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2165B -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2165B
CN107472165B CN201710423176.1A CN201710423176A CN107472165B CN 107472165 B CN107472165 B CN 107472165B CN 201710423176 A CN201710423176 A CN 201710423176A CN 107472165 B CN107472165 B CN 107472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member
end cap
conductive path
wire harness
ex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31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72165A (zh
Inventor
柳泽健太
山本高立
长岛俊宏
足立英臣
稻尾伸一
吉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72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2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72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2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8Covers or lids; Their fasten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68Corruga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16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 H02G3/0691Fixing tubing to casing by auxiliary means co-operating with indentations of the tubing, e.g. with tubing-convolu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其被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的至少一个导电路径从其引出的端部。外装部件端盖包括盖主体和第一密封部件。盖主体从端部插入外装部件内,从而被设置在导电路径的外侧上。第一密封部件具弹性,被设置在盖主体的外侧上,与盖主体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与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

Description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113507),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接到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外装部件端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线束,该线束的构造中包括外装部件端盖。
背景技术
线束用于安装在汽车中的设备之间的电连接。线束被构造为设置有管状外装部件以及容纳在外装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例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被布设为经过汽车的车辆下地板。线束的与车辆下地板对应的部分以直线布设。线束具有细长的形态。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下文理解为特别针对以直线布设的部分。具体地,关于这点可以理解的是,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由于行驶期间发生的振动等而振动。
[专利文献1]JP 2011-254614 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其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损坏,并且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的构造中包括外装部件端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效果,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其被构造为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的用于从其引出至少一个导电路径的端部,所述外装部件端盖包括:
盖主体,该盖主体被构造为从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从而设置在所述导电路径的外侧上;以及
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主体的外侧上,与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
所述盖主体可以包括转动防止部,该转动防止部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时,防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转动,并且所述转动防止部可以形成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
外装部件端盖可以还包括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具有弹性,并且设置在通孔中,该通孔形成在所述盖主体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所述导电路径穿过所述通孔而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填充所述通孔的内周表面与所述导电路径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隙。
外装部件端盖可以还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被构造为当所述外装部件被布设到车辆中的路径时,与车辆结构固定。
所述固定部可以形成在所述盖主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效果,提供一种线束,包括:
管状外装部件;
至少一个导电路径,该至少一个导电路径插入所述外装部件中,从而被所述外装部件保护;以及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一个有利效果提供的外装部件端盖,其中,
所述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所述外装部件的用于从其引出所述导电路径的端部,并且
所述外装部件端盖的第一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端部露出。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图。图1A是示出高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示出与图1A所示的不同的低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A所示的线束的路径布设状态和构造的图。
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线束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A观看的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从图3的箭头C观看的视图。
