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4266A -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4266A
CN108264266A CN201711396918.2A CN201711396918A CN108264266A CN 108264266 A CN108264266 A CN 108264266A CN 201711396918 A CN201711396918 A CN 201711396918A CN 108264266 A CN108264266 A CN 108264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mixture
poly
hexamethylene
cold repairing
repairing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69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海涛
陆青枝
王广宇
杜国站
张帅
孙钰
张占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69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4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4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08G63/08Lactones or lac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以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基质沥青90~100份、SBS树脂2~5份、橡胶乳化油1~6份、稳定剂0.005~0.02份、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10~15份、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6~9份、填料65~75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所述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冷补沥青混合料既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又具有较高强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桥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民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道路建设事业作为建设的重点项目,也在快速发展。国家致力于发展交通建设,因为现在虽然有着其他的交通方式,而且铁路也在蓬勃发展,但是,公路交通仍然是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道路交通联系着各个城市和地区,方便着人们的联系。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道路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交通繁密、拥堵、车辆超载等严重现象,这些使得路面结构达到甚至超过了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在不考虑设计和施工存在的不足等因素的条件下,上述现象的出现加速了道路的破损,降低了行车的舒适安全性,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路面作为道路直接承受交通车辆荷载和外界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界面”,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路基相比它只是较薄的一层,但其工程造价却占到了公路工程总造价的1/4~1/3。沥青路面因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然而,对于沥青路面来说,沥青材料的感温性就是其最大的缺点;在沥青路面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沥青面层老化、基层反射裂缝、雨雪侵蚀、上下面层(或面层与基层)结合不好、超重、重物刮撞、车轮啃噬以及其它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沥青和矿物粒料不断发生着物理和化学变化,对气候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路面出现松散、龟裂、剥落和坑洞等病害;致使行车速度下降,损坏车轴,增加油耗和磨损,使高速路变为低速路,甚至造成交通中断事故频出,严重地影响着交通安全。因此对于路面出现的坑槽等破损需要及时加以修补。
目前,路面坑槽的修补分为热补法和冷补法。
热补法即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就是依照“圆洞方补”的原则将路面坑槽处切割成方形,接着清除其内部废渣,然后加上热的混合料,再进行压实。一般热的混合料由拌合站拌合好并放到保温车里或者在现场用小型的拌合加热设备制成。这种传统的修补方法质量好、耐久性高,修补后的路面可以承受重载交通,技术较为成熟,但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a.施工后不能立即开放道路交通;b.热补沥青混合料适合于路面坑槽面积较大,又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而对于路面坑槽面积较小、位置比较分散的情况则很不方便;c.热补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施工都需要一定的较高温度,所以受施工季节的影响较大,并且在气温较低时混合料不易压实;d.施工时不可避免产生粉尘和有毒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影响作业人员健康。
冷补法即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就是事先将冷补沥青液与集料拌和得到混合料,用袋装好贮存起来,当发现路面上出现坑槽时,随时运到现场,进行路面修补,或者是先将冷补沥青液与集料分开贮存起来,当发现路面上出现坑洞时,随时运到现场,就地拌好,实施路面修补,无需加热设备,常温操作,具有高具有高效、节能、快速、及时等优点。
冷补沥青混合料研究起步较晚,技术还不够成熟,其中有些产品过多的注重了路用性能而忽略了施工和易性,有些则正好相反。大大限制了冷补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养护工程中的使用,降低了养护维修的效果。因此,亟需系统的、深入的对冷补沥青混合料研究,研制开发既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又具有较高强度的冷补沥青混合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其既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又具有较高强度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冷补沥青混合料,以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基质沥青90~100份、SBS树脂2~5份、橡胶乳化油1~6份、稳定剂0.005~0.02份、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10~15份、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6~9份、填料65~75份。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是由包含ε-环己内酯单体与聚合物引发剂的反应物与催化剂混合并发生聚合反应制得,所述ε-环己内酯单体和聚合物引发剂的重量比为14~15:3~3.5,所述催化剂的用量是ε-环己内酯单体和聚合物引发剂总用量的1/1000~5/1000。