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7641B - 着色粘合带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 Google Patents

着色粘合带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7641B
CN108307641B CN201680022064.9A CN201680022064A CN108307641B CN 108307641 B CN108307641 B CN 108307641B CN 201680022064 A CN201680022064 A CN 201680022064A CN 108307641 B CN108307641 B CN 108307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ed
adhesive tape
layer
sensitive adhesive
mask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20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7641A (zh
Inventor
土居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07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7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再加工等时也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着色粘合带、以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本发明提供的着色粘合带具有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支承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着色遮蔽层的基材、和在上述基材的至少上述着色遮蔽层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其中,上述着色遮蔽层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的23℃的杨氏模量为6.0GPa以下。

Description

着色粘合带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使在再加工等时也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着色粘合带以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背景技术
在搭载有图像显示装置或输入装置的便携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等)中,为了组装而使用了粘合带。具体而言,为了将背光单元(BLU)与液晶显示器(LCD)粘接而使用了窗框状的双面粘合带,或者为了将铁素体片等具有导磁率的磁性片、用于抑制便携信息终端发热的石墨片等散热片粘接于便携信息终端内部而使用了双面粘合带或单面粘合带。
对于便携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粘合带,要求以高粘合力为首的各种性能,例如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视觉辨认性而利用窗框状的胶带将BLU的光源即LED光完全遮蔽,或者为了隐蔽被粘物的表面的目的而需要具有高遮蔽性的粘合带。
作为遮蔽性优异的粘合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着色粘合带,其在具有树脂膜层(支承层)和着色层(着色遮蔽层)的着色基材的至少一面设有粘合剂层,其中,该树脂膜层的厚度为2~5μm,动摩擦系数为0.1~0.4,胶带的总厚度为15μm以下。
近年来,需要将便携电子设备更进一步薄化、轻质化的设计,粘合带也要更进一步不断薄化,愈加需要总厚度为数μm~数十μm这样的极薄的粘合带。然而,若想要使专利文献1记载的着色粘合带的总厚度变薄,则例如在再加工等将暂时贴合的着色粘合带剥离时存在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2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现状而提供即使在再加工等时也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着色粘合带、以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的着色粘合带具有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支承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着色遮蔽层的基材、和在上述基材的至少上述着色遮蔽层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其中,上述着色遮蔽层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的23℃的杨氏模量为6.0GPa以下。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人对以往的着色粘合带在再加工等时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出于提高在着色粘合带中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的密合性的目的而通常对支承层进行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然而,在要求极薄的粘合带的用途中,为了确保充分的粘合性,不得不使粘合剂层的厚度为一定规格以上,并且不得不尽可能地减薄基材的厚度。就此种较薄的基材而言,由于不耐受电晕处理等而发生破裂等,因此无法对支承层实施表面处理。并且认为:即使在此种未处理的支承层上层叠着色遮蔽层,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密合性,在再加工等时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
对此,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为一定规格以下,从而可得到即使在层叠于未实施表面处理的支承层上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充分的密合性,并且即使在再加工等时也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着色粘合带。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具有基材和形成在该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粘合剂层。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可以是仅在一个表面具有粘合剂层的单面粘合带,也可以是在双面具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
上述基材由在支承层的一个表面具有着色遮蔽层的多层结构构成。通过在上述支承层上形成着色遮蔽层,从而可以对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赋予高遮蔽性。
