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2076B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2076B
CN108292076B CN201580084650.1A CN201580084650A CN108292076B CN 108292076 B CN108292076 B CN 108292076B CN 201580084650 A CN201580084650 A CN 201580084650A CN 108292076 B CN108292076 B CN 108292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ke correction
coil
magnet
autofocus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6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2076A (zh
Inventor
菅原正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2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2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2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2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1)、摄像机模块(A)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M),其能确保高可靠性,提高OIS灵敏度,使装配作业简化。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抖动修正用驱动部,利用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抖动修正可动部(10)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抖动修正固定部(20)摆动,从而修正抖动,该抖动修正用驱动部包含AF用驱动部,利用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AF可动部(11)沿光轴方向相对于AF固定部(12)移动,从而自动对焦,抖动修正用支撑部(13)由弹性体材料形成,具有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可移动地支撑抖动修正可动部(10)的双轴铰链结构,AF用支撑部(13)由弹性体材料形成,具有沿光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撑AF可动部(11)的双轴铰链结构。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抖动修正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抖动修正功能的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中搭载有小型的摄像机模块。在此种摄像机模块中采用具有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的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作“AF功能”,AF:Auto Focus)以及光学修正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以减轻图像模糊的抖动修正功能(以下称作“OIS功能”,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和抖动修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使透镜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动聚焦用驱动部(以下称作“AF用驱动部”)、以及用于使透镜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部(以下称作“OIS用驱动部”)。
AF用驱动部例如具有:自动聚焦用线圈部(以下称作“AF用线圈部”),配置在透镜部周围;自动聚焦用磁铁部(以下称作“AF用磁铁部”),相对于AF用线圈部朝径向隔开配置;以及弹性支撑部(例如板簧),相对于例如包含AF用磁铁部的自动聚焦固定部(以下称作“AF固定部”)来弹性支撑包含透镜部及AF用线圈部的自动聚焦可动部(以下称作“AF可动部”)。利用包含AF用线圈部与AF用磁铁部的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AF可动部沿光轴方向相对于AF固定部移动,从而自动进行对焦。此外,也存在AF固定部包含AF用线圈部而AF可动部包含AF用磁铁部的情况。
OIS用驱动部例如具有:抖动修正用磁铁部(以下称作“OIS用磁铁部”),配置于AF用驱动部;抖动修正用线圈部(以下称作“OIS用线圈部”),相对于OIS用磁铁部隔开配置;以及支撑部,相对于包含OIS用线圈部的抖动修正固定部(以下称作“OIS固定部”)来支撑包含AF用驱动部和OIS用磁铁部的抖动修正可动部(以下称作“OIS可动部”)。利用包含OIS用磁铁部与OIS用线圈部的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OIS可动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OIS固定部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所谓的筒位移方式)。OIS用磁铁部也能够兼用作AF用磁铁部,此时,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低高度化。另外,作为相对于OIS固定部来支撑OIS可动部的支撑部,例如能可使用吊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9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为了提高OIS用驱动部的灵敏度(以下称作“OIS灵敏度”),吊线的线径越细越好。但是,若吊线的线径变细,则受到下落等的冲击时断裂的危险性便提高。另外,吊线变得容易弯曲而OIS可动部变得无法平行移动(透镜部倾斜),因此抖动修正时的倾斜特性下降。所谓倾斜特性,是指表示抖动修正时的OIS可动部的平行度的指标,以伴随OIS可动部的移动的透镜部的倾斜角来表示。若想要像这样减细吊线的线径来提高OIS灵敏度,则透镜驱动装置的可靠性将受损。
另外,在以往的AF用驱动部中,采用了AF可动部被板簧夹持的结构,因此部件数量多而结构复杂,需要繁琐的装配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确保高可靠性又能提高OIS灵敏度、而且还能使装配作业简化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
具备抖动修正用驱动部,该抖动修正用驱动部包括:抖动修正用磁铁部,配置在透镜部周围;抖动修正用线圈部,从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铁部隔开配置;以及抖动修正用支撑部,相对于包含所述抖动修正用线圈部的抖动修正固定部,以在光轴方向隔开的状态来支撑包含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铁部的抖动修正可动部,该抖动修正用驱动部利用由所述抖动修正用线圈部与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铁部构成的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所述抖动修正固定部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
