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2277B -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2277B
CN108222277B CN201810160654.9A CN201810160654A CN108222277B CN 108222277 B CN108222277 B CN 108222277B CN 201810160654 A CN201810160654 A CN 201810160654A CN 108222277 B CN108222277 B CN 108222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axis
central
plate
rectangular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06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22277A (zh
Inventor
周军
陶宁杰
徐长进
赵谦
焦长君
刘宇都
匡宁
宋晓龙
何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06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2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2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2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22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2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8Structures composed of units comprising at least considerable parts of two sides of a room, e.g. box-like or cell-like units closed or in skeleton form
    • E04B1/34815Elements not integrated in a skelet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8Structures composed of units comprising at least considerable parts of two sides of a room, e.g. box-like or cell-like units closed or in skeleton form
    • E04B1/34869Elements for special technical purposes, e.g. with a sanitary equip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04B2001/5893Puzzle typ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至少包括一个元胞结构单元,每个元胞结构单元包括四个底连接件和四个顶连接件,四个底连接件沿水平面呈正方形布置,四个顶连接件分别位于一个底连接件的正上方;在相邻的连接件上设置有梁柱;底连接件和顶连接件可上下连接,底连接件、顶连接件和梁柱之间具有能够卡合在一起的连接结构,利用这些连接结构可以快速完成活动房的快速建造。本发明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快装活动房结构的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利用该安装方法可以快速的完成活动房屋的搭建。

Description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的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活动房由于其相对轻便、安装快捷、施工时间短等优点,在建筑工地、野外施工、临时用房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活动房的结构中,房屋框架主要采用槽钢、工字钢、方管等型钢进行制作,重量较大,各部件之间主要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焊接的方式导致活动房在拆除时,会对活动房的部件造成较大的破坏,使部分部件无法再重复利用,造成活动房的建造成本无法有效的降低。
另外,由于不同的需要导致活动房的外形差异较大,也使活动房的部件品种较多,各部件之间的互换性较差,这导致在组装活动房的过程中,增大了部件的选择过程,延长了建造时间,降低了建造效率,同时由于部件的品种较多,增大了部件的总备用量,这不但占用了更多的资金,也增大了部件的管理费用。部件品种的增多,还增大了活动房的组装难度,活动房的拆装需要较为专业的施工队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活动房屋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该快装活动房结构具有快装连接结构,至少能够部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其至少包括一个元胞结构单元,元胞结构单元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每个元胞结构单元包括四个底连接件和四个顶连接件,四个底连接件沿水平面呈正方形布置,四个顶连接件分别位于一个底连接件的正上方;在相邻的连接件上设置有梁柱,所述连接件包括底连接件和顶连接件;
所述梁柱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底连接件上的水平底梁、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上的水平顶梁、以及设置在相邻的顶连接件和底连接件上的立柱;
所述底连接件,包括一个第一中心柱,第一中心柱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一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将第一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一截面,第一中心柱具有一垂直于Z轴的第一上端面和一垂直于Z轴的第一下端面;
第一中心柱具有一与Z轴平行的第一中心轴线、与第一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一横向轴线、以及与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一横向轴线均正交的第一纵向轴线;
该第一中心柱具有四个顺次相连的第一侧面,其中两个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横向轴线,另两个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纵向轴线;
该底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每个第一连接部包括一个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连接板沿S轴向延伸,第一连接板的垂直于S轴的截面呈长方形,一平行于S轴的第一平面将第一连接板平分为第一板部A和第一板部B,第一板部A和第一板部B的垂直于S轴的截面均呈正方形;
在第一连接板的垂直于第一平面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凸台,该第一连接凸台位于第一板部A临近第一自由端的一侧;
第一连接板的平行于第一平面的两个侧面中,其中位于第一板部A上的侧面称为第一连接面,位于第一板部B上的侧面称为第一凸条面;在第一连接面上具有一沿S轴向延伸的中心线;
在第一中心柱的每个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一侧面上的第一连接部称为第一侧部连接部,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向外延伸,第一侧部连接部经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侧面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面与由第一横向轴线和第一纵向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共面,其中第一横向轴线与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第一纵向轴线与另外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在Z轴方向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板部A相对于第一板部B更靠近第一上端面;
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上的第一连接部称为第一顶部连接部,第一顶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第一顶部连接部经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上;第一中心轴线位于第一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
在Y轴方向上,第一顶部连接部的第一板部A相对于第一板部B更靠近第一中心轴线;
在第一中心柱的下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具有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的第一底面,第一底面垂直于Y轴,第一配合槽沿Y轴方向延伸并贯穿一个第一侧面,第一配合槽包括在第一下端面具有开口的第一出口部、和由第一出口部朝第一上端面的方向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出口部连通第一容纳腔;
所述顶连接件,包括一个第二中心柱,第二中心柱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二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将第一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二截面,第二中心柱具有一垂直于Z轴的第二上端面和一垂直于Z轴的第二下端面;第二截面的边长等于第一截面的边长;
第二中心柱具有一与Z轴平行的第二中心轴线、与第二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二横向轴线、以及与第二中心轴线和第二横向轴线均正交的第二纵向轴线;其中,第二横向轴线平行于第一横向轴线,第二纵向轴线平行于第一纵向轴线;
该第二中心柱具有四个顺次相连的第二侧面,其中两个第二侧面垂直于第二横向轴线,另两个第二侧面垂直于第二纵向轴线;
该顶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每个第二连接部包括一个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第二连接板沿P轴向延伸,第二连接板的垂直于P轴的截面呈长方形,一平行于P轴的第二平面将第二连接板平分为第二板部A和第二板部B,第二板部A和第二板部B的垂直于P轴的截面均呈正方形;在第二连接板的垂直于第二平面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有一第二连接凸台,第二连接凸台位于第二板部A临近第二自由端的一侧;
第二连接板的平行于第二平面的两个侧面中,其中位于第二板部A上的侧面称为第二连接面,位于第二板部B上的侧面称为第二凸条面;在第二连接面上具有一沿P轴向延伸的中心线;
在第二中心柱的每个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的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侧部连接部,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向外延伸,第二侧部连接部经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面与由第二横向轴线和第二纵向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共面,其中第二横向轴线与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第二纵向轴线与另外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在Z轴方向上,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板部A相对于第二板部B更靠近第二上端面。
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上的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顶部连接部,第二顶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第二顶部连接部经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上;第二中心轴线位于第二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在Y轴方向上,第二顶部连接部的第二板部A相对于第二板部B更靠近第二中心轴线;
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下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底部连接部,第二底部连接部与第二顶部连接部相对于一垂直于Z轴的平面对称设置;