上述支承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通过使用由PET构成的支承层,从而可以制成即使较薄也具有充分的强度和处置性的着色粘合带。
上述支承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在9μm以下时,使本发明尤为有效。厚度为9μm以下的支承层不耐受电晕处理等而容易发生破裂等,难以实施表面处理。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即使在使用此种厚度为9μm以下且无法实施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的支承层的情况下,在再加工等时也可以发挥出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这样的优异效果。
上述支承层的厚度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实质上,1μm为下限。
上述着色遮蔽层在23℃的杨氏模量为6.0GPa以下。通过调整上述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从而发挥出:即使对未实施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的支承层也发挥出充分密合性,并且即使在再加工等时也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这样的优异效果。可认为这是由于:通过使上述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为6.0GPa以下,从而即使在再加工等时对支承层和着色遮蔽层施加应力,也会因柔软的着色遮蔽层伸长而松弛应力。上述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优选为5.8GPa以下、更优选为5.5GPa以下。
上述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从着色粘合带的耐热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GPa以上。
在本说明书中,杨氏模量是指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的23℃的杨氏模量。纳米压痕法是指:在超微小的载荷下将压头压入至测定对象,由所得的载荷-位移曲线,对测定对象的最表面微小部层的硬度、弹性模量进行定量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即,将层叠有着色遮蔽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着色遮蔽膜)在23℃、50%RH条件下静置24小时后,切割成10mm×10mm的大小,制作测定用的试样。予以说明,在层叠着色遮蔽层的支承层的厚度为9μm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切割成10mm×10mm的大小的着色遮蔽膜的非测定面贴附厚度55μm的单面粘合带(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550M5BS)来制成测定用的试样。在试样台上固定玻璃板,在玻璃板上涂布环氧系粘接剂,将着色遮蔽膜的非着色遮蔽层侧(非测定面)固定在玻璃板上。使用例如Nano Indenter XP/DCM(Keysight Technologies公司制)等作为测定装置,对着色遮蔽膜的遮蔽层表面的杨氏模量进行测定。在此,在作为Indenter Head的XP、压头中可以使用金刚石制的Berkovich型。关于测定条件,可以将测定模式设为CSM(连续刚性测定)、将激发振动频率设为45Hz、将激发振动振幅设为2nm、将应变速度设为0.05s-1、将压入深度设为2000nm、将测定点数N设为15、将测定点间隔设为100μm、将测定温度设为23℃、将标准试样设为熔凝硅石。另外,可以使用作为解析软件的Test Works 4(Keysight Technologies公司制)等。在本说明书中,将15点测定而得的平均值作为杨氏模量。
上述着色遮蔽层并无特别限定,从可以利用印刷法在上述支承层上容易地形成着色遮蔽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含有颜料或染料与粘结剂树脂的墨液组合物而制成的着色遮蔽层。
作为上述颜料或染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颜料或染料。在上述颜料或染料为黑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例如炭黑、钛黑等。在上述颜料或染料为白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等。作为其他的颜色,可以使用黄色氧化铁(黄色)、印度红(红色)、花青蓝(蓝色)等。其中,尤其从可以发挥高遮蔽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炭黑。
作为上述粘结剂树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聚酯系、丙烯酸系、聚氨酯系等的粘结剂树脂。其中,从粘接性优异且容易印刷的方面出发,优选聚氨酯系的粘结剂树脂。
上述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可以通过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颜料或染料的配合量来进行调整。
即,通过选择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的粘结剂树脂,从而可以降低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具体而言,例如在聚酯系、聚氨酯系及丙烯酸系的粘结剂树脂中,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5℃以下作为基准来进行粘结剂树脂的选择。予以说明,在此,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仅对着色遮蔽层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值。
从降低杨氏模量的观点出发,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更优选为0℃以下。予以说明,若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过低,则有时会使对溶剂的耐性变弱,因此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20℃以上。
另外,若增多颜料或染料的配合量,则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变高,若减少颜料或染料的配合量,则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变低。为了在确保充分的遮蔽性的同时调整上述着色遮蔽层的杨氏模量,上述粘结剂树脂与颜料或染料的重量比率(颜料或染料/粘结剂树脂)的优选的下限为0.5、优选的上限为1.5。上述粘结剂树脂与颜料或染料的重量比率的更优选的下限为0.6、更优选的上限为1.2,进一步优选的下限为0.8、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1.0。
上述着色遮蔽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的下限为5μm、优选的上限为8μm。若上述着色遮蔽层的厚度为该范围内,则可以抑制着色粘合带的厚度,并且可以发挥充分的遮蔽性。上述着色遮蔽层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6μm、更优选的上限为7μm。
