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7770B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7770B
CN108297770B CN201611204546.4A CN201611204546A CN108297770B CN 108297770 B CN108297770 B CN 108297770B CN 201611204546 A CN201611204546 A CN 201611204546A CN 108297770 B CN108297770 B CN 108297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ensor
load detection
support plate
terminal
protectiv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45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7770A (zh
Inventor
龟岛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7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7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60R2022/485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ensing pressure on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是配置在座垫(SC)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且具备:片状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其具有作为压敏元件的开关(SW)和与开关(SW)电连接的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支承板(2),其载置有开关(SW);以及保护树脂(18),其覆盖第1端子(56c)和第2端子(57c),保护树脂(18)固定于支承板(2)。

Description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适用于在施加振动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对在乘车时未系上安全带的情况发出警告的报警系统。在该报警系统中,在感知到人的就座的状态而未感知到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作为感知该人的就座的装置,存在使用对由就座产生的载荷进行检测的就座检测传感器的装置。
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公知有通过将片状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端子与信号电缆的连接部位用热熔胶等树脂覆盖而得的传感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有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具有这样的端子与信号电缆的连接构造,并配置在座椅的座垫上。
另外,公知有配置在座椅的座垫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就座传感器。下述专利文献2记载有这样的就座传感器。该就座传感器载置于在座椅的座垫下配置的台座上,端子部分从该台座突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17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1055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就座传感器中,端子与车辆的信号电缆的连接构造不明确,但在这样的就座传感器中,可以考虑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与信号电缆的连接构造。
但是,若将专利文献1的连接构造应用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就座传感器,则存在由于覆盖连接部位的树脂的重量而从就座传感器的台座突出的部位垂下的趋势。因此,位于就座传感器的台座的边缘的部位弯曲,对该部位施加应力,从而存在在该部位产生断线的担忧。另外,若如车辆用的座椅等那样施加振动,则覆盖连接部位的树脂因自重沿上下移动,从而存在位于就座传感器的台座的边缘的部位反复弯曲和拉伸的情况。由于这样的反复弯曲和拉伸,断线的可能性变高。因此,谋求配置在座垫下且耐久性优异的载荷检测传感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久性优异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载荷检测传感器,其配置在座垫下,该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片状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其具有压敏元件和与上述压敏元件电连接的端子;支承板,其载置上述压敏元件;以及保护树脂,其覆盖上述端子,上述保护树脂固定于上述支承板。
根据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端子被保护树脂覆盖,因此端子与信号电缆的连接构造得到保护,另外能够抑制在端子附着灰尘等。另外,该保护树脂固定于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一部分的支承板,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振动等使保护树脂相对于支承板移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因上述那样的保护树脂的移动而产生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弯曲和拉伸的情况。因此,即使在施加振动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因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弯曲和拉伸而引起的断线等,能够成为耐久性优异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此外,也可以在压敏元件与支承板之间夹设其他部件。
另外,优选,上述端子位于不与上述支承板重叠的区域。
该情况下,即使在支承板由金属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端子与支承板短路。
另外,优选,在通过剖面观察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包括上述端子的部位的情况下,上述保护树脂覆盖上述部位的外周。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保护树脂更牢固地紧贴于载荷检测传感器,从而能够更牢固地保护端子。
另外,优选,在通过剖面观察上述保护树脂固定于上述支承板的位置的情况下,上述保护树脂覆盖相互重叠的上述支承板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外周。
该情况下,能够将保护树脂更牢固地固定于支承板。
优选,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具有:配置有上述压敏元件的主块、和配置有上述端子以及将上述压敏元件与上述端子连接的布线的尾块,上述支承板具有:载置有上述主块的主块载置部、和从上述主块载置部延伸并载置有上述尾块的一部分的尾块载置部,上述保护树脂固定于上述尾块载置部的与上述主块载置部一侧相反的相反侧的端部。
由于载荷检测传感器具有尾块,从而能够将端子配置于从压敏元件离开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由支承板具有尾块载置部,从而即使在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尾块为长条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承该尾块。另外,通过在尾块的端部固定有保护树脂,从而能够在支承板的最靠近端子的部位固定保护树脂。因此,能够减少保护树脂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振动等使保护树脂相对于支承板移动的情况。
