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2592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2592B
CN108242592B CN201711470416.XA CN201711470416A CN108242592B CN 108242592 B CN108242592 B CN 108242592B CN 201711470416 A CN201711470416 A CN 201711470416A CN 108242592 B CN108242592 B CN 108242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portion
main body
electronic device
radiation
excit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704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2592A (zh
Inventor
刘焕红
唐海军
吴青
刘国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704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2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2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2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金属中框,包括互连为一体的辐射主体和馈电部,所述辐射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馈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馈电部位于所述辐射主体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支撑板正对所述第二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连接至所述馈电部的电路板,以向所述馈电部馈入激励信号,所述辐射主体用于根据所述激励信号产生电磁波信号,所述馈电部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的轮廓为圆弧。馈电部的轮廓边缘设计为圆滑过渡的圆弧等形状,使馈入至馈电部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及辐射主体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发展出来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材质。由于金属后盖使得移动终端的外观更加绚丽,且金属后盖更加耐磨,因此,将移动终端的后盖(电池盖)设置为金属材质逐渐成了主流。移动终端在与其他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时候,常常需要天线将电磁波信号辐射出去,以及需要天线来接收其他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波信号。目前常用的天线为平面倒F天线(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和倒F天线(Inverted-F Antenna,IFA)。
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中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镁合金材质的支撑板固定在金属中框内,激励源向金属中框馈入激励信号,部分激励信号的能量会耦合到支撑板的参考地上,从而减小了金属中框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影响天线辐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辐射效率低,天线辐射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金属中框,包括互连为一体的辐射主体和馈电部,所述辐射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馈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馈电部位于所述辐射主体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支撑板正对所述第二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连接至所述馈电部的电路板,以向所述馈电部馈入激励信号,所述辐射主体用于根据所述激励信号产生电磁波信号,所述馈电部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的轮廓为圆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馈电部面对所述支撑板的表面,所述馈电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弧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主体包括面对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一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二圆角过渡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三圆角过渡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包括互连为一体的支撑主体和延伸部,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延伸部构成所述辐射主体的参考地,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辐射主体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辐射主体之间设有间隙。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部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重叠。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主体包括面对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垂直投影落入所述凹槽的范围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主体包括背离所述电路板一侧的第二表面,所述延伸部包括背离所述馈电部一侧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齐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正对所述馈电部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馈电部形成耦合电容,所述导电片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激励信号通过所述耦合电容以耦合馈电的方式传输至所述馈电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片包括导电本体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支,相邻的第一分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馈电部包括馈电本体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支,所述延伸本体与所述辐射本体的第二端相连,相邻的两个第二分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分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隙内,所述第二分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电路板上的激励源向馈电部馈入激励信号,部分激励信号的能量通过辐射主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部分激励信号的能量依次沿馈电部、第一端、第二端传输并最终耦合至支撑板的参考地,馈电部的轮廓边缘设计为圆滑过渡的圆弧等形状,使馈入至馈电部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及辐射主体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减小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I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金属中框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导电片与馈电部之间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仅限于智能手机、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电子书、便携式播放站(Play Station Portable,PSP)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便携式设备。