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2994A -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2994A
CN108202994A CN201711236101.9A CN201711236101A CN108202994A CN 108202994 A CN108202994 A CN 108202994A CN 201711236101 A CN201711236101 A CN 201711236101A CN 108202994 A CN108202994 A CN 108202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work station
structure section
powd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61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2994B (zh
Inventor
A·霍夫曼
J·斯坦贝格尔
P·布鲁克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cept Las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929829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20299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filed Critical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Priority to CN2020101819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7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2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2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2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2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41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 B29C64/153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using layers of powder being selectively joined, e.g. by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or me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22F10/28Powder bed fusion, e.g.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or 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30Process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38Housings, e.g. machine 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80Plants, production lines or modules
    • B22F12/82Combina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86Serial processing with multiple devices grou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90Means for process control, e.g. cameras or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001Rapid manufacturing of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ng, agglomerating or laminating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55Enclosures for the building material, e.g. powde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622Forming processe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6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the wafers being stored in a carrier, involv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 H01L21/67775Dock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80Plants, production lines or modules
    • B22F12/88Handling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products, e.g. by robo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2),其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包括:至少一个在用户侧的、可运动的运输车(5),该运输车包括框架结构(6),其包括接纳装置(8),其包括被设置用于在框架结构(6)内接纳粉末模块(4)的接纳室(8a),框架结构(6)包括至少两个框架结构段(6a,6b),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在竖直地定向的运动方向上可运动,运输车(5)包括至少一个机动的升降装置(7),其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运动的升降力。

Description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工作站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
背景技术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基本上是已知的。相应的系统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站,它们分别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
已知,在系统的不同的工作站之间输送粉末模块,例如建造模块,这些粉末模块界定了在其中实施三维物体的实际的添加建造的建造室。为了输送相应的粉末模块,建议使用运输车,运输车具有接纳要输送的粉末模块可能的接纳结构。
为了将在相应的运输车侧的可能的接纳结构中接纳的粉末模块从相应的运输车转送到相应的工作站处或中或反向地转送,要将运输车对接到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上。相应的运输车在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上的对接过程有时是复杂的。
此外,运输车的操纵,尤其是在“装载有”粉末模块的状态下,有时是值得改进的,这要归因于,与在其“未装载的”状态下相比较,运输车在其“装载有”粉末模块的状态下重心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它的特点尤其在于改进的运输车。
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系统解决。所属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系统的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这里描述的系统(“系统”)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也就是说例如技术部件或技术部件组。系统包括多个工作站,它们分别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在添加式地制造物体的范围中的相应的工作过程一方面涉及添加式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说进行添加式的建造过程,在该添加式的建造过程中,尤其是通过依次逐层地选择性照射和因此依次逐层地选择性固化由借助于能量束可固化的建造材料构成的建造材料层,实际地实施物体的添加式建造,以及在各个添加式工作过程或建造过程之前要实施的或已实施的准备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说例如粉末模块的清洁、惰性化和温控过程,以及在各个添加工作过程或建造过程之后要实施的或已实施的再处理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说例如添加式地制造的物体从相应的粉末模块中的取出(拆包)过程。
被设置用于实施添加式工作过程的、也称为过程站的第一工作站可以构造成或包括用于添加式地制造物体的设备(“设备”)。相应的设备被设置用于通过依次逐层地选择性照射和因此依次逐层地选择性固化由可固化的建造材料构造成的建造材料层添加式地制造物体,也就是说例如技术部件或技术部件组。建造材料可以是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或陶瓷材料。选择性固化相应的要选择性固化的建造材料层基于与物体相关的建造数据实施。相应的建造数据描述分别要添加式地制造的物体的几何结构上的设计和例如可以包含要添加式地制造的物体的“被划片的”CAD数据。设备例如可以设计成SLM设备,也就是说用于实施选择性激光熔化方法(SLM方法)的设备,或设计成SLS设备,也就是说用于实施选择性激光烧结方法(SLS方法)的设备。
相应的设备包括用于实施添加式建造过程通常需要的功能部件。属于该功能部件的尤其是覆层装置,它被设置用于(在设备的建造平面中)形成要选择性固化的建造材料层,和照射装置,它被设置用于选择地照射(在设备的建造平面中)要选择性固化的建造材料层。覆层装置通常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例如包括尤其是刀片形的覆层工具的覆层元件以及用于沿着界定的运动轨道引导覆层元件的导向装置。照射装置通常也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例如用于产生能量束或激光束的射束产生装置,用于将由射束产生装置产生的能量束或激光束偏转到要选择性固化的建造材料层的要被照射的区域上的射束偏转装置(扫描器装置)以及各种不同的光学元件,例如透镜元件、物镜元件,等等。设备的所述的功能部件通常被布置或构造在设备的通常可惰性化的过程室处或中。
被设置用于实施再处理的工作过程的、也被称为再处理站的可选的另外的(或第二)工作站可以构造成或包括用于取出添加式地制造的物体的设备。该设备可以被设置用于通过移除围绕添加式地制造的物体的、通常没有固化的建造材料而取出添加式地制造的物体。相应的设备包括用于移除围绕添加式地制造的物体的、通常没有固化的建造材料需要的功能部件。属于该功能部件的尤其是抽吸装置和/或鼓风装置,它被设置用于产生抽吸流和/或鼓风流,要移除的建造材料可以借助于抽吸流和/或鼓风流被抽出或吹出。
