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716B - 薄型空气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薄型空气千斤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716B
CN108349716B CN201580026248.8A CN201580026248A CN108349716B CN 108349716 B CN108349716 B CN 108349716B CN 201580026248 A CN201580026248 A CN 201580026248A CN 108349716 B CN108349716 B CN 108349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airtight
flexible pipe
air
supplying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62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9716A (zh
Inventor
永野丰
森川茂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tsuta Seisaku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49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9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24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24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 B66F3/247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pneumatically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24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 B66F3/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6F3/35Inflatable flexible elements, e.g. bell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2700/00Lifting apparatus
    • B66F2700/05Hydraulic jac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空气千斤顶,具备有:气密体(2),用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矩形的袋状;空气供给软管(4),将各个基端部以气密状插接在气密体(2)上,同时,在前端部处设置有被连接在空气供给源上的带有逆止阀连接器具(3);阀安装软管(6),在前端部设置有安全阀(5);覆盖体(7),用合成树脂材形成为袋状,在所述两软管(4、6)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2);内装体(8),用合成纤维制的织布形成为袋状,在所述两软管(4、6)的各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等(2、7);和筒状的外装体(9),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通过翻里作面所形成的筒状的外装体(9),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9),所述外装体(9),在至少带有逆止阀连接器具(3)以及安全阀(5)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9)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等(2、7、8),并且在两端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Description

薄型空气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抬起进行修理或检查的汽车等的重物或者抬起因地震或台风、事故等而倒塌的建筑物等的所需之处从而救出被压在下面的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性优异的同时即使对于极其狭窄的缝隙也能够插入并举起汽车等的重物,并且,也能够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或压缩机等来供给空气,在使用性以及操作性上优异的薄型空气千斤顶。
背景技术
在抬起汽车等重物的千斤顶中,目前通常使用油压式千斤顶或者机械式千斤顶等。
这些千斤顶全部具有下述问题:收缩时的高度高,从而不能插入到狭窄的缝隙中,而且重量重故而使用性差。
因此,开发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袋构造的空气千斤顶装置,并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00-247587号(参考专利文献1)有所公开。
即,如图12~图14中所示,上述的空气千斤顶装置20具备矩形状的橡胶管21、和由尼龙织布或芳香族聚酰胺织布(aramid weaving)形成为矩形状并收容橡胶管21的外围体22、和将空气供给到橡胶管21的空气接头23,分别通过金属板24和螺丝25以及螺母26挟持橡胶管21以及外围体22的相对向的一组的边,同时,橡胶管21以及外围体22的相对向的另一组的边分别向内侧被折成V字状。
再者,在橡胶管21和外围体22之间以及外围体22的表面上分别夹着外围体22且配置有两组的金属制补强板27。该两组的金属制补强板27通过铆钉28被结合在一起。
而且,在外围体22的表面侧的金属制补强板27上分别被固接有橡胶板29,在该橡胶板29中,上侧的橡胶板29上形成有使汽车车体的下部框架30进入的凹槽31。
进而,将上述空气千斤顶装置20配置于想要抬起的重物的下面之后,通过空气接头23将压缩空气注入至橡胶管21内,在橡胶管21膨胀的同时,伴随于此,外围体22也会膨胀,从而能够抬起重物。
该空气千斤顶装置20,由于使用橡胶管21以及织布制的外围体22,因此,能够使外观形状全体变薄,并能够插入至狭窄的缝隙中而将重物抬起。
但是,上述空气千斤顶装置20,由于在织布制的外围体22内收容有橡胶管21,因此,外围体22和橡胶管21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得极大,当在对外围体22以及橡胶管21施加有负载的状态下,使橡胶管21膨胀时,橡胶管21并不会均等地膨胀,从而存在如下的问题:对橡胶管21局部地施加大的负荷,有可能使橡胶管21破裂,从而安全性差。
再者,上述空气千斤顶装置20,当使橡胶管21膨胀时,有时会将压缩空气过度装入橡胶管21内,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橡胶管21破裂。
更进一步,上述空气千斤顶装置20,用金属板24挟持橡胶管21以及外围体22的两端部,同时,在外围体22的中央部表面侧安装有金属制补强板27以及橡胶板29,因此,不能将厚度变地极薄,最小的厚度成为6cm左右。其结果是,不能插入到极其狭窄的缝隙之间,从而存在无法使用的问题。
更进一步,上述空气千斤顶装置20,由于必须使橡胶管21膨胀,因此,例如用手动式的自行车打气筒而难以使橡胶管21膨胀,在使用时,需要空气压缩机,从存在使用性以及操作性差的问题。
现有的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475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优异,同时,即使对于极其狭窄的缝隙,也能够插入并将汽车等的重物抬起,并且,也能够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或压缩机等来供给空气,从而使用性以及操作性优异的薄型空气千斤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具备有:气密体,用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袋状;空气供给软管,基端部以气密状被插接于气密体,同时,在前端部设置有被连接在空气供给源上的带逆止阀连接器具;阀安装软管,基端部以气密状被插接于气密体,同时,在前端部处设置有安全阀;覆盖体,用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材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内装体,用合成纤维制的织布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以及覆盖体;和筒状的外装体,其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翻里作面所形成的筒状的外装体,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装体,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覆盖体以及内装体,同时,在两端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具备有:气密体,用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袋状;空气供给软管,基端部以气密状被插接于气密体上,同时,在前端部设置有分岔接头;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被连接在空气供给源上,且被分别连接在上述分岔接头上;覆盖体,用摩擦阻小的合成树脂材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内装体,用合成纤维制的织布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以及覆盖体;和筒状的外装体,其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翻里作面所形成的筒状的外装体,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装体,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覆盖体以及内装体,同时,在两端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上述气密体用气体阻碍性优异的多层薄膜或单层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矩形的袋状,在相对向的两边处,具备有分别插入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的倾斜姿势的软管安装筒部,再者,上述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分别被插入至气密体的各软管安装筒部内,软管安装筒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系紧部件以气密状被系紧从而制止脱落。