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2185B -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2185B
CN108232185B CN201711361105.XA CN201711361105A CN108232185B CN 108232185 B CN108232185 B CN 108232185B CN 201711361105 A CN201711361105 A CN 201711361105A CN 108232185 B CN108232185 B CN 108232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concentration
mass ratio
deionized water
weig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611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2185A (zh
Inventor
李正松
孔令涌
严泽华
李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ynan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ynan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ynan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ynan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611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2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2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2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2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包括(1)称取镍、钴、锰硫酸盐和水,得到溶液A;(2)称取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4:1‑2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3)称取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得到溶液C;(4)称取浓氨水和去离子水,得到溶液D;(5)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按照2‑4:0.1‑2:3‑5:1‑3的比例加入反应釜,反应温度保持在50‑70℃,pH控制在11.0‑12.5,反应时间为30‑60h,反应得到三元前驱体。采用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使掺杂元素与前驱体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

Description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镍钴锰三元材料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具有容量高、工作电压高及成本适中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结构稳定性能较差等问题。通过加入掺杂元素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稳定性、改善电化学性能等问题。现有技术主要采用固相法掺杂,固相混合均匀程度难以保证,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现有技术也有采用液相掺杂方法来合成三元前驱体,例如公开号为CN 103840133B、发明名称为《一种稀土掺杂的高压实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稀土氧化物溶于浓硝酸中,然后加热至氧化物分解,冷却后用酰胺类试剂调节稀土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01-0.04mol/L;(2)在球磨机中先加入碳酸锂粉体,碳酸锂粉体的粒径D50为2-9微米,然后按照R/M(Ni+Co+Mn)摩尔比为0.010±0.010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接着按照固液质量比1:1加入无水乙醇,开启球磨主电机,运行10分钟后按照Li/M(Ni+Co+Mn)摩尔比为1.05±0.05加入三元前驱体,三元前驱体的粒径D50为9-11微米,球磨90±50min;(3)将球磨后的物料通过隔膜泵打入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60±30分钟,真空度≤-0.065Mpa;干燥后的物料在辊道窑中进行烧成,热处理气氛为空气;烧成分为13个温区,主温区为6-10温区,主温区温度850-950℃,主温区反应时间12-20小时,烧成过程中通过鼓风机向各个温区进行通风,风量为120-150m3/h;烧成后的物料通过高速混合机进行分散,分散时间5±2min,分散后的物料通过气流分级机进行分级;分级后的物料按照1:(4±2)的比例在水洗搅拌桶进行水洗,水洗时间为120±30min;水洗后的物料通过隔膜泵打入双锥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真空干燥机需带过滤功能,滤布规格≥1500目,压滤压力0.2-0.4MPa,压滤时间30±10min,干燥时间为120±30min,得到液相掺杂的稀土三元材料粉体;(4)将干燥后粉体放入渗透炉中,等渗透炉升温到500-650℃以后开始向炉内通入N2,直到炉内的空气完全排除,接着向炉内滴加步骤(1)所得溶液,在500-650℃扩渗3-6小时,即可得到目标粒子。
对比文件1利用液相掺杂合成三元前驱体需要用到稀土化合物,稀土化合物比较匮乏且价格较贵,导致对比文件1的应用范围较窄且成本较高。而且,对比文件1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需要球磨、干燥、烧成、分散、水洗、再干燥等多道工序的方可制得,实施不方便,耗时长,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相掺杂合成三元前驱体的方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使掺杂元素与前驱体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包括:
(1)称取镍、钴、锰硫酸盐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2-6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1.0-2.0mol/L的溶液A;
(2)分别称取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0.5-1.5mol/L的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4:1-2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
(3)称取浓度为10-35%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3:1-3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3-5mol/L的溶液C;
(4)称取浓度为15-30%的浓氨水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3:2-4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4-6mol/L的溶液D;
(5)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按照2-4:0.1-2:3-5:1-3的比例加入反应釜,反应温度保持在50-70℃,pH控制在11.0-12.5,反应时间为30-60h,反应得到三元前驱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是按照2.5-3.5:0.5-1.5:3.5-4.5:1.5-2.5的比例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时间为40-50h,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300-600rpm/min。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是按照3:1:4:2的比例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时间为42-48h,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350-550rpm/min。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称取镍、钴、锰硫酸盐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3-5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1.0-1.5mol/L的溶液A。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分别称取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0.5-1mol/L的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4:1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硫酸铝溶液由下述方法制得:
将硫酸铝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为1-2:3-4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0.5-1mol/L的混合溶液。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称取浓度为20-35%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3-5mol/L的溶液C。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称取浓度为25-30%的浓氨水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2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4-5mol/L的溶液D。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4)之后,还包括:对浆料进行抽滤、洗涤及烘干。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驱体的粒径D50≤6μm。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采用在前驱体共沉淀反应过程中加入铝盐溶液,使掺杂元素与前驱体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使用本工艺进行生产,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
二、本发明在前驱体中采用液相法加入掺杂元素,实现了分子级混合,解决了物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三、本发明制得的三元前驱体粒径分布均匀、振实密度高、形貌规则;
四、采用本发明制得的三元前驱体与碳酸锂混合煅烧制得的三元材料,该三元材料在高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合成前驱体所得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对比图;
图4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合成前驱体所得正极材料的3C循环稳定性对比图;
图5是本发明三元前驱体制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包括:
S101、称取镍、钴、锰硫酸盐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2-6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1.0-2.0mol/L的溶液A。
优选的,称取镍、钴、锰硫酸盐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3-5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1.0-1.5mol/L的溶液A。
更佳的,称取镍、钴、锰硫酸盐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3-4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1.1-1.4mol/L的溶液A。
S102、分别称取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0.5-1.5mol/L的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4:1-2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
优选的,分别称取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0.5-1mol/L的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4:1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
更佳的,分别称取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0.6-0.9mol/L的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5-3.5:1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
S102步骤中,硫酸铝为本发明的掺杂助剂,提高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所述硫酸铝溶液由下述方法制得:将硫酸铝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为1-2:3-4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0.5-1mol/L的混合溶液。优选的,将硫酸铝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为1.1-1.8:3.2-3.8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0.6-0.9mol/L的混合溶液。
S103、称取浓度为10-35%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3:1-3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3-5mol/L的溶液C。
优选的,称取浓度为20-35%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3-5mol/L的溶液C。
更佳的,称取浓度为25-30%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3.5-4.5mol/L的溶液C。
S104、称取浓度为15-30%的浓氨水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3:2-4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4-6mol/L的溶液D。
优选的,称取浓度为25-30%的浓氨水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2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4-5mol/L的溶液D。
更佳的,称取浓度为26-28%的浓氨水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2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4.2-4.8mol/L的溶液D。
S105、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按照2-4:0.1-2:3-5:1-3的比例加入反应釜,反应温度保持在50-70℃,pH控制在11.0-12.5,反应时间为30-60h,反应得到三元前驱体。
优选的,所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是按照2.5-3.5:0.5-1.5:3.5-4.5:1.5-2.5的比例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时间为40-50h,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300-600rpm/min。
更佳的,所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是按照3:1:4:2的比例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时间为42-48h,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350-550rpm/min。
本发明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之间发生了三元前驱体的沉淀反应,获得性能较好的三元前驱体。本发明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简单可行,在前驱体共沉淀反应过程中加入铝盐溶液,使掺杂元素与前驱体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解决了物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而且,本发明制得的三元前驱体粒径分布均匀、振实密度高、形貌规则;采用本发明制得的三元前驱体与碳酸锂混合煅烧制得的三元材料,该三元材料在高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
如图2所示,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更佳实施例,其与图1所示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步骤S105之后,还包括步骤S106:对浆料进行抽滤、洗涤及烘干,得到粉状的前驱体。所述前驱体的粒径D50≤6μm。本发明获得的前驱体的粒径均一,具有较好的结晶度。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合成前驱体所得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对比图。现有技术采用普通掺杂,普通掺杂是指现有常规固相法掺杂合成前驱体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是液相掺杂。由图3可知,本发明液相掺杂在5.0C倍率的条件下,依然具有良好的容量百分比,但是,普通掺杂在在5.0C倍率的条件下,其容量百分比急剧下降。因此,本发明三元前驱体制得的三元材料在高倍率性能方面表现优异。
