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3312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3312B
CN108353312B CN201680064573.8A CN201680064573A CN108353312B CN 108353312 B CN108353312 B CN 108353312B CN 201680064573 A CN201680064573 A CN 201680064573A CN 108353312 B CN108353312 B CN 108353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transmission
ccs
base station
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45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3312A (zh
Inventor
武田一树
永田聪
王理惠
刘柳
蒋惠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53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3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3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3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04W52/545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modifying TPC bits in special situ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即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了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具有:接收从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发送的DL信号的接收单元、和基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计数器DAI而控制对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HARQ‑ACK的发送的控制单元,所述计数器DAI在规定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被设定为3比特以上。此外,计数器DAI能够设为基于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CC数或者对DL发送应用监听的CC数而应用不同的比特数的结构。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或9)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 Advanced、LTE Rel.10、11或12)被规范化,还研究了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LTE Rel.13等)。
在LTE-A中,采用以规定的带宽(最大20MHz)为基本单位,同时使用多个载波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在载波聚合中成为基本单位的载波被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例如,相当于LTE Rel.8的系统带域。
当进行CA时,对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设定作为确保连接性的可靠性高的小区的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以及作为附属的小区的副小区(SCell:SecondaryCell)。
UE首先与PCell连接,并能够根据需要追加SCell。PCell是与支持RLM(无线电链路监测(Radio Link Monitoring))以及SPS(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等的单独的小区(独立小区(stand-alone cell))同样的小区。SCell是在PCell的基础上对UE追加设定的小区。
SCell的追加以及删除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进行。由于在紧跟被追加给UE之后,SCell是非激活(deactive)状态,因此,其是通过激活才首次成为能够通信(调度)的小区。
此外,在LTE Rel.8-12中,设想在运营商许可的频带(授权带域(license band))中进行排他性运用而进行了规范化。作为授权带域,例如使用800MHz、2GHz、1.7GHz带等。另一方面,在LTE Rel.13之后,在不需要许可的频带(非授权带域(unlicense band))中的运用也作为目标正在进行研究。作为非授权带域,例如,使用与Wi-Fi(注册商标)相同的2.4GHz、5GHz带。
在LTE Rel.13中,将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间的载波聚合(授权辅助接入(LAA:License-Assisted Access))作为研究对象,但在将来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或非授权带域的独立(stand alone)也可能成为研究对象。
此外,在LTE Rel.8-12中,将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利用于重发控制。在HARQ中,用户终端(或者无线基站)根据数据的接收结果在规定定时反馈与该数据有关的送达确认信号(也称为HARQ-ACK、ACK/NACK、A/N)。无线基站(或者用户终端)基于所反馈的HARQ-ACK,控制数据的重发。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LTE Rel.12以前的现有的LTE系统中,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的比特大小(也称为码本大小、比特串大小)基于从无线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预先半静态(semi-static)地通知的CC等的信息来决定。因此,在应用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以基于被设定的CC数等固定地决定的码本大小来进行ACK/NACK反馈。
因此,即使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CC数和在某个子帧中进行DL数据的调度的CC数不同的情况下,也不能在用户终端中变更码本大小。其结果,即使在实际上被调度的CC数少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要发送的ACK/NACK大小变得不必要的大的情况。
此外,在Rel.12以前,在CA时能够设定的CC数最多是5个,但设想在Rel.13以后能够设定的CC数会扩展。这种情况下,若与现有的LTE系统同样地决定ACK/NACK的比特大小,则产生被设定CC数和被调度的CC数大不相同的情况。由此,存在UL发送的开销增加的顾虑。
另一方面,考虑基于用户终端接收到的DL信号(接收到DL信号的CC数)等,动态地控制用于反馈的HARQ-ACK的码本大小。但是,在用户终端将DL信号检测错误或者误检测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不能适当地接收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例如,解码处理),存在通信质量降低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从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发送的D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计数器DAI而控制对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HARQ-ACK的发送,所述计数器DAI在规定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被设定为3比特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即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
附图说明
图1是载波聚合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在CC方向上设定了计数器DAI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3A-D是表示用户终端连续对多个CC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的一例的图,图3E是表示向用户终端发送的A/N码本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对第1方式中的计数器DAI设定的比特数的一例的图
图5A-C是说明利用了计数器DAI的HARQ-ACK发送的图。
图6是说明基于第3方式中的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和ARI的PUCCH资源选择的图。
图7A-C是表示利用了第3方式中的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的HARQ-ACK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载波聚合(CA)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在直到LTE Rel.12为止的CA中,最多捆绑5个(CC#1-CC#5)以规定的带宽(例如,LTE Rel.8的带宽)为基本单位的分量载波(CC)。即,在直到LTE Rel.12为止的CA中,对每个UE能够设定的CC数限制为最多5个。