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发明中,上述气密体用气体阻碍性优异的多层薄膜或单层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矩形的袋状,并在一个边处具备有插入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的倾斜姿势的软管安装筒部,再者,上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被插入至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内,软管安装筒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系紧部件以气密状被系紧从而制止脱落。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发明或第四发明中,将上述多层薄膜作为尼龙多层薄膜,再者,将单层薄膜作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本发明的第六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发明中,上述气密体的各软管安装筒部和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位于气密体的内侧(内方),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位置于气密体的外侧(外方)。
本发明的第七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发明中,上述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和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位于气密体的内侧,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位于气密体的外侧。
本发明的第八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发明或第四发明中,将上述气密体的不具备有软管安装筒部的相对向的2个边分别朝向内侧折叠。
本发明的第九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发明中,将上述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对于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的插入长度,分别设为数cm以上。
本发明的第十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发明中,将上述空气供给软管对于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的插入长度,分别设为数cm以上。
本发明的第十一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发明中,在上述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内周面之间,分别介设有(插入设置有)粘接剂层。
本发明的第十二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发明中,在上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内周面之间,分别介设有粘接剂层。
本发明的第十三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在上述气密体的外周缘部两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之处,贴附有胶带制或布制或者是树脂薄片(树脂片:resin sheet)制的加强片。
本发明的第十四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使上述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为快速接头(One-touch joint)式的带逆止阀耦合器。
本发明的第十五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上述覆盖体用合成树脂管或者是合成树脂薄片形成为至少一边被敞开的矩形的袋状,在与被敞开的边相邻接的边上,形成有使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侧分别朝向外部导出的导出孔。
本发明的第十六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发明中,上述覆盖体用合成树脂管或者是合成树脂薄片形成为至少一边被敞开的矩形的袋状,在与被敞开的边相邻接的边上,形成有使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侧朝向外部导出的导出孔。
本发明的第十七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上述内装体由合成纤维制的带状的织布形成,使带状的织布的两端部重叠并将其重叠部分缝接或粘接,同时,使其结构为:在内装体的内侧收容气密体以及覆盖体并用内装体的内面来保持气密体的两端部。
本发明的第十八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上述外装体,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进行了翻里作面而得到的物品、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物品,所述消防用软管是在将合成纤维制的纵丝和合成纤维制的横丝编织为筒状的外套的内周面上形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的内衬层而得到的部件,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基端部开口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通过配件、熔接以及缝接的至少其中一种,封闭消防用软管或者是圆筒状织物的两端部开口,从而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本发明的第十九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发明中,上述外装体,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进行了翻里作面而得到的物品、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物品,所述消防用软管是在将合成纤维制的纵丝和合成纤维制的横丝编织为筒状的外套的内周面上形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的内衬层而得到的部件,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基端部开口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通过配件、熔接以及缝接的至少其中一种,封闭消防用软管或者是圆筒状织物的两端部开口,从而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本发明的第二十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通过基于金属环的铆接加工来固定上述空气供给软管的一部分和外装体的一部分。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将用薄膜所形成的袋状的气密体收容于用合成树脂材所形成的袋状的覆盖体中,并将它们更进而依序收容在合成纤维制的内装体以及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外装体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中,因此,通过覆盖体,使得气密体和内装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被大幅度地降低,其结果是,在对薄型空气千斤顶施加有负载的状态下,气密体膨胀时,气密体均等地膨胀,而不会有对气密体局部地施加负荷的情况,故而能够防止气密体的破裂,在安全性上优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在气密体上安装了设置有安全阀的阀安装软管,因此,即使在使气密体膨胀时而将压缩空气过度灌入至气密体内,过剩的压缩空气也会从安全阀被排出,因此并不会有所谓的气密体破裂的情形,在安全性上更加优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用气体阻碍性优异的多层薄膜或者是单层薄膜形成气密体,因此,成为气密体的气密性极其优异的千斤顶,再者,由于在外装体处使用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作了翻里作面而得到的物品或者是使用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物品,因此,外装体的耐久性以及耐破裂性得以大幅度地提升,在使用中不会有所谓的空气漏出或者外装体破裂的情形,在安全性上更加优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由袋状的气密体、袋状的覆盖体、袋状的内装体以及筒状的外装体构成,因此,在将这些设为扁平状时,能够将其厚度变地极薄,其结果,即使对于极其狭窄的缝隙,也能够插入,从而能够将汽车等的重物抬起。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在形成为矩形的袋状的气密体的相对向的边上,形成分别插入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的软管安装筒部,将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分别插入至各软管安装筒部处,用系紧部件系紧各软管安装筒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以防止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拔出,因此,与在气密体上开出用于将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插入的孔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气密体的强度,同时,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难以被从气密体中拔出,而且,软管安装筒部和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之间的气密性得以提高,空气难以从气密体漏出。