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6054B -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6054B
CN108226054B CN201810001949.1A CN201810001949A CN108226054B CN 108226054 B CN108226054 B CN 108226054B CN 201810001949 A CN201810001949 A CN 201810001949A CN 108226054 B CN108226054 B CN 108226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monoxide
optical fiber
sensor
gas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19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26054A (zh
Inventor
冯文林
邓大申
杨晓占
彭进
王茂琴
袁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0019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6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6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6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26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6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利用光纤包层外所镀的敏感薄膜吸附一氧化碳气体来改变包层的有效折射率从而使干涉谱发生频移,以此达到气体浓度检测的目的。在0~100ppm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该传感器的光谱呈现蓝移现象,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选择性。本发明中的气体传感器制作容易,制作成本低,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损坏,制作出来的气体传感器探测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Description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 浓度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传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生产中使用的气体原料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工业中伴随重大灾难性事故的发生而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其中,气体中毒中故排第一的为一氧化碳(CO)气体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挤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而出现缺氧,导致CO中毒。
随着对工业生产安全的精度要求的提高,对环境中的气敏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提出新的气体检测方法的要求日益迫切。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也正从传统的烧结型、厚膜型转向半导体薄膜型。烧结型和厚膜型是将敏感材料浆体涂抹于陶瓷管或压印于陶瓷基片上,所制成的器件特征尺寸常常在百微米到毫米量级,因此材料的微观结构在加工过程容易被破坏,导致器件的一致性和重复使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制作容易,制作出来的气体传感器检测效果好的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一根薄芯光纤和两根单模光纤,薄芯光纤的纤芯直径小于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将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熔接在薄芯光纤的两端;
2)配置Co3O4-PANI-CuO复合溶胶,将氧化铜粉末按照(0.37~0.39)∶(0.1~0.4)的质量比加入到(0.04~0.07)mol/L的氨基苯磺酸溶液中搅拌直至配置成分散液,再向其内加入浓度99%~100%的苯胺单体,苯胺单体与分散液的质量配比为(2∶5)~(2∶9),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Ⅰ;接着将四氧化三钴粉末按照(0.43~0.46)∶(1.0~1.2)的质量比加入到(0.05~0.25)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中,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Ⅱ;将配置液Ⅰ分批次加入到配置液Ⅱ中,期间持续搅拌,配置完成后待其完成化学反应即可;
3)将步骤1中得到的薄芯光纤段浸入到Co3O4-PANI-CuO复合溶胶中后取出干燥至恒重,使薄芯光纤段表面形成覆膜层。
作为优化,在步骤2中,在步骤2中,配置液Ⅰ分批次且等量加入到配置液Ⅱ中,相邻两批次加入时间间隔2~4s,搅拌速率为500~1000r/min。
作为优化,在步骤2中,在配置液Ⅰ与配置液Ⅱ反应期间间歇搅拌若干次,每次搅拌速率为500~1000r/min,搅拌时间4~6min。
作为优化,重复n次步骤3得到厚度为100~400nm的覆膜层,n大于等于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由上述所述的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制得而成。
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上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将其一端接入光源,另一端接入光谱分析仪,获得在没有一氧化碳气体下的光谱图;
b)配置多种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并放入不同的气室中;
c)将步骤a中的所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到不同的气室中,得到气体传感器在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气体下的光谱图;