图4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合成前驱体所得正极材料的3C循环稳定性对比图。现有技术采用普通掺杂,普通掺杂是指现有常规固相法掺杂合成前驱体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是液相掺杂。由图4可知,本发明的循环百分比接近99%,且比普通掺杂高。而且,在保持率超过100%时,本发明仍然具有良好的循环百分比(>88%),普通掺杂则下降明显,低至70%。因此,本发明三元前驱体制得的三元材料在循环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
结合图5所示的三元前驱体制备设备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图5所示,所述制备设备包括氨水储罐1、氢氧化钠反应釜2、金属盐液反应釜3、铝盐液反应釜4和封闭式反应釜5。金属盐液反应釜3、铝盐液反应釜4和封闭式反应釜5内设有搅拌桨。氨水储罐1、氢氧化钠反应釜2、金属盐液反应釜3、铝盐液反应釜4分别与封闭式反应釜5相连接。氨水储罐1用于制备溶液D,氢氧化钠反应釜2用于制备溶液C,金属盐液反应釜3用于制备溶液A,铝盐液反应釜4用于制备溶液B,封闭式反应釜5用于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的混合和反应。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称取400g硫酸镍、300g硫酸钴、150g硫酸锰溶于1700g水,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2.1mol/L的溶液A。
2.称取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20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为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称取硫酸铝100g与去离子水30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为0.97mol/L的硫酸铝溶液;称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300g与硫酸铝溶液150g,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
3.称取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200g,得到浓度为3.75mol/L的溶液C。
4.称取浓度为25%的浓氨水120g和去离子水200g,得到浓度为4.28mol/L的溶液D。
5.分别称取上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各300g、100g、400g、200g。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300rpm/min。反应的整个过程需要通入氮气进行保护,反应温度保持在50℃,反应时间为45h。
6.反应结束后,对浆料进行抽滤、洗涤及烘干后,得到三元前驱体。
实施例2
1.称取400g硫酸镍、350g硫酸钴、150g硫酸锰溶于2700g水,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1.39mol/L的溶液A。
2.称取浓度为1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20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为4.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称取硫酸铝100g与去离子水25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为1.17mol/L的硫酸铝溶液;称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250g与硫酸铝溶液150g,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
3.称取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180g、200g,得到浓度为4.5mol/L的溶液C。
4.称取浓度为25%的浓氨水120g和去离子水200g,得到浓度为4.28mol/L的溶液D。
5.分别称取上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各250g、100g、450g、200g。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400rpm/min。反应的整个过程需要通入氮气进行保护,反应温度保持在60℃,反应时间为45h。
6.反应结束后,对浆料进行抽滤、洗涤及烘干后,得到三元前驱体。
实施例3
1.称取450g硫酸镍、300g硫酸钴、150g硫酸锰溶于3600g水,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1.04mol/L的溶液A。
2.称取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200g、40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为3.7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称取硫酸铝100g与去离子水28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1.04mol/L的硫酸铝溶液;称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400g与硫酸铝溶液200g,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
3.称取浓度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200g、300g,得到浓度为4.16mol/L的溶液C。
4.称取浓度为25%的浓氨水150g和去离子水200g,得到浓度为5.36mol/L的溶液D。
5.分别称取上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各300g、150g、400g、200g。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500rpm/min。反应的整个过程需要通入氮气进行保护,反应温度保持在65℃,反应时间为45h。
6.反应结束后,对浆料进行抽滤、洗涤及烘干后,得到三元前驱体。
实施例4
1.称取450g硫酸镍、350g硫酸钴、200g硫酸锰溶于4000g水,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1.07mol/L的溶液A。
2.称取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200g、50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称取硫酸铝100g与去离子水200g,搅拌均匀后得到浓度1.46mol/L的硫酸铝溶液;称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300g与硫酸铝溶液150g,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
3.称取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各200g、300g,得到浓度为5mol/L的溶液C。
4.称取浓度为25%的浓氨水100g和去离子水150g,得到浓度为4.76mol/L的溶液D。
5.分别称取上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各300g、100g、400g、200g。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600rpm/min。反应的整个过程需要通入氮气进行保护,反应温度保持在70℃,反应时间为45h。
6.反应结束后,对浆料进行抽滤、洗涤及烘干后,得到三元前驱体。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称取镍、钴、锰硫酸盐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3-5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1.0-1.5mol/L的溶液A;
(2)分别称取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0.5-1mol/L的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4:1-2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
(3)称取浓度为10-35%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3:1-3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3-5mol/L的溶液C;
(4)称取浓度为15-30%的浓氨水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3:2-4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4-6mol/L的溶液D;
(5)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是按照2.5-3.5:0.5-1.5:3.5-4.5:1.5-2.5的比例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温度保持在50-70℃,pH控制在11.0-12.5,反应时间为40-50h,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300-600rpm/min,反应得到三元前驱体;