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包含自动聚焦用驱动部,该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包括:自动聚焦用线圈部,配置在所述透镜部周围;自动聚焦用磁铁部,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在径向隔开配置;以及自动聚焦用支撑部,相对于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的自动聚焦固定部,对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的自动聚焦可动部进行支撑,该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利用由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与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构成的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在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移动,从而自动进行对焦,
所述抖动修正用支撑部具有由弹性体材料形成且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的双轴铰链结构,
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撑部具有由弹性体材料形成且在光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的双轴铰链结构。
本发明的摄像机模块包括: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部;以及对通过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
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是作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摄像机模块。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下落等的冲击导致抖动修正用支撑部或自动聚焦用支撑部发生破损的危险性变得极低。另外,与以往相比,结构简单且部件数量也少。因此,能够确保高可靠性,并且能够提高OIS灵敏度,而且还能够使装配作业简化。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智能手机的图。
图2是摄像机模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摄像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图4C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的三面图。
图5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OIS可动部(AF用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A~图7C是表示AF用支撑部与AF可动部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8是OIS固定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OIS用线圈部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OIS用线圈部所产生的磁通与XY位置检测部的关系的图。
图11A和图11B是表示OIS用支撑部(第一侧部支撑体)的弯曲形态的图。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OIS用支撑部(第二侧部支撑体)的弯曲形态的图。
图13A和图13B是表示AF用支撑部(臂)的弯曲形态的图。
图14是表示OIS用固定部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标号说明
1 透镜驱动装置
2 透镜部
3 罩
10 OIS可动部(抖动修正可动部)
11 AF可动部(自动聚焦可动部)
111 透镜支架
112 AF用线圈部(自动聚焦用线圈部)
12 AF固定部(自动聚焦固定部)
121 磁铁支架
122 磁铁部
122A 第一磁铁(自动聚焦用磁铁部、抖动修正用磁铁部)
122B 第二磁铁(抖动修正用磁铁部)
13 AF用支撑部、AF用链接部件(抖动修正用支撑部)
131 磁铁支架固定部(侧部壁体)
132 臂
132a、132b 铰链部
20 OIS固定部(抖动修正固定部)
21 线圈基板
211 OIS用线圈部
211A 第一OIS线圈
211B 第二OIS线圈
211a 上侧线圈层(第一线圈层)
211b 下侧线圈层(第二线圈层)
22 传感器基板
23 底座
24 位置检测部、霍尔元件
30 OIS用支撑部、OIS用链接部件(抖动修正用支撑部)
31 第一侧部支撑体
31a、31b Y铰链部
32 第二侧部支撑体
32a、32b X铰链部
33 上部框体
A 摄像机模块
M 智能电话(摄像机搭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A的智能手机M(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图。图1A是智能手机M的正视图,图1B是智能手机M的背视图。
智能手机M例如搭载摄像机模块A作为背面摄像机OC。摄像机模块A具备自动聚焦功能和抖动修正功能,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并且修正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以拍摄图像不模糊的图像。
图2是摄像机模块A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摄像机模块A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在后述的图中,也用相同的正交坐标系(X,Y,Z)来表示。摄像机模块A以在用智能手机M实际进行拍摄时,搭载成X方向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Z方向为前后方向。即,Z方向为光轴方向,图中上侧为光轴方向受光侧(也称作“微距位置侧)),下侧为光轴方向成像侧(也称作“无限远位置侧”)。另外,将与光轴方向正交的X方向和Y方向称作“光轴正交方向”。
摄像机模块A具备将透镜收容到圆筒形状的透镜筒中而构成的透镜部2、AF用及OIS用的透镜驱动装置1、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图略)、以及覆盖整体的罩3等。
罩3是在从光轴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有盖四方筒体,上面具有圆形的开口3a。透镜部2从该开口3a面向外部。罩3被固定于透镜驱动装置1的OIS固定部20(参照图5)的底座23。此外,罩3也可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并经由OIS固定部20而接地。
摄像部(图略)具有摄像元件(图略),且被配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光轴方向成像侧、即OIS固定部20的光轴方向成像侧。摄像元件(图略)例如包含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图略)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图4A~图4C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1的三面图。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左侧视图,图4C为正视图。图5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A~图4C、图5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OIS可动部10、OIS固定部20以及OIS用支撑部30等。
OIS可动部10具有构成OIS用音圈马达的OIS用磁铁部,是在抖动修正时在与光轴正交的光轴正交面内摆动的部分。OIS固定部20具有构成OIS用音圈马达的OIS用线圈部,是经由OIS用支撑部30来支撑OIS可动部10的部分。即,透镜驱动装置1中的OIS用驱动部采用了可动磁铁方式。OIS可动部10包含AF用驱动部。OIS可动部10以能够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面内移动的方式,相对于OIS固定部20而隔开配置。此处,OIS可动部10相对于OIS固定部20朝光轴方向受光侧隔开配置。