上述基材的厚度(上述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的厚度的合计)的优选的下限为1μm、优选的上限为9μm。若上述基材的厚度为该范围内,则可以得到总厚度足够薄且兼顾了较高的遮蔽性与粘合性的着色粘合带。上述基材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2μm、更优选的上限为6μm。
作为在上述支承层的一个表面形成着色遮蔽层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利用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胶版印刷法等印刷方法在上述支承层上印刷含有上述颜料或染料与粘结剂树脂的墨液组合物的方法;使用逗点涂布机等进行涂敷的直接涂布方法等。
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在上述基材的至少上述着色遮蔽层侧的表面具有粘合剂层。
予以说明,在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中,可以在上述着色遮蔽层上直接配置上述粘合剂层,也可以在上述着色遮蔽层与上述粘合剂层之间具有例如其他的着色层、印刷层等。进而,在上述基材的双面具有着色遮蔽层的情况下,可以在任意一面的着色遮蔽层侧的表面具有粘合剂层。
另外,在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为双面粘合带的情况下,双面的粘合剂层可以为相同的组成,也可以为彼此不同的组成。
构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粘合剂。其中,从即使较薄也能发挥高粘合力的方面出发,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更优选含有具有来自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构成单元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
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来自丙烯酸丁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的优选的下限为40重量%、优选的上限为80重量%。若上述来自丙烯酸丁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该范围内,则可以发挥较高的凝聚力和粘合力、粘性。
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来自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的优选的下限为10重量%、优选的上限为50重量%。若上述来自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该范围内,则可以发挥较高的凝聚力和优异的粘合力、粘性。
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可以根据需要含有来自除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外的能够共聚的其他聚合性单体的构成单元。
作为上述能共聚的其他聚合性单体,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等烷基的碳数为1~3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烷基的碳数为13~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酐、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等官能性单体。
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可以通过将含有上述单体的单体混合物共聚来制备。具体而言,只要使上述单体混合物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自由基反应即可。作为使上述单体混合物进行自由基反应的方法、即聚合方法,可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可列举例如溶液聚合(沸点聚合或恒温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等。
上述聚合引发剂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作为上述有机过氧化物,可列举例如:1,1-双(叔己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双(2-乙基己酰基过氧化)己烷、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己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月桂酸叔丁酯等。作为上述偶氮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双环己烷甲腈等。这些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的优选的下限为40万、优选的上限为200万。若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该范围内,则可以发挥较高的凝聚力和优异的粘合力、粘性。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的更优选的下限为50万、更优选的上限为150万。
为了将重均分子量调整为上述范围,只要调整聚合引发剂、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即可。
予以说明,重均分子量(Mw)是指利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而得到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可以含有增粘树脂。
作为上述增粘树脂,可列举例如松香酯系树脂、氢化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萜烯酚系树脂、香豆酮茚系树脂、脂环族饱和烃系树脂、C5系石油树脂、C9系石油树脂、C5-C9共聚系石油树脂等。这些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上述增粘树脂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100重量份的优选的下限为10重量份、优选的上限为60重量份。若上述增粘树脂的含量为该范围内,则可以对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赋予优异的粘合力、粘性。
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优选通过添加交联剂而在构成上述粘合剂层的树脂(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和/或上述增粘树脂)的主链间形成有交联结构。
上述交联剂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型交联剂等。其中,优选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上述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1~3重量份。
