸收的颜色。即使在板状部件1、2、3彼此之间或板状部件3与门部件4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由于黑色将光吸收,所以也能够将地下空间维持为较暗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分隔部50的相互对置的板状部件的缺口彼此成为一体,形成植物的茎穿过的圆形的开口。但是,也可以是,构成植物的茎所穿过的开口的缺口仅被设置在一方的板状部件上。此外,对于开口的形状而言,只要植物10的茎不损伤,也可以不是圆形。进而,例如如果由一对半圆形的缺口形成的圆形的开口的直径是4cm左右,则也有适合于将4根左右的茎扎束的情况。圆形的开口与茎之间的间隙,也可以被柔性的遮光片覆盖,该遮光片将分隔部50整体覆盖,但具有供仅多个茎穿过的孔。
如图2所示,水培装置100具备栽培槽80。栽培槽80具备用来支承上述分隔部50的支承部70。支承部70具备从栽培槽80的四角的各个角的内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4个柱部72。支承部70具备4个长方形的框部71。长方形的框部71其4个角部分别被固定在4个柱部72的上端上。
如图2所示,在组装水培装置100时,首先将板状部件1载置到框部71之上。在框部71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71A。在框部71与栽培槽80之间,存在用来使栽培槽80的内部空间与栽培槽80的外部空间连通的、作为空气的流路20的间隙。
以使植物10的茎与圆弧状的弹性部件5接触的方式将植物10的地下部12置于金属网9上。植物10的地上部11比分隔部50更向上方突出。在图2及图3中,以植物10的茎与弹性部件5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进行了描绘,但也可以是在植物10的茎与弹性部件5之间不存在间隙。
栽培槽80容纳植物10的地下部12。在栽培槽80内设置有金属网9。金属网9之上被置有植物10的地下部12。金属网9被固定在4个柱部72上。植物10的从地下部12延伸出的根13穿过金属网9的网眼,在金属网9的下方浸渍在储存于栽培槽80的底部的营养液81中。植物10由根13吸收营养液81而成长。
如图3所示,板状部件2、板状部件3及门部件4被载置在支承部70之上。然后,8个螺钉61被拧入到在图1中表示的4个螺孔3C及4个螺孔4C的各个螺孔中。由此,2个铰链60被8个螺钉61固定在板状部件3和门部件4上。因而,门部件4能够绕2个铰链60所共通的旋转轴旋转。即,门部件4成为能够被打开或关闭的状态。
如图4及图5所示,水培装置100具备遮光部件51。遮光部件51包括固定遮光部件51B和门用遮光部件51A。在固定遮光部件51B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51B1、51B2、51B3。在门用遮光部件51A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51A4。
根据图4及图5可知,分隔部50以在栽培槽80的上方的位置将栽培槽80的上端的开口覆盖的方式设置。遮光部件51被相对于该分隔部50固定。遮光部件51通过固定遮光部件51B与门用遮光部件51A成为一体而形成。遮光部件51根据图4类推,在俯视中构成将栽培槽80的4个侧面包围的框状的部件,根据图5类推,在剖视中构成将栽培槽80的侧面的上部覆盖的垂幕状的部件。
如图6所示,使用8根小螺钉6,将分隔部50及遮光部件51分别固定到框部71上。具体而言,6根小螺钉6分别被插入到固定遮光部件51B的6个贯通孔51B1、51B2、51B3和对应于它们的板状部件1、2、3的6个贯通孔1X、2X、3X中。此外,上述的6根小螺钉6分别被插入到与板状部件1、2、3的6个贯通孔1X、2X、3X对应的框部71的6个贯通孔71A中。然后,将6根小螺钉6分别拧紧到形成在6个贯通孔71A内的阳螺纹部(未图示)中。由此,能够将板状部件1、2、3彼此相对于栽培槽80的位置固定。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分隔部50的移动而引起的植物10的茎的损伤。
临时固定用的2根小螺钉6分别被插入到门用遮光部件51A的2个贯通孔51A4和对应于它们的门部件4的2个贯通孔4X中。此外,临时固定用的2根小螺钉6分别被插入到门部件4的2个贯通孔4X和对应于它们的框部71的2个贯通孔71A中。与门部件4的贯通孔4X对应的框部71的贯通孔71A不具有阳螺纹部。因此,上述临时固定用的2根小螺钉6没有被拧紧,所以随着门部件4的开闭动作而与门部件4一起移动。
如图6所示,遮光部件7被设置在分隔部50上。6个遮光部件7以跨板状部件1、2、3中的邻接的2个板状部件的方式而设置。其他的3个遮光部件7以跨板状部件3和门部件4的方式而设置。遮光部件7将板状部件1、2、3彼此之间的间隙及板状部件3与门部件4之间的间隙分别覆盖。由此,能够抑制光从板状部件1、2、3彼此之间的间隙及板状部件3与门部件4之间的间隙向栽培槽80内进入。遮光部件7也可以如粘接带那样粘贴到板状部件1、2、3上。此外,遮光部件7也可以是将通常在农业中使用的遮光性的多层片通过粘接剂而粘合得到。此外,遮光部件7也可以是塑料片。从光的吸收的观点而言,遮光部件7优选的是具有黑色。
如图7所示,水培装置100被设置在设有植物10的培育者能够出入的门的箱体90内。在箱体90内设置有照明部30。如果在植物10的地上部11上形成有叶子,则该叶子通过从照明部30发出的光进行光合作用。如上述那样,从植物10的地下部12延伸的根13穿过金属网9的网眼而浸渍在营养液81中。因此,植物10能够从根13吸收营养液81。
