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6074B - 外装端部帽件和线束 - Google Patents

外装端部帽件和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6074B
CN108216074B CN201711274109.4A CN201711274109A CN108216074B CN 108216074 B CN108216074 B CN 108216074B CN 201711274109 A CN201711274109 A CN 201711274109A CN 108216074 B CN108216074 B CN 108216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member
exterior
end cap
conductive paths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741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16074A (zh
Inventor
柳泽健太
突田贵史
丰田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16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16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4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separate protective tub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外装端部帽件,构造成装接于导电路径和外装部件。该外装端部帽件包括具有第一封挡部的外侧露出部和具有第二封挡部的内侧插入部。内侧插入部具有狭缝。第二封挡部具有配合于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的凸部。外装端部帽件构造成被分割为两个分割部。狭缝设置在与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使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外装部件的端部附近的外装部件的内表面产生接触。

Description

外装端部帽件和线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6年12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236463),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接于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外装端部帽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包括该外装端部帽件的线束。
背景技术
线束用于将安装在汽车中的装置互相电连接。线束被构造成包括形状如管状体的外装部件以及容纳在外装部件中的一个导电路径或多个导电路径。例如,在JP-A-2011-254614中公开的线束布设成贯通汽车的车辆下地板。在线束之中,与车辆下地板对应的部分直线地布设。这样的线束形成为具有长的长度。顺便提及,在JP-A-2011-254614中描述了下面的特别是关于直线布设部的内容。即,已知存在外装部件内的导电路径可能由于行驶期间的震动等而颤动的可能性。
以上现有技术具有下面的问题。即,当外装部件内的导电路径由于行驶期间的震动而大幅颤动时,导电路径的被覆部(当导电路径具有屏蔽功能时,导电路径的外侧的编织物或金属箔)可能撞击外装部件的管状内表面(内周面)。在该情况下,沙土等可能侵入外装部件内。在该情况下,存在被覆部、编织物等容易损坏的问题。
作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通常使用下面的结构。即,向外装部件的端部施加带缠绕,以防止沙土等侵入端部与导电路径之间。然而,该结构具有下面的问题。即,例如,当未充分地施加带缠绕时,沙土可能通过带缠绕的相邻卷绕之间的间隙或者相邻的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侵入。结果,存在沙土的侵入可能导致前述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情况而已经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外装部件内的导电路径的损坏的外装端部帽件和被构造成包括该外装端部帽件的线束。
根据为实现前述目的而已经完成的本发明的第一构造,提供了要装接于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和管状的外装部件的外装端部帽件,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从所述外装部件引出,该外装端部帽件包括:
外侧露出部,该外侧露出部具有第一封挡部,并且被构造成露出到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和
内侧插入部,该内侧插入部具有第二封挡部,与所述外侧露出部连续,并且被构造成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其中:
所述内侧插入部具有导电路径露出狭缝,当将所述内侧插入部装接到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时,能够通过所述导电路径露出狭缝使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用作第三封挡部;
所述第一封挡部设置在与所述内侧插入部连续的一侧,并且具有被构造成抵接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平面状部分;
所述第二封挡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成面对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并且配合至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
所述外装端部帽件被构造成被分割为两个分割部,用于将截面形状均为圆形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保持在其间;并且
所述导电路径露出狭缝设置在与所述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使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附近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产生接触,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所述一部分用作所述第三封挡部。
另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
具有管状形状的外装部件;