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在将空气供给气密体的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处设置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使该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为快速接头式的附逆止阀耦合器,因此,通过改变媒介软管,即使用手动式的自行车的打气筒或压缩机或者是脚踏式泵,也能够供给空气,在使用性以及操作性上优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安装有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的各软管安装筒部,位于气密体的内侧,因此,在气密体膨胀时,不会有各软管安装筒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形,从而能够防止气密体的各软管安装筒部破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将气密体的不具备有软管安装部的两个边分别朝向内侧折叠,因此,即使气密体膨胀,也不会有上述两个边被过度拉伸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密封体的两端部(不具备软管安装筒部的两个边)破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当气密体膨胀时,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一部分因气密体的内压而被强力地朝向外装体的内周面侧推压,因此,空气供给软管难以从气密体中拔出,防止空气供给软管的拔出并不需要必要以上的强度。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将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插入至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的长度,分别设为数cm以上,因此,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更难以从气密体中拔出。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在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内周面之间,介设有粘接剂层,因此,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更加难以从气密体中拔出,同时,软管安装筒部和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之间的气密性被更加提高,空气更难以从气密体漏出。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在气密体的外周缘部两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处,贴附有胶带制或布制或者是树脂薄片制的加强片,因此,气密体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被补强,即使将压缩空气注入至气密体中,气密体的外周缘部也变地难以破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内装体由合成纤维制的带状的织布构成,将带状的织布的两端部叠合并将其重叠部分缝接或粘接,同时,在内装体的内侧收容气密体以及覆盖体且用内装体的内面保持气密体的两端部,因此,在气密体膨胀时,通过内装体来保持气密体的两端部,故而,气密体的两端部变地难以破裂。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在外装体处使用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作了翻里作面而得到的物品或者是使用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物品,因此,外装体的耐磨耗性以及耐候性等得以提高,同时,能够谋求外装体的强度的提高。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通过基于金属环的铆接加工来固定空气供给软管的一部分和外装体的一部分,因此,空气供给软管变地更难以拔出。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在将基端部以气密状安装于气密体上的一根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安装有二股状的分岔接头,在该二股的分岔接头处,分别安装有带逆止阀连接器具和安全阀,因此,能够省略阀安装软管,从而能够谋求薄型空气千斤顶的组装作业的简略化以及组装时间的缩短。再者,该薄型空气千斤顶,将带逆止阀连接器具、安全阀、空气供给软管、分岔接头以靠向外装体的一方的长边处的状态来配设,因此,外装体的另外一方的长边部分,成为仅存在有气密体、覆盖体、内装体以及外装体的厚度,故而,即使对于极其狭窄的缝隙,也能够插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的俯视图。
图2是薄型空气千斤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对气密体的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a)是在安装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之前的气密体的俯视图,(b)是在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处安装了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的俯视图,(c)是将气密体的开口熔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d)是将气密体的两端部朝向内部折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安装有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气密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放大截面图。
图6是在覆盖体内收容有气密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在内装体内收容有气密体以及覆盖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在外装体内收容有气密体、覆盖体以及内装体,并将外装体的两端部封闭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在使薄型空气千斤顶膨胀后的状态下的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薄型空气千斤顶的俯视图。
图11是将安装有分岔接头、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空气供给软管安装在气密体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现有的空气千斤顶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B-B线放大截面图。
图14是图12的C-C线放大截面图。
符号说明
1:薄型空气千斤顶
2:气密体
2a: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
2b:气密体的熔接
3:带逆止阀连接器具
4:空气供给软管
4a、4b:连接用软管
5:安全阀
6:阀安装软管
7:覆盖体
7a:覆盖体的导出孔
8:内装体
8a:内装体的缝接
9:外装体
9a:外装体的超音波熔接
10:加强片
11:丝
12:软管接头
13:金属环
14:配件(金属扣眼配件)
15:中心标志
16:警示标志
17:分岔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该薄型空气千斤顶1用于在进行普通汽车或特殊汽车等的汽车的修理、检查等时而将汽车抬起或者将因地震或台风等而倒塌的建筑物等的所需之处抬起从而将被压在下面的人救出。
即,上述薄型空气千斤顶1具备有:气密体2,用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矩形的袋状;空气供给软管4,将基端部以气密状插接在气密体2上,同时,在前端部处设置有被连接在空气供给源上的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阀安装软管6,将基端部以气密状插接在气密体2上,同时,在前端部设置有安全阀5;覆盖体7,用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材形成为矩形的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2;和内装体8,用合成纤维制的织布形成为矩形的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2以及覆盖体7;和筒状的外装体9,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hose)通过翻里作面所形成的筒状的外装体9,或者是对具有强度的某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9,上述外装体9,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以及安全阀5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9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上述气密体2、覆盖体7以及内装体8,同时,在两端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如图3(a)所示,上述气密体2,将用气体阻碍性优异的多层薄膜或单层薄膜形成为长方形的两块的薄膜材重叠,除去两块薄膜材的一个短边以外,将两块的薄膜材的外周缘部以涵盖数mm的宽度来进行熔接2b(热熔接或超音波熔接或者高频熔接),由此,形成为长方形的袋状,在相对向的长边处,具备有分别插入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的倾斜姿势的软管安装筒部2a。上述两个的软管安装筒部2a分别位于气密体2的内侧(内方),使气密体2的内部和外部成为通连状态。
于此,所谓气体阻碍性优异的多层薄膜或单层薄膜,是指氧透过度为40cc/m2·atm·day以下且透湿度为8g/m2·day以下的多层薄膜或单层薄膜。
