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6383A - 车辆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6383A
CN108216383A CN201711295273.3A CN201711295273A CN108216383A CN 108216383 A CN108216383 A CN 108216383A CN 201711295273 A CN201711295273 A CN 201711295273A CN 108216383 A CN108216383 A CN 108216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orepart
reinforcer
side memb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52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田真启
饭塚洋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16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3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18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front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室内加强件,所述室内加强件布置在地板面板的前侧构件的相对侧。所述室内加强件包括:上壁部,其面向所述地板面板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一对侧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上壁部的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个外缘向下方延伸;以及一对凸缘部,所述一对凸缘部从各个侧壁部的下缘向外延伸,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所述上壁部具有平板状的平坦部和脊部,所述脊部从所述平坦部朝所述车辆的上侧或所述车辆的下侧突出,并且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车辆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22816号(JP2016-22816A)公开了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设置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设置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下壁部、从下壁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个外缘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以及从侧壁部的上缘向外延伸的凸缘部。构成车辆的地板表面的板状的地板面板的下表面固定到前侧构件的每个凸缘部的上表面。JP2016-22816A中公开的车辆下部结构还设置有固定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的室内加强件。室内加强件设置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上壁部、从上壁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个外缘向下延伸的侧壁部、以及从侧壁部的下缘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室内加强件的每个凸缘部的下表面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
发明内容
例如当载荷从车辆的前方作用在JP2016-22816A中公开的车辆下部结构上时,一部分载荷也可能作用在室内加强件上。可以说,JP2016-22816A中公开的车辆下部结构的室内加强件的形状不适于有效地承载载荷。因此,JP2016-22816A中公开的车辆下部结构仍有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的方案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包括:地板面板;前侧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和室内加强件,其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上方,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室内加强件布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与所述前侧构件的相对侧。所述室内加强件包括:上壁部,其面向所述地板面板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一对侧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上壁部的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个外缘向下延伸;一对凸缘部,所述一对凸缘部从各个侧壁部的下缘向外延伸。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所述上壁部具有平板状的平坦部和脊部,所述脊部从所述平坦部朝所述车辆的上侧或所述车辆的下侧突出,并且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所述上壁部设置有所述脊部,因此在室内加强件的上壁部中形成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脊线。因此,室内加强件比仅平坦部构成上壁部而没有布置脊部的情况下更不容易由于来自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力而变形。因此,例如当从车辆的前方施予载荷时,室内加强件可以有效地接收载荷。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上壁部可以包括:所述脊部,其位于所述上壁部的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所述平坦部,其位于所述脊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脊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所述上壁部作为整体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整个上壁部可能保持在距脊线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定范围内,所述脊线作为脊部与平坦部之间的边界线。通常,在板材中,随着距脊线的一定范围内的部分增大,在脊线的方向上对载荷的弯曲刚度越来越高。因此,利用上述构造,即使没有上壁部的板厚过度增大等,也容易确保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对载荷的弯曲刚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前侧构件可以包括:板状的下壁部,其面向所述地板面板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一对侧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下壁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各个外缘向上延伸;和一对凸缘部,其从各个侧壁部的上缘向外延伸。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的下表面。所述室内加强件和所述前侧构件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以具有相同的板厚度,并且在所述室内加强件和所述前侧构件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处,从所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到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所述平坦部的上表面的距离可以等于或长于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下表面到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下壁部的下表面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室内加强件布置在地板面板的上方,并且相对更不容易由于风、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劣化。