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7598U -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7598U
CN210607598U CN201922031764.8U CN201922031764U CN210607598U CN 210607598 U CN210607598 U CN 210607598U CN 201922031764 U CN201922031764 U CN 201922031764U CN 210607598 U CN210607598 U CN 210607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antenna
metal
radiation
intellig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17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春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317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7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7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7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包括金属后壳、显示屏以及天线装置,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内,所述显示屏的外边沿至所述金属后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净空间距,所述天线装置设于所述金属后壳且位于所述净空间距内。采用本方案,将天线装置设于显示屏的外边沿至金属后壳的内壁面之间的净空间距内,从而能够利用该净空间距能够减少对天线的性能影响,无需在金属后壳上设置断缝及在断缝内填充绝缘材质,降低工艺复杂程度以及减少绝缘材料使用,有效提高金属后壳的外观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的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例如蓝牙、WIFI等。另外,为了满足用户对于智能终端外观效果以及提高屏占比的追求,智能终端的后壳多由塑胶材质更改为金属材质,同时尽量增大显示屏的显示面积,减少边框。
然而,由于屏占比的提升压缩了天线的净空区,极大的影响了天线的性能。因此,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终端采用在智能终端的金属后壳上增加断缝,然后在断缝中填充绝缘材质,以此减少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在智能终端的金属后壳上增加断缝填充绝缘材料,不仅增加工艺及增加材料使用,而且断缝将金属后壳分隔成多部分,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金属后壳外观一致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无需在金属后壳上设置断缝,在保证了天线性能的前提下,满足用户对于金属后壳外观一致性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包括金属后壳、显示屏以及天线装置,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内,所述显示屏的外边沿至所述金属后壳的内壁面具有净空间距,所述天线装置设于所述金属后壳且位于所述净空间距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净空间距位于所述金属后壳的顶部、侧部或底部,且所述净空间距不小于3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装置包括天线支架和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支架设于所述金属后壳,所述天线本体设于所述天线支架上,且所述天线支架为非金属材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连接形成天线路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及第三分支,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三分支相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第三分支与所述第一分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支靠近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的一端上设有天线馈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及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连接形成第一天线路径,所述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分支共同形成第二天线路径,所述第一天线路径和所述第二天线路径产生的谐振频率共同落在第一频段内。
优选地,所述同一频段为Wifi2.4GHz频段。
优选地,所述金属后壳包括内底面、侧壁面和顶面,所述侧壁面与所述内底面及所述顶面相连,所述顶面与所述内底面平行,所述天线支架设于所述内底面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所述天线支架的上表面与所述顶面齐平,所述天线本体设于所述天线支架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侧壁面相连。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包括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一辐射部设有所述天线馈点,所述第二辐射部位于所述第一辐射部远离所述天线馈点的一端,所述第二辐射部相对所述第一辐射部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金属后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包括第三辐射部和第四辐射部,所述第三辐射部的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辐射部设置,所述第四辐射部自所述第三辐射部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金属后壳;
所述第三分支包括第五辐射部和第六辐射部,所述第五辐射部连接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一端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五辐射部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连接处形成折弯空间,所述第一辐射部设有所述天线馈点的一端位于所述折弯空间内,所述第六辐射部自所述第五辐射部向远离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方向延伸。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长度,所述第六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辐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长度,所述第三辐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辐射部的长度,所述第六辐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五辐射部的长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及所述显示屏耦合形成第二频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减少对天线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高金属后壳的外观一致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通过将天线装置设于显示屏的外边沿至金属后壳的内壁面之间的净空间距内,从而能够利用该净空间距能够减少对天线的性能影响,无需在金属后壳上设置断缝及在断缝内填充绝缘材质,降低工艺复杂程度以及减少绝缘材料使用,有效提高金属后壳的外观一致性。
(2)天线带宽宽且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通过将天线本体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与金属后壳相连形成第一天线路径,将第一分支、第二分支与金属后壳相连后与第三分支形成第二天线路径,因第一天线路径和第二天线路径所产生的谐振频率为同一频段,从而能更有效增加天线的带宽,提高天线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实施例方案的天线S参数以及无源效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包括金属后壳10、显示屏20以及天线装置30,显示屏20设于金属后壳10内,显示屏20的外边沿至金属后壳1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净空间距L1,天线装置30设于该金属后壳10且位于该净空间距L1内。