OIS用支撑部30连结OIS固定部20与OIS可动部10。本实施方式中,作为OIS用支撑部30,并非采用以往的吊线,而是采用由弹性体材料形成的链接部件(以下称作“OIS用链接部件30”)。弹性体是指橡胶状的弹性体,包含热固性弹性体(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具有弹性的塑料)。
如图4A~图4C、图5所示,OIS用链接部件30具有上部框体33、第一侧部支撑体31以及第二侧部支撑体32。此外,对于第一侧部支撑体31与第二侧部支撑体共用的结构,作为“侧部支撑体31、32”来进行说明。
上部框体33是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框体,沿光轴方向与OIS固定部20的底座23相向地配置。上部框体33由高刚性的材料形成。对于上部框体33,能够采用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但从轻量化的观点考虑,优选采用树脂材料。尤其对于上部框体33,理想的是液晶聚合物(LCP树脂)。通过使上部框体33由液晶聚合物形成,既能实现轻量化,又能防止因OIS可动部10的自重造成的沉陷,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倾斜特性。
谐振侧部支撑体31、32由弹性体材料形成。由此,与采用吊线作为OIS用支撑部30的情况相比,因下落等的冲击导致侧部支撑体31、32发生破损的危险性变得极低。因此,能够确保高可靠性,并且能够提高透镜驱动装置1的OIS灵敏度。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弹性体的衰减力来抑制OIS用驱动部的一次谐振,因此不再需要在采用吊线时进行的涂敷缓冲材料的工序,使装配作业简化,因此生产性提高。
作为弹性体材料,理想的是能够将弹簧常数设计得较小且能够射出成形的量产性高的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聚酯类弹性体)。聚酯类类弹性体的耐热性及低温特性优异,即使温度发生变化,也具有相对较稳定的柔软性。
侧部支撑体31、32是具有能够支撑OIS可动部10的强度的柱状部件。在上部框体33的四边上,分别各配置有两个第一侧部支撑体31或第二侧部支撑体32。此外,侧部支撑体31、32也可为覆盖OIS可动部的侧面的板状部件。侧部支撑体31、32具有双轴铰链结构,即通过将两个轴朝中心弯曲,从而能够在OIS可动部10的光轴正交面内进行平行移动。
具体而言,第一侧部支撑体31具有厚度形成得比周围薄且将Y方向作为轴的两个Y铰链部31a、31b。此处,Y铰链部31a、31b由形成在第一侧部支撑体31外表面的铰链槽构成。
第二侧部支撑体32具有与第一侧部支撑体31同样的形状。即,第二侧部支撑体32具有厚度形成得比周围薄且沿X方向延伸的两个X铰链部32a、32b。此处,X铰链部32a、32b由形成在第二侧部支撑体321外表面的铰链槽构成。
第一侧部支撑体31和第二侧部支撑体32上的铰链槽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具有R形状。由此,相对于抖动修正时反复进行的弯曲动作的耐久性提高。
第一侧部支撑体31被吊设在上部框体33的沿着Y方向的两边各自的端部。第一侧部支撑体31的一个端部被固定于上部框体33,另一个端部被固定于OIS可动部10(此处为磁铁支架121)。
第二侧部支撑体32被吊设在上部框体33的沿着X方向的两边各自的端部。第二侧部支撑体32的一个端部被固定于上部框体33,另一个端部被固定于OIS固定部20(此处为线圈基板21)。
OIS用链接部件30的上部框体33处于通过第二侧部支撑体32架设于OIS固定部20的光轴方向受光侧的状态。另外,OIS可动部10处于通过第一侧部支撑体31吊设于上部框体33的状态。
因此,在OIS可动部10沿X方向移动时,只有第二侧部支撑体32发生弹性变形,而第一侧部支撑体31不发生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当OIS可动部10沿Y方向移动时,只有第一侧部支撑体31发生弹性变形,而第二侧部支撑体32不发生弹性变形。即,OIS可动部10能够沿X方向和Y方向独立地移动。
这样,OIS用支撑部30具有:上部框体33,在光轴方向上与OIS固定部20相向配置;第一侧部支撑体31,在X方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相向配置,分别连结上部框体33与OIS可动部10;以及第二侧部支撑体32,在Y方向(与光轴方向及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向配置,分别连结上部框体33与OIS固定部20。第一侧部支撑体31具有厚度形成得比周围薄且将Y方向作为轴的两个Y铰链部31a、31b,且伴随OIS可动部10朝向X方向的移动,以两个Y铰链部31a、31b的弯曲方向彼此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参照图11)。第二侧部支撑体32具有厚度形成得比周围薄且将X方向作为轴的两个X铰链部32a、32b,伴随OIS可动部10朝向Y方向的移动,以两个X铰链部32a、32b的弯曲方向彼此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参照图12)。
作为OIS用支撑部30,采用利用了弹性体的弹性的机械铰链结构,从而能够用较小的力来使OIS可动部10移动,因此能够实现省电化。另外,OIS可动部10的平行度得以确保,因此倾斜特性提高。
图6是OIS可动部1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6所示,OIS可动部10具备AF可动部11、AF固定部12以及AF用支撑部13等。AF可动部11相对于AF固定部12朝径向内侧隔开配置,并通过AF用支撑部13而与AF固定部12连结。
AF可动部11具有构成AF用音圈马达的AF用线圈部,是在对焦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部分。AF固定部12具有构成AF用音圈马达的AF用磁铁部,是经由AF用支撑部13来支撑AF可动部10的部分。即,透镜驱动装置1的AF用驱动部采用移动线圈方式。
AF可动部11具有透镜支架111及AF用线圈部112。
透镜支架111是在俯视时呈大致正方形状的部件,透镜部2通过粘结或螺合而固定于圆筒状的透镜收容部111a。透镜支架111在沿着X方向的侧面具有线圈安装部111b。透镜支架111在沿着Y方向的两个侧面,具有链接安装部111c。透镜支架111在透镜收容部111a的周面,具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111d。另外,在透镜支架111的沿着Y方向的一个侧面,配置有传感器基板114,该传感器基板114安装有对AF可动部11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113(例如霍尔元件)。
AF用线圈部112是在对焦时通电的空心线圈,被卷绕于透镜支架111的线圈安装部111b。AF用线圈部112的两端连接于传感器基板114。AF用线圈部112具有椭圆形状,且配置成线圈面与光轴平行、在此配置成XZ面为线圈面。AF用线圈部112与磁铁部122(第一磁铁122A)相向。
AF用支撑部13相对于AF固定部12来支撑AF可动部11。本实施方式中,作为AF用支撑部13,并非采用以往的板簧,而是与OIS用链接部件30同样采用由弹性体材料形成的链接部件(以下称作“AF用链接部件13”)。AF用链接部件13被配置在透镜支架111的侧面,以悬臂的状态支撑透镜支架111。
AF用链接部件30具有磁铁支架固定部131及两个臂132。
臂132具有沿着透镜支架收容部111a的周面的弯曲形状。各个臂132具有上侧臂132A及下侧臂132B。上侧臂132A与下侧臂132B的基端部(固定端)连接于磁铁支架固定部131,从而间接固定于AF固定部12。上侧臂132A与下侧臂132B的前端部(自由端)通过透镜支架固定部132C而连结。由上侧臂132A与下侧臂132B形成凸缘收容空间。
上侧臂132A及下侧臂132B具有双轴铰链结构,即通过使两个轴朝中心弯曲,从而能够实现AF可动部11的平行移动。通过采用利用了弹性体的弹性的机械铰链结构,从而能够用较小的力来使AF可动部11移动,因此能够实现省电化。
具体而言,上侧臂132A及下侧臂132B具有厚度形成得比周围薄且将X方向作为轴的两个铰链部132a、132b。此处,铰链部132a、132b由形成在上侧臂132A及下侧臂132B的外表面的铰链槽构成。铰链槽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具有R形状。