如图3(b)以及(c)所示,上述气密体2在将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分别插入至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中并以气密状安装之后,对气密体2的开口的边(短边)进行熔接2b(热熔接或超音波熔接或者高频熔接)并将其封闭,从而构成密封构造的长方形的袋状。
再者,如图3(d)以及图5所示,气密体2的未安装有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两个的边(短边)分别朝向气密体2的内侧折入而成V字状(位于气密体2的内侧的部分成为截面形状V字状),即使气密体2膨胀,上述两个边(短边)也不会被勉强拉伸。由此,能够防止气密体2的两端部(不具备软管安装筒部2a的两个边)破裂。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气密体2的两个边(短边)也可以朝向气密体2的内侧折入而成W字状(位于气密体2的内侧的部分成为截面形状W字状)。
进而,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气密体2的短边侧的两端部外面、和与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相对向的部分且气密体2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外面,被贴附有管道胶带(duct tape)制的加强片(也称为补强片)10,从而补强气密体2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气密体2上使用气体阻碍性优异且具有柔软性的3层薄膜,即MICS化学株式会社制的TRIPLE NYLON(商品名称),通过用脉冲式熔接将长方形状的两块薄膜材来进行熔接2b,形成气密体2。该TRIPLE NYLON,其厚度为70μm、拉伸强度为45MPa、拉伸伸度(伸长率)为350%、扯裂强度为140N/mm、冲击强度为140N·cm、刺透强度为5.0N、氧透过度为40cc/m2·atm·day、透湿度为8g/m2·day。
再者,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设定气密体2的长度为约56cm、气密体2的宽度为约28cm、气密体2的熔接部的宽度为5mm、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的长度为约5cm~10cm。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用三层薄膜形成气密体2,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或聚乳酸薄膜、PET、PEN、PBT薄膜等的聚酯薄膜、EVOH、PVA、阻障(壁垒、屏障、绝缘)Ny等的阻碍性树脂薄膜等的单层薄膜形成气密体2,或者,也可用四层薄膜(例如,DIAMIRON M-G708(商品名称))、五层薄膜(例如,FILLMICS HB(商品名称)或FIVE BARRIER(商品名称))等形成气密体2。
再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气密体2的外周缘部两面的一部分(局部)贴附有加强片10,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气密体2的外周缘部两面的全部贴附加强片10。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气密体2处贴附管道胶带(duct tape)制的加强片10,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气密体2处贴附铝胶带制或布粘接胶带制或者是橡胶胶带制的加强片10,或者,也可以用双面粘接胶带或者粘接剂将布制的加强片10或合成树脂制的加强片10贴附在气密体2上。
上述空气供给软管4用特殊聚氨酯树脂制的耐压软管形成,其基端部被插入至气密体2的一方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用系紧部件系紧软管安装筒部2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从而制止脱落(防止被拨出),同时,在其前端部设置有与空气供给源(省略图示)连接的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系紧部件,使用丝11(聚酯丝)。即,如图3(b)所示,空气供给软管4的基端部,从气密体2的外侧(外方)被插入至一方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在位于气密体2的内侧的软管安装筒部2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紧密缠绕丝11(聚酯丝)并涂布粘接剂,从而防止拔出。
再者,在空气供给软管4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周面之间,介设有粘接剂层(省略图示),空气供给软管4的基端部不会被从软管安装筒部2a拔出,同时,空气供给软管4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周面之间的气密性被保持。
进而,空气供给软管4,以对于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的插入长度为数cm以上、优选为3cm以上的方式,被插入至软管安装筒部2a中,由此来设定使空气供给软管4难以从气密体2拔出的程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空气供给软管4的对于软管安装筒部2a的插入长度,被设定为与软管安装筒部2a的长度大约相同的长度。
设置在上述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的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由插座类型并且为快速接头式的带逆止阀耦合器形成,成为如下所述的结构:通过媒介软管(均省略图示)以快速接触的方式能够连接于作为空气供给源的自行车的打气筒或压缩机或者是脚踏式泵。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为插座类型并且为快速接头式的带逆止阀耦合器,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为插头类型并且为快速接头式的带逆止阀耦合器。
上述阀安装软管6用特殊聚氨酯树脂制的耐压软管形成,其基端部被插入至气密体2的另外一方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用系紧部件系紧软管安装筒部2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从而制止脱落,同时,通过软管接头(Hose nipple:软管螺纹接套)12且基于金属环13(铝环)的铆接加工将安全阀5安装在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系紧部件,使用丝11(聚酯丝)。即,如图3(b)所示,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从气密体2的外侧被插入至另外一方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在位于气密体2的内侧的软管安装筒部2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紧密缠绕丝11(聚酯丝)并涂布粘接剂,从而防止拔出。
再者,在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周面之间,介设有粘接剂层(省略图示),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不会从软管安装筒部2a中拔出,同时,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周面之间的气密性被保持。
进而,以对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的插入长度为数cm以上、优选为3cm以上的方式,将阀安装软管6插入至软管安装筒部2a中,由此设定为使阀安装软管6难以从气密体2拔出的程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阀安装软管6的对于软管安装筒部2a的插入长度,被设定为与软管安装筒部2a的长度大约相同的长度。
设置在上述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的安全阀5,因空气的过剩供给而导致气密体2内的压力成为比最大使用压力(0.7MPa)更高0.1MPa时,气密体2内的空气自动地漏出并使气密体2内的压力回到规定压力,从而防止气密体2的破裂。该安全阀5的设定压力成为0.8MPa。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系紧部件,使用丝11,将丝11紧密地缠绕在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的外周面上,防止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从各软管安装筒部2a拔出,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系紧部件,也可使用金属环(省略图示)或者是热收缩管(省略图示)。即,也可以将分别插入有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用金属环(省略图示)来作铆接加工,从而防止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从各软管安装筒部2a拔出,或者,也可以将分别插入有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用热收缩管(省略图示)来系紧固定,从而防止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从各软管安装筒部2a拔出。
如图2以及图6所示,上述覆盖体7用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管(聚乙烯管)形成为一端或两端被敞开(开放、开口、敞口)的长方形的袋状,在与被敞开的边(短边)相邻接的边(长边)处,形成有将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部导出的导出孔7a。以能够完全收容气密体2的大小形成该覆盖体7。
此处,所谓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指静止摩擦数为0.1~0.3、动摩擦数为0.04~0.3的合成树脂。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用聚乙烯管形成覆盖体7,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聚乙烯薄片以袋状形成覆盖体7,或者,也可以用氟树脂等的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管或者合成树脂薄片(树脂片)来形成覆盖体7。例如,也可以用铁氟龙(teflon)薄片形成覆盖体7。