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能够沿Z轴方向进行连接,当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沿Z轴方向连接在一起时,顶连接件的第二顶部连接部伸入到底连接件的第一配合槽内,使第二顶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凸台卡合到第一容纳腔内,底连接件的第一中心轴线与顶连接件的第二中心轴线重叠,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在Z轴方向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相同;
所述梁柱,包括梁柱主体和设置梁柱主体两端的第二配合槽,所述梁柱主体包括第三中心柱,第三中心柱具有一第三中心轴线,该第三中心柱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该第三中心柱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三截面,第三截面的边长等于第二截面的边长;该第三中心柱具有四个顺次连接的第三侧面;
在梁柱主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配合槽,每个第二配合槽具有:
一个经过第三中心轴线的第二底面,第二配合槽沿第三中心轴线方向贯穿所在的第三中心柱的一端的端面;第二配合槽包括在所在的第三中心柱的一端的端面上具有开口的第二出口部、和由第二出口部第三中心柱的另一端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出口部连通第二容纳腔;
第二配合槽沿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并贯穿一个第三侧面;
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凸台和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凸台均能够卡合到第二容纳腔内;
水平顶梁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的第二侧部连接部上,水平底梁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相邻的两个底连接件的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立柱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顶连接件的第二底部连接部和底连接件的第一顶部连接部上。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了顶连接件和底连接件,在顶连接件的水平方向上设置了四个相互垂直的第二侧部连接部,在底连接件的水平方向上设置了四个相互垂直的第一侧部连接部,利用上述第二侧部连接部和第一侧部连接部可在水平方向上完成元胞结构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连续扩展。利用顶连接件上的第二顶部连接部和底连接件的第一配合槽可完成元胞结构单元在竖直方向上的扩展。利用第二配合槽与第二侧部连接部、第二底部连接部、第一侧部连接部以及第一顶部连接之间的卡接关系,可顺利地完成元胞结构单元的建造。各部件之间无须采用焊接这种不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当快装活动房需要拆除时,在将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与相应的连接部之间完成分离后,即完成拆除,保证了各部件的完整性,提高了部件的重复利用率,由此可有效地降低活动房的建造成本。
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同时在预定的区域安装底连接件,然后以这些底连接件为基础快速完成底层的元胞结构单元,同时也可以快速地沿竖直方向搭建第二层以及更多层的元胞结构单元,由于作业面的扩大,可在同一层同时建造大量的元胞结构单元,有效地提高了建造效率。完成元胞结构单元的建造后,即可在元胞结构单元所构成的框架内安装地板、顶板及墙板,每个元胞结构单元可以成为独立的房间,也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将若干相连的元胞结构单元形成一个较大的独立的房间,当然,相连的元胞结构单元也可形成套间结构。
由于在本申请中,单个的元胞结构单元仅包括定连接件、底连接件和梁柱,使元胞结构单元的结构得到有效地简化,部件的种类和数量也得到大幅度的减少,尤其是在将水平底梁、水平顶梁和立柱作为统一结构的梁柱后,在增加了各部件之间互换性的基础上,由于避免了对部件进行挑选,还缩短了建造活动房屋的时间。部件种类的减少,还减少了部件制作的成本,这同样有利于降低活动房屋的建造成本。
进一步,当快装活动房结构在竖直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元胞结构单元时,上层的元胞结构单元的底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下层的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上;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元胞结构单元之间具有一夹层。
设置夹层后,可将该夹层作为活动房屋附属设施的通道,最大限度地减少将这些附属设施架设在墙壁上,以减少墙壁的负担。
进一步,所述底连接件,在每个第一侧面上形成有一个第一侧柱,该第一侧柱由所对应的第一侧面开始、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方向朝远离第一中心柱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第一侧柱的Z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与第一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一侧柱的远离第一中心柱的端面称为第一外端面,第一外端面平行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在Z轴方向上,第一侧柱的上表面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之间具有距离,第一侧柱的下表面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下端面之间具有距离;四个第一侧柱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第一横向轴线成为两个相背的第一侧柱的中心线,第一纵向轴线成为另两个相背的第一侧柱的中心线;
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柱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A,该第一矩形凸台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垂直于Z轴,第一矩形凸台A的两个第一外侧面A分别与相邻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共面;在Z轴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A位于第一侧柱的中间部;
第一侧柱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B,该第一矩形凸台B具有一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共面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共面的第一外立面B、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外侧面B;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侧面B的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B位于第一侧柱的中间部;第一矩形凸台B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第一侧柱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C,该第一矩形凸台C具有一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下端面共面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共面的第一外立面C、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外侧面C;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侧面C的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C位于第一侧柱的中间部;第一矩形凸台C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侧面中,在第一配合槽贯穿的第一侧面的区域未设置第一矩形凸台C;
所述第一侧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外端面,第一侧柱的中心线位于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且第一侧部连接部位于第一侧柱的中心线的下侧;
第一连接板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所述顶连接件,在每个第二侧面上形成有一个第二侧柱,该第二侧柱由所对应的第二侧面开始、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的方向朝远离第二中心柱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第二侧柱的Z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二侧柱的远离第二中心柱的端面称为第二外端面,第二外端面平行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在Z轴方向上,第二侧柱的上表面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之间具有距离,第二侧柱的下表面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下端面之间具有距离;四个第二侧柱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第二横向轴线成为两个相背的第二侧柱的中心线,第二纵向轴线成为另两个相背的第二侧柱的中心线;
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柱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A,该第二矩形凸台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垂直于Z轴,第二矩形凸台A的两个第二外侧面A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共面;在Z轴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A位于第二侧柱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第二侧柱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B,该第二矩形凸台B具有一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共面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共面的第二外立面B、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第二外侧面B;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侧面B的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B位于第二侧柱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B的厚度与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第二侧柱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C,该第二矩形凸台C具有一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下端面共面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共面的第二外立面C、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的两个第二外侧面C;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侧面C的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C位于第二侧柱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C的厚度与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所述第二侧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上,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外端面,第二侧柱的中心线位于第二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且第二侧部连接部位于第二侧柱的中心线的下侧;
