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3237B - 位置确定装置、通信终端和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位置确定装置、通信终端和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3237B
CN108293237B CN201580085018.9A CN201580085018A CN108293237B CN 108293237 B CN108293237 B CN 108293237B CN 201580085018 A CN201580085018 A CN 201580085018A CN 108293237 B CN108293237 B CN 108293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terminal
access point
packe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50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3237A (zh
Inventor
松本光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3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3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2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8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synchronised clo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84Relative positioning
    • G01S5/0289Relative positioning of multiple transceivers, e.g. in ad hoc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14Determining absolute distances from a plurality of spaced points of known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Abstract

通信终端(200)传播距离分组,经由接入点(110)向位置确定装置(300)发送距离分组。距离分组包含起始距离、末尾距离和终端距离。起始距离是起始终端与由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起始点之间的距离。末尾距离是末尾终端与由末尾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末尾点之间的距离。终端距离是通信终端的相互距离。位置确定装置根据距离分组中包含的距离、起始点的坐标值和末尾点的坐标值,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

Description

位置确定装置、通信终端和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通信终端的位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确定终端的位置的方法,存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公开的方法。
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是如下方法:从位于近距离位置的终端取得位置信息,根据所取得的位置信息确定自身位置。
在该方法中,需要在近距离位置存在终端。并且,终端间的距离越远,则位置的误差越大。
专利文献2公开的方法是如下方法:根据电波的强度或电波的延迟确定终端间的距离,根据所确定的距离以几何学方式导出终端间的方位关系,根据所导出的方位关系确定终端的位置。
在该方法中,需要能够从作为确定位置的对象的全部终端接入的终端。具体而言,在确定终端A和终端B各自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能够从终端A和终端B双方接入的终端C、终端D和终端E。该情况下,当缺少终端C~E中的任意一方时,就无法确定终端A和终端B各自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343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2154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位置确定装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距离分组,该距离分组包含作为通信终端的起始终端与由所述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起始距离,包含作为与所述起始终端不同的通信终端的末尾终端与由所述末尾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末尾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尾距离,包含包括所述起始终端和所述末尾终端在内的多个通信终端的相互距离作为终端距离;以及确定部,其根据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包含的起始距离、末尾距离、终端距离以及所述起始点的坐标值、所述末尾点的坐标值,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接收包含起始距离、末尾距离和终端距离的距离分组。然后,能够根据起始距离、末尾距离、终端距离以及起始点的坐标值、末尾点的坐标值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位置确定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终端200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位置确定装置300的结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起始终端处理(S120)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开始请求分组130的结构图。
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开始响应分组140的结构图。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的结构图。
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中间/末尾终端处理(S130)的流程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中途状态的距离分组120的结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中的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的结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1中的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中的预处理(S210)的流程图。
图14是实施方式1中的确定处理(S220)的流程图。
图15是实施方式1中的历史表410的结构图。
图16是实施方式1中的测定距离表420的结构图。
图17是实施方式1中的测定距离表420的结构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测定距离表420的具体例的图。
图19是实施方式1中的距离计算处理(S230)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终端间的距离的具体例的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终端间的距离的具体例的图。
图22是实施方式1中的估算距离表430的结构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终端200和接入点110的位置关系的具体例的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终端CTj与接入点110之间的最短路径的具体例的图。
图25是实施方式1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的流程图。
图26是实施方式1中的接入点表400的结构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3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28是实施方式1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4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概念图。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接入点110位于对角位置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接入点110不位于对角位置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1是实施方式1中的终端表440的结构图。
图32是实施方式2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的流程图。
图3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4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4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4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5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4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6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4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7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4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8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坐标值计算处理(3个估算距离的情况)的具体例的图。
图39是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200的硬件结构图。
图40是实施方式中的位置确定装置300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图31对确定通信终端200的位置的位置确定系统100进行说明。
***结构的说明***
根据图1对位置确定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位置确定系统100具有多个通信终端200、多个接入点110和位置确定装置300。
通信终端200是具有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功能的终端。即,通信终端200是无线终端。具体的通信终端200是智能手机这样的便携终端。
具体而言,通信终端200通过蓝牙(注册商标)而与通信终端200进行通信,通过WiFi(注册商标)而与接入点110进行通信。并且,通信终端200经由接入点110而与位置确定装置300进行通信。
接入点110是使无线终端与网络连接的设备。
具体而言,接入点110将通信终端200连接到与位置确定装置300连接的网络中。
多个接入点110形成位置确定区域101。位置确定区域101是作为确定通信终端200的位置的对象的区域。
具体而言,4个接入点110配置在与四边形的顶点相当的部位,形成由4个接入点110包围的四边形的位置确定区域101。
位置确定装置300是确定位置确定区域101中存在的通信终端200的位置的装置。
根据图2对通信终端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通信终端200是具有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辅助存储装置903和通信装置904这样的硬件的计算机。处理器901经由信号线而与其它硬件连接。
