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0463A - 具有薄胎侧的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具有薄胎侧的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0463A
CN108290463A CN201680068861.0A CN201680068861A CN108290463A CN 108290463 A CN108290463 A CN 108290463A CN 201680068861 A CN201680068861 A CN 201680068861A CN 108290463 A CN108290463 A CN 108290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rotruding portion
point
sidewall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88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0463B (zh
Inventor
H·费里戈
B·达瓦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08290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0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4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05Reinforcement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e.g. hybrid or composite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2009/04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carcass cords
    • B60C2009/0425Diameters of the cords; Linear density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2009/0475Particular materials of the carcass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60C2011/013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用于包括轮辋和充气轮胎的滚动组件的充气轮胎(1),所述充气轮胎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2),在所述胎体增强件(2)的顶部,胎冠增强件(3)设置在径向向外方向上,所述胎冠增强件(3)本身位于胎面(4)的径向内部,所述胎面(4)通过两个胎侧(6)连接至两个胎圈(5),所述胎圈(5)能够与轮辋(7)接触,所述轮辋(7)具有轮辋凸缘顶部(7b),所述胎侧(6)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系列交替的突出部(8)和凹部(9),每个突出部(8)设置在胎侧(6)的表面上,所述突出部(8)在点A和点E之间以规律或不规律的间隔连续地设置,所述外胎侧(6)的厚度D为0.2至2mm。

Description

具有薄胎侧的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交帘布层轮胎或子午线胎体轮胎。
背景技术
子午线胎体轮胎已经逐步应用于各类市场,特别是客运车辆轮胎的市场。这一成功特别归因于子午线轮胎提供的耐久性、舒适性和低滚动阻力的性质。
轮胎的主要部分为胎面、胎侧和胎圈。胎圈旨在与轮辋接触。在子午线轮胎中,构成轮胎的每个主要部分(即胎面、胎侧和胎圈)具有彼此明显不同的功能,因此具有公知的特定组成。
子午线轮胎基本上通过胎体增强件增强,所述胎体增强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以基本上等于90°的角度设置。该胎体增强件在径向外部和胎面下方被增强帘布层覆盖,所述增强帘布层形成带束层。
斜交帘布层轮胎与子午线轮胎的不同之处在于存在至少两个斜交胎体帘布层,所述斜交胎体帘布层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以不等于90°的角度设置。帘布层被称为“斜交的”,因为一个帘布层与下一个帘布层的角度具有相反符号。
应回想,根据本发明,轮胎的周向方向为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与轮胎的带束层增强件正切的平面中的方向。
在子午线胎体轮胎出现之后,一些斜交帘布层轮胎也在胎面下方设置有带束层增强件。
在这两种类型的轮胎中,与地面直接接触的胎面特别具有的功能在于提供与道路的接触并且需要适应地面的形状。胎侧本身在传递支撑车辆负载并且允许其移动所需的机械力的同时吸收地面的不平坦。
带束层增强件是这样的增强件,所述增强件一方面需要对于边缘变形足够刚性使得轮胎可以具有转向所需的侧偏推力或漂移推力,并且传递用于牵引或用于制动的扭矩,另一方面需要在弯曲方面极为柔软,即允许其平面的曲率变化从而提供轮胎与地面的足够的接触面积。
因此,带束层增强件通常具有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允许对于相对低的重量提供所需的刚度。带束层增强件通常由至少两个以不同角度设置的帘布层组成,所述帘布层包括帘线形式的覆盖有橡胶的增强体。增强元件相对于周向方向从一个帘布层到另一个帘布层交叉并且相对于该方向可以为对称或不对称的。
背景技术
通过文献JP2008068716A已知包括具有外部增强体的胎侧的轮胎,所述外部增强体旨在降低轮胎上的可能随着使用出现损坏的位置处的内部温度。
然而,在侧面冲击(例如被路边石或坑洞冲击)的情况下,胎侧上这些增强体的设置不能正确地增强轮胎胎侧。
特别地,在常规的轮胎设计的情况下,以各种速度和/或各种撞击角度产生的所述冲击可能造成损坏,有时甚至进一步造成轮胎报废。
此外,目前的趋势是使用铝制(而非钢制)轮辋从而特别有助于车辆的整体美观,其结果是当轮胎遭受侧面冲击时,造成胎体的组成部分以明显更低的速度向上断裂。
