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6529B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6529B
CN108366529B CN201680070898.7A CN201680070898A CN108366529B CN 108366529 B CN108366529 B CN 108366529B CN 201680070898 A CN201680070898 A CN 201680070898A CN 108366529 B CN108366529 B CN 108366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coupling
coupling portion
machine body
resp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08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6529A (zh
Inventor
三宅康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6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6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63/1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operated by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63/1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operated by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A01B63/111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operated by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regulating working depth of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63/1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operated by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A01B63/1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operated by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mounting on the tractor, e.g. on the rear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Lifting Devices For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插秧机(1)利用连杆装置(20)将栽植作业机(3)支承为相对于行驶机体(2)能够升降,连杆装置(20)与行驶机体(2)连结,在连杆装置(20)上设置有前连结器(50),在栽植作业机(3)上设置有后连结器(60),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相互连结,插秧机(1)设置有调整机构(70),该调整机构(70)通过对后连结器(60)相对于前连结器(50)的倾斜进行变更而能够使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在偏转方向(Y)上变更。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作业车辆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是公知的。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如下:在使犁23相对于拖拉机A在左右方向上进行了移动位移的状态下将犁23连结于拖拉机A。
连杆装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介于行驶机体与作业机之间。而且,若上述部件的松动累积,则作业机相对于行驶机体的倾斜会发生变化。由此,行驶机体的朝向和作业机的朝向之间会产生偏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11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能够调整作业机相对于行驶机体的倾斜。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作业车辆利用连杆装置将作业机支承为相对于行驶机体能够升降,
所述连杆装置与所述行驶机体连结,在所述连杆装置上设置有前连结器,在所述作业机上设置有后连结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相互连结,
所述作业车辆设置有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通过变更所述后连结器相对于所述前连结器的倾斜而能够使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在偏转方向上变更。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在多处部位相互连结,
所述调整机构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第一连结部位形成无法对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进行变更的固定连结部,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第二连结部位形成能够对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进行变更的变更连结部,
利用所述变更连结部对所述第二连结部位处的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进行变更,由此使得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在偏转方向上发生变更。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所述变更连结部具有转动部,并因所述转动部转动而伸缩,
所述转动部向一个方向转动而使得所述变更连结部伸长,并使得所述第二连结部位处的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增大,由此使得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向偏转方向的一侧变更,
所述转动部向另一方向转动而使得所述变更连结部收缩,并使得所述第二连结部位处的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减小,由此使得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向偏转方向的另一侧变更。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第三连结部位形成有融通机构,该融通机构允许利用所述调整机构对所述后连结器相对于所述前连结器的倾斜进行变更,并且保持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连结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行驶机体的朝向和作业机的朝向之间产生偏差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调整机构使作业机相对于行驶机体的位置在偏转方向上变更,也能够调整作业机相对于行驶机体的倾斜。由此,能够改善行驶机体的朝向和作业机的朝向之间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插秧机和连杆装置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4是连杆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连杆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连杆装置的侧视图。