另一方面,在LTE Rel.13的CA中,正在研究捆绑6个以上的CC,并实现进一步的带域扩展。即,正在研究在LTE Rel.13的CA中,将对每个UE能够设定的CC(小区)数扩展到6个以上(CA增强(CA enhancement))。例如,如图1所示,在捆绑32个CC(CC#1-CC#32)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最大640MHz的带域。
由此,期待通过扩展对每个UE能够设定的CC数,能够实现更加灵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此外,这样的CC数的扩展对基于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之间的CA(例如,LAA)的宽带化是有效的。例如,在捆绑授权带域的5个CC(=100MHz)和非授权带域的15个CC(=300MHz)的情况下,能够确保400MHz的带域。
在现有系统(LTE Rel.8-12)中,从UE通过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对网络侧的装置(例如,无线基站(eNB:eNode B))反馈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在上行数据发送被调度的定时,UE可以在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中发送UCI。无线基站基于接收到的UCI,实施对于UE的数据的重发控制或调度的控制。
由此,在LTE系统中,在使用多个CC(小区、载波)的用户终端和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中支持重发控制。用户终端对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DL发送向无线基站反馈送达确认信号(也称为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A/N)。ACK/NACK通过由表示ACK和NACK的比特构成的规定长度的比特串构成。
作为反馈HARQ-ACK的方法,规定了使用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反馈(PUCCH上的UCI(UCI on PUCCH))和使用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反馈(PUSCH上的UCI(UCI onPUSCH))。例如,在没有被设定PUCCH-PUSCH同时发送,且在A/N发送定时被指示了UL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使用PUSCH发送A/N。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在不存在上行用户数据的情况下,使用PUCCH发送A/N。
此外,在LTE系统中,为了用户终端将A/N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给无线基站,规定了多个PUCCH格式(PUCCH format、PF)。例如,设定了PUCCH format 1a/1b(PF1a/1b)的用户终端在与调度PDSCH的控制信道(PDCCE/EPDCCE)的CCE/ECCE(控制信道元素/增强的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Enhanced CCE))索引对应的PUCCH资源中,针对A/N不编码就进行发送。
此外,设定了PUCCH格式3(PF3)的用户终端在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4个资源中利用由ARI(确认/否定确认资源指示符(Ack/nack Resource Indicator))指定的其中一个PUCCH资源来发送A/N。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将SCell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PC(发送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字段(TPC命令比特)改读为ARI。
此外,作为新的PUCCH格式,正在研究导入比PUCCH格式3容量大的PUCCH格式4(PF4)、PUCCH格式5(PF5)。PUCCH格式4不支持码分复用(CDM),但能够支持1PRB以上(多个PRB)的分配。此外,正在研究设为在各时隙中设置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结构。即,PUCCH格式4能够设为PUSCH-like的结构。此外,PUCCH格式5支持码分复用(CDM)并分配给1PRB,并且,正在研究设为在各时隙中设置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结构。
无线基站能够在调度不同的SCell的PDSCH的PDCCE、EPDCCE间将ARI的值设定为相同并向用户终端发送。PUCCH格式3(PUCCH format 3)中,在使用FDD(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的情况下设定最大10比特的A/N码本大小,在使用TDD(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的情况下设定最大21比特的A/N码本大小,用于A/N。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在PUCCH中发送的HARQ-ACK的码本(ACK/NACK比特串)大小,基于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信息而半静态(semi-static)地决定。
在使用FDD的情况下,基于通过RRC信令设定(Configure)的CC数和表示在各CC中能否应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TM(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确定整体的A/N比特大小。用户终端在某个DL子帧中在至少1个SCell中检测到DL分配(DL assignment)的情况下,反馈在规定期间(例如,4ms)后的UL子帧中设定的全部CC中的A/N。
在使用TDD的情况下,在上述使用FDD的情况之外,还基于成为每个1UL子帧的A/N的对象的DL子帧数,确定在PUCCH中发送的A/N比特串整体的大小。应用TDD的用户终端在捆绑窗口中检测到至少1个DL分配的情况下,使用规定期间(例如,(n+k)ms)后的UL子帧的PUCCH来反馈所设定的全部的CC中的A/N。即,与调度信息中包含的调度对象的CC数等无关地,用户终端基于高层信令发送A/N比特串。
由此,在基于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信息而决定用户终端反馈的A/N的比特大小的情况下,产生与该用户终端中实际上被调度的CC数对应的A/N比特大小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应用现有系统的A/N反馈的情况下,即使与实际上被调度(发送DL信号)的CC对应的A/N码本大小和由高层信令通知的码本大小不同,用户终端也不能变更码本大小。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LTE Rel.13以后,研究设定6个以上的CC(超过5个的CC,例如最大32个CC)。在扩展被设定的CC数的情况下,设想被设定的CC数和在各子帧中被调度的CC数之差变大。在调度DL信号的CC数比被设定的CC数少的情况下,若像以往那样半静态(semi-static)地决定码本大小,则产生诸如从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几乎都是NACK的情况。
通常,A/N的码本大小越小,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量越少。因此,如果能够减小A/N的码本大小,则能够将在无线发送时要求的通信质量(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抑制得较低。例如,即使是使用最多5CC的CA,也根据CC而减小用户终端反馈的A/N的码本大小,从而能够将A/N的发送中要求的SINR抑制得较低。
通过进行根据码本大小而增大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还能够控制使得不考虑码本大小而满足所需SINR。但是,即使是该情况下,也根据被调度的CC而减小用户终端反馈的A/N的码本大小,从而能够将A/N的发送中要求的发送功率抑制得较低。
因此,设为能够根据被调度的CC数而动态(dynamic)地变更用户终端反馈的A/N的码本大小的结构是有效的。在设为能够动态地变更用户终端反馈的A/N的码本大小的情况下,例如,考虑用户终端根据被调度的CC数等而动态地变更A/N的比特数。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的TDD中,支持表示子帧方向(时间方向)的DL信号的分配(调度)的DL分配索引(DAI:下行链路分配指示符(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Index)))。无线基站将表示在TDD中应用的捆绑窗口中被调度的子帧数的累积值(计数值)的DL DAI包含在各子帧的DL分配中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无线基站将表示在捆绑窗口中被调度的子帧的总数的UL DAI包含在UL许可中通知给用户终端。
通常,由于用户终端对DL分配连续4个以上发生检测错误的概率较小,所以DAI被规定为2比特,且DL DAI的累积通知用于通知应用了modulo4的比特信息。例如,在被调度的子帧数为连续7个(DL DAI成为1~7)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利用4种比特信息而通知DL DAI(1→2→3→0→1→2→3)。
因此,Rel.13之后的CA(扩展CA)中,考虑通过不仅是子帧方向,对于CC方向也累积通知DL DAI(也称为计数器DAI),向用户终端通知调度CC。该情况下,即使在应用FDD的情况下,也考虑在某个子帧中将DAI包含在被调度的各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通知给用户终端(参照图2)。
图2中,设想对于设定了8CC(CC#0~#7)的用户终端,在某个子帧中仅调度一部分CC(CC#0、#1、#3、#5、#6)的情况。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分别将计数器DAI(这里,计数器DAI值=1~5)包含在进行调度的CC(CC#0、#1、#3、#5、#6)的DL分配中并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检测出的计数器DAI的值(例如,最大的计数器DAI值)来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