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智能手机。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金属中框10和支撑板20。具体的,金属中框10为形成于电子设备100边缘的金属框架,具体到图1,金属中框10的至少部分构成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结合图4,金属中框10包括互连为一体的辐射主体12和馈电部14,一种实施方式中,辐射主体12与馈电部14一体成型,例如辐射主体12与馈电部14通过CNC加工胚料形成。进一步的,具体到图2,辐射主体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2与第二端124,具体的,第一端122和第二端124为金属中框10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其中,第一端122相对于第二端124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后壳200,第二端124相对于第一端122靠近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70。进一步的,馈电部14连接于第一端122,具体的,馈电部14凸设于第一端122,并且馈电部14位于辐射主体12朝向电子设备100内部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馈电部14为片状,且馈电部14的厚度较小。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固定于金属中框10内,金属中框10与支撑板20通过焊接、铆接、紧固件等方式固定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0为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镁合金、铝合金等,支撑板20一般通过冲压基材等方式形成。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为板状结构,以利于在支撑板20上固定显示屏70、电路板36等器件。请参阅图2,支撑板20与馈电部14位于辐射主体12的同一侧,即支撑板20也位于辐射主体12朝向电子设备100内部的一侧。进一步的,支撑板20正对第二端124,换言之,支撑板20在辐射主体12上的垂直投影位于辐射主体12的第二端124上。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上设有电连接至馈电部14的电路板36,以向馈电部14馈入激励信号,辐射主体12用于根据激励信号产生电磁波信号,具体的,电路板36上设有激励源32,激励源32集成于电路板36中,激励源32用于提供激励信号,一种实施方式中,激励源32通过直接馈电的方式与馈电部14电连接,以将激励信号通过馈电部14传输至辐射主体12。进一步的,激励源32与馈电部14之间还设有阻抗匹配电路34,阻抗匹配电路34用于匹配激励源32的输出阻抗与辐射主体12的输入阻抗之间的匹配度。阻抗匹配电路34的一端电连接激励源32,另一端电连接辐射主体12,阻抗匹配电路34用于调整激励源32的输出阻抗,并且阻抗匹配电路34还用于调整辐射主体12的输入阻抗,以调整输出阻抗与输入阻抗的匹配度。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通过调整激励源32的输出阻抗与辐射主体12的输入阻抗之间的匹配度,使得激励源32的输出阻抗与辐射主体12之间的输入阻抗匹配,以减小激励源32发出的激励信号在辐射主体12上的能量损失,提供激励源32发出的激励信号的信号传输质量,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通信质量。
请参阅图3和图4,馈电部14在支撑板20上的垂直投影的轮廓为圆弧。具体的,馈电部14的轮廓形状为圆弧等圆滑过渡的形状,有利于馈入至馈电部14中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14中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金属中框10的馈电部14接收激励源32传输的激励信号,馈电部14将激励信号传输至第一端122,并经由第一端122传递至第二端124,部分激励信号传递至第二端124后会通过第一表面122a耦合至支撑板20,换言之,部分激励信号依次沿着馈电部14、第一端122、第二端124、支撑板20的传输路径传输,支撑板20上设有参考地,激励信号耦合至参考地后被消耗,耦合至参考地的激励信号不再形成电磁波信号向外界辐射。可以理解的是,馈电部14、第一端122、第二端124形成的传输路径较长,激励信号在该传输路径的传输过程中,激励信号均匀的分布在辐射主体12内,使得耦合至支撑板20的参考地的激励信号较少,即更多的激励信号通过辐射主体12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提高天线辐射效率。进一步的,馈电部14的轮廓边缘设计为圆滑过渡的圆弧等形状,使馈入至馈电部14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14及辐射主体12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减小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馈电部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42和第二端面144,第二端面144为馈电部14面对支撑板20的表面,馈电部14包括连接第一端面142与第二端面144的第一侧面146,第一侧面146为弧面。具体的,第一端面142和第二端面144为平面,具体的,第一端面142和第二端面144为金属中框10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其中,第一端面142相对于第二端面144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后壳200,第二端面144相对于第一端面142靠近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70。第一侧面146为连接第一端面142与第二端面144的表面,第一侧面146设为弧面,例如外凸的弧面,或内凹的弧面,以使第一端面142与第二端面144之间均匀、圆滑的过渡,使馈入至馈电部14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14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减小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辐射主体12包括面对支撑板20的第一表面122a,具体的,第一表面122a为辐射主体12面对支撑板20的端面,馈电部14连接于第一表面122a上,具体的,馈电部14连接于第一表面122a对应第一端122的位置。第一端面142与第一表面122a通过第一圆角42过渡连接,即第一端面142与第一表面122a之间圆滑、均匀的过渡,使馈入至馈电部14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14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减小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进一步的,第二端面144与第一表面122a通过第二圆角44过渡连接,即第二端面144与第一表面122a之间圆滑、均匀的过渡,使馈入至馈电部14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14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减小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46与第一表面122a通过第三圆角46过渡连接,即第一侧面146与第一表面122a之间圆滑、均匀的过渡,使馈入至馈电部14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14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减小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包括互连为一体的支撑主体22和延伸部24,电路板36设置于支撑主体22上,延伸部24构成辐射主体12的参考地,延伸部24位于支撑主体22与辐射主体12之间。具体的,支撑主体22为平板状结构,方便放置电路板36、显示屏70等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主体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02和第四表面204,其中,第四表面204相对于第二表面202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后壳200,第二表面202相对于第四表面204靠近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70。电路板36固定放置于第四表面204上,显示屏70固定放置于第二表面202上。显示屏7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iginal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进一步的,显示屏70可以为仅仅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屏,也可以为集成有显示功能及触控功能的显示屏。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4和支撑主体22一体成型,例如通过基材经过同一次冲压等方式成型,进一步的,支撑主体22上还设有固定孔等结构特征。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4位于支撑主体22与辐射主体12之间,即延伸部24相较于支撑主体22靠近辐射主体12。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4上设有参考地,延伸部24突出于支撑主体22,即延伸部24不接触电路板36及显示屏70等,仅作为参考地。
