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3148B -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3148B CN108343148B CN201810136683.1A CN201810136683A CN108343148B CN 108343148 B CN108343148 B CN 108343148B CN 201810136683 A CN201810136683 A CN 201810136683A CN 108343148 B CN108343148 B CN 1083431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formwork
- concrete
- cast
- prefabricated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19—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04B1/21—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多个复合柱和复合梁,复合柱包括预制柱模壳和现浇混凝土柱内芯,复合梁包括预制梁模壳和现浇混凝土梁内芯,预制梁模壳顶侧设置灌浆孔和排气孔,复合梁端头1‑20cm搭接于复合柱的顶侧边沿处,复合梁与复合柱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梁柱节点,复合梁的梁钢筋端头伸出于预制梁模壳端部并锚固于梁柱节点的现浇混凝土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吊装预制柱模壳于预定位置;浇筑形成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吊装预制梁模壳并将端头1‑20cm搭接于预制柱模壳的顶侧边沿;搭设梁柱节点处的模板;浇筑形成复合梁的现浇混凝土梁内芯;浇筑梁柱节点处混凝土;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建筑框架完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装配式建筑领域,关于框架体系中的梁柱节点主要存在半预制和全预制的做法:
(一)半预制做法:柱采用现场钢筋绑扎和浇筑混凝土,梁为叠合梁,叠合梁下部为预制部分,上部为现浇部分;通过现浇混凝土将叠合梁和现浇柱进行连接,形成现浇的梁柱节点。这种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仍然需要在现场绑扎柱钢筋,搭设柱、叠合梁现浇部分及梁柱节点处的模板,模板铺设工作量大、用人用工量较大、施工步骤较为复杂、现场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大、现场施工周期长。
(二)全预制做法:采用预制柱和预制梁,预制柱和预制梁端头均预埋有钢牛腿、螺栓等钢构件,现场施工时通过钢构件对梁柱节点进行连接,现场不需要浇筑混凝土。这种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对生产精度和现场安装精度要求都很高,对生产工人和施工工人的工艺要求很高,如有偏差积累容易造成现场拼接困难,生产和施工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梁柱节点半预制做法存在的模板铺设工作量大、现场施工周期长等问题,以及全预制做法中生产和施工精度要求高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墙板、楼板及屋盖,还包括多个梁柱节点,所述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柱和复合梁,复合柱包括预制柱模壳和现浇混凝土柱内芯,复合梁包括预制梁模壳和现浇混凝土梁内芯,预制梁模壳的顶侧设置灌浆孔和排气孔,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和复合梁的预制梁模壳中预埋有吊具,预制柱模壳中设有柱钢筋和箍筋,预制梁模壳中设有梁钢筋和箍筋,复合梁端头1-20cm搭接于复合柱的顶侧边沿处,复合梁与复合柱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梁柱节点,复合梁的梁钢筋端头伸出于预制梁模壳端部并锚固于梁柱节点的现浇混凝土内;上一层复合柱的柱钢筋与下一层复合柱的柱钢筋通过附加钢筋搭接或者灌浆套筒进行连接。
本方案中的复合柱和复合梁均包含预制模壳和现浇混凝土内芯,预制柱模壳和预制梁模壳中心为空腔,这样预制模壳部分可以充当模板,在现场施工时免除了柱和梁的外模板的搭设,因此大大减少了现场模板铺设工作量、用人用工量和施工时长;预制梁模壳的顶侧设置有灌浆孔和排气孔,可以通过灌浆孔向预制梁模板内部空腔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梁内芯,排气孔用于现浇混凝土时的振实和排气,保证现浇混凝土梁内芯的成型和密实;复合梁端头搭接在复合柱的顶侧且梁钢筋锚固于梁柱节点中,这种连接方式符合建筑规范,安全可靠性强;当复合柱的柱钢筋端头伸出于预制柱模壳的底侧和顶侧两端时,多层复合柱之间可以通过设置搭接钢筋将上层柱和下层柱的柱钢筋端头进行连接;当预制柱模壳底侧预埋灌浆套筒且柱钢筋端头仅伸出于预制柱模壳的顶侧时,上层柱的柱钢筋与下层柱的柱钢筋之间通过下层预制柱模壳底侧预埋的预埋灌浆套筒进行连接。上述两种复合柱的柱钢筋设置方式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多层柱的柱钢筋连接的技术问题,符合建筑规范要求,且生产和施工方式较为简便。本方案仅需要在梁柱节点处搭设模板,通过现浇混凝土即可进行连接,施工较为简便、用工用时小、且对精度要求不高、具有一定的容错率。