如图7所示,遮光部件51在俯视中将栽培槽80的外侧面包围,以使空气的流路20沿着栽培槽80的外侧面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从分隔部50的外周垂下。遮光部件51包括被安装在固定部件123上的固定遮光部件51B、和被安装在门部件4上、从固定遮光部件51B分离的门用遮光部件51A。
根据图7可知,在分隔部50与栽培槽80之间存在空气的流路20。此外,根据图7可以类推,框部71的外周在俯视中比栽培槽80的外周大一圈。因此,空气的流路20在栽培槽80的外侧面与沿遮光部件5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之间也延伸有空气的流路20。因而,例如如用箭头X所示那样,沿着空气的流路20发生气流,由此栽培槽80内的环境气体与外部的环境气体自然地切换。此外,分隔部50与栽培槽80之间的空气的流路20被遮光部件51覆盖。因此,抑制了光照射到栽培槽80内的植物10的地下部12上。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使空气经由空气的流路20在栽培槽80的内侧空间与栽培槽80的外侧空间之间自然地流动,遮光部件51也抑制从栽培槽80的侧方经由空气的流路20的向栽培槽80的内侧的光的进入。除此以外,在植物10的培育者辨识栽培槽80内的空间时,能够将遮光部件51与门部件4一起容易地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70是框架结构,栽培槽80与框部71之间的间隙构成空气的流路20。但是,水培装置100在不需要空气的流路20的情况或在栽培槽80上设置有换气用的开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具有支承部70。在此情况下,板状部件1、2、3可以是分别被直接固定在栽培槽80的上端上。
水培装置100具备将支承部70特别是框部71、与板状部件1、2、3的各个板状部件固定的固定用的小螺钉6。支承部70被固定在栽培槽80上,板状部件1、2、3以支承部70为媒介,被相对于栽培槽80间接地固定。也可以代替小螺钉6而用钉、粘接剂、透明胶或粘扣带(隐形胶带(MagicTape)(注册商标))等的任一种将板状部件1、2、3固定到支承部70上。由此,能够将板状部件1、2、3相对于栽培槽80的位置固定。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分隔部50的移动而引起的植物10的茎的损伤。
如图7所示,分隔部50将植物10的地上部11成长的地上空间11A与植物10的地下部12成长的地下空间12A分隔。分隔部50包括上述的固定部件123及门部件4。
如图8所示,在植物10的栽培中沿箭头Y所表示的方向使门部件4绕铰链60的旋转轴旋转。由此,能够将门部件4打开。此时,门用遮光部件51A被用临时固定用的小螺钉6安装在门部件4上,所以与门部件4一起移动。因此,植物10的培育者能够在培育中辨识植物10的地下部12的状态。在图8中,门用遮光部件51A由于具有某种程度的硬度,所以被描绘为其形状不随着门部件4的移动而变化。但是,门用遮光部件51A在由具有柔性的片、布或乙烯树脂等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其形状随着门部件4的开闭动作而变化。
根据图8可知,固定部件123其相对于栽培槽80的位置被固定,维持抑制光进入到地下空间12A中的闭状态。另一方面,门部件4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123移动的状态被安装在固定部件123上,变化为抑制光进入地下空间12A中的闭状态和能够辨识地下空间12A的开状态。即,门部件4变化为光被照射到植物10的地下部12上的闭状态、和能够辨识植物10的地下部12的开状态。因此,植物10的培育者通过将门部件4打开,能够将栽培槽80的内侧的空间的植物10的地下部12从栽培槽80的上方辨识。即,能够通过将门部件4打开这样的简单的作业来辨识栽培槽80内的地下部12。此外,如果将门部件4设为打开的状态,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地下部12的拍照摄影。
如图8所示,遮光部件7具有当门部件4被打开时以沿着铰链60的旋转轴弯折的程度的柔性。因此,遮光部件7不阻碍门部件4的开闭动作。此外,遮光部件7不被门部件4的开闭动作破坏。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门部件4以铰链60为媒介被安装在固定部件123上,是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123旋转的平开门。但是,门部件4也可以是相对于固定部件123的槽能够滑动地安装的拉门。
如图8所示,门部件4构成分隔部50的端部。因此,即使在门部件4上不设置把手,植物10的培育者也容易将门部件4打开。
接着,使用图9说明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100的变形例的遮光部件51。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100的变形例的遮光部件51被固定在框部71上。即,遮光部件51被分隔部50和框部71夹着。在此情况下,遮光部件51不会与门部件4一起运动,总是将空气的流路20覆盖。换言之,仅将门部件4打开或关闭。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门部件4的开闭。此外,图4所示的固定遮光部件51B和门用遮光部件51A也可以不被分离而被一体成形。进而,遮光部件51具有与图4所示的整体形状相同的形状,但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薄板的组装或乙烯树脂片的缝合等来形成。即,在变形例的水培装置100中,遮光部件51也只要在俯视中将栽培槽80的侧面包围、以使空气的流路20沿着栽培槽80的侧面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从分隔部50的外周垂下就可以。由此,也能够在抑制经由空气的流路20的光向地下空间12A进入的同时进行地下空间12A的换气。进而,根据该变形例,由于能够作为1个零件而形成遮光部件51,所以能够更简单地形成遮光部件51。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水培装置100的特征性结构及由此得到的效果。