请继续参阅图2,延伸部24与辐射主体12之间设有间隙,以隔开延伸部24与辐射主体12,增大辐射主体12上的激励信号通过第一表面122a向延伸部24上的参考地的传输路径,降低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以使更多的激励信号通过辐射主体12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2,馈电部14在支撑板20上的垂直投影与延伸部24至少部分重叠。具体的,馈电部14至少部分与延伸部24正对,从而减小金属中框10与支撑板2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100的体积。
请继续参阅图2,支撑主体22包括背离电路板36一侧的第二表面202,延伸部24包括背离馈电部14一侧的第三表面206,第二表面202与第三表面206齐平。具体的,延伸部24的厚度小于支撑主体22的厚度,第二表面202与第三表面206齐平以增大延伸部24与馈电部14的距离,从而间接延长馈电部14、第一端122、第二端124、延伸部24形成的传输路径,激励信号均匀的分布在辐射主体12内,使得耦合至支撑板20的参考地的激励信号较少,即更多的激励信号通过辐射主体12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提高天线辐射效率。
请参阅图6,一种实施方式中,辐射主体12包括面对支撑板20的第一表面122a,第一表面122a上设有凹槽50,延伸部24在第一表面122a上的垂直投影落入凹槽50的范围内,换言之,延伸部24正对凹槽50。本实施例中,凹槽50可以为矩形凹槽也可以为圆弧形凹槽等。凹槽50的设计增大了第一表面122a与延伸部24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辐射主体12内的激励信号通过第一表面122a向延伸部24耦合,更多的激励信号通过辐射主体12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提高天线辐射效率。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馈电部14自辐射主体12的第一端122延伸出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导电片600,导电片600与馈电部14形成耦合电容,激励信号通过耦合电容以耦合馈电的方式传输至馈电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馈电部14远离第二端124的端面与辐射主体12远离第二端124的端面平齐,在延伸部24相较于第二端124的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了馈电部14与延伸部24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激励信号在辐射主体12上传输并经由第一端122耦合至延伸部24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增大,使得激励信号在辐射体上传输地更均匀,进一步提升了天线辐射体辐射的电磁波信号的带宽。进一步地,由于激励信号在辐射主体12上传输,并经由第一端122耦合至延伸部24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增大,进一步避免了辐射主体12上传输的激励信号的能量过多地耦合到参考地,使得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地参与辐射以形成电磁波信号,进一步提高了辐射主体12的辐射效率。此外,馈电部14自辐射主体12的第一端122延伸出来,可以增强辐射主体12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8,图8为图7中所示的天线组件中导电片600与馈电部14之间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导电片600包括导电本体510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支520。相邻的第一分支52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530。馈电部14包括馈电本体22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支222。馈电本体221与辐射主体12的第二端124相连,相邻的两个第二分支22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23。第一分支520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间隙223内,第二分支22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间隙530内。本实施方式中的导电片600的第一分支52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间隙223内,第二分支22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间隙530内,从而增加了导电片600与馈电部14之间的耦合电容,进而提高了激励信号自导电片600传输至馈电部14时候的信号传输质量。
电路板36上的激励源32向馈电部14馈入激励信号,部分激励信号的能量通过辐射主体12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部分激励信号的能量依次沿馈电部14、第一端122、第二端124传输并最终耦合至支撑板20的参考地,馈电部14的轮廓边缘设计为圆滑过渡的圆弧等形状,使馈入至馈电部14的激励信号在馈电部14及辐射主体12内均匀分布,有利于激励信号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向外界辐射,减小参考地耦合的激励信号的能量,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中框,包括互连为一体的辐射主体和馈电部,所述馈电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辐射主体的表面通过圆角过渡连接;所述辐射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馈电部位于所述辐射主体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支撑板在所述辐射主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辐射主体的第二端上且在所述辐射主体的第一端之外,所述支撑板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构成所述辐射主体的参考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连接至所述馈电部的电路板,以向所述馈电部馈入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依次经所述馈电部、所述辐射主体的第一端、所述辐射主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延伸部相耦合,所述辐射主体用于根据所述激励信号产生电磁波信号,所述馈电部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的轮廓为圆弧,使馈入至所述馈电部的激励信号在所述馈电部及所述辐射主体内均匀分布,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及天线辐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馈电部面对所述支撑板的表面,所述馈电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主体包括面对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一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二圆角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第三圆角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与所述延伸部互连为一体的支撑主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辐射主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