处理器901是进行处理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对其他硬件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处理器901是CPU、DSP或GPU。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简称,DSP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简称,GPU是Graphics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的简称。
存储器902是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器902也称作主存储装置或主存储器。具体而言,存储器902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辅助存储装置903是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具体而言,辅助存储装置903是ROM、HDD或闪存。ROM是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的简称,HDD是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的简称。
通信装置904具有接收机905和发送机906。具体而言,通信装置904是通信芯片或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
通信终端200具有检测部210、测定部220、编辑部230、丢弃部240和预处理部250这样的“部”作为功能结构的要素。编辑部230具有生成部231和追加部232。“部”的功能由软件实现。“部”的功能容后再述。
在辅助存储装置903中存储有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载入到存储器902,由处理器901执行。
进而,在辅助存储装置903中存储有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OS的至少一部分载入到存储器902,由处理器901执行。
即,处理器901执行OS,并且执行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
执行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而得到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902、辅助存储装置903、处理器901内的寄存器或处理器901内的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样的存储装置中。这些存储装置作为存储数据的存储部发挥功能。
另外,也可以是,通信终端200具有多个处理器901,多个处理器901协作执行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
在存储器902中存储有由通信终端200使用、生成、输入输出或发送接收的数据。
通信装置904作为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发挥功能,接收机905作为接收数据的接收部281发挥功能,发送机906作为发送数据的发送部282发挥功能。
将汇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辅助存储装置903而成的硬件称作“处理电路系统”。
“部”也可以改写成“处理”或“工序”。“部”的功能也可以由固件实现。
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能够存储在磁盘、光盘或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
根据图3对位置确定装置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位置确定装置300是具有处理器911、存储器912、辅助存储装置913、通信装置914这样的硬件的计算机。处理器911经由信号线而与其它硬件连接。
处理器911是进行处理的IC,对其他硬件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处理器911是CPU、DSP或GPU。
存储器912是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器912也称作主存储装置或主存储器。具体而言,存储器912是RAM。
辅助存储装置913是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具体而言,辅助存储装置913是ROM、HDD或闪存。
通信装置914具有接收机915和发送机916。具体而言,通信装置914是通信芯片或NIC。
位置确定装置300具有确定部310和预处理部320这样的“部”作为功能结构的要素。“部”的功能由软件实现。“部”的功能容后再述。
在辅助存储装置913中存储有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载入到存储器912,由处理器911执行。
进而,在辅助存储装置913中存储有OS。OS的至少一部分载入到存储器912,由处理器911执行。
即,处理器911执行OS,并且执行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
执行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而得到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912、辅助存储装置913、处理器911内的寄存器或处理器911内的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样的存储装置中。这些存储装置作为存储数据的存储部发挥功能。
另外,也可以是,位置确定装置300具有多个处理器911,多个处理器911协作执行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
在存储器912中存储有由位置确定装置300使用、生成、输入输出或发送接收的数据。
具体而言,在存储器912中存储有加密密钥102、解密密钥103、接入点表400、历史表410、测定距离表420、估算距离表430和终端表440等。存储器912中存储的各数据的内容容后再述。
通信装置914作为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发挥功能,接收机915作为接收数据的接收部381发挥功能,发送机916作为发送数据的发送部382发挥功能。
将汇集处理器911、存储器912和辅助存储装置913而成的硬件称作“处理电路系统”。
“部”也可以改写成“处理”或“工序”。“部”的功能也可以由固件实现。
实现“部”的功能的程序能够存储在磁盘、光盘或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
***动作的说明***
位置确定系统100和位置确定装置300的动作相当于位置确定方法,通信终端200的动作相当于通信方法。
并且,位置确定方法相当于位置确定程序,通信方法相当于通信程序。
根据图4对相当于通信终端200的动作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S110是进入检测处理。
在步骤S110中,检测部210检测向位置确定区域101的进入。
具体而言,从接入点110或设置在位置确定区域101中的发布器定期发布用于通知位于位置确定区域101或位置确定区域101附近的区域信号。然后,检测部210在由接收部281接收到区域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已进入位置确定区域101。
步骤S120是通信终端200作为起始终端进行动作的起始终端处理。起始终端是生成距离分组120并向周围的通信终端200发送距离分组120的通信终端200。距离分组120容后再述。
在检测到进入位置确定区域101后到检测到从位置确定区域101退出为止,执行起始终端处理(S120)。起始终端处理(S120)的详细情况容后再述。
步骤S130是通信终端200作为中间终端或末尾终端进行动作的中间/末尾终端处理。中间终端是接收距离分组120并向周围的通信终端200转送距离分组120的通信终端200。末尾终端是接收距离分组120并向位置确定装置300发送距离分组120的通信终端200。距离分组120容后再述。
在检测到进入位置确定区域101后到检测到从位置确定区域101退出为止,执行中间/末尾终端处理(S130)。中间/末尾终端处理(S130)的详细情况容后再述。
步骤S140是退出检测处理。
在步骤S140中,检测部210检测从位置确定区域101的退出。
具体而言,检测部210在未由接收部281接收到在步骤S110中说明的区域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从位置确定区域101退出。
根据图5对起始终端处理(S120)进行说明。
步骤S121是起始点检测处理。
在步骤S121中,检测部210进行接入点110的检测。
具体而言,接入点110通过WiFi(注册商标)定期发布包含点标识符的点信号。然后,检测部210在由接收部281接收到点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接入点110。
将在步骤S121中检测到的接入点110称作起始点或起始接入点。在图5和其他图中,AP意味着接入点。
在检测到起始点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2。
步骤S122是预处理。
在步骤S122中,执行以下的预处理。
首先,预处理部250生成开始请求分组130。开始请求分组130的内容容后再述。
接着,发送部282经由起始点向位置确定装置300发送开始请求分组130。
然后,接收部281经由起始点接收从位置确定装置300发送的开始响应分组140。开始响应分组140的内容容后再述。
根据图6对开始请求分组130进行说明。
开始请求分组130是包含分组头131、分组类别132、起始终端标识符133和起始点标识符134的分组。具体而言,开始请求分组130是TCP/IP分组。TCP是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简称,IP是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的简称。
分组头131是开始请求分组130的头。具体而言,分组头131是TCP/IP分组的头。
分组类别132是意味着开始请求分组130的标识符。分组类别132预先存储在存储器902中。
起始终端标识符133是识别起始终端的标识符。起始终端是作为开始请求分组130的发送方的通信终端200。起始终端标识符133预先存储在存储器902中。
起始点标识符134是识别起始点的标识符。起始点是由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根据在检测到起始点时接收到的点信号得到起始点标识符134。
根据图7对开始响应分组140进行说明。
开始响应分组140是包含分组头141、分组类别142、起始点标识符134、时间戳143和加密密钥102的分组。具体而言,开始响应分组140是TCP/IP分组。
分组头141是开始响应分组140的头。具体而言,分组头141是TCP/IP分组的头。
分组类别142是意味着开始响应分组140的标识符。
起始点标识符134是识别起始点的标识符。
时间戳143是生成了开始响应分组140的时刻。
加密密钥102是在数据的加密中使用的值。
返回图5,从步骤S123起继续进行说明。
步骤S123是起始距离测定处理。
在步骤S123中,测定部220测定本终端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测定部220使用从起始点发布的电波的强度,计算本终端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该情况下,测定部220从接收部381取得输送开始响应分组140的载波的电波强度,将取得的电波强度作为输入来运算距离函数。由此,计算本终端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函数是用于使用电波强度计算距离的函数。
并且,测定部220也可以使用从起始点到本终端的通信时间,计算本终端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该情况下,测定部220从分组头141取得开始响应分组140的发送时刻,从接收部381取得开始响应分组140的接收时刻。然后,测定部220计算从发送时刻到接收时刻的通信时间,将计算出的通信时间作为输入来运算距离函数。由此,计算本终端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函数是用于使用通信时间计算距离的函数。
将在步骤S123中测定出的距离称作起始距离。
步骤S124是生成处理。
在步骤S124中,生成部231生成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