d)获取步骤a中光谱图其中一段波谷的中心波长,并在步骤c中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气体的光谱图中选取相同波谷的中心波长,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y=a-bx,即x=(a-y)/b,其中y为一氧化碳气室检测光谱中该波谷的中心波长,a为不含一氧化碳气体检测光谱中该波谷的中心波长,b为每1ppm一氧化碳气体在光谱中的偏移量,x为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e)将步骤a中的所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待检测气室中并获取该气室检测的光谱图,选取其中一段波谷的中心波长,代入公式x=(a-y)/b得到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气体传感器制作容易,制作成本低,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损坏,制作出来的气体传感器探测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传感器在0ppm浓度一氧化碳气体下的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0ppm、5ppm和10ppm浓度一氧化碳气体在中心波长为1558nm~1560nm的范围内所对应的输出光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20ppm、40ppm和60ppm浓度一氧化碳气体在中心波长为1558nm~1560nm的范围内所对应的输出光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80ppm和100ppm浓度一氧化碳气体在中心波长为1558nm~1560nm的范围内所对应的输出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中心波长为1558nm~1560nm的光谱偏移与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传感器对气体选择性测试表;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传感器在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气体的响应-恢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一根薄芯光纤和两根单模光纤,薄芯光纤的纤芯直径小于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将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熔接在薄芯光纤的两端;
2)配置Co3O4-PANI-CuO复合溶胶,将氧化铜粉末按照0.38∶0.3的质量比加入到0.05mol/L的氨基苯磺酸溶液中搅拌直至配置成分散液,再向其内加入浓度99%的苯胺单体,苯胺单体与分散液的质量配比为2∶7,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Ⅰ;接着将四氧化三钴粉末按照0.44∶1.1的质量比加入到0.15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中,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Ⅱ;将配置液Ⅰ分批次且等量加入到配置液Ⅱ中,相邻两批次加入时间间隔3s,期间持续搅拌,搅拌速率为700r/min,配置完成后待其完成化学反应即可,并且在配置液Ⅰ与配置液Ⅱ反应期间间歇搅拌若干次,每次搅拌速率为600r/min,搅拌时间5min;
3)将步骤1中得到的薄芯光纤段浸入到Co3O4-PANI-CuO复合溶胶中后取出干燥至恒重,并重复此步骤2次,使薄芯光纤段表面形成厚度为250nm的覆膜层。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制作得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并将其用于对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上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将其一端接入光源,另一端接入光谱分析仪,获得在没有一氧化碳气体下的光谱图;
b)配置多种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并放入不同的气室中;
c)将步骤a中的所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到不同的气室中,得到气体传感器在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气体下的光谱图;
d)获取步骤a中光谱图其中一段波谷的中心波长,并在步骤c中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气体的光谱图中选取相同波谷的中心波长,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y=a-bx,即x=(a-y)/b,其中y为一氧化碳气室检测光谱中该波谷的中心波长,a为不含一氧化碳气体检测光谱中该波谷的中心波长,b为每1ppm一氧化碳气体在光谱中的偏移量,x为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e)将步骤a中的所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待检测气室中并获取该气室检测的光谱图,选取其中一段波谷的中心波长,代入公式x=(a-y)/b得到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接入光源(ASE)端的单模光纤中的光束在与薄芯光纤熔接处发生散射,另一部分光传播至薄芯光纤芯层以纤芯模式传输的光定义为参考臂;一部分光散射至薄芯光纤的包层传感区中,以包层模式传输的光定义为信号臂。由于薄芯光纤的纤芯直径比单模光纤要小,有部分光会从芯层转至包层,使干涉传感区域内的光能量逐渐增强。当两种模式的光传输到薄芯光纤的尾端与另一端单模光纤熔接处时,以包层模式传输的光同纤芯模式传输的光将发生干涉,并由光谱分析仪(OSA)获取干涉光信息。干涉光强及其中心波长可表示为:
Figure GDA0002448470290000041
Figure GDA0002448470290000051
式中I为总输出光强;I1,I2分别为纤芯模式和干涉传感包层区中传输的光强;φ为相位差;λm为m级干涉波谷的中心波长;L为发生干涉的长度,即薄芯光纤的长度;Δneff为薄芯光纤纤芯折射率
Figure GDA0002448470290000052
和干涉传感包层区域有效折射率
Figure GDA0002448470290000053
的差值。
通过Co3O4-PANI-CuO纳米复合材料敏感膜吸附气体分子来改变薄芯光纤包层的有效折射率,由于纤芯的折射率不变,会使得包层和纤芯的折射率的差值改变。有效折射率的变化使波长发生漂移的量可表示为:
Figure GDA0002448470290000054
式中Δλm为第m阶干涉条纹中心波长漂移量,Δn为包层有效折射率变化引起的折射率差值的变化量。由(3)式可知,波长漂移量分别受到干涉长度L和折射率差值Δn的影响。保持干涉长度L不变,干涉条纹中心波长的漂移量随着包层有效折射率的变化而线性变化。因此,可以利用传感器检测第m阶干涉条纹中心波长的漂移量。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薄芯光纤包层直径125μm,其纤芯约为3μm,将薄芯光纤与单模光纤对接耦合,选取92mm长度的薄芯光纤段作为敏感涂覆元件。将剥除最外层的包皮鞘材后浸入到已配制好的Co3O4-PANI-CuO复合溶胶中,在光纤表面均匀的附上一层Co3O4/PANI/CuO复合涂层。将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两端分别接入光源和光谱分析仪,测量在一氧化碳0ppm浓度下的光谱图,如图1所示,选取3db带宽约为2nm的波谷在1559nm的波峰进行观测,然后再将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放入到5ppm、10ppm、20ppm、40ppm、60ppm、80ppm和100ppm浓度的一氧化碳气室中,观察在不同浓度下的频移,如图2至图4所示。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中覆膜的薄芯光纤段由于吸附了一氧化碳气体分子增加了包层的有效折射率,使纤芯与包层的折射率差值变小,从而使得中心波长发生了蓝移,与公式(2)和(3)的分析结论相一致。然后对浓度为0~100ppm范围内的偏移量进行线性拟合,如图5所示,发现对应的偏移量有很高的线性拟合度(R2=0.96647)。图6为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气体选择性图,通过与相同浓度氩气、一氧化碳,氮气以及二氧化碳的灵敏度做比较,观察到该装置对一氧化碳有很高的选择性。由于一氧化碳气体分子是极性分子,所以相对于氮气,二氧化碳这些非极性分子,Co3O4-PANI-CuO复合敏感膜对一氧化碳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力更强,且由于一氧化碳为还原性气体,Co3O4-PANI-CuO复合敏感膜中的Co3O4和CuO对一氧化碳气体分子具有催化吸附的效果,因此实验结果表明对一氧化碳气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图7为气体的响应恢复特性图,在装置中通入60ppm一氧化碳气体,每10s采集一次数据,可以观察到该装置响应时间约为50s,恢复时间约为60s,体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响应时间。