前侧构件布置在地板面板的下方,并且相对更容易由于风、雨等随时间而劣化。此外,即使在防止劣化的表面处理之后,前侧构件也相对更容易经历强度的下降。利用上述构造,相对更不容易劣化的室内加强件至少占到车辆下部结构作为整体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至少一半,并且因此,即使当前侧构件受到劣化等时,车辆下部结构作为整体的强度的下降仍然被最小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前侧构件可以包括侧构件主体部以及侧构件前部,所述侧构件前部布置在所述侧构件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且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侧构件前部的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侧所述侧构件前部的所述位置变得更靠近上侧。所述地板面板可以包括面板主体部和面板前部,所述面板前部布置所述面板主体部的在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且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面板前部的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前侧所述面板前部的所述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上侧。所述室内加强件可以包括加强件主体部和加强件前部,所述加强件前部布置在所述加强件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且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加强件前部的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前侧所述加强件前部的所述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上侧。脚踏部可以被构造成包括所述侧构件前部、所述面板前部以及所述加强件前部。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所述上壁部、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凸缘部可以至少布置在所述加强件前部。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诸如内燃机的动力单元布置在车辆下部结构的脚踏部的前方。因此,当脚踏部中的隔音不足时,来自动力单元的噪音可能被传输到车厢内。当如上述构造中那样将与上壁部、侧壁部和凸缘部相关的上述构造施加到室内加强件的加强件前部时,例如与室内加强件被构造成具有平板形状和使得其车辆内的中部向下突出的弯曲的形状的情况相比,面板前部能够定位在车辆前方斜下侧上。因此,可以增大从面板前部与面板前部上方的车厢的铺地板材料的距离,并且其之间的空间能够起到隔音空间的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从动力单元到车厢的噪声传递。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室内加强件可以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使得所述加强件主体部与所述加强件前部之间的边界对应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主体部与所述面板前部之间的边界。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所述加强件前部的前端可以位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前部的前端后方。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前侧构件可以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使得所述侧构件主体部与所述侧构件前部之间的边界对应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主体部与所述面板前部之间的边界。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在构成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侧构件前部的所述侧壁部的一部分处,所述侧壁部距构成所述侧构件前部的所述下壁部的长度可以越向着所述车辆的所述前侧越长。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侧构件前部的前端侧部可以比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前部的前部更朝所述前侧突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加强件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加强件前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前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车辆下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车辆下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4是示出车辆下部结构中有助于对车辆的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弯曲刚度的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车辆下部结构设置有板状的地板面板10。矩形的面板主体部10a和面板前部10b构成地板面板10。面板主体部10a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面板前部10b从面板主体部10a的前缘延伸。面板前部10b倾斜成使得随着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前侧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上侧。面板主体部10a和面板前部10b由通过冲压加工等弯曲的单个板材形成。
前侧构件20布置在地板面板10的下方。整个前侧构件2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前侧构件20可以大致分为侧构件主体部20a和侧构件前部20b。侧构件主体部20a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延伸。侧构件前部20b从侧构件主体部20a的前缘延伸。侧构件前部20b倾斜成使得随着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前侧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上侧。侧构件前部20b相对于侧构件主体部20a的倾斜角等于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相对于地板面板10的面板主体部10a的倾斜角。侧构件主体部20a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地板面板10的面板主体部10a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短。侧构件前部20b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长。
如图3所示,前侧构件20设置有面向地板面板10的板状的下壁部21。整个下壁部21沿前侧构件20的延伸方向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具体地,如图1所示,下壁部21在其构成侧构件主体部20a的部分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构成侧构件前部20b的部分处倾斜,以便随着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前侧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上侧。