至少两个导电路径,该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并排布置并且由所述外装部件保护;和
外装端部帽件,该外装端部帽件装接于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和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构造,能够利用外装端部帽件的第一封挡部封挡外装部件的端部。另外,还能够利用外装端部帽件的第二封挡部封挡并排布置的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此外,还能够利用从外装端部帽件的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露出的导电路径的一部分(用作第三封挡部)封挡外装部件的内表面(与分割面的位置对应的内表面)。利用第一至第三封挡部,例如,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能够防止沙土等从外侧侵入到外装部件内。因此,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外装端部帽件时,与例如仅应用带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防止沙土等容易地侵入到外装部件内的效果。根据从以上描述所理解的本发明,由于沙土等不存在于外装部件内,所以实现了即使当导电路径由于例如行驶期间的震动而颤动时也防止导电路径容易地损坏的效果。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了具有两部分结构的外装端部帽件,所以还实现了能够将外装端部帽件容易地装接于并排布置的导电路径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发明,还实现了能够将导电路径保持为不可移动状态的效果或者能够将导电路径设置在外装部件的基本中心处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构造。线束被构造成包括该外装端部帽件。例如,利用该构造,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能够防止沙土等从外侧侵入到外装部件内。结果,实现了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内的导电路径的损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视图,图1A是示出布设了高压线束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示出布设了与图1A中的高压线束不同的低压线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布设了图1A中的一个线束的路径的状态和图1A中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线束末端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外装端部帽件的构造的纵截面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A的方向观看的视图。
图5是从图3的箭头B的方向观看的视图。
图6A和6B是图3中的外装端部帽件的视图,图6A是立体图,图6B是分割状态的立体图。
图7A和7B是图3中的外装端部帽件的视图,图7A是从图6A的箭头C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图7B是从图6A的箭头D的方向观看的视图。
图8是从图6B的箭头E的方向观看的视图。
图9是示出刚好在外装端部帽件装接于外装部件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视图。
图10是示出外装端部帽件已经装接于外装部件的端部的状态的视图。
图11是示出变型例的视图,其中带应用于图10的状态。
图12是示出变型例的视图,其中用作固定件的夹部一体地设置于外露部的外表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
线束被构造成包括:成形如管状体这样的外装部件;由外装部件保护的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和外装端部帽件。各个外装端部帽件是具有两部分结构的部件。外装端部帽件装接于用于从其引出导电路径的外装部件的端部。在各个这样的外装端部帽件中,形成了具有第一封挡部的外侧露出部和具有第二封挡部的内侧插入部。第一封挡部形成为抵接相应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平面状(planar)部分。第二封挡部形成为配合在并排布置的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中的凸状部分。一对使导电路径露出的狭缝也形成在内侧插入部的分割面的位置处,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通过该狭缝而用作第三封挡部。
[实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例。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视图。图1A是示出布设了高压线束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示出布设了与图1A中的高压线束不同的低压线束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布设了图1A中的一个线束的路径的状态和图1A中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线束末端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外装端部帽件的构造的纵截面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A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图5是从图3的箭头B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图6A和6B、图7A和7B以及图8是外装端部帽件的视图。图9是示出刚好在外装端部帽件装接于外装部件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视图。图10是示出外装端部帽件已经装接于外装部件的端部的状态的视图。图11和12是示出变型例的视图。
电机单元3被构造成包括电机和发电机。另外,逆变器单元4被构造成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电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壳的电机组件。另外,逆变器单元4也形成为包括屏蔽壳的逆变器组件。蓄电池5是形成为模块化的镍氢型电池或锂离子型电池。顺便提及,可以使用诸如电容器这样的蓄电装置。当然,只要装置能够在混合动力汽车1或电动汽车中使用,则可以使用任何装置作为电池5,而不受特别限制。