如图2所示,考虑即使在对于CC方向累积通知DAI的情况下,也与现有的TDD同样地,以2比特来规定DAI并且应用取模(modulo)运算。该情况下,只要用户终端不同时对计数值连续的4个CC的DL信号发生检测错误,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累积值。
但是,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正在研究支持利用了非授权带域的CC。特别地,在应用包含多个CC的CA的情况下,包含非授权带域CC的可能性也变高。
在非授权带域中运用LTE/LTE-A的系统(例如,LAA系统)中,为了与其他运营商的LTE、Wi-Fi或者其他系统共存,认为干扰控制功能是必需的。通常,使用非授权带域的载波(也可以称为载波频率或者仅称为频率)进行通信的发送点(例如,无线基站(eNB)、用户终端(UE)等)在检测到在该非授权带域的载波中正进行通信的其他实体(例如,其他用户终端)的情况下,禁止在该载波中进行发送。
因此,发送点在比发送定时提前规定期间的定时,执行监听(也称为LBT、CCA、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具体而言,执行LBT的发送点在比发送定时提前规定期间的定时,搜索成为对象的载波带域整体(例如,1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确认是否有其他装置(例如,无线基站、用户终端、Wi-Fi装置等)正在该载波带域中进行通信。
在已确定其他装置没有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发送点使用该载波进行发送。例如,在LBT中测量出的接收功率(LBT期间的接收信号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发送点判断为信道是空闲状态(LBT_idle)并进行发送。
另一方面,在成为对象的载波带域中,即使在一部分带域中检测到其他装置正在使用的情况下,发送点中止自身的发送处理。例如,在检测到来自该带域所涉及的其他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发送点判断为信道是忙碌状态(LBT_busy),不进行发送。在LBT_busy的情况下,该信道在重新进行LBT并已确认为空闲状态之后才成为能够利用。
由此,在非授权带域CC中,若无线基站通过DL发送前进行的监听(LBT)检测到来自外部的干扰(LBT_busy),则在规定期间不能进行调度。因此,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若考虑用户终端中的DL分配的检测错误和无线基站的基于LBT_busy的发送限制,则存在对4CC以上的DL分配连续发生检测错误的可能性比以往更高的顾虑。
例如,设想在运用取模(modulo)运算(例如,modulo4)时发生4个以上的DL分配的连续错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HARQ-ACK码本的认识不一致,发生ACK-to-NACK错误(将ACK误认为NACK)、NACK-to-ACK错误(将NACK误认为ACK),导致吞吐量的劣化。
图3表示了在某个子帧中12个CC被调度的情况下,将应用了取模(modulo)运算的计数器DAI包含在各CC的DL分配中发送给用户终端的情况的一例。
图3A表示用户终端从计数器DAI成为2的CC起连续4个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通常,如果检测错误的CC为连续3个以下,则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计数器DAI掌握该检测错误。但是,在对CC连续4个以上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不能够意识到检测错误。该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码本大小(参照图3E)和无线基站设想的码本大小不同的顾虑。
此外,图3B是用户终端从计数器DAI成为3的CC起连续4个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图3C是用户终端从计数器DAI成为0的CC起连续4个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图3D表示用户终端从计数器DAI成为1的CC起连续4个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针对图3B~图3D也使用与图3A相同的码本大小(参照图3E)发送HARQ-ACK。因此,在对CC连续4个以上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下,存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HARQ-ACK码本大小的认识不一致的顾虑。
这里,本发明者等想到了在CC数被扩展的CA(例如,Rel.13CA)中,将在规定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L分配(DL assignment))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设定得比2大。例如,能够以使连续的DL分配的接收失败概率变得足够小的值(例如,5比特)来定义计数器DAI的比特数。
例如,在以5比特来规定计数器DAI的情况下,能够对32个CC关联不同的比特值(比特信息)。由此,即使在对多个CC连续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掌握检测错误。其结果,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计数器DAI而适当地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并进行A/N发送。
进一步,本发明者等着眼于计数器DAI所需的比特数根据CC数等而变化,想到了基于规定条件(例如,被设定的CC数,或者非授权带域CC数等)而设定(切换)计数器DAI的比特数。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表示的实施的方式中,进行调度的CC的数量或配置、被调度的CC的索引、被发送的信号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
(第1方式)
在第1方式中,说明将规定的DL分配(DL assignment)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设为规定值(例如,3比特)以上的情况。此外,说明基于规定条件将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设定为不同的值的情况。
在本实施的方式中,能够根据在用户终端中设定(Configure)的CC数或者设定的非授权带域的CC数,将计数器DAI的比特数分别设为不同的值。例如,如图4所示,在被设定的CC数为5~8个的情况下,将在该CC中发送的DL分配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设为3比特。此外,能够在被设定的CC数为9~16个的情况下将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设为4比特,在被设定的CC数为17~32个的情况下将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设为5比特。
另外,CC数可以是包含了授权带域CC以及非授权带域CC的数量(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CC的总数),也可以是仅为非授权带域CC的数量。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该CC的广播信息等来区别被设定(Configure)的CC是授权带域CC还是非授权带域CC。或者,用户终端也能够基于对各用户终端特定地设定的高层信令、或CC编号(带域编号)来区别授权带域CC或者非授权带域CC。
如图4所示,能够设为通过根据CC数设定计数器DAI,对各CC的DL分配(DLassignment)中包含的计数器DAI不进行取模(modulo)运算(对同一子帧或者同一捆绑窗口中的不同的CC的DL分配,不应用相同的值的计数器DAI)的结构。由此,能够解决取模(modulo)运算中产生的认识不一致,并且根据按每个用户终端设定的CC数或CA的设定而适当地设定DAI的比特数。其结果,能够抑制计数器DAI中产生的开销的增加。
此外,也可以基于DL分配的种类(DL分配所调度的CC的种类)而控制该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例如,能够根据是用于调度授权带域CC的PDSCH的DL分配,还是用于调度非授权带域CC的PDSCH的DL分配,应用不同比特数的计数器DAI。
作为一例,将在用于调度授权带域CC的下行共享信道(例如,PDSCH)的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设为2比特。另一方面,能够根据被设定的非授权带域CC数,将在用于调度非授权带域CC的下行共享信道的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设为3~5比特。由此,通过选择性地将容易发生检测错误的非授权带域CC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增大,能够抑制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码本大小等的认识不一致,并且抑制计数器DAI中产生的开销的增加。
或者,也可以基于发送(接收)DL分配的CC的种类而控制该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例如,能够根据DL分配是在授权带域CC中被发送(接收),还是在非授权带域CC中被发送(接收),改变设定计数器DAI的比特数。
例如,设想各CC的DL分配在该CC中被发送(接收)的情况(自调度)。该情况下,能够将用于调度授权带域CC的PDSCH的DL分配的计数器DAI设为2比特,将用于调度非授权带域CC的PDSCH的DL分配的计数器DAI设为3~5比特。另一方面,在通过交叉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从而全部DL分配在授权带域CC中被发送(接收)的情况下,能够将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设定为2比特。
通过基于发送DL分配的CC的种类而控制该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能够根据调度方法(例如,交叉载波调度)适当地设定计数器DAI的比特数。