具体而言,生成部231使用起始距离、分组类别142、起始点标识符134、时间戳143和加密密钥102,生成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
根据图8对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进行说明。
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是包含分组头121、距离头122和终端信息124的分组。具体而言,距离分组120是TCP/IP分组。
分组头121是距离分组120的头。具体而言,分组头121是TCP/IP分组的头。
距离头122包含分组类别123、起始点标识符134、时间戳143和加密密钥102。
分组类别123是意味着距离分组120的标识符。分组类别123预先存储在存储器902中。
起始点标识符134、时间戳143和加密密钥102是根据开始响应分组140得到的信息。
终端信息124包含加密标识符125和测定距离126。
加密标识符125是使用加密密钥102加密后的终端标识符。具体而言,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加密标识符125是使用加密密钥102加密后的起始终端标识符133。
测定距离126是表示测定出的距离的信息。具体而言,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测定距离126是起始距离。起始距离是起始终端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
返回图5,从步骤S125起继续进行说明。
步骤S125是相邻终端检测处理。
在步骤S125中,检测部210进行相邻终端的检测。相邻终端是本终端的周围存在的通信终端200。
具体而言,通信终端200通过蓝牙(注册商标)定期发布包含终端标识符的终端信号。然后,检测部210在由接收部281接收到终端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相邻终端。
在检测到相邻终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26。
步骤S126是发送处理。
在步骤S126中,发送部282向相邻终端发送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即,发送部282向相邻终端发送包含起始距离的距离分组120。
具体而言,发送部282通过蓝牙(注册商标)发送距离分组120。该距离分组120由相邻终端接收。
根据图9对中间/末尾终端处理(S130)进行说明。
步骤S1311是接收处理。
在步骤S1311中,在相邻终端发送了距离分组120的情况下,接收部281接收距离分组120。
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是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或中途状态的距离分组120。中途状态的距离分组120容后再述。
在接收到距离分组120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312。
根据图10对中途状态的距离分组120进行说明。
中途状态的距离分组120是包含分组头121、距离头122和多个终端信息124的分组。
分组头121、距离头122和第1个终端信息124是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信息。
将第n个终端信息124中包含的加密标识符125和测定距离126称作第n加密标识符125和第n测定距离126。n为2以上N以下的整数。N为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终端信息124的数量。
第n加密标识符125是加密后的第n终端标识符。第n终端标识符是识别第n通信终端200的标识符。
第n测定距离126是第n终端距离。第n终端距离是第n通信终端200与第n-1通信终端200之间的距离。
返回图9,从S1312起继续进行说明。
步骤S1312是丢弃处理。
在步骤S1312中,丢弃部240判定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是否满足丢弃条件。满足丢弃条件的距离分组120是沿着冗长路径的分组,因此,在需要最短路径的位置确定系统100中是不需要的分组。
具体而言,丢弃部240从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取得加密密钥102,使用加密密钥102对本终端标识符进行加密。然后,丢弃部240判定与加密后的本终端标识符相同的加密标识符125是否包含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与加密后的本终端标识符相同的加密标识符125的距离分组120满足丢弃条件。本终端标识符预先存储在存储器902中。
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满足丢弃条件的情况下,丢弃部240丢弃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
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不满足丢弃条件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32。
步骤S132是终端距离测定处理。
在步骤S132中,测定部220测定本终端与相邻终端之间的距离。即,测定部220测定与作为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的发送方的通信终端200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测定部220使用从相邻终端发布的电波的强度,计算本终端与相邻终端之间的距离。该情况下,测定部220从接收部381取得输送距离分组120的载波的电波强度,将取得的电波强度作为输入来运算距离函数。由此,计算本终端与相邻终端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函数是用于使用电波强度计算距离的函数。
并且,测定部220也可以使用从相邻终端到本终端的通信的时间,计算本终端与相邻终端之间的距离。该情况下,测定部220从分组头121取得距离分组120的发送时刻,从接收部381取得距离分组120的接收时刻。然后,测定部220计算从发送时刻到接收时刻的通信时间,将计算出的通信时间作为输入来运算距离函数。由此,计算本终端与相邻终端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函数是用于使用通信时间计算距离的函数。
将在步骤S132中测定出的距离称作新的终端距离。
步骤S133是终端距离追加处理。
在步骤S133中,追加部232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中追加新的终端距离。
具体而言,追加部232从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取得加密密钥102,使用加密密钥102对本终端标识符进行加密。然后,追加部232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中追加包含加密后的本终端标识符作为加密标识符125、包含新的终端距离作为测定距离126的终端信息124。
步骤S134是末尾点检测处理。
在步骤S134中,检测部210进行接入点110的检测。检测方法与步骤S121相同。
将在步骤S134中检测到的接入点110中的、与由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起始点标识符134识别的接入点110不同的接入点110称作末尾点或末尾接入点。
在检测到末尾点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35。
在未检测到末尾点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38。
步骤S135是末尾距离测定处理。
在步骤S135中,测定部220测定本终端与末尾点之间的距离。测定方法与步骤S123相同。
将在步骤S135中测定出的距离称作末尾距离。
步骤S136是末尾距离追加处理。
在步骤S136中,追加部232在追加了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120中追加测定出的末尾距离。
具体而言,追加部232生成包含末尾距离作为测定距离126的距离页脚127,在追加了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120中追加距离页脚127。
通过步骤S136,生成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
根据图11对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进行说明。
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是包含分组头121、距离头122和1个以上的终端信息124的分组。
分组头121、距离头122和终端信息124是初始状态的距离分组120或中途状态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信息。
距离页脚127包含页脚标志128、末尾点标识符129和测定距离126。
页脚标志128是配置在距离页脚127开头的标志值。
末尾点标识符129是识别末尾点的标识符。末尾点是由末尾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110。
距离页脚127中包含的测定距离126是末尾距离。末尾距离是末尾终端与末尾点之间的距离。
返回图9,从步骤S137起继续进行说明。
步骤S137是发送处理。
在步骤S137中,发送部282经由末尾点向位置确定装置300发送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即,发送部282经由末尾点向位置确定装置300发送追加了新的终端距离和末尾距离后的距离分组120。
步骤S138是相邻终端检测处理。
在步骤S138中,检测部210进行相邻终端的检测。检测方法与步骤S125相同。
在检测到1个以上的相邻终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39。
步骤S139是转送处理。
在步骤S139中,发送部282向相邻终端发送中途状态的距离分组120。即,发送部282向相邻终端发送追加了新的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120。
根据图12对相当于位置确定装置300的动作的位置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S201是接收处理。
在步骤S201中,在从起始终端发送了开始请求分组130的情况下,接收部381经由起始点接收开始请求分组130。在接收到的分组中包含的分组类别132是意味着开始请求分组130的标识符的情况下,预处理部320判定为接收到开始请求分组130。
并且,在从末尾终端发送了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的情况下,接收部381经由末尾点接收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在接收到的分组中包含的分组类别123是意味着距离分组120的标识符的情况下,确定部310判定为接收到距离分组120。
在接收到开始请求分组130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10。
在接收到最终状态的距离分组120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20。
根据图13对预处理(S210)进行说明。
在步骤S211中,预处理部320生成加密密钥102和解密密钥103的组。加密密钥102是在数据的加密中使用的值,解密密钥103是在使用加密密钥102加密后的数据的解密中使用的值。具体而言,加密密钥102是公开密钥加密方式的公开密钥,解密密钥103是公开密钥加密方式的秘密密钥。
但是,在已经生成了加密密钥102和解密密钥103的情况下,预处理部320可以不新生成加密密钥102和解密密钥103。并且,也可以预先生成加密密钥102和解密密钥103。
在步骤S212中,预处理部320生成开始响应分组140。
具体而言,预处理部320生成分组头141和时间戳143。然后,预处理部320使用分组头141、分组类别142、起始点标识符134、时间戳143和加密密钥102生成开始响应分组140。分组类别142预先存储在存储器912中。从开始请求分组130得到起始点标识符134。
在步骤S213中,发送部382经由起始点向起始终端发送开始响应分组140。
根据图14对确定处理(S220)进行说明。
在步骤S221中,确定部310按照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每个终端信息124,使用解密密钥103对终端信息124中包含的加密标识符125进行解密。由此,按照每个终端信息124得到终端标识符。
在步骤S222中,确定部310使用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起始点标识符134和时间戳143生成历史记录。历史记录是历史表410的记录。