此外,目前希望使用具有越来越短的胎侧高度的轮胎,其另一个结果是如下事实:相比于胎侧更高情况下的冲击,对所述胎侧的冲击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因此更损坏轮胎。
通过文献JP2003 237317还已知包括间断的弹性体橡胶部分的轮胎,所述弹性体橡胶部分具有不同的刚性并且设置在胎侧上从而减少轮胎操作固有的噪声。
专利FR888 453还描述了轮胎外胎,所述外胎的两侧包括由弹性体橡胶制成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由于其所具有的几何形状而旨在核实轮胎的压力与负载一致。
最后,文献US2 354 715公开了存在弹性体橡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括金属元件并且设置在轮胎胎面的端部处并且旨在避免胎面在行驶的过程中打滑。
此外,在被路边石或坑洞冲击的情况下,轮胎可能例如由于卡在轮辋和障碍物之间而被损坏。所述冲击的结果是轮胎胎侧的增强体元件可能损坏。轮胎可能局部变形和/或损失其充气压力。许多已知方案能够降低这些风险。例如,根据如下方法之一增加胎体增强件的帘线的断裂力:
-增加材料的断裂应力(示例:芳纶或芳纶/尼龙或芳纶/PET型混合帘线);
-增加增强体的横截面(示例:大直径帘线);
-增加增强体的层数(通常为双帘布层方案)。
与具有增加的断裂力的帘线或多层帘线(Bi-NC)的使用相关的胎侧厚度的减小造成胎侧对路边石或任何其它攻击的敏感性。因此需要增加胎侧的厚度。
因此,仍然需要能够进一步改进轮胎胎侧相对于侧面冲击的稳健性,而无需改变轮胎目前的尺寸。
发明内容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包括轮辋和轮胎的滚动组件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径向外部被胎冠增强件覆盖,所述胎冠增强件本身位于胎面的径向内部,所述胎面具有两个轴向最外端,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组成,所述胎面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每个胎侧具有轴向内部和轴向外部,所述胎圈旨在与轮辋接触,所述轮辋具有轮辋凸缘顶部,每个胎圈具有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所述胎侧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空隙交替;
每个突出部设置在胎侧的表面上,所述突出部在点A和点E之间规律或不规律并且连续地设置,
-所述点A的位置设置在所述胎面的径向外表面和所述胎侧交叉的位置处,具有的径向轴线ZZ’离赤道平面AA’的距离为长度LA,所述长度LA在1/2(L-60mm)和1/2(L-10mm)之间,L为标称截面宽度,并且
-所述点E根据需要以半径设置使得:
οR2<E<(0.75R1+0.25R2),R2为轮辋凸缘顶部处的半径并且R1为标称截面宽度的半径–(范围I),或
ο0.95R1<E<(0.75RA+0.25R1),R1为标称截面宽度的半径并且RA为点A处的半径(范围II),
-胎侧的总厚度F大于突出部的平均高度H,并且所述胎侧的轴向外部的厚度D在0.2和2.5mm之间。
一个变体形式的情况是R2<RE<RA-20mm,或优选RE<RA-40mm。
在具有突出部的胎侧的空隙中测量该厚度D,优选地,所述胎侧的厚度D在0.25和1mm之间。
该设计能够使胎侧中使用的弹性体材料的量达到最小化而不影响轮胎的冲击强度。所提供的布置还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
当突出部部分地中断沟槽时,在所述沟槽的总轴向间距的2和97%之间,优选20和80%之间,更优选30和50%之间发生该中断。R1可以在(0.8R2+0.2RA)和(0.2R2+0.8RA)之间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优点在于,能够迅速和容易地生产并且能够承受特别剧烈的侧面冲击而不会产生可能对车辆的乘客造成显著风险的实质性损坏。根据本发明的轮胎还具有的优点在于,提供与在胎侧上不具有突出部的轮胎相似的整体性能因数,例如滚动阻力、磨损性、耐久性。
有利地,所述胎面在至少一个轴向最外端处包括周向沟槽。
根据第一个变体形式,至少一个突出部部分或完全地中断所述周向沟槽或不中断所述周向沟槽。
根据另一个变体形式,每个突出部与所述周向沟槽相邻。
根据另一个变体形式,至少两个相邻或非相邻的突出部伸入所述周向沟槽。
优选地,至少一个突出部具有高度和长度,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长度的中心处所述高度最佳。优选地,在标称截面宽度处突出部的高度最小。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中心处的高度定义如下:
i:点EQ为轮胎胎侧的轴向最外点;
ii:点EQ设置在离旋转轴线的距离REQ处;
iii:突出部在点EQ处的高度小于相对于旋转轴线距离为REQ+10mm和REQ-10mm的点处的高度。
优选地,至少两个突出部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优选地,每个突出部的平均高度在3和10mm之间,更优选在5和8mm之间。
突出部的高度可以是可变的。突出部的最大高度在3和10mm之间。最小高度可以接近0。
更优选地,突出部的最大高度在4和8mm之间。优选地,每个突出部的平均宽度在4和12mm之间。
在点A和E之间的距离的至少80%上,突出部的平均高度可以大于最大高度的80%。平均高度被定义为突出部的端部之间的高度的平均。
突出部优选具有小于或等于20°,更优选在5和8°之间的浮离角α。
两个相邻的突出部可以以小于或等于突出部的平均宽度的2倍的平均距离彼此隔开,并且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
突出部优选覆盖胎侧的在点A和E之间的周向总表面的至少40%。
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或任意的几何形状的每个突出部可以具有中性纤维,所述中性纤维穿过径向最内端和径向最外端并且相对于径向方向ZZ’以角度β设置,所述角度β在-60°和+60°之间。
轮胎的外侧胎侧(当安装在车辆上时位于外侧的胎侧)和轮胎的内侧胎侧(当安装在车辆上时位于内侧的胎侧)可以各自包括具有任何可能的倾斜度组合的突出部。
同样地,车辆的四个轮胎可以具有可以根据每个车轴变化和/或可以在同一个车轴上变化的倾斜度。优选地,两个相邻的突出部之间的空隙延续胎面的周向沟槽的空隙沿轴向延伸穿过点A,所述沟槽设置在胎面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处。