图7是示出刚好在将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外装部件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第二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第三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第四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第五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第二实施例)。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第三实施例)。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背景技术中,由行驶期间的振动所导致的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大幅振动使得导电路径的被覆撞击外装部件的管内表面(内周表面)。在给予屏蔽功能的情况下,导电路径外部的编织部和金属箔撞击外装部件的管内表面。在撞击期间沙土等混入外装部件的内部的情况下,产生了被覆、编织部等的损坏可能性增大的问题。
对此,通常采用借助外装部件的端部中的带缠绕,来防止沙土等混入端部与导电路径之间的空间的结构。然而,该结构具有以下问题。在带缠绕不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从带之间的缝隙产生沙土渗入,这导致上述的损坏。在水分积聚在外装部件中的情况下,可以想到由于存在带缠绕,水分不能自发地从被带缠绕的部分逸出。此外,留在外装部件中的水分还导致被覆、编织部等的损坏可能性增大。
已经鉴于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和线束,该外装部件端盖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损坏,并且该线束的构造中包括所述外装部件端盖。
线束被构造为包括:管状外装部件;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其被插入所述外装部件内并且由所述外装部件保护;以及外装部件端盖。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外装部件的从其引出导电路径的端部。外装部件端盖被构造为包括:盖主体,该盖主体设置在导电路径的外侧上,并且插入到外装部件;以及弹性的第一密封部件,其设置在盖主体的外侧上。第一密封部件形成为使其处于与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和盖主体的外周表面进行紧密接触的状态,并且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连续的泡孔结构。在线束中,第一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从外装部件的端部露出。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图。图1A是示出高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示出与图1A所示的不同的低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A所示的线束的路径布设状态和构造的图。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线束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A观看的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从图3的箭头C观看的视图。图7是示出刚好在将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外装部件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至12是示出第一至第五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布设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线束。线束可以布设在电动汽车中、使用其发动机而行驶的普通汽车等中。
图1A中的参考符号1代表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1是通过将来自发动机2的动力与来自电机单元3的动力混合而驱动的车辆。来自电池5(电池组)的电力经由逆变器单元4供应至电机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2、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安装在发动机室6中,发动机室6是具有前车轮等的位置。电池5安装在汽车后部7中,汽车后部7是具有后轮等的位置。电池5也可以安装在发动机室6后方的汽车空间中。
电机单元3与逆变器单元4通过高压线束8(用于高压的电机电缆)而互相连接。电池5与逆变器单元4同样通过高压线束9而互相连接。线束9的中间部10布设于车辆(车身)的车辆下地板11。中间部10被布设为基本平行地沿着车辆下地板11。车辆下地板11是已知体(车身),并且是所谓的面板部件。通孔形成在车辆下地板11的预定位置处。线束9以水密的方式插入到该通孔内。
线束9与电池5经由设置在电池5上的接线块12而互相连接。布置在线束9的后端侧上的线束末端13处的诸如屏蔽连接器14这样的外连接设备电连接至接线块12。线束9与逆变器单元4经由布置在前端侧上的线束末端13处的诸如屏蔽连接器14这样的外连接设备而互相电连接。
电机单元3被构造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逆变器单元4被构造为在其构造中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电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壳的电机组件。同样,逆变器单元4形成为包括屏蔽壳的逆变器组件。电池5是模块化的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并且也能够使用诸如电容器这样的蓄电装置。当然,不特别限制电池5,只要其能够用于混合动力汽车1和电动汽车即可。
图1B中的参考符号15代表线束。线束15是低压线束(用于低压),并且设置为用于使混合动力汽车1的汽车后部7中的低压电池16与安装在汽车前部17中的辅助设备18(设备)互相电连接。线束15被布设为穿过车辆下地板11,与图1A中所示的线束9的情况相同。线束15可以布设为通过客舱侧。与线束15相关的参考符号19代表线束主体。参考标号20代表连接器。
如图1A和1B所示,高压线束8和9以及低压线束15布设在混合动力汽车1中。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意线束。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描述高压线束9作为代表实施例。首先将描述线束9的配置和结构。
根据图1A和图2,穿过车辆下地板11而布设的细长的线束9被配置为设置有线束主体21和屏蔽连接器14,该屏蔽连接器14分别布置在线束主体21的两个末端处(线束末端13)。线束9被配置为设置有:线夹C,用以将线束9自身布设在预定的位置;以及止水部件(未示出)。止水部件可以为索环。
根据图2和图3,线束主体21被配置为设置有:两个细长的导电路径22;外装部件23,其容纳和保护两个导电路径22;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端盖25,该外装部件端盖25装接至外装部件23的从其引出两个导电路径22的端部24。导电路径22的数量是实例。当提到外装部件23时,也可以采用具有容纳和保护低压线束15以及导电路径22的结构的外装部件。
根据图2和图3,导电路径22被配置为设置有:导电的导体26;绝缘的绝缘体27,导体26由该绝缘体覆盖;以及编织部28(屏蔽部件),用于发挥屏蔽功能。换言之,采用不具有护套的导电路径作为导电路径22。导电路径22不具有护套,所以导电路径22的重量轻。导电路径22是细长的,从而与传统实例相比,导电路径22的重量明显更轻。