(1)水培装置100具备遮光性的栽培槽80及遮光性的分隔部50。栽培槽80构成为,容纳植物10的地下部12。遮光性的分隔部50被设置为将栽培槽80的上端的开口覆盖,将植物10的地下部12成长的地下空间12A和植物10的地上部11成长的地上空间11A分隔。分隔部50包括固定部件123及门部件4。固定部件123相对于栽培槽80的位置被固定,具有将植物10的茎包围的贯通孔,维持抑制光照射到植物10的地下部12上的闭状态。门部件4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123移动的状态被安装在固定部件123上,变化为抑制光照射到植物10的地下部12上的闭状态和能够辨识植物10的地下部12的开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植物10的培育者通过将门部件4打开,能够从栽培槽80的上方辨识栽培槽80的内侧的空间的植物10的地下部12。
(2)也可以是门部件4以铰链60为媒介被安装在固定部件123上、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123绕铰链60的旋转轴旋转的平开门。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水培装置100还具备遮光部件7。遮光部件7以将门部件4与固定部件123之间的间隙覆盖的方式而设置,当门部件4被打开时,沿着铰链60的旋转轴被弯折。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遮光部件7,不会阻碍门部件4的开闭动作,而能够抑制光从门部件4与固定部件123之间的间隙向栽培槽80的内部进入。
(3)优选的是门部件4构成分隔部50的端部。由此,即使在门部件4上不设置把手,也能够容易地将门部件4打开。
(4)也可以是,水培装置100还具备支承部70及遮光部件51。在此情况下,支承部70被设置在栽培槽80中,以在栽培槽80与分隔部50之间形成空气的流路20的方式在比栽培槽80的上端部靠上方支承分隔部50。遮光部件51在俯视中将栽培槽80的侧面包围,以使空气的流路20沿着栽培槽80的侧面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从分隔部50的外周垂下。遮光部件51包括被安装在固定部件123上的固定遮光部件51B、和被安装在门部件4上且从固定遮光部件51B分离的门用遮光部件51A。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使空气经由空气的流路20在栽培槽80的内侧空间与栽培槽80的外侧空间之间自然地流动,遮光部件51也抑制光从栽培槽80的侧方经由空气的流路20向栽培槽80的内侧进入。除此以外,当辨识栽培槽80内时,能够容易地将门部件4与遮光部件51一起打开。
(5)固定部件123也可以包括相互邻接的板状部件1、2、3。在此情况下,贯通孔也可以由形成在邻接的板状部件1、2、3的一方的端面上的缺口、或设在邻接的板状部件1、2、3的一对对置面上的一对缺口1A、2A、2B、3A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分隔部50的设置。
(6)优选的是在缺口1A、2A、2B、3A的内表面上,安装着将植物10的茎与缺口之间的间隙堵塞、对应于茎的形状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5。由此,抑制光经由植物10的茎与缺口之间的间隙照射到植物10的地下部12上。
(7)优选的是还具备将邻接的板状部件1、2、3彼此之间的间隙覆盖的遮光部件7。由此,抑制光经由植物10的茎与缺口之间的间隙照射到植物10的地下部12上。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8日提出的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6-021862号主张优先权,在此,通过参照该日本申请中所记载的全部内容进行引用。
标号说明
1、2、3 板状部件;
1A、2A、2B、3A 缺口(贯通孔);
4 门部件;
5 弹性部件;
7 遮光部件;
10 植物;
11 地上部;
11A 地上空间;
12 地下部;
12A 地下空间;
20 空气的流路;
50 分隔部;
51 遮光部件;
51B 固定遮光部件;
51A 门用遮光部件;
60 铰链;
70 支承部;
80 栽培槽;
100 水培装置;
123 固定部件。

Claims (7)

1.一种水培装置,
具备:
遮光性的栽培槽,构成为容纳植物的地下部;以及
遮光性的分隔部,以将上述栽培槽的上端的开口覆盖的方式被设置,将上述植物的地下部成长的地下空间和上述植物的地上部成长的地上空间分隔;
上述分隔部包括:
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栽培槽的位置被固定,具有将上述植物的茎包围的贯通孔,维持抑制光照射到上述植物的地下部的闭状态;以及