这样,AF用支撑部13具有:磁铁支架固定部131(侧部壁体),在AF可动部11的侧面配置于自动聚焦固定部12;以及两个臂132,以悬臂的状态连结磁铁支架固定部131与AF可动部11。臂132分别具有厚度形成得比周围薄且将X方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轴的两个铰链部132a、132b,伴随AF可动部11朝向光轴方向的移动,以两个铰链部132a、132b的弯曲方向彼此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参照图13)。由此,相对于自动聚焦时反复进行的弯曲动作的耐久性提高。
图7A~图7C是表示AF用支撑部13与AF可动部11的安装状态的三面图。图7A为俯视图,图7B为左侧视图,图7C为正视图。如图7A~图7C所示,透镜支架111配置成凸缘部111d位于臂132的凸缘收容空间内,在链接安装部111d上固定有AF用链接部件13的透镜支架固定部132C。
由于AF用链接部件13接近透镜支架111的侧面而配置,因此能够抑制透镜驱动装置1在俯视时的尺寸,并且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撑AF可动部11。
臂132作为限制AF可动部11朝向光轴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发挥功能。即,当AF可动部11朝光轴方向受光侧移动时,通过凸缘111d的上表面抵接于上侧臂132A,从而限制更进一步的移动。即,从凸缘111d到上侧臂132A的距离成为AF可动部11朝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的可移动范围。另外,当AF可动部11朝光轴方向成像侧移动时,通过凸缘111d的下表面抵接于下侧臂132B,从而限制更进一步的移动。即,从凸缘111d到下侧臂132B的距离成为AF可动部11朝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的可移动范围。
如图6所示,AF固定部12具有磁铁支架121及磁铁部122。
磁铁部122具有第一磁铁122A及第二磁铁122B。第一磁铁122A及第二磁铁122B是两面四极的长方体状的永磁铁(标号省略)。即,在第一磁铁122A及第二磁铁122B中,在所有六面上等分地出现N极与S极。第一磁铁122A以与AF用线圈部112相向的方式,沿X方向而配置。第二磁铁122B沿Y方向配置。
AF用线圈部122及第一磁铁122A的大小及位置被设定成,在Y方向上彼此反向的磁场横切AF用线圈部112中的两个长边部分。由此,当对AF用线圈部122进行通电时,在AF用线圈部122的两个长边部分,在Z方向上产生同向的洛仑兹力。
这样,第一磁铁122A(AF用磁铁部)具有两面四极的长方体形状,且沿着X方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配置。AF用线圈部112具有椭圆形状,且以线圈面与第一磁铁122A相向,并且两个长边部分与来自第一磁铁122A的磁通彼此反向地交叉的方式而配置。AF用支撑部13从AF用线圈部112的相反侧支撑AF可动部11。
由第一磁铁122A与AF用线圈部112构成AF用音圈马达。另外,由第一磁铁122A及第二磁铁122B与OIS用线圈部211(参照图11)构成OIS用音圈马达。即,第一磁铁122A兼用作AF用磁铁部与OIS用磁铁部。
第一磁铁122A及第二磁铁122B被用于检测OIS可动部10在光轴正交面内的位置。另外,第二磁铁122B被用于检测AF可动部11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磁铁支架121具有能够收容AF可动部11的空间,是俯视呈大致正方形的四方筒体。磁铁支架121在沿着X方向的一个面上具有磁铁收容部121a,在沿着Y方向的一个面上具有磁铁收容部121b。在磁铁收容部121a中配置有第一磁铁122A,在磁铁收容部121b中配置有第二磁铁122B。
磁铁支架121在沿着X方向的另一个面上具有AF用链接固定部121c。AF用链接部件13的磁铁支架固定部131被固定于AF用链接固定部121c。
磁铁支架121在沿着Y方向的两边各自的端部(计四处部位)具有OIS用链接固定部121d。OIS用链接部件30的第一侧部支撑体31被固定于各个OIS用链接固定部121d。
图8是OIS固定部2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所示,OIS固定部20具备线圈基板21、传感器基板22及底座23等。
线圈基板21是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21a。线圈基板21在光轴方向上与磁铁部122相向的位置具有OIS用线圈部211。OIS用线圈部211具有与第一磁铁122A及第二磁铁122B对应的第一OIS线圈211A及第二OIS线圈211B。第一OIS线圈211A具有椭圆形状,且配置成线圈面与第一磁铁122A的光轴方向成像侧的面相向,并且两个长边部分与来自第一磁铁122A的磁通彼此反向地交叉。第二OIS线圈122B具有椭圆形状,且以线圈面与第二磁铁122B的光轴方向成像侧的面相向,并且两个长边部分与来自第二磁铁122B的磁通彼此反向地交叉的方式而配置。
OIS用线圈部211及磁铁部122的大小及位置被设定成,在Z方向上彼此反向的磁场横切各个OIS线圈211中的两个长边部分。由此,当对OIS用线圈部211通电时,在OIS用线圈部211的两个长边部分,在X方向或Y方向上产生同向的洛仑兹力。
传感器基板22是与线圈基板21同样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22a。传感器基板22具有AF用线圈部112、OIS用线圈部211、以及用于对位置检测部24供电的电源线(图略)和从位置检测部24输出的检测信号用的信号线(图略)等。
在传感器基板22上安装有位置检测部24。位置检测部24例如是利用霍尔效应来检测磁场的霍尔元件(以下称作“霍尔元件24”)。霍尔元件24是在传感器基板22的相邻的两边上,配置在各自的大致中央。主要利用霍尔元件24来检测由磁铁部122所形成的磁场,从而能够指定光轴正交面内的OIS可动部10的位置。此外,也可独立于磁铁部122而将位置检测用磁石配置于OIS可动部10。
底座23是与线圈基板21同样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部件,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23a。底座23在开口23a的周缘具有竖立壁23b。借助竖立壁23b,线圈基板21和传感器基板22相对于底座23而被定位。
此处,第一OIS用线圈211A和第二OIS用线圈211B如图9所示,具有由椭圆状的上侧线圈层211a(第一线圈层)与将上侧线圈层211a沿长度方向分割成两个的下侧线圈层211b(第二线圈层)构成的双层结构。上侧线圈层211a与下侧线圈层211b例如由一条绕线形成,电流的流向相同。此外,也可使上侧线圈层211a与下侧线圈层211b由不同的绕线形成。此时,以电流的流向相同的方式进行布线。霍尔元件24被配置在与下侧线圈层211b的分割部分对应的位置。所谓“与分割部分对应的位置”,当然包括分割部分之间,还包括从分割部分朝光轴方向偏离的位置。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箭头方向的电流I流经上侧线圈层211a和下侧线圈层211b时,上侧线圈层211a产生的磁场B1从下向上横切霍尔元件24。另一方面,下侧线圈层211b产生的磁场B2从上向下横切霍尔元件24。因此,由上侧线圈层211a及下侧线圈层211b在霍尔元件24周围形成的磁场相互抵消。
由此,当对OIS用线圈部211进行通电时,即使OIS用线圈部211中产生磁通,由于入射至霍尔元件24的磁通小,因此OIS用线圈部211产生的磁场对霍尔元件24的影响仍被抑制。即,电气谐振被抑制,而且,即使在以150~200Hz进行反馈控制的情况下,低频频带中的增益提高。因此,霍尔元件24的检测灵敏度提高,OIS用驱动部的稳定时间也将变短,抖动修正的精度也得以提高。
另外,由于上侧线圈层211a未被分割,因此与将OIS用线圈部211整体设为分割结构的情况相比,OIS用线圈部211产生大的洛仑兹力。因此,抖动修正的灵敏度也得以提高。
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当对OIS用线圈部211通电时,借助磁铁部122的磁场与流经OIS用线圈部211的电流的相互作用,在OIS用线圈部211中产生洛仑兹力(弗莱明左手法则)。洛仑兹力的方向是与磁场的方向(Z方向)和流经OIS用线圈部211的长边部分的电流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
由于OIS用线圈部211被固定,因此反作用力作用于磁铁部122。该反作用力成为OIS用音圈马达的驱动力,具有磁铁部122的OIS可动部10在XY平面内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具体而言,基于来自抖动检测部(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图略)的表示角度抖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抖动修正用线圈部211的通电电流,以使摄像机模块A的角度抖动相互抵消。此时,通过反馈位置检测部24的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准确控制OIS可动部10的平移移动。