优选地,在接近点A(即设置在3和8mm之间)的胎侧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突出部之间的空隙相对于周向方向以在-15°和+15°之间的角度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具有的[在越过半径R1的周向方向上每个突出部的总宽度的总和]/2πR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0%,更优选等于60%,在所述突出部的总高度的50%处定义每个突出部的宽度,并且轮胎的任何半径R在RE<R<Ra的范围内,其中Ra为点A处的半径并且RE为点E处的半径。
可以沿着轮胎胎侧的整个周向长度存在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胎侧上存在的突出部由与胎侧相同的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包括轮辋和上述轮胎的安装组件。
附图说明
现在将借助于如下实施例和附图描述本发明,所述附图仅用于解释并且其中:
–图1A在径向平面中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横截面。
–图1B示意性地显示了具有更薄胎侧的轮胎的横截面,
–图2A和2B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侧和相应胎面的一部分的三维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包括突出部的胎侧的放大部分,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两个相邻突出部的沿着图3的线AA的横截面图,
–图5A和5B在第一个变体形式中以三维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侧和相应胎面的径向外部的一部分,
–图6A在第二个变体形式中以三维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侧和相应胎面的径向外部的一部分,其中一些突出部完全地中断周向沟槽,
–图6B在另一个变体形式中以三维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侧和相应胎面的径向外部的一部分,其中一些突出部部分地中断周向沟槽,
–图7A显示了根据另一个变体形式的胎侧的一部分和相应胎面的一部分的径向截面中的局部视图,
–图7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根据另一个变体形式的胎侧的一部分和相应胎面的一部分的径向截面中的局部视图,
–图8以三维形式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侧和相应胎面的一部分。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不过多叙述,无需重复它们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本文使用如下定义:
-“纵向或周向方向”为轮胎行驶的方向,
-“径向方向”为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与其垂直的方向,
-“轴向方向”为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在径向上位于内部”意指更接近旋转轴线,
-“在径向上位于外部”意指更远离旋转轴线,
-“赤道平面或正中平面”意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为基本上相等的两半的平面,
-“轮胎的横向方向”意指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
-“径向平面或子午平面”意指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表述“部分地中断”意指突出部的径向上端与周向沟槽部分地交叉。
表述“完全地中断”意指突出部的径向上端与胎面的最接近所述径向上端的轴向外端相交。
沟槽是位于点A附近的给定宽度的区域并且具有大于70%的纵向空隙比。
术语“规律”定义的事实是:设置在点A-E之间的突出部在径向方向上以竖直对齐(可能具有对称性)的方式均匀地设置。
术语“不规律”定义的事实是:设置在点A-E之间的突出部在径向方向和平行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偏离(不具有对称性)且不均匀地设置。
半径RA为长度LA的函数,所述长度LA本身为长度L的函数。
标称截面宽度L的定义是安装在轮辋上并且充气的轮胎的截面宽度;根据本发明,截面宽度是充气轮胎的胎侧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包括胎侧表面浮凸。R1对应于位于胎侧的最远离正中平面的外表面上的点处的半径。
REQ是轮胎最宽点(宽度=L)处的半径:RA>REQ。
如图1A所示,附图标记1的客运车辆轮胎包括胎体增强件2,所述胎体增强件2位于附图标记3的带束层增强件的径向内部,所述带束层增强件3位于胎面4的径向内部,所述胎面4本身通过两个胎侧6连接至两个胎圈5。胎圈5旨在与轮辋7(局部显示)接触,所述轮辋7具有轮辋凸缘顶部7b。每个胎圈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7a。在胎侧的表面上,胎侧具有一组突出部8,所述突出部8规律地与空隙9交替(图2中所示)。
图1A在横截面中显示了突出部8,该突出部具有连续的中性纤维。在此应回想,中性纤维是赋予中性轴线的名称,所述中性轴线基本上穿过每个突出部的体积中心并且当经受压缩和/或凹陷时既不变短也不变长。
如图1A所示,突出部8沿着从点A延伸至点E的中性纤维的连续长度设置在胎侧的表面上。点E可以根据两个范围设置。
范围I对应于R2<E<(0.75R1+0.25R2),R2为轮辋凸缘顶部处的半径并且R1为标称截面宽度的半径。
范围II对应于0.95R1<E<(0.75RA+0.25R1),R1为标称截面宽度的半径并且RA为点A处的半径。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对于安装在6.5J 16轮辋上的205/55R 16参考轮胎,点E设置在半径为232mm的位置处,其中RA等于298mm,R2等于220mm并且R1等于261mm。