然后,确定部310在历史表410中追加所生成的历史记录。
但是,在历史表410中存在与起始点标识符134和时间戳143一致的历史记录的情况下,确定部310不进行历史记录的生成和追加。
根据图15对历史表410进行说明。
历史表410具有历史标识符411的栏和时间戳143的栏。
历史标识符411是识别历史记录的标识符,通过对起始点标识符134附加按照每个起始点标识符134而不同的序列号而生成历史标识符411。
时间戳143是从距离分组120得到的信息。
返回图14,从步骤S223起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223中,确定部310按照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每个终端信息124和每个距离页脚127生成测定距离记录。测定距离记录是测定距离表420的记录。
然后,确定部310在测定距离表420中追加所生成的测定距离记录。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按照每个历史标识符411生成测定距离表420,以区分在不同时间段取得的测定距离126。接着,确定部310按照包含相同历史标识符411的距离分组120中分别包含的每个终端信息124和每个距离页脚127生成测定距离记录。然后,确定部310在与相同历史标识符411对应的测定距离表420中追加所生成的测定距离记录。
但是,在测定距离表420中存在与终端信息124或距离页脚127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的情况下,确定部310不进行测定距离记录的生成和追加。而且,在终端信息124或距离页脚127中包含的测定距离126比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中包含的测定距离126短的情况下,确定部310将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中包含的测定距离126更新成终端信息124或距离页脚127中包含的测定距离126。
根据图16和图17对测定距离表420进行说明。
测定距离表420具有第1标识符421的栏、第2标识符422的栏、测定距离126的栏和历史标识符411的栏。
第1标识符421是识别具有测定距离126的区间的一个端点的标识符。在与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第1个终端信息124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中,第1标识符421是距离头122中包含的起始点标识符134。在与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第n个终端信息124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中,第1标识符421是第n-1个终端标识符。第n-1个终端标识符是对第n-1个终端信息124中包含的加密标识符125进行解密而得到的终端标识符。n为2以上N以下的整数。N为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终端信息124的数量。在与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距离页脚127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中,第1标识符421是第N个终端标识符。第N个终端标识符是对第N个终端信息124中包含的加密标识符125进行解密而得到的终端标识符。
第2标识符422是识别具有测定距离126的区间的另一个端点的标识符。在与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第m个终端信息124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中,第2标识符422是第m个终端标识符。第m个终端标识符是对第m个终端信息124中包含的加密标识符125进行解密而得到的终端标识符。m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在与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距离页脚127对应的测定距离记录中,第2标识符422是距离页脚127中包含的末尾点标识符129。
测定距离126是从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终端信息124或距离页脚127得到的信息。即,测定距离126是起始距离、终端距离或末尾距离。
历史标识符411是从与距离分组120对应的历史记录得到的信息。
根据图18对测定距离表420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在图18中,在起始点APA、起始终端CTA、中间终端CTB、末尾终端CTC和末尾点APB处于(1)所示的关系的情况下,得到(2)所示的距离分组120。然后,根据(2)所示的距离分组120生成(3)所示的测定距离表420。
返回图14,从步骤S230起继续进行说明。
步骤S230是距离计算处理。
在步骤S230中,确定部310使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起始距离、终端距离、末尾距离,计算各通信终端200与各接入点110之间的估算距离。估算距离是估算出的距离。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使用测定距离表420求出从通信终端200到接入点110的最短路径。然后,确定部310对最短路径中包含的区间的测定距离126进行合计。求出最短路径的具体方法是迪杰斯特拉(Dijkstra)法。
使用迪杰斯特拉法计算估算距离的距离计算处理(S230)的详细情况容后再述。
步骤S240是坐标值计算处理。
在步骤S240中,确定部310使用计算出的各估算距离和各接入点110的坐标值,计算各通信终端200的坐标值。
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的详细情况容后再述。
根据图19对距离计算处理(S230)进行说明。
在步骤S231中,确定部310从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中选择对象终端。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测定距离表420中选择一个未选择的终端标识符。由选择出的终端标识符识别的通信终端200是对象终端。根据标识符的规则来区分终端标识符和接入点110的标识符。
在步骤S232中,确定部310计算对象终端与接入点110之间的估算距离。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测定距离表420中提取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和接入点110的标识符对应的测定距离126。提取出的测定距离126是估算距离。根据标识符的规则来区分接入点110的标识符和终端标识符。
然后,确定部310将估算距离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和接入点110的标识符对应地登记在估算距离表430中。估算距离表430容后再述。
在步骤S233中,确定部310确定针对对象终端的相邻终端。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测定距离表420中提取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终端标识符和测定距离126。由提取出的终端标识符识别的通信终端200是针对对象终端的相邻终端。
在对象终端的标识符为CTj,针对对象终端的相邻终端的标识符为CTh、CTi、CTk、CTn、CTm的情况下,得到图20的(1)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由确定部310生成第1作业表451。
在步骤S234中,确定部310从在步骤S233中确定的相邻终端中选择最近终端。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第1作业表451中选择最短的距离,选择与选择出的距离对应的相邻终端的标识符。由选择出的标识符识别的相邻终端是最近终端。
在图20的(1)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中,最短的距离为2。因此,选择相邻终端CTi作为最近终端。
在步骤S235中,确定部310计算对象终端与接入点110之间的估算距离。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第1作业表451中提取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和最近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距离。进而,确定部310从测定距离表420中提取与最近终端的标识符和接入点110的标识符对应的测定距离126。然后,确定部310计算从第1作业表451中提取出的距离与从测定距离表420中提取出的测定距离126的合计。计算出的合计是对象终端与接入点110之间的估算距离。
然后,确定部310将估算距离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和接入点110的标识符对应地登记在估算距离表430中。估算距离表430容后再述。
在步骤S236中,确定部310将作为对象终端或最近终端选择出的通信终端200除外,确定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测定距离表420中提取与最近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终端标识符和测定距离126。但是,将作为对象终端或最近终端选择出的通信终端200的标识符和与该标识符对应的测定距离126除外。由提取出的终端标识符识别的通信终端200是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
在最近终端的标识符为Cti,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的标识符为CTh、CTf、CTg、CTk的情况下,得到图20的(2)所示的第2作业表452。由确定部310生成第2作业表452。
在将作为对象终端或最近终端选择出的通信终端200除外,存在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237。
在将作为对象终端或最近终端选择出的通信终端200除外后,不存在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238。
在步骤S237中,确定部310计算对象终端与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之间的估算距离。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第1作业表451中提取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和最近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距离。进而,确定部310从第2作业表452中提取与最近终端的标识符和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距离。然后,确定部310计算从第1作业表451中提取出的距离与从第2作业表452中提取出的距离的合计。计算出的合计是对象终端与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之间的估算距离。
使用图20的(1)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和图20的(2)所示的第2作业表452生成图20的(3)所示的第3作业表453。由确定部310生成第3作业表453。
进而,通过在图20的(1)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中合并图20的(3)所示的第3作业表453,如图20的(4)所示更新第1作业表451。但是,在第1作业表451和第3作业表453中存在包含相同相邻终端的标识符的记录的情况下,采用与该标识符对应的距离较短的记录。即,距离较短的记录保留在更新后的第1作业表451中,但是,距离较长的记录不保留在更新后的第1作业表451中。并且,从第1作业表451中删除包含最近终端的标识符的记录。由确定部310更新第1作业表451。
在步骤S237之后,处理返回步骤S234。
处理返回步骤S234后,确定部310从在步骤S236中确定的相邻终端中选择最近终端。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更新后的第1作业表451中选择最短的距离,选择与选择出的距离对应的相邻终端的标识符。由选择出的标识符识别的通信终端200是最近终端。