当如图11A所示通过对OIS用线圈部211通电而有X方向的力作用于OIS可动部10时,如图11B所示,OIS用链接部件30的第一侧部支撑体31弯曲。即,如图11B所示,第一侧部支撑体31的位于Y铰链部31a下方的部分与OIS可动部10(磁铁支架121)一同朝X方向移动,但位于Y铰链部31b上方的部分由于经由上部框体33及第二侧部支撑体32而间接连接于OIS固定部20,因此不移动。因此,第一侧部支撑体31以Y铰链部31a、31b的弯曲方向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
另一方面,当如图12A所示通过对OIS用线圈部211通电而有Y方向的力作用于OIS可动部10时,如图11B所示,OIS用链接部件30的第二侧部支撑体32弯曲。即,第二侧部支撑体32的位于X铰链部32a上方的部分与OIS可动部10(磁铁支架121)一同朝Y方向移动,但位于X铰链部32b下方的部分由于连接于OIS固定部20的底座23,因此不移动。因此,第二侧部支撑体32以X铰链部32a、32b的弯曲方向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当对AF用线圈部112通电时,借助第一磁铁122A的磁场与流经AF用线圈部112的电流的相互作用,在AF用线圈部112中产生洛仑兹力。洛仑兹力的方向是与磁场的方向(Y方向)和流经AF用线圈部112的电流的方向(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该力成为AF用音圈马达的驱动力,具有AF用线圈部112的AF可动部11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进行对焦。合焦位置例如通过下述进行调整,即在使AF可动部11移动的同时分析由摄像部(图略)获取的多个图像信息,进行对比度评价。
此外,在未进行对焦的未通电时,AF可动部11通过AF用链接部件13保持为被吊在无限远位置与微距位置之间的状态(以下称作“基准状态”)。即,在OIS可动部10中,AF可动部11(透镜支架111)通过AF用链接部件13,在相对于AF固定部12(磁铁支架121)而定位的状态下,能够朝Z方向两侧位移地受到支撑。在进行对焦时,根据使AF可动部11从基准状态朝微距位置侧移动还是朝无限远位置侧移动,来控制电流的方向。另外,根据AF可动部11的移动距离来控制电流的大小。
当如图13A所示通过对AF用线圈部112通电而有Z方向的力作用于AF可动部11时,如图13B所示,AF用链接部件13的臂132弯曲。即,如图13B所示,臂132的位于铰链部132b左侧的部分与AF可动部11一同朝Z方向移动,但位于铰链部132a右侧的部分由于经由磁铁支架固定部131而连接于AF固定部12,因此不移动。因此,臂132以铰链部132a、132b的弯曲方向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
这样,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抖动修正用驱动部,该抖动修正用驱动部具有配置在透镜部2周围的磁铁部122(抖动修正用磁铁部)、从磁铁部122隔开配置的OIS用线圈部211(抖动修正用线圈部)、及OIS用支撑部30(抖动修正用支撑部),该OIS用支撑部30以相对于包含OIS用线圈部211的OIS固定部20(抖动修正固定部)而朝光轴方向隔开的状态来支撑包含磁铁部122的OIS可动部10(抖动修正可动部),利用包含OIS用线圈部211与磁铁部122的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OIS可动部10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OIS固定部20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OIS可动部10包含自动聚焦用驱动部,该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具有配置在透镜部2周围的AF用线圈部112(自动聚焦用线圈部)、相对于AF用线圈部112朝径向隔开地配置的第一磁铁122A(自动聚焦用磁铁部)、以及AF用支撑部13(自动聚焦用支撑部),该AF用支撑部13相对于包含第一磁铁122A的AF固定部12(自动聚焦固定部)来支撑包含AF用线圈部112的AF可动部11(自动聚焦可动部),利用包含AF用线圈部112与第一磁铁122A的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AF可动部11沿光轴方向相对于AF固定部12移动,从而自动进行对焦。OIS用支撑部30由弹性体材料形成,且具有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可移动地支撑OIS可动部10的双轴铰链结构,AF用支撑部13由弹性体材料形成,且具有沿光轴方向可移动地(此处原文疑遗漏“支撑”)AF可动部11的双轴铰链结构。
根据透镜驱动装置1,因此下落等的冲击导致OIS用支撑部30或AF用支撑部13发生破损的危险性变得极低。另外,与以往相比,结构简单,部件数量也少。因此,能够确保高可靠性,并且能够提高OIS灵敏度,而且还能够使装配作业简化。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例如,OIS用支撑部30及AF用支撑部13只要由弹性体材料形成,并具有双轴铰链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示的支撑结构。
另外,例如检测OIS可动部10在光轴正交面内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24也可如图14所示那样,安装于线圈基板21。此时,第一OIS线圈211A及第二OIS线圈211B具有沿长度方向被分割的结构,在分割部分配置有霍尔元件,并通过铸模而固定。线圈基板21具有AF用线圈部112、OIS用线圈部211以及用于对位置检测部24供电的电源线(图略)、以及从位置检测部24输出的检测信号用的信号线(图略)等。
如实施方式那样,安装于传感器基板22的霍尔元件24被封装化(所谓的霍尔IC)。与此相对,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线圈基板21上形成布线图形及焊盘,将霍尔元件24作为芯片进行安装,因此与安装霍尔IC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低高度化。另外,线圈基板21采用层叠结构,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霍尔元件24嵌入线圈基板21中,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复杂的布线图案。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摄像机模块A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列举作为带有摄像机的便携终端的智能手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作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所谓作为信息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指具有对摄像机模块和由摄像机模块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控制部的信息设备,例如包括带摄像机的便携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web摄像机、带摄像机的车载装置(例如后方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装置)。另外,所谓作为运输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指具有对摄像机模块和由摄像机模块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控制部的运输设备,例如包括汽车。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作为搭载摄像机模块VC(Vehicle Camera,车用摄像机)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V的图。图12A为汽车V的正视图,图12B为汽车V的后方立体图。汽车V搭载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机模块A作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如图12A和图12B所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例如朝向前方安装于挡风玻璃,或者朝向后方安装于后门。该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作为后方监控用、行车记录仪用、碰撞避免控制用、自动驾驶控制用等而使用。