根据本发明的截面宽度的定义适用于与任何类型的轮辋组合的任何类型的外胎。
所述点A设置在所述胎面的径向外表面和所述胎侧交叉的位置处,具有的轴线ZZ’离赤道平面AA’的距离为长度LA,所述长度LA在1/2(L-60mm)和1/2(L-10mm)之间,L为标称截面宽度。对于205/55R 16参考轮胎,RA等于298mm。
突出部不是并入胎侧橡胶的插入橡胶元件,而是在固化阶段的过程中模制而成。突出部以与胎面上形成的胎面花纹相似的方式获得。
图1B显示了高度为H的突出部8的存在能够优化胎侧的厚度。胎侧6的总厚度显示为F。胎侧的轴向外部11的厚度“D”(除了位于突出部之间的区域之外)大于0.1mm并且优选在0.2和2.5mm之间,甚至更优选在0.3和1.5mm之间。应注意D的值独立于帘线的直径。这些特征实现胎体帘布层的抵抗力的增加,因此实现轮胎对于胎侧可能经受的冲击和各种撞击的稳健性的增加,不计由突出部本身获得的其它优点(已经描述)。借助于这些具体特征,进一步观察到滚动阻力的改进。
图2A显示了突出部8和空隙9的交替,在图3和4中以放大形式显示。图2B显示了图2A的变体形式,其中突出部相对于轴向方向以一定角度设置。在该实施方案中,对于205/55R 16尺寸的轮胎,最长的连续突出部8具有约75mm的中性纤维长度。突出部以基本彼此平行的方式沿径向设置并且以约4.50mm彼此隔开,在其轴向最内部具有约6mm的高度和约8.6mm的宽度。浮离角α为约8°,如图4所示。所述浮离角的值允许轮胎在固化之后脱模而不破坏最终结构。
根据该实施方案,突出部在中间高度处具有的[在越过半径R1的周向方向上每个突出部的宽度的总和]/2πR的比例等于30%并且相对于径向平面以零度角设置。
图5A显示了突出部8的径向外部8a的三维视图,并且图5B为图5A的放大图。在图5A和5B中,每个突出部8的部分8a和空隙9与胎面4的轴向最外端4a处的表面上沿周向设置的沟槽10相邻。沟槽10的长度不中断。在该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沟槽10具有沿着轴线YY’的可以在2和10mm之间的轴向宽度“l”和沿着轴线ZZ’的在3和8mm之间的径向高度“h”。
图6A还显示了突出部8的径向外部8a的三维视图。不同于图5A和5B,沟槽10中断。特别地,突出部8的端部8a和相邻空隙9与轮胎周向方向上的沟槽10完全交叉。
图6B显示了突出部8的所述径向外部8a的三维视图的另一个变体形式。在该图中,突出部8与轮胎周向方向上的沟槽10部分交叉。
图7A和7B显示了突出部8的径向内部8b(用虚线显示)与沟槽10的径向内部10b相距厚度“d”。该厚度“d”小于2mm并且优选小于1mm。
图8显示了突出部8b和8c的径向上端与周向沟槽10相邻,并且突出部8d的径向上端完全地中断沟槽10从而结合胎面4的弹性体橡胶块。该图因此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每个突出部8b、8c与空隙9交替。每个突出部8b、8c从点A延伸至点E。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以常规方式在固化模具中固化和模制之后获得。
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
1 轮胎
2 胎体增强件
3 带束层增强件
4 胎面
4a 胎面的轴向最外端
5 胎圈
6 胎侧
7 轮辋
7a 周向增强元件
7b 轮辋凸缘顶部
8 突出部
8a 突出部的端部
8b、8c、8d 突出部的径向内部
9 空隙
10 周向沟槽
11 胎侧的轴向内部
12 胎侧的轴向外部。

Claims (19)

1.用于包括轮辋和轮胎的滚动组件的轮胎(1),所述轮胎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2),所述胎体增强件(2)的径向外部被胎冠增强件(3)覆盖,所述胎冠增强件(3)本身位于胎面(4)的径向内部,所述胎面(4)具有两个轴向最外端,所述胎冠增强件(3)由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组成,所述胎面(4)通过两个胎侧(6)连接至两个胎圈(5),每个胎侧具有轴向内部(11)和轴向外部(12),所述胎圈(5)旨在与轮辋(7)接触,所述轮辋(7)具有轮辋凸缘顶部(7b),每个胎圈(5)具有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所述胎侧(6)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组突出部(8),所述突出部(8)与空隙(9)交替,其特征在于,每个突出部(8)设置在胎侧(6)的表面上,所述突出部(8)在点A和点E之间规律或不规律并且连续地设置,
-所述点A的位置设置在所述胎面的径向外表面和所述胎侧交叉的位置处,具有的径向轴线ZZ’离赤道平面AA’的距离为长度LA,所述长度LA在1/2(L-60mm)和1/2(L-10mm)之间,L为标称截面宽度,并且
-所述点E根据需要以半径设置使得:
o R2<E<(0.75R1+0.25R2),R2为轮辋凸缘顶部处的半径并且R1为标称截面宽度的半径–(范围I),或
o 0.95R1<E<(0.75RA+0.25R1),R1为标称截面宽度的半径并且RA为点A处的半径(范围II),
并且胎侧(6)的总厚度F大于突出部(8)的平均高度H,并且所述胎侧的轴向外部(12)的厚度D在0.2和2.5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4)在至少一个轴向最外端(4a)处包括周向沟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突出部(8)部分或完全地中断所述周向沟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突出部与所述周向沟槽(10)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或非相邻的突出部伸入所述周向沟槽(1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突出部(8)具有高度和长度,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长度的中心处所述高度最佳。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中心处的高度定义如下:
i:点EQ为轮胎胎侧的轴向最外点;
ii:点EQ设置在离旋转轴线的距离REQ处;