根据图2至图4中波谷在1559nm的波峰在不同浓度下的中心波长计算得到每1ppm一氧化碳气体在光谱中的偏移量为0.00259nm,将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到待检测气室Ⅰ中,并检测得到光谱图,其中干涉条纹中心波长为1559.037nm,最后计算得到待检测气室Ⅰ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为13.51ppm。
将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到待检测气室Ⅱ中,并检测得到光谱图,其中干涉条纹中心波长为1559.01nm,最后计算得到待检测气室Ⅱ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为23.9ppm。
将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到待检测气室Ⅲ中,并检测得到光谱图,其中干涉条纹中心波长为1558.89nm,最后计算得到待检测气室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为32.04ppm。
实施例2
本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中另外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一根薄芯光纤和两根单模光纤,薄芯光纤的纤芯直径小于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将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熔接在薄芯光纤的两端;
2)配置Co3O4-PANI-CuO复合溶胶,将氧化铜粉末按照0.37∶0.1的质量比加入到0.04mol/L的氨基苯磺酸溶液中搅拌直至配置成分散液,再向其内加入浓度99%的苯胺单体,苯胺单体与分散液的质量配比为2∶5,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Ⅰ;接着将四氧化三钴粉末按照0.43∶1.0的质量比加入到0.05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中,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Ⅱ;将配置液Ⅰ分批次且等量加入到配置液Ⅱ中,相邻两批次加入时间间隔2s,期间持续搅拌,搅拌速率为500r/min,配置完成后待其完成化学反应即可,并且在配置液Ⅰ与配置液Ⅱ反应期间间歇搅拌若干次,每次搅拌速率为500r/min,搅拌时间6min;
3)将步骤1中得到的薄芯光纤段浸入到Co3O4-PANI-CuO复合溶胶中后取出干燥至恒重,并重复此步骤1次,使薄芯光纤段表面形成厚度为100nm的覆膜层。
实施例3
本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中另外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一根薄芯光纤和两根单模光纤,薄芯光纤的纤芯直径小于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将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熔接在薄芯光纤的两端;
2)配置Co3O4-PANI-CuO复合溶胶,将氧化铜粉末按照0.39∶0.4的质量比加入到0.07mol/L的氨基苯磺酸溶液中搅拌直至配置成分散液,再向其内加入浓度100%的苯胺单体,苯胺单体与分散液的质量配比为2∶9,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Ⅰ;接着将四氧化三钴粉末按照0.46∶1.2的质量比加入到0.25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中,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Ⅱ;将配置液Ⅰ分批次且等量加入到配置液Ⅱ中,相邻两批次加入时间间隔4s,期间持续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r/min,配置完成后待其完成化学反应即可,并且在配置液Ⅰ与配置液Ⅱ反应期间间歇搅拌若干次,每次搅拌速率为1000r/min,搅拌时间4min;
3)将步骤1中得到的薄芯光纤段浸入到Co3O4-PANI-CuO复合溶胶中后取出干燥至恒重,并重复此步骤3次,使薄芯光纤段表面形成厚度为400nm的覆膜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一根薄芯光纤和两根单模光纤,薄芯光纤的纤芯直径小于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将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熔接在薄芯光纤的两端;
2)配置Co3O4-PANI-CuO复合溶胶,将氧化铜粉末按照(0.37~0.39)∶(0.1~0.4)的质量比加入到(0.04~0.07)mol/L的氨基苯磺酸溶液中搅拌直至配置成分散液,再向其内加入浓度99%~100%的苯胺单体,苯胺单体与分散液的质量配比为(2∶5)~(2∶9),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Ⅰ;接着将四氧化三钴粉末按照(0.43~0.46)∶(1.0~1.2)的质量比加入到(0.05~0.25)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中,并搅拌均匀得到配置液Ⅱ;将配置液Ⅰ分批次加入到配置液Ⅱ中,期间持续搅拌,配置完成后待其完成化学反应即可;
3)将步骤1中得到的薄芯光纤段浸入到Co3O4-PANI-CuO复合溶胶中后取出干燥至恒重,使薄芯光纤段表面形成覆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配置液Ⅰ分批次且等量加入到配置液Ⅱ中,相邻两批次加入时间间隔2~4s,搅拌速率为500~10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配置液Ⅰ与配置液Ⅱ反应期间间歇搅拌若干次,每次搅拌速率为500~1000r/min,搅拌时间4~6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n次步骤3得到厚度为100~400nm的覆膜层,n大于等于1。
5.一种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制得而成。
6.一种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权利要求5中的所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将其一端接入光源,另一端接入光谱分析仪,获得在没有一氧化碳气体下的光谱图;
b)配置多种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并放入不同的气室中;
c)将步骤a中的所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到不同的气室中,得到气体传感器在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气体下的光谱图;
