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0853A -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0853A
CN108360853A CN201810183710.0A CN201810183710A CN108360853A CN 108360853 A CN108360853 A CN 108360853A CN 201810183710 A CN201810183710 A CN 201810183710A CN 108360853 A CN108360853 A CN 108360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hoistable platform
camera
lifting
lug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37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0853B (zh
Inventor
韩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ang L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ang L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ang L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837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60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60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0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0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0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包括车站场地、升降装置、移动装置、伸缩装置、识别装置、存储装置、无线装置以及控制中心,所述汽车站场地包括汽车站进客区、人体等待区、车辆停放区、人体升降通道以及人体移动通道,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轨道、升降平台、升降滚轮以及升降电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轨道、移动滚轮以及移动电机,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升降液压泵、升降液压杆、缓冲平台、伸缩挡板、伸缩电机以及挡板凹槽,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第四摄像头以及第一车票识别器,所述存储装置包括行李放置槽以及固定锁扣,所述无线装置设于控制中心内部,所述控制中心设于汽车站场地规划的放置控制中心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站载客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站是公路运输部门重要基层单位之一,专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组织和调度车辆运行。它可分为客运站和货运站;客运站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汽车站,一般设在公路旅客集散点,其规模大小视当地的客运量而定;商务如售票、接受行李包裹的托运等;车务如车辆的调度、检查、加油、维修、接收和发送等。客运站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视其等级和业务繁简而定,通常设有售票处、问事处、行包托运处、小件寄存处、候车室、停车场等。
目前,大量的客运站的交通运营还是主要依靠人为管控,造成客运站的乱象由来已久。长途客车进错站、外来无关车辆闯入、乘客上错车、客车不按时发车等乱象大大影响了客运站的效率,特别是在春运等客流量集中爆发的节假日,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维护客运站的秩序,即便是这样还是不能发挥客运站的最大运力。
然,如何将汽车客运站的乘客上车进行智能化管理,避免乘客乱乘、错乘以及行李错放等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包括车站场地、升降装置、移动装置、伸缩装置、识别装置、存储装置、无线装置以及控制中心,所述汽车站场地包括汽车站进客区、人体等待区、车辆停放区、人体升降通道以及人体移动通道;所述汽车站进客区设置有汽车站闸机,所述汽车站闸机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规范乘客出入;所述人体等待区设置于车站场地内并划分有若干与人体升降通道以及人体移动通道对应的人体等待区域场地,用于提供候车人体等待;所述车辆停放区设置于汽车站场地外部区域位置并设置有若干,用于停放固定发车时间的车辆;所述人体升降通道数量与人体等待区域场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人体等待区域场地位置分别与人体等待区域位置以及人体移动通道连接,用于提供物体升降;所述人体移动通道设置于车站场地地面内部位置并与人体升降通道连接,用于提供物体移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轨道、升降平台、升降滚轮以及升降电机,所述升降轨道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滚轮移动;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上方位置,用于放置物体;所述升降滚轮设置有若干给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两侧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在升降轨道上移动;所述升降电机数量与升降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分别与升降平台以及升降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运行;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轨道、移动滚轮以及移动电机,所述移动轨道设置于人体移动通道位置,用于提供移动滚轮移动;所述移动滚轮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升降平台未存在升降滚轮侧方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在移动轨道上移动;所述移动电机数量与升降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分别与升降平台以及移动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运行;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升降液压泵、升降液压杆、缓冲平台、伸缩挡板、伸缩电机以及挡板凹槽,所述升降液压泵数量与升降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伸缩;所述升降液压杆数量与升降液压泵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下方位置分别与升降液压泵以及缓冲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缓冲平台伸缩;所述缓冲平台数量与升降液压杆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液压杆前端位置;所述伸缩