门部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移动的状态被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变化为抑制光照射到上述植物的地下部的闭状态和能够辨识上述植物的地下部的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装置,
上述门部件以铰链为媒介被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件上,是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绕上述铰链的旋转轴旋转的平开门;
上述水培装置还具备以将上述门部件与上述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隙覆盖的方式被设置、当上述门部件被打开时沿着上述铰链的旋转轴被弯折的遮光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培装置,
上述门部件构成上述分隔部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培装置,
还具备:
支承部,被设置于上述栽培槽,以在上述栽培槽与上述分隔部之间形成空气的流路的方式,在比上述栽培槽的上端部靠上方支承上述分隔部;以及
在俯视中将上述栽培槽的侧面包围、以使上述空气的流路沿着上述栽培槽的侧面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而从上述分隔部的外周垂下的遮光部件;
上述遮光部件包括:被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件上的固定遮光部件、以及被安装在上述门部件上且从上述固定遮光部件分离的门用遮光部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培装置,
上述固定部件包括相互邻接的板状部件;
上述贯通孔由形成在上述邻接的板状部件的一方的端面上的缺口、或设置在上述邻接的板状部件的一对对置面上的一对缺口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培装置,
在上述缺口的内表面上,安装着将上述植物的茎与上述缺口之间的间隙堵塞、对应于上述茎的形状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培装置,
还具备将上述邻接的板状部件彼此之间的间隙覆盖的遮光部件。
CN201680072994.5A 2016-02-08 2016-12-09 水培装置 Active CN108366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1862 2016-02-08
JP2016021862 2016-02-08
PCT/JP2016/005091 WO2017138054A1 (ja) 2016-02-08 2016-12-09 水耕栽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6538A true CN108366538A (zh) 2018-08-03
CN108366538B CN108366538B (zh) 2020-06-16

Family

ID=5956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2994.5A Active CN108366538B (zh) 2016-02-08 2016-12-09 水培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60666A1 (zh)
EP (1) EP3414996B1 (zh)
JP (1) JP6650631B2 (zh)
CN (1) CN108366538B (zh)
WO (1) WO20171380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8902A (zh) * 2017-05-22 2017-09-12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栽培装置
EP3725151B1 (en) * 2017-12-13 2023-05-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ydroponics device
JP7260901B2 (ja) * 2019-03-07 2023-04-19 学校法人近畿大学 節足動物の痕跡調査方法および液体回収器
WO2020241418A1 (ja) * 2019-05-29 2020-12-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水耕栽培装置
KR102383609B1 (ko) * 2019-11-27 2022-04-06 주식회사 미드바르 공기에서 추출된 물을 이용한 식물 재배 시스템
EP4333607A1 (en) * 2021-05-06 2024-03-13 Phenoroot Lt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root zone temperatur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4165U (ja) * 1981-08-10 1983-02-15 村井 邦彦 ビニ−ルシ−ツ形水耕栽培装置
JPH04271731A (ja) * 1991-02-28 1992-09-28 Tabai Espec Corp 人工光型植物栽培装置