上述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的优选的下限为5重量%、优选的上限为60重量%,更优选的下限为10重量%、更优选的上限为50重量%,进一步优选的下限为15重量%、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40重量%。
予以说明,采集粘合剂层W1(g),将该粘合剂层在乙酸乙酯中于23℃浸渍24小时,用200目的金属网过滤不溶解成分,对金属网上的残渣进行真空干燥,测定干燥残渣的重量W2(g),根据下述式(1)计算上述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
凝胶分数(重量%)=100×W2/W1 (1)
上述粘合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的下限为1μm、优选的上限为35μm。若上述粘合剂的厚度为该范围内,则可以得到总厚度足够薄且具有高粘合性的着色粘合带。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2μm、更优选的上限为20μm。
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利用依据JIS K 7361的方法测定得到的总透光率优选为3%以下。通过使总透光率为3%以下,从而使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成为适合于将构成近年来的便携电子设备的部件粘接固定于设备主体的用途的、较薄且遮蔽性优异的粘合带。若总透光率超过3%,则例如在用于将铁素体片粘接固定于设备主体时存在无法将铁素体片的基底充分遮蔽的情况。总透光率的更优选的上限为2.5%、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2%。
予以说明,总透光率可以使用雾度计(例如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的Haze MeterNDH4000)在23℃、湿度50%气氛下进行测定。
作为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的制造方法,可列举例如如下所示的方法。
首先,在丙烯酸类共聚物、增粘树脂、根据需要添加的交联剂等中加入溶剂,制作粘合剂A的溶液,将该粘合剂A的溶液涂布于上述基材的表面,将溶液中的溶剂完全干燥除去,形成丙烯酸系粘合剂层A。接着,在所形成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A上将脱模膜以其脱模处理面与丙烯酸系粘合剂层A相对的状态进行重叠。通过利用橡胶辊等对上述层叠体进行加压,从而可以得到在基材的单面具有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且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的表面被脱模膜覆盖的单面粘合带。
另外,在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为双面粘合带的情况下,进一步准备与上述脱模膜不同的脱模膜,在该脱模膜的脱模处理面涂布粘合剂B的溶液,将溶液中的溶剂完全干燥除去,由此制作在脱模膜的表面形成有丙烯酸系粘合剂层B的层叠膜。将所得的层叠膜以使丙烯酸系粘合剂层B与基材的背面相对的状态重叠在形成有丙烯酸系粘合剂层A的基材的背面,制作层叠体。然后,通过利用橡胶辊等对上述层叠体进行加压,从而可以得到在基材的双面具有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且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的表面被脱模膜覆盖的双面粘合带。
另外,以同样的要领制作2组层叠膜,将这些层叠膜以使层叠膜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与基材相对的状态重叠在基材的双面的各面上,制作层叠体,利用橡胶辊等对该层叠体进行加压,由此可以得到在基材的双面具有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且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的表面被脱模膜覆盖的双面粘合带。
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优选将构成便携电子设备的部件粘接固定于设备主体的用途。具体而言,在将背光单元(BLU)与液晶显示器(LCD)粘接固定的用途、或者将铁素体片等具有导磁率的磁性片、用于抑制便携信息终端的发热的石墨片等散热片粘接固定于便携信息终端内部的用途中,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
由本发明的着色粘合带构成的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也是本发明之一。
本发明的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出长方形、框状、圆形、椭圆形、环型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再加工等时也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着色粘合带、以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基材的制备
相对于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SKK1C BLACK-B(以作为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9℃的聚酯树脂20.5重量份、作为颜料的平均粒径为340nm且中值粒径为320nm的炭黑12.3重量份作为主成分的墨液)100重量份,混合5重量份的作为固化剂的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VM-AL L8及20重量份的作为有机溶剂的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Lamick F NO.2溶剂,得到墨液组合物。予以说明,SKK1C BLACK-B中所含的颜料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使用堀场制作所公司制的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LA-950进行测定。
在由厚度6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构成的支承层的一个面利用凹版印刷法涂敷墨液组合物并干燥后,在40℃养护36小时,形成厚度5μm的着色遮蔽层。
利用纳米压痕法对所得的着色遮蔽层测定了其在23℃的杨氏模量,结果为1.49GPa。
(2)粘合剂的制备
在具备温度计、搅拌机、冷凝管的反应器中加入丙烯酸丁酯70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7重量份、丙烯酸3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1重量份及乙酸乙酯80重量份,进行氮气置换后,加热反应器,开始回流。接着,在上述反应器内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1重量份。使其在70℃回流5小时,得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溶液。使用Water公司制“2690Separations Model”作为色谱柱,利用GPC法对所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测定了重均分子量,结果为71万。