第二连接板的厚度与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所述梁柱,梁柱主体还包括条状凸起,第三中心柱呈截面呈方形的空心管状,第三中心柱具有四个顺序垂直相连的管壁,每个管壁的外侧面形成一所述的第三侧面;
对应于每个第三侧面均设置有一条状凸起,,该条状凸起由管壁向外突出而形成,条状凸起沿第三轴线方向延伸,在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条状凸起位于所对应的管壁的中心部;条状凸起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在第二配合槽贯穿的第三侧面的区域未设置条状凸起。
上述设计可以使所建造完成的元胞结构单元中,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梁柱的条状凸起、底连接件上的第一矩形凸台以及顶连接件上的第二矩形凸台会形成一个矩形的环状凸起,利用该环状凸起,可以较为方便地将地板、顶板和墙板安装在元胞结构单元上。
由于采用了空心结构,可有效地减少梁柱的重量,不但有利于运输,还有利于安装,在重量减轻后,可有效地减少安装人员的数量,安装人员数量的减少,也同时使安装人员之间的协调度增加,进一步提高活动房的建造效率。
进一步,在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在第一中心柱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贯穿第一配合槽的第一底面;
在梁柱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贯穿第二配合槽的第二底面;
当顶连接件与底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时,第二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与第一通孔相通;
当梁柱连接到顶连接件或底连接件上时,第二通孔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二底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第二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第一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相通。
优选地,第一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一中心轴线延伸;两个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一横向轴线延伸;另两个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一纵向轴线延伸;
第二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二中心轴线延伸;第二底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二中心轴线延伸;两个第二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二横向轴线延伸;另两个第二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二纵向轴线延伸;
第一通孔沿Y轴且穿过第一中心轴线延伸;第二通孔沿垂直于第二底面且穿过第三中心轴线延伸。
设置螺纹孔及通孔后,可以将相应的螺栓通过通孔旋拧在螺纹孔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梁柱与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所述水平底梁、水平顶梁以及立柱的结构均相同。上述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活动房部件的品种,由此在本申请中,水平底梁、水平顶梁以及立柱由梁柱一个品种替代,提高了各部件之间的互换性,由于减少了部件的品种,在组装活动房时,可提高活动房的建造效率,同时可减少部件的备用量,减少了部件的管理费用。
在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该快装活动房具有上述快装活动房结构,该快装活动房结构至少包括一个元胞结构单元结构,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设定位置安装底连接件;
(2)在相邻的两个底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底梁;
(3)在每个底连接件上安装立柱;
(4)在每根立柱的顶部安装顶连接件;
(5)在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顶梁;完成元胞结构单元的组装;
(6)在元胞结构单元所形成的框架上安装地板、顶板和墙板。
进一步,当快装活动房在水平方向上至少包括两个元胞结构单元时,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元胞结构单元之间具有共用的底连接件和顶连接件。
利用上述安装方法,可以快速地完成活动房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不再需要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仅需要利用底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部、顶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以及梁柱上的第二配合槽即可完成元胞结构单元的搭建,而且在对活动房拆卸时,直接进行拆除即可,无需再采用破坏性拆除,保证了各部件的完整性,可使各部件充分地循环利用,由此可大幅度地降低活动房的成本。
进一步,当快装活动房在竖直方向上至少包括两层元胞结构单元时,在完成下层元胞结构单元的组装后,按照以下步骤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
(11)在同一个下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上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底连接件,且使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底连接件的第一中心轴线与下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的第二中心轴线重叠;
(12)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两个相邻的底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底梁;
(13)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每个底连接件上安装立柱;
(14)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每根立柱的顶部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
(15)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两个相邻的顶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顶梁;完成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组装;
(16)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所形成的框架上安装地板、顶板和墙板;
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元胞结构单元形成一夹层。
优选地,在所述夹层内设置有电缆区、水管区和通风区。
利用底连接件上的第一配合槽,可以方便地在一层元胞结构单元上建造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由此可在两层元胞结构单元之间形成一个夹层,在该夹层内所设置的各功能区可以方便地设置活动房的附属设施,减少在墙板上二次设置架设这些附属设施的功能性部件,以保证墙板的完整性,提高墙板的回收利用率。
本申请中的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可以满足野外施工、部队野战训练、大型活动等项目的需要,实现了活动房屋的快速拆装、模块化空间扩展、轻量化储运、重复化使用,不需专业的施工队伍,从而满足在保障舒适性前提下的即用即装、即走即拆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F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底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沿E—E方向的视图。
图6是顶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切去一个第二侧部连接部后的简图。
图8是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梁柱的结构简图。
图10是图9中K—K方向的视图。
图11是夹层的结构简图。
图12为一个元胞结构单元的一个侧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适当位置标注的XYZ坐标系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作为与图3所示的第一中心轴线101以及图7所示的第二中心轴线40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同时正交的方向。
为更好的描述,将Z轴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与+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成为-Z轴方向,同样,将X轴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与+X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成为-X轴方向,将Y轴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成为-Y轴方向。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Z轴沿纸面向上的方向、即图3与图7中Z轴的箭头的指向(+Z轴方向)称为上方,与该上方相反的方向称为下方。
在本申请中,为描述方便,在图9和图10中三维直角坐标系还用AX轴、AY轴和AZ轴表示,其中AY轴与AX轴正交,AZ轴与AX轴和AY轴均正交。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800,其包括三个元胞结构单元,每个元胞结构单元大致呈正方体,每个元胞结构单元包括四个底连接件和四个顶连接件,四个底连接件沿水平面呈正方形布置,四个顶连接件分别位于一个底连接件的正上方;在相邻的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梁柱,所述连接件包括底连接件和顶连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元胞结构单元分别为第一元胞结构单元810、第二元胞结构单元820和第三元胞结构单元830,其中第一元胞结构单元810和第二元胞结构单元820位于第一层,且相互邻接,第三元胞结构单元830位于第二层,且第三元胞结构单元830位于第一元胞结构单元810的正上方,在第三元胞结构单元830与第一元胞结构单元810之间具有一夹层801。
元胞结构单元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每个元胞结构单元包括四个底连接件100和四个顶连接件400,四个底连接件100沿水平面呈正方形布置,四个顶连接件400分别位于一个底连接件100的正上方。在相邻的两个底连接件100上连接有水平底梁510,在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400上连接有水平顶梁530,在每个底连接件100与位于其正上方的顶连接件400上连接有立柱520。在本申请中,水平底梁510、水平顶梁530和立柱520统称为梁柱,底连接件100和顶连接件400统称为连接件。为简化部件的品种,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底梁510、水平顶梁530和立柱520的结构均相同。
以下对底连接件100进行详细说明:
底连接件100,请参阅图3,包括一个第一中心柱10,第一中心柱10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一中心柱10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将第一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一截面,第一中心柱具有一垂直于Z轴的第一上端面11和一垂直于Z轴的第一下端面12。
第一中心柱10具有一与Z轴平行的第一中心轴线101、与第一中心轴线101正交的第一横向轴线102、以及与第一中心轴线101和第一横向轴线102均正交的第一纵向轴线103。
该第一中心柱10具有四个顺次相连的第一侧面13,其中两个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横向轴线102,另两个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纵向轴线103。