另外,优选,在上述支承板形成有开口,在俯视上述支承板的情况下上述端子位于上述开口内,上述保护树脂的一部分配置于上述开口内并且固定于上述开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其他部件沿着支承板的面方向而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其他部件与保护树脂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由其他部件的接触引起的保护树脂从支承板的脱落。
另外,优选,上述保护树脂固定于上述开口的整个上述边缘。
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保护树脂更牢固地固定于支承板。特别是在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的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一方的面、另一方的面以及侧面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牢固地将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即使相对于保护树脂施加与支承板的面方向垂直的力,也能够抑制保护树脂从支承板脱落。
另外,优选,在上述支承板的边缘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与上述支承板的面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这样的弯曲部能够作为支承板的加强部发挥作用。因此通过形成弯曲部,即使在载荷的检测时等对支承板施加应力也能够抑制支承板意外弯曲。
另外,优选,上述弯曲部位于上述保护树脂内。
该情况下,能够使保护树脂相对于支承板的固定更牢固,从而能够抑制保护树脂从支承板脱落。
另外,优选,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进一步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具有接受来自上述座垫的按压力的受压面和按压上述压敏元件的按压部,上述按压部件具有肋,该肋穿过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而插入形成于上述支承板的孔。
该情况下,支承板的面方向的支承板与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通过肋决定,通过保护树脂和肋,能够抑制载荷检测传感器相对于支承板的位置偏移。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耐久性优异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
图2是图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分解图。
图3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安装于S形弹簧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4是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分解图。
图5是表示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6是通过与图5垂直的面示出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7示意性地表示配置于俯视S形弹簧的上部的情况下相互对置的两个S形弹簧的弹簧部位之间的支承板的样子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俯视S形弹簧的上部的情况下配置在一个S形弹簧中相互对置的弹簧部位间的支承板的样子的图。
图9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的接通状态的样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
图11是图10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分解图。
图12是表示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支承板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中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的样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2…支承板;3…缓冲部件;4…上部外壳;5…载荷检测传感器;18...保护树脂;21…载置部;21m…主块载置部;21t…尾块载置部;21H…开口;22…钩部;50m...主块;50t...尾块;SC…座垫;SW…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存在各图的比例尺与以下的说明所记载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安装于座椅装置的S形弹簧的样子的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具备支承板2、一对缓冲部件3、上部外壳4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5作为主要结构。
如图2所示,支承板2具有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载置部21、和与该载置部21连结的一对钩部22。载置部21包括宽度宽的主块载置部21m、和从主块载置部21m延伸并成为比主块载置部21m窄的宽度的尾块载置部21t。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钩部22与主块载置部21m连结。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21以及一对钩部22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一体成型。此外,支承板2的板厚例如成为0.8mm。
在主块载置部21m的与座垫SC对置的一侧的面配置有设置了后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成为压敏式传感器的开关SW的主块50m。另外,在主块载置部21m形成有如图2所示贯通支承板2的多个圆形的贯通孔20H,并且形成有近似矩形的多个外壳固定用开口24。
此外,如图3所示,主块载置部21m成为能够在沿车辆的座椅装置的座椅框架的开口并列张设的多个S形弹簧100中相互对置的两个S形弹簧100之间配置的程度的大小。此外,S形弹簧100是以S状折曲的弹簧。
另外,尾块载置部21t成为近似矩形的形状,在俯视主块载置部21m的情况下,沿与连接一对钩部22的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延伸。另外,尾块载置部21t通过金属板的弯曲加工而以面方向相对于主块载置部21m的面方向倾斜的状态与主块载置部21m连结。在尾块载置部21t的与座垫SC对置的一侧的表面,配置有后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的设置有布线的尾块50t。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尾块载置部21t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小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尾块50t的宽度,尾块载置部21t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尾块50t的长度。
一对钩部22分别与隔着主块载置部21m而相互对置的主块载置部21m的侧面部分连结。该一对钩部22分别勾挂于作为相互对置的两个S形弹簧100的一部分的弹簧部位。
另外,一对钩部22相互成为相同的结构,并具有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在由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围起的空间配置有S形弹簧100的一部分。在该S形弹簧100的一部分与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3。换句话说,各个钩部22成为通过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经由缓冲部件3勾挂弹簧部位而能够卡止的结构。