如图3所示,侧壁部22从下壁部2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上的各个外缘朝上方(向地板面板10侧)延伸。如图2所示,每个侧壁部22从下壁部21延伸的长度在其构成侧构件主体部20a的部分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是恒定的。在其构成侧构件前部20b的部分处,每个侧壁部22从下壁部21延伸的长度随着越靠近车辆的前侧而逐渐增大。如图3所示,凸缘部23从每个侧壁部22的上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凸缘部23具有上表面,该上表面通过焊接而固定到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
如图2所示,在侧构件主体部20a与侧构件前部20b之间的边界对准以对应于地板面板10的面板主体部10a与面板前部10b之间的边界的状态下,前侧构件20固定到地板面板10。另外,前侧构件20的侧构件前部20b的前端侧部分比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的前端更向前侧突出。例子包括仪表板和另一车架结构的另一个构件(未示出)固定到侧构件前部20b的前端部。前侧构件20由通过冲压加工等成型的单板状钢材形成。在前侧构件20的表面上进行诸如防锈的处理。
如图1所示,室内加强件30布置在地板面板10的上方。整个室内加强件3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室内加强件30可以大致分为加强件主体部30a和加强件前部30b。加强件主体部30a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延伸。加强件前部30b从加强件主体部30a的前缘延伸。加强件前部30b倾斜成使得随着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前侧其位置更靠近车辆的上侧。加强件前部30b相对于加强件主体部30a的倾斜角等于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相对于地板面板10的面板主体部10a的倾斜角。加强件主体部30a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地板面板10的面板主体部10a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短。加强件前部30b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短。
如图3所示,室内加强件30设置有面向地板面板10的上壁部31。整个上壁部31沿前侧构件20的延伸方向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壁部31在其构成加强件主体部30a的部分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构成加强件前部30b的部分处倾斜成使得随着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前侧其位置变得更靠近车辆的上侧。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等于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3所示,侧壁部32从上壁部3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缘向下方(向地板面板10侧)延伸。如图2所示,各个侧壁部32的从上壁部31延伸的长度在上壁部31的整个延伸方向上是恒定的。如图3所示,凸缘部33从各个侧壁部32的下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延伸。凸缘部33布置成隔地板面板10面向前侧构件20的凸缘部23。凸缘部33具有下表面,该下表面通过焊接而固定到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
如图2所示,在加强件主体部30a与加强件前部30b之间的边界对准以对应于地板面板10的面板主体部10a与面板前部10b之间的边界的状态下,室内加强件30固定到地板面板10。此外,室内加强件30的加强件前部30b的前端位于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的前端的后面。换句话说,室内加强件30的前端未到达地板面板10的前端。
前侧构件20的侧构件前部20b、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以及室内加强件30的加强件前部30b所构成的部分有时被称为车辆下部结构的脚踏部(踢踏部)。
如图3所示,室内加强件30的上壁部31设置有平板状的平坦部31a和从平坦部31a朝车辆的下侧(向地板面板10侧)突出的脊部31b。脊部31b位于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截面图中,脊部31b具有以车辆的下侧为短边的梯形形状。此外,脊部31b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布置在整个上壁部31上。换句话说,脊部31b也布置在加强件前部30b中的上壁部31中。平坦部31a位于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个平坦部31a平行于地板面板10。平坦部31a位于同一平面上。侧壁部32的上缘连接到平坦部31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应的外侧。
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W1是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平坦部31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W2彼此相等。尺寸W2是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四分之一。室内加强件30由通过冲压加工等成型的钢材形成。钢材与用作前侧构件20的钢材相同。两种钢材的板厚彼此相等。
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具有距离H1等于或长于距离H2的部分。距离H1是从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到室内加强件30的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的距离。距离H2是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具体地,在根据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面板主体部10a、侧构件主体部20a和加强件主体部30a构成的主体部分处,即,在非脚踏部的部分处,从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到室内加强件30的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的距离H1等于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距离H1等于或长于距离H2)。
在地板面板10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地板通道部(未图示)。地板面板、前侧构件和室内加强件也隔过地板通道部布置在地板面板10的相对侧。地板面板10的隔过地板通道部的相对侧在结构上与上述的车辆下部结构相同。
下面将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作用和效果。在载荷从车辆的前侧作用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上的情况下,可能以例如室内加强件30弯曲的形式发生变形。相对于弯曲的弯曲刚度几乎不会简单随着平板状部分的宽度的增大而提高。以与车辆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截面观察车辆下部结构的情况下,随着位于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脊线起的预定范围内的部分增大,弯曲刚度越来越高。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室内加强件30的上壁部31设置有脊部31b。因此,例如,与上壁部31由单个平坦部31a构成的情况相比,增设形成在脊部31b与平坦部31a之间的边界处的至少两个脊线L1。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与室内加强件30的上壁部31由单个平坦部31a构成的情况相比,针对来自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更不容易发生变形。因此,载荷可以被有效地承载。