优选的,上述框架结构体系中的梁柱节点处的现浇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处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是为了加强节点处的连接强度。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节点的承载力应高于连接构件。而钢纤维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40%以上,抗弯强度提高60%以上,抗剪强度提高50%以上。梁柱节点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节点处的连接强度提高,提高了建筑物结构的变形能力,能进一步防止建筑物在强烈地震时倒塌。
优选的,上述框架结构体系中预制柱模壳由钢纤维混凝土制成。本方案中复合柱的预制柱模板可做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的外模板,也属于复合柱整体的一部分;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制成预制柱模壳,一方面能提高整个复合柱的强度和抗压性能,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作为现浇混凝土柱内芯的外模板时,由于现浇混凝土会对模壳带来巨大的侧向压力,可能会破坏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而钢纤维混凝土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避免现浇混凝土施工时对预制柱模壳带来破坏,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上述框架结构体系中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形成。在现有的梁柱节点半预制做法中,叠合梁与叠合楼板整体施工,造成梁的整体刚度大于柱,在地震时柱端比梁端先变形,造成柱先被破坏而建筑物倒塌的结果。本方案中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形成,能有效提高复合柱的抗压能力和强度,使得复合柱比复合梁具有更高的抗弯能力,地震时保证复合柱不先于复合梁而被破坏,从而防止柱结构在强震下被破坏造成建筑整体倒塌。
优选的,上述框架结构体系中梁钢筋锚固于梁柱节点中的长度为梁钢筋直径的35-40倍。
优选的,上述框架结构体系中梁柱节点包含2个相对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复合梁时,梁钢筋端头弯折后与柱钢筋端头平行并锚固于梁柱节点中。由于梁钢筋伸出于预制梁模壳并锚固于梁柱节点中的长度为梁钢筋直径的35-40倍,因此当梁柱节点包含2个相对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复合梁时,相对的2个复合梁的梁钢筋端头进行弯折后再锚固于梁柱节点,能有效解决2个复合梁的梁钢筋的容纳空间不够的技术问题。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基础上放线定位;
B、吊装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并放置于预定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斜支撑并将预制柱模壳连接固定;
C、向预制柱模壳的内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的混凝土低于预制柱模壳高度,形成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
D、在复合梁的预定位置的正下方设置至少一个竖向支撑,吊装预制梁模壳并搁置于竖向支撑的顶侧,将预制梁模壳端头1-20cm搭接于预制柱模壳的顶侧边沿处;
E、搭设框架结构体系处的模板,以及搭设复合梁与复合柱搭接处的底侧模板;
F、通过预制梁模壳的顶侧灌浆孔向预制梁模壳内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的混凝土不超过预制梁模壳的长度,形成复合梁的现浇混凝土梁内芯;
G、向框架结构体系处浇筑混凝土,将复合柱与复合梁连接为一体;
H、吊装并安装全预制楼板;
I、重复施工步骤B至H,进行下一层施工直至建筑物整体框架结构完工。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步骤H中上一层所述复合柱的柱钢筋与下一层所述复合柱的柱钢筋通过附加钢筋搭接或者灌浆套筒进行连接。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步骤A中的预制柱模壳由钢纤维混凝土制成。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步骤F中浇筑的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步骤C中,当梁柱节点包含2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复合梁时,将预制梁模壳端部伸出的上部梁钢筋端头和下部梁钢筋端头均向下弯折呈L型;或者将预制梁模壳端部伸出的上部梁钢筋端头和下部梁钢筋端头均向上弯折呈L型。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步骤B中浇筑的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