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所表示,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9)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抖动修正用驱动部,该抖动修正用驱动部包括:抖动修正用磁铁部,配置在透镜部周围;抖动修正用线圈部,从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铁部隔开配置;以及抖动修正用支撑部,相对于包含所述抖动修正用线圈部的抖动修正固定部,以在光轴方向隔开的状态来支撑包含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铁部的抖动修正可动部,该抖动修正用驱动部利用由所述抖动修正用线圈部与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铁部构成的第一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所述抖动修正固定部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
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包含自动聚焦用驱动部,该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包括:自动聚焦用线圈部,配置在所述透镜部周围;自动聚焦用磁铁部,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在径向隔开配置;以及自动聚焦用支撑部,相对于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的自动聚焦固定部,对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的自动聚焦可动部进行支撑,该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利用由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与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构成的第二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在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移动,从而自动进行对焦,
所述抖动修正用支撑部具有由第一弹性体材料形成且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的第一双轴铰链结构,
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撑部具有由第二弹性体材料形成且在光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的第二双轴铰链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抖动修正用支撑部包括:
上部框体,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抖动修正固定部相向配置;
第一侧部支撑体,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即X方向上彼此相向配置,分别连结所述上部框体与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以及
第二侧部支撑体,在与光轴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彼此相向配置,分别连结所述上部框体与所述抖动修正固定部,其中,
所述第一侧部支撑体具有厚度比周围薄且将所述第二方向作为轴的两个Y铰链部,随着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一侧部支撑体以在所述两个Y铰链部的弯曲方向彼此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
所述第二侧部支撑体具有厚度比周围薄且将所述第一方向作为轴的两个X铰链部,随着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侧部支撑体以在所述两个X铰链部的弯曲方向彼此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部支撑体及所述第二侧部支撑体是被吊设于所述上部框体的柱状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框体在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
所述第一侧部支撑体形成在所述上部框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向的两边的各自端部,
所述第二侧部支撑体形成在所述上部框体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向的两边的各自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撑部包括:侧部壁体,在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的侧方,配置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以及两个臂,以悬臂的状态连结所述侧部壁体与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
所述臂分别具有厚度比周围薄且将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轴的两个铰链部,随着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朝向光轴方向的移动,所述臂以在所述两个铰链部的弯曲方向彼此成为反方向的方式而弯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具有两面四极的长方体形状,且沿着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配置,
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具有椭圆形状,并配置成线圈面与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相向,且来自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的磁通相对于两个长边部分彼此反向,
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撑部从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的相反侧支撑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铁部包括:第一抖动修正磁铁,由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构成;以及第二抖动修正磁铁,具有与所述第一抖动修正磁铁同样的结构,且沿着与光轴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配置,其中,
所述抖动修正用线圈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抖动修正磁铁及所述第二抖动修正磁铁对应的第一抖动修正线圈及第二抖动修正线圈,