(第2方式)
在对多个DL分配设定不同比特数的计数器DAI的情况下,若用户终端接收多个DL分配,则存在接收不同的比特数(包含0)的计数器DAI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如何解释DAI来控制HARQ-ACK反馈等成为问题。
例如,在现有系统(Rel.12以前)的FDD中,不支持计数器DAI。因此,Rel.13的FDD中,也设想至少在公共搜索空间中接收的DL分配中不包含计数器DAI的结构。同样地,设想用户终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接收的UL许可中也不包含UL DAI的结构。这里,公共搜索空间是指,在被设定于下行控制信道的区域中,全部的用户终端接收并尝试解码处理的区域。
另一方面,在现有系统(Rel.12以前)的TDD中,支持2比特的计数器DAI和UL DAI。因此,在Rel.13的TDD中,也设想至少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的DL分配中包含了2比特的计数器DAI的结构。同样地,考虑用户终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接收的UL许可中包含的UL DAI保持为2比特。
此外,对于UE特定的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设想如第1方式中所示根据CC数或DL分配的种类而设定不同的比特数。在第2方式中,说明用户终端接收到比特数不同的多个计数器DAI的情况下的HARQ-ACK的反馈控制方法(计数器DAI的决定、码本大小的决定等)。
<FDD>
如上所述,设想FDD中用户终端经由公共搜索空间接收的DL分配中不包含计数器DAI的结构。因此,在无线基站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DL分配来进行主小区(PCell)的PDSCH的调度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检测不包含计数器DAI的DL分配。
此外,公共搜索空间的DL分配中,由于只能够调度PCell的PDSCH,所以等同于计数器DAI的值为1。因此,在FDD中,通过不包含计数器DAI的DL分配而被调度了PDSCH(例如,UE特定的PDSCH)的用户终端,能够设想计数器DAI的值为1来进行HARQ-ACK反馈。
此外,在FDD中,设想在用户终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接收的UL许可中不包含UL DAI的结构。因此,在无线基站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UL许可来进行PCell的PUSCH的调度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检测不包含UL DAI的UL许可。
通过不包含UL DAI的UL许可而被调度了PUSCH(例如,UE特定的PUSCH)的用户终端,不能够基于UL DAI决定码本大小。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设为基于其他条件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的结构。
例如,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调度了与HARQ-ACK对应的PDSCH的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的最大值而决定码本大小。用户终端在决定码本大小后,能够在由UL许可指示的PUSCH中发送该HARQ-ACK。根据本结构,即使在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UL许可而调度的PUSCH中,也能够动态地控制HARQ-ACK的码本大小。
或者,用户终端能够设为反馈在该用户终端中设定(Configure)的全部CC的HARQ-ACK的结构。即,用户终端利用基于被设定的CC数的最大的HARQ-ACK码本大小而进行HARQ-ACK的反馈。这与现有CA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相当。根据本结构,在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UL许可调度了PUSCH的情况下,由于HARQ-ACK的码本成为半固定,所以基站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不应用设想了多个不同的码本大小的解码)接收HARQ-ACK。
或者,用户终端能够设为仅反馈PCell的HARQ-ACK的结构。即,与被设定的CC数无关,用户终端利用最小的HARQ-ACK码本大小进行HARQ-ACK的反馈。这与现有Non-CA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相当。根据本结构,在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UL许可调度了PUSCH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HARQ-ACK的开销最小化,所以能够灵活地控制PUSCH的分配的资源量,且无线基站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不应用设想了多个不同码本大小的解码)接收HARQ-ACK。
或者,在同一个子帧中,在通过至少包含1个UL DAI的UL许可调度了PUSCH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该UL DAI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根据本结构,在用户终端在其中一个UL许可中检测到UL DAI的情况下,基于该UL DAI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所以即使在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UL许可被调度的PUSCH中,也能够动态地控制HARQ-ACK的码本大小。
<TDD>
如上所述,在TDD中,设想为至少在公共搜索空间中被发送的DL分配/UL许可中包含了2比特的计数器DAI的结构。因此,在无线基站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DL分配/UL许可进行主小区(PCell)的PDSCH/PUSCH的调度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检测包含2比特的DAI的DL分配/UL许可。
此外,设想通过PCell的公共搜索空间的DL分配/UL许可和SCell的DL分配/UL许可(例如,UE特定搜索空间)进行调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发生用户终端检测包含比特数不同的DAI的DL分配/UL许可的情况。
因此,在TDD中,在调度PDSCH的DL分配中只包含2比特的计数器DAI(DL DAI)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与不应用CA(Non-CA)的情况同样地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
此外,在TDD中,在用于调度PDSCH的DL分配中包含2比特的计数器DAI和3~5比特的计数器DAI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基于3~5比特的计数器DAI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
由此,用户终端考虑接收到的DL分配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等,基于上述条件决定码本大小等,从而用户终端能够适当地解释接收到的计数器DAI并适当地进行HARQ-ACK反馈。
(第3方式)
在第3方式中,说明用户终端应用于HARQ-ACK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PUCCH格式)的选择方法。
在Rel.13以后的LTE系统中,随着CC数的扩展,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HARQ-ACK、调度请求(SR)、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容量也增加。因此,正在研究支持多个PUCCH格式(例如,PF3~5)作为利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例如,HARQ-ACK)的发送的PUCCH格式。
此外,设想用户终端基于上行控制信息所需的比特数等选择规定的PUCCH格式来控制UL发送。例如,在HARQ-ACK发送中,用户终端根据基于计数器DAI决定的HARQ-ACK码本大小来切换利用PUCCH格式。
但是,在用户终端不能接收对于计数器DAI的值最大的CC的PDSCH的DL分配的情况下,存在以与无线基站设想的HARQ-ACK码本不同大小的码本进行发送的顾虑。此外,在设为根据码本大小来切换PUCCH格式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以与无线基站设想的PUCCH格式不同的PUCCH格式进行HARQ-ACK发送的顾虑。在用户终端不能够适当地确定利用于HARQ-ACK发送的PUCCH格式的情况下,无线基站难以灵活地控制PUCCH资源。
图5中,表示了无线基站将计数器DAI和表示PUCCH的资源的ARI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中通知给用户终端的情况的一例。图5A表示了对于ARI的规定比特值规定了在不同的PUCCH格式中分别利用的不同的PUCCH资源的表格。基于调度的CC数等,无线基站设想存在来自用户终端的利用了规定的PUCCH格式的HARQ-ACK反馈来设定PUCCH资源(ARI)。
此外,图5B表示了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20个CC之中,无线基站在某个子帧中调度了15个CC的DL发送的情况。图5C表示了相对于在图5B中被调度CC,用户终端接收到的CC数(这里是5个)。
如图5B所示,无线基站在15个CC中调度DL发送。对于15个CC的HARQ-ACK发送需要规定的比特数以上,所以无线基站设想用户终端应用容量大的PUCCH格式(PF4或者PF5),并使用ARI向用户终端通知规定的PUCCH资源(这里,ARI=1/资源X)。