本方案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复合柱和复合梁的预制部分可作为复合柱和复合梁的现浇混凝土内芯的外模板,因此施工步骤较为简便、模板铺设工作量小、用人用工量较小,现场施工时间较短;2、相比全干法的梁柱节点施工,现场施工对工人的操作精度要求不高、具有一定的容错率、能避免一定范围内的累积误差;3、梁柱节点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节点处的连接强度提高,提高了建筑物结构的变形能力,能进一步防止建筑物在强烈地震时倒塌;4、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制成预制柱模壳,提高整个复合柱的强度和抗压性能,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还可以避免现浇混凝土施工时对预制柱模壳带来破坏,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复合柱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复合梁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梁柱节点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复合柱,101-预制柱模壳,102-现浇混凝土柱内芯,103-柱钢筋,2-复合梁,201-预制梁模壳,202-现浇混凝土梁内芯,203-梁钢筋,204-梁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说明书附图来阐述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属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多个梁柱节点(参考附图3),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柱1(参考附图1)和复合梁2(参考附图2),复合柱1包括预制柱模壳101和现浇混凝土柱内芯102,复合梁2包括预制梁模壳201和现浇混凝土梁内芯202,预制梁模壳201的顶侧设置灌浆孔和排气孔(图中未示出),复合柱1的预制柱模壳101和复合梁2的预制梁模壳201中预埋有吊具(图中未示出),预制柱模壳101中设有柱钢筋103和箍筋(图中未示出),预制梁模壳201中设有梁钢筋203和箍筋204,复合梁2端头1-20cm搭接于复合柱1的顶侧边沿处,复合梁2与复合柱1通过现浇混凝土(图中未示出)连接形成梁柱节点,复合梁的梁钢筋203端头伸出于预制梁模壳201端部并锚固于梁柱节点的现浇混凝土内,梁钢筋203锚固于梁柱节点中的长度为梁钢筋203直径的35-40倍。。其中,上述梁柱节点处的现浇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上述预制柱模壳101由钢纤维混凝土制成。其中,上述复合柱1的柱钢筋103端头伸出于预制柱模壳101的底侧和顶侧两端,或者复合柱1的预制柱模壳101底侧预埋灌浆套筒(图中未示出)且柱钢筋103端头仅伸出于预制柱模壳101的顶侧;上一层复合柱的柱钢筋与下一层复合柱的柱钢筋通过附加钢筋搭接或者灌浆套筒进行连接(图中未示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复合柱1的预制柱模壳101内壁为内部中空、四壁带孔洞的内衬模板(图中未标注)。内衬模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水泥或者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优选采用圆形,更方便该内衬模板的生产;四壁的孔洞可以为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且边缘优选为向内衬模板外侧或内侧凸起。设置内衬模板的有益效果在于:(1)当生产预制柱模壳时,除了绑扎内部的柱钢筋以及箍筋,还需要搭设预制柱模壳外侧的模板和内侧的模板。当预制柱模壳内侧的模板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内衬模板时,浇筑预制柱模壳混凝土之后,内衬模板和所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一体,作为预制柱模壳的一部分,而不需要像预制柱模壳的外侧模板一样再拆卸下来,因此简化了工序、生产更高效。(2)内衬模板的四壁带孔洞时,一方面浇筑和振捣预制柱模壳混凝土时,内衬模板的孔洞可以用于排气,有利于混凝土的密实,保证预制柱模壳的混凝土强度的均一性;另一方面,由于四壁的孔洞边缘朝向内衬模板的外侧或内侧凸起,也就相当于预制柱模壳成型之后,预制柱模壳的内壁为不光滑状态,在浇筑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内芯时,这些相对于预制柱模壳内壁凹进或凸起的能使得现浇混凝土内芯的混凝土与预制柱模壳之间的结合力更强,增加了现浇混凝土内芯与预制柱模壳之间的锚固力,提升了复合柱的整体性和在力学方面的均一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复合柱1还包括多个锚固筋(图中未标注),该锚固筋横跨预制柱模壳101和现浇混凝土内芯102,其一端与柱钢筋绑扎固定并锚固在预制柱模壳101的混凝土中,另一端从预制柱模壳101的内衬模板孔洞中伸出并锚固在现浇混凝土内芯102中。该锚固钢筋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是与水平方向呈0-80°的夹角,优选与水平方向呈45°夹角。通过设置锚固筋,能更好的将预制柱模壳和现浇混凝土内芯连接为一体,增强二者混凝土的锚固力,保障复合柱的整体力学性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复合梁2的预制梁模壳201内壁也设有和复合柱1的预制柱模壳101一样的内衬模板。