被设置用于实施准备的工作过程的、也被称为准备站的、可选的另外的(或第三)工作站可以构造成或包括用于清洁和/或惰性化和/或温控粉末模块的设备。该设备可以被设置用于清洁和/或惰性化和/或温控粉末模块。相应的设备包括用于清洁和/或惰性化和/或温控粉末模块需要的功能部件。属于该功能部件的尤其是清洁装置,它被设置用于例如产生用于清洁在粉末模块侧包括的粉末室的清洁流,或惰性化装置,它被设置用于产生使在粉末模块侧包括的粉末室惰性化的惰性气体流,或温控装置,它被设置用于将粉末模块温控到一定的目标温度。
与其具体的在功能上的实施方案无关地,相应的工作站通常包括自己的壳体结构,相应的工作站的功能部件被布置或构造在壳体结构处或中。工作站因此可以被看作系统的专用的、通过相应的壳体结构在空间上实体界定的功能单元,它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配置下相对彼此被定位,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建筑物(部分),尤其是工厂厂房中。
系统通常包括多个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使用的粉末模块。相应的粉末模块被设置用于接纳和/或输出建造材料并为此通常包括粉末室。粉末室限界出可用建造材料填充的粉末空间。粉末空间至少在侧向上由一般地空心长方体地或空心圆柱体地构造成的粉末室的壁(粉末室壁)界定。在底部侧,粉末空间可以通过承载装置界定。相应的承载装置通常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也就是说在(以粉末模块的高度为基准)上部的终端位置和下部的终端位置之间,相对于粉末室被可运动地支承。承载装置的可运动的支承能够实现承载装置沿着竖直的运动轴线或在竖直的运动方向上的尤其是线性的运动。承载装置的可运动的支承通常通过与其耦联的、尤其是(电)机动的驱动装置和/或执行器装置实现。
具体地,粉末模块可以是建造模块,在建造模块中实施物体的实际的添加建造并且建造模块为此在实施添加建造过程的范围中被依次逐层地用要选择地固化的建造材料填充,或是计量模块,经由计量模块在实施添加建造过程的范围中建造材料被计量配给到过程室中,或是收集或溢流模块,该收集或溢流模块在实施添加建造过程的范围中被没有固化的建造材料填充。
系统此外包括至少一个运输车,尽管在下面大多谈及一个运输车,但是系统通常包括多个运输车。运输车在用户侧,也就是说通过用户实施的主动的运动和/或(部分)自动化地通过被集成的、尤其是(电)机动的驱动装置可以在系统的不同的工作站之间运动或移动。只要在运输车侧上存在,相应的驱动装置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装置,力传递装置被设置用于将由驱动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基座上。力传递装置例如可以包括数个齿轮、辊子、链条,等等,通过它们可以实现将由驱动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基座上。
运输车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框架结构段。第一框架结构段尤其是在竖直地定向的运动轴或运动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被可运动地支承。但原则上可以设想,第二框架结构段通常是以不能运动的方式支承。第一框架结构段通常布置或构造在第二框架结构段的上方。为了实现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的运动,运输车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电)机动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运动,也就是说上升或下降运动,的升降力。
框架结构包括接纳装置。接纳装置包括接纳室或接纳容积。接纳室被设置用于在框架结构内接纳至少一个粉末模块。接纳室的尺寸因此如此地选择,即接纳室被设置用于(完全地)接纳至少一个粉末模块。接纳装置,也就是说尤其是接纳室,通常被布置或构造在第一框架结构段中。
升降装置尤其被设置用于,使第一框架结构段至少在运输位置和转送位置之间运动,在该运输位置上粉末模块不能被从运输车转送到工作站中或反过来转送,在转送位置上粉末模块能被从运输车转送到工作站中。运输位置或转送位置通常是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的确定的沿竖直方向的位置。尤其与运输位置相比,转送位置通常是第一框架结构段更靠上的位置。尤其与转送位置相比,运输位置通常是第一框架结构段的更靠下的位置。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的可运动的支承能够实现第一框架结构段的不同的(竖直的)位置,其通常伴随着运输车的重心的移动,其对运输车的运动特性或行驶特性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在运输位置上运输车的比较低的重心,排除或降低运输车倾翻的可能危险。
运输车可以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在预对接位置上,运输车以确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尤其是在5cm到15cm的范围中的距离,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相间隔地布置。预对接位置可以被看作为用于以后的对接位置的初级阶段,在该对接位置上运输车实际地对接到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上;在预对接位置上,粉末模块从运输车到工作站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通常是不可能的或不被提供的。
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将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固定在预对接位置上。第一固定装置因此被设置用于固定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的位置。
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侧的第一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对应的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工作站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处的第一固定元件被设置用于,与相应的运输车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运输车处的配对固定元件这样地共同作用,即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中的运输车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的位置被固定,因此运输车不能够离开预对接位置。在固定位置上,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与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可以形状配合连接地共同作用。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因此可以被构造成或包括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钩子状的或钩子形的凸起。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可以被构造成或包括对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槽状的或槽形的用于凸起的接纳部。
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能固定位置与非固定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固定位置上,该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运动,即它在形成对运输车的预对接位置的固定下与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而在该非固定位置上,该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不与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从而不形成对运输车的对接位置的固定。固定元件的可运动的支承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实现。该调节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与固定元件(运动)耦联的调节元件。调节装置例如可以被构造成包括可动的调节活塞的活塞缸装置或包括这种活塞缸装置。
备选地或补充地,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也)可以支承成可在固定位置与非固定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固定位置上,该配对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运动,即它在形成对运输车的预对接位置的固定下与该固定元件共同作用,而在该非固定位置上,该配对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不与该固定元件共同作用从而不形成对运输车的对接位置的固定。配对固定元件的可运动的支承也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实现。该调节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与配对固定元件(运动)耦联的调节元件。调节装置例如可以被构造成或包括摆动装置,该摆动装置被设置用于使配对固定元件在固定位置和非固定位置之间摆动。
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被设置用于检测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以及用于产生描述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的预对接位置信息。备选地或补充地,第一检测装置被设置用于检测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实现的、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的固定和用于产生描述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实现的、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的固定的第一固定信息。第一检测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可以基于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信号推断出运输车在预对接位置上的定位和/或固定。用于检测元件的具体的示例是(声学的或光学的)界限或(电的和/或机械的)触头。相应的检测元件可以被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侧和/或运输车侧。与其具体的实施方式无关地,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运输车是否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和/或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是否被固定在预对接位置上。相应的检测结果通过预对接位置信息或通过固定信息描述。