该底连接件10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20,请参阅图4,每个第一连接部20包括一个第一连接板21,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215,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216,第一连接板21沿S轴向延伸,第一连接板21的垂直于S轴的截面呈长方形,一平行于S轴的第一平面105将第一连接板21平分为第一板部A23和第一板部B24,第一板部A23和第一板部B24的垂直于S轴的截面均呈正方形;在第一连接板21的垂直于第一平面105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凸台,第一连接凸台位于第一板部A临近第一自由端的一侧。
为方便描述,将两个第一连接凸台分别称为第一连接凸台A25和第一连接凸台B26。第一连接板21的平行于第一平面的两个侧面中,其中位于第一板部A23上的侧面称为第一连接面211,位于第一板部B24上的侧面称为第一凸条面212;在第一连接面211上具有一沿S轴向延伸的中心线104。
在第一中心柱10的每个第一侧面13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20,将设置在第一侧面上的第一连接部20称为第一侧部连接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一侧部连接部依次称为第一侧部连接部A201、第一侧部连接部B202、第一侧部连接部C203、第一侧部连接部D204。
为描述方便,将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面211重新标记为2111。
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13向外延伸,第一侧部连接部经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215连接在第一侧面13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面2111与由第一横向轴线102和第一纵向轴线103所构成的平面共面,其中第一横向轴线102与第一侧部连接部A201、第一侧部连接部C 203的第一连接面2111的中心线104重叠,第一纵向轴线103与第一侧部连接部B202、第一侧部连接部D204的第一连接面2111的中心线104重叠。在Z轴方向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板部A23相对于第一板部B24更靠近第一上端面11。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侧面13上形成有一个第一侧柱15,该第一侧柱15由所对应的第一侧面开始、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方向朝远离第一中心柱10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第一侧柱15的Z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与第一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一侧柱15的远离第一中心柱10的端面称为第一外端面151,第一外端面151平行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13;在Z轴方向上,第一侧柱15的上表面152与第一中心柱10的第一上端面11之间具有距离,第一侧柱的下表面153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下端面12之间具有距离;四个第一侧柱15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101中心对称;第一横向轴线102成为两个相背的第一侧柱15的中心线,第一纵向轴线103成为另两个相背的第一侧柱15的中心线。
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柱15的相邻的两个侧面154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A16,该第一矩形凸台A16的上表面161与下表面162均垂直于Z轴,第一矩形凸台A16的两个第一外侧面A163、164分别与相邻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151共面;在Z轴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A16位于第一侧柱15的中间部。
第一侧柱15的上表面152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13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B17,该第一矩形凸台B17具有一与第一中心柱10的第一上端面11共面的上表面171、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15的第一外端面151共面的第一外立面B172、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13的两个第一外侧面B173、174;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侧面B的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B17位于第一侧柱15的中间部;第一矩形凸台B17的厚度H3与第一矩形凸台A16的厚度H2相同。
其中第一矩形凸台A16的H2是指第一矩形凸台A16的上表面161与下表面162之间的厚度;第一矩形凸台B17的厚度H3是指第一矩形凸台B17的两个第一外侧面B173、174之间的厚度。
第一侧柱15的下表面153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13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C18,
该第一矩形凸台C18具有一与第一中心柱10的第一下端面12共面的下表面181、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15的第一外端面151共面的第一外立面C182、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外侧面C183、184;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侧面C的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C18位于第一侧柱15的中间部;第一矩形凸台C18的厚度H4与第一矩形凸台A16的厚度H2相同。第一矩形凸台C18的厚度H4是指第一矩形凸台C18的两个第一外侧面C183、184之间的厚度。
在第一中心柱10的第一侧面中,在第一配合槽30贯穿的第一侧面13的区域未设置第一矩形凸台C。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一侧柱15的第一外端面151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外端面151,第一侧柱的中心线位于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且第一侧部连接部位于第一侧柱的中心线的下侧。
第一连接板的厚度H1与第一矩形凸台A16的厚度H2相同。请参阅图4,第一连接板的厚度H1是指第一连接板的沿S轴向延伸、且与第一平面105相垂直的两个侧面213、214之间的厚度。
在第一中心柱10的第一上端面1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一中心柱10的第一上端面11上的第一连接部称为第一顶部连接部205,为描述方便,将第一顶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面211重新标记为2212。
第一顶部连接部205的第一连接板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第一顶部连接部205经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中心柱10的第一上端面11上;第一中心轴线101位于第一连接面内2212、且与该第一连接面2212的中心线104重叠,在Y轴方向上,第一顶部连接部205的第一板部A相对于第一板部B更靠近第一中心轴线10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部连接部205的第一板部A与第一板部B沿-Y轴方向布置。
请同时参阅图5,在第一中心柱10的下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一配合槽30,第一配合槽30具有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101的第一底面33,第一底面33垂直于Y轴,第一配合槽30沿Y轴方向延伸并贯穿一个第一侧面,第一配合槽30包括在第一下端面12具有开口32的第一出口部31、和由第一出口部31朝第一上端面11的方向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一容纳腔34,第一出口部31连通第一容纳腔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槽30沿-Y轴方向贯穿第一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34具有两个沿X轴方向凹陷所形成的第一凹陷部A341和第一凹陷部B342,第一凹陷部A341和第一凹陷部B342能够容纳后述的顶连接件400的第二底部连接部906的第二连接凸台A85和第二连接凸台B86,以使顶连接件400的第二底部连接部906卡合在第一配合槽30内。
以下对顶连接件400进行详细说明:
顶连接件400,请参阅图6,包括一个第二中心柱90,第二中心柱90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二中心柱90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将第一中心柱90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二截面,第二中心柱90具有一垂直于Z轴的第二上端面91和一垂直于Z轴的第二下端面92;第二截面的边长等于第一截面的边长。
第二中心柱90具有一与Z轴平行的第二中心轴线401、与第二中心轴线401正交的第二横向轴线402、以及与第二中心轴线401和第二横向轴线402均正交的第二纵向轴线403。其中,第二横向轴线402平行于第一横向轴线102,第二纵向轴线403平行于第一纵向轴线103。
该第二中心柱90具有四个顺次相连的第二侧面93,其中两个第二侧面93垂直于第二横向轴线402,另两个第二侧面93垂直于第二纵向轴线403。
该顶连接件40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80,请参阅图8,每个第二连接部80包括一个第二连接板81,第二连接板81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815,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816,第二连接板81沿P轴向延伸,第二连接板81的垂直于P轴的截面呈长方形,一平行于P轴的第二平面405将第二连接板81平分为第二板部A83和第二板部B84,第二板部A83和第二板部B84的垂直于P轴的截面均呈正方形;在第二连接板81的垂直于第二平面405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有一第二连接凸台,第二连接凸台位于第二板部A临近第二自由端的一侧。
为方便描述,将两个第二连接凸台分别称为第二连接凸台A85和第二连接凸台B86。
第二连接板81的平行于第二平面的两个侧面中,其中位于第二板部A83上的侧面称为第二连接面811,位于第二板部B上的侧面称为第二凸条面812;在第二连接面811上具有一沿P轴向延伸的中心线404。
在第二中心柱90的每个第二侧面93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80,将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的第二连接部80称为第二侧部连接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二侧部连接部依次称为第二侧部连接部A901、第二侧部连接部B902、第二侧部连接部C903、第二侧部连接部D904。
为描述方便,将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面811重新标记为9111。
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93向外延伸,第二侧部连接部经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侧面93上;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面9111与由第二横向轴线402和第二纵向轴线403所构成的平面共面,其中第二横向轴线402与第二侧部连接部A901、第二侧部连接部C903的第二连接面9111的中心线404重叠,第二纵向轴线403与第二侧部连接部B902、第二侧部连接部D904的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404重叠。在Z轴方向上,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板部A93相对于第二板部B94更靠近第二上端面91。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二侧面93上形成有一个第二侧柱95,该第二侧柱95由所对应的第二侧面开始、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的方向朝远离第二中心柱90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第二侧柱95的Z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二侧柱95的远离第二中心柱90的端面称为第二外端面951,第二外端面951平行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93;在Z轴方向上,第二侧柱95的上表面952与第二中心柱90的第二上端面91之间具有距离,第二侧柱的下表面953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下端面92之间具有距离;四个第二侧柱95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401中心对称;第二横向轴线402成为两个相背的第二侧柱95的中心线,第二纵向轴线403成为另两个相背的第二侧柱95的中心线。