内侧壁部22A沿着与主块载置部21m大体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与主块载置部21m连结。上壁部22C位于比主块载置部21m的载置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与该载置面近似平行地延伸,与内侧壁部22A连结。外侧壁部22B在主块载置部21m的载置面侧相对于与该载置面正交的方向倾斜,且以越靠近前端越靠近主块载置部21m的方式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内侧壁部22A至外侧壁部22B形成有开口22H。
另外,钩部22构成为具有弹性,并在如上述那样由内侧壁部22A、上壁部22C以及外侧壁部22B围起的空间配置有缓冲部件3的情况下,内侧壁部22A、上壁部22C以及外侧壁部22B与缓冲部件3的一部分接触。在外侧壁部22B下方形成有按压部位22PT钩,按压部位22PT以朝主块载置部21m侧突出的方式弯曲,通过上述钩部22的弹性,作用将缓冲部件3向主块载置部21m侧按压的力。这样钩部22的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以覆盖S形弹簧100的一部的方式延伸,可经由缓冲部件3从上侧、主块载置部21m侧以及与主块载置部21m相反的一侧的三个方向固定S形弹簧100。
各个缓冲部件3是缓和支承板2与S形弹簧100的接触的部件。这些缓衡部件3如上述那样配置于由支承板2的钩部22的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围起的空间。
各个缓冲部件3具有缓冲主体31、一对卡止爪32以及一对引导件33,这些缓冲主体31、卡止爪32以及引导件33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
缓冲主体31剖面的形状大体成为倒U字状,并形成有能够供S形弹簧100的一部分嵌合的槽31A。在槽31A内配置有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形成槽31A的缓冲主体31的内侧壁夹入S形弹簧100,S形弹簧100嵌合于缓冲主体31。
另外,在缓冲主体31的外部一侧的侧壁中的主块载置部21m侧的侧壁以及与主块载置部21m侧相反的一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上述卡止爪32。形成于主块载置部21m侧的侧壁的卡止爪32在由钩部22的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围起的空间配置了缓冲主体31的状态下,能够与内侧壁部22A的开口22H的边缘勾挂。形成于与主块载置部21m侧相反的一侧的侧壁的卡止爪32在该空间配置了缓冲主体31的状态下,能够与外侧壁部22B的开口22H的边缘勾挂。
另外,在缓冲主体31的外部一侧的侧壁,从主块载置部21m侧至与主块载置部21m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上述一对引导件33。这些引导件33之间的距离与钩部22的宽度大体相同,并构成为在由钩部22的内侧壁部22A、外侧壁部22B以及上壁部22C围起的空间配置了缓冲主体31的状态下,由一对引导件33夹住钩部22。因此,在钩部22安装了缓冲部件3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缓冲部件3与钩部22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缓冲主体31的槽31A嵌合了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支承板2与S形弹簧100经由缓冲部件3而以恒定的位置关系固定。该状态下,钩部22的按压部位22PT将缓冲部件3向S形弹簧100侧按压,从而将支承板2与S形弹簧100牢固地固定。
缓冲部件3具有比支承板2的硬度小的硬度。例如,作为缓冲部件3的材料,可举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合成树脂(ABS)、聚酰胺(PA)、聚丙烯(PP)、聚甲醛(POM)。另外作为支承板2的材料,可举出弹簧钢、不锈钢材。
缓冲部件3的洛氏硬度优选为HRR30~HRR120左右,支承板2的洛氏硬度优选为HRB80~HRC68左右。此外,在缓冲部件3的洛氏硬度为HRR30~HRR120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支承板2与S形弹簧100的接触所引起的异响,并且能够抑制载荷所引起的缓冲件的变形,从而优选。另外,在支承板2的洛氏硬度为HRB80~HRC68的范围的情况下,支承板2比S形弹簧100柔软并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从而优选。
上部外壳4是覆盖载置于载置部21的主块载置部21m的主块50m而保护主块50m的开关SW等的部件。另外,上部外壳4如图3所示,也是由于被座垫SC按压而对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
该上部外壳4具有顶壁45以及框壁48。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壁45是大体成为矩形的板状的部件。另外,上部外壳4的框壁48被分割为多个,并沿着顶壁45的外周与顶壁45连接。在分割为多个的框壁48的各个之间,钩片47与顶壁45连接。各个钩片47成为嵌入支承板2的主块载置部21m的外壳固定用开口24的结构。各个钩片47嵌入外壳固定用开口24,从而能限制支承板2与上部外壳4的在主块载置部21m的载置面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
在上部外壳4的顶壁45设置有从与支承板2的载置部21对置的一侧的底面突出的按压部46。该按压部46的前端成为平面形状。此外,按压部46的前端也可以成为凸状的曲面形状。
另外,在上部外壳4的顶壁45设置有从与设置有按压部46的一侧相同的底面突出的多个肋49。这些肋49形成于与形成于支承板2的载置部21的多个贯通孔20H重叠的位置。在上部外壳4覆盖载置于支承板2的载置部2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并且各个钩片47嵌入各个外壳固定用开口24的状态下,各肋49插入对应的贯通孔20H。由此载荷检测传感器5不与载置部21粘合,也可限制该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与上部外壳4的按压部46的在载置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上部外壳4覆盖载置于载置部2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而在各外壳固定用开口24嵌入了对应的钩片47的状态下,按压部46的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接触,但也可以不接触。
此外,上部外壳4由比座垫SC硬质的材料形成。因此,作为上部外壳4的一部分的按压部46也由比座垫SC硬质的材料形成。一般座垫SC由发泡的聚氨酯树脂构成,因此作为这样的上部外壳4的材料,可举出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苯酚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
如图3所示,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在安装于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上部外壳4的顶壁45的上表面45S以与座垫SC的下表面隔开规定的距离的方式对置。该上表面45S成为平面状。上表面45S是接受来自座垫SC的按压的受压面,该上表面45S的面积大于按压部46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接触的部分的面积。
载荷检测传感器5是具有作为压敏式传感器的开关SW的片状的传感器,并具备具有挠性的开关片50、金属板60、以及将开关片50与金属板60粘合的粘合层70。通过粘合层70将开关片50与金属板60粘合。
开关片50成为薄膜开关,并具有近似矩形的主块50m、和与主块50m连接且比主块50m宽度窄的尾块50t。该主块50m也是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主块35,尾块50t也是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尾块。在主块50m设置有开关SW。尾块50t与主块50m连结,并以从主块50m离开的方式延伸。另外,在主块50m的各顶点附近形成有贯通孔50H。