在图21的(4)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中,最短的距离为4。因此,选择相邻终端CTh作为最近终端。图21的(4)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与图20的(4)相同。
步骤S234之后的步骤S235~步骤S237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在步骤S236中,在最近终端的标识符为CTh,针对最近终端的相邻终端的标识符为CTb、CTc、CTf、CTl的情况下,得到图21的(5)所示的第2作业表452。
在步骤S237中,使用图21的(4)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和图21的(5)所示的第2作业表452生成图21的(6)所示的第3作业表453。进而,通过在图21的(4)所示的第1作业表451中合并图21的(6)所示的第3作业表453,如图21的(7)所示更新第1作业表451。
返回图19,对步骤S238进行说明。
在步骤S238中,确定部310判定是否存在未作为对象终端选择的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
在存在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231。
在不存在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的情况下,距离计算处理(S230)结束。
通过距离计算处理(S230),生成图22所示的估算距离表430。
估算距离表430具有终端标识符431的栏、接入点标识符432的栏、历史标识符411的栏和估算距离433的栏。
终端标识符431是识别通信终端200的标识符。
接入点标识符432是识别接入点110的标识符。
历史标识符411是从测定距离表420得到的信息。
估算距离433是在步骤S232或步骤S235中计算出的估算距离。
具体而言,在通信终端200和接入点110以图23所示的位置关系存在的情况下,生成图16和图17的测定距离表420。
然后,使用图16和图17的测定距离表420生成图22的估算距离表430。
在图23中,着眼于通信终端CTj时,从通信终端CTj到接入点APa、APb、APc、APd的最短路径是图24所示的路径。
在图24中,从通信终端CTj到接入点APa的最短距离中包含的区间的距离为18米。即,通信终端CTj与接入点APa之间的估算距离为18米。同样,与接入点APb之间的估算距离为18米,与接入点APc之间的估算距离为20米,与接入点APd之间的估算距离为24米。
然后,如图22所示,通信终端CTj与接入点APa、APb、APc、APd之间的估算距离与终端标识符和接入点标识符对应地登记在估算距离表430中。
根据图25对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进行说明。
在步骤S241中,确定部310从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中选择对象终端。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中选择一个未选择的终端标识符。由选择出的终端标识符识别的通信终端200是对象终端。
在步骤S242中,确定部310判定作为对象终端与接入点110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估算距离的数量。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中选择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判定与选择出的标识符对应的估算距离的数量。但是,意味着未计算出估算距离的值不作为估算距离进行计数。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3。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5。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6。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1个以下的情况下,不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处理进入步骤S249。
在步骤S243中,确定部310从4个接入点110中选择3个接入点。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中选择对象终端的标识符,按照与选择出的标识符对应的4个估算距离从短到长的顺序选择3个估算距离。由与选择出的估算距离对应的接入点标识符识别的接入点110是选择出的接入点110。
在步骤S244中,确定部310根据与选择出的接入点110对应的估算距离之比,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如下所述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确定部310从接入点表400取得与选择出的接入点110各自的标识符对应的坐标值。接入点表400容后再述。
接着,确定部310计算与选择出的接入点110对应的估算距离之比。
然后,确定部310使用选择出的接入点110各自的坐标值和与选择出的接入点110对应的估算距离之比,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根据图26对接入点表400进行说明。
接入点表400具有接入点标识符401的栏和坐标值402的栏。
接入点标识符401是识别接入点110的标识符。
坐标值402是表示接入点110的位置的值。
在通信终端CTj和4个接入点APa~APd处于图27所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通信终端CTj具有以18:20划分连接APa和APc的线段的位置处的X轴的坐标值。并且,通信终端CTj具有以18:18划分连接APa和APb的线段的位置处的Y轴的坐标值。
即,在步骤S243和步骤S244中,如下所述计算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
在步骤S243中,按照与通信终端CTj之间的估算距离从短到长的顺序选择3个接入点APa、APb、APc。
在步骤S244中计算的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Xj、Yj)如下所述。
Xj=X0+(X1-X0)×(18/36)
Yj=Y0+(Y1-Y0)×(18/38)
确定部310也可以使用通信终端CTj与4个接入点之间的4个估算距离,计算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按照由3个接入点构成的每个组{APa、APb、APc}、{APa、APb、APd}、{APa、APc、APd}、{APb、APc、APd},计算通信终端CTj的临时的坐标值。由此,得到4个坐标值。然后,确定部310计算4个坐标值的平均作为通信终端CTj的真正的坐标值。
在图28中示出使用4个估算距离计算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的方法的概念图。
返回图25,从步骤S245起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245中,确定部310根据3个估算距离之比,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取得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3个估算距离,计算所取得的估算距离之比。并且,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取得与所取得的估算距离对应的接入点标识符,从接入点表400取得与所取得的接入点标识符对应的坐标值。然后,确定部310使用所取得的坐标值和计算出的估算距离之比,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计算方法与步骤S244相同。
在步骤S246中,确定部310判定2个接入点110是否位于位置确定区域101的对角位置。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选择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估算距离,从估算距离表430取得与选择出的估算距离对应的接入点标识符。但是,意味着未计算出估算距离的值不作为估算距离进行选择。然后,确定部310根据所取得的接入点标识符进行判定。更具体而言,确定部310在所取得的接入点标识符为{APa、APd}或{APb、APc}的情况下,判定为2个接入点110位于位置确定区域101的对角位置。
在2个接入点110位于位置确定区域101的对角位置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7。
在2个接入点110不位于位置确定区域101的对角位置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8。
在步骤S247中,确定部310根据与2个接入点110对应的估算距离之比,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取得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2个估算距离,计算所取得的估算距离之比。并且,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取得与所取得的估算距离对应的接入点标识符,从接入点表400取得与所取得的接入点标识符对应的坐标值。然后,确定部310使用所取得的坐标值和计算出的估算距离之比,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在通信终端CTj与位于对角位置的接入点APa和APd处于图29所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通信终端CTj具有以18:24划分连接APa和APd的线段的位置处的坐标值。
即,在步骤S244中计算的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Xj、Yj)如下所述。
Xj=X0+(X1-X0)×(18/42)
Yj=Y0+(Y1-Y0)×(18/42)
返回图25,从步骤S248起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248中,确定部310通过三角测量来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取得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对应的2个估算距离。接着,确定部310从估算距离表430取得与所取得的估算距离对应的接入点标识符。接着,确定部310从接入点表400取得与所取得的接入点标识符对应的坐标值。接着,确定部310使用所取得的坐标值计算接入点之间的距离。然后,确定部310使用2个估算距离、计算出的距离和所取得的坐标值进行三角测量,由此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在通信终端CTj与2个接入点APa和APb处于图30所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在步骤S248中计算的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Xj、Yj)如下所述。
cosθ=(182+302-182)/(2×18×30)=0.83
Figure GDA0002388031720000221
Xj=X0+(18×cosθ)=X0+15
Yj=Y0+(18×sinθ)=Y0+9.95
返回图25,对步骤S249进行说明。
在步骤S249中,确定部310判定是否存在未作为对象终端选择的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
在存在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241。
在不存在未选择的通信终端200的情况下,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结束。
另外,确定部310将在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中计算出的坐标值与对象终端的标识符对应地登记在终端表440中。
如图31所示,终端表440具有终端标识符441的栏和坐标值442的栏。
终端标识符441是识别通信终端200的标识符。
坐标值442是表示通信终端200的位置的值。
***实施方式1的效果***
能够通过位置确定系统100,确定各通信终端200的位置。特别地,在位置确定系统100中,即使在位置确定区域101中不存在多个通信终端200,只要存在传播距离分组120的相邻终端,就能够确定各通信终端200的位置。
位置确定装置300使用由各通信终端200传播的距离分组120中包含的测定距离126,因此,能够实时确定各通信终端200的位置。
各通信终端200仅传播距离分组120即可,因此,各通信终端200的负荷较小。
位置确定系统100能够用于楼宇的出入管理或车站的检票管理等。