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柱95的相邻的两个侧面954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A96,该第二矩形凸台A96的上表面961与下表面962均垂直于Z轴,第二矩形凸台A96的两个第二外侧面A963、964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侧柱95的第二外端面951共面;在Z轴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A96位于第二侧柱95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A96的厚度H5与第一矩形凸台A16的厚度H2相同。第二矩形凸台A96的厚度H5是指第二矩形凸台A96的上表面961与下表面962之间的厚度。
第二侧柱95的上表面952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93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B97,该第二矩形凸台B97具有一与第二中心柱90的第二上端面91共面的上表面971、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95的第二外端面951共面的第二外立面B972、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13的两个第二外侧面B973、974;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侧面B的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B97位于第二侧柱95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B97的厚度H6与第二矩形凸台A96的厚度H5相同。第二矩形凸台B97的厚度H6是指第二矩形凸台B97的两个第二外侧面B973、974之间的厚度。
第二侧柱95的下表面92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93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C98,请同时参阅图7,为显示清楚,将沿-X轴向延伸的第二侧部连接部903切去,图7中的用阴影94表示的区域为切去第二侧部连接部903的断面区。
该第二矩形凸台C98具有一与第二中心柱90的第二下端面92共面的下表面981、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95的第二外端面951共面的第二外立面C982、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93的两个第二外侧面C983、984;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侧面C的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C98位于第二侧柱95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C98的厚度H7与第二矩形凸台A96的厚度H5相同。第二矩形凸台C98的厚度H7是指第二矩形凸台C98的两个第二外侧面C983、984之间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二侧柱95的第二外端面951上,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外端面951,第二侧柱的中心线位于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且第二侧部连接部位于第二侧柱的中心线的下侧。
第二连接板的厚度H8与第二矩形凸台A96的厚度H5相同。请参阅图8,第二连接板的厚度H8是指第二连接板的沿P轴向延伸、且与第二平面405相垂直的两个侧面813、814之间的厚度。
在第二中心柱90的第二上端面91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二中心柱90的第二上端面91上的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顶部连接部905,为描述方便,将第二顶部连接部90的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面911重新标记为9212。
第二顶部连接部905的第二连接板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第二顶部连接部905经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中心柱90的第二上端面91上;第二中心轴线401位于第二连接面9212内、且与该第二连接面9212的中心线404重叠;
在Y轴方向上,第二顶部连接部905的第二板部A相对于第二板部B更靠近第二中心轴线40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顶部连接部205的第二板部A与第二板部B沿-Y轴方向布置。
在第二中心柱90的第二下端面9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底部连接部906,第二底部连接部与第二顶部连接部相对于一垂直于Z轴的平面对称设置。
底连接件100与顶连接件400能够沿Z轴方向进行连接,当底连接件100与顶连接件400沿Z轴方向连接在一起时,顶连接件400的第二顶部连接部905伸入到底连接件100的第一配合槽30内,使第二底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凸台A85和第二连接凸台B86卡合到第一容纳腔34内,底连接件100的第一中心轴线101与顶连接件400的第二中心轴线401重叠,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在Z轴方向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相同。
以下对梁柱300进行详细说明:
梁柱300,请参阅图9,梁柱300包括梁柱主体和设置梁柱主体两端的第二配合槽,所述梁柱主体包括第三中心柱70,第三中心柱70具有一第三中心轴线301,该第三中心柱70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该第三中心柱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三截面,第三截面的边长等于第二截面的边长;该第三中心柱具有四个顺次连接的第三侧面71。
在梁柱主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配合槽,分别为第二配合槽A60和第二配合槽B66,请同时参阅图10,首先说明第二配合槽A60的结构,该第二配合槽A60具有:
一个经过第三中心轴线301的第二底面63,第二配合槽A60沿第三中心轴线301方向贯穿所在的第三中心柱的一端的端面77;第二配合槽A60包括在所在的第三中心柱的一端的端面77上开口62的第二出口部61、和由第二出口部61第三中心柱70的另一端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二容纳腔64,第二出口部61连通第二容纳腔64。
第二配合槽A60沿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301的方向向外延伸并贯穿一个第三侧面71。
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凸台和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凸台均能够卡合到第二容纳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64具有两个沿AX轴方向凹陷所形成的第二凹陷部A641和第二凹陷部B642,第二凹陷部A641和第二凹陷部B642能够容纳上述的第一连接部20的第一连接凸台A25和第一连接凸台B26,使第一连接部20卡合到第二配合槽内,实现梁柱与底连接件100的连接。同样,第二凹陷部A641和第二凹陷部B642能够容纳上述的第二连接部80的第二连接凸台A85和第二连接凸台B86,使第一连接部80卡合到第二配合槽内,实现梁柱与顶连接件400的连接。
第二配合槽B66与第一配合槽A60的结构相同,且相对于一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301的平面对称设置。
第二配合槽A60和第二配合槽B66均能够卡合到顶连接件400的第二连接部和底连接件100的第一连接部上,由此,水平顶梁530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400的第二侧部连接部上,水平底梁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相邻的两个底连接件100的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立柱520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顶连接件400的第二底部连接部和底连接件100的第一顶部连接部上。
梁柱主体还包括条状凸起73,第三中心柱70呈截面呈方形的空心管状,第三中心柱70具有四个顺序垂直相连的管壁72,每个管壁72的外侧面形成一所述的第三侧面71。
对应于每个第三侧面71均设置有一条状凸起73,,该条状凸起72由管壁72向外突出而形成,条状凸起73沿第三轴线301方向延伸,在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301的方向上,条状凸起73位于所对应的管壁72的中心部;条状凸起73的厚度H9与第一矩形凸台A16的厚度H2相同;条状凸起73的厚度H9是指条状凸起73的两个相平行的外侧面731、732之间的厚度。
在第二配合槽贯穿的第三侧面的区域未设置条状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设置第二配合槽以及增强第二配合槽区域的强度,在设置第二配合槽的区域内,梁柱主体的结构为实心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底梁510、水平顶梁530和立柱520均采用梁柱300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加工,每根梁柱300分为三部分,具体包括空心柱320、连接在空心柱320两端的接头部310、320。在空心柱320中设置有加强筋78。可以理解梁柱300还可以整体采用一根空心柱,然后将空心柱的两端二次轧制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各部件之间具有更稳定的连接,在第一连接部20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部连接部205上的第一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一中心轴线101延伸;第一侧部连接部201、203上的第一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一横向轴线102延伸;第一侧部连接部202、204上的第一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一纵向轴线103延伸。
在第二连接部80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8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顶部连接部905上的第二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二中心轴线401延伸;第二底部连接部906上的第二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二中心轴线401延伸;第二侧部连接部901、903上的第二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二横向轴线402延伸;第二侧部连接部902、904上的第二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二纵向轴线403延伸。
在第一中心柱10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通孔36,第一通孔沿Y轴且穿过第一中心轴线延伸;该第一通孔36贯穿第一配合槽30的第一底面33。
在梁柱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孔76,该第二通孔76贯穿第二配合槽A60的第二底面63。第二通孔沿垂直于第二底面且穿过第三中心轴线延伸;当顶连接件400与底连接件100连接在一起时,第二顶部连接部80上的第二螺纹孔82与第一通孔36相通。