如图3所示,金属板60通过粘合层70粘合于开关片50的一方的面。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板60粘合于作为开关片50的一部分的主块50m的座垫SC侧的面。
粘合层70是将开关片50与金属板60粘合的层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粘合层70成为金属板60同等的大小。作为该粘合层70的材料,只要能够将开关片50与金属板60粘合,可以是任意的材料,例如,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光固化树脂等。另外,也可以是在作为粘合层70、PET、无纺布等的基材的两面形成有粘合层而构成的双面胶带。此处,作为粘合层70的玻璃化转变点Tg优选为85℃以上。通过使玻璃化转变点Tg为85℃以上,即使在炎热天气的汽车车内那样高温的环境下也难以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粘合层70的流动所引起的就座的误检测。
接下来,针对载荷检测传感器5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是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分解图。如图4所示,开关片50具备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第1电极片56具有第1绝缘片56s、第1电极56e、第1端子56c作为主要的结构。
第1绝缘片56s成为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绝缘片。该第1绝缘片56s由与开关片50的主块50m相同形状的主块56m、和与主块56m连接并与开关片50的尾块50t大体相同形状的尾块56t构成。尾块56t的形状在与主块56m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位比尾块56t的其他部位宽度窄的点上,与开关片50的尾块50t的形状不同。另外,在主块56m与开关片50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6H。作为这样的第1绝缘片56s的材料,能够举出聚对苯二甲酸(PET)、聚酰亚胺(PI)或者聚萘二甲酸(PEN)等的树脂。
第1电极56e设置在主块56m的大体中央的一方的表面上。第1电极56e由导体的层构成,例如成为近似圆形的金属印刷层。第1端子56c由导体的层构成,例如成为近似四边形的金属层。第1端子56c设置在尾块56t的上述前端部位的设置有第1电极56e的一侧的表面上。另外,第1电极56e与第1端子56c经由第1布线56w相互电连接。
第2电极片57具有第2绝缘片57s、第2电极57e以及第2端子57c作为主要结构。
第2绝缘片57s如图4所示配置于比第1电极片56更靠座垫SC侧,与第1绝缘片56s相同成为树脂制的绝缘片。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绝缘片57s由与第1绝缘片56s的主块56m相同的形状的主块57m、与主块57m连接且前端部位以外的形状与第1绝缘片56s的尾块56t成为相同的形状的尾块57t构成。尾块57t的前端部位成为比尾块57t的其他部位窄的宽度,在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重叠时,第1绝缘片56s的尾块56t的前端部位与第2绝缘片57s的尾块57t的前端部位相互不重叠。另外,在主块57m与第1绝缘片56s同样在与开关片50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7H。作为第2绝缘片57s的材料,与第1绝缘片56s相同,能够举出PET、PI或者PEN等树脂,第2绝缘片57s的材料可以与第1绝缘片56s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2电极57e成为与第1电极56e相同的结构,并设置在第2绝缘片57s的主块57m的大体中央的一方的表面上。另外,设置有第2电极57e的位置成为将第1电极片56与第2电极片57重叠时与第1电极56e重叠的位置。第2端子57c成为与第1端子56c相同的结构,并设置在尾块57t的上述前端部位的设置有第2电极57e的一侧的表面上。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将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重叠时,各自的绝缘片的前端部位相互不重叠,因此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不位于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之间而是露出。另外,第2电极57e与第2端子57c经由第2布线57w相互电连接。
间隔件58配置于第1电极片56以及第2电极片57之间,成为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绝缘片。该间隔件58由主块58m和与主块58m连接的尾块58t。主块58m外形与第1绝缘片56s、第2绝缘片57s的主块56m、57m的外形相同。另外,在主块58m中央形成有开口58c,另外,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相同,在与开关片50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8H。尾块58t成为除去第1绝缘片56s、第2绝缘片57s的尾块56t、57t中的宽度窄的前端部位的形状。
开口58c是近似圆形的形状,并以直径稍小于第1电极56e以及第2电极57e的直径的方式形成。而且,开口58c形成为在使间隔件58与第1电极片56以及第2电极片57重合而俯视间隔件58的情况下,使开口58c位于第1电极56e以及第2电极57e周缘的内侧。而且,在间隔件58形成有将开口58c内的空间与开关片50的外部的空间连接的狭缝58b。该狭缝58b在使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分别重叠时,成为通气孔。此外,也可以形成为在使间隔件58与第1电极片56以及第2电极片57重叠而俯视间隔件58的情况下,使开口58c位于第1电极56e以及第2电极57e周缘的外侧。
作为间隔件58的材料,与第1绝缘片56s以及第2绝缘片57s相同,能够举出PET、PI或者PEN等树脂。此外,间隔件58的材料35可以与第1绝缘片56s或者第2绝缘片57s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间隔件58的两面涂覆有用于将第1电极片56以及第2电极片57粘合的未图示的粘合剂。
在上述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依次粘合的状态下,第1电极片56的第1电极56e、第1布线56w以及第2电极片57的第2电极57e、第2布线57w位于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之间。而且,第1电极56e与第2电极57e隔着开口58c而对置构成作为压敏元件的开关SW。另外,在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重叠的状态下,各自的贯通孔56H、57H、58H相互重叠,成为开关片50的贯通孔50H。
另外,在开关片50的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分别连接有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连接的信号电缆19。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与各自的信号电缆19通过导电性膏、焊接等连接。
金属板60由具有与开关片50相比难以挠曲的程度的挠性的金属的板材构成。作为金属板60的材料,未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铜、不锈钢等。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金属板60成为与开关片50的主块50m大体相同的形状。
在该金属板60与开关片50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0H,在将开关片50与金属板60重叠时,开关片50的贯通孔50H与金属板60的贯通孔60H相互重叠。另外,在将开关片50与金属板60重叠时,金属板60以经由粘合层70覆盖开关片50的开关SW的方式,粘贴于开关片片50的座垫侧的表面。