图3和图4中的导体26由铜和铜合金或者铝和铝合金形成,使得其具有圆形截面。导体26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导体:具有通过将单元线绞合在一起而获得的结构的导体;具有矩形或圆形(圆的)截面的棒状结构的导体(诸如具有平角单芯线或者圆形的单芯线的导体结构,在该情况下电线自身具有棒状)。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的绝缘体27挤出成型在上述导体26的外表面上。
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材料将图3和4中的绝缘体27挤出成型在导体26的外周表面上。绝缘体27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的被覆。绝缘体27形成为使其具有预定的厚度。各种类型的已知的树脂能够被用作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从诸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和聚丙烯树脂这样的聚合物材料中适当地选择。
根据图3和图4,编织部28被设置为导电路径22的最外层。通过编制导电的并且极细的单元线而形成具有管状的编织部28。编织部28形成为使其形状和尺寸允许其覆盖从绝缘体27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整个外周表面。和编织部28一样,金属箔等也可以用作屏蔽部件。
通过将绝缘树脂模制成单个的直管状体的形状而形成图2和图3中的外装部件23。外装部件23在使用前具有直的形状。另外,外装部件23的形状由于成型方式而没有腹切口。外装部件23的形状不具有切口,即,外装部件23不是分裂的管。此外,外装部件23形成为使其具有与导电路径22的形状相对应的圆形截面。
外装部件23具有:柔性管部29,其具有柔性;以及直管部30,其作为用于直线布设导电路径22的部分。另外,外装部件23的整个部分可以为柔性管部29。多个柔性管部29和多个直管部30形成在管轴方向上。这些柔性管部29和直管部30交替地布置和形成。
图2和图3中的柔性管部29与车辆装接形状相对应地设置。柔性管部29与线束布设目的地的形状和装接目标38(后文描述)的形状相对应地设置。另外,柔性管部29形成为使其具有符合车辆装接形状的长度。柔性管部29的长度不是恒定的,并且柔性管部29形成为使其具有依照车辆装接形状的各种需要的长度。柔性管部29形成为使其在包装状态下和线束9的运输期间以及在到车辆的路径布设期间能够以期望的角度偏转。换言之,柔性管部29形成为使其能够在偏转后具有弯曲的形状,更不用说返回其附图中所示的直的原始状态(树脂模制期间的状态)。根据本实施例的柔性管部29形成为波节管的形状,其具有波节凹部和波节凸部。
与柔性管部29不同,图2和图3中的直管部30形成为不具有柔性的部分。直管部30还形成为在包装状态下和在运输期间以及在路径布设期间不弯曲的部分。不弯曲的部分意思是不主动具有柔性的部分。直管部30形成为长且直的管的形状。直管部30的外周表面的形状不具有凹凸部。
直管部30形成为比柔性管部29更具刚性的部分。直管部30的位置和长度符合车辆装接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直管部30中最长的一个直管部形成为置于车辆下地板11的部分。
根据图3至7,外装部件端盖25包括盖主体31。盖主体31可以由树脂制成。盖主体31设置在导电路径22的外侧。盖主体31插入到外装部件23中。外装部件端盖25包括弹性第一密封部件32。弹性第一密封部件32设置在盖主体31的外侧上。外装部件端盖25包括弹性第二密封部件33。弹性第二密封部件33设置在盖主体31的内侧上。外装部件端盖25设置为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的部件。另外,外装部件端盖25设置为这样的部件: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的内部中时,其能够将水分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去除。
图3至图7中的盖主体31是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模制件,具有盖部34(34a和34b)以及插入部35(35a和35b),并且盖主体31形成为例如图中所示的形状。参考符号a和b是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盖主体31形成为分裂成两部分的结构(这是实例)。
图3、图4和图7中的盖部34形成为与外装部件23的外径配合的圆板状的部分。另外,例如在外装部件23形成为椭圆形的情况下,盖部34将形成为与外装部件23的椭圆形状一致的椭圆板状。盖部34形成为使得其能够装接在距离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预定间隔处。虽然在图中未特别示出,但是形成了止动件等用于所述预定间隔。
<关于插入部35>
图3至图7中的插入部35设置在导电路径22的外侧。插入部35挤压导电路径22。另外,插入部35形成为以合适的长度插入到外装部件23内的部分。插入部35形成为使其具有椭圆形截面。两个通孔36(36a和36b)和转动防止部37(37a和37b)形成在插入部35中。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入部35具有通孔36,所以其形成为以大致管状而突出的部分。
插入部35形成为这样的部分:其使得能够沿着外装部件23的中心轴放置或保持两个导电路径22。两个导电路径22的位置由插入部35确定。因此,插入部35还充当能够在该部分处限制两个导电路径22振动的部分。
图3至图7中的两个通孔36形成为以直线和圆形分别通过盖主体31的部分。另外,两个通孔36中的每个通孔均形成为使得能够得到与导电路径22的直径以及第二密封部件33的厚度相配合的空间。两个通孔36被置于并且形成在关于盖主体31的中心轴的对称的位置处。
根据图3、图6和图7,转动防止部37被置于且形成在插入部35的突出末端处。转动防止部37形成为用于防止第一密封部件32(后文描述)转动的部分。转动防止部37形成为稍微突出到外部的环形的大致锁定脊部。不特别限制形状等,只要能够防止转动并且不妨碍第一密封部件32的功能即可。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动防止部37具有锥形表面以及关于第一密封部件32的锁定表面(本文省略了这两个表面的参考符号)。
图3、图5、图6和图7中的第一密封部件32是弹性部件,其设置在插入部35的外侧,并且形成为使其处于具有连续气泡结构H的状态。在连续气泡结构H中,各个气泡彼此相连,因此液体和气体能够通过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件32由发泡橡胶形成。另外,除了发泡橡胶以外,聚氨酯泡沫和聚烯烃泡沫也能够被用作第一密封部件32的连续气泡结构H。第一密封部件32用于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并且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的内部时,该第一密封部件32经由连续的气泡结构H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去除水分。第一密封部件32成型为使其内周表面与插入部35紧密接触,并且其外周表面与外装部件23紧密接触。另外,第一密封部件32成型为使其与盖部34紧密接触,并且被转动防止部37卡住。由于第一密封部件32具有如上所述的连续气泡结构H,所以上述的紧密接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所谓的水密的方式。
图3至图7中的第二密封部件33是弹性部件,其设置在两个通孔36处,并且形成为使其处于至少缝隙能够被填充的状态。具体地,第二密封部件33形成为填充两个通孔36的内周表面与两个导电路径2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缝隙。换言之,第二密封部件33填充两个通孔36的内周表面与编织部28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缝隙。第二密封部件33用于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能够利用与第一密封部件32相同的材料给予上述两个功能。当沙土等的渗入不太可能发生时,不必须设置第二密封部件33。