在楼宇的出入管理中,如果利用位置确定系统100,则能够掌握在楼宇内持有通信终端200的人的位置。而且,能够对适当的人是否在适当的场所进行管理。在电梯厅有人的情况下,即使该人没有按下电梯厅的按钮,也能够使电梯移动到该人所在的楼层。进而,如果将该人的房间所在楼层的信息存储在通信终端200中,则即使该人没有按下电梯内的按钮,也能够使电梯移动到该人的房间所在楼层。并且,如果将用于确定禁止进入的禁止区域的信息存储在通信终端200中,则即使持有该通信终端200的人接近禁止区域,也能够使得不会打开禁止区域的门。进而,在该人进入禁止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发出某种警告。
在车站的检票管理中,如果利用位置确定系统100,则即使不在车站设置检票,也能够对乘客的出入进行管理。具体而言,能够针对具有通信终端200且乘坐电车的乘客产生运费。并且,如果将目的地存储在通信终端200中,则能够将乘客引导至乘车的站台和下车的站台。进而,能够将乘客引导至站台或列车的不拥挤的场所。
***其他结构***
接入点110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或5个以上。
位置确定区域101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区域。
实施方式2
根据图32~图38对在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中计算通信终端200的坐标值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省略或简化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说明。
***结构的说明***
位置确定系统100、通信终端200和位置确定装置3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动作的说明***
通信终端200的通信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位置确定装置300的位置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不同。
根据图32对坐标值计算处理(S240)进行说明。
步骤S241和步骤S242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51。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53。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6。步骤S246~步骤S248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估算距离的数量为1个以下的情况下,不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处理进入步骤S249。步骤S249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步骤S251中,确定部310通过三角测量来计算4个坐标值。计算各个坐标值的方法与步骤S248相同。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如下所述计算4个坐标值。
在图33中,生成以相邻的2个接入点和黑色圆点所示的假想点为顶点的4个三角形。假想点是假想的通信终端CTj。即,假想点是从相邻的2个接入点分别分开接入点与通信终端CTj之间的估算距离的地点。
在以接入点APa、接入点APb、假想点VP1为顶点的三角形的边具有图34所示的长度的情况下,假想点VP1的坐标值(X1、Y1)如下所述。但是,设接入点APa为原点。即,设接入点APa的坐标值为(0、0)。
cosα=(182+302-182)/(2×18×30)=0.83
Figure GDA0002388031720000251
X1=18×cosα=15.0
Y1=18×sinα=10.0
(X1、Y1)=(15.0、10.0)
在以接入点APa、接入点APc、假想点VP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边具有图35所示的长度的情况下,假想点VP2的坐标值(X2、Y2)如下所述。
cosβ=(182+202-202)/(2×18×20)=0.45
Figure GDA0002388031720000252
X2=18×sinβ=16.1
Y2=18×cosβ=8.1
(X2、Y2)=(16.1、8.1)
在以接入点APc、接入点APd、假想点VP3为顶点的三角形的边具有图36所示的长度的情况下,假想点VP3的坐标值(X3、Y3)如下所述。
cosγ=(202+302-242)/(2×20×30)=0.60
Figure GDA0002388031720000253
X3=20×cosγ=12.1
Y3=20-(20×sinγ)=4.1
(X3、Y3)=(12.1、4.1)
在以接入点APb、接入点APd、假想点VP4为顶点的三角形的边具有图37所示的长度的情况下,假想点VP4的坐标值(X4、Y4)如下所述。
cosσ=(182+202-242)/(2×18×20)=0.21
Figure GDA0002388031720000254
X4=30-(18×sinσ)=12.4
Y4=18×cosσ=3.7
(X4、Y4)=(12.4、3.7)
返回图32,从步骤S252起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252中,确定部310使用4个坐标值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通过以下的(a)或(b)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a)确定部310计算4个坐标值的平均作为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在使用在图34~图37中得到的4个坐标值的情况下,作为对象终端的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Xj、Yj)如下所述。
Xj=(X1+X2+X3+X4)/4=13.9
Yj=(Y1+Y2+Y3+Y4)/4=6.5
(Xj、Yj)=(13.9、6.5)
(b)确定部310按照每个坐标值,根据与坐标值对应的估算距离计算权重值,对各个坐标值乘以权重值。具体的权重值是估算距离的合计的倒数。由此,计算4个加权坐标值。然后,确定部310计算4个加权坐标值的平均作为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在图34中,与假想点VP1的坐标值(X1、Y1)对应的估算距离的合计为36(=18+18)。因此,权重值为1/36。
在图35中,与假想点VP2的坐标值(X2、Y2)对应的估算距离的合计为38(=18+20)。因此,权重值为1/38。
在图36中,与假想点VP3的坐标值(X3、Y3)对应的估算距离的合计为44(=20+24)。因此,权重值为1/44。
在图37中,与假想点VP4的坐标值(X4、Y4)对应的估算距离的合计为42(=18+24)。因此,权重值为1/42。
在使用这些权重值的情况下,作为对象终端的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Xj、Yj)如下所述。
Xj=分子X/分母=14.0
分母=(1/36)+(1/38)+(1/44)+(1/42)
分子X=(X1/36)+(X2/38)+(X3/44)+(X4/42)
Yj=分子Y/分母=6.7
分子Y=(Y1/36)+(Y2/38)+(Y3/44)+(Y4/42)
(Xj、Yj)=(14.0、6.7)
返回图32,从步骤S253起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253中,确定部310通过三角测量来计算2个坐标值。计算各个坐标值的方法与步骤S248和步骤S251相同。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如下所述计算2个坐标值。
在图38中,生成以相邻的2个接入点和黑色圆点所示的假想点为顶点的2个三角形。
如在图34中说明的那样,假想点VP1的坐标值(X1、Y1)为(15.0、10.0)。
如在图35中说明的那样,假想点VP2的坐标值(X2、Y2)为(16.1、8.1)。
返回图32,从步骤S254起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254中,确定部310使用2个坐标值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具体而言,确定部310通过以下的(a)、(b)或(c)计算对象终端的坐标值。(a)和(b)与步骤S252相同。
(a)确定部310计算2个坐标值的平均作为对象终端的坐标值。即,作为对象终端的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Xj、Yj)如下所述。
Xj=(X1+X2)/2=13.5
Yj=(Y1+Y2)/2=9.0
(Xj、Yj)=(13.5、9.0)
(b)确定部310计算2个加权坐标值的平均作为对象终端的坐标值。即,作为对象终端的通信终端CTj的坐标值(Xj、Yj)如下所述。
Xj=分子X/分母=15.5
分母=(1/36)+(1/38)
分子X=(X1/36)+(X2/38)
Yj=分子Y/分母=9.0
分子Y=(Y1/36)+(Y2/38)
(Xj、Yj)=(15.5、9.0)
(c)确定部310颠倒2个坐标值的Y坐标的值,生成2个候选值。即,在2个坐标值为(X1、Y1)和(X2、Y2)的情况下,生成的2个候选值为(X1、Y2)和(X2、Y1)。
然后,确定部310选择2个候选值中的1个候选值作为对象终端的坐标值。具体而言,确定部310使用2个候选值和未计算出估算距离的接入点APd的坐标值,计算2个比较距离。比较距离是候选值所示的地点与接入点APd之间的距离。接着,确定部310对2个比较距离进行比较。然后,确定部310根据比较距离的比较结果,选择2个候选值中的1个候选值。更具体而言,确定部310选择与比较距离较长的候选点对应的候选值。
在第1候选值为(15.0、8.1)且接入点APd的坐标值为(30、20)的情况下,第1比较距离为19.1。并且,在第2候选值为(16.1、10.0)的情况下,第2比较距离为17.2。该情况下,第1比较距离比第2比较距离长,因此,选择第1候选值作为对象终端的坐标值。
***实施方式2的效果***
能够期待通信终端200的坐标值的精度高于实施方式1这样的效果。
***说明的补充***
在各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200和位置确定装置300的功能也可以由硬件实现。
图39中示出通信终端200的功能由硬件实现时的结构。
通信终端200具有处理电路990和通信装置904。处理电路990也称作处理电路系统。
处理电路990是实现通信终端200的“部”的功能的专用电子电路。在该“部”中还包含存储部。
具体而言,处理电路990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列程序化的处理器、逻辑IC、GA、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GA是Gate Array(门阵列)的简称,ASIC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的简称,FPGA是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简称。
另外,也可以是,通信终端200具有多个处理电路990,多个处理电路990协作实现通信终端200的“部”的功能。
通信终端200的功能可以由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即,可以利用软件实现通信终端200的“部”的一部分,利用硬件实现通信终端200的“部”的其余部分。
图40中示出位置确定装置300的功能由硬件实现时的结构。
位置确定装置300具有处理电路991和通信装置914。处理电路991也称作处理电路系统。
处理电路991是实现位置确定装置300的“部”的功能的专用电子电路。在该“部”中还包含存储部。具体的处理电路991与通信终端200的处理电路990相同。
另外,也可以是,位置确定装置300具有多个处理电路991,多个处理电路991协作实现位置确定装置300的“部”的功能。
位置确定装置300的功能可以由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即,可以利用软件实现位置确定装置300的“部”的一部分,利用硬件实现位置确定装置300的“部”的其余部分。
各实施方式只是优选方式的例示,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各实施方式可以部分地实施,也可以与其他方式组合实施。
使用流程图等说明的步骤是方法和程序的步骤的一例。
标号说明