d)获取步骤a中光谱图其中一段波谷的中心波长,并在步骤c中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气体的光谱图中选取相同波谷的中心波长,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y=a-bx,即x=(a-y)/b,其中y为一氧化碳气室检测光谱中该波谷的中心波长,a为不含一氧化碳气体检测光谱中该波谷的中心波长,b为每1ppm一氧化碳气体在光谱中的偏移量,x为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e)将步骤a中的所述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入待检测气室中并获取该气室检测的光谱图,选取其中一段波谷的中心波长,代入公式x=(a-y)/b得到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CN201810001949.1A 2018-01-02 2018-01-02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08226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1949.1A CN108226054B (zh) 2018-01-02 2018-01-02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1949.1A CN108226054B (zh) 2018-01-02 2018-01-02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6054A CN108226054A (zh) 2018-06-29
CN108226054B true CN108226054B (zh) 2020-08-18

Family

ID=62642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1949.1A Active CN108226054B (zh) 2018-01-02 2018-01-02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6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049B (zh) * 2018-07-24 2020-09-22 重庆理工大学 Co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传感器和co浓度的检测方法
CN110108670B (zh) * 2019-05-31 2021-07-02 重庆理工大学 基于覆膜薄芯光纤的硫化氢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硫化氢气体浓度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991A (en) * 1988-05-13 1992-08-11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Polyaniline composition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US5774603A (en) * 1996-03-02 1998-06-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 chemical sensor
CN101363810A (zh) * 2008-09-11 2009-02-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062312A (ja) * 2008-09-03 2010-03-18 Nippon Kodoshi Corp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CN105987934A (zh) * 2015-01-28 2016-10-0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柔性co室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0250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天津大学 改性石墨烯增强的光纤型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6452A (zh) * 2016-12-30 2017-04-26 重庆理工大学 硫化氢气体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和硫化氢浓度的检测方法
CN106596418A (zh) * 2016-12-21 2017-04-26 重庆理工大学 石墨烯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气体传感器及硫化氢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CN106814109A (zh) * 2015-12-02 2017-06-09 俄亥俄州创新基金会 采用p‑n半导体氧化物异质结构的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00529A (zh) * 2017-07-07 2017-10-27 重庆理工大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硫化氢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硫化氢浓度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8309B2 (ja) * 2008-03-28 2014-01-15 公益財団法人北九州産業学術推進機構 複合薄膜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雰囲気センサ並びに光導波路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991A (en) * 1988-05-13 1992-08-11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Polyaniline composition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US5774603A (en) * 1996-03-02 1998-06-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 chemical sensor
JP2010062312A (ja) * 2008-09-03 2010-03-18 Nippon Kodoshi Corp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CN101363810A (zh) * 2008-09-11 2009-02-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7934A (zh) * 2015-01-28 2016-10-0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柔性co室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4109A (zh) * 2015-12-02 2017-06-09 俄亥俄州创新基金会 采用p‑n半导体氧化物异质结构的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90250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天津大学 改性石墨烯增强的光纤型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6418A (zh) * 2016-12-21 2017-04-26 重庆理工大学 石墨烯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气体传感器及硫化氢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CN106596452A (zh) * 2016-12-30 2017-04-26 重庆理工大学 硫化氢气体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和硫化氢浓度的检测方法