iii:突出部在点EQ处的高度小于相对于旋转轴线距离为REQ+10mm和REQ-10mm的点处的高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突出部(8)的平均高度在3和10mm之间,更优选在5和8mm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突出部(8)的平均宽度在4和12mm之间。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点A和E之间的距离的至少80%上,每个突出部(8)的平均高度H大于最大高度的80%。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突出部(8)的浮离角α小于或等于20,优选在5和8°之间。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突出部(8)彼此隔开的平均距离小于或等于突出部的平均宽度的2倍。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突出部(8)基本上彼此平行。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8)覆盖所述胎侧的在点A和E之间的周向总表面的至少40%。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或任意的几何形状的每个突出部(8)包括中性纤维,所述中性纤维穿过径向最内端和径向最外端并且相对于径向方向ZZ’以角度β设置,所述角度β在-60°和+60°之间。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突出部(8)之间的空隙(9)延续所述胎面的周向沟槽的空隙沿轴向延伸穿过所述点A,所述沟槽设置在所述胎面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处。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接近所述点A的胎侧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突出部(8)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相对于周向方向以在-15°和+15°之间的角度设置。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具有的[在越过半径R1的周向方向上每个突出部的总宽度的总和]/2πR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0%,更优选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或等于70%,在所述突出部(8)的总高度的50%处定义每个突出部(8)的宽度,并且轮胎半径R在RE<R<RA的范围内,其中RA为点A处的半径并且RE为点E处的半径。
19.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轮辋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
CN201680068861.0A 2015-12-19 2016-12-15 具有薄胎侧的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0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502647A FR3045497B1 (fr) 2015-12-19 2015-12-19 Pneumatique a flanc mince
FR15/02647 2015-12-19
PCT/IB2016/057649 WO2017103835A1 (fr) 2015-12-19 2016-12-15 Pneumatique a flanc min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463A true CN108290463A (zh) 2018-07-17
CN108290463B CN108290463B (zh) 2020-02-18

Family

ID=55345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886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0463B (zh) 2015-12-19 2016-12-15 具有薄胎侧的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0463B (zh)
FR (1) FR3045497B1 (zh)
WO (1) WO20171038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040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9066A (en) * 1977-09-07 1980-08-26 Bridgestone Tire Company Limited Pneumatic tire having a sidewall protect rib provided with an articular part or groove
US5827380A (en) * 1995-06-30 1998-10-2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recured tire tread having sealing projection for a truck tire
CN1259906A (zh) * 1997-06-09 2000-07-12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低成本的轻量子午线轮胎
JP2005161978A (ja) * 2003-12-02 2005-06-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045360A (ja) * 2005-08-11 2007-02-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2008222007A (ja) * 2007-03-12 2008-09-2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909907A (zh) * 2007-12-28 2010-12-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4136241A (zh) * 2012-02-24 2014-11-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R3007691A1 (fr) * 2013-06-28 2015-01-02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 carcasse radiale ou croise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38045C (de) 1940-03-09 1943-07-31 Raimund Willinger Laufmantel fuer Fahrzeugreifen
