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6369B -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6369B
CN108216369B CN201611147012.2A CN201611147012A CN108216369B CN 108216369 B CN108216369 B CN 108216369B CN 201611147012 A CN201611147012 A CN 201611147012A CN 108216369 B CN108216369 B CN 108216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fixed
plate
fram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470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16369A (zh
Inventor
龚植森
廖银生
何二刚
杜善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470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16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16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16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副车架包括:车架主体,车架主体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所述下板分别为钣金件,上板固定在下板上;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车架主体的左右两端,每个制动器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制动器的固定孔;悬架固定支架,悬架固定支架固定在车架主体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系统,使得车架主体的中间部分形状可以根据整车需要灵活设计,能够方便布置和避让其他零部件,空间利用率高,利于悬架系统的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车架主体的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加工工艺简单,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包括整体式后桥主体、焊接在后桥主体上的前法兰盘和焊接在后桥主体上的后压盖。后桥主体是底盘的重要部件之一,起着承载汽车自重以及货物的作用。后桥主体一般采用圆管结构制成整体式结构,主体部分的两端轴头采用温缩径、热缩经、热旋压或者锻造而成。后桥主体的中间部分,先从中性层在常温下分开一段变形工艺口,在保证管壁后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经多方加力,逐渐成为橄榄状,然后,将前法兰盘和后压盖焊接成为一体,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副车架,车架主体的中间部分形状可以根据整车需要灵活设计,加工工艺简单,降低成本。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包括: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分别为钣金件,所述上板固定在所述下板上;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所述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制动器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制动器的固定孔;悬架固定支架,所述悬架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系统,使得车架主体的中间部分形状可以根据整车需要灵活设计,能够方便布置和避让其他零部件,空间利用率高,利于悬架系统的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车架主体的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加工工艺简单,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固定孔的中心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上表面的上方。
具体地,所述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主体的中部相对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其余部分向前凸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副车架还包括减振器固定支架,所述减振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具体地,所述减振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后端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副车架还包括后推力杆安装支架,所述后推力杆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上板焊接在所述下板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与所述车身相连;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所述悬架系统设在所述悬架固定支架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副车架,从而使得车架主体1的中间部分形状可以根据整车需要灵活设计,能够方便布置和避让其他零部件,空间利用率高,利于悬架系统的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车架主体的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加工工艺简单,降低成本。
具体地,所述悬架系统为钢板弹簧;或者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多个连接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副车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副车架设有悬架系统和减振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副车架设有悬架系统、减振器和后推力杆时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0、
副车架100、悬架系统200、减振器300、后推力杆400、
车架主体1、上板10、下板11、
制动器安装支架2、固定孔20、底板21、加强板22、
悬架固定支架3、左上臂安装支架30、左下臂安装支架31、右上臂安装支架32、右下臂安装支架33、
减振器固定支架4、
后推力杆安装支架5、
左上臂6、左下臂7、右上臂8、右下臂9、
轮速传感器线束安装件16、
EPB线束安装件17、
孔中心连线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其中副车架100通过悬架系统200与车辆1000的车身相连,车辆1000可以为汽车、货车等。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包括:车架主体1、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2和悬架固定支架3,其中车架主体1包括上板10和下板11,上板10和下板11分别为钣金件,上板10固定在下板11上。具体地,上板10可以焊接固定在下板11上。从而由于上板10和下板11分别是钣金件,钣金件利于开孔并装配其他系统的支架,钣金件具有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的优点,钣金件的形状可以根据整车需求灵活设计,不拘泥于固定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状,能方便布置和避让其他的零部件,空间利用率高。
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2分别固定在车架主体1的左右两端,每个制动器安装支架2上设有用于固定制动器的固定孔20,具体地,制动器安装支架2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制动器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制动器安装支架2上。其中制动器与车辆的车轮相连。
悬架固定支架3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其中悬架系统200固定在悬架固定支架3上。可选地,悬架固定支架3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具体地,悬架系统2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悬架固定支架3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系统200,通过使得车架主体1由钣金件的上板10和下板11构成,从而使得车架主体1的中间部分形状可以根据整车需要灵活设计,能够方便布置和避让其他零部件,空间利用率高,利于悬架系统200的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车架主体1的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加工工艺简单,降低成本。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每个制动器安装支架2包括底板21和竖直放置的加强板22,底板21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加强板2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21上,固定孔20设在加强板22上,制动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强板22上。更具体地,底板21和加强板22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固定孔20的中心位于车架主体1的上表面的上方。如图2所示,两个固定孔20的孔中心连线18位于车架主体1的上表面的上方,从而可以使得轮心位于上板10的上方,当轮心与车身地板相距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车架主体1与车身地板的距离变大,使得副车架100与车身地板之间的空间增大,有利于其他系统零件的布置例如利于悬架系统200布置在车架主体1和车身地板之间的空间。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2分别固定在上板10上。具体地,当悬架系统200为钢板弹簧时,钢板弹簧可以布置在副车架100的上方,在悬架上跳行程一定的情况下,钢板弹簧的弧度减小,钢板弹簧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减低、耐久性能增加,有利于钢板弹簧导向以及减振性能的效果的提高。