CN107300529A (zh) * 2017-07-07 2017-10-27 重庆理工大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硫化氢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硫化氢浓度的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u/SnO 2 an excellent material for room temperature carbon monoxide sensing;P. Manjula 等;《Sens. Actuators B Chem.》;20101210;第152卷(第2期);第168-175页 *
Preparation and gas-sensing performances of ZnO/CuO rough nanotubular arrays for low-working temperature H2S detection;Dan Li 等;《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170617;第254卷;第834-841页 *
Room temperature CO sensing by polyaniline/Co3O4 nanocomposite;T.Sen 等;《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61110;第133卷(第42期);第1-8页 *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for LPG Detection by Employing Cadmium Oxide Doped in Nanocrystalline Polyaniline;Roy, Aashis S. 等;《Sensor Letters》;20110831;第9卷(第4期);第1342-1348页 *
Synthesis of SnO2–CuO heterojunction using electrospinning and andapplication in detecting of CO;Shouli Bai 等;《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151110;第226卷;第96-103页 *
Vacuum-deposited nanocrystalline polyaniline thin film sensors for detection of carbon monoxide;S.C.K.Misra 等;《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20040401;第30-35页 *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备及特性研究;张广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60315;第4-10页 *
基于薄芯光纤模式干涉的氨传感器制备与传感特性研究;黄馨月;《万方》;20171010;第31-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6054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8340A (en) Solid-state chemical sensor
CN108226054B (zh) 覆膜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
US901370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tical sensing of substances o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N106596418A (zh) 石墨烯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气体传感器及硫化氢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CN108572141B (zh) 复合增强型光纤生物传感器及生物蛋白分子浓度检测方法
CN109164049B (zh) Co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传感器和co浓度的检测方法
Rovati et al.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disposable pH sensor based on a large core plastic optical fiber
Markovics et al. Fabrication of optical chemical ammonia sensors using anodized alumina supports and sol–gel method
EP0916091B1 (en) Light-sensitive compositions for oxygen optrodes
JP2008530527A (ja) 迅速応答ガス検出素子
Bagchi et al. Optical fiber sensor with ZnO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s grown on electrospun ZnO mat base on the sensor for trace level detection of volatile amines
Gouveia et al. Measurement of CO2 using refractometric fiber optic sensors
CN110108670B (zh) 基于覆膜薄芯光纤的硫化氢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和硫化氢气体浓度的检测方法
Dacres et al.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humidity probe
Cho et al. Detection of human Ig G using photoluminescent porous silicon interferometer
CN111103302A (zh) 光纤耦合污染物传感器及污染物浓度测量方法
Lin et al. A novel in vitro and in situ immunoassay biosensor based on fiber optic Fabry-Perot interferometry
JPS63281029A (ja) 検知装置
Sh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Gas Sensor Based on Polydimethylsiloxane Self-Assembled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Zare-Dorabei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 novel optical 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lutetium ion
Pérez-Hernández et al. Mercury optical fibre probe based on a modified cladding of sensitised Al2O3 nano-particles
Elosua et al.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ased on optical fibre using nanostructured films
CN115184304A (zh) Co2与co双参量测量光波导气体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44372A (zh)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zif-8的级联光纤voc检测器件
KR101037518B1 (ko) 수분 센서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