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可以被设置用于,基于预对接位置信息和/或基于固定信息,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尤其是从运输位置出发,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运动的升降力。尤其地,升降装置可以被设置用于,当运输车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时和/或当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被固定在预对接位置上时,尤其是从运输位置出发,使第一框架结构段朝向下文描述的预转送位置的方向或朝向转送位置的方向运动。这样,尤其可以改善系统的可靠性。
运输车可以包括被分配给的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的升降触发装置。升降触发装置被设置用于,基于经由尤其是运输车侧的用户接口在用户侧例如通过触觉的输入产生的触发命令,产生触发信息。升降触发装置可以相应地包括在用户侧可操作的或操作的操作接口,也就是说例如按键、按钮、触摸屏,等等。升降装置可以被设置用于,基于在升降触发装置方面产生的触发信息,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移动的升降力。因此,在实施第一框架结构段的实际的运动之前,可以要求用户触发。这样地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尤其被设置用于,使第一框架结构段在运输位置和转送位置之间运动。升降装置此外可以被设置用于,使第一框架结构段,尤其是从第一框架结构段的运输位置和运输车的预对接位置出发,运动到位于转送位置上方的预转送位置。预转送位置可以(在竖直的方向上)位于转送位置上方数厘米——例如5cm到15cm——处。预转送位置可以被看作为用于转送位置的初级阶段,在转送位置上,如上所述,粉末模块从运输车到工作站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是可能的;在预转送位置上,粉末模块从运输车到工作站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通常还是不可能的或不提供的。
系统可以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被设置用于检测被运动到预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以及用于产生描述被运动到预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的预转送位置信息。第二检测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可以基于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信号推断出第一框架结构段在预转送位置上的定位。用于检测元件的具体的示例也是(声学的或光学的)界限或(电的和/或机械的)触头。相应的检测元件也可以被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侧和/或运输车侧。与其具体的实施方式无关地,通过第二检测装置检测,第一框架结构段是否被运动到预转送位置上。相应的检测结果通过预转送位置信息描述。
如上所述,运输车,尤其是从预对接位置出发,也可以运动到对接位置上。预对接位置和对接位置通常是运输车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的确定的水平的(横向的)位置。在对接位置上运输车以与预对接位置相比较小的距离与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相间隔地或直接地顶靠在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上。运输车在对接位置上被这样地对接在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上,即粉末模块从运输车到工作站的转送,或反向的转送,是可能的。因此在对接位置上粉末模块从运输车到工作站的转送,或反向的转送,是可能的或是被提供的。
使运输车从预对接位置运动对接位置上的前提条件当然是解除可能的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实现的、运输车在预对接位置上的固定。原则上可以手动地或(部分)自动化地实施运输车到对接位置上的运动。在后一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第一固定装置,使运输车从预对接位置出发运动到对接位置。这可以由此实现,即通过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和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的共同作用和相互相对运动产生使运输车从预对接位置运动到对接位置上力,通常是拉力。该力可以具体地通过与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的、也就是说尤其是被耦联的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的使运输车运动到对接位置上的运动实现。
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可以被设置用于,基于预转送位置信息使第一框架结构段,尤其是从预转送位置出发,运动(下降)到转送位置上。尤其地,升降装置被设置用于,当运输车被运动到对接位置上,使第一框架结构段,尤其是从预转送位置出发,在转送位置的方向上运动。这样也尤其可以改善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此外可以包括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将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运输车的第一框架结构段固定在转送位置上。第二固定装置因此被设置用于固定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尤其是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的位置。
第二固定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侧的第一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对应的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工作站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上的第一固定元件被设置用于,与相应的运输车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运输车上的、配对固定元件这样地共同作用,即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的位置被固定,因此第一框架结构段(在不操作升降装置下)不能够离开转送位置。
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和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可以在转送位置上形状配合连接地共同作用。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因此可以被构造成或包括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锥状或椎体状的或锥形或椎体形的凸起。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可以被构造成或包括对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锥状或椎体状的或锥形或椎体形的接纳部或套件。相应的形状配合连接元件,尤其是形式为锥状的或椎体状的或锥形的或椎体形的凸起,由于它的几何结构上的设计可以大致如定心销一样实施定中心功能。因此,通过相应的形状配合连接元件和相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的共同作用,实现第一框架结构段或整个运输车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的定中心、并因此使第一框架结构段或整个运输车在至少两个,尤其是三个,相互正交地定向的空间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已经多次提到,在转送位置上粉末模块从运输车到工作站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是可能的。运输车侧的框架结构为此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开口形式的转送接口(没有示出),该转送接口实现粉末模块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到工作站中的转送或粉末模块从工作站到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中的转送。以类似的方式,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开口形式的转送接口(没有示出),该转送接口实现粉末模块从工作站到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中的转送或粉末模块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到工作站中的转送。在相应的运输车的第一框架结构段的转送位置上,运输车侧转送接口通常与工作站侧转送接口对齐,因此实现粉末模块从运输车到工作站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
为了实现粉末模块在系统内在附属于系统的运输车和附属于系统的工作站之间简化的、因为是标准化的转送,用于全部附属于系统的工作站和运输车的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和相应的运输车侧转送接口可以在几何结构上都相同地,也就是说标准化地,实施。
相应的运输车侧的和相应的工作站侧转送接口可以通过一个封闭装置封闭。封闭装置可以包括封闭元件,该封闭元件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在该打开位置上用于转送粉末模块的相应的转送接口被释放,而在该关闭位置上,用于转送粉末模块的相应的转送接口不被释放。使封闭元件运动到打开位置上或运动到关闭位置上,或反过来进行,可以自动化地,例如依赖于对转送位置的检测,也就是说依赖于对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的检测,来实施。检测转送位置或检测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可以通过第二检测装置或通过第三检测装置实施。第三检测装置可以类似于第二检测装置地设置,由此参见与此相关的描述。