100:位置确定系统;101:位置确定区域;102:加密密钥;103:解密密钥;110:接入点;120:距离分组;121:分组头;122:距离头;123:分组类别;124:终端信息;125:加密标识符;126:测定距离;127:距离页脚;128:页脚标志;129:末尾点标识符;130:开始请求分组;131:分组头;132:分组类别;133:起始终端标识符;134:起始点标识符;140:开始响应分组;141:分组头;142:分组类别;143:时间戳;200:通信终端;210:检测部;220:测定部;230:编辑部;231:生成部;232:追加部;240:丢弃部;250:预处理部;281:接收部;282:发送部;300:位置确定装置;310:确定部;320:预处理部;381:接收部;382:发送部;400:接入点表;401:接入点标识符;402:坐标值;410:历史表;411:历史标识符;420:测定距离表;421:第1标识符;422:第2标识符;430:估算距离表;431:终端标识符;432:接入点标识符;433:估算距离;440:终端表;441:终端标识符;442:坐标值;451:第1作业表;452:第2作业表;453:第3作业表;901:处理器;902:存储器;903:辅助存储装置;904:通信装置;905:接收机;906:发送机;911:处理器;912:存储器;913:辅助存储装置;914:通信装置;915:接收机;916:发送机;990、991:处理电路。

Claims (9)

1.一种位置确定装置,其中,所述位置确定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距离分组,该距离分组包含作为通信终端的起始终端与由所述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起始距离,包含作为与所述起始终端不同的通信终端的末尾终端与由所述末尾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末尾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尾距离,包含包括所述起始终端和所述末尾终端在内的多个通信终端的相互距离作为终端距离;以及
确定部,其根据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包含的起始距离、末尾距离、终端距离以及所述起始点的坐标值、所述末尾点的坐标值,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确定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部接收从多个末尾终端分别发送的距离分组,
所述确定部使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包含的起始距离、末尾距离和终端距离计算各通信终端与各接入点之间的估算距离,使用计算出的各估算距离和各接入点的坐标值计算各通信终端的坐标值。
3.一种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终端具有:
检测部,其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测定部,其测定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
发送部,其发送包含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的距离分组;
接收部,其接收从作为周围存在的通信终端的相邻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该距离分组包含作为与所述相邻终端不同的通信终端的起始终端与由所述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起始距离,包含包括所述相邻终端和所述起始终端在内的多个通信终端的相互距离作为终端距离;以及
追加部,其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距离,
所述检测部在接收到从所述相邻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的情况下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接入点的情况下,所述测定部测定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尾距离,测定与所述相邻终端之间的距离作为新的终端距离,
所述追加部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新的终端距离,
所述发送部经由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接入点,向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发送追加了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新的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在未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接入点的情况下,所述测定部测定所述新的终端距离,
所述追加部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所述新的终端距离,
所述发送部向周围存在的通信终端发送追加了所述新的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
5.一种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终端具有:
检测部,其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测定部,其测定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
发送部,其发送包含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的距离分组;
接收部,其接收从作为周围存在的通信终端的起始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该距离分组包含所述起始终端与由所述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起始距离;以及
追加部,其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距离,
所述检测部在接收到从所述起始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的情况下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接入点的情况下,所述测定部测定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尾距离,测定与所述起始终端之间的距离作为终端距离,
所述追加部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终端距离,
所述发送部经由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接入点,向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发送追加了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在未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接入点的情况下,所述测定部测定所述终端距离,
所述追加部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所述终端距离,
所述发送部向周围存在的通信终端发送追加了所述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
7.一种记录有位置确定程序的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位置确定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接收处理,接收距离分组,该距离分组包含作为通信终端的起始终端与由所述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起始距离,包含作为与所述起始终端不同的通信终端的末尾终端与由所述末尾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即末尾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尾距离,包含包括所述起始终端和所述末尾终端在内的多个通信终端的相互距离作为终端距离;以及
确定处理,根据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包含的起始距离、末尾距离、终端距离以及所述起始点的坐标值、所述末尾点的坐标值,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
8.一种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通信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检测处理,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测定处理,测定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
发送处理,发送包含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的距离分组;
接收处理,接收从作为周围存在的通信终端的相邻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该距离分组包含作为与所述相邻终端不同的通信终端的起始终端与由所述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起始距离,包含包括所述相邻终端和所述起始终端在内的多个通信终端的相互距离作为终端距离;以及
追加处理,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距离,其中,
在所述检测处理中,在接收到从所述相邻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的情况下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在所述测定处理中,在通过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接入点的情况下,测定与通过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尾距离,测定与所述相邻终端之间的距离作为新的终端距离,
在所述追加处理中,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新的终端距离,
在所述发送处理中,经由通过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的接入点,向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发送追加了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新的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
9.一种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通信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检测处理,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测定处理,测定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
发送处理,发送包含与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的距离分组;
接收处理,接收从作为周围存在的通信终端的起始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该距离分组包含所述起始终端与由所述起始终端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起始距离;以及
追加处理,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距离,其中,
在所述检测处理中,在接收到从所述起始终端发送的距离分组的情况下进行接入点的检测,
在所述测定处理中,在通过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接入点的情况下,测定与通过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尾距离,测定与所述起始终端之间的距离作为终端距离,
在所述追加处理中,在接收到的距离分组中追加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终端距离,
在所述发送处理中,经由通过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的接入点,向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发送追加了所述末尾距离和所述终端距离后的距离分组。