所述第一抖动修正线圈具有椭圆形状,且配置成线圈面与所述第一抖动修正磁铁的光轴方向成像侧的面相向,并且来自所述第一抖动修正磁铁的磁通相对于两个长边部分彼此反向,
所述第二抖动修正线圈具有椭圆形状,且配置成线圈面与所述第二抖动修正磁铁的光轴方向成像侧的面相向,并且来自所述第二抖动修正磁铁的磁通相对于两个长边部分彼此反向。
8.一种摄像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包括透镜部以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9.一种摄像机搭载装置,其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机模块。
CN201580084650.1A 2015-11-20 2015-11-20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Active CN108292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5148 WO2017084090A1 (zh) 2015-11-20 2015-11-20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2076A CN108292076A (zh) 2018-07-17
CN108292076B true CN108292076B (zh) 2020-10-30

Family

ID=5871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650.1A Active CN108292076B (zh) 2015-11-20 2015-11-20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725313B2 (zh)
JP (1) JP6652734B2 (zh)
CN (1) CN108292076B (zh)
WO (1) WO2017084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0540B2 (ja) * 2015-03-24 2019-04-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8292076B (zh) * 2015-11-20 2020-10-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3064250A (zh) 2016-03-17 2021-07-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WO2017206053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6643720B2 (ja) * 2016-06-24 2020-02-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0571645B2 (en) 2016-07-01 2020-02-25 Tdk Taiwan Corp. Multiple-lens camera system
US11243370B2 (en) * 2016-08-24 2022-02-08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ystem
JP6723438B2 (ja) * 2017-04-03 2020-07-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57492B2 (ja) * 2017-12-28 2022-04-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0969652B2 (en) 2018-01-10 2021-04-06 Apple Inc. Camera with folded optics having moveable lens
CN111819834B (zh) * 2018-01-26 2022-06-24 苹果公司 具有用于移动光学器件的致动器的折叠式相机
US11061213B2 (en) 2018-02-07 2021-07-13 Apple Inc. Folded camera
US11314147B1 (en) 2018-05-31 2022-04-26 Apple Inc. Folded camera with actuator for moving optics
CN110750024B (zh) * 2018-07-24 2021-09-07 铭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轴光学致动器的悬吊系统
JP7157314B2 (ja) * 2018-08-22 2022-10-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378945B2 (ja) * 2019-03-25 2023-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動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11741660U (zh) * 2019-09-12 2020-10-23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JP7057516B2 (ja) * 2019-12-12 2022-04-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1947180B2 (en) * 2019-12-26 2024-04-02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ystem
CN112788208B (zh) * 2020-05-13 2022-08-05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US11743586B2 (en) 2020-07-13 2023-08-29 Apple Inc. Camera actuator with moving coils and dynamic flex circuit
CN113992814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以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CN212135046U (zh) * 2020-11-11 2020-12-11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KR102494326B1 (ko) * 2020-12-07 2023-0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4114786A (zh) 2021-12-01 2022-03-01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WO2024098220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防抖动机构、摄像头模块、便携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191A (zh) * 2009-11-06 2011-05-25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模块、包括该模块的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83506A (zh) * 2009-09-02 2012-05-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搭载有该装置的照相机模块、携带式电话
CN102819086A (zh) * 2011-06-09 2012-1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促动器
JP2013003246A (ja) * 2011-06-14 2013-01-07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14260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奥普蒂斯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6105B2 (ja) * 2001-01-09 2011-06-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装置
