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7183A -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7183A
CN108327183A CN201810099273.4A CN201810099273A CN108327183A CN 108327183 A CN108327183 A CN 108327183A CN 201810099273 A CN201810099273 A CN 201810099273A CN 108327183 A CN108327183 A CN 108327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noblock type
ejection
liftou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92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u Chengjie
Original Assignee
Chou Chengji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u Chengjie filed Critical Chou Chengjie
Priority to CN2018100992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7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7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7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注塑品,采用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注塑成型,该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针对某产品产品结构特别复杂,导致注塑浇口开设、产品的顶出脱模等存在较多的实际困难而设计,模具结构中,浇注采用热流道嘴点浇注方式;顶出机构中,产品的侧边沿通过顶块辅助顶出,中心部位则依靠顶杆顶出,使产品的顶出变形最小,顶出后亦无顶出变形;模具通过调整结构为热流道结构注塑模具,通过从中央进行热流道点浇注方式,改善了产品的流动平衡性,降低了产品的非平衡注塑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注塑品注塑完成后,需要从模具型芯上顶出,顶出机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具体形状下包紧力大小的区别,以免因局部区域特征过于复杂而导致顶出时,局部区域容易顶坏导致产品报废;不同的产品结构需要不同的顶出脱模机构,因而需要更多的机构创新设计及对应的模具结构设计,本发明拟针对某产品产品结构特别复杂,导致注塑浇口开设、产品的顶出脱模等存在较多的实际困难,针对其具体情况设计了本结构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注塑品,采用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注塑成型,该模具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安全可靠,使用便利;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塑料注塑品,采用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注塑成型,该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包括热流道浇口衬套、定位圈、顶面板、隔热垫、热流道板、热流道嘴、整体式型腔板、定位耐磨片、整体式动模板、外围动模镶件、第一次顶出推块、护套固定板、顶杆护套、第一次顶出顶杆、顶杆、模脚、顶出板盖板、第二次顶出板、第一次顶出板、底板、二次板导套、一次板导套、顶出板导柱、拉料杆、支撑柱、复位杆、复位杆弹簧、树脂开闭器、推杆、一次板顶出弹簧、弹簧盖板、一次顶出限位块、前模导套、模具导柱。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模架组件包括顶面板、整体式型腔板、整体式动模板、模脚、底板、支撑柱、前模导套、模具导柱;顶面板、整体式型腔板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定模部分,整体式动模板、模脚、底板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动模部分;支撑柱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底板上,起到增强整体式动模板的强度的作用;前模导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上,模具导柱通过过盈装配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上,两者配合用于整体式型腔板、整体式动模板的闭合复位导向。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热流道组件包括热流道浇口衬套、定位圈、隔热垫、热流道板、热流道嘴;热流道浇口衬套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热流道板上,定位圈通过螺钉紧固按装于顶面板,隔热垫安装于热流道板与顶面板之间,用于隔绝热流道板与顶面板之间的热传递,防止热流道板的热量散失,热流道嘴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上,用于将热流道板的熔融塑料输送至模腔内,并控制注塑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包括第一次顶出推块、护套固定板、顶杆护套、第一次顶出顶杆、顶杆、顶出板盖板、第二次顶出板、第一次顶出板、底板、二次板导套、一次板导套、顶出板导柱、拉料杆、复位杆、复位杆弹簧、树脂开闭器、推杆、一次板顶出弹簧、弹簧盖板、一次顶出限位块;第一次顶出顶杆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上,其上端穿过顶出板盖板、第二次顶出板、整体式动模板、顶杆护套后与第一次顶出推块通过螺钉紧固联结,构成产品的一次顶出构件;顶杆护套套装于护套固定板内,护套固定板通过其外沿的锥形台定位后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内;顶杆安装于顶出板盖板上,用于产品的第二次顶出;顶出板盖板、第二次顶出板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第二次顶出复合组板;二次板导套安装于第二次顶出板上,一次板导套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上,第一次顶出板、第二次顶出板分别通过一次板导套、二次板导套安装于顶出板导柱上,用于支撑各顶出元件;顶出板导柱通过过盈装配安装于底板上;拉料杆安装于顶出板盖板上用于顶出流道废料;复位杆弹簧套装于复位杆上,复位杆安装于顶出板盖板上用于顶出板的复位;树脂开闭器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上,用于吸合第一次顶出板、第二次顶出板;推杆安装于顶出板盖板上用于产品的二次顶出;一次板顶出弹簧通过弹簧盖板压紧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内,用于推动第一次顶出板顶出;一次顶出限位块通过螺钉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的下端,用于限制第一次顶出板向上顶出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成型组件包括整体式型腔板、整体式动模板、外围动模镶件、第一次顶出推块;模腔的型腔部分采用直接从整体式型腔板上加工而成的方式成型,型芯部分在采用直接从整体式动模板上加工而成的方式成型;外围动模镶件通过螺钉紧固与第一次顶出推块组合在一起,构成品的外沿成型件和第一次顶出组合零件。