挡板设有若干并分别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上方位置,所述伸缩挡板上表面与汽车站场地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所述伸缩电机数量与伸缩挡板数量一致并与伸缩挡板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伸缩挡板伸缩;所述挡板凹槽数量与伸缩挡板数量一致,且挡板凹槽上表面与伸缩挡板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挡板凹槽下表面与伸缩挡板下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固定伸缩挡板;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第四摄像头以及第一车票识别器,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汽车站场地内部顶端位置,用于摄取自身下方升降平台周围环境影像;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内部位置,用于摄取自身所在人体升降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三摄像头设置于人体移动通道内部位置,用于摄取自身所在人体移动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四摄像头设置有人若干并设置于汽车站场地车辆停放区位置,用于摄取汽车站场地车辆停放区环境影像;所述第一车票识别器设置于汽车站闸机表面位置,用于识别乘客的汽车票并控制连接的汽车站闸机开关;所述存储装置包括行李放置槽以及固定锁扣,所述行李放置槽设置于人体等待区的升降平台表面位置,用于放置乘客的行李;所述固定锁扣设置于行李放置槽侧方位置,用于固定行李放置槽内的固定锁扣;所述无线装置设置于控制中心内部位置,用于分别与升降电机、升降滚轮、移动电机、升降液压泵、伸缩电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第四摄像头、第一车票识别器、固定锁扣、汽车站管理部门、报警中心、急救中心以及网络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设置于汽车站场地规划的放置控制中心位置,用于执行指定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汽车站场地还包括行李放置区,所述行李放置区设置于人体等待区临接区域,用于提供行李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行李放置区设置有运输机器人,所述运输机器人设置有若干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为乘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存储装置还包括行李存储仓以及身份识别门体,所述行李存储仓数量与运输机器人数量一致并设置于运输机器人上方位置,用于一对一存储乘客行李;所述身份识别门体为带有身份证识别器以及车票识别器的门体,所述身份识别门体数量与行李存储仓数量一致并与行李存储仓连接,用于扫描记录存储行李的乘客身份证以及车票信息并开关连接的行李存储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存储装置还包括警报发声装置,所述警报发声装置设置与所述行李存储仓侧面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获取身份识别门体识别的乘客身份证以及车票信息并在检测到身份识别门体识别到错误信息发出声音警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信号发射器以及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数量车辆停放区数量一致并设置于车辆停放区位置,用于发送自身所在区域信息;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于控制中心内部位置并分别与信号发射器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平台设置有人体等候座椅,所述人体等候座椅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方位置,用于提供等候人体进行休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人体等候座椅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第二车票识别器,所述安全防护装置数量与人体等候座椅数量一致并设置于人体等候座椅侧方位置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固定防护人体等候座椅上方的人体;所述第二车票识别器设置于人体等候座椅侧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用于识别坐于人体等候座椅上方人体持有的车票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人体等候座椅还设置有紧急按钮,所述紧急按钮数量与人体等候座椅数量一致并设置于所述人体等候座椅扶手下方位置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向无线装置发送紧急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平台还设置有升降自动售货机,所述升降自动收货区设置于升降平台空置区域并与无线装置连接,乘客踩下升降自动售货机升起按钮后,与升起按钮连接的升降自动售货机上升至升降平台上方,用于提供售卖物品。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实时监测发车时间,若是到达预设发车时间则分析对应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的人体等候座椅乘坐的人体数量与售票完成的票数匹配信息,若匹配则控制升降平台移动至预设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域以供候车乘客上车,上车完成后控制升降平台复位。
2.所述智能物体运送系统提供一对一行李运输的运输机器人,乘客需刷身份证以及车票才能够使用。
3.人体等候座椅只有在乘客刷票成功后才能就坐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否则人体等候座椅处于震动提示状态。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汽车场地局部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移动通道及升降通道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升降平台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升降通道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统的运输机器人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车辆停放区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人体等候座椅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行李存储仓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行李存储仓的侧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电子器件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4,图6-7,图10所示,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汽车场地局部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移动通道及升降通道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升降平台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升降通道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车辆停放区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人体等候座椅的侧面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电子器件连接图。