同理,复合梁中的内衬模板也具有其在复合柱中的类似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复合梁2还包括多个预埋管(图中未示出),该预埋管为贯通的空心管,设置在预制梁模壳201的顶侧,一端伸入预制梁模壳201的内部空间,另一端与预制梁模壳201的外侧平齐。预埋管优选设置为竖直方向,与复合梁的梁钢筋垂直。生产复合梁时,将预埋管与梁钢筋或箍筋绑扎固定,将预埋管顶部的开口端头用胶布或者堵头进行封堵,底部端头从预制梁模壳的内衬模板孔洞中伸出。这样浇筑预制梁模壳的混凝土时将预埋管锚固于其中。通过设置预埋管,在浇筑复合梁的现浇混凝土梁内芯之前,取下预埋管顶部的封堵物,则预埋管成为浇筑现浇混凝土内芯时的灌浆孔和排气孔。作为灌浆孔的预埋管直径比较大,作为排气孔的预埋管直径比较小。
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复合柱和复合梁均包含预制模壳和现浇混凝土内芯,预制柱模壳和预制梁模壳在生产时形成了内部空腔,这样预制模壳部分在现场施工时可以充当现浇混凝土内芯的外模板,在现场施工时免除了柱和梁的外模板的搭设,因此大大减少了现场模板铺设工作量、用人用工量和施工时长;
2、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和复合梁的预制梁模壳中预埋有吊具,便于生产后运输和施工时的吊装;
3、预制梁模壳的顶侧设置灌浆孔和排气孔,可以通过灌浆孔向预制梁模板内部空腔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梁内芯,排气孔便于现浇混凝土过程中的混凝土振实排气,保证现浇混凝土的成型和密实性;
4、复合梁端头搭接在复合柱的顶侧且梁钢筋锚固于梁柱节点中,使得复合梁与复合柱的连接节点稳固可靠,符合建筑安全规范;
5、钢纤维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40%以上,抗弯强度提高60%以上,抗剪强度提高50%以上,因此梁柱节点处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能显著加强节点处的连接强度,保证梁柱节点的承载力高于构件,提高了建筑物结构体系的整体变形能力,有利于防止建筑物在强烈地震时整体倒塌;
6、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制成预制柱模壳,一方面能提高整个复合柱的强度和抗压性能,有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是作为现浇混凝土柱内芯的外模板时,现浇混凝土会对外侧的模壳带来巨大的侧向压力,钢纤维混凝土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有效避免现浇混凝土施工时对预制柱模壳带来的破坏,能保证复合柱的安全可靠性,进而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与施工的顺利;
7、当复合柱的柱钢筋端头伸出于预制柱模壳的底侧和顶侧两端时,多层复合柱之间可以通过设置搭接钢筋将上层柱和下层柱的柱钢筋端头进行连接;当预制柱模壳底侧预埋灌浆套筒且柱钢筋端头仅伸出于预制柱模壳的顶侧时,上层柱的柱钢筋与下层柱的柱钢筋之间通过下层预制柱模壳底侧预埋的预埋灌浆套筒进行连接。上述两种复合柱的柱钢筋设置方式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多层柱的柱钢筋连接的技术问题,符合建筑规范要求,且生产和施工方式较为简便。
8、本方案的框架结构体系,节点连接强度高、抗震性能好、预制化和装配化率高、施工步骤简单。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框架结构体系中的梁柱节点包含2个相对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复合梁,梁钢筋端头弯折后与柱钢筋端头平行并锚固于梁柱节点中。由于梁钢筋伸出于预制梁模壳并锚固于梁柱节点中的长度为梁钢筋直径的35-40倍,因此当梁柱节点包含2个相对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复合梁时,相对的2个复合梁的梁钢筋端头进行弯折后再锚固于梁柱节点,能有效解决2个复合梁的梁钢筋在梁柱节点处容纳空间不够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复合柱和复合梁的节点处还设有弹性钢索,该钢索一端与柱钢筋连接,另一端与梁钢筋连接。浇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后,该钢索被锚固于节点处混凝土中。当强震到来时,若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被毁坏,由于弹性钢索连接了柱钢筋和梁钢筋,能将复合梁与复合柱节点的端头拉住,避免整个复合梁掉下,相当于对建筑物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护机制。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框架结构体系中的一种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柱1和复合梁2,复合柱1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102也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形成。上述钢纤维混凝土的配方为硅酸盐水泥700-800份、Ⅱ级以上电厂粉煤灰120-200份、920U及以上的单质硅粉体80-150份、石英砂900-1100份、减水剂40~68份、水150~175份、长度为9-12mm的钢纤维75~120份、粒径0.1-35mm的碎陶瓷片或建筑粉碎垃圾200-400份。