在距离脊线L1的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的部分显著地有助于提高室内加强件30的上壁部31相对于来自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弯曲刚度。基于上壁部31的板厚度、构成上壁部31的材料等来确定了预定的距离X1。例如,随着板厚度增大,预定距离X1增大。根据本实施例,在上壁部31中,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W1是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并且各个平坦部31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W2是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四分之一。因此,如图4所示,整个上壁部31可以保持在距脊线L1的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只要从室内加强件30的上壁部31的脊线L1沿脊部31b的形状到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的距离可以被确保作为预定距离X1。因此,即使当采用硬质材料作为上壁部31(室内加强件30)的材料或者增大板厚度,也可以更容易地确保所需的刚度作为相对于来自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弯曲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脊部31b在截面图中的形状为梯形,因此也在脊部31b的突出的前端侧(截面图中的梯形形状的短边侧)形成有两条脊线L2。因此,整个脊部31b保持在距脊线L2的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只要能够确保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至少四分之一作为该预定距离X1。在本实施例中,平坦部31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整个上壁部31的尺寸的四分之一,因此整个平坦部31a保持在距脊线L1的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只要能够确保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四分之一作为上述的预定距离X1。整个上壁部31能够保持在距脊线L1和脊线L2的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只要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四分之一能够被确保作为上述的预定距离X1。因此,即使没有上壁部31(室内加强件30)的板厚度为了增加距脊线的预定距离而过度增大,也能够容易地确保足够的刚度作为上壁部31的弯曲刚度。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中,除了室内加强件30的上壁部31的脊线L1和脊线L2,在上壁部31与各个侧壁部32之间的边界以及各个侧壁部32与凸缘部33之间的边界处形成了脊线。同样地,在前侧构件20中,在下壁部21与各个侧壁部22之间的边界以及各个侧壁部22与凸缘部23之间的边界处形成了脊线。在图4中,从脊线L1沿脊部31b的形状到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的距离被假定为预定距离X1,并且距包括脊线L1和脊线L2的各个脊线的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的部分以着色形式示出。
布置在车辆中的地板面板10下方的前侧构件20容易暴露于风雨中。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进行诸如防锈的表面处理以防止劣化。根据表面处理的类型,表面处理后,前侧构件20的强度下降。此外,即使进行了表面处理之后,前侧构件20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其暴露于风雨中的影响而劣化。布置在地板面板10上方的室内加强件30相对不太容易暴露于风雨中,因此室内加强件30不太容易由于风雨影响而经受劣化。此外,对于室内加强件30,诸如防锈的表面处理是可选的,并且室内加强件30相对不太容易由于表面处理而经历强度下降。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的由面板主体部10a、侧构件主体部20a和加强件主体部30a构成的主体部分处(在非脚踏部的部分处),从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到室内加强件30的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的距离H1等于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因此,即使车辆下部结构由于表面处理而经历了强度下降和由于其暴露于风雨中而经历了劣化,上述的强度下降和劣化的发生也可以限于整个车辆下部结构的下半部分。在整个车辆下部结构的上半部中,其可以在强度下降和劣化相对不太容易发生的状态下保持强度,因此车辆下部结构的强度下降可以最小化。
在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高度位置固定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情况下,随着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增大,地板面板10的高度位置变得更靠近上侧。如上所述,一旦地板面板10被布置成更靠近上侧,则地板面板10与车厢的铺地板材料(地毯材料)之间的间隙比通常更窄。然后,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之间的吸音材料的厚度可能变得比通常的小,并且可能减小车厢的安静度。在本实施例中,从地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约为整个车辆下部结构的高度尺寸的一半,并且在这点上相对较短。因此,很少发生地板面板10被布置为过于靠近上侧而不能确保足够的厚度作为吸音材料的厚度的情况。
诸如内燃机的动力单元布置在车辆下部结构的脚踏部的前方。因此,当脚踏部的隔音不足时,来自动力单元的噪音可能被传送到车厢内。在车辆下部结构的脚踏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旦例如室内加强件30被构造成具有平板形状和弯曲的形状使得其车辆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向下突出,面板前部10b位于车辆后方斜上侧,并且距车厢的铺地板材料的距离就变得相对较短。
与之对比,当将上述的与上壁部31、侧壁部32以及凸缘部33相关的构造施加到如在上述构造中的室内加强件30的加强件前端部30b时,例如与室内加强件30被构造为具有平板形状和使得车辆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向下突出的弯曲形状的情况相比,面板前部10b可以位于车辆的前方斜下侧。因此,可以增大从面板前部10b到车厢的在面板前部10b之上的铺地板材料的距离,并且其之间的空间能够起到用于吸音材料放置的隔音空间的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从动力单元到车厢的噪声传递。
本实施例可以如下进行变形。
·从地面板10的上表面到室内加强件30的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的距离H1与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之间的关系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例子。例如,从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到室内加强件30的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的距离H1可以比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长。根据该构造,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强度下降和劣化相对较不容易发生的状态下可能保持其强度的室内加强件30所占的比例可以变得相对较高。
·从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到室内加强件30的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的距离H1可以比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短,只要在前侧构件20上由于表面处理引起的强度下降和由于暴露在风雨中引起的劣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距离H1与距离H2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应用于面板前部10b、侧构件前部20b和加强件前部30b所构成的脚踏部。换句话说,在车辆下部结构的脚踏部中,从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到室内加强件30的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的距离H1可以等于或长于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到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的下表面的距离H2。