图7(a)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7(b)是图7(a)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示出从图7(a)所示的状态开始将止动部从转动部拆下后的状态的图。
图9(a)是示出从图8所示的状态开始使止动部朝一个方向转动而使得变更连结部伸长后的状态的图,图9(b)是示出从图9(b)所示的状态开始将止动部紧固于转动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使栽植作业机相对于行驶机体的位置向偏转方向的一侧变更后的状态的图。
图11(a)是示出从图8所示的状态开始使止动部朝另一方向转动而使得变更连结部收缩后的状态的图,图11(b)是从图9(b)所示的状态开始将止动部紧固于转动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使栽植作业机相对于行驶机体的位置向偏转方向的另一侧变更后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用于对融通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示出第四连结部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的插秧机1进行说明。此外,作业车辆也可以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并不限定于插秧机。
如图1~图12及图14所示,前后上下左右的各方向分别表示插秧机1的前后上下左右。即,前方设为直行姿势的插秧机1的前进方向,后方设为直行姿势的插秧机1的后退方向,上下方向设为水平面上的插秧机1的铅直方向,左右方向设为从直行姿势的插秧机1的后方观察前方时的左右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插秧机1具备:行驶机体2;以及栽植作业机3,其装配于上述行驶机体2的后部,插秧机1借助行驶机体2而行驶、且利用栽植作业机3进行栽植作业。
栽植作业机3是作业机的一例。
行驶机体2具备:发动机4;对来自发动机4的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器5;对发动机4以及变速器5进行支承的机体框架6;以及由从发动机4以及变速器5传递的动力驱动的前轮7及后轮8等。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设置有发动机罩17。发动机罩17将发动机4覆盖。
来自发动机4以及变速器5的动力分别向前桥壳9、后桥壳10传递。前桥壳9支承于机体框架6的前部,并且前轮7支承于该前桥壳9的左右两端部。同样地,后桥壳10支承于机体框架6的后部,并且后轮8支承于该后桥壳10的左右两端部。机体框架6的上部由踏板11覆盖,操作人员能够在踏板11上移动。
在行驶机体2的前后方向中途部配置有驾驶席12,在该驾驶席12的前方设置有转向方向盘13、操作踏板14以及仪表板15等。除了转向方向盘13以外,在仪表板15上还配置有各种操作用的操作件、显示装置。
栽植作业机3具备栽植臂31、栽植爪32、秧苗载台33、浮子34等。栽植爪32安装于栽植臂31。利用从变速器5朝向后方伸出的PTO轴16对栽植作业机3进行驱动。更详细而言,动力从PTO轴16经由栽植中央箱体35而向设置于栽植作业机3的栽植传动箱36传递,动力从栽植传动箱36向栽植臂31、栽植爪32分配。
栽植臂31借助从栽植传动箱36传递来的动力而旋转。从秧苗载台33向栽植爪32供给秧苗。随着栽植臂31的旋转运动,栽植爪32插入于田地内,并以达到规定的栽植深度的方式对秧苗进行栽植。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转动式的栽植爪,但也可以使用曲柄式的栽植爪。
秧苗载台33由板状的部件构成,在侧视观察机体时,配设为以前高后低状而倾斜。在秧苗载台33的后表面,与栽植臂的数量(插秧机的垄数)相应地形成有供穴盘苗载置的载置面。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是载置6垄的插秧机,因此形成有6个载置面。
插秧机1设置有施肥装置40。施肥装置40具备如下部件等:肥料箱41;导出机构42,其以规定量逐渐将肥料箱41内的肥料导出;开沟器43,其分别安装于浮子34、且形成用于向田地表面供给肥料的沟;开沟辅助板44,其固定于开沟器43的背面、且后方开口;以及供给软管45,其将导出机构42的导出口和开沟辅助板44的开口连接起来。
在利用导出机构42适量地将肥料箱41内的肥料导出之后,通过供给软管45而将该肥料朝向开沟器43转移输送,并将该肥料向利用开沟器43以及开沟辅助板44形成于田地表面的沟中释放。
以下,对连杆装置20及其周围的结构进行说明。
连杆装置20将栽植作业机3支承为相对于行驶机体2能够升降。
如图3所示,连杆装置20的前部与行驶机体2的后部连结。在连杆装置20的后部设置有前连结器50。在栽植作业机3上设置有后连结器60。在前连结器50的后方配置后连结器60,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相互连结。当从上方观察插秧机1时,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配置于中央线L上。中央线L是从行驶机体2的左右方向中央通过、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虚拟线。
通过设置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若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解除,则能够容易地对行驶机体2和栽植作业机3进行分割。由此,维护性得到提高。另外,能够容易地将多种作业机替换安装于行驶机体2,从而能够以多种目的而利用装置,作业车辆的通用性得到提高。
如图4及图5所示,连杆装置20具备上连杆21、下连杆22以及致动器(未图示)。
利用销21a、22a将上连杆21的前部和下连杆22的前部连结成: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后支柱(未图示)能够转动。利用销21b、22b将上连杆21的后部和下连杆22的后部连结成:相对于前连结器50能够转动。
下连杆22形成为前侧为一根而后侧分支的近似Y字状。利用销23a将中间连杆23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下连杆22的前部,利用销23b将中间连杆23的另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下连杆22的前后方向中途部。所述致动器介于中间连杆23与行驶机体2的下部支承体18(参照图1)之间。利用销23a将所述致动器的一端以相对于中间连杆23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中间连杆23,并将另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下部支承体18。所述致动器例如是液压缸。
主销62从后连结器60向后方突出,借助主销62而对栽植作业机3进行连结。
因所述致动器伸长而使得连杆装置20(上连杆21以及下连杆22)以与行驶机体2的连结部为中心而向下转动,由此使得栽植作业机3下降。因所述致动器收缩而使得连杆装置20以与行驶机体2的连结部为中心而向上转动,由此使得栽植作业机3升高。
以下,对调整机构7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调整机构70用于使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在偏转方向Y上变更。
偏转方向Y是指: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以前连结器50为中心而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方向。
在多处部位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连结。