当梁柱连接到顶连接件或底连接件上时,第二通孔76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二底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第二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第一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均为盲孔,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也可以采用通孔,且采用螺栓410将梁柱固定在相应的连接件上,而且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之间也采用螺栓进行固定。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12,图12为图1中元胞结构单元810的一个侧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该侧面框架由一根水平底梁510、两根立柱530和一根水平顶梁530经顶连接件400和底连接件100所形成,基本呈正方形,在该侧面框架的内侧面形成一呈矩形环状的环状凸起730,该环状突起水平底梁510的朝向上方凸出的条状凸起734、立柱520的朝向框架内侧的条状凸起735、水平顶梁530的朝向下方凸出的条状凸起736、另一根立柱520的朝向框架内侧的条状凸起737经顶连接件400的第二矩形凸台C98以及底连接件100的第一矩形凸台B17连接而成,在安装墙板740时,该环状凸起730可以成为墙板740的抵靠件,不但便于墙板740的定位,还可在墙板740与环状凸起730之间设置密封件,增强活动房的保温性和密封性,为显示清楚,在图12中,墙板740示例性地在环状凸起730的左下角进行了部分显示。
可以理解,四根水平顶梁530所形成的顶部框架也具有类似的呈水平布置的环状凸起,利用该水平布置的环状凸起可以方便地安装顶板。四根水平底梁510所形成的底部框架也具有类似的呈水平布置的环状凸起,利用该水平布置的环状凸起可以方便地安装地板。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对可模块化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安装方法对具有实施例1中的快装活动房结构的快装活动房进行安装。该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安装包括两个元胞结构单元810、820的一层活动房,步骤如下:
(1)在设定位置安装底连接件100;
(2)在相邻的两个底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底梁510;
(3)在每个底连接件100上安装立柱520;
(4)在每根立柱520的顶部安装顶连接件400;
(5)在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400之间安装水平顶梁;完成元胞结构单元810、820的组装;
(6)在元胞结构单元所形成的框架上安装地板、顶板和墙板,为简化附图,在附图中,未显示地板、顶板和墙板。
以下为安装包括一个元胞结构单元830二层活动房,步骤如下:
(11)在下层元胞结构单元810的顶连接件上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830的底连接件,且使上层元胞结构单元830的底连接件的第一中心轴线与下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的第二中心轴线重叠;
(12)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两个相邻的底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底梁;
(13)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每个底连接件上安装立柱;
(14)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每根立柱的顶部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
(15)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两个相邻的顶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顶梁;完成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组装;
(16)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所形成的框架上安装地板、顶板和墙板;
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元胞结构单元形成夹层801。
在本实施例中,在夹层内801设置有电缆区802、水管区803和通风区804。其中电缆区802用于铺设通往各元胞结构单元内的电缆,水管区803用于铺设通往各元胞结构单元内的上下水管道,通风区804用于铺设通往各元胞结构单元内的通风管道。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一层的元胞结构单元仅设置有两个,该两个元胞结构单元之间具有共用的底连接件和顶连接件。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以某个元胞结构单元为基础,沿水平面向相垂直的四个方向连续建造元胞结构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两层,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三层、四层以及更多层。

Claims (10)

1.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元胞结构单元,元胞结构单元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每个元胞结构单元包括四个底连接件和四个顶连接件,四个底连接件沿水平面呈正方形布置,四个顶连接件分别位于一个底连接件的正上方;在相邻的连接件上设置有梁柱,所述连接件包括底连接件和顶连接件;
所述梁柱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底连接件上的水平底梁、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上的水平顶梁、以及设置在相邻的顶连接件和底连接件上的立柱;
所述底连接件,
包括一个第一中心柱,第一中心柱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一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将第一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一截面,第一中心柱具有一垂直于Z轴的第一上端面和一垂直于Z轴的第一下端面;
第一中心柱具有一与Z轴平行的第一中心轴线、与第一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一横向轴线、以及与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一横向轴线均正交的第一纵向轴线;
该第一中心柱具有四个顺次相连的第一侧面,其中两个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横向轴线,另两个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纵向轴线;
该底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每个第一连接部包括一个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连接板沿S轴向延伸,第一连接板的垂直于S轴的截面呈长方形,一平行于S轴的第一平面将第一连接板平分为第一板部A和第一板部B,第一板部A和第一板部B的垂直于S轴的截面均呈正方形;
在第一连接板的垂直于第一平面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凸台,该第一连接凸台位于第一板部A临近第一自由端的一侧;
第一连接板的平行于第一平面的两个侧面中,其中位于第一板部A上的侧面称为第一连接面,位于第一板部B上的侧面称为第一凸条面;在第一连接面上具有一沿S轴向延伸的中心线;
在第一中心柱的每个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一侧面上的第一连接部称为第一侧部连接部,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向外延伸,第一侧部连接部经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侧面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面与由第一横向轴线和第一纵向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共面,其中第一横向轴线与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第一纵向轴线与另外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在Z轴方向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板部A相对于第一板部B更靠近第一上端面;
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上的第一连接部称为第一顶部连接部,第一顶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第一顶部连接部经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上;第一中心轴线位于第一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
在Y轴方向上,第一顶部连接部的第一板部A相对于第一板部B更靠近第一中心轴线;
在第一中心柱的下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具有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的第一底面,第一底面垂直于Y轴,第一配合槽沿Y轴方向延伸并贯穿一个第一侧面,第一配合槽包括在第一下端面具有开口的第一出口部、和由第一出口部朝第一上端面的方向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出口部连通第一容纳腔;
所述顶连接件,
包括一个第二中心柱,第二中心柱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二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将第一中心柱垂直于Z轴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二截面,第二中心柱具有一垂直于Z轴的第二上端面和一垂直于Z轴的第二下端面;第二截面的边长等于第一截面的边长;
第二中心柱具有一与Z轴平行的第二中心轴线、与第二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二横向轴线、以及与第二中心轴线和第二横向轴线均正交的第二纵向轴线;其中,第二横向轴线平行于第一横向轴线,第二纵向轴线平行于第一纵向轴线;
该第二中心柱具有四个顺次相连的第二侧面,其中两个第二侧面垂直于第二横向轴线,另两个第二侧面垂直于第二纵向轴线;
该顶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每个第二连接部包括一个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第二连接板沿P轴向延伸,第二连接板的垂直于P轴的截面呈长方形,一平行于P轴的第二平面将第二连接板平分为第二板部A和第二板部B,第二板部A和第二板部B的垂直于P轴的截面均呈正方形;在第二连接板的垂直于第二平面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有一第二连接凸台,第二连接凸台位于第二板部A临近第二自由端的一侧;
第二连接板的平行于第二平面的两个侧面中,其中位于第二板部A上的侧面称为第二连接面,位于第二板部B上的侧面称为第二凸条面;在第二连接面上具有一沿P轴向延伸的中心线;
在第二中心柱的每个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的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侧部连接部,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向外延伸,第二侧部连接部经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面与由第二横向轴线和第二纵向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共面,其中第二横向轴线与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第二纵向轴线与另外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在Z轴方向上,第二侧部连接部的第二板部A相对于第二板部B更靠近第二上端面;
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将设置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上的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顶部连接部,第二顶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板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第二顶部连接部经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上;第二中心轴线位于第二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在Y轴方向上,第二顶部连接部的第二板部A相对于第二板部B更靠近第二中心轴线;