以上结构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如图2所示在支承板2的载置部21上配置有开关片5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具有开关SW的开关片50的主块50m位于支承板2的主块载置部21m上,开关片50的尾块50t位于支承板2的尾块载置部21t上。这样,作为压敏元件的开关SW载置在支承板2上。另外,设置于该尾块50t的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成为从尾块载置部21t露出的状态。因此,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位于不与支承板2重叠的区域。而且,开关片50的第1端子56c、与第2端子57c连接的各个信号电缆19以从支承板2离开的方式被导出。
这样,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载置在支承板2上的状态下,包括连接了信号电缆19的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的开关片50的尾块50t的端部、以及支承板2的尾块载置部21t的端部如图1所示被保护树脂18覆盖。即,在通过剖面观察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包括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的部位的情况下,保护树脂18覆盖该部位的外周。此外,在图2中,在保护树脂18覆盖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的状态下,从支承板2离开,图2是分解图,并不是示出组装的样子,因此以使保护树脂18从支承板2离开的状态记载。图5是表示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的样子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沿着尾块载置部21t的长边方向的面的剖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保护树脂固定于支承板的样子的与图5垂直的面的剖视图。如图1、图5所示,保护树脂18覆盖上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包括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的部位、和尾块载置部21t的与主块载置部21m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另外,如从图6可知的那样,在剖面观察保护树脂18固定于支承板2的位置的情况下,保护树脂18覆盖相互重叠的支承板2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外周。换句话说,覆盖由支承板2和载荷检测传感器5构成的层叠体的外周。此外,如图1、图5、图6可知的那样保护树脂18成为大致立方体的各角被倒角的形状,该立方体的长边方向沿着尾块50t的长边方向,该立方体的面积最大的面与尾块50t的主面大体平行。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树脂18覆盖尾块50t的长边方向的一半以上,该尾块50t的主块50m侧的一部分从保护树脂18露出。这样,保护树脂18通过自己的粘合力固定于支承板2的尾块载置部21t。另外,保护树脂18通过覆盖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可抑制各自的信号电缆19从各自的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脱落,并且可抑制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因导电性的灰尘等而短路。
此外,保护树脂18例如由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烯烃系、聚氨酯系、丙烯酸系等的热塑性树脂、光固化树脂等树脂构成。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上部外壳4覆盖载置于支承板2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并且各个钩片47嵌入了各个外壳固定用开口24的状态下,按压部46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金属板60的与开关SW重叠的位置接触。另外,该状态下,各肋49穿过对应的金属板60的贯通孔60H、开关片50的贯通孔50H以及支承板2的贯通孔20H。因此,在未将支承板2与第1绝缘片56s粘合的状态下,限制该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与上部外壳4的按压部46的相对的移动。即,能够理解为肋49是限制支承板2的面方向上的开关片50与支承板2的相对移动的移动限制部件。
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如上述那样安装于S形弹簧100。如上述那样图3中以剖视图示出该样子。如图7所示,在并列张设于座椅的框架150的开口151的多个S形弹簧100中相互对置的两个S形弹簧100,经由缓冲部件3分别固定支承板2的钩部22,从而能够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安装于座椅。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并列张设于框架150的开口151的多个S形弹簧100中的一个S形弹簧100中,在相互对置的部位经由缓冲部件3分别固定支承板2的钩部22,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安装于座椅。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的就座的检测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接通状态的图。若人就座于座椅装置,则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座垫SC的下表面与上部外壳4
的上表面45S接触,按压上表面45S。而且,若座垫S35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如图9所示,按压部46的前端按压金属板60,由于金属板60的挠曲,第2绝缘片57s的主块57m也挠曲。因此,第2电极57e与第1电极56e接触,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而且,通过与信号电缆19连接的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检测就座。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绝缘片56s的主块56m的支承板侧的面未粘合于支承板2,因此至少开关SW的周边部分能够以追随金属板60的挠曲的方式变形,因此开关SW容易接通。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具备:具有作为压敏元件的开关SW、具有与开关SW电连接的第1端子56c和第2端子57c的片状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载置有开关SW的支承板2、以及覆盖第1端子56c和第2端子57c的保护树脂18。而且,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位于不与支承板2重叠的区域,保护树脂18固定于支承板2。
