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9776A -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9776A
CN108229776A CN201611161425.6A CN201611161425A CN108229776A CN 108229776 A CN108229776 A CN 108229776A CN 201611161425 A CN201611161425 A CN 201611161425A CN 108229776 A CN108229776 A CN 108229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aking
period
class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14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614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9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9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9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本排班调整方法使得调休操作更为简单,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出勤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多个班次轮换的公司的考勤管理中,常常需要对员工的出勤时间进行排班和调控,以保证各个班次的岗位不会出现空缺。特别是对于大型呼叫中心,对员工的调班控制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对于员工的排班调整,一般是由需要调班的个人向领导提交调休的书面申请表。领导在书面申请表上签字表示同意申请后,申请人将签字后的书面申请表交送至排班考勤的负责人。负责人根据书面申请表所要求的调休时间,进行调休协商,寻找可调班的个人,完成申请人与被调整人之间的工作时间调整。
但是,由于申请人提交书面申请表的过程,以及负责人根据书面申请表进行调班协商的过程中,需要由申请人递交操作以及负责人查找被调班的个人,整个操作过程较为麻烦,排班调整操作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班调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进行排班调整时,整个操作过程较为麻烦,排班调整操作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班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包括可补班时段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单个用户,或者可补班时段之和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多个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在预设时段内的可调休时长和已调休时长;
比较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是否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调休时长不足的提示消息;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未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执行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调休请求还包括第三用户及与该第三用户对应的调休时段,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三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三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该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三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调休请求,在出勤系统中,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四用户的确认指令,所述第四用户为用于管理的账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班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在休用户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用户匹配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第一排班单元,用于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包括可补班时段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单个用户,或者可补班时段之和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多个用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用户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预设时段内的可调休时长和已调休时长;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是否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
提示单元,用于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调休时长不足的提示消息;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未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执行在休用户查找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调休请求还包括第三用户及与该第三用户对应的调休时段,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排班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三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三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该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三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认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四用户的确认指令,所述第四用户为用于管理的账户。
在本发明中,接收用户在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根据调休请求中包括的调休时段,查找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生成调休匹配结果,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由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本方法可由请求人在终端方便的完成申请,并且根据预先记录的数据,自动进行时间匹配,查找到一个或者多个用户与第一用户进行调休匹配,使得调休操作更为简单,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排班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排班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排班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排班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排班调整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用户进行排班调整管理时,操作麻烦,效率较低的问题。比如,调休申请人一般是通过填写书面调休请求,将所述书面调休请求呈递给领导签字,将签字后的书面请求书递交给排班负责人,由排班负责人向其它用户征询是否愿意调班,然后将调整结果告诉给申请人,完成对申请人的调班操作。整个过程需要申请人、负责人的操作较为麻烦,排班调整效率较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排班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终端,可以为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设备。当第一用户通过终端发送调休请求时,可以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账户及密码,通过对所述账户鉴权后,确认当前账户与第一用户的对应关系。
所述账户的数据的接收,以及调休请求的接收,可以在终端中通过网页的页面中接收,也可以在应用程序APP的界面中接收。另外,可以预先建立用户与手机号码的对应关系,通过检测智能终端的手机号码,查找当前终端所对应的用户,从而能够提高终端与用户绑定的效率。
所述调休请求,是指第一用户将需要上班的时段请求变更为休息的时段。比如第一用户在周一至周五的白天8:00——18:00是正常的上班时间,第一用户发出调休请求,请求将周一的上午8:00——12:00调休。当然,所述第一用户还可以在所述调休请求中包括对该调休时段进行补班的时段,或者第一用户还可以在所述调休请求中包括对该调休时段对应的历史加班时段。
在步骤S102中,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具体的,所述出勤系统,包括记录有用户的出勤时间的数据,并且随着排班数据的变化,实时的更新其中的数据。比如,所述出勤系统记录每个用户的工作时段、休息时段等信息,或者还可以包括用户的历史出勤记录。
在所述调休请求中包括调休时段,比如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为XX月XX日的12:00——18:00,根据所述调休时段,在出勤系统中查找用户在该时段的出勤安排,从而能够查找到所有在该时段不需要出勤的用户,也就是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在步骤S103中,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在步骤S104中,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查找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后,为了提高匹配效率,本发明还包括预先记录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通过确定具体的时段后,即可快速的查找在该时段可用于补班的第二用户。
其中,所述可补班时段,是指用户在原本处于在休状态下,愿意将该时段调换至上班状态。比如周末处于休息状态的用户,愿意在该时段进行加班或者补班。
所述可补班时段的获取,可以为预先统计的用户数据,比如预先通过统一的方式征求用户的请求,包括接收用户的反馈表;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随时更新用户是否愿意接收补班或者加班的请求。
根据调休请求中包括的调休时段,查找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补班时段。所述补班时段可以包括多种,比如可以为:
在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查找第二用户,使所述第二用户的可补班时段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匹配。即第二用户的可补班时段与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完全匹配时,则能够同时满足双方的调休请求与补班请求。
或者,在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查找第二用户,使所述第二用户的可补班时段覆盖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当调休时段过短,比如调休时段为半天或者几个小时,而第二用户的可补班时段较长,比如包括一天或者几天。可以将第二用户的部分可补班时段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匹配。当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优先查找能够完全匹配的第二用户,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满足第二用户的需求。
或者,在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查找多个用户,使所述多个用户的可补班时段之和覆盖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当第一用户所要求的调休时段较长,比如调休的时段包括一个星期或者更长时,在出勤系统中可能无法查找到与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完全匹配的第二用户的可补班时段,或者无法查找到能够完全覆盖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的第二用户的可补班时段,则可查找多个第二用户,将多个第二用户的可补班时段进行叠加,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满足第一用户的调休请求。
本发明通过接收用户在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根据调休请求中包括的调休时段,在出勤系统中查找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生成调休匹配结果,并根据所述匹配结果调整排班。本方法可由请求人在终端方便的完成申请,并且根据预先记录的数据,自动进行时间匹配,查找到一个或者多个用户与第一用户进行调休匹配,使得调休操作更为简单,效率更高。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班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在步骤S202中,获取第一用户在预设时段内的可调休时长和已调休时长。
在步骤S203中,比较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是否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
在步骤S204中,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调休时长不足的提示消息。
具体的,所述预设时段,可以为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一整年等。比如第一用户在预定时段一个月30天内的排班表中的工作时长为22天,在这个月中,用户已经休假7天,如果调休请求是2天,则由于:30-22<7+2,因此,由系统向用户所在的终端发送提示消息,告诉用户这个月中的基本上班时长不足,如果继续调休,则可能无法完成在预定时段内的任务工时。所述提示信息可以发送给请求调休的第一用户所在的终端,也可以发送至管理调休的用户所在的终端。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未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或者,在该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四用户的确认指令,所述第四用户为用于管理的账户。比如,第四用户为领导,用户提效的调休请求,均可直接在第四用户显示。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第四用户可以同意调休请求,或者拒绝调休请求。从而能够更好的控制工作的进展。
在步骤S206中,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在步骤S207中,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对调休时段的时长进行任务要求的判断,当调休请求超出预定时段内的任务要求时,则发送提示信息,从而有利于保证工作能够有效完成的前提下,使用户能够更为合理的调休。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排班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301中,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当所述调休请求中包括第三用户及与该第三用户对应的调休时段时,则可直接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02中,对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三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三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该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三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调休请求中包括的第三用户,为第一用户发送调休请求时,已预先和第二用户协商好,在第一用户调休时,由第二用户顶替其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免于系统对调休时段的在休用户的查找,能够更为高效的提高排班调整操作的效率。
在步骤S303中,如果所述调休请求中包括第二用户,则根据所述调休时段、需要互调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生成调休匹配结果,并根据所述匹配结果调整排班。
当所述调休请求中包括第二用户时,则更改出勤时间表,将所述第一用户所要求的调休时段,更新为第二用户的上班时间。比如,第一用户要求周三调休,则将第一用户在周三的出勤表更新为休息时间,第二用户原本在周三为休息时间,调整后,第二用户在周三为上班时间。
在步骤S304中,如果所述调休请求中不包括第二用户,则根据所述调休请求,在出勤系统中,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在步骤S305中,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在步骤S306中,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调休请求中包括的内容进行判断,并且当调休请求中包括第二用户时,则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对用户的调休安排,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调休操作的效率。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排班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排班调整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在休用户查找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用户匹配单元403,用于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第一排班单元404,用于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优选的,所述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包括可补班时段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单个用户,或者可补班时段之和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多个用户。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用户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预设时段内的可调休时长和已调休时长;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是否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
提示单元,用于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调休时长不足的提示消息;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未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执行在休用户查找单元。
优选的,若所述调休请求还包括第三用户及与该第三用户对应的调休时段,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排班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三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三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该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三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认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四用户的确认指令,所述第四用户为用于管理的账户。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排班调整装置,与实施例一至三所述排班调整方法对应,在此不作重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包括可补班时段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单个用户,或者可补班时段之和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多个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在预设时段内的可调休时长和已调休时长;
比较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是否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调休时长不足的提示消息;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未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执行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调休请求还包括第三用户及与该第三用户对应的调休时段,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三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三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该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三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调休请求,在出勤系统中,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四用户的确认指令,所述第四用户为用于管理的账户。