通过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进行夹紧的状态以及在插置了第二密封部件33的状态下,将盖主体31与两个导电路径22组装,并且然后将第一密封部件32组装在插入部35外侧,而形成图3和图7中的外装部件端盖25。然后,以第一密封部件32以预定宽度W露出的状态,将外装部件端盖25插入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内。于是,完成了装接。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被外装部件端盖25闭合,并且例如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另外,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中时,能够从具有预定宽度W的部分将水分去除到外部。
关于上述配置和结构,如下制造线束9(见图2和3)。通过将导电路径22从整体树脂模制为大致直线状的外装部件23的一端开口插入到另一端开口来制造线束9。另外,通过将线夹C、索环、防护罩等装接到外装部件23的外表面的预定位置来制造线束9。此外,通过将外装部件端盖25装接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或者将屏蔽连接器14设置在导电路径22的末端部,来制造线束9。
在上述制造之后,只要预定的柔性管部29被弯曲成就像其被折叠起来,即完成了线束9的包装。处于包装状态的线束9是紧凑的,并且在该紧凑状态下被运输到车辆装配场地。
在车辆装配场地,线束9从其与车辆下地板11相对应的细长部装接到车辆的装接目标38。外装部件23中最长的直管部30被置于线束9的与车辆下地板11相对应的细长部处,从而线束9被装接在抑制了偏转的状态。此时,以高水平的可操作性装接了线束9。在利用线夹C等固定与车辆下地板11相对应的细长部之后,将外装部件23的柔性管部29的部分偏转(弯曲),并且同时装接剩余部分。一旦完成了关于装接的一系列工作,线束9就被置于其布设在期望的路径中的状态。
由于使用了上文参考图1至图7而描述的外装部件端盖25,与例如仅进行了带缠绕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沙土等更不容易混入外装部件23的内部。另外,当水分已经积聚时,能够通过使用外装部件端盖25来辅助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去除水分。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防止外装部件23中的导电路径22的损坏。
下面将基于与图8至12所示的第一至第五比较例的对比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端盖25的优点。
图8中的装接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外装部件端盖101(第一比较例)由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或橡胶形成,并且具有:小直径部102;大直径部103,其连续到小直径部102;以及导电路径插孔104,其形成为穿过小直径部102和大直径部103。外装部件端盖101形成为所谓的索环状外装部件端盖。在大直径部103被稍微压缩的状态下,外装部件端盖101被插入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内。然后,通过大直径部103的外周表面由于反作用力与外装部件23的内周表面进行紧密接触而完成了装接。
外装部件端盖101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然而,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中时,外装部件端盖101不能将水分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移除到外侧。因此,可知本发明更有优势。
图9中的装接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外装部件端盖111(第二比较例)由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或橡胶形成,并且具有:小直径部112;大直径部113,其连续到小直径部112;以及导电路径插孔114,其形成为穿过小直径部112。外装部件端盖111形成为所谓的索环状外装部件端盖和所谓的防护罩状外装部件端盖。在大直径部113被稍微扩张的状态下,外装部件端盖111配合在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外侧上。然后,通过外装部件端盖111与端部24进行紧密接触而完成了装接。
外装部件端盖111也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然而,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中时,外装部件端盖111不能将水分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移除到外侧。因此,可知本发明更有优势。
图10中的装接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外装部件端盖121(第三比较例)具有多个伞状部件122和带缠绕部123,并且形成为图中所示的形状。伞状部件122形成为使得它们用作带缠绕部123内侧的回复部。带缠绕部123形成为使其处于从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向导电路径22向下缠绕的状态。
外装部件端盖121也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然而,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中时,外装部件端盖121不能将水分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移除到外侧。因此,可知本发明更有优势。
图11中的装接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外装部件端盖131(第四比较例)具有:管状部件132,其具有弹性并且与导电路径22进行紧密接触;以及热收缩管133,并且外装部件端盖131形成为图中所示的形状。热收缩管133通过如下状态形成:实现了热收缩管提供从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到导电路径22(或者到管状部件132)的覆盖,并且该热收缩管受热收缩。
外装部件端盖131也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然而,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中时,外装部件端盖131不能将水分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移除到外侧。因此,可知本发明更有优势。
图12中的装接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外装部件端盖141(第五比较例)具有:端部容纳部142,其形成为诸如保护件P这样的盒状外装部件;以及硅材料部143,端部容纳部142填充有该硅材料部,并且外装部件端盖141形成为图中所示的形状。突出部144形成在端部容纳部142中,并且突出部144从外装部件23的外侧配合到端部24的波节凹部内。壁145也形成在端部容纳部142中。导电路径22穿过壁145。