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可以包括支承装置,它被设置用于,尤其是在接纳室中悬挂地支承至少一个粉末模块。支承装置可以被设置用于,尤其是在完全被接纳在接纳室或框架结构中的第一位置(粉末模块支承位置)和部分地从接纳室或框架结构中伸出的第二位置(粉末模块转送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框架结构段可运动地支承粉末模块。为此,支承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支承元件,它们实现被接纳在接纳室中的粉末模块相对于第一框架结构段的可运动的支承。相应的支承元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或滚动支承元件,它们在形成可运动的支承下与粉末模块共同作用,也就是说例如啮合到为此在粉末模块侧设置的、例如通过在粉末模块侧存在的缺口形成的作用区段中。
相应的支承装置可以包括粉末模块固定装置。粉末模块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固定被接纳在接纳室中的粉末模块的位置。粉末模块固定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被设置用于,与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这样地共同作用,即被接纳在接纳室中的粉末模块的定位被固定。相应的固定元件可以在固定位置和非固定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固定位置上该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与该配对固定元件在形成粉末模块的位置的固定下共同作用,而在该非固定位置上,它被这样地相对于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不与该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从而不形成粉末模块的位置的固定。
在第一框架结构段的运输位置上,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可以与相应的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运输位置因此对应于一个固定位置,在该固定位置上粉末模块的位置被固定,以防止不希望的位置改变。这可以这样地实现,即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在运输位置上被这样地相对于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们共同作用在形成对被接纳在接纳室中的粉末模块的固定。
在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和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可以形状配合连接地共同作用。固定元件可以被构造成或包括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销状的或销形的凸起,配对固定元件可以被构造成或包括对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套件状的或套件形的、用于凸起的接纳部。
以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类似的方式,相应的工作站也可以包括相应的支承装置。支承装置可以被设置用于,沿着贯穿工作站延伸的运输轨道可运动地相对于壳体结构支承粉末模块,为此支承装置包括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实现布置在支承装置中的粉末模块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的可运动的支承。相应的支承元件例如也可以是滑动或滚动支承元件,它们在形成可运动的支承下与粉末模块共同作用,也就是说例如啮合到为此在粉末模块侧设置的、例如通过在粉末模块侧存在的缺口形成的作用区段中。
相应的运输车侧的和相应的工作站侧的支承装置在相应的运输车的第一框架结构段的转送位置上有利地相互对齐,因此产生在运输车和工作站之间延伸的连续的运输轨道,该运输轨道实现,支承在相应的支承装置中的粉末模块可以无问题地从运输车转送到工作站,反之亦然。以相同的目的,相应的运输车侧的支承装置和相应的工作站侧的支承装置有利地被相同地或标准化地构造。
除了所述系统以外,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相应的系统的运输车。运输车的特征由此在于,它包括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接纳装置,该接纳装置包括被设置用于在框架结构内接纳粉末模块的接纳室,其中,框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框架结构段,其中,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尤其是在竖直地定向的运动方向上,被可运动地支承,其中,运输车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机动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运动的升降力。与系统相关联的全部的描述类似地适用于该运输车。
附图说明
本发明借助于在附图图示中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在此示出:
图1–3分别是按照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的一个局部部分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分别示出按照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1的一个局部部分的原理图。
尽管在图中分别仅仅示出唯一一个工作站2,系统1通常包括多个工作站2,也就是说例如被设置用于实施添加工作过程的过程站,过程站被构造成或包括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没有详细标示)。相应的设备包括用于实施添加建造过程需要的功能部件。属于该功能部件的尤其是覆层装置(没有示出),它被设置用于形成要选择地固化的建造材料层,和照射装置(没有示出),它被设置用于选择地照射要选择地固化的建造材料层。
其它的工作站2可以是被设置用于实施再处理的工作过程的,也被称为再处理站的工作站2或被设置用于实施准备的工作过程的,也被称为准备站的工作站2。
与其具体的在功能上的实施方案无关地,各工作站2包括自己的壳体结构3,各工作站2的功能部件被布置或构造在壳体结构处或中。工作站2可以被看作系统1的独立的、通过相应的壳体结构3在空间上实体上界定的功能单元,它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配置下相对彼此被定位,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建筑物(部分),尤其是工厂厂房中。
系统1包括多个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使用的粉末模块4。各粉末模块4被设置用于接纳和/或输出建造材料和为此通常包括粉末室(没有示出)。粉末室界定出可用建造材料填充的粉末空间。粉末空间至少在侧面上通过粉末室的壁(粉末室壁)界定。在底部,粉末空间可以通过承载装置(没有示出)界定。承载装置可以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也就是说在(以粉末模块4的高度为基准的)上部的终端位置和下部的终端位置之间,相对于粉末室可运动地被支承。承载装置的可运动的支承能够实现承载装置沿着竖直的运动轴线或在竖直的运动方向上的尤其是线性的运动。承载装置的可运动的支承可以通过与其耦联的、尤其是(电)机动的驱动装置和/或执行器装置实现。
具体地,粉末模块4可以是建造模块、计量模块或是收集或溢流模块。
系统1此外包括一定数量的运输车5。各运输车5在用户侧,也就是说通过用户实施的主动的运动和/或(部分)自动化地通过被集成的、尤其是(电)机动的驱动装置(没有示出)可以在系统1的工作站2之间运动或移动。
运输车5包括框架结构6。框架结构6包括两个框架结构段6a,6b。第一框架结构段6b在通过双箭头P1指示的竖直地定向的运动轴或运动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被可运动地支承。如图所示,第一框架结构段6a布置在第二框架结构段6b的上方。为了实现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的运动,运输车5包括尤其是(电)机动的、纯粹示意地表示的升降装置7。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运动,也就是说上升或下降运动,的升降力。
框架结构6包括布置在第一框架结构段6a中的接纳装置8。接纳装置8包括接纳室8a,接纳室被设置用于在框架结构6内接纳至少一个粉末模块4。接纳室8a的尺寸如此地选择,即接纳室8a被设置用于(完全地)接纳至少一个粉末模块4。
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至少在一个在图1中示出的运输位置和一个在图3中示出的转送位置之间运动,在该运输位置上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是不可能的,在该转送位置上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是可能的。转送位置是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尤其与运输位置相比位于上部的位置。运输位置通常是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的尤其与转送位置相比位于下部的位置。因此,运输位置或转送位置是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确定的竖直的位置。
运输车5可以运动到在图2中示出的预对接位置上。在预对接位置上,运输车5以确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尤其是在5cm到15cm的范围中的距离,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相间隔地布置。预对接位置可以被看作对接位置的初级阶段,在该对接位置上运输车5对接到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上;在预对接位置上,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是不可能的或没有被提供。
系统1包括第一固定装置9,第一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将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固定在预对接位置上。第一固定装置9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侧的第一固定元件9a和至少一个对应的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相应的工作站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2处的第一固定元件9a被设置用于,与相应的运输车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运输车5处的配对固定元件9b这样地共同作用,即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中的运输车5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的位置被固定。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9a和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在固定位置上形状配合连接地共同作用。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9a被构造成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钩子状的或钩子形的凸起,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被构造成对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槽状的或槽形的用于凸起的接纳部。