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被保护树脂覆盖,从而保护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以及信号电缆19的连接构造,另外,能够抑制在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附着灰尘等。另外,保护树脂18由于固定于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一部分的支承板2,因此能够抑制保护树脂18由于振动等而相对于支承板2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由保护树脂18的移动引起的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产生局部的弯曲和屈伸。因此,即使在施加振动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因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弯曲和屈伸引起的断线等,从而耐久性优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面方向观察包括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的部位的情况下,保护树脂18覆盖该部位。因此,保护树脂18更牢固地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紧贴,从而能够更牢固地保护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有:配置有开关SW的主块50m、和配置有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以及第1布线56w、第2布线57w的尾块50t,支承板2具有:载置有主块50m的主块载置部21m、和载置有尾块50t的一部分的尾块载置部21t。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有尾块50t,从而能够将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配置于与开关SW分离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下,支承板2具有尾块载置部21t,从而即使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尾块50t为长条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承尾块50t。另外,保护树脂18固定于尾块载置部21U的与主块载置部21m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因此能够在支承板2的最靠近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的部位固定保护树脂18。因此,能够减少保护树脂18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振动等而使保护树脂18相对于支承板2移动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面方向观察尾块载置部21t的端部的情况下,保护树脂18覆盖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包括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的部位和尾块载置部21t的与主块载置部21m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因此,保护树脂18可更牢固地固定于支承板2。
此外,在保护树脂18由热熔胶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热而容易地将保护树脂18固定于支承板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具备上部外壳,该上部外壳具有接受来自座垫SC的按压力的受压面亦即上表面45S和对开关SW进行按压的按压部46,作为按压部件的上部外壳4具有穿过载荷检测传感器5而插入形成于支承板2的贯通孔20H的肋49。因此,支承板2的面方向上的支承板2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相对位置被肋49限制,从而通过保护树脂18和肋49,能够抑制载荷检测传感器5相对于支承板2的位置偏移。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0~图1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图11是图10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分解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中,支承板2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不同。如图10、图1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的尾块载置部21t的宽度成为与主块载置部21m大体相同的宽度。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尾块载置部21t以其面方向相对于主块载置部21m的面方向倾斜的状态与主块载置部21m连结,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尾块载置部21t与主块载置部21m成为同一平面,以其面方向未相对于主块载置部21m的面方向倾斜的状态与主块载置部21m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尾块载置部21t形成有开口21H。开口21H成为大体矩形的形状,并成为比开关片50的尾块50t大的宽度,并且形成于在开关片50配置在支承板上的状态下且在俯视支承板2的情况下使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位于开口21H内的那样的部位。
开口21H形成于上述那样的位置,因此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将载荷检测传感器5配置在支承板2上,则如图11所示在俯视支承板2的情况下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位于开口21H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像这样配置了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状态下,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被保护树脂18覆盖。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树脂18固定于支承板2的样子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沿着面方向观察尾块载置部21t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如图10、图12所示,保护树脂18覆盖上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包括第1端子56c和第2端子57c的部位、以及尾块载置部21t的开口21H的周边的整周。具体而而言,保护树脂18覆盖尾块载置部21t的配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一侧的一方的面的开口21H的周围、与该一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开口21H的周围以及开口21H的内侧面。这样,保护树脂18固定于支承板2的尾块载置部21t。此外,图11中,保护树脂18以覆盖了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的状态从支承板2离开,图11是分解图,未示出组装的样子,并记载使保护树脂18从支承板2离开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中,在支承板2形成有开口21H,在俯视支承板2的情况下第1端子56c、第2端子57c位于开口21H内,保护树脂18的一部分配置于开口21H内并且固定于开口21H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在其他部件沿着支承板2的面方向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接触的情况下,可抑制该其他部件与支承板2接触、与保护树脂18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与其他部件的接触引起的保护树脂18从支承板2的脱落。