至少在两处部位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连结。当在两处部位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连结时,固定连结部80形成于一处连结部位(第一连结部位A),变更连结部90形成于另一处连结部(第二连结部位B)。
第一连结部位A和第二连结部位B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并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上方观察插秧机1时,第一连结部位A和第二连结部位B以中央线L为中心而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参照图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位A配置于右侧,第二连结部位B配置于左侧。
如图3及图4所示,调整机构70在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第一连结部位A形成无法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进行变更的固定连结部80。
对于固定连结部80而言,在第一连结部位A,利用螺栓81和螺母对形成于前连结器50的托架51和形成于后连结器60的托架61进行紧固固定。由此,在第一连结部位A无法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进行变更,该间隔固定为恒定值。
如图3及图5所示,调整机构70在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第二连结部位B形成能够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S进行变更的变更连结部90。
如图6及图7(a)所示,变更连结部90具有转动部91、第一固定部92、第二固定部93以及止动部94。因转动部91转动而使得变更连结部90在前后方向上伸缩。
如图7(a)及图7(b)所示,转动部9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较长形状。在转动部91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孔91a,孔91a在转动部91的前端开口。在孔91a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周螺纹91b。在转动部91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周螺纹91c。在转动部91的外周形成有凸缘部91d。
第一固定部92借助托架52而固定于前连结器50。在第一固定部92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周螺纹92b。第一固定部92插入于转动部91的孔91a。第一固定部92的外周螺纹92b与转动部91的内周螺纹91b螺合。
第二固定部93借助托架63而固定于后连结器60。在第二固定部93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周螺纹93a。转动部91插通于第二固定部93。第二固定部93的内周螺纹93a与转动部91的外周螺纹91c螺合。转动部91将第二固定部93以及托架63贯通并向后方突出。
第一固定部92的外周螺纹92a、和第二固定部93的内周螺纹93a构成为反向螺纹。由此,若转动部91向一个方向X1转动,则变更连结部90伸长,若转动部91向另一方向X2转动,则变更连结部90收缩(参照图8、图9(a)以及图11(a))(螺纹扣方式)。为了确保螺纹扣方式的调整余量,在前连结器50与后连结器60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
通过变更连结部90的伸缩而对第二连结部位B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S进行变更(参照图8、图9(a)以及图11(a))。这是因为,在第二连结部位B,变更连结部90介于前连结器50与后连结器60之间。
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止动部94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周螺纹94a。止动部94的内周螺纹94a与转动部91的外周螺纹91c螺合。通过将止动部94装配于转动部91而使得托架52变为由止动部94和第二固定部93从前后夹持的状态(参照图7(a))。
以下,对调整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倾斜时的步骤(1)~(3)进行说明。
(1)如图8所示,将止动部94从转动部91拆下。
(2)接下来,使转动部91绕轴转动。此时,作业者使扳手等工具与转动部91的凸缘部91d卡合,对该工具进行操作而使转动部91转动。
作业者使转动部91转动而使得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向偏转方向Y变更,由此调整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倾斜。
如图9(a)所示,转动部91向一个方向X1转动而使得变更连结部90伸长。由此,第二连结部位B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增大。此时,在第一连结部位A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因固定连结部80而不变更。由此,对后连结器60相对于前连结器50的倾斜进行变更。由此,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向偏转方向Y的一侧Y1变更(参照图10)。
如图11(a)所示,转动部91向另一方向X2转动而使得变更连结部90收缩。由此,第二连结部位B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减小。此时,在第一连结部位A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因固定连结部80而不变更。由此,后连结器60相对于前连结器50的倾斜发生变更。由此,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向偏转方向Y的另一侧Y2变更(参照图12)。
(3)若作业者确认为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成为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姿势,则结束上述(2)的作业,将止动部94装配于转动部91(参照图9(b)以及图11(b))。
此外,关于变更连结部90,为了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而采用了螺纹扣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垫片调节方式。在所述垫片调节方式下,构成为:在第二连结部位B处,使垫片介于前连结器50与后连结器60之间,借助垫片而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连结。在垫片调节方式下,当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时,进行如下作业:(i)暂时将第二连结部位B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解除;(ii)对垫片的尺寸以及/或者个数进行变更;(iii)借助变更后的垫片而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重新连结。
然而,根据垫片调节方式,当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时,在暂时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解除之后,必须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重新连结,因此作业较为繁琐。另外,为了能够迅速地选择最佳的垫片,还需要作业的熟练度。与此相对,在螺纹扣方式下,通过使转动部91转动而能够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调整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倾斜的作业,在这一点上较为有利。