另一方面,如图5C所示,设想用户终端不能接收一部分CC(例如,计数器DAI=6~14)的DL分配的情况。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接收到的最大的计数器DAI的值(这里计数器DA=5)决定码本大小,选择利用于HARQ-ACK发送的PUCCH格式(这里是PF3)。此外,用户终端基于ARI的值(这里,ARI=1)将HARQ-ACK复用到PF3的PUCCH资源(资源B)中。
由此,在用户终端中发生接收错误的情况下,发生用户终端利用与无线基站设想的PUCCH格式(PUCCH资源)不同的PUCCH格式来进行HARQ-ACK发送的情况。考虑这样的问题,在控制使得避免与其他用户终端的冲突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对于其他用户终端不仅不能分配资源X,也不能够分配资源B。其结果,存在PUCCH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的顾虑。
因此,在本实施的方式中,将表示规定的PUCCH格式的信息(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PF indicator))包含在用于调度DL信号(例如,PDSCH)的DL分配中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能够与计数器DAI(或者接收到的CC数)无关地,基于DL分配中包含的PUCCH格式信息选择规定的PUCCH格式。
例如,能够将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设为指示PUCCH格式3、或者PUCCH格式4/5中的任一个的信息。该情况下,能够以1比特来构成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另外,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能够指定的PUCCH格式或比特数不限于此。
此外,能够设为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例如,1比特)包含在规定的DL分配中的结构。例如,能够设为追加在可能发生23比特以上的HARQ-ACK/SR发送的用户终端用的DL分配中的结构。或者,也可以设为追加在对于设定(Configure)了PUCCH格式4/5的PUCCH资源的用户终端的DL分配中的结构。
与HARQ-ACK的比特数无关地,用户终端利用由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indicator)指定的PUCCH格式进行HARQ-ACK的发送。另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计数器DAI的值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由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format indicator)指定的PUCCH格式和由ARI指定的比特信息来决定PUCCH资源(参照图6)。
图7中表示了无线基站将计数器DAI、表示PUCCH的资源的ARI以及表示规定PUCCH格式的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中通知给用户终端的情况的一例。图7A表示规定了由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indicator)的比特值(这里是1比特)选择的PUCCH格式的表格。
此外,图7B表示了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20个CC之中,无线基站在某个子帧中调度了15个CC的DL发送的情况。图7C表示了相对于在图7B中被调度的CC,用户终端接收到的CC数(这里是5个)。
如图7B所示,无线基站在15个CC中调度DL发送。对于15个CC的HARQ-ACK发送需要规定的比特数以上,所以无线基站设想用户终端应用容量大PUCCH格式(PF4或者PF5)。因此,无线基站在DL分配中将指示PF4/5的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1”)和在该PF4/5中利用的规定的PUCCH资源(这里,ARI=1/资源X)通知给用户终端。
如图7C所示,设想用户终端不能够接收一部分CC(例如,计数器DAI=6~14)的DL分配的情况。该情况下,与接收到的CC数(或者计数器DAI的值)无关地,用户终端选择由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1”)指示的PUCCH格式(这里是PF4/5)。此外,用户终端基于ARI的值(这里,ARI=1)将HARQ-ACK复用到PF4/5的PUCCH资源(资源X)中(参照图6)。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基于接收到的最大的计数器DAI的值(这里是5)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
由此,通过将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包含在DL分配中通知给用户终端,即使在用户终端中发生检测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PUCCH格式的认识一致。由此,无线基站能够灵活地控制对于各用户终端的PUCCH资源的分配,并且提高PUCCH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图7B以及图7C中,描述了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包含在PCell的调度PDSCH的DL分配中的例子,但这也可以只包含在SCell的调度PDSCH的DL分配(即包含ARI的DL分配)中。在设为PCell的调度PDSCH的DL分配中不包含PUCCH格式指示符(PUCCH format indicator)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只接收该DL分配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设为以PUCCH格式1a/1b发送HARQ-ACK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PCell的调度PDSCH的DL分配的开销增加。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地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超3G(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两者。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者DC。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中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之间),能够设为有线连接(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eNodeB(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带域,通过多个终端使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也可以在上行链路使用O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且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通过PUSCH或者PUCCH传输包含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或无线质量信息(CQI)等中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关于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对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进行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从多个CC进行DL发送,并且将3比特以上的计数器DAI包含在规定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而发送。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10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对于DL发送所反馈的HARQ-ACK。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了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中所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0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的功能块。如图10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包括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以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在PDCCH和/或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也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控制上行参考信号、在PUSCH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在PUCCH和/或PUSCH中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等的调度。