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包括车站场地1、升降装置2、移动装置3、伸缩装置4、识别装置5、存储装置6、无线装置7以及控制中心8,汽车站场地1包括汽车站进客区10、人体等待区11、车辆停放区12、人体升降通道13以及人体移动通道14;汽车站进客区10设置有汽车站闸机100,汽车站闸机100与无线装置7连接,用于规范乘客出入;人体等待区11设置于车站场地1内并划分有若干与人体升降通道13以及人体移动通道14对应的人体等待区11域场地,用于提供候车人体等待;车辆停放区12设置于汽车站场地1外部区域位置并设置有若干,用于停放固定发车时间的车辆;人体升降通道13数量与人体等待区11场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人体等待区11场地位置分别与人体等待区11、车辆停放区12以及人体移动通道14连接,用于提供物体升降;人体移动通道14设置于车站场地1地面内部位置并与人体升降通道13连接,用于提供物体移动;升降装置2包括升降轨道20、升降平台21、升降滚轮22以及升降电机23,升降轨道20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13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滚轮22移动;升降平台21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位置,用于放置物体;升降滚轮22设置有若干给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两侧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21在升降轨道20上移动;升降电机23数量与升降平台21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内部位置分别与升降平台21以及升降滚轮22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22运行;移动装置3包括移动轨道30、移动滚轮31以及移动电机32,移动轨道30设置于人体移动通道14位置,用于提供移动滚轮31移动;移动滚轮31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未存在升降滚轮22侧方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21在移动轨道30上移动;移动电机32数量与升降平台21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内部位置分别与升降平台21以及移动滚轮31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31运行;伸缩装置4包括升降液压泵40、升降液压杆41、缓冲平台42、伸缩挡板43、伸缩电机44以及挡板凹槽45,升降液压泵40数量与升降平台21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内部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伸缩;升降液压杆41数量与升降液压泵40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下方位置分别与升降液压泵40以及缓冲平台42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缓冲平台42伸缩;缓冲平台42数量与升降液压杆41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液压杆41前端位置;伸缩挡板43设有若干并分别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位置,伸缩挡板43上表面与汽车站场地1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伸缩电机44数量与伸缩挡板43数量一致并与伸缩挡板43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伸缩挡板43伸缩;挡板凹槽45数量与伸缩挡板43数量一致,且挡板凹槽45上表面与伸缩挡板43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挡板凹槽45下表面与伸缩挡板43下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固定伸缩挡板43;识别装置5包括第一摄像头50、第二摄像头51、第三摄像头52、第四摄像头53以及第一车票识别器54,第一摄像头50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上方汽车站场地1内部顶端位置,用于摄取自身下方升降平台21周围环境影像;第二摄像头51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13内部位置,用于摄取自身所在人体升降通道13内部环境影像;第三摄像头52设置于人体移动通道14内部位置,用于摄取自身所在人体移动通道14内部环境影像;第四摄像头53设置有人若干并设置于汽车站场地1车辆停放区12位置,用于摄取汽车站场地1车辆停放区12环境影像;第一车票识别器54设置于汽车站闸机100表面位置,用于识别乘客的汽车票并控制连接的汽车站闸机100开关;存储装置6包括行李放置槽60以及固定锁扣61,行李放置槽60设置于人体等待区11的升降平台21表面位置,用于放置乘客的行李;固定锁扣61设置于行李放置槽60侧方位置,用于固定行李放置槽60内的固定锁扣61;无线装置7设置于控制中心8内部位置,用于分别与升降电机23、升降滚轮22、移动电机32、升降液压泵40、伸缩电机44、第一摄像头50、第二摄像头51、第三摄像头52、第四摄像头53、第一车票识别器54、固定锁扣61、汽车站管理部门、报警中心、急救中心以及网络连接;控制中心8设置于汽车站场地1规划的放置控制中心8位置,用于执行指定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升降平台21设置有人体等候座椅200,人体等候座椅200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升降平台21上方位置,用于提供等候人体进行休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识别装置5还包括信号发射器55以及信号接收器56,信号发射器55数量车辆停放区12数量一致并设置于车辆停放区12位置,用于发送自身所在区域信息;信号接收器56设置于控制中心8内部位置并分别与信号发射器55以及无线装置7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55发射的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人体等候座椅200还设置有紧急按钮203,紧急按钮203数量与人体等候座椅200数量一致并设置于人体等候座椅200扶手下方位置与无线装置7连接,用于向无线装置7发送紧急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升降平台21还设置有升降自动售货机204,升降自动收货区设置于升降平台21空置区域并与无线装置7连接,乘客踩下升降自动售货机204升起按钮后,与升起按钮连接的升降自动售货机204上升至升降平台21上方,用于提供售卖物品。