JPH07227162A (ja) * 1994-02-18 1995-08-29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養液栽培装置
CN202842037U (zh) * 2012-08-21 2013-04-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遮光布的喷雾栽培箱
US20150327451A1 (en) * 2013-05-23 2015-11-19 Green Space Zouen Co., Ltd. Hydroponic Cultivation Kit
CN204929894U (zh) * 2015-08-27 2016-01-0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生态种植箱
JP2016010388A (ja) * 2014-06-30 2016-01-21 菱江化学株式会社 栽培床、栽培床を使用する植物栽培装置、及び植物栽培装置を使用する方法
CN105284586A (zh) * 2015-11-16 2016-02-03 乐农同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栽培装置及半自动水培芽苗菜栽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0933A (en) * 1970-03-02 1972-05-09 Weingarten & Wong Enterprises Hydroponics system and method
US4057930A (en) * 1974-08-12 1977-11-15 Barham Rayford A Hydroponic method and apparatus
JPS51129735A (en) * 1975-04-30 1976-11-11 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Hydroponics by using foamed rough plate
JPS5512349U (zh) * 1978-07-11 1980-01-26
JPS58146453U (ja) * 1982-03-29 1983-10-01 田口 悌二 観賞用植物の水栽培器
US4531324A (en) * 1983-10-07 1985-07-30 Agracetus Plant tissue culture device
JPS645434A (en) * 1987-06-27 1989-01-10 Aoshima Reitou Kogyo Kk Culture of plan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4908985A (en) * 1988-06-06 1990-03-20 Pathway Systems, Inc.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hydroponic gardening
JPH04103454U (ja) * 1991-02-15 1992-09-07 庄三郎 木田 水耕栽培装置
JP2557844Y2 (ja) * 1991-11-26 1997-12-17 恵庸 豊村 水耕栽培プランター
JPH0588251U (ja) * 1992-05-01 1993-12-03 勝紀 上野 構造物に取り付ける養液栽培装置および栽培槽
JP3505046B2 (ja) * 1996-09-30 2004-03-08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バレイショ塊茎生産方法
JP2917140B1 (ja) * 1998-02-23 1999-07-12 株式会社広瀬 床土又は瀘材の製造方法
JP2000060329A (ja) * 1998-08-26 2000-02-29 Toto Kogyo Kk 作物の養液栽培方法及び栽培装置
GB2368767B (en) * 2000-11-13 2004-01-07 Wen-Chi Lai Bean sprout culture box with a sprinkling device
US7426802B2 (en) * 2003-07-18 2008-09-23 Umbaugh Jr Raymond E Seed germination and paint supporting utility
US8291639B2 (en) * 2009-09-09 2012-10-23 S and E Properties, Inc. Growing system for hydroponics and/or aeroponics
US20120186153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American Agritech, L.L.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hydroponic gardening
JP5639701B1 (ja) * 2013-09-12 2014-12-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水耕栽培装置及び水耕栽培方法
EP3111753A4 (en) * 2014-02-28 2017-03-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ydroponic device and hydroponic method using same