在图1B中,参考标记15表示线束。线束15是设置成用于将混合动力汽车1的汽车后部7的低压电池16连接于安装在汽车前部17中的附带设备18(装置)的低压线束(用于低压用途)。线束15以与图1A中的线束9相同的方式贯通车辆下地板11(这仅仅是一个实例。线束15可以布设成贯通车室侧)。线束15中的参考标记19表示线束本体。另外,参考标记20表示连接器。
如图1A和1B所示,高压线束8和9以及低压线束15布设在混合动力汽车1中。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意的这些线束。然而,下面将选取高压线束9作为代表性实例进行描述。首先将描述线束9的构造和结构。
<关于线束9的构造>
在图1A和图2中,布设成贯通车辆下地板11的长的线束9被构造成包括线束本体21以及分别设置在线束本体21的相反两末端(线束末端13)的屏蔽连接器14(外部连接件)。另外,线束9被构造成包括用于将线束9布设于预定位置的夹具C和未示出的水密封部件(例如,索环等)。
<关于线束本体21的构造>
在图2和图3中,线束本体21被构造成包括:长的导电路径22;容纳和保护导电路径22的外装部件23;和根据本发明的外装端部帽件25,其装接于用于从其引出导电路径22的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
<关于导电路径22>
在图3和图6中,导电路径22被构造成包括:导电性的导体26;覆盖导体26的绝缘性的绝缘体27;设置成用于履行屏蔽功能的编织物28(屏蔽部件)。即,将不存在护套的导电路径(这仅仅是一个实例)用作导电路径22。由于导电路径22不存在护套,所以当然,导电路径22的重量相应地减轻(由于导电路径22是长的,所以当然,能够比现有技术的实例更大地减轻导电路径22的重量)。
<关于导体26>
在图3和图6中,导体26由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制成,并且形成为圆形截面形状。导体26可以是具有绞合的股线的导体结构的导体,或者是具有圆形(环形)截面的杆状导体结构的导体(例如,用作圆形单芯的导体结构。在该情况下,导电路径自身成形如杆状)。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体27通过挤出成型形成在导体26的外表面上。
<关于绝缘体27>
在图3和图6中,绝缘体27通过热塑性树脂材料的挤出成型形成在导体26的外周面上。绝缘体27形成为截面形状如圆形的被覆部。绝缘体27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能够使用各种已知种类的树脂作为前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从诸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和聚丙烯树脂这样的高分子材料中适当地选择热塑性树脂。
<关于线束本体21的构造>
在图2和图3中,线束本体21被构造成包括:两个长的导电路径22;外装部件23;和根据本发明的外装端部帽件25。外装部件23容纳并且保护两个导电路径22。根据本发明的外装端部帽件25装接于两个导电路径22从其引出的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顺便提及,导电路径22的数量示例性地是至少两个。
根据该实例的编织物28是导电路径22的最外层。因此,导电路径22的一部分用作“第三封挡部”(稍后将描述其详情和参考标记)。
<关于外装部件23>
在图2和图3中,外装部件23通过由绝缘树脂成型而形成为直管体形状(在使用前是直的)。另外,外装部件23形成为未分缝的形状(换句话说,形成为不具有狭缝的形状(或形成为非分裂管状的形状))。此外,外装部件23形成为与导电路径22的形状适应的圆形截面形状。
这样的外装部件23包括:具有柔性的柔性管部29;和用作直线布设导电路径22的部分的直管部30(该构造仅仅是实例。例如,整个外装部件23可以是柔性管部29)。柔性管部29和直管部30在管的轴向上形成。另外,柔性管部29与直管部30交替地形成和设置。
<关于柔性管部29>
在图2和3中,柔性管部29与车辆装接形状(线束布设到的目的地的形状,或将在稍后描述的装接对象49的形状)对应地安置。另外,柔性管部29形成为也具有与车辆装接形状适应的长度。柔性管部29的长度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形成为分别与车辆装接形状适应的所需要的长度。这样的柔性管部29形成为能够在封装状态下和在线束9的运输期间并且此外在线束9在车辆中的路径布设期间分别以期望角度弯折。即,柔性管部29形成为能够弯折成弯曲形状,并且,当然,能够返回它们的初始直线状态(树脂成型时的状态)。根据实例的各个柔性管部29形成为具有波节凹部和波节凸部的波纹管状(这仅是实例)。
<关于直管部30>
在图2和图3中,直管部30形成为不具有像柔性管部29一样的柔性的部分。另外,直管部30还形成为在封装状态下、在运输期间并且此外在路径的布设期间不弯曲的部分(不弯曲部分是指不主动地具有柔性的部分)。直管部30形成为长的直管状。这样的直管部30的各个外周面形成为平滑形状(这仅是实例)。
与柔性管部29相比,直管部30形成为刚性部。各个这样的直管部30以根据车辆装接形状的长度和位置形成。顺便提及,在实例中,直管部30之中的最长的一个直管部30形成为设置在车辆下地板11上的部分。
<关于外装端部帽件25>
在图3至10中,外装端部帽件25是例如由具有耐候性、耐热性等的树脂材料制成的树脂成型品。外装端部帽件25不仅装接于两个导电路径22,而且装接于从其引出导电路径22的外装部件23。在实例中,外装端部帽件25无松动地装接于外装部件23(外装端部帽件25可以稍微压配合在外装部件23中)。例如,外装端部帽件25设置成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防止沙土等从外侧侵入到外装部件23(的内部)。另外,外装端部帽件25还设置成防止对外装部件23内的导电路径22的损坏。外侧露出部31和与外侧露出部31连续的内侧插入部32形成在所述外装端部帽件25中。根据实例的外装端部帽件25形成为该外装端部帽件25的两个分割部分通过铰接部33互相连接的两部分结构。
<关于外侧露出部31>
在图3至10中,外侧露出部31形成为露出到外装部件23的外侧的基本圆柱(或基本盘状)部。外侧露出部31形成为具有不小于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外径的直径。另外,外侧露出部31还形成为足够厚以使得工人能够将外侧露出部31保持在他/她的手中从而进行外装端部帽件25到外装部件23内的插入工作。导电路径贯通部34a和34b以及第一封挡部35a和35b形成在这样的外侧露出部31中。两个导电路径22贯通导电路径贯通部34a和34b。第一封挡部35a和35b抵接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以封挡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顺便提及,将参考标记分为一个具有“a”的后缀并且另一个具有“b”的后缀的原因是外装端部帽件25如上所述地具有两部分结构,并且因此外侧露出部31也形成为两部分结构(二分割结构)。在外侧露出部31中,参考标记36a表示上分割部,并且参考标记36b表示下分割部。上分割部36a和下分割部36b分别形成为半圆状(从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观看的形状),从而通过铰接部33互相连接。接合部38a和38b形成在由于两部分结构而产生的分割面37a和37b中。
<关于外侧露出部31以及导电路径贯通部34a和34b>