在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下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称为第二底部连接部,第二底部连接部与第二顶部连接部相对于一垂直于Z轴的平面对称设置;
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能够沿Z轴方向进行连接,当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沿Z轴方向连接在一起时,顶连接件的第二顶部连接部伸入到底连接件的第一配合槽内,使第二顶部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凸台卡合到第一容纳腔内,底连接件的第一中心轴线与顶连接件的第二中心轴线重叠,底连接件与顶连接件在Z轴方向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相同;
所述梁柱,
包括梁柱主体和设置梁柱主体两端的第二配合槽,所述梁柱主体包括第三中心柱,第三中心柱具有一第三中心轴线,该第三中心柱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向,该第三中心柱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方向的截面称为第三截面,第三截面的边长等于第二截面的边长;该第三中心柱具有四个顺次连接的第三侧面;
在梁柱主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配合槽,每个第二配合槽具有:
一个经过第三中心轴线的第二底面,第二配合槽沿第三中心轴线方向贯穿所在的第三中心柱的一端的端面;第二配合槽包括在所在的第三中心柱的一端的端面上具有开口的第二出口部、和由第二出口部第三中心柱的另一端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出口部连通第二容纳腔;
第二配合槽沿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并贯穿一个第三侧面;
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凸台和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凸台均能够卡合到第二容纳腔内;
水平顶梁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的第二侧部连接部上,水平底梁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相邻的两个底连接件的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立柱经第二配合槽卡合到顶连接件的第二底部连接部和底连接件的第一顶部连接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快装活动房结构在竖直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元胞结构单元时,上层的元胞结构单元的底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下层的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上;
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元胞结构单元之间具有一夹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连接件,
在每个第一侧面上形成有一个第一侧柱,该第一侧柱由所对应的第一侧面开始、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方向朝远离第一中心柱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第一侧柱的Z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与第一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一侧柱的远离第一中心柱的端面称为第一外端面,第一外端面平行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在Z轴方向上,第一侧柱的上表面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之间具有距离,第一侧柱的下表面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下端面之间具有距离;四个第一侧柱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第一横向轴线成为两个相背的第一侧柱的中心线,第一纵向轴线成为另两个相背的第一侧柱的中心线;
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柱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A,该第一矩形凸台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垂直于Z轴,第一矩形凸台A的两个第一外侧面A分别与相邻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共面;在Z轴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A位于第一侧柱的中间部;
第一侧柱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B,该第一矩形凸台B具有一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上端面共面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共面的第一外立面B、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外侧面B;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侧面B的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B位于第一侧柱的中间部;第一矩形凸台B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第一侧柱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矩形凸台C,该第一矩形凸台C具有一与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下端面共面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共面的第一外立面C、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外侧面C;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柱的第一外侧面C的方向上,第一矩形凸台C位于第一侧柱的中间部;第一矩形凸台C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在第一中心柱的第一侧面中,在第一配合槽贯穿的第一侧面的区域未设置第一矩形凸台C;
所述第一侧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一侧柱的第一外端面上,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在第一外端面,第一侧柱的中心线位于第一侧部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一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且第一侧部连接部位于第一侧柱的中心线的下侧;
第一连接板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所述顶连接件,
在每个第二侧面上形成有一个第二侧柱,该第二侧柱由所对应的第二侧面开始、沿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的方向朝远离第二中心柱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第二侧柱的Z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二侧柱的远离第二中心柱的端面称为第二外端面,第二外端面平行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在Z轴方向上,第二侧柱的上表面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之间具有距离,第二侧柱的下表面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下端面之间具有距离;四个第二侧柱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第二横向轴线成为两个相背的第二侧柱的中心线,第二纵向轴线成为另两个相背的第二侧柱的中心线;
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柱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A,该第二矩形凸台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垂直于Z轴,第二矩形凸台A的两个第二外侧面A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共面;在Z轴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A位于第二侧柱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第二侧柱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B,该第二矩形凸台B具有一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上端面共面的上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共面的第二外立面B、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第二外侧面B;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侧面B的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B位于第二侧柱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B的厚度与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第二侧柱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矩形凸台C,该第二矩形凸台C具有一与第二中心柱的第二下端面共面的下表面、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共面的第二外立面C、以及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面的两个第二外侧面C;在垂直于所对应的第二侧柱的第二外侧面C的方向上,第二矩形凸台C位于第二侧柱的中间部;第二矩形凸台C的厚度与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所述第二侧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二侧柱的第二外端面上,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在第二外端面,第二侧柱的中心线位于第二连接面内、且与该第二连接面的中心线重叠,且第二侧部连接部位于第二侧柱的中心线的下侧;
第二连接板的厚度与第二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所述梁柱,
梁柱主体还包括条状凸起,第三中心柱呈截面呈方形的空心管状,第三中心柱具有四个顺序垂直相连的管壁,每个管壁的外侧面形成一所述的第三侧面;
对应于每个第三侧面均设置有一条状凸起,该条状凸起由管壁向外突出而形成,条状凸起沿第三轴线方向延伸,在垂直于第三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条状凸起位于所对应的管壁的中心部;条状凸起的厚度与第一矩形凸台A的厚度相同;
在第二配合槽贯穿的第三侧面的区域未设置条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在第一中心柱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贯穿第一配合槽的第一底面;
在梁柱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贯穿第二配合槽的第二底面;
当顶连接件与底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时,第二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与第一通孔相通;
当梁柱连接到顶连接件或底连接件上时,第二通孔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二底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第二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第一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一中心轴线延伸;