JP6269274B2 (ja) * 2014-04-11 2018-01-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水耕栽培装置及び水耕栽培方法
KR101590808B1 (ko) * 2014-05-12 2016-02-03 주식회사 와이엔씨 가정용 수경재배 장치
US10072880B2 (en) * 2015-09-14 2018-09-11 Herbert Newsam Self-contained plant clo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653075B1 (en) * 2018-12-07 2020-05-19 Timothy E. Joseph Modular grow chamber constructions and related growing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4165U (ja) * 1981-08-10 1983-02-15 村井 邦彦 ビニ−ルシ−ツ形水耕栽培装置
JPH04271731A (ja) * 1991-02-28 1992-09-28 Tabai Espec Corp 人工光型植物栽培装置
JPH07227162A (ja) * 1994-02-18 1995-08-29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養液栽培装置
CN202842037U (zh) * 2012-08-21 2013-04-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遮光布的喷雾栽培箱
US20150327451A1 (en) * 2013-05-23 2015-11-19 Green Space Zouen Co., Ltd. Hydroponic Cultivation Kit
JP2016010388A (ja) * 2014-06-30 2016-01-21 菱江化学株式会社 栽培床、栽培床を使用する植物栽培装置、及び植物栽培装置を使用する方法
CN204929894U (zh) * 2015-08-27 2016-01-0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生态种植箱
CN105284586A (zh) * 2015-11-16 2016-02-03 乐农同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栽培装置及半自动水培芽苗菜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6538B (zh) 2020-06-16
JPWO2017138054A1 (ja) 2018-10-11
US20200260666A1 (en) 2020-08-20
WO2017138054A1 (ja) 2017-08-17
EP3414996A4 (en) 2019-01-23
EP3414996B1 (en) 2021-02-03
EP3414996A1 (en) 2018-12-19
JP6650631B2 (ja) 2020-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6538A (zh) 水培装置
US5363801A (en) Enclosure system for animals and plants
US20070157889A1 (en) Feline solarium
EP1769708A1 (en) Child-care instrument and hood
KR20160002938U (ko) 가리개 디스플레이 및 샘플
JP2007209342A (ja) 鳥の巣箱
WO2020241418A1 (ja) 水耕栽培装置
GB2527065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oor and window assemblies
KR20090013053U (ko) 차양막부가 설치된 유모차 커버
KR20010047446A (ko) 나비 사육 테라륨용 캡슐 화분
KR102294472B1 (ko) 캣타워용 탈착식 하우스
Lyle et al. Nesting with/in the bloom
JP3150650U (ja) 自動車窓用防虫ネット
KR20170092776A (ko) 나비생활사 관찰 키트
RU104819U1 (ru) Дверной или оконный блок теплицы (варианты)
JP3130836U (ja) 飼育ケース
KR200246419Y1 (ko) 곤충관찰용세트
JP3001694U (ja) 天窓付き犬舎
CN216752979U (zh) 香蕉种植保护袋
KR102145224B1 (ko) 해먹용 모기장
KR200249221Y1 (ko) 환기용창문프레임
KR940000378Y1 (ko) 춘란재배 관리용 도표
KR20100009033A (ko) 유모차용 햇빛가리개 및 햇빛가리개를 포함하는 유모차덮개
KR200350521Y1 (ko) 차량용방충망
JPH1156109A (ja) 植物栽培用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8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i and Son,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