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聚丁二烯的结构式是所述r是共聚物重复单元的链节数,所述聚丁二烯的平均分子量为4300~4500。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引发剂为双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异辛酸亚锡。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为2万~3万。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二月桂酸二甲基锡。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填料包括重量比为95~97:3~5的集料和水泥。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集料包括粒径为10~15mm的玄武岩、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粒径为0~5mm的石屑和粒径为0~0.6mm的矿粉,所述玄武岩、石灰岩、石屑和矿粉的重量为3~4:3~4:1~2:1~2。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上述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0~175℃,加入SBS树脂,在170~175℃下进行溶胀0.5~1小时,然后升温至180℃~185℃采用胶体磨研磨,随后再加入橡胶软化油;控制温度在180℃~185℃搅拌2~3小时,降低温度至170℃~175℃后加入稳定剂再搅拌1.5~2小时;
(2)降温至110~150℃,边搅拌边加入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和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
(3)降至室温,加入填料,搅拌均匀,即得冷补沥青混合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冷补沥青混合料既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又具有较高强度的优点。
第二、冷补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一的核磁氢谱谱图;
图2是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一的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实施例1:3.2Kg的双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和10L的甲苯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并在减压条件下除去溶剂甲苯以带出体系中的水。然后,将14.5Kg的单体ε-环己内酯和0.029Kg的催化剂Sn(Oct)2加入到体系中,并进行3次液氮冷却—抽气—充氮气—熔融循环除去体系中的氧气。然后,将体系在115℃下反应36小时。粗产物冷却到室温,溶于二氯乙烷后在过量的石油醚中进行沉淀;这个溶解沉淀的过程重复进行3次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产物。得到的产物在真空条件下干燥,并称重,共得到16.98Kg的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一。
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一的平均分子量为2.5万。
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一的结构通过CDCl3液体1HNMR表征确定,谱图如图1所示,结构如图2所示。
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实施例2:3Kg的双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和10L的甲苯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并在减压条件下除去溶剂甲苯以带出体系中的水。然后,将15Kg的单体ε-环己内酯和0.054Kg的催化剂Sn(Oct)2加入到体系中,并进行3次液氮冷却—抽气—充氮气—熔融循环除去体系中的氧气。然后,将体系在115℃下反应36小时。粗产物冷却到室温,溶于二氯乙烷后在过量的石油醚中进行沉淀;这个溶解沉淀的过程重复进行3次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产物。得到的产物在真空条件下干燥,并称重,共得到17.37Kg的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二。
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二的平均分子量为2万。
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实施例3:3.5Kg的双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和10L的甲苯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并在减压条件下除去溶剂甲苯以带出体系中的水。然后,将14Kg的单体ε-环己内酯和0.0875Kg的催化剂Sn(Oct)2加入到体系中,并进行3次液氮冷却—抽气—充氮气—熔融循环除去体系中的氧气。然后,将体系在115℃下反应36小时。粗产物冷却到室温,溶于二氯乙烷后在过量的石油醚中进行沉淀;这个溶解沉淀的过程重复进行3次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产物。得到的产物在真空条件下干燥,并称重,共得到16.97Kg的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三。
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三的平均分子量为3万。
实施例1:
(1)将90Kg的基质沥青加热到170℃,加入5Kg的SBS树脂,在170℃下进行溶胀1小时,然后升温至185℃采用胶体磨研磨,随后再加入1Kg的橡胶软化油;控制温度在185℃搅拌2小时,降低温度至170℃℃后加入0.012Kg的二月桂酸二甲基锡再搅拌1.5小时;
(2)降温至110~150℃,边搅拌边加入15Kg的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和9Kg的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
(3)降至室温,加入70Kg的填料(20.16Kg的粒径为10~15mm的玄武岩、26.88Kg的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13.44Kg的粒径为0~5mm的石屑、6.72Kg的粒径为0~0.6mm的矿粉和2.8Kg水泥),搅拌均匀,即得冷补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2:
(1)将95Kg的基质沥青加热到172℃,加入2Kg的SBS树脂,在172℃下进行溶胀0.75小时,然后升温至182℃采用胶体磨研磨,随后再加入6Kg的橡胶软化油;控制温度在182℃搅拌2.5小时,降低温度至172℃后加入0.02Kg的二月桂酸二甲基锡再搅拌2小时;
(2)降温至110~150℃,边搅拌边加入12.5Kg的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和7.5Kg的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
(3)降至室温,加入65Kg的填料(22.06Kg的粒径为10~15mm的玄武岩、22.06Kg的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6.31Kg的粒径为0~5mm的石屑、6.31Kg的粒径为0~0.6mm的矿粉和1.95水泥),搅拌均匀,即得冷补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3:
(1)将100Kg的基质沥青加热到175℃,加入3.5Kg的SBS树脂,在175℃下进行溶胀0.5小时,然后升温至185℃采用胶体磨研磨,随后再加入3.5Kg的橡胶软化油;控制温度在185℃搅拌3小时,降低温度至175℃后加入0.005Kg的二月桂酸二甲基锡再搅拌1.75小时;
(2)降温至110~150℃,边搅拌边加入10Kg的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和6Kg的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
(3)降至室温,加入75Kg的填料(28.5Kg的粒径为10~15mm的玄武岩、21.375Kg的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7.125Kg的粒径为0~5mm的石屑、14.25Kg的粒径为0~0.6mm的矿粉和3.75Kg的水泥),搅拌均匀,即得冷补沥青混合料。
对比例1:
(1)将90Kg的基质沥青加热到170~175℃,加入5Kg的SBS树脂,在170~175℃下进行溶胀0.5~1小时,然后升温至180℃~185℃采用胶体磨研磨,随后再加入1Kg的橡胶软化油;控制温度在180℃~185℃搅拌2小时,降低温度至170℃~175℃后加入0.012Kg的二月桂酸二甲基锡再搅拌1.5小时;
(2)降温至110~150℃,边搅拌边加入24Kg的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搅拌均匀;
(3)降至室温,加入70Kg的填料(20.16Kg的粒径为10~15mm的玄武岩、26.88Kg的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13.44Kg的粒径为0~5mm的石屑、6.72Kg的粒径为0~0.6mm的矿粉和2.8Kg水泥),搅拌均匀,即得冷补沥青混合料。
对比例2:
(1)将90Kg的基质沥青加热到170~175℃,加入5Kg的SBS树脂,在170~175℃下进行溶胀0.5~1小时,然后升温至180℃~185℃采用胶体磨研磨,随后再加入1Kg的橡胶软化油;控制温度在180℃~185℃搅拌2小时,降低温度至170℃~175℃后加入0.012Kg的二月桂酸二甲基锡再搅拌1.5小时;
(2)降温至110~150℃,边搅拌边加入24Kg的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
(3)降至室温,加入70Kg的填料(20.16Kg的粒径为10~15mm的玄武岩、26.88Kg的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13.44Kg的粒径为0~5mm的石屑、6.72Kg的粒径为0~0.6mm的矿粉和2.8Kg水泥),搅拌均匀,即得冷补沥青混合料。
根据JTG E20-2011的试验规程对上述实施例1至3和对比例1至2的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通过表1的数据可知,上述实施例1至3沥青膜完全保存,剥离面积百分率接近于0,粘附性等级均为5,都达到了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应指标,符合试验的标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破损率均在3%以下,满足试验的要求。
实施例1至3具有马歇尔稳定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反应型树脂固化后形成不溶不熔三维胶联体系,其致使其冷拌机械性能得以大幅提升,力学性能得到极大增强。由此可见,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和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协同作用,提高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
实施例1至3具有较高的动稳定度。表明基质沥青与高性能弹性体形成高融合度的胶联体系,此交联体系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提升了混合料的机械性能,使冷补沥青混合料拥有更好的车辙性能,减小车辙病害的发生率,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以检测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从而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实施例1至3的水稳定性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80%),通过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和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固化交联反应,使本发明冷补沥青混合料形成连续网络结构,此结构将各组分粘聚起来,并能承受一定的外应力,因此在高温、低温及有水条件下,冷补沥青混合料不易出现离析。
对上述实施例1至3和对比例1至2制得的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抗紫外老化试验,试验采用紫外老化箱,进行48小时不间断紫外老化。上述实施例1至3和对比例1至2在紫外老化前后均无形变、气泡。并对上述实施例1至3和对比例1至2进行了紫外老化前后的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通过对表2的数据分析,相较于对比例1至2而言,本发明中所有实施例均具有较好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Claims (10)

1.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基质沥青90~100份、SBS树脂2~5份、橡胶乳化油1~6份、稳定剂0.005~0.02份、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10~15份、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6~9份、填料65~7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是由包含ε-环己内酯单体与聚合物引发剂的反应物与催化剂混合并发生聚合反应制得,所述ε-环己内酯单体和聚合物引发剂的重量比为14~15:3~3.5,所述催化剂的用量是ε-环己内酯单体和聚合物引发剂总用量的1/1000~5/1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丁二烯的结构式是所述r是共聚物重复单元的链节数,所述聚丁二烯的平均分子量为4300~45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引发剂为双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异辛酸亚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为2万~3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二月桂酸二甲基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重量比为95~97:3~5的集料和水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包括粒径为10~15mm的玄武岩、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粒径为0~5mm的石屑和粒径为0~0.6mm的矿粉,所述玄武岩、石灰岩、石屑和矿粉的重量为3~4:3~4:1~2:1~2。
10.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0~175℃,加入SBS树脂,在170~175℃下进行溶胀0.5~1小时,然后升温至180℃~185℃采用胶体磨研磨,随后再加入橡胶软化油;控制温度在180℃~185℃搅拌2~3小时,降低温度至170℃~175℃后加入稳定剂再搅拌1.5~2小时;