其中,升降自动售货机204侧方设有上升按钮,踩下后,升降自动售货机204内的电机驱动升降自动售货机204从升降平台21完全上升,在升降平台21移动时,升降自动售货机204下降复位,复位后升降自动售货机204上表面与升降平台21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每一升降平台21绑定有若干不重复车次的发车时间、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车牌信息以及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12域信息,控制中心8向升降电机23、升降滚轮22、移动电机32、升降液压泵40、伸缩电机44、信号发射器55、信号接收器56、第一摄像头50、第二摄像头51、第三摄像头52、第四摄像头53、第一车票识别器54、固定锁扣61、运输机器人9、身份识别门体63、警报发声装置64、汽车站管理部门、报警中心、急救中心、网络、汽车站闸机100、安全防护装置201、第二车票识别器202、紧急按钮203以及升降自动售货机204升起按钮发送或接收信息和/或指令和/或请求均通过无线装置7执行;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内部的电子器件在执行完成指令后向控制中心8返回对应的指令完成信息;紧急按钮203按下后,控制中心8将紧急按钮203对应的人体等候座椅200信息发送给汽车站管理部门;人体等候座椅200内部设置有一震动马达,若用户未通过信息匹配或者未使用安全防护装置201则处于震动状态。
具体的,无线装置7接收到汽车站管理部门发送的启动指令则将其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与无线装置7连接的第一车票识别器54发送实时识别指令并向第一摄像头50发送实时摄取指令,与无线装置7连接的第一车票识别器54接收到则实时分析是否有检测到车票,若有则获取检测到的车票信息并将获取的车票信息通过无线装置7与汽车站售票部门匹配分析是否为有效车票,若是则第一车票识别器54控制连接的汽车站闸机100开启并在持有有效车票的乘客通过后控制汽车站闸机100关闭,第一摄像头50接收到则实时摄取第一影像(第一影像是指摄取的自身下方的升降平台21环境影像)并将第一影像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利用无线装置7实时获取当前时间并将获取的当前时间与所有升降平台21对应的发车时间进行比对,分析当前时间是否有处于升降平台21的预设发车时间(预设发车时间为升降平台21实际发车时间前0-2小时,在本实施例中为前20分钟),若有控制中心8根据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上方第一摄像头50摄取的第一影像分析到达预设发车时间升降平台21上方人体等候座椅200乘坐的人体数量与汽车站售票部门结束与到达预设发车时间升降平台21绑定车次售票的有效车票数量是否一致,若是则控制中心8向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内部的升降电机23发送启动指令并向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内的第二摄像头51发送实时摄取指令以及向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连接的人体移动通道14内的第三摄像发送实时摄取指令,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内部的升降电机23接收到则控制自身启动运行,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内的第二摄像头51发接收到则实时摄取第二影像(第二影像是指第二摄像头51摄取的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内的环境影像)并将摄取的第二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8,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连接的人体移动通道14内的第三摄像头52接收到则实时第三影像(第三影像是指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所在的人体移动通道14内的环境影像)并将摄取的第三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内部已启动的升降电机23发送升降平台21所在人体升降通道13的第二摄像头51摄取的第二影像、与人体通道连接的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以及下降停置指令,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内部已启动的升降电机23接收到则根据自身所在人体升降通道13的第二摄像头51摄取的第二影像以及与人体通道连接的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22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21在升降轨道20上下降至人体升降通道13下方位置(下降至人体升降通道13下方位置是指升降平台21下表面与人体升降通道13与移动升降通道连接位置保持同一水平面)并在下降完成后将下降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在人体升降通道13下降完成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液压泵40发送升降平台21所在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以及伸出抵触指令,在人体升降通道13下降完成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液压泵40接收到则根据自身所在人体升降通道13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启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伸出控制前端的缓冲平台42伸出与自身所在人体升降通道13连接的人体移动通道14底端地面抵触并在抵触完成后将抵触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与抵触地面的缓冲平台42连接升降液压杆41连接的升降液压泵40所在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滚轮22发送轨道断开指令并向与抵触地面的缓冲平台42连接升降液压杆41连接的升降液压泵40发送收缩放置指令,与抵触地面的缓冲平台42连接升降液压杆41连接的升降液压泵40所在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滚轮22接收到则解除自身与升降轨道20的固定连接关系,与抵触地面的缓冲平台42连接升降液压杆41连接的升降液压泵40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缓慢收缩将连接的升降平台21的移动滚轮31放置于移动轨道30上,控制中心8根据与人体移动通道14地面抵触缓冲平台42连接的升降平台21所在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分析与抵触地面的缓冲平台42连接升降液压杆41连接的升降液压泵40是否有驱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缓慢收缩将连接的升降平台21的移动滚轮31放置于移动轨道30上,若有则控制中心8向与人体移动通道14地面抵触缓冲平台42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连接的升降液压泵40发送完全收缩指令并向与移动轨道30连接的移动滚轮31发送固定连接指令,与人体移动通道14地面抵触缓冲平台42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连接的升降液压泵40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完全收缩,与移