外装部件端盖141也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23内。然而,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23中时,外装部件端盖141不能将水分从外装部件23的内部移除到外侧。因此,可知本发明更有优势。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二实施例。图13是示出根据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指代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构成部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根据图13,外装部件端盖25被构造为包括盖主体31、第一密封部件32以及第二密封部件33。夹持部39(固定部)一体地形成在盖主体31的盖部34上,使得外装部件23在路径布设期间被固定至装接目标38(结构)。利用第二实施例,即使不使用专用的固定部也能够固定外装部件,并且能够实现稳定的路径布设状态。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三实施例。图14是示出根据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例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指代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构成部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根据图14,外装部件端盖40被构造为包括盖主体31、第一密封部件32以及带缠绕部41。在第三实施例中不设置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密封部件33(见图3)。代替地,以防万一而应用带缠绕部41。如在图中可见,第一密封部件32以预定宽度W露出,并且从而,当然第一与第三实施例的效果彼此相似。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第四实施例。图15是示出根据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例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指代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构成部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5示出当观看使用的三个导电路径22时的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的截面的状态。参考符号35代表插入部。参考符号32代表第一密封部件。参考符号33代表第二密封部件。即使导电路径22的数量增加,本发明仍然适用。
当然,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能够以各种修改形式实现。
鉴于上文,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如以下(i)至(vi)描述的线束。
(i)一种外装部件端盖(25),被构造为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23)的用于从其引出至少一个导电路径(22)的端部(24),所述外装部件端盖(25)包括:
盖主体(31),该盖主体被构造为从所述端部(24)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23)内,从而被设置在所述导电路径(22)的外侧上;以及
第一密封部件(32),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主体(31)的外侧上,与所述盖主体(31)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23)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H)。
(ii)根据上述(i)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25),其中,
所述盖主体(31)包括转动防止部(37),该转动防止部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密封部件(32)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23)内时,防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32)转动,并且
所述转动防止部(37)形成在所述盖主体(31)的外周表面上。
(iii)根据上述(i)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25),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件(33),该第二密封部件具有弹性,并且设置在形成于所述盖主体(31)中的通孔(36)中,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33)被构造为在所述导电路径(22)穿过所述通孔(36)而插入的状态下,填充所述通孔(36)的内周表面与所述导电路径(2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隙。
(iv)根据上述(i)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25),还包括:
固定部(39),该固定部被构造为当所述外装部件(23)被布设到车辆(1)中的路径时,与车辆结构(38)固定。
(v)根据上述(iv)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25),其中,
所述固定部(39)形成在所述盖主体(31)上。
(vi)一种线束(8、9),包括:
管状外装部件(23);
至少一个导电路径(22),该至少一个导电路径插入所述外装部件(23)中,从而由所述外装部件(23)保护;以及
上述(i)中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25),其中,
所述外装部件端盖(25)装接到所述外装部件(23)的用于从其引出所述导电路径(22)的端部(24),并且
所述外装部件端盖(25)的第一密封部件(32)的一部分从所述外装部件(23)的端部(24)露出。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外装部件端盖闭合外装部件的端部,并且外装部件端盖的第一密封部件与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从而,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内。另外,根据本发明,外装部件端盖的第一密封部件形成为使得第一密封部件处于具有连续气泡结构的状态,并且从而,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中时,能够经由连续气泡结构部分将水分从外装部件内部去除到外部。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盖主体具有转动防止部,并且从而当外装部件端盖被装接到外装部件的端部时,第一密封部件能够不转动地插入。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现了外装部件端盖的第二密封部件提供了盖主体与导电路径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填充的状态,并且从而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内。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能够给予外装部件端盖作为线夹、夹持部等的功能。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线束在其构造中包括外装部件端部,并且从而,并且从而能够阻挡沙土等从外部渗入到外装部件内。另外,当水分已经积聚在外装部件中时,能够经由连续气泡结构部分将水分从外装部件内部去除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了外装部件端盖,所以与例如仅进行带缠绕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更不容易发生沙土等混入外装部件的内部。另外,能够容易地将积聚在外装部件中的水分去除。因此,本发明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转动防止部形成在盖主体中,并且从而,在将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外装部件期间,能够插入盖主体并且同时防止第一密封部件转动。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外装部件端盖到外装部件的可靠的装接以及根据第一方面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造中包括第二密封部件,并且从而,使得更不容易发生沙土等混入外装部件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给予作为线夹、夹持部等的功能。结果,即使不使用额外的固定部,也能够将外装部件固定到结构。