另外,保护树脂18固定于开口21H的整个边缘,因此保护树脂18更牢固地固定于支承板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树脂18固定于支承板2的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一方的面、另一方的面以及侧面。因此,即使相对于保护树脂18施加与支承板2的面方向垂直的力,也能够抑制保护树脂18从支承板脱落。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树脂18固定于开口21H的整个边缘,但保护树脂18也可以固定于开口21H的局部边缘。另外,保护树脂18也可以仅固定于支承板的上述一方的面与另一方的面中的任一方。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上部外壳4,但在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单元中,也可以没有上部外壳4。另外,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有金属板60,但金属板60不是必需的结构。但是,若通过按压部46直接按压开关SW,则容易在被按压部46按压的一侧的第2电极57e产生蠕变。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的周围的环境温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该蠕变。因此,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在第2电极片57配置有金属板60。通过该金属板60能够抑制上述蠕变的产生。金属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挠性不大会变化。因此,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由按压部46按压的金属板60的挠曲方式也不大会变化。因此,根据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能够抑制因环境温度引起的载荷的检测的变化。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板2上直接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支承板2上配置有壳体,在该壳体上配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主块50m,尾块50t从壳体导出。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位于不与支承板2重叠的区域。但是,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也可以配置在支承板2上。该情况下,从抑制支承板2与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的短路的观点考虑,优选支承板2由陶瓷、树脂等绝缘性的部件形成、或在支承板2与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之间形成有绝缘层。
另外,也可以在支承板2的边缘实施弯曲加工。图13是表示支承板2的变形例的图。此外,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变形例的支承板2在主块载置部21m的与尾块载置部21t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形成弯曲部26m,在尾块载置部21t的与主块载置部21m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形成弯曲部26t。通过对支承板2的边缘如上述那样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弯曲部26m、26t向与支承板2的面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曲。通过形成这样的弯曲部26m、26t,能够提高支承板2的强度,从而即使在载荷的检测时等对支承板2施加应力也能够抑制支承板2意外弯曲。
另外,图14是表示本变形例的保护树脂18的样子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那样,本变形例中,弯曲部26t位于保护树脂18内。因此,根据这样的变形例,能够使保护树脂18相对于支承板2的固定更牢固,从而能够抑制保护树脂18从支承板2脱落。此外,虽未特别图示,但在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中也可以形成有弯曲部26m,另外也可以在开口21H的边缘形成有弯曲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56e、第2电极57e对置的开关SW作为压敏元件使用。但是,本发明的压敏元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取代间隔件58,而采用省略了开口58c的具有挠性的片状的间隔件,也可以使用基于由于间隔件与按压力对应地挠曲而使隔着该间隔件而对置的第1电极56e、第2电极57e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变化的电容来检测载荷的电容式的压敏元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的压敏元件。
上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各构成要素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所示的内容以外,在不脱离本申请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省略、变更、公知技术的附加等。
另外,本发明只要配置于座垫下并对从检测对象物施加的载荷进行检测便具有利用的可能性。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并列张设于座椅的框架的开口的多个S形弹簧安装有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通过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检测以人的就座为起因的压力。但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可举出在并列张设于护理用床的垫的下方的多个弹簧安装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中也适用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能够显示出护理用床是否有人存在。此外,作为座垫,也可以将弹性部件作为座垫使用。作为弹性部件,只要具有弹力并将来自检测对象物的载荷传递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则可以使用任何材料,但作为弹性部件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氨酯、硅、乙烯-丙烯等。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耐久性优异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并能够在座椅装置、护理用床等技术领域中利用。

Claims (10)

1.一种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配置在座垫下,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片状的载荷检测传感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具有压敏元件和与所述压敏元件电连接的端子;
支承板,该支承板载置所述压敏元件;
信号电缆,该信号电缆与所述端子连接;以及
保护树脂,该保护树脂覆盖所述端子的全体、以及所述端子与所述信号电缆的连接部位,
所述保护树脂通过自己的粘合力固定于所述支承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位于不与所述支承板重叠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剖面观察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包括所述端子的部位的情况下,所述保护树脂覆盖所述部位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剖面观察所述支承板中固定所述保护树脂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保护树脂覆盖相互重叠的所述支承板与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具有:配置有所述压敏元件的主块、和配置有所述端子以及将所述压敏元件与所述端子连接的布线的尾块,