以下,对融通机构10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在第三连结部位C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相互连结。
第三连结部位C配置为比第一连结部位A以及第二连结部位B更靠上方。另外,当从上方观察插秧机1时,第三连结部位C配置于中央线L上。
融通机构100形成于第三连结部位C。
如图13所示,融通机构100具有销101以及钩102。
销101设置于后连结器60、且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
钩102设置于前连结器50、且卡挂于销101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
融通机构100在第三连结部位C使得钩102从下方卡挂于销101,由此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相互连结。
钩102的卡挂于销101的部位的内径比销101的外径略大。由此,在销101和钩102的卡合部位设置有游隙。
当相对于前连结器50而对后连结器60的倾斜进行变更时(参照上述(2)),融通机构100利用所述游隙将销101相对于钩102的摆动吸收,由此抑制销101产生应变。
由此,融通机构100在第三连结部位C允许对后连结器60相对于前连结器50的倾斜进行变更,并且保持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状态。
这样,融通机构100通过抑制销101产生应变而能够防止第三连结部位C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强度下降。由此,在第三连结部位C处,能够稳定地对后连结器60进行支承。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调整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倾斜的作业。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在第四连结部位D处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相互连结。在第四连结部位D处,利用螺栓110将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相互连结,由此形成无法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进行变更的固定连结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部位,第三连结部位C存在于上部的左右方向中央,第一连结部位A和第二连结部位B存在于上下方向中途部的左右,第四连结部位D存在于下部的左右方向中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部位,虽然形成变更连结部的连结部位为一处(第二连结部位B),但也可以为多处。即,采用螺纹扣方式或者垫片调节方式的连结部位可以为多处。在该情况下,形成固定连结部的连结部位至少需要一处。
如上,插秧机1利用连杆装置20将栽植作业机3支承为相对于行驶机体2能够升降,
连杆装置20与行驶机体2连结,在连杆装置20上设置有前连结器50,在栽植作业机3上设置有后连结器60,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相互连结,
设置有调整机构70,该调整机构70通过变更后连结器60相对于前连结器50的倾斜而能够使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在偏转方向Y上变更。
由此,即使在行驶机体2的朝向和栽植作业机3的朝向之间产生偏差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调整机构70使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在偏转方向Y上变更,也能够调整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倾斜。由此,能够改善行驶机体2的朝向和栽植作业机3的朝向之间的偏差。
另外,在插秧机1中,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在多处部位相互连结,
调整机构70在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第一连结部位A形成无法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进行变更的固定连结部80,在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第二连结部位B形成能够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的变更连结部90,
利用变更连结部90对第二连结部位B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由此使得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在偏转方向Y上变更。
据此,利用变更连结部90对第二连结部位B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由此使得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在偏转方向Y上变更。由此,能够改善行驶机体2的朝向和栽植作业机3的朝向之间的偏差。
另外,在插秧机1中,变更连结部90具有转动部91,并因转动部91转动而伸缩,
转动部91向一个方向X1转动而使得变更连结部90伸长,并使得第二连结部位B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增大,由此使得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向偏转方向Y的一侧Y1变更,
转动部91向另一方向X2转动而使得变更连结部90收缩,并使得第二连结部位B处的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减小,由此使得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位置向偏转方向Y的另一侧Y2变更。
据此,通过使转动部91转动而能够对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间隔S进行变更,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调整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倾斜的作业。
另外,在插秧机1中,在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第三连结部位C处形成有融通机构100,该融通机构100允许利用调整机构70对后连结器60相对于前连结器50的倾斜进行变更,并且保持前连结器50和后连结器60的连结状态。
据此,当利用调整机构70对后连结器60相对于前连结器50的倾斜进行变更时,能够在第三连结部位C利用融通机构100稳定地对后连结器60进行支承。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调整栽植作业机3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倾斜的作业。
附图标记说明
1 插秧机
2 行驶机体
3 栽植作业机
20 连杆装置
50 前连结器
60 后连结器
70 调整机构

Claims (4)

1.一种作业车辆,其利用连杆装置将作业机支承为相对于行驶机体能够升降,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装置与所述行驶机体连结,在所述连杆装置上设置有前连结器,在所述作业机上设置有后连结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相互连结,
所述作业车辆设置有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通过变更所述后连结器相对于所述前连结器的倾斜而能够使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在偏转方向上变更,