两个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一横向轴线延伸;另两个第一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一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一纵向轴线延伸;
第二顶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二中心轴线延伸;
第二底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Y轴且穿过第二中心轴线延伸;
两个第二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二横向轴线延伸;另两个第二侧部连接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沿Z轴且穿过第二纵向轴线延伸;
第一通孔沿Y轴且穿过第一中心轴线延伸;
第二通孔沿垂直于第二底面且穿过第三中心轴线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底梁、水平顶梁以及立柱的结构均相同。
7.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所述快装活动房具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快装活动房结构,该快装活动房结构至少包括一个元胞结构单元结构,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设定位置安装底连接件;
(2)在相邻的两个底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底梁;
(3)在每个底连接件上安装立柱;
(4)在每根立柱的顶部安装顶连接件;
(5)在相邻的两个顶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顶梁;完成元胞结构单元的组装;
(6)在元胞结构单元所形成的框架上安装地板、顶板和墙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快装活动房在水平方向上至少包括两个元胞结构单元时,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元胞结构单元之间具有共用的底连接件和顶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快装活动房在竖直方向上至少包括两层元胞结构单元时,在完成下层元胞结构单元的组装后,按照以下步骤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
(11)在同一个下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上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底连接件,且使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底连接件的第一中心轴线与下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的第二中心轴线重叠;
(12)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两个相邻的底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底梁;
(13)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每个底连接件上安装立柱;
(14)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每根立柱的顶部安装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顶连接件;
(15)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两个相邻的顶连接件之间安装水平顶梁;完成上层元胞结构单元的组装;
(16)在上层元胞结构单元所形成的框架上安装地板、顶板和墙板;
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元胞结构单元形成一夹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层内设置有电缆区、水管区和通风区。
CN201810160654.9A 2018-02-27 2018-02-27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Active CN108222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0654.9A CN108222277B (zh) 2018-02-27 2018-02-27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0654.9A CN108222277B (zh) 2018-02-27 2018-02-27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2277A CN108222277A (zh) 2018-06-29
CN108222277B true CN108222277B (zh) 2023-10-20

Family

ID=6266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0654.9A Active CN108222277B (zh) 2018-02-27 2018-02-27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227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92368A (en) * 1984-12-18 1985-08-27 Joseph Skvaril Self-containing package system for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re-fabricated portions of a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assembly thereof
CN1263578A (zh) * 1997-06-11 2000-08-16 Cds努-钢铁有限公司 建筑框架系统
JP2007277948A (ja) * 2006-04-07 2007-10-25 Nippon Rittai Chushajo Kaihatsu Kk 立体構築物
CN201762821U (zh) * 2010-09-07 2011-03-16 张志强 一种由模块化插接件组成的活动房屋
JP3187977U (ja) * 2013-09-30 2013-12-26 三菱地所レジデンス株式会社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造純ラーメンフレーム構造による板状型住宅建築物
CN104110420A (zh) * 2014-07-30 2014-10-22 厦门吉信德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宠物屋/活动房/家具的标准化组件
KR101505404B1 (ko) * 2014-04-29 2015-03-30 주식회사 삼성조경 정자 또는 한옥의 지붕 골조의 연결구조
CN104755678A (zh) * 2012-07-11 2015-07-01 1Space私人有限公司 模块化建筑物
CN207998931U (zh) * 2018-02-27 2018-10-23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92368A (en) * 1984-12-18 1985-08-27 Joseph Skvaril Self-containing package system for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re-fabricated portions of a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assembly thereof
CN1263578A (zh) * 1997-06-11 2000-08-16 Cds努-钢铁有限公司 建筑框架系统
JP2007277948A (ja) * 2006-04-07 2007-10-25 Nippon Rittai Chushajo Kaihatsu Kk 立体構築物
CN201762821U (zh) * 2010-09-07 2011-03-16 张志强 一种由模块化插接件组成的活动房屋
CN104755678A (zh) * 2012-07-11 2015-07-01 1Space私人有限公司 模块化建筑物
JP3187977U (ja) * 2013-09-30 2013-12-26 三菱地所レジデンス株式会社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造純ラーメンフレーム構造による板状型住宅建築物
KR101505404B1 (ko) * 2014-04-29 2015-03-30 주식회사 삼성조경 정자 또는 한옥의 지붕 골조의 연결구조
CN104110420A (zh) * 2014-07-30 2014-10-22 厦门吉信德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宠物屋/活动房/家具的标准化组件
CN207998931U (zh) * 2018-02-27 2018-10-23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2277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57897U (zh)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装配式钢结构
CN103967133A (zh)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栓焊混合连接节点
CN104652610A (zh) 箱式模块建筑角部拼接节点结构
CN111218985A (zh) 新型装配式冷弯厚壁型钢单边螺栓连接梁柱节点
CN112392296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钢组隔离类箱房结构
CN108222277B (zh)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及快装活动房的安装方法
CN204570938U (zh) 模块建筑相邻单元的连接系统
CN219316021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板体结构及连接节点
CN108589918A (zh) 一种装配式桁架梁与方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CN209538386U (zh) 一种带悬臂耳板拼接段的h型钢梁柱装配式连接节点
CN216616288U (zh) 一种十字钢板连接的模块化建筑节点结构
CN109838034A (zh) 一种用于装配房屋的屋面结构
CN114263294B (zh) 一种装配式冷弯轻钢龙骨框架结构
CN21647601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复合保温装饰结构
CN207998931U (zh) 可模块化空间扩展的快装活动房结构
CN112196117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单元体及构造体
CN110258798B (zh) 一种装配式柱脚连接节点的安装方法
CN212153701U (zh) 新型装配式冷弯厚壁型钢单边螺栓连接梁柱节点
JP2013068081A (ja) 建材接続構造
CN111472449A (zh) 一种框架单元拼装成的梁柱节点及其轻钢房屋框架
CN213868553U (zh) 一种波纹钢板集成墙体构造
CN219100823U (zh) 预制装配式门窗洞口加固框
CN218405853U (zh) 拼缝连接结构及模块化建筑构造
CN204959972U (zh) 一种活动板房
RU2786917C1 (ru) Каркас мобильного каркасно-модульного зд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210012, No. 30, Xi An Road, Yuhua West Road,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FIBERGLAS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Jiangning Science Park Tong Road No. 99

Applicant before: SINO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6

Address after: 210012, No. 30, Xi An Road, Yuhua West Road,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SINO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12, No. 30, Xi An Road, Yuhua West Road,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FIBERGLAS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