根据本发明,线束的构造中包括外装部件端盖,并且从而,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损坏。

Claims (6)

1.一种外装部件端盖,该外装部件端盖被构造为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的端部,至少一个导电路径从所述端部引出,所述外装部件端盖包括:
盖主体,该盖主体被构造为从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从而设置在所述导电路径的外侧上;以及
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主体的外侧上,与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以预定宽度从所述外装部件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其中,
所述盖主体包括转动防止部,该转动防止部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时,防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转动,并且
所述转动防止部形成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具有弹性,并且设置在形成于所述盖主体中的通孔中,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被构造为在所述导电路径穿过所述通孔而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填充所述通孔的内周表面与所述导电路径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还包括:
固定部,该固定部被构造为当所述外装部件被布设到车辆中的路径时,与车辆结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其中,
所述固定部形成在所述盖主体上。
6.一种线束,包括:
管状外装部件;
至少一个导电路径,该至少一个导电路径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中,从而由所述外装部件保护;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其中,
所述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所述外装部件的端部,所述导电路径从所述端部引出,并且
所述外装部件端盖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端部露出。
CN201710423176.1A 2016-06-07 2017-06-07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Active CN107472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3507A JP6340036B2 (ja) 2016-06-07 2016-06-07 外装端部用キャップ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6-113507 2016-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2165A CN107472165A (zh) 2017-12-15
CN107472165B true CN107472165B (zh) 2020-07-31

Family

ID=60327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3176.1A Active CN107472165B (zh) 2016-06-07 2017-06-07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94170B2 (zh)
JP (1) JP6340036B2 (zh)
CN (1) CN107472165B (zh)
DE (1) DE1020172094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5781B2 (ja) * 2016-12-06 2020-10-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嵌合部分防砂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518299B2 (ja) * 2017-09-20 2019-05-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897621B2 (ja) * 2018-03-30 2021-06-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042422B2 (ja) * 2018-11-27 2022-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31439B2 (ja) * 2019-03-07 2022-09-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42082A1 (de) * 2003-09-10 2005-04-07 Volkswagen Ag Leitungsdurchführung von einem Fahrzeugkarosserie-Hohlteil in den Fahrzeuginnenraum und Stecker dafür
CN102361286A (zh) * 2010-05-26 2012-02-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电线引出孔的密封结构和电线引出孔的密封方法
CN103392211A (zh) * 2011-02-28 2013-11-1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屏蔽导体
CN104520150A (zh) * 2012-02-23 2015-04-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的布线结构及该布线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4769797A (zh) * 2012-10-31 2015-07-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5006277A (zh) * 2015-06-26 2015-10-28 佛山市粤佳信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软电缆
CN105575527A (zh) * 2014-11-05 2016-05-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的密封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8695U (zh) * 1975-10-03 1977-04-06
JPH0733536Y2 (ja) * 1985-01-21 1995-07-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管の端末部構造
US5536998A (en) * 1994-11-28 1996-07-16 Royal Lite Manufacturing And Supply Corp. Fluorescent lamp with a protective assembly
JPH10178732A (ja) * 1996-12-18 1998-06-30 Nitto Chem Ind Co Ltd 止水工法