通过比较图1–3可以看见,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9a支承为能在图2所示的固定位置与图1所示的非固定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固定位置上,该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运动,即它在形成对运输车5的预对接位置的固定下与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而在该非固定位置上,该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运动,即它不与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从而不形成对运输车5的对接位置的固定。固定元件9a的可运动的支承通过调节装置10实现,该调节装置包括与固定元件9a(运动)耦联的调节元件10a。调节装置10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被构造成包括被可运动地支承的调节活塞的活塞缸装置。
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也支承为能在图2所示的固定位置和图1所示的非固定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固定位置上,该配对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9a运动,即它在形成对运输车5的预对接位置的固定下与该固定元件共同作用,而在该非固定位置上,该配对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9a运动,即它不与该固定元件共同作用从而不形成对运输车5的对接位置的固定。配对固定元件9b的可运动的支承通过调节装置(没有详细示出)实现,该调节装置包括与配对固定元件9b(运动)耦联的调节元件。调节装置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被构造成摆动装置,该摆动装置被设置用于使配对固定元件9b在固定位置和非固定位置之间回转。
系统1包括第一检测装置11,它被设置用于检测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以及用于产生描述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的预对接位置信息;和/或用于检测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9实现的、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的固定以及用于产生描述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9实现的、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的固定的第一固定信息。第一检测装置11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检测元件11a,该检测元件可以基于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信号推断出运输车5在预对接位置上的定位和/或固定。具体地,检测元件11a例如可以被构造成(声学的或光学的)界限或(电的和/或机械的)触头。相应的检测元件11a可以被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侧和/或运输车侧。
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基于预对接位置信息和/或基于固定信息,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尤其是从运输位置出发,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a运动的升降力。特别地,升降装置被设置用于,当运输车5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时和/或当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被固定在预对接位置上时,尤其是从运输位置出发,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朝向转送位置的方向运动。
运输车5可以包括被分配给的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的升降触发装置(没有示出)。升降触发装置被设置用于,基于经由尤其是运输车侧的用户接口(没有示出)在用户侧例如通过触觉的输入产生的触发命令,产生触发信息。升降触发装置可以相应地包括在用户侧可操作的或操作的操作接口,也就是说例如按键、按钮、触摸屏,等等。升降装置7可以被设置用于,基于在升降触发装置方面产生的触发信息,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移动的升降力。因此,在实施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实际的运动之前,可以要求用户释放。
如从图2中得出的,升降装置7此外被设置用于,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尤其是从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运输位置和运输车5的预对接位置出发,运动到在图2中示出的、位于在图3中示出的转送位置上方的预转送位置上。预转送位置(在竖直的方向上)位于转送位置上方数厘米,例如5cm到15cm。预转送位置可以被看作转送位置的初级阶段,在转送位置上,如上所述,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是可能的;在预转送位置上,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通常还是不可能的或不被提供。
系统1此外包括第二检测装置12,它被设置用于检测被运动到预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以及用于产生描述被运动到预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预转送位置信息。第二检测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检测元件12a,该检测元件可以基于例如声学的、电的、光学的或接触式的信号推断出第一框架结构段6a在预转送位置上的定位。具体地,检测元件12a也可以例如被构造成(声学的或光学的)界限或(电的和/或机械的)触头。相应的检测元件12a也可以被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侧和/或运输车侧。
如附图所示,预对接位置(图2)和对接位置(图3)是运输车5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的确定的水平的(横向的)位置。由图2,3的比较得出,运输车5在对接位置上以与预对接位置相比以较小的距离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相间隔地或直接地顶靠在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上地布置。运输车5在对接位置上这样地被对接在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上,即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是可能的。
当然,使运输车5从预对接位置运动到对接位置上的前提条件是解除可能的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9实现的、运输车5在预对接位置上的固定。原则上可以手动地或(部分)自动化地实施运输车5到对接位置上的运动。在后一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第一固定装置9,使运输车5从预对接位置出发运动到对接位置。这可以由此实现,即通过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9a和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的共同作用和相互相对运动产生使运输车5运动到对接位置上力,通常是拉力。该力可以具体地通过与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9b共同作用的、也就是说尤其是耦联的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9a的、使运输车5运动到对接位置上的运动实现。
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基于预转送位置信息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尤其是从预转送位置出发,运动(下降)到转送位置上。特别地,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当运输车5被运动到对接位置上时,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尤其是从预转送位置出发,朝向转送位置的方向运动。
系统1此外包括第二固定装置13,它被设置用于将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固定在转送位置上。第二固定装置13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侧的第一固定元件13a和至少一个对应的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13b。相应的工作站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工作站2上的第一固定元件13a被设置用于,与相应的运输车侧的,也就是说布置或构造在运输车5上的、配对固定元件13b这样地共同作用,即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b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的位置被固定,因此第一框架结构段6a(在不操作升降装置7下)不能够离开转送位置。
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13a和相应的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13b在转送位置上形状配合连接地共同作用。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固定元件13a被构造成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尤其是锥状或椎体状的或锥形或椎体形的凸起。相应的运输车侧的配对固定元件13b被构造成对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尤其是锥状或椎体状的或锥形或椎体形的接纳部或套件。相应的形状配合连接元件,尤其是形式为锥状的或椎体状的或锥形的或椎体形的凸起,由于它的几何结构上的设计大致如定心销一样实施定中心功能。因此,通过相应的形状配合连接元件和相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的共同作用,实现第一框架结构段6a或整个运输车5相对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的定中心和因此固定第一框架结构段6a或整个运输车在至少两个,尤其是三个,相互正交地定向的空间轴或空间方向上的位置,参见所标记的坐标系。