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定位组件包括前模导套、模具导柱、定位耐磨片;前模导套、模具导柱采用滑动配合,用于整体式型腔板、整体式动模板的准确复位导向;定位耐磨片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的锥台侧面,用于辅助整体式型腔板、整体式动模板的闭合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结构方式采用两板模结构形式,浇注采用热流道嘴点浇注方式。
本发明中:一种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四周包紧型产品的注塑生产实际问题,特别是产品四周包紧,采用常规脱模机构难以脱模的问题,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四周包紧型产品无变形自动化注塑生产。
本发明中:顶出组件部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产品边沿部分需要分两次顶出的问题,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产品的侧边沿通过顶块辅助顶出,中心部位则依靠顶杆顶出,使产品的顶出变形最小,顶出后亦无顶出变形。
本发明中:模具热流道部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做到各流动末端的平衡注塑,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产品平衡注塑,减少了由于非平衡注塑带来的潜在的大变形翘曲问题。
本发明整体,相比现有技术中边沿包紧型产品顶出后难以控制其变形翘曲大的问题,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结构为热流道结构注塑模具,通过从中央进行热流道点浇注方式,改善了产品的流动平衡性,降低了产品的非平衡注塑影响,并辅助以二次顶块+顶杆联合顶出方式,有效地降低了产品顶出后变形问题,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产品零缺陷自动化注塑生产。由该注塑模具成型的注塑品成型质量好,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模具左侧剖视图;
图2模具前侧剖视图;
图3模具动模俯视图;
图4模具定模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相关说明图;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包括热流道浇口衬套1、定位圈2、顶面板3、隔热垫4、热流道板5、热流道嘴6、整体式型腔板7、定位耐磨片8、整体式动模板9、外围动模镶件10、第一次顶出推块11、护套固定板12、顶杆护套13、第一次顶出顶杆14、顶杆15、模脚16、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第一次顶出板19、底板20、二次板导套21、一次板导套22、顶出板导柱23、拉料杆24、支撑柱25、复位杆26、复位杆弹簧27、树脂开闭器28、推杆29、一次板顶出弹簧30、弹簧盖板31、一次顶出限位块32、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
所述模具模架组件包括顶面板3、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模脚16、底板20、支撑柱25、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顶面板3、整体式型腔板7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定模部分,整体式动模板9、模脚16、底板20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动模部分;支撑柱25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底板20上,起到增强整体式动模板9的强度的作用;前模导套33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7上,模具导柱34通过过盈装配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9上,两者配合用于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的闭合复位导向。
所述模具热流道组件包括热流道浇口衬套1、定位圈2、隔热垫4、热流道板5、热流道嘴6;热流道浇口衬套1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热流道板5上,定位圈2通过螺钉紧固按装于顶面板3,隔热垫4安装于热流道板5与顶面板3之间,用于隔绝热流道板5与顶面板3之间的热传递,防止热流道板5的热量散失,热流道嘴6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7上,用于将热流道板5的熔融塑料输送至模腔内,并控制注塑过程。
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包括第一次顶出推块11、护套固定板12、顶杆护套13、第一次顶出顶杆14、顶杆15、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第一次顶出板19、底板20、二次板导套21、一次板导套22、顶出板导柱23、拉料杆24、复位杆26、复位杆弹簧27、树脂开闭器28、推杆29、一次板顶出弹簧30、弹簧盖板31、一次顶出限位块32;第一次顶出顶杆14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上,其上端穿过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整体式动模板9、顶杆护套13后与第一次顶出推块11通过螺钉紧固联结,构成产品的一次顶出构件;顶杆护套13套装于护套固定板12内,护套固定板12通过其外沿的锥形台定位后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9内;顶杆15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产品的第二次顶出;