所述支承板具有:载置有所述主块的主块载置部、和从所述主块载置部延伸并载置有所述尾块的一部分的尾块载置部,
所述保护树脂固定于所述尾块载置部的与所述主块载置部一侧相反的相反侧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板形成有开口,
在俯视所述支承板的情况下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开口内,
所述保护树脂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开口内并且固定于所述开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树脂固定于所述开口的整个所述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板的边缘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与所述支承板的面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保护树脂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具有接受来自所述座垫的按压力的受压面和按压所述压敏元件的按压部,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肋,该肋穿过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而插入形成于所述支承板的孔。
CN201611204546.4A 2016-08-30 2016-12-23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Active CN108297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8353 2016-08-30
JP2016168353 2016-08-30
JPPCT/JP2016/082470 2016-11-01
PCT/JP2016/082470 WO2018042685A1 (ja) 2016-08-30 2016-11-01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7770A CN108297770A (zh) 2018-07-20
CN108297770B true CN108297770B (zh) 2021-01-15

Family

ID=6130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4546.4A Active CN108297770B (zh) 2016-08-30 2016-12-23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08375B1 (zh)
JP (1) JP6596162B2 (zh)
CN (1) CN108297770B (zh)
WO (1) WO20180426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6882B1 (ja) * 2017-07-31 2018-07-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への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
WO2022190840A1 (ja) * 2021-03-10 2022-09-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3028B2 (ja) * 2007-01-29 2012-1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0097866A (ja) * 2008-10-17 2010-04-30 Fujikura Ltd 端子接続構造体
JP5417896B2 (ja) * 2009-02-26 2014-02-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747078B2 (ja) * 2011-06-30 2015-07-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JP5874434B2 (ja) 2012-02-22 2016-03-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体
LU92100B1 (en) * 2012-11-19 2014-05-20 Iee Sarl B-surface seat occupancy sensor unit
JP2014210554A (ja) 2013-04-22 2014-11-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座席装置
JP6213195B2 (ja) * 2013-12-03 2017-10-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EP3251891A4 (en) * 2015-01-27 2018-10-10 Fujikura Ltd. Load detection sensor and load detection sensor unit
DE202015001912U1 (de) * 2015-03-12 2015-04-22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Sitzbelegungssensoreinheit und Sitz
CN206394469U (zh) * 2016-08-30 2017-08-11 株式会社藤仓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2685A1 (ja) 2018-03-08
EP3508375A1 (en) 2019-07-10
JP6596162B2 (ja) 2019-10-23
EP3508375A4 (en) 2020-05-27
JPWO2018042685A1 (ja) 2019-01-24
CN108297770A (zh) 2018-07-20
EP3508375B1 (en) 2022-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83126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CN108297770B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N108068662B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N110326076B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
JP6557402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522461B2 (ja) 荷重検知装置
JP6751539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2017223538A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WO2018124197A1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CN107650740B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JP6684696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及び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533007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596150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シート装置
JP6463161B2 (ja) 着座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652881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5878070B2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JP2019033063A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