可以得知的是,本实施例提及的智能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终端,该金属后壳1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终端的底壳。
通过将天线装置30设于净空间距L1内,从而可以减少对天线装置30的性能影响,在采用金属后壳10的基础上,无需在金属后壳10上增加断缝,有利于保持金属后壳10的外观一致性,同时简化金属后壳10的制备工艺,降低成本。
以该智能终端为平板电脑为例。该金属后壳10可为近似方形壳体,其内形成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主板、电池、摄像头、麦克风等电子器件。
具体地,金属后壳10的容置空间包括内底面11、侧壁面12以及顶面13,该侧壁面12与内底面11以及顶面13相连,该顶面13与内底面11平行。
进一步地,显示屏20设置在金属后壳10的容置空间内,且显示屏20的外边沿至金属后壳10的侧壁面12之间形成该净空间距L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20是指有效显示部分,其上盖设有玻璃盖板22。更具体地,该显示屏20包括有ITO(氧化烟锡)金属层,该ITO金属层用于与主板、电池等电子元器件连接,实现显示屏20的电性连接。该净空间距L1是由显示屏20的ITO金属层的外边沿至金属后壳10的容置空间的侧壁面12之间形成的。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的外边沿是指显示屏的侧边。
更进一步地,该净空间距L1可形成于金属后壳10的顶部、侧部或者是底部。具体地,以智能终端为平板电脑为例,该金属后壳10的顶部是指:金属后壳10的上部分,通常为设置摄像头的部分。若净空间距L1形成于该金属后壳10的顶部,则净空间距L1可位于前置摄像头的一侧。
同理,金属后壳10的侧部是指:金属后壳10的两侧部分,通常设置有开关按键、音量按键。
同理,金属后壳10的底部是指:金属后壳10的下部分,通常为设置主按键或麦克风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天线的性能,该净空间距L1不宜过小。优选地,该净空间距L1可大于或等于3mm,例如,净空间距L1可为3mm、4mm、5mm、6mm等等。净空间距L1越大,天线性能越好。但是,如果净空间距L1过大,在不增大金属后壳10的体积的前提下,则需缩小显示屏20的ITO金属层的面积,这样,则可能影响显示屏20的显示面积,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提高屏占比的要求,因此,该净空间距L1优选控制在3mm-8mm之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天线装置30可包括天线支架31和天线本体32,天线支架31设于金属后壳10,天线本体32设于天线支架31上,且该天线支架31为非金属材质。具体地,天线支架31可为塑胶材质,天线本体32可采用LDS的方式成型于该天线支架31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本体32还可采用弹片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天线支架31上。
进一步地,天线支架31包括下表面、侧表面以及上表面,其中,天线支架31的下表面贴设于金属后壳10的内底面11,天线支架31的侧表面贴设于金属后壳10的内侧面,天线支架31的上表面可与金属后壳10的顶面13齐平或低于金属后壳10的顶面13,该天线本体32可LDS设于该天线支架31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天线本体32可为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支的天线,该天线本体32的全部或部分分支与金属后壳10连接形成天线路径。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例的天线本体32而言,若其具有一个分支,则该分支需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若其具有两个分支,则可两个分支均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或者,仅其中一个分支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另外的一个分支与金属后壳10不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该天线分体具有三个分支,即,天线本体32包括第一分支32a、第二分支32b及第三分支32c,第二分支32b与第三分支32c相连接,第二分支32b、第三分支32c与第一分支32a间隔设置,第一分支32a靠近第二分支32b及第三分支32c的一端上设有天线馈点321。具体地,第一分支32a以及第二分支32b均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而第三分支32c未与金属后壳10相连。其中,第一分支32a、第二分支32b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形成第一天线路径L2,第一分支32a、第二分支32b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并与第三分支32c共同形成第二天线路径L3,该第一天线路径L2和第二天线路径L3产生的谐振频率共同落在同一第一频段内,该第一频段可为WIFI2.4-2.5GHz。也就是说,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该天线能够产生双谐振,且该双谐振的频段相同,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智能终端的天线带宽,提高天线性能。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天线路径L2和第二天线路径L3产生的谐振频段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具体调整频段可通过调节第一天线路径L2和第二天线路径L3的长度实现。
进一步地,第一分支32a包括第一辐射部322和第二辐射部323,第一辐射部322设有该天线馈点321,第二辐射部323位于该第一辐射部322远离天线馈点321的一端,且第二辐射部323自第一辐射部322向上延伸并连接于金属后壳10。具体地,第一辐射部322在天线支架31的上表面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辐射部323在第一辐射部322的远离天线馈点321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即,以净空间距L1形成于金属后壳10的顶部为例,则第一辐射部322是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与金属后壳10的内侧面相连接,从而使得金属后壳10能够作为天线的辐射体,提升天线的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分支32b包括第三辐射部324和第四辐射部325,第三辐射部324的一端延伸至靠近第一辐射部322设置,第四辐射部325自第三辐射部324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连接于金属后壳10。即,第三辐射部324同样在天线支架31的上表面上沿水平方向延伸,而第四辐射部325则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并与金属后壳10的内侧面相连接。这样,由于第二辐射部323、第四辐射部325都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因此,第一辐射部322、第二辐射部323、第三辐射部324和第四辐射部325以及金属后壳10之间形成了第一天线路径L2(如图3中箭头方向所示)。
更进一步地,第三分支32c包括第五辐射部326和第六辐射部327,第五辐射部326连接于第三辐射部324的一端并向下延伸,且第五辐射部326与第三辐射部324的连接处形成折弯空间328,该第一辐射部322设有天线馈点321的一端位于该折弯空间内,该第六辐射部327自第五辐射部326向远离第一辐射部322的方向延伸。具体地,该第六辐射部327同样在天线支架31上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六辐射部327和第一辐射部322可近似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五辐射部326可靠近第三辐射部324的末端设置,从而可在第五辐射部326和第三辐射部324的连接处形成该折弯空间328。
进一步地,第一辐射部322的长度大于第二辐射部323的长度,第三辐射部324的长度大于第四辐射部325的长度,同理,第六辐射部327的长度大于第五辐射部326的长度,即,沿天线支架31的上表面水平方向延伸的辐射部的长度较长。
更进一步地,第一辐射部322的长度可大于或等于第三辐射部324的长度,且第三辐射部324的长度大于第六辐射部327的长度,这样,第一天线路径L2和第二天线路径L3的长度差距不大,从而有利于第一天线路径L2和第二天线路径L3产生的谐振频率落在同一频段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想调整第一天线路径L2和第二天线路径L3产生的谐振频率,可通过调整第一辐射部322、第三辐射部324及第六辐射部327的长度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不同的天线频率,该第一分支32a与金属后壳10及显示屏20的ITO金属层可相互耦合形成第二频段,该第二频段可为WiFi 5-6GHZ频段。具体地,第一分支32a的第二辐射部323与金属后壳10相连接,同时第一分支32a的第一辐射部322上的天线馈点321与显示屏20的ITO金属层耦合,从而在第一分支32a、金属后壳10和显示屏20的ITO金属层之间可产生第二频段的频率,该频率用于进一步增加天线的带宽,进一步提升天线的性能。