步骤(5)之后,还包括:对浆料进行抽滤、洗涤及烘干;
所述前驱体的粒径D50≤6μm;
所述硫酸铝溶液由下述方法制得:
将硫酸铝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为1-2:3-4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0.5-1mol/L的混合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D是按照3:1:4:2的比例并流加入反应釜,反应时间为42-48h,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率控制在350-550rpm/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称取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0.5-1mol/L的硫酸铝溶液,按照质量比为2-4:1的比例混合,得到溶液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浓度为20-35%氢氧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3-5mol/L的溶液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浓度为25-30%的浓氨水和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2的比例混合,得到浓度为4-5mol/L的溶液D。
CN201711361105.XA 2017-12-18 2017-12-18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8232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1105.XA CN108232185B (zh) 2017-12-18 2017-12-18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1105.XA CN108232185B (zh) 2017-12-18 2017-12-18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2185A CN108232185A (zh) 2018-06-29
CN108232185B true CN108232185B (zh) 2020-11-10

Family

ID=6264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61105.XA Active CN108232185B (zh) 2017-12-18 2017-12-18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21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9229B (zh) * 2021-08-03 2023-02-24 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盐包覆的湿法掺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9804A (ja) * 1995-06-09 1996-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法
CN103259010A (zh) * 2013-04-23 2013-08-21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掺杂两性金属元素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3490060A (zh) * 2013-10-11 2014-01-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0825A (zh) * 2013-09-26 2014-01-0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元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54197A (zh) * 2016-11-28 2017-05-10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Mg、Al的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9804A (ja) * 1995-06-09 1996-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法
CN103259010A (zh) * 2013-04-23 2013-08-21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掺杂两性金属元素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3500825A (zh) * 2013-09-26 2014-01-0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元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0060A (zh) * 2013-10-11 2014-01-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54197A (zh) * 2016-11-28 2017-05-10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Mg、Al的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2185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5609B2 (en) High voltage lithium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oxide precursor,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high voltage lithium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oxide cathode material
CN111422926B (zh) 一种核壳结构Al/La共掺杂高镍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正极材料
CN112599781B (zh) 一种双浓度梯度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6687B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2939095B (zh) 一种球形高镍无钴单晶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1718B (zh) 掺杂改性的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7274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603153B (zh) 一种钨掺杂高镍无钴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8004A (zh) 一种体相掺杂稀土元素的三元前驱体及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264096B (zh) 一种高密度小颗粒镍钴锰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7732232A (zh) 一种水热合成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624207A (zh) 一种全浓度梯度分布的富锂锰基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534405B (zh) 高温容量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14349071A (zh) 一种单晶核壳结构高镍富钴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13830841A (zh) 一种正极固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32185B (zh) 液相掺杂三元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CN113387401A (zh) 钪、钨掺杂的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13044890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7219751A (zh) 放射状钠离子电池镍铁锰基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CN10880797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16663B (zh) 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4937779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71582B (zh) 一种可用于填充导电材料的钠离子电池镍基正极材料
CN116040696A (zh) 一种基于液相共沉淀技术的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959717A (zh) 一种全浓度梯度且梯度斜率可调无钴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