动轨道30连接的移动滚轮31接收到则控制自身与连接的移动轨道30固定连接(以供移动滚轮31在移动轨道30上移动,防止移动实时脱轨)并在连接完成后将连接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与移动轨道30连接完成的移动滚轮31连接的移动电机32发送与移动轨道30连接完成的移动滚轮31连接的升降平台21所在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以及驱动载客指令,与移动轨道30连接完成的移动滚轮31连接的移动电机32接收到则根据与移动轨道30连接完成的移动滚轮31连接的升降平台21所在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31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21移动至与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12域信息对应区域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下方位置(即将升降平台21运输至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车辆停放区12域下方的人体升降通道13位置处,且升降平台21中间位置与人体升降通道13中间位置保持同一垂直线)并在到达后将到达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到达与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12域信息对应区域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下方位置的升降平台21内部的升降液压泵40发送到达预设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12域所在的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以及伸出连接指令,到达与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12域信息对应区域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下方位置的升降平台21内部的升降液压泵40接收到则根据到达预设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12域所在的人体移动通道14的第三摄像头52摄取的第三影像驱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41伸出将前端的缓冲平台42抵触与人体移动通道14地面位置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21完全上升至与人体移动通道14连接的人体升降通道13位置(即控制升降平台21的所有升降滚轮22与人体升降通道13的升降轨道20连接)并在上升完成后将上升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存在向完全上升至与人体移动通道14连接的人体升降通道13位置的升降平台21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位置的伸缩电机44发送收缩指令并向完全上升至与人体移动通道14连接的人体升降通道13位置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电机23发送完全上升指令,存在向完全上升至与人体移动通道14连接的人体升降通道13位置的升降平台21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位置的伸缩电机44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伸缩挡板43完全收缩并在完全收缩后将收缩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完全上升至与人体移动通道14连接的人体升降通道13位置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电机23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22控制升降平台21在人体升降通道13内完全上升(即升降平台21的上表面与到达预设发车时间车辆停放区12域信息对应区域的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以供人体离开人体等候座椅200进入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汽车内部等候发车)并在完全上升完成后将上升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在人体升降通道13内完全上升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滚轮22发送固定连接指令并向到达预设发车时间车辆停放区12域的第四摄像头53发送影像摄取指令,完全上升的升降平台21的升降滚轮22接收到则控制自身与连接的升降轨道20固定连接,到达预设发车时间车辆停放区12域的第四摄像头53接收到则实时摄取第四影像(第四影像是指到达预设发车时间车辆停放区12域的第四摄像头53实时摄取的所在车辆停放区12域的环境影像)并将摄取的第四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接收到则根据到达预设发车时间车辆停放区12域的第四摄像头53摄取的第四影像分析完全上升至到达预设发车时间车辆停放区12域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的升降平台21上的人体离开信息,若分析出完全上升至到达预设发车时间车辆停放区12域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的升降平台21上的人体完全进入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汽车内部且升降平台21未存在人体后,根据之前描述的载客运输步骤重复执行,控制升降平台21下降人体移动通道14内,在由人体通道内移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处,即返回初始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位置,等待下一车次的乘客。
具体的,在升降平台21下降至人体移动通道14内后,控制中心8向下降至人体移动通道14内的升降平台21之前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的伸缩电机44发送伸出抵触指令,下降至人体移动通道14内的升降平台21之前所在的人体升降通道13的伸缩电机44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伸缩挡板43伸出与挡板凹槽45完全抵触,即将伸缩挡板43完全固定于挡板凹槽45内,以供人体在人体升降通道13上方的伸缩挡板43上行走,避免有人体掉入人体升降通道13。
具体的,在乘客在人体等候座椅200上进行就坐后,能够将行李侧放于人体等候座椅200侧方的行李放置槽60内,然后将行李放置槽60的固定锁扣61拉出将行李固定于行李放置槽60内,避免在升降平台21移动时行李从升降平台21掉落照成事故。