如图2以及图7所示,上述内装体8用强度性以及磨耗性优异并且伸展(延伸)性小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aramid fiber)的带状的织布形成,使带状的织布的两端部重叠,对于该重叠部分进行缝接8a,从而形成为环状并且平面形状成为长方形状。
再者,在内装体8中收容有气密体2以及覆盖体7,用内装体8的两端的折叠部分内面来保持气密体2的两端部。
进而,以所收容的气密体2以及覆盖体7不会从内装体8的侧边向外侧跑出的方式,只以适当的长度对内装体8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两侧边进行缝接8b。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制的织布形成内装体8,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聚酯纤维制的织布或者是聚丙烯纤维制的织布、聚乙烯纤维的织布、聚苯乙烯纤维的织布、维尼纶纤维的织布、LCP纤维(ZXION)的织布、聚芳酯纤维(VECTRON)的织布、PBO纤维(ZYLON)的织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DYNEEMA)的织布等形成内装体8。
再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带状的织布进行缝接8a并形成了内装体8,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粘接剂来粘结带状的织布并形成内装体8。
如图1、图2以及图8所示,上述外装体9,是用与在将合成纤维制的纵丝和合成纤维制的横丝编织成筒状的外套的内周面处形成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的内衬层而得到的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形成的,以内衬层朝向外侧的方式,将软管翻里作面使用。在该软管中,使用在构造、合成树脂的性质、密接强度、机能、耐磨耗性等中适合于消防用软管的型式试验(日本消防检定协会所进行的型式试验)的物品。
另外,在合成纤维制的纵丝以及横丝中,使用有聚酯丝状纤维丝或芳香族聚酰胺丝状纤维丝(长丝纱线,filament)等。
再者,外装体9,在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和安全阀5从外装体9的一端开口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气密体2、覆盖体7以及内装体8,通过用多个配件14(金属扣眼配件)和超音波熔接9a封闭两端部开口,而形成扁平的袋状,其大小被设定为能够收容气密体2、覆盖体7以及内装体8的大小。该外装体9由于在其外面侧形成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的内衬层,因此,其优点如下所述:在耐磨耗性上极其优异,同时,机械性强度高,再者,在宽泛的使用温度下具有弹性,进而,耐冲击强度强并且耐低温弯曲强,在耐油性或耐药品性、耐菌性等上良好。
进而,在外装体9的一侧的表面上,分别被设置有显示出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中心位置的环状的中心标志15、和记载有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注意事项等的警示标志16。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形成内衬层,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其他的合成树脂、例如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内衬层。
再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外装体9中使用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进行翻里作面后的物品,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外装体9中,也可以使用对具有强度的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物品。例如,作为具有强度的圆筒状织物,使用聚酯帆布制的圆筒状织物,再者,在涂装中,使用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硅树脂、氟树脂等。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配件14和超音波熔接来封闭外装体9的两端部,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配件14和缝接9a来封闭外装体9的两端部,或者,也可以仅用熔接9a或者缝接来封闭外装体9的两端部。
接着,针对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分别插入至使一方的短边被敞开的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在位于气密体2的内侧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将丝11紧密地缠绕并涂布粘接剂(参考图3(a)以及图3(b))。这时,在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外周面和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周面之间,介设有粘接剂层。由此,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以气密状被安装在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上。
如果将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分别安装到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上,就对气密体2开口的一方的短边进行熔接2b,并将气密体2密封(参考图3(c))。
如果以气密体2作为密封构造,就将气密体2的短边侧的两端部向内部折入,同时,将管道胶带制的加强片10贴附在气密体2的短边侧的两端部外面、和与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对向的部分且气密体2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外面(参考图3(d)以及图4)。
如果在气密体2上贴附了加强片10,就将气密体2收容至覆盖体7内,将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分别从覆盖体7的各导出孔7a导出至覆盖体7的外侧(参考图6)。
如果将气密体2收容在覆盖体7内,就将气密体2以及覆盖体7收容至内装体8内,将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分别导出至内装体8的外侧(参考图7)。
最后,将收容有气密体2以及覆盖体7的内装体8,收容在筒状的外装体9内,使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和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以及设置在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上的安全阀5从外装体9的一端部开口朝向外侧突出,通过与多个配件14(金属扣眼配件)和熔接9a来封闭外装体9两端部,同时,通过基于金属环13的铆接加工来固定空气供给软管4的一部分和外装体9的一部分(参考图8)。
这样制造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形成为长度约60cm,宽度约24cm,厚度约6mm(除空气供给软管4、阀安装软管6、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以及安全阀5以外)的大小,并成为能够将最大9400kg程度的重物抬起。
再者,该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耐压为2.1MPa,使用温度范围为-20℃~80℃,质量成为每1m为1170g。
另外,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制造方法,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可进行各种的变更。
接着,针对使用薄型空气千斤顶1抬起重物例如叉形起重机(fork lift)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将两块板材空出一定的间隔地放置在地面上,并在其上面载置金属板,同时,在金属板上载置叉形起重机。接着,将薄型空气千斤顶1插入至地面和金属板之间的缝隙中,将空气供给软管4从上述缝隙导出至外侧。然后,通过媒介软管,将设置在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处的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连接在空气供给源(自行车的打气筒或压缩机或者是脚踏式泵)上,操作空气供给源并将压缩空气逐渐注入至气密体2中。如此一来,气密体2膨胀的同时,伴随于此,外装体9也膨胀,从而能够抬起叉形起重机。
上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能够发挥下述的优良的效果。
(1)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利用由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材形成的袋状的覆盖体7覆盖用薄膜形成的袋状的气密体2,因此,通过覆盖体7大幅度地降低气密体2和内装体8之间的摩擦阻力,其结果是,在对薄型空气千斤顶1施加有负载的状态下,在气密体2膨胀时,气密体2均等地膨胀,而不会有所谓的对气密体2局部地施加负载的情况,故而能够防止气密体2的破裂,在安全性上优异。
(2)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在气密体2上安装了设置有安全阀5的阀安装软管6,因此,即使在使气密体2膨胀时,空气过度灌入至气密体2内,过剩的空气也会从安全阀5被排出,故而,并不会有所谓的气密体2破裂的情形,在安全性上更加优异。
(3)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在气密体2的气密性优异的同时,外装体9的耐久性以及耐破裂性等优异,因此,不会有所谓的在使用中空气漏出或者在使用中外装体9破裂的情形,在安全性上极其优异。