如图1、图3-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车架主体1的中部相对于车架主体1的其余部分向前凸出,也就是说,车架主体1的中间部分设计成前凸的形状,在底盘后部空间相对一定的情况下,给备胎以及其他零部件的布置留下充足的空间,从而大大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副车架100还包括减振器固定支架4,减振器固定支架4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具体地,减振器3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减振器固定支架4上,减振器300与车身相连。可选地,减振器固定支架4可以焊接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减振器固定支架4固定在车架主体1的后端面上。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底盘后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副车架100还包括后推力杆安装支架5,后推力杆安装支架5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其中后推力杆4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后推力杆安装支架5上。可选地,后推力杆安装支架5焊接固定在车架主体1上。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后推力杆400位于车架主体1的后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架主体1上还设有轮速传感器线束安装件16和EPB线束安装件17,轮速传感器的线束可以放置在轮速传感器线束安装件16上,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线束可以放置在EPB线束安装件17上。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轮速传感器线束安装件16为两个且设在车架主体1的左右两端,EPB线束安装件17为两个且设在车架主体1的左右两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悬架系统200和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100,悬架系统200与车身相连。悬架系统200设在悬架固定支架3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通过设置上述的副车架100,从而使得车架主体1的中间部分形状可以根据整车需要灵活设计,能够方便布置和避让其他零部件,空间利用率高,利于悬架系统200的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车架主体1的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加工工艺简单,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悬架系统200为钢板弹簧,钢板弹簧为两个且固定在车架主体1的左右两端。具体地,钢板弹簧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悬架固定支架3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悬架系统200包括多个连接臂。具体地,悬架固定支架3为多个且分别为左上臂安装支架30、左下臂安装支架31、右上臂安装支架32和右下臂安装支架33,左上臂安装支架30和左下臂安装支架31设在车架主体1的左端,右上臂安装支架32和右下臂安装支架33设在车架主体1的右端。
多个连接臂包括左上臂6、左下臂7、右上臂8和右下臂9,左上臂6、左下臂7、右上臂8和右下臂9位于车架主体1的前方,左上臂6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上臂安装支架30上。左下臂7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下臂安装支架31上。右上臂8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右上臂安装支架32上。右下臂9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右下臂安装支架33上。左上臂6、左下臂7、右上臂8和右下臂9分别与车身相连。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分别为钣金件,所述上板固定在所述下板上;
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所述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制动器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制动器的固定孔;所述两个固定孔的中心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上表面的上方;所述两个制动器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板上;每个所述制动器安装支架包括底板和竖直放置的加强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加强板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固定孔设在所述加强板上,所述底板和所述加强板为一体成型件;
悬架固定支架,所述悬架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所述车架主体的中部相对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其余部分向前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振器固定支架,所述减振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后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推力杆安装支架,所述后推力杆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焊接在所述下板上。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和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与所述车身相连;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所述悬架系统设在所述悬架固定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为钢板弹簧;或者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多个连接臂。
CN201611147012.2A 2016-12-13 2016-12-13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08216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7012.2A CN108216369B (zh) 2016-12-13 2016-12-13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7012.2A CN108216369B (zh) 2016-12-13 2016-12-13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6369A CN108216369A (zh) 2018-06-29
CN108216369B true CN108216369B (zh) 2020-06-19

Family

ID=6263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47012.2A Active CN108216369B (zh) 2016-12-13 2016-12-13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1636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9482Y (zh) * 2007-08-23 2008-07-23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106080777A (zh) * 2016-08-23 2016-11-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09209A1 (de) * 1998-03-04 1999-09-09 Man Nutzfahrzeuge Ag Fahrgestell eines Frontlenker-Lastkraftwagen
CN2889766Y (zh) * 2006-04-07 2007-04-18 重庆市客车总厂 公交客车随动桥悬挂机构
CN201077335Y (zh) * 2007-08-17 2008-06-2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整体桥式后悬架
CN202529037U (zh) * 2011-12-30 2012-11-14 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麦弗逊式前悬架
CN202879176U (zh) * 2012-11-08 2013-04-17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四连杆独立后悬架
CN203019999U (zh) * 2012-12-19 2013-06-2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悬架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9482Y (zh) * 2007-08-23 2008-07-23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106080777A (zh) * 2016-08-23 2016-11-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6369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359B (zh) 重载车辆的车轴-梁连接件
US9527368B2 (en) Semi-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low-floor vechicle
US9108483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comprising light weight leaf spring assembly
CN101263042A (zh) 特别用于汽车的前桥支架
US9290091B2 (en) Modularized structure of fuel device and rear suspension
EP3019359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and leaf spring therefore
US7270341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improved radius arm to axle attachment
US9855806B1 (en) Carrier for suspension system of vehicles
US11207934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assembly
CN204432765U (zh) 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用转向节
CN110978977A (zh) 一种纯电动车的电机总成悬置结构及悬置系统
CN215155024U (zh) 全地形车
US7549659B2 (en) Multiple trailing arm suspension
CN108216369B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001547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及汽车
US20100059958A1 (en) Heavy vehicle sway bar with redundancy (backup safety feature)
CN218536244U (zh) 一种双横臂悬架结构
US20080143175A1 (en) Beam axle system
US8985605B2 (en) Rear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0618557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5652204U (zh) 汽车的车轮架
CN216916074U (zh) 驾驶室后悬置结构及汽车
CN219257597U (zh)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CN219133773U (zh) 汽车前桥悬架及汽车
CN204641882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