已经多次提到,在转送位置上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是可能的。运输车侧的框架结构6为此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开口形式的转送接口(没有示出),该转送接口实现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到工作站3中的转送或粉末模块4从工作站2到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中的转送。以类似的方式,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开口形式的转送接口(没有示出),该转送接口实现粉末模块4从工作站2到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中的转送或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运输车侧转送接口在转送位置上与工作站侧转送接口对齐,因此实现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2中的转送,或反过来的转送。
为了实现粉末模块4在系统1内在系统1的运输车5和系统1的工作站2之间因为标准化而简化的转送,使系统1的所有工作站2的工作站侧转送接口以及所有运输车5相应的运输车侧转送接口在几何结构上都相同地,也就是说标准化地,实施。
运输车侧转送接口和工作站侧转送接口可以分别通过封闭装置(没有示出)封闭。相应的封闭装置可以包括封闭元件,该封闭元件被支承为能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在该打开位置上用于转送粉末模块4的相应的转送接口被释放,而在该关闭位置上,用于转送粉末模块4的相应的转送接口不被释放。使封闭元件运动到打开位置上或运动到关闭位置上,或反过来进行,可以自动化地,例如依赖于对转送位置的检测,也就是说依赖于对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检测,实施。检测转送位置或检测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可以通过第二检测装置12或通过第三检测装置(没有示出)实施。第三检测装置可以类似于第二检测装置12地设置。
如图1所示,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包括支承装置14,它被设置用于,在接纳室8a中尤其是悬挂地支承至少一个粉末模块4。支承装置14被设置用于,尤其是在完全被接纳在接纳室8a或框架结构6中的第一位置(粉末模块支承位置)和部分地从接纳室8a或框架结构6中伸出的第二位置(粉末模块转送位置)之间,可运动地支承粉末模块4。为此,支承装置14包括多个支承元件14a,它们实现被接纳在接纳室8a中的粉末模块4的可运动的支承。支承元件14a例如可以是滑动或滚动支承元件,它们在形成可运动的支承下与粉末模块4共同作用,也就是说例如啮合到为此在粉末模块侧设置的、例如通过在粉末模块侧存在的缺口形成的作用区段(没有示出)中。
相应的支承装置14可以包括粉末模块固定装置(没有示出)。粉末模块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固定被接纳在接纳室8a中的粉末模块4的位置。粉末模块固定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被设置用于,与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这样地共同作用,即被接纳在接纳室8a中的粉末模块4的定位被固定。相应的固定元件可以在固定位置和非固定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固定位置上该固定元件被这样地相对于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与该配对固定元件在形成对粉末模块4的位置的固定下共同作用,而在该非固定位置上,它被这样地相对于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不与该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从而不形成对粉末模块4的位置的固定。
在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运输位置上,相应的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可以与相应的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共同作用。运输位置因此对应于固定位置,在该固定位置上粉末模块4的位置被固定,以防止不希望的位置改变。这可以这样地实现,即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在运输位置上被这样地相对于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运动,即它们在形成对被接纳在接纳室8a中的粉末模块4的固定下共同作用。
相应的在框架结构侧的固定元件和相应的在粉末模块侧的配对固定元件可以形状配合连接地共同作用。固定元件可以被构造成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销状的或销形的凸起,而配对固定元件可以被构造成对应的配对形状配合连接元件,也就是说例如,尤其是套件状的或套件形的、用于凸起的接纳部。
以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类似的方式,工作站2也可以包括相应的支承装置15。支承装置15被设置用于,沿着通过双箭头P2指示的、贯穿工作站2延伸的运输轨道以相对于壳体结构3可运动的方式支承粉末模块4,为此支承装置15包括支承元件15a,该支承元件实现布置在支承装置15中的粉末模块4相对于壳体结构3的可运动的支承。相应的支承元件15a例如也可以是滑动或滚动支承元件,它们在形成可运动的支承下与粉末模块4共同作用,也就是说例如啮合到为此在粉末模块侧设置的、例如通过在粉末模块侧存在的缺口形成的作用区段中。
相应的运输车侧的和相应的工作站侧的支承装置14,15在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转送位置上相互对齐,因此产生在运输车5和工作站2之间延伸的连续的运输轨道,该运输轨道实现,支承在相应的支承装置14,15中的粉末模块4可以无问题地从运输车5转送到工作站2,反之亦然。以相同的目的,相应的运输车侧的支承装置14和相应的工作站侧的支承装置15被相同地或标准化地构造。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2),该工作站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可运动的运输车(5),该运输车尤其是用户侧的并且尤其是可移动的,该运输车包括框架结构(6),该框架结构包括接纳装置(8),该接纳装置包括接纳室(8a),该接纳室被设置用于在框架结构(6)内接纳粉末模块(4),
框架结构(6)包括至少两个框架结构段(6a,6b),其中,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尤其是在竖直地定向的运动方向上——被可运动地支承,
运输车(5)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机动的——升降装置(7),该升降装置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运动的升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至少在运输位置和转送位置之间运动,在该运输位置上,粉末模块(4)不能被从运输车(5)转送到工作站(2)、也不能被从工作站转送到运输车,而在该转送位置上,粉末模块(4)能被从运输车(5)转送到工作站(2)。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5)能运动到预对接位置,在该预对接位置处运输车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相间隔确定的距离,该距离尤其是在5cm到15cm的范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装置(9),该第一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将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的运输车(5)固定在预对接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装置(11),该第一检测装置被设置用于检测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和被设置用于产生描述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的预对接位置信息,和/或该第一检测装置被设置用于检测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9)实现的、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的固定和用于产生描述借助于第一固定装置(9)实现的、被运动到预对接位置上的运输车(5)的固定的第一固定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基于预对接位置信息和/或基于固定信息,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尤其是从运输位置出发,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a)运动的升降力。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分配给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的升降触发装置,该升降触发装置被设置用于,基于通过尤其是运输车侧的用户接口在用户侧产生的触发命令,产生触发信息,其中,