在图4、图6A和6B、图7A和7B以及图8中,外侧露出部31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两个导电路径22相邻地并排布置的状态下,该外侧露出部31利用该形状能够保持该两个导电路径22。另外,导电路径贯通部34a和34b形成为该导电路径贯通部34a和34b与导电路径22的最外层(编织物28)进行接触(紧密接触)的形状。因此,导电路径贯通部34a和34b分别形成为半圆状凹部。导电路径贯通部34a和34b形成为不在导电路径22中引起松动的部分。顺便提及,参考标记39a和39b表示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
<关于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
在图3、图4、图6B和图8中,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是将在稍后描述的第二封挡部41a和41b延长到外侧露出部31的位置的部分。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形成为配合至并排布置的导电路径22之间的间隙(当两个导电路径22并排布置时,在两个导电路径22之间的区段中产生的像大致银杏树叶状的间隙)的凸状。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形成为与稍后描述的第二封挡部41a和41b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顺便提及,由于设置了将在稍后描述的第二封挡部41a和41b,所以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的形成是选择性的(当然,优选地形成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
<关于第一封挡部35a和35b>
在图3至5、图6A和6B以及图7A和7B中,用作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第一封挡部35a和35b设置在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对置侧上。如上所述,第一封挡部35a和35b形成为抵接端部24以封挡端部24的部分。第一封挡部35a和35b形成为环状的平面(形成为平面状。除此之外,第一封挡部35a和35b可以具有端部24能够插入到其内的环形槽状或环形阶状)。
顺便提及,在实例中,外装部件23的波节凹部形成为端部2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外装部件23的波节凸部可以用作端部24。例如,第一封挡部35a和35b形成为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防止了沙土等从外侧侵入到外装部件23(的内部)的部分。
<关于接合部38a和38b>
在图4至8中,接合部38a和38b形成为设置在分割面37a和37b上的凹凸状的部分。例如,凹凸状的接合部38a和38b能够通过压配合互相接合,从而维持分割面37a与37b之间的面接触状态。接合部38a和38b形成为即使当铰接部33损坏时也抑制外侧露出部31返回其分割状态的部分(只要能够抑制外侧露出部31返回其分割状态,则能够维持防止沙土等侵入到外装部件23内的状态)。顺便提及,图示出的接合部38a和38b的形状是示例性的。只要接合部38a和38b能够抑制外侧露出部31返回其分割状态,则接合部38a和38b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实例的接合部38a和38b形成在与铰接部33相反且与铰接部33分离的位置。
<关于内侧插入部32>
在图3至10中,内侧插入部32与外侧露出部31连续,并且形成为直径比外侧露出部31小的基本圆柱部。另外,内侧插入部32形成为这样的部分:该部分的直径配合于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内径并且该部分插入到外装部件23内。由两个导电路径22贯通的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与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连续的第二封挡部41a和41b以及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形成在这样的内侧插入部32中。顺便提及,将参考标记分为一个具有“a”的后缀并且另一个具有“b”的后缀的原因是外装端部帽件25如上所述地具有两部分结构,并且因此内侧插入部32也形成为两部分结构(二分割结构)。在内侧插入部32中,参考标记43a表示上分割部,并且参考标记43b表示下分割部。例如,上分割部43a和下分割部43b分别形成为基本半圆柱状。
由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引导的锥状面44a和44b形成在插入到外装部件23内的内侧插入部32的插入前端部处。另外,钩挂在外装部件23的内表面上的脱离防止部45形成在内侧插入部32的外表面上的一个位置处。
<关于内侧插入部32以及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
在图5至8中,内侧插入部32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两个导电路径22相邻地并排布置的状态下,该内侧插入部32利用该形状能够保持两个导电路径22。另外,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形成为如下形状:该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利用该形状与导电路径22的最外层(编织物28)进行接触(进行紧密接触)。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分别形成为半圆状凹部。另外,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还形成为用作不引起两个导电路径22中的松动的保持部的形状。
<关于第二封挡部41a和41b>
在图3和图5至8中,用作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第二封挡部41a和41b形成和设置成与导电路径贯通部40a和40b连续,如上所述。另外,第二封挡部41a和41b形成为使得在外侧露出部31中的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也与第二封挡部41a和41b连续。第二封挡部41a和41b形成为配合到并排布置的导电路径22之间的间隙(当两个导电路径22并排布置时,在两个导电路径22之间的区段中产生的像大致银杏树叶状的间隙)的凸状。例如,第二封挡部41a和41b形成为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防止了沙土等从外侧侵入到外装部件23(的内部)的部分。
<关于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