·构成前侧构件20的板材和构成室内加强件30的板材在材料和板厚度上可以彼此不同。考虑到例如预期作用于前侧构件20的载荷和预期作用于室内加强件30的载荷,材料和板厚度可以适当地改变。
·室内加强件30的上壁部31中脊部31b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不限于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脊部31b也可以布置成靠近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或内侧。
·上壁部31的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例子。例如,当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分之一时,平坦部31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因此平坦部31a在同样程度上变得不太容易保持在从脊线L1到脊线L2相距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当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超过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分之二时,平坦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取决于脊部31b的形状而增大,因此在同样程度上平坦部31a变得不太容易保持在从脊线L1到脊线L2相距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因此,优选地,上壁部31的板厚度的过度增大得到进一步抑制,脊部3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具有整个上壁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大致范围,以使整个上壁部31保持在从脊线L1和脊线L2相距预定距离X1的范围内。
·可以采用硬质材料作为上壁部31(室内加强件30)的材料,可以采用相应的大的板厚度。只要由于该采用能够确保足够的距离作为预定距离X1,就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对脊部31b提供任何尺寸。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没有布置脊部31b的情况相比,只要布置有脊部31b,上壁部31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弯曲刚度就会提高。
·多个脊部31b也可以布置在上壁部31中。当布置有多个脊部31b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脊线的数量以相同程度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壁部31的强度。
·脊部31b的截面图的形状不限于梯形。例如,脊部31b的截面图的形状可以是朝车辆下侧突出的三角形,或可以是朝车辆下侧突出的弧形曲线的形状。与脊状部31b在截面图中弯曲成圆弧状等的情况一样,尽管取决于脊部31b的形状,脊线L1形成在脊部31b与平坦部31a之间的边界处,但在某些情况下,在脊部31b中没有形成脊线(与上述实施例的例子中的脊线L2对应)。
·脊部31b也可以相对于平坦部31a朝车辆的上侧突出。即使当脊部31b朝车辆的上侧突出时,仍然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的类似的效果。
·可以在前侧构件20的下壁部21中设置朝车辆的上侧或车辆的下侧突出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脊部。通过如上述布置的脊部,在下壁部21中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脊线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弯曲刚度。
·地板面板10的面板前部10b、前侧构件20的侧构件前部20b和室内加强件30的加强件前部30b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具有的尺寸关系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例子。考虑到例如附接到这些构件的另一构件的形状,尺寸关系可以适当地设定。

Claims (11)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面板;
前侧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和
室内加强件,其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上方,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室内加强件布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前侧构件的相对侧上,其中:
所述室内加强件包括
上壁部,其面向所述地板面板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
一对侧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上壁部的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个外缘向下延伸,以及
一对凸缘部,所述一对凸缘部从各个侧壁部的下缘向外延伸,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并且
所述上壁部具有
平板状的平坦部,和
脊部,其从所述平坦部朝所述车辆的上侧或所述车辆的下侧突出,并且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壁部包括
所述脊部,其位于所述上壁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
所述平坦部,其位于所述脊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
所述脊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是所述上壁部作为整体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构件包括
板状的下壁部,其面向所述地板面板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
一对侧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下壁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各个外缘向上延伸,和
一对凸缘部,其从各个侧壁部的上缘向外延伸,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的下表面;并且
所述室内加强件和所述前侧构件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以具有相同的板厚度,并且在所述室内加强件和所述前侧构件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处,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上表面到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所述平坦部的上表面的距离等于或长于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下表面到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下壁部的下表面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构件包括侧构件主体部以及侧构件前部,所述侧构件前部布置在所述侧构件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且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侧构件前部的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侧所述侧构件前部的所述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上侧;