(4)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由薄膜制的气密体2、合成树脂管制的覆盖体7、合成纤维制的内装体8以及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外装体9等构成,因此,在成为扁平状时,其厚度变地极薄,即使对于极其狭窄的缝隙,也能够插入。
(5)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在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处设置有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因此,通过改变媒介软管,即使用手动式的自行车的打气筒或压缩机或者是脚踏式泵,也能够供给空气,使用性以及操作性优异。
(6)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将气密体2的两端部分别朝向内侧折叠,因此,即使气密体2膨胀,两端部也不会被过度拉伸,从而能够防止密封体的两端破裂的情形。
(7)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将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分别插入至在气密体2上形成的两个软管安装筒部2a中,在各软管安装筒部2a的外周面上紧密地缠绕丝11,因此,与开出用于将空气供给软管4插入至气密体2内的孔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气密体2的强度,同时,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难以被从气密体2拔出,而且,软管安装筒部和空气供给软管4之间的气密性也被提高,空气难以漏出。
(8)如图9所示,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当气密体2膨胀时,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一部分通过气密体2的内压而被强力地朝向外装体9的内周面侧推压,因此,空气供给软管4难以从气密体2中拔出,防止空气供给软管4的拔出并不需要必要以上的强度。
(9)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使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对于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的插入长度,分别设为数cm以上,并且在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2的软管安装筒部2a内周面之间,介设有粘接剂层,因此,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更加难以从气密体2拔出,同时,软管安装筒部2a和空气供给软管4以及阀安装软管6之间的气密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空气更难以漏出。
(10)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在气密体2的外周缘部处贴附有胶带制的加强片10,因此,气密体2的外周缘部被补强,即使将空气注入至气密体2中,气密体2的外周缘部也变地难以破裂。
(11)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在气密体2膨胀时,通过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织布构成的内装体8保持气密体2的两端部,因此气密体2的两端部变地难以破裂。
(12)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在外装体9使用了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作了翻里作面而得到的部件,因此,外装体9的耐磨耗性以及耐候性等得以提升,同时,能够谋求外装体9的强度的提高。
(13)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通过基于金属环13的铆接加工来固定空气供给软管4的一部分和外装体9的一部分,因此,空气供给软管4变地更难以拔出。
(14)薄型空气千斤顶1由于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位于气密体2的内侧,因此,在气密体2膨胀时,各软管安装筒部2a不会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气密体2的各软管安装筒部2a破裂。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薄型空气千斤顶1形成为长度约60cm且宽度约24cm的长方形状,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薄型空气千斤顶1形成为正方形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长条状。
图10以及图11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该薄型空气千斤顶1使用于在进行普通汽车或特殊汽车等的汽车的修理、检查等时,将汽车抬起或者将因地震或台风等而倒塌的建筑物等的所需之处抬起从而将被压在下面的人救出。
即,上述薄型空气千斤顶1具备有:气密体2,用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矩形的袋状;空气供给软管4,将基端部以气密状来插接于气密体2,同时,在前端部设置有分岔接头17;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以及安全阀5,被连接在空气供给源上,且被分别连接在上述分岔接头17上;覆盖体7,用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材形成为矩形的袋状,以使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收容上述气密体2;内装体8,用合成纤维制的织布形成为矩形的袋状,以使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收容上述气密体2以及覆盖体7;和筒状的外装体9,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翻里作面所形成的筒状的外装体9,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有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9,上述外装体9,以至少会使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以及安全阀5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9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收容上述气密体2、覆盖体7以及内装体8,同时,在使两端部封闭的状态下,被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上述薄型空气千斤顶1,在将基端部以气密状安装在气密体2上的一根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处,安装有二股状的分岔接头17,在分别被连接于该二股的分岔接头17上的各个连接用软管4a、4b的前端部处,安装有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和安全阀5,从而省略了阀安装软管6。
再者,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分岔接头17、连接用软管4a、4b以及安全阀5,成为从外装体9向外露出的状态,在因某些原因而导致了破损的情况下,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进行更换修理。这时,分岔接头17的位置为自外装体9的一端起1cm以上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改变了两根的连接用软管4a、4b的长度,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两根的连接用软管4a、4b的长度也可以相同。
再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分岔接头17露出在外装体9的外面,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分岔接头17收容于外装体9内。
该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其他的结构是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相同构造的结构,对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相同的部件、部位,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能够发挥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省略了阀安装软管6,因此,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相比,能够谋求组装作业的简略化以及组装时间的缩短。再者,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以偏向外装体9的一方的长边的状态,配设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安全阀5、空气供给软管4、分岔接头17,因此,外装体9的另外一方的长边部分,成为仅存在有气密体2、覆盖体7、内装体8以及外装体9的厚度,故而,即使对于极其狭窄的缝隙,也能够插入。
另外,图1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虽然只有安全阀5的前端部分露出在外装体9的外部,但是,也可以使阀安装软管6的前端部露出在外装体9的外部,并使安全阀5全部露出在外装体9的外部。
再者,图1以及图10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均使空气供给软管4的前端部从外装体9的一端朝向外侧突出数cm,但是,也可以在空气供给软管4处使用数m长度的物品,使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的位置从外装体9的一端大幅度地突出。如果这样,就能够在水中使用薄型空气千斤顶1,如果将空气从位于地上的带逆止阀连接器具3供给至薄型空气千斤顶1,就能够例如使沉没于水中的汽车等的重物移动或者是浮起。这时,对于空气供给软管4的长度,使其最大长度为5m。再者,在水中使用图1所示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情况,将阀安装软管6设为与空气供给软管4相同程度的长度,并使安全阀5位于地上。另外,在水中使用薄型空气千斤顶1的情况,当空气供给软管4的长度并不足够长时,如果使用接头(省略图示)来接上其他的空气供给软管4就可以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使用于将汽车等的重物或者是倒塌了的建筑物等抬起,但是,也可以以使外观形状会成为圆筒状的方式将气密体2以及外装体9大幅度地膨胀、并通过并列排列大幅度膨胀了的薄型空气千斤顶1而作为滚轴使用。