具体的,在控制中心8检测到当前时间到达某一升降平台21的预设发车时间后,控制中心8向与无线装置7连接的信号接收器56发送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车辆停放区12信息以及车辆获取信息,信号接收器56接收到则根据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车辆停放区12信息获取连接的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车辆停放区12的信号发射器55的检测信息,然后根据获取到的检测信息分析是否有车辆进行停放,若有则信息接收器将分析出有车辆停放的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车辆停放区12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向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车辆停放区12的第四摄像头53发送车牌摄取指令,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车辆停放区12的第四摄像头53接收到则摄取到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车辆停放区12的停车车辆的车牌影像并将摄取的车牌影像返回给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实时分析车牌影像是否与达预设发车时间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对应发车时间的汽车车牌信息匹配,若匹配则控制中心8执行下一步骤,若未匹配则控制中心8利用无线装置7将匹配失败信息返回给汽车站管理部门。
实施例二
参考图1,图5,图8-10所示,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统的运输机器人的侧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行李存储仓的正面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的行李存储仓的侧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汽车站场地1还包括行李放置区15,行李放置区15设置于人体等待区11临接区域,用于提供行李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行李放置区15设置有运输机器人9,运输机器人9设置有若干并与无线装置7连接,用于为乘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存储装置6还包括行李存储仓62以及身份识别门体63,行李存储仓62数量与运输机器人9数量一致并设置于运输机器人9上方位置,用于一对一存储乘客行李;身份识别门体63为带有身份证识别器以及车票识别器的门体,身份识别门体63数量与行李存储仓62数量一致并与行李存储仓62连接,用于扫描记录存储行李的乘客身份证以及车票信息并开关连接的行李存储仓6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存储装置6还包括警报发声装置64,警报发声装置64设置与行李存储仓62侧面位置并与无线装置7连接,用于获取身份识别门体63识别的乘客身份证以及车票信息并在检测到身份识别门体63识别到错误信息发出声音警报。
具体的,乘客在从汽车站进客区10进入后,能够前往行李放置区15选定闲置的运输机器人9位置,然后将身份证以及车票在运输机器人9上方的行李运输仓的身份识别门体63上进行扫描,然后身份识别门体63开启,同时运输机器人9进入运输状态,以供乘客将行李放置于行李存储仓62内,放置完成后,身份识别门体63将行李运输仓关闭并将扫描到的当前乘客的身份证信息以及车票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8,控制中心8接收到则将身份识别门体63扫描到的当前乘客的身份证信息、车票信息、发送信息的身份识别门体63连接的行李存储仓62以及发送信息的身份识别门体63连接的行李存储仓62连接的运输及其与乘客进行绑定并向运输机器人9发送身份识别门体63扫描到的当前乘客的身份证信息以及车票信息对应的乘客影像以及跟随指令,运输机器人9接收到则根据身份识别门体63扫描到的当前乘客的身份证信息以及车票信息对应的乘客影像实时跟随对应乘客,为乘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运输机器人9也能够通过绑定的信息移动至乘客购买车票信息对应的车次以及发车时间对应的车辆停放区12等候乘客到来,乘客需要拿取行李则利用身份证以及车票再次扫描即可开启身份识别门体63,再次扫描后,解除运输机器人9与乘客的绑定,运输机器人9返回初始位置处进入闲置状态。
实施例三
参考图7,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人体等候座椅200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201以及第二车票识别器202,安全防护装置201数量与人体等候座椅200数量一致并设置于人体等候座椅200侧方位置与无线装置7连接,用于固定防护人体等候座椅200上方的人体;第二车票识别器202设置于人体等候座椅200侧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7,用于识别坐于人体等候座椅200上方人体持有的车票信息。
具体的,在乘客坐于人体等候座椅200后,能够通过安全防护装置201将自身固定于人体等候座椅200上,避免升降平台21移动时将仓库摔出或使乘客离开人体等候座椅200照成安全事故,同时乘客坐于人体等候座椅200时需要将车票提供给人体等候座椅200的第二车票识别器202扫描,若为当前人体等候座椅200对应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预设发车时间的有效车票后,则安全防护装置201能够进行固定,若不为当前人体等候座椅200对应的升降平台21绑定的预设发车时间的有效车票则人体等候座椅200发出震动提示,避免乘客坐错运输至其他车次的车辆停放区12。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包括车站场地、升降装置、移动装置、伸缩装置、识别装置、存储装置、无线装置以及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站场地包括汽车站进客区、人体等待区、车辆停放区、人体升降通道以及人体移动通道;所述汽车站进客区设置有汽车站闸机,所述汽车站闸机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规范乘客出入;所述人体等待区设置于车站场地内并划分有若干与人体升降通道以及人体移动通道对应的人体等待区域场地,用于提供候车人体等待;所述车辆停放区设置于汽车站场地外部区域位置并设置有若干,用于停放固定发车时间的车辆;所述人体升降通道数量与人体等待区域场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人体等待区域场地位置分别与人体等待区域位置以及人体移动通道连接,用于提供物体升降;所述人体移动通道设置于车站场地地面内部位置并与人体升降通道连接,用于提供物体移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轨道、升降平台、升降滚轮以及升降电机,所述升降轨道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滚轮移动;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上方位置,用于放置物体;所述升降滚轮设置有若干给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两侧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在升降轨道上移动;所述升降电机数量与升降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分别与升降平台以及升降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运行;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轨道、移动滚轮以及移动电机,所述移动轨道设置于人体移动通道位置,用于提供移动滚轮移动;所述移动滚轮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升降平台未存在升降滚轮侧方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在移动轨道上移动;所述移动电机数量与升降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分别与升降平台以及移动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