所述偏转方向是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以所述前连结器为中心而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在多处部位相互连结,
所述调整机构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第一连结部位形成无法对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进行变更的固定连结部,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第二连结部位形成能够对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进行变更的变更连结部,
利用所述变更连结部对所述第二连结部位处的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进行变更,由此使得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在偏转方向上发生变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更连结部具有转动部,并因所述转动部转动而伸缩,
所述转动部向一个方向转动而使得所述变更连结部伸长,并使得所述第二连结部位处的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增大,由此使得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向偏转方向的一侧变更,
所述转动部向另一方向转动而使得所述变更连结部收缩,并使得所述第二连结部位处的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间隔减小,由此使得所述作业机相对于所述行驶机体的位置向偏转方向的另一侧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第三连结部位形成有融通机构,该融通机构允许利用所述调整机构对所述后连结器相对于所述前连结器的倾斜进行变更,并且保持所述前连结器和所述后连结器的连结状态。
CN201680070898.7A 2015-12-17 2016-12-07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8366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6772 2015-12-17
JP2015246772A JP6483011B2 (ja) 2015-12-17 2015-12-17 作業車両
PCT/JP2016/086354 WO2017104504A1 (ja) 2015-12-17 2016-12-07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6529A CN108366529A (zh) 2018-08-03
CN108366529B true CN108366529B (zh) 2021-07-13

Family

ID=59056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0898.7A Active CN108366529B (zh) 2015-12-17 2016-12-07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83011B2 (zh)
KR (1) KR20180091087A (zh)
CN (1) CN108366529B (zh)
WO (1) WO20171045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0069A (zh) * 2020-12-28 2021-04-23 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的履带式多行智能免耕播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6508U (zh) * 1978-10-14 1980-04-17
JPS60111607A (ja) 1983-11-18 1985-06-18 明石 勝子 勉強コア
JPH0327378Y2 (zh) * 1984-10-24 1991-06-13
JPH0310183Y2 (zh) * 1985-03-13 1991-03-13
JPH06327301A (ja) * 1993-05-25 1994-11-29 Sano Atatsuchi Kenkyusho:Kk 乗用トラクタ用畝成形器
JP3657394B2 (ja) * 1997-05-23 2005-06-08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AT2935U1 (de) * 1998-05-06 1999-07-26 Steyr Daimler Puch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zapfwelle eines schleppers
CN2367060Y (zh) * 1998-09-01 2000-03-08 郑宇虎 一种机械控制起落的后悬挂犁地装置
JP2003321849A (ja) * 2002-05-07 2003-11-14 Takeshi Suga ホィール式トラクターショベルの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小型油圧ショベルの排土板、アングリング装置。
JP4264586B2 (ja) * 2003-09-22 2009-05-20 株式会社ササキ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トラクタに連結する畦形成機
FR2895211B1 (fr) * 2005-12-22 2009-11-20 Kuhn Sa Engin agricole comportant un attelage perfectionne
JP2008061551A (ja) * 2006-09-06 2008-03-21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対地作業車両の作業機昇降装置
CN203691923U (zh) * 2013-12-06 2014-07-09 株式会社久保田 插秧机的升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8698A (ja) 2017-06-22
WO2017104504A1 (ja) 2017-06-22
JP6483011B2 (ja) 2019-03-13
CN108366529A (zh) 2018-08-03
KR20180091087A (ko)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213617A (ja) 田植機
CN108366529B (zh) 作业车辆
CN105815017B (zh) 乘坐式插秧机
JP5385642B2 (ja) 田植機
JP4872271B2 (ja) 苗移植機
CN103988623B (zh) 苗移植机
JP2011004650A (ja) 苗移植機
JP2016119879A (ja) 苗移植機
JP2016119879A5 (zh)
JP2019110773A (ja) 水田作業機
JP2008283941A5 (zh)
CN101179926B (zh) 载人型插秧机
JPH0637622Y2 (ja) 歩行型田植機の施肥装置取付け部構造
JP5779995B2 (ja) 苗移植機
JP2019106943A (ja) 水田作業機
CN204762078U (zh) 乘用型插秧机以及乘用型直播机
JP7326176B2 (ja) 移植機
JP6304414B2 (ja) 苗移植機
JP7227077B2 (ja) 作業車両
JPH0715377Y2 (ja) 田植機におけるフロ−ト装置
JP2010187579A (ja) 田植機
KR102325179B1 (ko) 수전 작업기
JP2007261579A (ja) 水田作業機
CN106717371B (zh) 步行式插秧机
JP2009039028A (ja) 移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NMA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