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控制下行数据的重发/新数据发送。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由用户终端基于捆绑窗口对DL发送所反馈的HARQ-ACK的接收处理。另外,接收处理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而在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中进行。另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DL信号(包含下行数据信号、下行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DCI(UL许可)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E/EPDCCE),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CRS、CSI-RS等下行参考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HARQ-ACK、PUSCH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将处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
<用户终端>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了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接收从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发送的DL信号。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能够经由规定的下行控制信息而接收被设定为3比特以上的计数器DAI。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2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2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判定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CCH/EPDCCH中被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在PDSCH中被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对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以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控制。
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计数器DAI而控制对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HARQ-ACK的发送。此外,计数器DAI能够设为基于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CC数或者对DL发送应用监听的CC数而应用不同比特数的结构(参照图4)。此外,计数器DAI能够设为基于发送(接收)包含该计数器DAI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的CC的种类而应用不同的比特数的结构。此外,计数器DAI能够设为基于发送(接收)包含该计数器DAI的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种类而应用不同的比特数的结构。
此外,在由不包含计数器DAI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了下行共享信道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设想计数器DAI为规定值来控制对于该下行共享信道的HARQ-ACK发送。
此外,在通过不包含UL DAI的UL许可调度了上行共享信道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将HARQ-ACK复用到该上行共享信道,并且基于调度了与该HARQ-ACK对应的下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计数器DAI的最大值来决定HARQ-ACK码本大小。
此外,在从各CC接收到的多个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计数器DAI的比特数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比特数最大的计数器DAI来控制HARQ-ACK发送。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表示规定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信息来决定应用于HARQ-ACK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参照图6、图7)。另外,总DAI能够设为显式地表示一个比特值的信息。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UL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从控制单元401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判定单元405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且将判定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在从多个CC(例如,6个以上的CC)发送下行信号(PDSCH)的情况下,针对各CC分别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判定电路或者判定装置构成。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分开的2个以上的装置由有线或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做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在物理上可以由包括中央处理装置(处理器)1001、主存储装置(存储器)1002、辅助存储装置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个词,能够更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中央处理装置1001、主存储装置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中央处理装置1001进行运算,并通过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主存储装置1002以及辅助存储装置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来实现。
中央处理装置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计算机整体。中央处理装置1001可以由包括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以及与外围装置的接口等的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由中央处理装置1001来实现。
此外,中央处理装置1001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从辅助存储装置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读取到主存储装置1002,基于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在主存储装置1002中存储且在中央处理装置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的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主存储装置(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辅助存储装置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软盘、光磁盘、CD-ROM(光盘ROM(Compact Disc ROM))、硬盘驱动器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由通信装置1004来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对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一体构成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中央处理装置1001或主存储装置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而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一个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另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所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括一部分装置。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包括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对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由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遍及上述的整个说明中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以及码片等也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DSL)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连接重设定(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超3G(SPUER 3G)、IMT-Advanced、4G(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其他恰当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示例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示例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11月5日申请的特愿2015-217988。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2)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在多个小区中被发送的D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利用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有关的表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所包含的资源指示值,来决定在对于所述DL信号的HARQ-ACK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在所述表信息中,