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有:1、复合柱的整体都为钢纤维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的预制柱或仅预制柱为钢纤维混凝土的复合柱,其抗压能力和强度更为优异;因此在达到同样的力学性能和抗震要求下,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柱可以实现更小的横截面,可实现更大的室内空间;这特别适合一些需要大型尺寸柱的情形,能有效减少柱的占地面积和空间。2、采用专门配比的钢纤维混凝土形成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有效提高复合柱的抗压能力和强度,使得复合柱比复合梁具有更高的抗弯能力,地震时保证复合柱不先于复合梁被破坏,从而防止柱结构在强震下被破坏造成建筑整体倒塌。3、本实施例中的配比中采用较细颗粒的碎陶瓷片或建筑粉碎垃圾作为混凝土的粗骨料,属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节能环保且降低建筑物能耗和成本。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基础上放线定位;
B、吊装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并放置于预定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斜支撑并将预制柱模壳连接固定;
C、向预制柱模壳的内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的混凝土低于预制柱模壳高度,形成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
D、在复合梁的预定位置的正下方设置至少一个竖向支撑,吊装预制梁模壳并搁置于竖向支撑的顶侧,将预制梁模壳端头1-20cm搭接于预制柱模壳的顶侧边沿处;
E、搭设框架结构体系处的模板,以及搭设复合梁与复合柱搭接处的底侧模板;
F、通过预制梁模壳的顶侧灌浆孔向预制梁模壳内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的混凝土不超过预制梁模壳的长度,形成复合梁的现浇混凝土梁内芯;
G、向框架结构体系处浇筑混凝土,将复合柱与复合梁连接为一体;
H、吊装并安装全预制楼板;
I、重复施工步骤B至H,进行下一层施工直至建筑物整体框架结构完工。
上述施工方法中,步骤H中上一层所述复合柱的柱钢筋与下一层所述复合柱的柱钢筋通过附加钢筋搭接或者灌浆套筒进行连接;步骤F中浇筑的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步骤C中,当梁柱节点包含2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复合梁时,将预制梁模壳端部伸出的上部梁钢筋端头向下弯折呈倒L型,下部梁钢筋端头向上弯折呈L型;步骤B中的预制柱模壳由钢纤维混凝土制成。
作为本施工方法的改进,在进行步骤D之后、步骤E之前,在复合柱和复合梁的节点处设置多个弹性钢索,该钢索一端与柱钢筋连接,另一端与梁钢筋连接。在步骤G中浇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后,该钢索被锚固于节点处混凝土中
本方案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仅需要在梁柱节点处搭设模板,通过现浇混凝土即可进行连接,施工步骤相对较为简便、模板铺设工作量小、用工用时较少、且对现场施工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梁柱节点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节点处的连接强度提高,提高了建筑物结构的变形能力,能进一步防止建筑物在强烈地震时倒塌;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制成预制柱模壳,提高整个复合柱的强度和抗压性能,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还可以避免现浇混凝土施工时对预制柱模壳带来破坏,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等同替换,但以上变更、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在本申请的待授权或待批准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框架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所述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多个梁柱节点,所述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柱和复合梁,所述复合柱包括预制柱模壳和现浇混凝土柱内芯,所述复合梁包括预制梁模壳和现浇混凝土梁内芯,所述预制梁模壳的顶侧设置灌浆孔和排气孔,所述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和所述复合梁的预制梁模壳中预埋有吊具,所述预制柱模壳中设有柱钢筋和箍筋,所述预制梁模壳中设有梁钢筋和箍筋,所述复合梁端头1-20cm搭接于所述复合柱的顶侧边沿处,所述复合梁与所述复合柱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梁柱节点,所述复合梁的梁钢筋端头伸出于所述预制梁模壳端部并锚固于所述梁柱节点的现浇混凝土内;所述复合柱的柱钢筋端头伸出于所述预制柱模壳的底侧和顶侧两端,或者所述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底侧预埋灌浆套筒且所述柱钢筋端头仅伸出于所述预制柱模壳的顶侧;上一层所述复合柱的柱钢筋与下一层所述复合柱的柱钢筋通过附加钢筋搭接或者灌浆套筒进行连接;预制柱模壳和预制梁模壳内壁为内部中空、四壁带孔洞的内衬模板,四壁的孔洞为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且边缘为向内衬模板外侧或内侧凸起,复合柱和复合梁的节点处还设有弹性钢索,该钢索一端与柱钢筋连接,另一端与梁钢筋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基础上放线定位;