CN201580085018.9A 2015-12-09 2015-12-09 位置确定装置、通信终端和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32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4485 WO2017098596A1 (ja) 2015-12-09 2015-12-09 位置特定装置、通信端末、位置特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3237A CN108293237A (zh) 2018-07-17
CN108293237B true CN108293237B (zh) 2020-06-26

Family

ID=59012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501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3237B (zh) 2015-12-09 2015-12-09 位置确定装置、通信终端和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9482B2 (zh)
JP (1) JP6309177B2 (zh)
CN (1) CN108293237B (zh)
WO (1) WO20170985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5486B2 (ja) * 2018-08-23 2022-07-0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FR3105441B1 (fr) * 2019-12-19 2021-12-10 Sagemcom Broadband Sas Procédé et système d’auto-localisation à partir d’ondes radioélectriques, programme et support de programme correspondan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367A (zh) * 2009-09-10 2011-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测试设备间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57934A (zh) * 2010-11-04 2012-05-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地标系统
JP2015521400A (ja) * 2012-04-18 2015-07-27 グーグ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プライベート位置データベースの作成および共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9885B2 (ja) 2000-11-07 2003-1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を用いた測位方法及び測位機能を有する移動端末
JP2005223436A (ja) 2004-02-03 2005-08-18 Hitachi Ltd 携帯端末及び位置情報交換システム
JP2006038771A (ja) 2004-07-29 2006-02-09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距離測定システム、距離測定方法ならびに通信装置
JP2007221541A (ja) 2006-02-17 2007-08-3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位置検出方法
JP2008244942A (ja) 2007-03-28 2008-10-09 Nec Corp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電波状況確認方法
JP5006720B2 (ja) 2007-07-04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端末位置情報送信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端末位置情報送信方法
JP2009159458A (ja) 2007-12-27 2009-07-16 Toshiba Corp アドホック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ドホック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屋内における位置情報確認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ITTO20080458A1 (it) 2008-06-12 2009-12-13 Consorzio Gal Pmi S C R L Dispositivo mobile di comunicazione e di localizzazione
JP5337966B2 (ja) * 2009-09-24 2013-11-06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位置探索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管理装置
JP2011172113A (ja) 2010-02-19 2011-09-01 Jvc Kenwood Holdings Inc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中継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03223A (ja) * 2010-11-15 2012-05-31 Nec Corp 移動端末の位置情報判別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573732B2 (ja) * 2011-03-10 2014-08-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位置算出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8761028B2 (en) * 2011-08-29 2014-06-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ynamic channel estimatio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172073B2 (en) * 2012-04-18 2019-01-01 Telcom Ventur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l-area-network-assisted 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9294936B2 (en) * 2012-08-14 2016-03-2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location system accuracy
US8954267B2 (en) * 2013-02-21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position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367A (zh) * 2009-09-10 2011-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测试设备间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57934A (zh) * 2010-11-04 2012-05-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地标系统
JP2015521400A (ja) * 2012-04-18 2015-07-27 グーグ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プライベート位置データベースの作成および共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39482B2 (en) 2018-11-27
WO2017098596A1 (ja) 2017-06-15
US20180299539A1 (en) 2018-10-18
CN108293237A (zh) 2018-07-17
JP6309177B2 (ja) 2018-04-11
JPWO2017098596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6642B1 (en) Posi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osi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posi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5755817B2 (ja) 到着時間ベースのワイヤレス測位システム
US20230300579A1 (en) Edge-centric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for monitoring electric vehicles
JP2016516979A (ja) Gpsフィックス利用分布の解析によるジオフェンスの生成
WO2020147646A1 (zh) 导航方法及相关产品
US9813222B2 (en) Single channel full-duplex joint radar and communication
AU2014219279B2 (en) Handling overloaded gestures
US10554377B2 (en) Full-duplex coordination system
US201501331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ssistance data from a server to a device identifying virtual access points
CN108293237B (zh) 位置确定装置、通信终端和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07408177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
US10057837B2 (en) Device identification using bandwidth efficient techniques
US8725179B2 (e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spectrum sensing in a highly mobile vehicular environment
CN111126773A (zh) 异常车辆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66737A (zh) 路径损耗下降受信任代理不当行为检测
JP6103896B2 (ja)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出力装置、および情報出力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5773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82007A (ja) 車両用通信装置
JP6912271B2 (ja) デバイス位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位置管理サーバ
KR102086154B1 (ko) 가상 정거장을 이용한 무인 택시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무인 택시 매칭 방법
KR101926584B1 (ko) WiFi 정보를 이용한 위치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JP660058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4361994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2510380B1 (ko) 수신 신호 강도 측정을 이용한 자율협력주행 환경의 혼잡 공격 탐지 시스템
CN109000662B (zh) 导航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