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6493A -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6493A
CN108346493A CN201810161414.0A CN201810161414A CN108346493A CN 108346493 A CN108346493 A CN 108346493A CN 201810161414 A CN201810161414 A CN 201810161414A CN 108346493 A CN108346493 A CN 108346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silver thread
conductiv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uni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1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6493B (zh
Inventor
吕鹏
张梓晗
杨锦
张运奇
聂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GON MATERI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GON MATERI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GON MATERI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GON MATERI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14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6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6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6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26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ng or semi-conducting layers, e.g. deposition of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是通过在导电墨水中加入水/醇溶性酚,使其与纳米银线表面PVP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在一起,抑制纳米银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从而降低导电膜黄度值;在导电层上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含酚类化合物的保护层,使其与纳米银线表面剩余的PVP之间形成氢键,从而进一步降低黄度值。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导电膜b*值降低至0.8,彻底解决了导电膜偏黄问题,做成显示屏,显示无色差。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 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快速发展更新,大尺寸及高清显示需求不断增加,例如智慧黑板、工业监视器、户外显示器等大尺寸设备以及太阳能电池等,对透明导电膜的需求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同时对透明导电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大尺寸设备需要低方阻,同时光学性能要求逐步提高。
目前,工业化应用的透明导电膜主要是ITO(氧化铟锡),但随着铟矿资源不断开发,铟资源逐渐趋于紧张,并且ITO膜具有质脆、易破碎、无法做到低方阻、透光率偏低等缺点,无法应用在大尺寸以及柔性要求高的设备上;针对ITO导电膜存在的缺点,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相继开发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银线等具有优异电性能、且柔韧性好的透明导电膜,其中纳米银线由于良好导电性、优异的透光率以及柔韧性,最有可能成为ITO的替代材料。
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一般是将纳米银线与成膜树脂、分散剂、流平剂、消泡剂及溶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成纳米银线导电墨水,将该墨水经涂布工艺在基材(如光学玻璃、PET、PE、PP或PI)上成膜,形成纳米银线导电层而获得:
但是纳米银线由于纳米结构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产生全反射,形成消逝波进入光疏介质,而金属介质中又存在一定等离子体波,两波相遇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能量从光子转移到表面等离子体,波长350nm~420nm的紫外光入射光大部分能量被表面等离子波吸收,使得投射光能量急剧减少,导致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显示黄色,从而显示器输出图像颜色与实际颜色不符。
文章“Reduced yellowing of silver nanowire transparent conductiveelectrodes by simple hydrazine treatment”报导了一种通过在纳米银线导电层表面涂布一层水合肼,让水合肼与纳米银线表面聚乙烯吡咯烷酮反应降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从而修正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表面色差的方法。但是该方法是将水合肼水溶液稀释液涂布在导电层表面,根据不同方阻的导电膜对水合肼浓度、涂布速度等要求严格,水合肼不够或者过量都会影响最终导电膜的光学性能和颜色修正效果;同时水合肼在空气中易冒烟,具有氨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形成共沸物,对生产人员有危害,使用安全性差,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因此,针对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目前存在的偏黄等问题,急需一种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彻底解决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偏黄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所述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是由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经涂布工艺在基膜上成膜,形成导电层而获得,其特点在于:在所述导电墨水中添加水溶性酚类化合物或醇溶性酚类化合物,所述酚类化合物中的酚羟基与导电墨水中纳米银线表面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在一起,抑制了导电层纳米银线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从而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黄度值。
优选的,在所述导电层上还可以通过涂布工艺涂布保护层浆料,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浆料内含有溶剂型酚,所述溶剂型酚中的酚羟基渗透到导电层内部,与纳米银线表面剩余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在一起,进一步降低导电层纳米银线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黄度值。
优选的,在所述导电墨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占导电膜水中纳米银线质量的1%-10%。
优选的,所述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3,4,5-三羟基苯甲酸、1,3,4,5-四羟基环己烷羧酸-(3,4-二羟基肉桂酸酯)、萘酚、1,2,3-苯三酚、3,4-二羟基肉桂酸或儿茶素。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浆料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原料构成:
UV树脂:0.5%-5%;
光引发剂:0.015%-0.35%;
流平剂:0.005%-0.05%;