JP2000113939A (ja) * 1998-10-07 2000-04-21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導電性チューブの接続構造
JP2002369330A (ja) * 2001-06-08 2002-12-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用エンドキャップ
US6730849B2 (en) * 2001-10-12 2004-05-04 Juergen Koessler Through-fittings and below grade junction boxes equipped with same
EP1313190B1 (en) * 2001-11-16 2010-02-03 Draka Comteq B.V. Mechanical seal for a cable installed in a corrugated duct
JP2004023903A (ja) * 2002-06-17 2004-01-22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
US6957817B2 (en) * 2002-10-29 2005-10-25 Mar Don Corporation Sea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seal
US7287413B2 (en) * 2004-11-15 2007-10-30 Ngk Spark Plug Co., Ltd. Gas sensor unit and sensor cap
US7338215B2 (en) * 2005-03-09 2008-03-04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Cable termination
JP5320809B2 (ja) * 2008-05-08 2013-10-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止水構造および止水部の形成方法
US8357854B2 (en) * 2009-01-16 2013-01-22 Thompson Steven L Push plug system and method
JP5758087B2 (ja) 2010-06-02 2015-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720362B2 (ja) * 2011-03-28 2015-05-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仕切り付きシールドパイプ
JP5918183B2 (ja) * 2013-09-05 2016-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およびその止水構造
CN103886987A (zh) * 2014-04-08 2014-06-25 江西联创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天线的阻水型集束电缆
JP6451281B2 (ja) 2014-12-12 2019-01-1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ール性樹脂組成物
CN105048173A (zh) * 2015-08-17 2015-11-11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端口密封线缆及其端口密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42082A1 (de) * 2003-09-10 2005-04-07 Volkswagen Ag Leitungsdurchführung von einem Fahrzeugkarosserie-Hohlteil in den Fahrzeuginnenraum und Stecker dafür
CN102361286A (zh) * 2010-05-26 2012-02-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电线引出孔的密封结构和电线引出孔的密封方法
CN103392211A (zh) * 2011-02-28 2013-11-1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屏蔽导体
CN104520150A (zh) * 2012-02-23 2015-04-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的布线结构及该布线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4769797A (zh) * 2012-10-31 2015-07-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5575527A (zh) * 2014-11-05 2016-05-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的密封构造
CN105006277A (zh) * 2015-06-26 2015-10-28 佛山市粤佳信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软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2165A (zh) 2017-12-15
DE102017209408A1 (de) 2017-12-07
JP2017221018A (ja) 2017-12-14
JP6340036B2 (ja) 2018-06-06
US9994170B2 (en) 2018-06-12
US20170349122A1 (en) 2017-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2165B (zh)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US9711258B2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JP201606355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150852B2 (ja)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821733B2 (en) Wire harness
US9862337B2 (en) Outer member, outer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wire harness
CN108382323B (zh) 外装端部帽件以及线束
CN108216074B (zh) 外装端部帽件和线束
JP668549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356729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030794B2 (en) Corrugated tube and wire harness
US9963091B2 (en) Routing configuration of wire harness
US9601911B2 (en) Wire harness
US10322685B2 (en) Wire harness
JP6775781B2 (ja) 嵌合部分防砂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371743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211036B2 (ja)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59412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70166144A1 (en) Exterior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JP2017112645A (ja)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