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第二次顶出复合组板;二次板导套21安装于第二次顶出板18上,一次板导套22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上,第一次顶出板19、第二次顶出板18分别通过一次板导套22、二次板导套21安装于顶出板导柱23上,用于支撑各顶出元件;顶出板导柱23通过过盈装配安装于底板20上;拉料杆24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顶出流道废料;复位杆弹簧27套装于复位杆26上,复位杆26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顶出板的复位;树脂开闭器28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上,用于吸合第一次顶出板19、第二次顶出板18;推杆29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产品的二次顶出;一次板顶出弹簧30通过弹簧盖板31压紧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内,用于推动第一次顶出板19顶出;一次顶出限位块32通过螺钉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9的下端,用于限制第一次顶出板19向上顶出的位置。
所述模具成型组件包括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外围动模镶件10、第一次顶出推块11;模腔的型腔部分采用直接从整体式型腔板7上加工而成的方式成型,型芯部分在采用直接从整体式动模板9上加工而成的方式成型;外围动模镶件10通过螺钉紧固与第一次顶出推块11组合在一起,构成品的外沿成型件和第一次顶出组合零件。
所述模具定位组件包括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定位耐磨片8;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采用滑动配合,用于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的准确复位导向;定位耐磨片8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7的锥台侧面,用于辅助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的闭合定位。
所述模具结构方式采用两板模结构形式,浇注采用热流道嘴点浇注方式。
模具的使用方法步骤包括以下,实际工作时,模具的工作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模具闭合注塑,注塑机喷嘴对准热流道浇口衬套(1)将熔融塑料通过热流道板(5)注入热流道嘴(6)后,经热流道嘴(6)的调温控制注入模腔中;
2)冷却后开模,模具的动模在注塑动模板的拉动下,后退,模具在PL1分型面处打开;
3)顶出顶出时,模具动模继续后退,注塑机顶杆推动推杆(29)向上顶出,推杆(29)从而推动第二次顶出板(18)向上顶出,第二次顶出板(18)通过树脂开闭器(28)吸紧第一次顶出板(19)及在一次板顶出弹簧(30)的辅助推动下,驱动第一次顶出板(19)一起向上顶出,;第一次顶出板(19)实现对第一次顶出推块(11)、第一次顶出顶杆(14)的顶出后,第一次顶出板(19)被一次顶出限位块(32)顶住限位,不能继续上行,从而,两次顶出板在PL2分型面处打开;模具动模部分继续后退,推杆(29)继续推动二次顶出板(18)继续向上顶出,直到其上的顶出元件顶杆(15)、拉料杆(24)将将产品及流道废料完全从整体式动模板(9)顶出。
4)复位复位时由复位杆弹簧(27)将第一次顶出板(19)、第二次顶出板(18)推回复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采用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注塑成型,该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包括热流道浇口衬套(1)、定位圈(2)、顶面板(3)、所述隔热垫(4)、热流道板(5)、热流道嘴(6)、整体式型腔板(7)、定位耐磨片(8)、整体式动模板(9)、外围动模镶件(10)、第一次顶出推块(11)、护套固定板(12)、顶杆护套(13)、第一次顶出顶杆(14)、顶杆(15)、模脚(16)、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第一次顶出板(19)、底板(20)、二次板导套(21)、一次板导套(22)、顶出板导柱(23)、拉料杆(24)、支撑柱(25)、复位杆(26)、复位杆弹簧(27)、树脂开闭器(28)、推杆(29)、一次板顶出弹簧(30)、弹簧盖板(31)、一次顶出限位块(32)、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所述模具模架组件包括顶面板(3)、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模脚(16)、底板(20)、支撑柱(25)、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顶面板(3)、整体式型腔板(7)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定模部分,整体式动模板(9)、模脚(16)、底板(20)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动模部分;支撑柱(25)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底板(20)上,起到增强整体式动模板(9)的强度的作用;前模导套(33)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7)上,模具导柱(34)通过过盈装配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9)上,两者配合用于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的闭合复位导向;所述模具热流道组件包括热流道浇口衬套(1)、定位圈(2)、隔热垫(4)、热流道板(5)、热流道嘴(6);热流道浇口衬套(1)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热流道板(5)上,定位圈(2)通过螺钉紧固按装于顶面板(3),隔热垫(4)安装于热流道板(5)与顶面板(3)之间,用于隔绝热流道板(5)与顶面板(3)之间的热传递,防止热流道板(5)的热量散失,热流道嘴(6)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7)上,用于将热流道板(5)的熔融塑料输送至模腔内,并控制注塑过程;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包括第一次顶出推块(11)、护套固定板(12)、顶杆护套(13)、第一次顶出顶杆(14)、顶杆(15)、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第一次顶出板(19)、底板(20)、二次板导套(21)、一次板导套(22)、顶出板导柱(23)、拉料