溶剂:94.55%-99.47%;
溶剂型酚:0.01%-0.05%。
优选的,所述溶剂型酚为3,5,7,3′,4′-五羟基黄铜、5,7-三羟基-2-(3,4,5-三羟基苯基)-4H-1-苯并呋喃-4-酮、2-羟基-4-甲氧基-4'-甲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UV树脂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CN975、AgiSyn 230A2、AgiSyn 2421、AgiSyn 242、Easepi U615、AgiSyn 236-G75、CN8000NS、CN8011NS、CN8885NS、CN9010NS、CN9026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由耐黄变性能较好的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184)、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TPO)中的一种与异丙基硫杂蒽酮(ITX)按质量比2:1-5:1复配而成;
优选的,所述流平剂为BYK-333;
优选的,所述溶剂由丙酮、环己烷、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乙酸丁酯、异丁醇,环己酮、四氯化碳、氯仿、四氢呋喃、醋酸甲酯、乙二醇、1,3-丙二醇、正丙醇、丁醇、丙醚中的任意三种按质量比1:1:1复配而成。
本发明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原理在于:
1、目前纳米银线通常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纳米银线生长过程中的稳定剂和导向剂,所以在纳米银线表面会保留很薄的一层PVP。导电层中水溶性或醇溶性酚类化合物中酚羟基与纳米银线表面PVP通形成氢键结合在一起,改变了纳米银线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抑制了导电层纳米银线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使纳米银线的吸收波长蓝移,降低了纳米银线在350-420nm的反射率和吸收率,提高其透射率,从而降低纳米银线导电膜黄度值;
2、由于导电墨水中加入过多酚类化合物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所以单纯在导电墨水中通过酚类化合物与PVP形成氢键,无法彻底解决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偏黄问题。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添加保护层的改进方案,保护层中酚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渗透到导电层内部,与纳米银线表面剩余PVP反应生成氢键,进一步降低导电层纳米银线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强度,使纳米银线的吸收波长继续蓝移,从而将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黄度降到肉眼分辨率以下,达到完全解决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偏黄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导电层中添加酚类化合物,使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降低,并通过设置含酚类化合物的保护层的方式,进一步降低黄度,所得导电膜b*值降低至0.8,做成显示屏,显示无色差;
2、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导电膜光学性能好,透光率大于90%,雾度低于1;
3、本发明设置的保护层防水和耐老化性好,环测性能优异;
4、本发明所用酚类化合物多为植物提取,对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无害;
5、本发明方法简单,无需更改现有工艺制程,完全可以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纳米银线1的直径约为25nm、长径比约为500,所用纳米银线2的直径约为15nm、长径比约为900。
实施例1
(1)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 2061、0.2g分散剂DISPERBYK-191、0.2g流平剂0.2g消泡剂Foamex 805-N和0.25g单宁酸,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丙酮、3.26kg乙酸乙酯、3.26kg正丙醇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30A2、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g流平剂BYK-333和2g酚化合物3,5,7,3′,4′-五羟基黄铜,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无偏黄问题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2
(1)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X-PU699、0.2g分散剂0.2g流平剂0.2g消泡剂Lucrafoam PDT和0.3g酚化合物3,4,5-三羟基苯甲酸,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乙酸乙酯、3.26kg乙二醇、3.26kg丁酮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421、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g流平剂BYK-333和2g酚化合物5,7-三羟基-2-(3,4,5-三羟基苯基)-4H-1-苯并呋喃-4-酮,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无偏黄问题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3
(1)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D-60A、0.2g分散剂0.2g流平剂0.2g消泡剂Foamex1488和0.35g酚化合物1,3,4,5-四羟基环己烷羧酸-(3,4-二羟基肉桂酸酯),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乙酸乙酯、3.26kg乙酸丁酯、3.26kg环己酮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36-G75、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g流平剂BYK-333和2g酚化合物2-羟基-4-甲氧基-4'-甲基二苯甲酮,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无偏黄问题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4
(1)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 2061、0.2g分散剂Dispers 650、0.2g流平剂FLWK-134、0.2g消泡剂Foamex 1488和0.25g酚类化合物3,4-二羟基肉桂酸,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丙酮、3.26kg乙酸乙酯、3.26kg正丙醇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CN8885NS、8g光引发剂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TPO)、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g流平剂BYK-333和2g酚化合物3,5,7,3′,4′-五羟基黄铜,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无偏黄问题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5
(1)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 2061、0.2g分散剂DISPERBYK-191、0.2g流平剂0.2g消泡剂Foamex 805-N和0.2g单宁酸,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10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丙酮、3.26kg乙酸乙酯、3.26kg正丙醇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30A2、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g流平剂BYK-333和2g酚化合物3,5,7,3′,4′-五羟基黄铜,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无偏黄问题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6