在图4和5、图6A和6B、图7A和7B、以及图9和图10中,用作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形成为如下部分:该部分能够在与分割面37a和37b一致的位置在管的轴向上使导电路径22的最外层(编织物28)的一部分46部分。另外,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还形成为如下部分:所述一部分46能够与外装部件23的存在于端部24附近的内表面47产生接触。在实例中,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形成和设置在内侧插入部32的左右两侧部的所有位置。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形成为图示出的狭缝形状。这样的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形成为用于使导电路径22的一部分46用作第三封挡部48的部分。
顺便提及,第三封挡部48的功能是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防止例如沙土等侵入到外装部件23(的内部)的功能。即,第一封挡部35a和35b、第二封挡部41a和41b以及第三封挡部48具有相同的功能。
内侧插入部32具有使得导电路径22的一部分46用作第三封挡部48的结构。利用该结构,能够因此使得内侧插入部32的外径小型化。因此,可以说,内侧插入部32具有有效地减小尺寸的结构。
<关于锥状面44a和44b>
在图3以及图5至8中,锥状面44a和44b如上所述形成为由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引导的部分,以有助于减小插入载荷。在内侧插入部32的各个插入前端部中,锥状面44a和44b形成为以预定角度倾斜。
<关于脱离防止部45>
在图3至5、图7A和7B以及图9和10中,脱离防止部45是钩挂在外装部件23的内表面上的凸部,如上所述。在实例中,脱离防止部45形成为半球状(只要脱离防止部45能够被钩挂,则脱离防止部45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脱离防止部45仅形成和设置在下分割部43b的外表面上的一个位置处。另外,脱离防止部45形成和设置在靠近外侧露出部31的一侧。顺便提及,脱离防止部45形成在一个位置处的原因是能够减小施加于外装部件23的插入载荷。另外,脱离防止部45形成为半球状的原因也是能够减小插入载荷。
<关于外装端部帽件25的装接>
在图3至10中,外装端部帽件25装接于并排布置的两个导电路径22,从而以铰接部33作为旋转中心从图示出的上侧和下侧保持两个导电路径22的预定位置,并且当外装端部帽件25保持两个导电路径22的预定位置时将分割面37a和37b的接合部38a和38b互相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并排布置的两个导电路径22之间的间隙由内侧插入部32的第二封挡部41a和41b以及外侧露出部31的第二封挡部延长部分39a和39b封挡。
外装端部帽件25被设定在能够从内侧插入部32的插入前端部侧,即,从设置锥了状面44a和44b的一侧插入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外装端部帽件25装接于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为了将外装端部帽件25装接于端部24,使内侧插入部32的外表面(外周面)和导电路径22的从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42a和42b露出的部分46在抵着外装部件23的内表面47(管内表面(内周面))滑动的同时移动。然后,内侧插入部32的脱离防止部45在稍微推动和扩张端部24的同时贯通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使得脱离防止部45配合到外装部件23的内表面47的凹部内。一旦脱离防止部45钩挂在内表面47的凹部上以防止从其脱离,外侧露出部31的第一封挡部35a和35b抵接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与端部24进行面接触)。即,如图3以及图7A和7B所示,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由外侧露出部31的第一封挡部35a和35封挡。另外,外装部件23的内表面47也由内侧插入部32的外表面和第三封挡部48封挡。
<关于线束9的制造和路径布设>
在前述构造和结构中,以下面的方式制造线束9(参见图2和图3)。即,通过将两个导电路径22从外装部件23的一端处的开口朝着外装部件23的另一端处的开口插入而制造线束9。外装部件23由树脂整体基本成型为直线状。另外,通过将夹具C、索环、保护罩等装接于外装部件23的外表面的预定位置而制造线束9。此外,通过将屏蔽连接器14设置于导电路径22的末端部而制造线束9。
顺便提及,当然,能够在两个导电路径22通过外装部件23插入之前将外装端部帽件25装接于外装部件23。可选择地,在两个导电路径22通过外装部件23插入之后,可以一度将外装端部帽件25装接于端部24的附近,并且然后滑动以装接到端部24。
在以前述方式制造线束9之后,弯曲预定的柔性管部29以折叠。从而,完成线束9的封装。处于封装状态的线束9是紧凑的,使得能够在这样的紧凑状态下将线束9运输到车辆组装现场。
在车辆组装现场,从与车辆下地板11对应的长部开始将线束9装接于车辆的装接对象49(结构体)。线束9中的外装部件23的最长的直管部30安置在对应于车辆下地板11的长部上。因此,在抑制了线束9的弯曲的状态下装接线束9。在这种情况下,以良好的工作性装接线束9。在利用夹具C等固定了与车辆下地板11对应的长部之后,在弯折(弯曲)柔性管部29的同时装接外装部件23的其余部分。当完成与装接有关的一系列的工作时,线束9布设在期望的路径中。
<关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当如以上参考图1A和1B以及图2至10所描述地使用各个外装端部帽件25时,与例如仅将带应用于外装部件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沙土等容易地侵入到外装部件23内。因此,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23内的导电路径22的损坏的效果。
顺便提及,关于本发明的变型例,可以应用带50,如图11所示(带50的应用是可选的)。另外,夹部51(固定件)可以一体地设置在外侧露出部31的外周面上,如图12所示。夹部51形成为用于在路径布设期间将外装部件23固定于装接对象49(结构体)的部分。
而且,虽然未特别示出,但是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外装部件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并且,例如,三个(或四个或两个)导电路径并排横向布置成一行的情况。
这里,将以上实施例概括如下。
(1)提供了一种要装接于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和管状的外装部件的外装端部帽件,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从所述外装部件引出,该外装端部帽件包括:
外侧露出部,该外侧露出部具有第一封挡部,并且被构造成露出到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和
内侧插入部,该内侧插入部具有第二封挡部,与所述外侧露出部连续,并且构造成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其中:
所述内侧插入部具有导电路径露出狭缝,当将所述内侧插入部装接到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时,能够通过所述导电路径露出狭缝使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用作第三封挡部;
所述第一封挡部设置在与所述内侧插入部连续的一侧,并且具有被构造成抵接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平面状部分;
所述第二封挡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成面对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并且配合到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
所述外装端部帽件被构造成被分割为两个分割部,用于将截面形状均像圆形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保持在其间;并且
所述导电路径露出狭缝设置在与所述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使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附近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产生接触,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用作所述第三封挡部。
(2)例如,所述外装端部帽件还包括:铰接部,该铰接部连接所述两个分割部,并且凹凸状的接合部形成在所述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第一端部上,所述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对置,并且比所述第一端部更靠近所述铰接部。
(3)例如,被构造成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接合的脱离防止部设置在所述内侧插入部的外表面上。
(4)例如,被构造成由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引导的锥状面形成于被构造成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的所述内侧插入部的插入前端部处。
(5)例如,用于在路径布设期间将所述外装部件固定于结构体的固定件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外侧露出部的外表面上。
另外,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
具有管状形状的外装部件;
至少两个导电路径,该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并排布置并且由所述外装部件保护;和
根据以上第一至第五构造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该外装端部帽件装接于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和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
根据以上条目(1),能够通过外装端部帽件的第一封挡部封挡外装部件的端部。另外,还能够通过外装端部帽件的第二封挡部封挡并排布置的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此外,还能够通过从外装端部帽件的一对导电路径露出狭缝露出的导电路径的一部分(用作第三封挡部)封挡外装部件的内表面(与分割面的位置对应的内表面)。利用第一至第三封挡部,例如,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能够防止沙土等从外侧侵入到外装部件内。因此,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外装端部帽件时,与例如仅应用带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防止沙土等容易地侵入到外装部件内的效果。根据从以上描述所理解的本发明,由于沙土等不存在于外装部件内,所以即使当导电路径由于例如行驶期间的震动而颤动时,也实现了防止导电路径容易地损坏的效果。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了具有两部分结构的外装端部帽件,所以还实现了能够将外装端部帽件容易地装接于并排布置的导电路径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发明,还实现了能够将导电路径保持为不可移动状态的效果或者能够将导电路径设置在外装部件的基本中心处的效果。
根据以上条目(2),外装端部帽件的两个分割部通过铰接部互相连接。利用该构造,实现了容易地管理外装端部帽件而不增加部件的数量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发明,凹凸状的接合部形成于分割面,并且例如在压配合状态下互相接合。利用该构造,即使当铰接部损坏时,也能够防止外装端部帽件容易地返回其分割状态。结果,还实现了能够维持防止沙土等侵入到外装部件内的状态的效果。
根据以上条目(3),脱离防止部形成在内侧插入部的外表面上。利用该构造,实现了当将外装端部帽件插入到外装部件内时脱离防止部能够钩挂于外装部件的内表面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能够防止外装端部帽件脱离的效果。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脱离防止部形成在一个位置处,所以与设置多个脱离防止部的情况相比,还实现了插入工作变得更容易因此有助于减小插入载荷的效果。
根据以上条目(4),锥状面形成于内侧插入部的插入前端部处。利用该构造,当将内侧插入部插入到外装部件内时,锥状面由外装部件的端部引导。结果,实现了锥状面的设置能够有助于减小插入载荷的效果。
根据以上条目(5),固定件一体地设置在外侧露出部的外表面上。因此,例如,当固定件构造成用作夹具或夹部时,实现了能够在路径布设期间将外装部件固定于结构体而不使用要求改进的任意其它固定部件的效果。
根据以上条目(6),提供了被构造成包括该外装端部帽件的线束。例如,利用该构造,即使沙土等试图侵入,也能够防止沙土等从外侧侵入到外装部件内。结果,实现了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内的导电路径的损坏的效果。
当然,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修改和实施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外装端部帽件,该外装端部帽件要装接于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和具有管状形状的外装部件,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从所述外装部件引出,所述外装端部帽件包括:
外侧露出部,该外侧露出部具有第一封挡部,并且被构造为露出到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和