相对于所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溶液中所含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添加松香酯10重量份(荒川化学工业公司制、Pensel D135)、萜烯酚10重量份(YASUHARA CHEMICAL公司制、YSPolyster T130)、乙酸乙酯(不二化学药品公司制)125重量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日本聚氨酯公司制、Coronate L45)2重量份,进行搅拌,得到丙烯酸系粘合剂。
(3)着色粘合带的制造
准备厚度38μm的脱模膜(Nippa公司制、PET38x 1A3),在该脱模膜的脱模处理面上涂布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用乙酸乙酯稀释后,最终固体成分为20%),使其在100℃干燥3分钟,由此形成厚度10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将该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与基材的着色遮蔽层面贴合,在40℃养护48小时,得到着色粘合带。
(实施例2~11、比较例1~4)
除了按照表1、2所示那样设定墨液组合物的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着色粘合带。
(实施例12、13)
利用与实施例1、11同样的方法,在由厚度6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构成的支承层的一个面形成厚度5μm的着色遮蔽层。
将白色墨液(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Lamick F 701白)与固化剂(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Lamick B Hardner)5重量份及作为有机溶剂的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Lamick F NO.2溶剂20重量份混合,制备成白色墨液溶液。利用凹版印刷法将白色墨液溶液涂敷于着色遮蔽层上,形成厚度7μm的白色印刷层。
准备厚度38μm的脱模膜(Nippa公司制、PET38x1A3),在该脱模膜的脱模处理面涂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的粘合剂(用乙酸乙酯稀释后,最终固体成分为20%),使其在100℃干燥3分钟,由此形成厚度10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将该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与基材的白色印刷层的表面贴合,在40℃养护48小时,得到着色粘合带。
<评价>
对实施例、比较例中所得的着色粘合带进行了以下的评价。结果如表1、2所示。
(1)再加工性的评价(对聚碳酸酯板)
将所得的着色粘合带在23℃、50%RH条件下静置24小时后,切割成10mm×200mm的大小,制作成测定用胶带。
将测定用胶带贴附到50mm×125mm×厚度2mm的聚碳酸酯板上,使用2kg橡胶辊,以300mm/分钟的速度往复压接一次。压接后立即以85℃加热24小时,之后,在23℃、50%RH下养护3小时。
之后,利用依据JIS Z 0237:2009的方法实施了180°剥离试验(剥离速度为300mm/min)。通过目视来确认剥离试验后的被粘物的表面的着色物的转移(墨液脱落),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了再加工特性的感官评价。
○:完全未确认到着色物的转移。
△:仅能确认到略微的着色物的转移。
×:能确认到着色物转移至整个面。
(2)再加工性的评价(对玻璃板)
除了将被粘物变更为50mm×125mm×厚度2mm的玻璃板以外,与对聚碳酸酯板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了评价。
(3)耐溶剂性的评价
用充分渗入了乙酸乙酯的棉棒对着色遮蔽层的表面往复擦拭3次,确认着色遮蔽层是否转移至棉棒,并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在棉棒上完全未确认到着色物的转移。
△:在棉棒上仅能确认到略微的着色物的转移。
×:能确认到着色物转移至整个面。
[表1]
Figure BDA0001434513150000141
[表2]
Figure BDA000143451315000015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再加工等时也不会使支承层与着色遮蔽层剥离而发生墨液脱落的着色粘合带、以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Claims (11)

1.一种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支承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着色遮蔽层的基材、和在所述基材的至少所述着色遮蔽层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
所述着色遮蔽层含有颜料或染料、以及粘结剂树脂,所述颜料或染料相对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重量比率0.5倍以上且1.5倍以下,所述着色遮蔽层厚度为5μm以上,并且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的23℃的杨氏模量为1.18GPa以上且6.0GPa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层的厚度为9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遮蔽层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的23℃的杨氏模量为1.49GPa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遮蔽层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的23℃的杨氏模量为2.41GPa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遮蔽层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的23℃的杨氏模量为5.8GPa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遮蔽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以下的粘结剂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遮蔽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下的粘结剂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遮蔽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上的粘结剂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层未被实施电晕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厚度为9μm以下,且所述支承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
11.一种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粘合带构成。