辐射主体之间设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主体包括面对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垂直投影落入所述凹槽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包括背离所述电路板一侧的第二表面,所述延伸部包括背离所述馈电部一侧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正对所述馈电部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馈电部形成耦合电容,所述导电片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激励信号通过所述耦合电容以耦合馈电的方式传输至所述馈电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包括导电本体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支,相邻的第一分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馈电部包括馈电本体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支,所述馈电本体与所述辐射本体的第二端相连,相邻的两个第二分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分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隙内,所述第二分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CN201711470416.XA 2017-12-29 2017-12-2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242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0416.XA CN108242592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0416.XA CN108242592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592A CN108242592A (zh) 2018-07-03
CN108242592B true CN108242592B (zh) 2020-01-21

Family

ID=6270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70416.XA Active CN108242592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25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1062B2 (en) * 2018-07-31 2023-1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device radiating antenna disposed on an inner side of an insulation rear hous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0371B (zh) * 2024-01-30 2024-04-30 北京宏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带定向高增益天线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527A (zh) * 2016-05-14 2016-10-12 上海大学 一种带耦合线的宽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206271884U (zh) * 2016-12-22 2017-06-20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
CN106887695A (zh) * 2017-01-19 2017-06-2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332162U (zh) * 2017-01-04 2017-07-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导电盖体组件及终端
CN106992360A (zh) * 2016-01-20 2017-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有天线的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0885B (zh) * 2010-12-24 2013-08-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全向辐射超宽带天线
EP2940787B1 (en) * 2012-12-21 2020-06-1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819069B2 (en) * 2015-02-11 2017-11-14 Google Inc. Multi-band antenna with a battery resona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360A (zh) * 2016-01-20 2017-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有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6025527A (zh) * 2016-05-14 2016-10-12 上海大学 一种带耦合线的宽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206271884U (zh) * 2016-12-22 2017-06-20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
CN206332162U (zh) * 2017-01-04 2017-07-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导电盖体组件及终端
CN106887695A (zh) * 2017-01-19 2017-06-2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1062B2 (en) * 2018-07-31 2023-1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device radiating antenna disposed on an inner side of an insulation rear hou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592A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9680B2 (en) Antenna unit with a parasitic coupler
US8779988B2 (en) Surface mount device multiple-band antenna module
JP2002064601A (ja) 移動電話装置及びその内蔵アンテナ
CN108232425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装置
EP3506422B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692909B (zh) 天線裝置
CN103094692A (zh) 槽孔天线
CN108242592B (zh) 电子设备
TW201322553A (zh) 可攜式通訊裝置之多頻天線
US20080238787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280973A1 (en) Antenna structure
US20130271344A1 (en) Antenna device
CN108200740B (zh) 电子设备
US11303035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88751B (zh) 电子装置
CN109659672B (zh) 一种终端设备
TW201719967A (zh) 行動通訊裝置
CN210607598U (zh)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US8717239B2 (en) Multi-band antenna
CN114982061A (zh) 背腔式边框天线
CN108023162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130335292A1 (en) Circuit board having antenna structure
CN108232427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装置
WO2022111064A1 (zh) 电子设备
TW201628264A (zh) 多頻段天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