JP2007041418A (ja) * 2005-08-04 2007-02-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回転支持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2862066Y (zh) * 2005-12-31 2007-01-24 一品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模块
JP5121303B2 (ja) * 2007-05-22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5513834B2 (ja) 2009-10-13 2014-06-04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2255904A (ja) * 2011-06-09 2012-12-27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670195B2 (en) * 2011-06-09 2014-03-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actuator
JP5821356B2 (ja) 2011-07-15 2015-11-2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8731390B2 (en) * 2012-01-12 2014-05-20 Corephotonics Lt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for digital cameras
US9407799B2 (en) * 2012-06-07 2016-08-02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oration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JP2014178452A (ja) 2013-03-14 2014-09-25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
TWI457693B (zh) * 2013-05-10 2014-10-21 Tdk Taiwan Corp 光學影像防震裝置
US9377632B2 (en) * 2013-06-17 2016-06-28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3D elastic support structure
JP2015034912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WO2015045527A1 (ja) * 2013-09-27 2015-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1421223B1 (ko) * 2014-03-25 2014-07-22 넥스타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자동 초점 및 손떨림 보정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JP2015195569A (ja) 2014-03-25 2015-11-0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移動体用撮影装置
WO2015147603A1 (ko) * 2014-03-27 2015-10-01 주식회사 디원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을 갖는 카메라모듈
JP6500540B2 (ja) * 2015-03-24 2019-04-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16218334A (ja) * 2015-05-25 2016-12-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4950419B (zh) * 2015-07-06 2017-09-29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CN108292076B (zh) * 2015-11-20 2020-10-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WO2017206053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506A (zh) * 2009-09-02 2012-05-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搭载有该装置的照相机模块、携带式电话
CN102073191A (zh) * 2009-11-06 2011-05-25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模块、包括该模块的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19086A (zh) * 2011-06-09 2012-1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促动器
JP2013003246A (ja) * 2011-06-14 2013-01-07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14260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奥普蒂斯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81524A1 (en) 2021-06-17
CN108292076A (zh) 2018-07-17
US11402651B2 (en) 2022-08-02
US20180348538A1 (en) 2018-12-06
JP2019502940A (ja) 2019-01-31
WO2017084090A1 (zh) 2017-05-26
US10725313B2 (en) 2020-07-28
JP6652734B2 (ja) 202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207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9313373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8319093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7430313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EP3239772B1 (en) Actuator, camera module,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camera module
CN108603993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7111098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US20200260011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CN110226122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1727405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US20230016060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apparatus
JP671207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2859281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6893492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3589467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