具体地,如图5所示,图5中示出了采用本实施例方案时,天线的S参数和无源效率曲线。其中,位于图中上方的2、3、4、5、6等数值表示天线的频率,黑色线条表示天线的回波损耗值,灰色线条表示天线的效率。如图5所示,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在WiFi 2.4-2.5GHZ频段以及WiFi 5-6GHZ频段时,天线的效率值趋近于0dB,其效率最佳。
采用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通过将天线装置设于净空间距内,从而在不影响天线性能的前提下,无需在金属后壳上设置断缝并填充绝缘材料,有效保持金属后壳的外观一致性,满足用户对于金属后壳的外观一致性要求。
另外,天线本体采用第一分支、第二分支与金属后壳相连接形成第一天线路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与金属后壳相连接并与第三分支共同形成第二天线路径,因第一天线路径和第二天线路径的长度接近,从而能够产生双谐振,有效提高天线的带宽。
此外,采用第一分支、第二分支、第三分支LDS在天线支架上的方式,天线本体结构实用简单,便于天线的结构设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后壳、显示屏以及天线装置,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金属后壳内,所述显示屏的外边沿至所述金属后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净空间距,所述天线装置设于所述金属后壳且位于所述净空间距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净空间距位于所述金属后壳的顶部、侧部或底部,且所述净空间距大于或等于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包括天线支架和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支架设于所述金属后壳,所述天线本体设于所述天线支架上,且所述天线支架为非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分支,所述天线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连接形成天线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及第三分支,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三分支相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第三分支与所述第一分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支靠近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的一端上设有天线馈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及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连接形成第一天线路径,所述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分支共同形成第二天线路径,所述第一天线路径和所述第二天线路径产生的谐振频率共同落在第一频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包括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一辐射部设有所述天线馈点,所述第二辐射部位于所述第一辐射部远离所述天线馈点的一端,所述第二辐射部自所述第一辐射部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金属后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包括第三辐射部和第四辐射部,所述第三辐射部的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辐射部设置,所述第四辐射部自所述第三辐射部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金属后壳;
所述第三分支包括第五辐射部和第六辐射部,所述第五辐射部连接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一端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五辐射部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连接处形成折弯空间,所述第一辐射部设有所述天线馈点的一端位于所述折弯空间内,所述第六辐射部自所述第五辐射部向远离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长度,所述第六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辐射部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金属后壳及所述显示屏耦合形成第二频段。
CN201922031764.8U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Active CN210607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1764.8U CN210607598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1764.8U CN210607598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7598U true CN210607598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5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1764.8U Active CN210607598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75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4693A (zh) * 2020-06-09 2020-08-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和移动终端
CN113346232A (zh) * 2021-06-01 2021-09-03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nfc功能的移动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4693A (zh) * 2020-06-09 2020-08-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和移动终端
CN113346232A (zh) * 2021-06-01 2021-09-03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nfc功能的移动设备
CN113346232B (zh) * 2021-06-01 2022-09-13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nfc功能的移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8224B (zh)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EP3716403B1 (en)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48534A (zh) 底架激励天线设备和方法
US10411358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US9899728B2 (en) Mobile terminal
US20180090819A1 (en)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2013008493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US20230352854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28415B (zh) 一种无线电子通信设备
CN210607598U (zh) 一种全金属后壳的智能终端
CN204216224U (zh) 移动终端
KR100696886B1 (ko)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CN203503779U (zh) 天线和手持通讯设备
CN109687105A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5211942U (zh) 手机
CN208738422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5811074A (zh) 一种天线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US2015017150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2042306A1 (zh) 天线单元和电子设备
CN106686173A (zh) 移动终端的导电盖体、移动终端的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8242592B (zh) 电子设备
CN106941207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311910A (zh) 移动装置
CN106450768B (zh) 移动终端
CN107293856B (zh) 一种nfc天线结构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