运行;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升降液压泵、升降液压杆、缓冲平台、伸缩挡板、伸缩电机以及挡板凹槽,所述升降液压泵数量与升降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液压杆伸缩;所述升降液压杆数量与升降液压泵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下方位置分别与升降液压泵以及缓冲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缓冲平台伸缩;所述缓冲平台数量与升降液压杆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液压杆前端位置;所述伸缩挡板设有若干并分别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上方位置,所述伸缩挡板上表面与汽车站场地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所述伸缩电机数量与伸缩挡板数量一致并与伸缩挡板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伸缩挡板伸缩;所述挡板凹槽数量与伸缩挡板数量一致,且挡板凹槽上表面与伸缩挡板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挡板凹槽下表面与伸缩挡板下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固定伸缩挡板;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第四摄像头以及第一车票识别器,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汽车站场地内部顶端位置,用于摄取自身下方升降平台周围环境影像;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于人体升降通道内部位置,用于摄取自身所在人体升降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三摄像头设置于人体移动通道内部位置,用于摄取自身所在人体移动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四摄像头设置有人若干并设置于汽车站场地车辆停放区位置,用于摄取汽车站场地车辆停放区环境影像;所述第一车票识别器设置于汽车站闸机表面位置,用于识别乘客的汽车票并控制连接的汽车站闸机开关;所述存储装置包括行李放置槽以及固定锁扣,所述行李放置槽设置于人体等待区的升降平台表面位置,用于放置乘客的行李;所述固定锁扣设置于行李放置槽侧方位置,用于固定行李放置槽内的固定锁扣;所述无线装置设置于控制中心内部位置,用于分别与升降电机、升降滚轮、移动电机、升降液压泵、伸缩电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第四摄像头、第一车票识别器、固定锁扣、汽车站管理部门、报警中心、急救中心以及网络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设置于汽车站场地规划的放置控制中心位置,用于执行指定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站场地还包括行李放置区,所述行李放置区设置于人体等待区临接区域,用于提供行李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放置区设置有运输机器人,所述运输机器人设置有若干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为乘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还包括行李存储仓以及身份识别门体,所述行李存储仓数量与运输机器人数量一致并设置于运输机器人上方位置,用于一对一存储乘客行李;所述身份识别门体为带有身份证识别器以及车票识别器的门体,所述身份识别门体数量与行李存储仓数量一致并与行李存储仓连接,用于扫描记录存储行李的乘客身份证以及车票信息并开关连接的行李存储仓;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还包括警报发声装置,所述警报发声装置设置与所述行李存储仓侧面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获取身份识别门体识别的乘客身份证以及车票信息并在检测到身份识别门体识别到错误信息发出声音警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信号发射器以及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数量车辆停放区数量一致并设置于车辆停放区位置,用于发送自身所在区域信息;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于控制中心内部位置并分别与信号发射器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设置有人体等候座椅,所述人体等候座椅设置有若干并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方位置,用于提供等候人体进行休息。
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等候座椅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第二车票识别器,所述安全防护装置数量与人体等候座椅数量一致并设置于人体等候座椅侧方位置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固定防护人体等候座椅上方的人体;所述第二车票识别器设置于人体等候座椅侧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用于识别坐于人体等候座椅上方人体持有的车票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等候座椅还设置有紧急按钮,所述紧急按钮数量与人体等候座椅数量一致并设置于所述人体等候座椅扶手下方位置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向无线装置发送紧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还设置有升降自动售货机,所述升降自动收货区设置于升降平台空置区域并与无线装置连接,乘客踩下升降自动售货机升起按钮后,与升起按钮连接的升降自动售货机上升至升降平台上方,用于提供售卖物品。
CN201810183710.0A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Active CN108360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3710.0A CN108360853B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3710.0A CN108360853B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0853A true CN108360853A (zh) 2018-08-03
CN108360853B CN108360853B (zh) 2020-02-21

Family

ID=6300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3710.0A Active CN108360853B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608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3994A (zh) * 2018-08-17 2019-01-11 苏州格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共享的智能楼层变换系统