Claims (20)

1.一种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具备有:
气密体,其由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袋状;
空气供给软管,所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以气密状被插接于气密体上,同时,在所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设置有被连接到空气供给源的带逆止阀连接器具;
阀安装软管,所述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以气密状被插接于气密体上,同时,在所述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设置有安全阀;
覆盖体,其由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材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
内装体,其由合成纤维制的织布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分别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以及覆盖体;和
筒状的外装体,其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通过翻里作面而形成的筒状的外装体,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
所述外装体,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覆盖体以及内装体,同时,在两端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体由气体阻碍性优异的多层薄膜或单层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矩形的袋状,在相对向的两边处,具备有分别插入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的倾斜姿势的软管安装筒部,再者,所述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分别被插入至气密体的各软管安装筒部内,软管安装筒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通过系紧部件以气密状被系紧从而制止脱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体的各软管安装筒部和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位于气密体的内侧,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位于气密体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对于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的插入长度,分别设为几个厘米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内周面之间,分别介设有粘接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体由合成树脂管或者是合成树脂薄片形成为至少一边被敞开的矩形的袋状,在与被敞开的边相邻接的边上,形成有使空气供给软管以及阀安装软管的前端部侧分别朝向外部导出的导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通过翻里作面而得到的物品、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物品,所述消防用软管是在将合成纤维制的纵丝和合成纤维制的横丝编织为筒状的外套的内周面上形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的内衬层而得到的部件,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基端部开口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通过配件、熔接以及缝接中的至少一种,封闭消防用软管或者圆筒状织物的两端部开口,从而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8.一种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具备有:
气密体,其由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袋状;
空气供给软管,所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以气密状被插接于气密体上,同时,在所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设置有分岔接头;
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被分别连接到所述分岔接头,且所述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与空气供给源相连接;
覆盖体,其由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材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
内装体,其由合成纤维制的织布形成为袋状,在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以及覆盖体;和
筒状的外装体,其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通过翻里作面而形成的筒状的外装体,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筒状的外装体,
所述外装体,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所述气密体、覆盖体以及内装体,同时,在两端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体用气体阻碍性优异的多层薄膜或单层薄膜形成为密封构造的矩形的袋状,并在一个边处具备有插入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的倾斜姿势的软管安装筒部,再者,所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被插入至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内,软管安装筒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通过系紧部件以气密状被系紧从而制止脱落。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多层薄膜为尼龙多层薄膜,再者,使单层薄膜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和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位于气密体的内侧,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位于气密体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气密体的不具备有软管安装筒部的相对向的两边分别朝向内侧折叠。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空气供给软管对于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的插入长度,分别设为几个厘米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供给软管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气密体的软管安装筒部内周面之间,分别介设有粘接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密体的外周缘部两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贴附有胶带制或布制或者是树脂薄片制的加强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为快速接头式的带逆止阀耦合器。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体由合成树脂管或者是合成树脂薄片形成为至少一边被敞开的矩形的袋状,在与被敞开的边相邻接的边上,形成有使空气供给软管的前端部侧朝向外部导出的导出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装体由合成纤维制的带状的织布形成,使带状的织布的两端部重叠并将其重叠部分缝接或粘接,同时,使其结构为:在内装体的内侧收容气密体以及覆盖体并用内装体的内面来保持气密体的两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是将与消防用软管相同构造的软管通过翻里作面而得到的物品、或者是对圆筒状织物施加了涂装的物品,所述消防用软管是在将合成纤维制的纵丝和合成纤维制的横丝编织为筒状的外套的内周面上形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的内衬层而得到的部件,在至少带逆止阀连接器具以及安全阀的前端部分从外装体的基端部开口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通过配件、熔接以及缝接中的至少一种,封闭消防用软管或者圆筒状织物的两端部开口,从而形成为扁平的袋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薄型空气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通过基于金属环的铆接加工来固定所述空气供给软管的一部分和外装体的一部分。
CN201580026248.8A 2014-12-18 2015-11-24 薄型空气千斤顶 Active CN108349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06333 WO2016098144A1 (ja) 2014-12-18 2014-12-18 薄型エアージャッキ