对于多个资源指示值,上行控制信道资源被进行关联,各所述资源指示值与多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组合进行关联,相同资源资源指示值所关联的所述多组组合设定有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
2.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接收在多个小区中被发送的DL信号的步骤;以及
所述终端利用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有关的表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所包含的资源指示值,来决定在对于所述DL信号的HARQ-ACK的发送中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步骤,
在所述表信息中,
对于多个资源指示值,上行控制信道资源被进行关联,
各所述资源指示值与多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组合进行关联,
相同资源资源指示值所关联的所述多组组合设定有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
CN201680064573.8A 2015-11-05 2016-11-02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353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7988 2015-11-05
JP2015-217988 2015-11-05
PCT/JP2016/082502 WO2017078033A1 (ja) 2015-11-05 2016-11-02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3312A CN108353312A (zh) 2018-07-31
CN108353312B true CN108353312B (zh) 2021-08-24

Family

ID=58662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4573.8A Active CN108353312B (zh) 2015-11-05 2016-11-02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1066B2 (zh)
EP (3) EP3364582A4 (zh)
JP (2) JP6467066B2 (zh)
CN (1) CN108353312B (zh)
MX (1) MX2018005526A (zh)
WO (1) WO2017078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320B (zh) * 2015-11-16 2019-07-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844073B2 (en) * 2016-02-26 2023-12-12 Apple Inc.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rocedures
RU2019139685A (ru) * 2016-08-12 2021-10-15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Односегментные форматы pucch
CA3062526C (en) * 2017-05-05 2022-06-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llocation of acknowledgement resources
CN111226475B (zh) * 2017-08-11 2024-04-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发针对下行链路时隙集的harq-ack反馈
US10536859B2 (en) 2017-08-15 2020-01-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of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pectrum
WO2019073384A1 (en) * 2017-10-10 2019-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LDING MODE
EP3982575A1 (en) 2017-10-11 2022-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processes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0340976B2 (en) 2017-10-16 2019-07-02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utilization of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pectrum
CN109802765B (zh) * 2017-11-17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EP3735066B1 (en) * 2017-12-27 2023-09-20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046982B2 (ja) * 2017-12-27 2022-04-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1742510B (zh) * 2018-02-17 2024-04-23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使用其的装置
JP7338880B2 (ja) 2018-05-11 2023-09-05 ウィルス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スタンダーズ アンド 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マルチプレクシング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装置
US11432284B2 (en) 2018-05-22 2022-08-30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ra-cell and inter-frequency mobility optimization and mitigation of session disrup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EP3809773A4 (en) * 2018-06-12 2022-01-26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WO2020060372A1 (ko) * 2018-09-21 2020-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943806B (zh) * 2018-09-21 2021-10-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3303001B (zh) * 2018-11-09 2024-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0166023A1 (ja) * 2019-02-14 2020-08-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926868A4 (en) * 2019-02-14 2022-09-2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129171B2 (en) 2019-02-27 2021-09-2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signal max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CN113906699B (zh) * 2019-03-27 2024-03-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463195B2 (en) * 2019-04-19 2022-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6743322A (zh) * 2019-05-02 2023-09-12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数据接收和harq-ack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438771B2 (en) 2019-07-11 2022-09-0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eterogeneous coverage and use cases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528748B2 (en) 2019-09-11 2022-12-1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rrier unlicensed heterogeneous channel access