所述地板面板包括面板主体部和面板前部,所述面板前部布置在所述面板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且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面板前部的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前侧所述面板前部的所述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上侧;
所述室内加强件包括加强件主体部和加强件前部,所述加强件前部布置在所述加强件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且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加强件前部的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前侧所述加强件前部的所述位置变得更靠近所述上侧;
脚踏部被构造成包括所述侧构件前部、所述面板前部以及所述加强件前部;并且
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所述上壁部、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凸缘部至少布置在所述加强件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加强件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使得所述加强件主体部与所述加强件前部之间的边界对应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主体部与所述面板前部之间的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加强件的所述加强件前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前部的前端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构件固定到所述地板面板,使得所述侧构件主体部与所述侧构件前部之间的边界对应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主体部与所述面板前部之间的边界。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侧构件前部的所述侧壁部的一部分处,所述侧壁部距构成所述侧构件前部的所述下壁部的长度越朝着所述车辆的所述前侧越长。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构件的所述侧构件前部的前端侧部比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前部的前部更朝所述前侧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主体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前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面板前部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CN201711295273.3A 2016-12-15 2017-12-08 车辆下部结构 Withdrawn CN1082163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3492 2016-12-15
JP2016243492A JP2018095160A (ja) 2016-12-15 2016-12-15 車両下部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6383A true CN108216383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55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5273.3A Withdrawn CN108216383A (zh) 2016-12-15 2017-12-08 车辆下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70447A1 (zh)
JP (1) JP2018095160A (zh)
CN (1) CN10821638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6466B2 (ja) * 2017-06-06 2019-10-23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パネル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8019B2 (ja) * 2007-08-06 2010-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FR2922857B1 (fr) * 2007-10-26 2010-02-26 Renault Sas Planche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s longerons renforces localement
JP5272877B2 (ja) * 2009-04-24 2013-08-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構造
DE102010048849A1 (de) * 2010-10-19 2012-04-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Hintere Boden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A2867108C (en) * 2012-04-10 2016-09-20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95160A (ja) 2018-06-21
US20180170447A1 (en)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943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196067B2 (ja) 車体のロッカ構造
US7661752B2 (en) Under cover
US9296316B2 (en) Seat frame of conveyance seat
US8091941B2 (en)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rear part
US9248866B2 (en) Hood assembly
JP6202389B2 (ja) 車両のルーフパネル構造
KR101734575B1 (ko) 차량의 시트 크로스 멤버
AU2007264615B2 (en) Cab back panel
CN108216383A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682833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8993783U (zh) 一种前地板加强板及汽车
JP6014384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JP5963036B2 (ja) ダッシュパネル部の構造
MX2012013558A (es) Estructura para reforzar paneles para carrocerias de automoviles.
JP7285618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
US20130161973A1 (en) Vehicle floor mat
JP6347406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JP4238725B2 (ja) 車両構造
JP2006151104A (ja) 車体の制振構造
CN212473681U (zh) 用于车辆的中通道组件和车辆
JP7203240B2 (ja) ルーフサイドアウタパネル構造
JP2011230694A (ja) 車両の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周辺部構造
US20160129856A1 (en) Panel with pattern block bead for car body
JP7015476B2 (ja) ルーフパネル及びルーフ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