内侧插入部,该内侧插入部具有第二封挡部,与所述外侧露出部连续,并且被构造为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其中,
所述内侧插入部具有导电路径露出狭缝,当所述内侧插入部装接到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时,能够通过所述导电路径露出狭缝使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用作第三封挡部;
所述第一封挡部设置在与所述内侧插入部连续的一侧,并且具有被构造为抵接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平面状部分;
所述第二封挡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成面对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并且配合至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之间的间隙;
所述外装端部帽件构造为被分割为两个分割部,该两个分割部用于将均具有圆形截面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保持在其间;并且
所述导电路径露出狭缝设置在与所述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使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附近的内表面接触,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的外表面的所述一部分用作所述第三封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还包括:
铰接部,该铰接部连接所述两个分割部,其中,
凹凸形状的接合部形成在所述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第一端部上,所述两个分割部的分割面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对置,并且比所述第一端部更靠近所述铰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其中,
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接合的脱离防止部设置在所述内侧插入部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其中,
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接合的脱离防止部设置在所述内侧插入部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其中,
锥状面形成在被构造为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的所述内侧插入部的插入前端部处,所述锥状面被构造成由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端部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其中,
用于在路径布设期间将所述外装部件固定于结构体的固定件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外侧露出部的外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其中,
用于在路径布设期间将所述外装部件固定于结构体的固定件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外侧露出部的外表面上。
8.一种线束,包括:
具有管状形状的外装部件;
至少两个导电路径,该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并排布置并且由所述外装部件保护;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装端部帽件,该外装端部帽件装接于并排布置的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路径和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端部。
CN201711274109.4A 2016-12-06 2017-12-06 外装端部帽件和线束 Active CN108216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6463A JP6434475B2 (ja) 2016-12-06 2016-12-06 外装端部用キャップ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6-236463 2016-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6074A CN108216074A (zh) 2018-06-29
CN108216074B true CN108216074B (zh) 2020-12-18

Family

ID=62164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4109.4A Active CN108216074B (zh) 2016-12-06 2017-12-06 外装端部帽件和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91025B1 (zh)
JP (1) JP6434475B2 (zh)
CN (1) CN108216074B (zh)
DE (1) DE10201722195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8299B2 (ja) * 2017-09-20 2019-05-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7323446B2 (ja) * 2019-12-27 2023-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用防塵キャップ
JP7256220B2 (ja) * 2021-03-30 2023-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外装構造体、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76A (zh) * 1995-11-16 1997-07-30 波音公司 舱壁引线装置线束密封系统
FR2925780A1 (fr) * 2007-12-21 2009-06-26 Valeo Systemes De Liaison Sa Agrafe pour cable, notamment s'etendant le long d'une paroi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3958281A (zh) * 2011-11-30 2014-07-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金属管和盖帽的线束