(2)降温至110~150℃,边搅拌边加入聚(ε-环己内酯)-聚丁二烯-聚(ε-环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和环氧预聚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
(3)降至室温,加入填料,搅拌均匀,即得冷补沥青混合料。
CN201711396918.2A 2017-12-21 2017-12-21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264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6918.2A CN108264266A (zh) 2017-12-21 2017-12-21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6918.2A CN108264266A (zh) 2017-12-21 2017-12-21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4266A true CN108264266A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72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6918.2A Pending CN108264266A (zh) 2017-12-21 2017-12-21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42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1634A (zh) * 2018-08-15 2019-01-11 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裂缝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269A (zh) * 2016-07-07 2016-11-16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7098A (zh) * 2016-10-19 2017-03-15 天津佰思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含有该乳化沥青的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7869A (zh) * 2017-05-10 2017-09-01 长安大学 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269A (zh) * 2016-07-07 2016-11-16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7098A (zh) * 2016-10-19 2017-03-15 天津佰思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含有该乳化沥青的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7869A (zh) * 2017-05-10 2017-09-01 长安大学 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1634A (zh) * 2018-08-15 2019-01-11 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裂缝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1634B (zh) * 2018-08-15 2020-04-17 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裂缝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7736C (zh) 一种沥青路面调理养护剂及制备方法
CN104312175B (zh) 一种沥青改性剂、改性乳化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各自制备方法
US20130041070A1 (en) Rubber asphal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043962A (zh) 一种沥青路面坑槽常温修补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21467A (zh) 一种高性能橡胶沥青灌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7257A (zh) 一种环保型路面加热型密封胶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KR101442156B1 (ko) 아스팔트 표면 보수제,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아스팔트 균열 보수방법
CN112029306A (zh) 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方法
CN104830075B (zh) 一种低噪音沥青路面胶结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Su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epoxy asphalt binders modified by core-shell rubber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re polymers
CN113150568A (zh) 一种改性的冷拌冷铺常温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085B (zh) 道桥铺装用干法环氧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ahebzamani et al.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polymerized pellets mix additives on improving asphalt mix properties
CN108264266A (zh) 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Polymer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relationship of hot-poured asphaltic crack repair material during thermal aging exploit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CN113860798A (zh) 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82792B (zh) 一种复合沥青冷补料及制备方法
CN108587204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再生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8250775A (zh) 反应型冷补沥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6416B (zh) 一种可长期储存的反应型速凝沥青路面冷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4933B (zh) 一种沥青路面快干型沥再生剂及制备方法
CN108250774A (zh) 冷铺彩色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02055A (zh) 有机硅改性橡胶沥青及其制造工艺和一体化立式反应装置
CN108117305A (zh) 再生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6571A (zh) 一种快速修复沥青路面裂缝的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