B、吊装所述复合柱的预制柱模壳并放置于预定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斜支撑并将所述预制柱模壳连接固定;
C、向所述预制柱模壳的内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的混凝土低于所述预制柱模壳高度,形成所述复合柱的现浇混凝土柱内芯;
D、在所述复合梁的预定位置的正下方设置至少一个竖向支撑,吊装所述预制梁模壳并搁置于所述竖向支撑的顶侧,将所述预制梁模壳端头1-20cm搭接于所述预制柱模壳的顶侧边沿处;
E、搭设所述框架结构体系处的模板,以及搭设所述复合梁与所述复合柱搭接处的底侧模板;
F、通过所述预制梁模壳的顶侧灌浆孔向所述预制梁模壳内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的混凝土不超过所述预制梁模壳的长度,形成所述复合梁的现浇混凝土梁内芯;
G、向所述框架结构体系处浇筑混凝土,将所述复合柱与所述复合梁连接为一体;
H、吊装并安装全预制楼板;
I、重复施工步骤B至H,进行下一层施工直至建筑物整体框架结构完工;
在进行步骤D之后、步骤E之前,在复合柱和复合梁的节点处设置多个弹性钢索,该钢索一端与柱钢筋连接,另一端与梁钢筋连接,在步骤G中浇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后,该钢索被锚固于节点处混凝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浇筑的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6683.1A CN108343148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6683.1A CN108343148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3148A CN108343148A (zh) | 2018-07-31 |
CN108343148B true CN108343148B (zh) | 2019-07-05 |
Family
ID=6295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6683.1A Active CN108343148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431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16803B (zh) * | 2019-07-19 | 2024-03-19 |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
CN110593400A (zh) * | 2019-09-17 | 2019-12-20 |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14382182B (zh) * | 2020-10-16 | 2024-05-24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梁柱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359966B (zh) * | 2020-10-27 | 2022-04-2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114382172A (zh) * | 2021-12-27 | 2022-04-22 | 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 |
CN114753299B (zh) * | 2022-04-21 | 2023-04-18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无桩帽全装配式码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3603A (zh) * | 2011-12-30 | 2012-06-13 | 王夏静 | 预留暗柱孔道预制柱及暗柱式全装配抗震建筑物和工法 |
CN103132652A (zh) * | 2013-01-15 | 2013-06-05 | 盐城工学院 | 预制内嵌螺旋箍筋柱模壳核心现浇混凝土柱与制作方法 |
CN103758207A (zh) * | 2013-07-05 | 2014-04-30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整体式房屋的半预制半现浇式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594561A (zh) * | 2014-12-22 | 2015-05-0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带高性能混凝土边框的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