US2354715A (en) 1940-08-19 1944-08-01 John P Tarbox All-weather tire
JP2003237317A (ja) 2002-02-15 2003-08-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70999B2 (ja) 2006-09-13 2013-03-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9066A (en) * 1977-09-07 1980-08-26 Bridgestone Tire Company Limited Pneumatic tire having a sidewall protect rib provided with an articular part or groove
US5827380A (en) * 1995-06-30 1998-10-2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recured tire tread having sealing projection for a truck tire
CN1259906A (zh) * 1997-06-09 2000-07-12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低成本的轻量子午线轮胎
JP2005161978A (ja) * 2003-12-02 2005-06-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045360A (ja) * 2005-08-11 2007-02-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2008222007A (ja) * 2007-03-12 2008-09-2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909907A (zh) * 2007-12-28 2010-12-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4136241A (zh) * 2012-02-24 2014-11-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R3007691A1 (fr) * 2013-06-28 2015-01-02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 carcasse radiale ou croise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040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03835A1 (fr) 2017-06-22
FR3045497A1 (fr) 2017-06-23
FR3045497B1 (fr) 2018-05-11
CN108290463B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9186B (zh) 轮胎
JP53425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60207361A1 (en) Bias-Or Radial-Carcass Tire
WO2016051651A1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6189320B2 (ja) 重量物運搬車両用タイヤの構造体とトレッドパターンの組み合わせ
JP6032242B2 (ja) 更生タイヤ
KR101711818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WO2010137347A1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WO2015170478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EP2231423B1 (en) Heavy load vehicle tire having an improved belt structure
JP4422332B2 (ja) 隔離溝のある改良トレッド輪郭形状を持つ乗用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60263945A1 (en) Tire
EP2173573B1 (en) Heavy load vehicle tire
WO2018012056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009619A1 (en) A tire with radial or bias carcass
CN108290463A (zh) 具有薄胎侧的充气轮胎
JP6287276B2 (ja) 更生タイヤ
CN108430807B (zh) 包括具有大直径帘线的径向帘布层或斜交帘布层胎体的充气轮胎
CN110290944A (zh) 具有增强胎侧的轮胎
JP2005178754A (ja) 深いトレッド溝を有するタイヤ
WO2022130657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7363152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613613B1 (en) Pneumatic tire
JP5695412B2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351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