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基于在升降触发装置方面产生的触发信息,产生使相应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相应的第二框架结构段(6b)移动的升降力。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尤其是从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运输位置和运输车(5)的预对接位置出发,运动到位于转送位置上方的预转送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检测装置(12),该第二检测装置被设置用于检测被运动到预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和用于产生描述被运动到预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预转送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5)能够,尤其是从运输车(5)的预对接位置和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预转送位置出发,运动到对接位置上,在该对接位置处运输车与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相间隔的距离与预对接位置相比更小或直接地顶靠在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侧的升降装置(7)被设置用于,基于预转送位置信息,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尤其是从预转送位置出发,运动到相应的转送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固定装置(13),该第二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将运输车(5)的被运动到转送位置上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固定在转送位置上。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侧的框架结构(6)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开口形式的转送接口,该转送接口实现粉末模块(4)从接纳装置(8)到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的转送或粉末模块(4)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到接纳装置(8)的转送,
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开口形式的转送接口,该转送接口实现粉末模块(4)从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到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的转送或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到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的转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运输车(5)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的转送位置上,运输车侧转送接口与工作站侧转送接口对齐,从而实现粉末模块(4)从运输车(5)到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的转送,或反向的转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系统(1)的所有的工作站(2)和运输车(5),相应的工作站侧转送接口与相应的运输车侧转送接口,尤其是在几何结构上,被相同地实施。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分配给各转送接口的封闭装置,其中,封闭装置各自包括封闭元件,该封闭元件以能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打开位置上,用于将粉末模块(4)从相应的运输车(5)转送到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或反向地转送的相应的转送接口被释放,而在该关闭位置上,用于将粉末模块(4)从相应的运输车(5)转送到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3)或反向地转送的相应的转送接口不被释放。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车侧的接纳装置(8)包括支承装置(14),该支承装置被设置用于,使至少一个粉末模块(4)尤其是悬挂地支承在接纳室(8)中,其中,该支承装置(14)被设置用于,尤其是在完全被接纳在接纳室(8a)中的第一位置和部分地从接纳室(8a)中伸出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框架结构段(6a)可运动地支承粉末模块(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分配给支承装置(14)的粉末模块固定装置,该粉末模块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使被接纳在接纳室(8a)中的粉末模块(4)的位置固定。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应的工作站(2)包括具有支承装置(15)的壳体结构(3),该支承装置被设置用于,沿着贯穿工作站(2)延伸的运输轨道相对于壳体结构(3)可运动地支承粉末模块(4)。
20.一种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的运输车(5),
其特征在于,运输车包括框架结构(6),该框架结构包括接纳装置(8),该接纳装置包括接纳室(8a),该接纳室被设置用于在框架结构(6)内接纳粉末模块(4),
框架结构(6)包括至少两个框架结构段(6a,6b),其中,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尤其是在竖直地定向的运动方向上——被可运动地支承,
运输车(5)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机动的——升降装置(7),该升降装置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运动的升降力。
CN201711236101.9A 2016-12-19 2017-11-30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Active CN108202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1948.7A CN111347673B (zh) 2016-12-19 2017-11-30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24876.2A DE102016124876A1 (de) 2016-12-19 2016-12-19 Anlage zur additiven Herstellung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DE102016124876.2 2016-12-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1948.7A Division CN111347673B (zh) 2016-12-19 2017-11-30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2994A true CN108202994A (zh) 2018-06-26
CN108202994B CN108202994B (zh) 2020-04-10

Family

ID=5929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6101.9A Active CN108202994B (zh) 2016-12-19 2017-11-30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CN202010181948.7A Active CN111347673B (zh) 2016-12-19 2017-11-30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1948.7A Active CN111347673B (zh) 2016-12-19 2017-11-30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1666B2 (zh)
EP (3) EP3335877B1 (zh)
JP (2) JP2018099884A (zh)
CN (2) CN108202994B (zh)
DE (1) DE1020161248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21743A1 (de) * 2018-09-06 2020-03-12 Liebherr-Verzahntechnik Gmbh Fahrerloser Transporter
CN111099289B (zh) * 2018-10-29 2021-10-2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产线中轨道设备的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US11235931B2 (en) * 2019-04-05 2022-02-01 The Raymond Corporation Conveyor cart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0232500A1 (en) * 2019-05-20 2020-11-26 AmPro Innovations Pty Ltd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stallation
CN114126842A (zh) 2019-05-28 2022-03-01 伏尔肯模型公司 用于增材制造的重涂器系统
FR3109375B1 (fr) * 2020-04-21 2022-04-01 Soc Renz Sarl Système automatisé de livraison et/ou de retrait de colis au moyen d’un robot livreur
CN113917894B (zh) * 2020-07-09 2024-04-19 讯芯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智能搬运车以及智能物料储存管理系统
DE102020130799A1 (de) 2020-11-20 2022-05-25 E. Zoller GmbH & Co. KG Einstell- und Messgeräte Bestückungsvorrichtung, Bestückungssystem, Transportsystem, Anlage und Verfahren zu einer Bestückung der Anlage
DE102021103396B3 (de) 2021-02-12 2022-07-14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Autokorrektur von andockfehlern in einem modularen montagesystem
FR3120067B1 (fr) * 2021-02-25 2023-03-24 Balea Station de déchargement d’un chariot de manutention
US11724454B2 (en) 2021-03-04 2023-08-15 Caterpillar Inc. Gantry carriage assembly with contoured guide wheels
US11708937B2 (en) 2021-03-04 2023-07-25 Caterpilla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antry system mobility
US20230067394A1 (en) * 2021-08-24 2023-03-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08760D0 (en) * 2000-04-12 2001-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transfer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workpiece containers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the workpiece containers using the same