US11317296B2 (en) * 2019-10-02 2022-04-2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handling and switching operating frequencies for devices being supported by a wireless access node
US11026205B2 (en) 2019-10-23 2021-06-0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registra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581911B2 (en) 2019-10-28 2023-02-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hase nois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457485B2 (en) 2019-11-06 2022-09-27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in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s
TWI775208B (zh) 2019-11-07 2022-08-21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用來建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方法及使用者裝置
US11363466B2 (en) 2020-01-22 2022-06-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optimiza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483715B2 (en) 2020-07-06 2022-10-25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838921B2 (en) 2020-08-07 202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downlink scheduling with miss detection based on variable bitwidth index
US11564104B2 (en) 2020-11-25 2023-01-2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pectrum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US11877344B2 (en) 2020-12-14 2024-01-1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verage enhancement using technology dete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8685A2 (ko) * 2011-02-10 2012-08-16 주식회사 팬택 Ack/nack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ack/nack 신호 송신 방법
CN103098409A (zh) * 2010-08-16 2013-05-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的多载波操作的ack/nack 传输
CN103181109A (zh) * 2010-10-15 2013-06-26 株式会社泛泰 发射和接收ack/nack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83170A (zh) * 2010-11-02 2013-09-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533B (zh) * 2007-09-28 2016-08-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MX2011013803A (es) * 2009-06-16 2012-02-01 Sharp Kk Aparato de estacion movil, aparato de estacion base, metodo de radiocomunicacion y programa de comunicacion.
KR101825638B1 (ko) * 2011-01-19 2018-02-05 주식회사 팬택 Harq ack/nack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harq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과 장치
KR20140029542A (ko) * 2011-04-29 2014-03-1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서브프레임 제한을 갖는 반송파들의 반송파 집성
JP6096760B2 (ja) * 2012-08-02 2017-03-1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応答信号送信方法
JP2015217988A (ja) 2014-05-15 2015-12-07 博子 大西 指掛け付紙製コッ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409A (zh) * 2010-08-16 2013-05-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的多载波操作的ack/nack 传输
CN103181109A (zh) * 2010-10-15 2013-06-26 株式会社泛泰 发射和接收ack/nack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83170A (zh) * 2010-11-02 2013-09-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08685A2 (ko) * 2011-02-10 2012-08-16 주식회사 팬택 Ack/nack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ack/nack 신호 송신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78033A1 (ja) 2017-05-11
JP6467066B2 (ja) 2019-02-06
EP3364582A1 (en) 2018-08-22
EP3654562A1 (en) 2020-05-20
US10841066B2 (en) 2020-11-17
JP2019050619A (ja) 2019-03-28
MX2018005526A (es) 2018-08-01
JPWO2017078033A1 (ja) 2018-09-20
US20180323938A1 (en) 2018-11-08
CN108353312A (zh) 2018-07-31
EP3364582A4 (en) 2018-08-22
EP3503446A1 (en) 2019-06-26
JP6703083B2 (ja) 202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331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402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1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736067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387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53496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3231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9638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938390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0771081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24434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797802B2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70262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7013472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0999104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5006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218998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894841B2 (ja) 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663236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869175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7010696B2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9215920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11213419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8084212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