6.一种排班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调休请求,所述调休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
在休用户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休请求查找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
用户匹配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与可补班时段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处于在休状态的用户中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
第一排班单元,用于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二用户顶替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调休时段内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补班时段与所述调休时段匹配的第二用户包括可补班时段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单个用户,或者可补班时段之和覆盖所述调休时段的多个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用户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预设时段内的可调休时长和已调休时长;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是否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
提示单元,用于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调休时长不足的提示消息;
若所述已调休时长与所述调休时段之和未超出所述可调休时长,则执行在休用户查找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调休请求还包括第三用户及与该第三用户对应的调休时段,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排班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三用户进行排班,以使该第三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该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三用户的调休时段内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认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四用户的确认指令,所述第四用户为用于管理的账户。
CN201611161425.6A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8229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1425.6A CN108229776A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1425.6A CN108229776A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9776A true CN108229776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5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1425.6A Pending CN108229776A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97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2073A (zh) * 2019-02-25 2019-06-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调度值班排班系统
CN112884433A (zh) * 2021-02-03 2021-06-01 成都翼天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管制员的排班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3261A (ja) * 1990-09-14 1992-04-2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網構築工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1729690A (zh) * 2008-10-20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系统和方法
CN102930399A (zh) * 2012-11-07 2013-02-13 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地铁乘务管理系统的排班方法
CN104112175A (zh) * 2013-04-17 2014-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方法及系统
CN104778532A (zh) * 2015-03-12 2015-07-15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呼叫中心管理系统及智能排班控制方法
CN105069569A (zh) * 2015-08-10 2015-11-18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3261A (ja) * 1990-09-14 1992-04-2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網構築工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1729690A (zh) * 2008-10-20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系统和方法
CN102930399A (zh) * 2012-11-07 2013-02-13 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地铁乘务管理系统的排班方法
CN104112175A (zh) * 2013-04-17 2014-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方法及系统
CN104778532A (zh) * 2015-03-12 2015-07-15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呼叫中心管理系统及智能排班控制方法
CN105069569A (zh) * 2015-08-10 2015-11-18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昆: ""保山市农村信用社排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2073A (zh) * 2019-02-25 2019-06-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调度值班排班系统
CN112884433A (zh) * 2021-02-03 2021-06-01 成都翼天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管制员的排班系统及方法
CN112884433B (zh) * 2021-02-03 2024-04-09 成都翼天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管制员的排班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2328B2 (en) Electronic calendar for automatically scheduling a plurality of events based on a scheduling request and obtain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CN105337928B (zh) 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安全保护问题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610695A (zh) 驾驶人语音唤醒指令词权重的动态调整方法
CN107025906A (zh) 扩展语音识别的周期的方法和产品以及信息处理设备
CN107454179A (zh) 用于消息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KR20180020248A (ko) 지불 임계값을 취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9131374B1 (en) Knowledge-based authentication for restricting access to mobile devices
CN111078701B (zh)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抽取方法及装置
US20170272426A1 (en) Secure document storage and retrieval
CN109408262B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678506A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3760761A (zh) 终端的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229776A (zh) 一种排班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7239691B (zh) 对接入计算设备的外置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94901A (zh)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JP2008225781A (ja) レコメンデーション装置
CN108959229A (zh) 基于客户信息的策划报告生成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771556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ding a data group
CN10520535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059081A (zh) 基于数据展示的数据输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742024A (zh) 一种业务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60041446A1 (en) Electronic arranger
CN115185946A (zh) 多租户系统、多租户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127026A (zh) 权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1445317A (zh) 一种基于服务群的在线客户服务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