CN201680022064.9A 2015-10-23 2016-10-20 着色粘合带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Active CN108307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9106 2015-10-23
JP2015209106 2015-10-23
PCT/JP2016/081091 WO2017069195A1 (ja) 2015-10-23 2016-10-20 着色粘着テープ、及び、携帯電子機器部品固定用着色粘着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641A CN108307641A (zh) 2018-07-20
CN108307641B true CN108307641B (zh) 2021-11-12

Family

ID=5855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2064.9A Active CN108307641B (zh) 2015-10-23 2016-10-20 着色粘合带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67164B2 (zh)
KR (1) KR102587274B1 (zh)
CN (1) CN108307641B (zh)
WO (1) WO201706919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077A (zh) * 2002-08-12 2004-03-24 ���ձ���ī��ѧ��ҵ��ʽ���� 结合有光反射性和光屏蔽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用粘合剂胶带
JP2008247960A (ja) * 2007-03-29 2008-10-16 Dic Corp 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モジュール
JP2012201734A (ja) * 2011-03-24 2012-10-22 Dic Corp 偏光フィルム固定用着色粘着テープ
JP2012201733A (ja) * 2011-03-24 2012-10-22 Dic Corp ガラスパネル固定用着色粘着テープ
JP2012201737A (ja) * 2011-03-24 2012-10-22 Dic Corp 着色粘着テー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1108B2 (ja) * 2008-08-28 2013-10-09 Dic株式会社 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モジュール
JP6003037B2 (ja) 2011-09-29 2016-10-05 Dic株式会社 着色粘着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077A (zh) * 2002-08-12 2004-03-24 ���ձ���ī��ѧ��ҵ��ʽ���� 结合有光反射性和光屏蔽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用粘合剂胶带
JP2008247960A (ja) * 2007-03-29 2008-10-16 Dic Corp 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モジュール
JP2012201734A (ja) * 2011-03-24 2012-10-22 Dic Corp 偏光フィルム固定用着色粘着テープ
JP2012201733A (ja) * 2011-03-24 2012-10-22 Dic Corp ガラスパネル固定用着色粘着テープ
JP2012201737A (ja) * 2011-03-24 2012-10-22 Dic Corp 着色粘着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69195A1 (ja) 2017-04-27
KR102587274B1 (ko) 2023-10-10
JP6867164B2 (ja) 2021-04-28
KR20180074617A (ko) 2018-07-03
CN108307641A (zh) 2018-07-20
JPWO2017069195A1 (ja)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84224B1 (ko) 휴대 전자기기 부재 고정용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휴대 전자기기의 제조 방법
KR102162853B1 (ko) 펜던트 (메트)아크릴로일 기를 포함하는 접착제, 용품 및 방법
JP5083805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
TWI424036B (zh) Adhesive, both sides of the adhesiv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JP5582327B2 (ja) 耐油性両面粘着テープ
KR101622867B1 (ko)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그를 이용한 점착 테이프
KR20120055454A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표시장치
KR20130009684A (ko) 양면 감압성 접착 시트
TWI663233B (zh) 特別適用於曲面之壓敏性黏著劑
TW201430082A (zh) 黏著劑層及黏著膜
JP5544858B2 (ja) 偏光板用粘着剤組成物
JP6881500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KR102371962B1 (ko) 점착 시트 및 액정 표시 부재
WO2011071689A1 (en) Optically diffusive adhesiv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20012108A (ja) 粘着シート
WO2020230875A1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CN108307641B (zh) 着色粘合带及便携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着色粘合带
US20190161651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JP6920483B2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JP2007326910A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剤付着型機能性フィルム
JP7166092B2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剤組成物
KR102713234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점착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258102B1 (ja) 粘着シート、剥離ライナー付き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2024067535A (ja) 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光学デバイス
JP6480793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