WO2007022145A2 (en) * 2005-08-18 2007-02-22 Flitsch Frederick A Cleanspace fabricator support and method
CN1939705A (zh) * 2005-09-30 2007-04-04 3D系统公司 改进的快速原型成型和制造系统及其方法
CN101842222A (zh) * 2008-05-21 2010-09-22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由粉末材料分层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EP1704989B1 (en) * 2005-03-23 2012-01-04 3D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 removable build chamber within a process chamber
US9120622B1 (en) * 2015-04-16 2015-09-01 inVia Robotics, LLC Autonomous order fulfillment and inventory control robo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106135U (de) * 1971-05-27 Vosswerke Gmbh Fahrzeug zum Transport von Speisen Transportbehältern
DE1186481B (de) * 1962-07-21 1965-02-04 Demag Ag Konverteranlage mit austauschbarem Konvertergefaess
IT1222157B (it) * 1987-07-28 1990-09-05 Siti Apparato per il caricamento e lo scaricamento di materiali ceramici piastriformi
US4872898A (en) * 1989-02-17 1989-10-10 Libbey-Owens-Ford Co. Centering and leveling of mobile press bending apparatus
US20020025244A1 (en) * 2000-04-12 2002-02-28 Kim Ki-Sang Transfer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workpiece containers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the workpiece containers using the same
US6705853B1 (en) * 2000-10-20 2004-03-16 Durakon Industries, Inc. Six station rotary thermoforming machine
US7073442B2 (en) * 2002-07-03 2006-07-11 Afbs, In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WO2007025199A2 (en) 2005-08-26 2007-03-01 Flitsch Frederick A Multi-level cleanspace fabricator elevator system
DE202008014149U1 (de) * 2008-10-23 2009-02-19 Zippel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Fördern von Gegenständen von einer ersten Förderbahn auf eine zweite, davon beabstandete Förderbahn
JP2013049137A (ja) * 2011-08-30 2013-03-14 Sony Corp 除粉装置、造形システム及び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DE102011112658B4 (de) * 2011-09-06 2017-09-14 Multivac Sepp Haggenmüller Se & Co. Kg Andockvorrichtung für Werkzeugwechsel mittels eines Werkzeugwechselwagens
EP3055878B1 (de) 2013-10-08 2021-04-28 ASYS Automatic Systems GmbH & Co. KG Reinraum-transportbehälter mit fahrwerk
DE202013009787U1 (de) 2013-11-29 2013-12-16 Slm Solutions Gmbh Anlage mit einer Werkstückerzeugungssektion
JP2015193187A (ja) 2014-03-31 2015-11-05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3次元積層造形装置及び3次元積層造形方法
DE202015105184U1 (de) * 2015-10-01 2016-03-17 Lr Intralogistik Gmbh Vorrichtung zur Lastübergabe
CN105964913B (zh) * 2016-07-14 2018-04-17 辽宁森远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砂型制作用激光3d打印平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08760D0 (en) * 2000-04-12 2001-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transfer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workpiece containers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the workpiece containers using the same
EP1704989B1 (en) * 2005-03-23 2012-01-04 3D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 removable build chamber within a process chamber
WO2007022145A2 (en) * 2005-08-18 2007-02-22 Flitsch Frederick A Cleanspace fabricator support and method
CN1939705A (zh) * 2005-09-30 2007-04-04 3D系统公司 改进的快速原型成型和制造系统及其方法
CN101842222A (zh) * 2008-05-21 2010-09-22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由粉末材料分层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US9120622B1 (en) * 2015-04-16 2015-09-01 inVia Robotics, LLC Autonomous order fulfillment and inventory control robo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6889A1 (de) 2020-12-30
US20180169944A1 (en) 2018-06-21
JP6875476B2 (ja) 2021-05-26
JP2019217785A (ja) 2019-12-26
JP2018099884A (ja) 2018-06-28
DE102016124876A1 (de) 2018-06-21
EP4360879A2 (de) 2024-05-01
CN111347673B (zh) 2022-04-12
EP3756889B1 (de) 2024-04-17
EP3335877A1 (de) 2018-06-20
CN111347673A (zh) 2020-06-30
CN108202994B (zh) 2020-04-10
EP3335877B1 (de) 2021-02-24
US10821666B2 (en)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2994A (zh)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EP3128644B1 (e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7614247B (zh)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
CN108701637A (zh) 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具有独立的协调梭车的操纵系统
CN104044145A (zh) 机器人系统及被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206146517U (zh) 电子秤校验机
CN111183005B (zh) 机器人设备
CN109789971A (zh) 搬运装置以及搬运方法
CN105792995A (zh) 机械臂及起重机共同操作系统
CN105149244A (zh) 镜片检测、分档、仓储智能化一体机
CN106346235A (zh) 转向架组装装置
CN107110702A (zh) 具有载荷更换装置的秤和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US20080241801A1 (en) Group of Flight Simulator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
CN103498584A (zh) 车辆自动平衡配重进出立体车库系统
CN103048241B (zh) 用于落塔平台的砂土流动模型试验系统
CN103754789A (zh) 一种移动式举升机举升滑台高度同步无线控制系统
CN104192170B (zh) 一种用于不解编列车组的检修系统及方法
CN104502829B (zh) 一种倒装led芯片在线检测方法
CN103678071B (zh) 鼠标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
CN206104384U (zh) 一种镜头区分搬送一体机
CN203163693U (zh) 工件规格自动检测机
CN205732023U (zh) 一种轴承内圈自动孔检机的通用型移料出料装置
CN203728483U (zh) 一种移动式举升机举升滑台高度同步无线控制系统
US7168369B2 (en) Device for moving a machine
CN207309523U (zh) 一种加工件承放旋转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1

Address after: German Leigh F ten Fels

Patentee after: Concept laser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Leigh F ten Fels

Patentee before: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