CN104577894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装置
CN205724076U (zh) * 2016-01-29 2016-11-23 武冈市永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线束插接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00659D0 (en) 1994-01-14 1994-03-09 Bicc Plc Mineral insulated cable termination
JP3741998B2 (ja) 2001-11-14 2006-02-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用回転保持具
US20090272576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Ise Corporation Vehicle High Power Cable Faste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758087B2 (ja) 2010-06-02 2015-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SE537228C2 (sv) 2012-01-20 2015-03-10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Ändtätning för ett flexibelt installationsrör samt förfarande för tillverkning av en sådan
JP5927692B2 (ja) * 2012-02-01 2016-06-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EP3145041B1 (en) * 2014-06-26 2018-11-2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Multi-core cable sealing structure
JP2016213976A (ja) * 2015-05-11 2016-1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部材
US9865379B2 (en) * 2015-08-04 2018-01-09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Llc Thermal sleeve with self-adjusting positioning member, assembly therewith and method protecting a temperature sensitive member therewith
JP6508015B2 (ja) * 2015-11-20 2019-05-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電線保護部材及び電線ホルダ
US9947435B2 (en) * 2016-03-10 2018-04-17 Hitachi Metals, Ltd. Wire harnes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76A (zh) * 1995-11-16 1997-07-30 波音公司 舱壁引线装置线束密封系统
FR2925780A1 (fr) * 2007-12-21 2009-06-26 Valeo Systemes De Liaison Sa Agrafe pour cable, notamment s'etendant le long d'une paroi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3958281A (zh) * 2011-11-30 2014-07-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金属管和盖帽的线束
CN104577894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装置
CN205724076U (zh) * 2016-01-29 2016-11-23 武冈市永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线束插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21958A1 (de) 2018-06-07
US20180158567A1 (en) 2018-06-07
US9991025B1 (en) 2018-06-05
CN108216074A (zh) 2018-06-29
JP2018093656A (ja) 2018-06-14
DE102017221958B4 (de) 2024-05-29
JP6434475B2 (ja)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5541B2 (en) Wire harness
US9469257B2 (en) Wire harness
US10277017B2 (en) Exterior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CN108216074B (zh) 外装端部帽件和线束
CN107472165B (zh)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US9561757B2 (en) Wiring harness
US9711258B2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CN108382323B (zh) 外装端部帽件以及线束
US9821733B2 (en) Wire harness
JP2016032388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5201284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6136460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8549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963091B2 (en) Routing configuration of wire harness
US10322685B2 (en) Wire harness
JP659412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211036B2 (ja)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59412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70166144A1 (en) Exterior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JP2016136457A (ja) 端子金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