杆(24)、复位杆(26)、复位杆弹簧(27)、树脂开闭器(28)、推杆(29)、一次板顶出弹簧(30)、弹簧盖板(31)、一次顶出限位块(32);第一次顶出顶杆(14)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上,其上端穿过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整体式动模板(9)、顶杆护套(13)后与第一次顶出推块(11)通过螺钉紧固联结,构成产品的一次顶出构件;顶杆护套(13)套装于护套固定板(12)内,护套固定板(12)通过其外沿的锥形台定位后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9)内;顶杆(15)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产品的第二次顶出;顶出板盖板(17)、第二次顶出板(18)通过螺钉紧固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第二次顶出复合组板;二次板导套(21)安装于第二次顶出板(18)上,一次板导套(22)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上,第一次顶出板(19)、第二次顶出板(18)分别通过一次板导套(22)、二次板导套(21)安装于顶出板导柱(23)上,用于支撑各顶出元件;顶出板导柱(23)通过过盈装配安装于底板(20)上;拉料杆(24)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顶出流道废料;复位杆弹簧(27)套装于复位杆(26)上,复位杆(26)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顶出板的复位;树脂开闭器(28)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上,用于吸合第一次顶出板(19)、第二次顶出板(18);推杆(29)安装于顶出板盖板(17)上用于产品的二次顶出;一次板顶出弹簧(30)通过弹簧盖板(31)压紧安装于第一次顶出板(19)内,用于推动第一次顶出板(19)顶出;一次顶出限位块(32)通过螺钉安装于整体式动模板(9)的下端,用于限制第一次顶出板(19)向上顶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所述模具成型组件包括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外围动模镶件(10)、第一次顶出推块(11);模腔的型腔部分采用直接从整体式型腔板(7)上加工而成的方式成型,型芯部分在采用直接从整体式动模板(9)上加工而成的方式成型;外围动模镶件(10)通过螺钉紧固与第一次顶出推块(11)组合在一起,构成品的外沿成型件和第一次顶出组合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所述模具定位组件包括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定位耐磨片(8);前模导套(33)、模具导柱(34)采用滑动配合,用于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的准确复位导向;定位耐磨片(8)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整体式型腔板(7)的锥台侧面,用于辅助整体式型腔板(7)、整体式动模板(9)的闭合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所述模具结构方式采用两板模结构形式,浇注采用热流道嘴点浇注方式。
5.一种塑料注塑品的,采用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制造。
6.一种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
CN201810099273.4A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8327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9273.4A CN108327183A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9273.4A CN108327183A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7183A true CN108327183A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2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9273.4A Pending CN108327183A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71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2373B (zh) 一种前模多穴单元穴位四面抽芯变浇注方式注塑模具
CN108688080A (zh) 一种行位热嘴注塑模具
CN206106278U (zh)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09551712B (zh) 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
CN214820477U (zh) 一种注塑件用成型模具
CN207388194U (zh) 一种法兰盖塑料模具
CN205969752U (zh) 一种过胶机的壳体注塑模具
CN205033505U (zh) 一种三板模结构
CN103624934A (zh) 一种多次分型点浇口模
CN110103410A (zh) 一种两次推块顶出热流道注塑成型工艺模具
CN108327183A (zh) 一种塑料注塑品的制造方法
CN201105496Y (zh) 一种改进的热流道胶塞模具
CN207044564U (zh) 一种便于夹取胶框的成型模具
CN106079318B (zh) 双向顶出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CN206170569U (zh) 具有拉丝切断装置的注塑模具
CN109648791A (zh) 一种pe塑料制品成型注塑装置
CN206085535U (zh) 一种浇口结构改良型的注塑模具
CN209126095U (zh) 一种用于光学镜片的均匀成型注塑模具
CN206106255U (zh) 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
CN205871109U (zh) 双向顶出模具
CN205969753U (zh) 一种过胶机的壳盖注塑模具
CN206085502U (zh) 一种带冷却喷嘴的注塑模具
CN206085501U (zh) 一种设置有空气阀的注塑模具
CN220219500U (zh) 具有滑块进胶机构的摩托车外覆盖件注塑模具
EP0646948A1 (en) Resin pack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old for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