(1)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 2061、0.2g分散剂DISPERBYK-191、0.2g流平剂0.2g消泡剂Foamex 805-N和0.2g单宁酸,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10g纳米银线2,继续搅拌均一,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丙酮、3.26kg乙酸乙酯、3.26kg正丙醇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30A2、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g流平剂BYK-333和2g酚化合物3,5,7,3′,4′-五羟基黄铜,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无偏黄问题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对比例1:完全不添加酚类化合物,有保护层
(1)将8.32kg水和1.665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 2061、0.2g分散剂DISPERBYK-191、0.2g流平剂和0.2g消泡剂Foamex 805-N,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丙酮、3.26kg乙酸乙酯、3.26kg正丙醇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30A2、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和2g流平剂BYK-333,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对比例2:仅导电层添加酚类化合物,且无保护层
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2061、0.2g分散剂DISPERBYK-191、0.2g流平剂0.2g消泡剂Foamex 805-N和0.2g单宁酸,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制得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对比例3:仅导电层添加酚类化合物,有保护层
(1)将8.32kg水和1.663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 2061、0.2g分散剂DISPERBYK-191、0.2g流平剂0.2g消泡剂Foamex 805-N和0.2g单宁酸,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改进后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丙酮、3.26kg乙酸乙酯、3.26kg正丙醇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30A2、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和2g流平剂BYK-333,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对比例4:仅保护层添加酚类化合物
(1)将8.32kg水和1.665kg乙醇加入分散缸,机械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10g成膜树脂Codif 2061、0.2g分散剂DISPERBYK-191、0.2g流平剂和0.2g消泡剂Foamex 805-N,机械搅拌均一,然后加入5g纳米银线1,继续搅拌均一,制得导电墨水;
将导电墨水使用微凹涂布工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形成导电层。
(2)将3.26kg丙酮、3.26kg乙酸乙酯、3.26kg正丙醇加入分散缸分散均一,然后依次加入200g树脂AgiSyn 230A2、8g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2g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g流平剂BYK-333和2g酚化合物3,5,7,3′,4′-五羟基黄铜,继续搅拌均一,制得保护层浆料;
将保护层浆料同样使用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然后使用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固化10s,形成保护层,制得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上述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性能对比参见表1~3。
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3配方和性能比对
由实施例1与对比例1至对比例4比对结果可知,分别在导电层和保护层中添加酚类化合物,使其与纳米银线表面PVP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抑制等离子体共振,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导电膜黄度值,但无法彻底解决视觉色差;同时,不添加保护层,导电膜的耐候性较差;而在导电层和保护层同时添加酚类化合物,则可以将黄度值降到最低,从而彻底解决视觉色差问题。
表2:实施例1~实施例4配方和性能比对
由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比对结果可知,不同导电墨水配方中使用不同酚类化合物,以及在不同保护层中使用不同酚类化合物,均可以达到良好的降低黄度的效果,同时其他性能优异。
表3:实施例1、实施例5和实施例6配方和性能比对
由实施例1、实施例5与实施例6的比对结果可知,针对不同直径和长径比的纳米银线,使用相同的含酚羟基的配方,均可以达到良好的降低黄度值得效果;同时纳米银线直径越低、长径比越高,制得导电膜的电性能越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所述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是由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经涂布工艺在基膜上成膜,形成导电层而获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墨水中添加水溶性酚类化合物或醇溶性酚类化合物,所述酚类化合物中的酚羟基与导电墨水中纳米银线表面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在一起,抑制了导电层纳米银线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从而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黄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层上通过涂布工艺涂布保护层浆料,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浆料内含有溶剂型酚,所述溶剂型酚中的酚羟基渗透到导电层内部,与纳米银线表面剩余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在一起,进一步降低导电层纳米银线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黄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墨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占导电膜水中纳米银线质量的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3,4,5-三羟基苯甲酸、1,3,4,5-四羟基环己烷羧酸-(3,4-二羟基肉桂酸酯)、萘酚、1,2,3-苯三酚、3,4-二羟基肉桂酸或儿茶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浆料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原料构成:
UV树脂:0.5%-5%;
光引发剂:0.015%-0.35%;
流平剂:0.005%-0.05%;
溶剂:94.55%-99.47%;