-
2018
- 2018-02-09 CN CN201810136683.1A patent/CN1083431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3603A (zh) * | 2011-12-30 | 2012-06-13 | 王夏静 | 预留暗柱孔道预制柱及暗柱式全装配抗震建筑物和工法 |
CN103132652A (zh) * | 2013-01-15 | 2013-06-05 | 盐城工学院 | 预制内嵌螺旋箍筋柱模壳核心现浇混凝土柱与制作方法 |
CN103758207A (zh) * | 2013-07-05 | 2014-04-30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整体式房屋的半预制半现浇式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594561A (zh) * | 2014-12-22 | 2015-05-0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带高性能混凝土边框的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3148A (zh) | 2018-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3148B (zh) | 一种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260720B (zh) | 一种预制网架夹芯墙板的连接施工方法 | |
CN101858114A (zh) | 现场浇筑整体式轻体隔墙施工方法 | |
CN1114738C (zh) | 预置空腔硬质薄壁构件现浇钢筋砼空心板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1903628B1 (ko) | 내진 성능이 강화된 더블 pc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pc벽체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 |
CN206016309U (zh) | 一种整体装配式建筑系统 | |
CN101736832B (zh) | 一种约束砌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8104284B (zh) | 剪力墙钢臂嵌入楼板的墙板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 | |
CN114197753B (zh) | Uhpc模壳型钢混凝土复合圆柱-型钢梁组合框架及施工方法 | |
CN113123629B (zh) | 既有结构抽柱后梁增大截面预应力加固施工方法 | |
CN106400982A (zh) | 一种箍筋加密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柱拼接节点 | |
CN105735532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拼装方法 | |
CN207110214U (zh) | 一种预制内填充混凝土墙板 | |
CN106088640A (zh) | 对既有框架结构进行抽柱改造的方法 | |
CN108301510B (zh) | 一种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224332U (zh) | 预制墙体和预制墙板 | |
CN201224946Y (zh) | 一种预制网架夹芯墙板 | |
CN105951987B (zh) | 次框架外置永久性铝板外模后浇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05649259B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及其构建的带暗框架的墙板结构体系 | |
CN107237448A (zh) | 一种预制内填充混凝土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8152311U (zh) | 一种双面叠合型钢剪力墙 | |
CN207405819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剪力墙肢及其制作模具 | |
CN206205144U (zh) | 次框架外置永久性铝板外模后浇节点 | |
KR20030010407A (ko) | 섬유보강 흙막이 구조물, 그 시공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합성 지하외벽 구조 | |
CN208152252U (zh) | 一种梁柱节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8 Address after: 221600 Peix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Millennium Hangxiao Assembly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1101 Road, Xiangtan, 42,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Patentee before: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