CN110513031A (zh) * 2019-07-05 2019-11-29 苏州凸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安检辅助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56433A1 (de) * 2005-11-28 2007-05-31 Flyport Development Entwicklungs- Und Betreuungsgesellschaft Mbh Passagierterminal aus mobilen Raumeinheiten
CN101184638A (zh) * 2005-04-04 2008-05-21 奥尔基尔德·米科斯扎 一种人员或货物的公共交通运输方法,以及相关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CN101683898A (zh) * 2008-09-24 2010-03-31 西门子公司 用于递送行李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31303A (zh) * 2016-04-21 2016-09-07 关胜晓 一种铁路客运智能安全通行系统及通行方法
CN106447791A (zh) * 2016-08-29 2017-02-22 张宏如 一种火车站自动检票系统
CN107678445A (zh) * 2017-10-17 2018-02-09 苏州诚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智能舞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4638A (zh) * 2005-04-04 2008-05-21 奥尔基尔德·米科斯扎 一种人员或货物的公共交通运输方法,以及相关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DE102006056433A1 (de) * 2005-11-28 2007-05-31 Flyport Development Entwicklungs- Und Betreuungsgesellschaft Mbh Passagierterminal aus mobilen Raumeinheiten
CN101683898A (zh) * 2008-09-24 2010-03-31 西门子公司 用于递送行李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31303A (zh) * 2016-04-21 2016-09-07 关胜晓 一种铁路客运智能安全通行系统及通行方法
CN106447791A (zh) * 2016-08-29 2017-02-22 张宏如 一种火车站自动检票系统
CN107678445A (zh) * 2017-10-17 2018-02-09 苏州诚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智能舞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3994A (zh) * 2018-08-17 2019-01-11 苏州格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共享的智能楼层变换系统
CN109183994B (zh) * 2018-08-17 2020-12-08 博兴战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共享的智能楼层变换系统
CN110513031A (zh) * 2019-07-05 2019-11-29 苏州凸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安检辅助方法及其系统
CN110513031B (zh) * 2019-07-05 2021-07-27 深圳市同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安检辅助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0853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6357B (zh) 自动化集装箱装卸码头
KR101741929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승강장 장치
CN111426704B (zh) 一种行李安检系统及方法
CN108502552B (zh) 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堆场
EP2772440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items of luggage
CN107600411B (zh) 基于无人机的快递配送方法及装置
CN107600861A (zh) 物流传站车及其内部货物调动方法、系统
CN108360853A (zh)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CN109447547B (zh) 一种基于无人驾驶子、母车的货运系统及其货运方法
US20050033634A1 (en) Electronic system for parking management and personal guidance
CN106541880A (zh) 一种智能运输装置
CN108466844B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CN110599759A (zh) 一种无人驾驶接送车及其智能网联服务系统
KR102416326B1 (ko) 집합건물 개별 세대 수직 주차용 차량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20200052946A (ko) 자율 수송 기법
JP7288739B2 (ja) 駐車場の運用方法と駐車システム
CN211427486U (zh) 一种无人驾驶接送车及其智能网联服务系统
DE102020103100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urteilung des fahrzeuginnenraums und zur situationsbedingten wartung
CN206975699U (zh)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JP4089457B2 (ja) 物流システム
CN110400483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gis平台的高校校车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305333B (zh) 一种基于火车客运站的智能识别载客方法
CN205707369U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系统及其货舱
CN209674016U (zh) 行李整理平台和安检系统
WO2015118186A2 (fr) Station de réseau de transport mixte, système automatique de manutention de fret et réseau de transport mixte associ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3

Address after: 100300 3-63, building 6, ronghuiyuan, airport economic core area,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China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H501, 77 East Beijing Road, Taic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Liang L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