溶剂型酚:0.01%-0.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型酚为3,5,7,3′,4′-五羟基黄铜、5,7-三羟基-2-(3,4,5-三羟基苯基)-4H-1-苯并呋喃-4-酮、2-羟基-4-甲氧基-4'-甲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UV树脂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CN975、AgiSyn 230A2、AgiSyn 2421、AgiSyn 242、Easepi U615、AgiSyn 236-G75、CN8000NS、CN8011NS、CN8885NS、CN9010NS、CN9026中的一种;所述光引发剂由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中的一种与异丙基硫杂蒽酮按质量比2:1-5:1复配而成;所述流平剂为BYK-333;所述溶剂由丙酮、环己烷、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乙酸丁酯、异丁醇,环己酮、四氯化碳、氯仿、四氢呋喃、醋酸甲酯、乙二醇、1,3-丙二醇,正丙醇、丁醇、丙醚中的任意三种按质量比1:1:1复配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导电墨水的各组分与水溶性酚类化合物或醇溶性酚类化合物机械分散均一,获得改进后导电墨水;将所述改进后导电墨水通过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基膜表面并烘干,形成导电层;
将保护层浆料的各组分混合并机械搅拌均一,然后通过微凹涂布工艺均一涂布在导电层表面,再经UV固化,形成保护层,即制得低黄度值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
CN201810161414.0A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Active CN108346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414.0A CN108346493B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414.0A CN108346493B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6493A true CN108346493A (zh) 2018-07-31
CN108346493B CN108346493B (zh) 2019-08-02

Family

ID=62959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1414.0A Active CN108346493B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649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570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23492A (zh) * 2021-12-07 2022-02-08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紫外吸收的银纳米线分散液及其在导电墨水与导电薄膜中的应用
CN114806279A (zh) * 2021-01-28 2022-07-29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8414A (zh) * 2006-11-13 2007-04-1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高性能导电胶的方法
CN103985434A (zh) * 2014-05-05 2014-08-13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膜
CN104797666A (zh) * 2012-10-29 2015-07-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导电油墨和导电聚合物涂层
CN104830157A (zh) * 2014-02-12 2015-08-12 长濑化成株式会社 油墨用组合物和透明电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8414A (zh) * 2006-11-13 2007-04-1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高性能导电胶的方法
CN104797666A (zh) * 2012-10-29 2015-07-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导电油墨和导电聚合物涂层
CN104830157A (zh) * 2014-02-12 2015-08-12 长濑化成株式会社 油墨用组合物和透明电极
CN103985434A (zh) * 2014-05-05 2014-08-13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570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279A (zh) * 2021-01-28 2022-07-29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23492A (zh) * 2021-12-07 2022-02-08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紫外吸收的银纳米线分散液及其在导电墨水与导电薄膜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6493B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493B (zh) 一种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共振强度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方法
CN104992752B (zh) 一种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的生产方法
CN103443155B (zh) 黑色树脂组合物、树脂黑矩阵基板和触摸面板
CN110415865B (zh) 一种光学一致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9977B (zh) 一种使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具有消影功能的方法
EP3360628A1 (en) Uniform aspect ratio silver nanowires preparation method
KR20110083627A (ko) 금속 산화물 미립자 분산 슬러리
CN102311688A (zh) 一种水性透明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43677B (zh) 一种透明导电膜
CN104004452A (zh) 涂料组合物与高折射硬化层
CN108428494A (zh) 一种通过微波焊接制备高性能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方法
CN109401442A (zh) 一种uv固化纳米镀银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TWI591135B (zh)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hardened material thereof, and display member using the same
WO2014153896A1 (zh) 透明导电浆液及其制作方法、彩膜基板及制作方法
CN104927412B (zh)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40299A1 (zh) 一种可降低黄度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
CN114023492A (zh) 一种低紫外吸收的银纳米线分散液及其在导电墨水与导电薄膜中的应用
KR101319259B1 (ko) 투명 전극 형성용 은 나노와이어 수용성 잉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명 전극 형성방법
TW201518433A (zh) 白色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硬化物、及使用其之顯示器用構件
CN110317525B (zh) 一种导电高分子水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0165641A (ja) 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37447A (zh) 一种石墨烯量子点/纳米银线复合水性导电墨水及基于其的柔性透明导电膜
CN210091128U (zh) 导电膜和触控装置
US12002602B2 (en) Optically consisten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867273A (zh) 一种具有消影功能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