JPPCT/JP2014/006333 2014-12-18
PCT/JP2015/005832 WO2016098285A1 (ja) 2014-12-18 2015-11-24 薄型エアージャッ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716A CN108349716A (zh) 2018-07-31
CN108349716B true CN108349716B (zh) 2019-08-13

Family

ID=5612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6248.8A Active CN108349716B (zh) 2014-12-18 2015-11-24 薄型空气千斤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JP (1) JP6017103B1 (zh)
KR (1) KR101755426B1 (zh)
CN (1) CN108349716B (zh)
AU (1) AU2015365265B2 (zh)
MY (1) MY167908A (zh)
PH (1) PH12016502250A1 (zh)
SG (1) SG11201608346PA (zh)
TW (1) TWI572552B (zh)
WO (2) WO2016098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80626B1 (en) 2016-11-11 2021-11-04 Dissing As A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n object relatively to a support by inflatable air cushion members,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oving an object
WO2018147374A1 (ja) * 2017-02-09 2018-08-16 株式会社横井製作所 膨張式構造体
CN106809760B (zh) * 2017-03-24 2022-08-26 青岛永泰船舶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高压重物搬运气囊
US11814273B2 (en) 2019-05-09 2023-11-14 Dissing A/S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n object relatively to a support by an inflatable air cushion memb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support block
DE102022102687B3 (de) * 2022-02-04 2023-06-07 EMUK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sgleich von Höhenunterschieden an einem 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6472A (en) * 1976-11-09 1977-07-19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Pneumatic lifting device
US4084275A (en) * 1974-04-01 1978-04-18 Ilon B E Cover for a lif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same
US4643398A (en) * 1984-02-28 1987-02-17 Manfred Vetter Rubber pneumatic rectangular pad
JPH07242393A (ja) * 1994-03-03 1995-09-19 Jatec Kk ジャッキ装置
JP2000247587A (ja) * 1999-02-26 2000-09-12 Molten Corp エアジャッキ装置
CN201132749Y (zh) * 2007-11-06 2008-10-15 鲁敏洁 气垫式千斤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767U (ja) * 1981-07-22 1983-02-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油圧エレベ−タ−
JPS6487499A (en) * 1987-09-28 1989-03-31 Toyo Tire & Rubber Co Elastic type fluid pressure jack
JP2566810B2 (ja) * 1988-04-05 1996-12-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ゴム製エアージヤツ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18379Y2 (zh) * 1989-04-26 1993-05-17
JP2991456B2 (ja) * 1990-05-09 1999-12-20 太陽鉄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装置
JP3026155B2 (ja) 1996-03-06 2000-03-27 工業技術院長 4−クロロインドール−3−酢酸のエステル類
JP3410710B2 (ja) * 2000-06-09 2003-05-26 関島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ジャッキ装置
JP5995815B2 (ja) * 2013-10-15 2016-09-21 株式会社横井製作所 薄型エアージャッキ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4275A (en) * 1974-04-01 1978-04-18 Ilon B E Cover for a lif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same
US4036472A (en) * 1976-11-09 1977-07-19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Pneumatic lifting device
US4643398A (en) * 1984-02-28 1987-02-17 Manfred Vetter Rubber pneumatic rectangular pad
JPH07242393A (ja) * 1994-03-03 1995-09-19 Jatec Kk ジャッキ装置
JP2000247587A (ja) * 1999-02-26 2000-09-12 Molten Corp エアジャッキ装置
CN201132749Y (zh) * 2007-11-06 2008-10-15 鲁敏洁 气垫式千斤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2552B (zh) 2017-03-01
AU2015365265B2 (en) 2017-04-20
JPWO2016098285A1 (ja) 2017-04-27
SG11201608346PA (en) 2016-11-29
WO2016098285A1 (ja) 2016-06-23
KR101755426B1 (ko) 2017-07-26
WO2016098144A1 (ja) 2016-06-23
PH12016502250B1 (en) 2017-02-06
MY167908A (en) 2018-09-26
TW201637984A (zh) 2016-11-01
AU2015365265A1 (en) 2016-10-27
PH12016502250A1 (en) 2017-02-06
CN108349716A (zh) 2018-07-31
KR20160132449A (ko) 2016-11-18
JP6017103B1 (ja)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9716B (zh) 薄型空气千斤顶
ES2549509T3 (es) Un método para reparar partes de material compuesto de una aeronave
DK2598788T3 (en) Method for repair of pipes
ZA200502547B (en) Multilayered pressure vess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457076B2 (ja) 枝管ライニング工法
CN100379648C (zh) 一种高强度气囊及其生产工艺
JP2014122540A (ja) 中空パイプ体補強工法
CN108060826B (zh) 一种高压帐篷
CN108060827B (zh) 用于高压帐篷气柱支撑系统
CN109765098A (zh) 一种均布应力的柔性高压囊体系统应用
CN105835385B (zh) 整体式超薄超高压气囊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08818A (ko) 지관 라이닝 공법 및 지관 라이닝 장치
JP5995815B2 (ja) 薄型エアージャッキ
CN211256893U (zh) 一种钢丝骨架材料橡胶坝袋体
JP2007008277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297379Y (zh) 内胆式高强度气囊
JP6630128B2 (ja) 細長袋状気密性構造体
CN2750981Y (zh) 一种船用高强度气囊
CN219430502U (zh) 一种桥梁梁端防水装置
CN109855951A (zh) 一种柔性高压囊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6640A (zh) 可塌缩抽气器筒
CN117385722A (zh) 一种舟桥用气囊
WO2018147374A1 (ja) 膨張式構造体
WO2013185262A1 (zh) 一种充气帐篷管道支撑装置
JP5587474B2 (ja) 枝管ライニング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5th floor, Minami Minami, Hirakata, Osa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ATSUTA SEISAKUSHO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31 times in Shi Jindo, Sichuan ci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YOKOI MANUFACTURING.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