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7999A - 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7999A
CN108167999A CN201810113064.0A CN201810113064A CN108167999A CN 108167999 A CN108167999 A CN 108167999A CN 201810113064 A CN201810113064 A CN 201810113064A CN 108167999 A CN108167999 A CN 108167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rtition
chamber
side plat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30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阳
陈刚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ehang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ehang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ehang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ehang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130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79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67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7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进风风口部、出风风口部、回风风口部、排风风口部、全热交换芯、第一滤芯、第一离心风机以及第二离心风机,壳体内开设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一端与出风风口部连通且第一腔室的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连通,第二腔室的一端与回风风口部连通且第二腔室的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连通,第一离心风机固定安装于第一腔室内,第一滤芯固定安装于第一腔室内且位于出风风口部以及第一离心风机间,第二离心风机固定安装于第二腔室内,全热交换芯与排风风口部连通并与进风风口部连通。新风机工作时,一方面,室内的浑浊空气可以排出;另一方面,可向室内输送清洁的新鲜空气。

Description

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住户的生命与健康,随着经济发展,住户在注重户型结构、装饰装修、密闭节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室内空气品质的提升,室内空气的流通置换是保证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通风方法有:
1.开窗通风,空气盲目流动,进入室内的空气夹带大量尘埃,同时又带来噪音污染;在采用温度调节设备的住宅中造成能源浪费;开窗也会带来治安问题,可能会有窃贼的侵入。
2.换气扇换气,为无组织送风,进入室内的空气为通过房间中的不密封间隙流入,没有经过过滤处理,夹带大量尘埃;且换气区域受到限制,只能解决部分区域的局部通风,在没有新风导入时,排风效果很差,达不到室内有效换气的目的。
3.空气净化器和负离子发生器,仅对室内空气漂浮物进行处理,无法提供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并随着空气污浊程度的增加,处理效果会明显下降,空气中的氧量会降低;空气净化器能吸附部分灰尘等有害物质,但无法吸附气体中的有害分子。
4.负压式新风系统,实际上是多吸口换气扇,它不能对进入室内的空气有效过滤,也不能有效的形成房间内空气的合理流动,且管路布置较复杂。
然而,上述的方法均不能实现过滤室内空气,以及能将室外的空气过滤后再与室内空气交换,且在进行空气交换时,室内温度会明显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不能实现过滤室内空气,以及能将室外的空气过滤后再与室内空气交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风机,包括开设有容置腔的壳体、进风风口部、出风风口部、回风风口部、排风风口部、全热交换芯、第一滤芯、第一离心风机以及第二离心风机,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所述进风风口部与所述排风风口部并排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回风风口部与出风风口部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全热交换芯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容置腔内开设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与所述出风风口部连通且第一腔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所述回风风口部连通且第二腔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通,所述第一离心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滤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出风风口部以及所述第一离心风机间,所述第二离心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排风风口部连通并与所述进风风口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由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全热交换芯、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围合而成,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接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与所述容置腔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滤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滤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以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以及所述第一滤芯之间的第一风机隔板,所述第一风机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风口部对应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一风机隔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风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上固定设有第一导向板组,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板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由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全热交换芯以及第三隔板围合而成,所述第三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接且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三隔板的高度与所述容置腔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以及所述全热交换芯之间的第二风机隔板,所述第二风机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风口部对应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隔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风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内还设有第二滤芯,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上固定设有第二导向板组,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板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滤芯的高度与所述容置腔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容置腔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隔板的一端设有滑槽组,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以及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三隔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滑槽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顶盖,且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顶盖的一端通过合页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顶盖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活动件,所述顶盖上设有与所述活动件对应的固定件,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新风机,通过设置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一端与出风风口部连通且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连通,第一腔室一端与出风风口部连通且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连通,全热交换芯与排风风口部连通并与进风风口部连通,当仅位于第一腔室内的第一离心风机工作时,室外的新鲜空气从进风风口部以及排风风口部进入新风机,室外的新鲜空气从全热交换芯流经全热交换芯,并流经第一离心风机以及第一滤芯,并从出风风口部将过滤后的新鲜空气输向室内,这样,可向室内输送清洁的新鲜空气。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所述回风风口部连通且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连通,当仅位于第二腔室内的第二离心风机工作时,室内的浑浊空气流经第二离心风机以及全热交换芯,从排风风口部排出,这样,便可将室内的浑浊空气排出。当第一离心风机与第二离心风机同时工作时,从室内流出的浑浊空气与从室外流入的新鲜空气在全热交换芯进行热量的交换,新风机工作时,一方面,室内的浑浊空气可以排出;另一方面,可向室内输送清洁的新鲜空气。此外,新风机工作时,由于从室内流出的浑浊空气与从室外流入的新鲜空气在全热交换芯进行热量的交换,室内温度不会明显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去除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仅在第二离心风机工作时的空气流向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仅在第一离心风机工作时的空气流向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在第一离心风机与第二离心机同时工作时的空气流向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 11—容置腔; 12—进风风口部;
13—出风风口部; 14—回风风口部; 15—排风风口部;
16—全热交换芯; 17—第一滤芯; 18—第一离心风机;
19—第二离心风机; 20—滑槽组; 101—底板;
102—第一侧板; 103—第二侧板; 104—第三侧板;
105—第四侧板; 106—顶盖; 111—第一腔室;
112—第二腔室; 1011—固定部; 1041—活动件;
1061—合页; 1062—固定件; 1111—第一隔板;
1112—第二隔板; 1113—第一风机隔板; 1114—第一导向板组;
1121—第三隔板; 1122—第二风机隔板; 1123—第二滤芯;
1124—第二导向板组; 11221—第二穿孔; 1125—第三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开设有容置腔11的壳体10、进风风口部12、出风风口部13、回风风口部14、排风风口部15、全热交换芯16、第一滤芯17、第一离心风机18以及第二离心风机19,壳体10包括底板101、相对设置并与底板101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102与第二侧板103以及相对设置并与底板101固定连接的第三侧板104与第四侧板105,进风风口部12与排风风口部15并排设于第一侧板102上,回风风口部14与出风风口部13并排设置于第二侧板103上,全热交换芯16固定于容置腔11的底部,容置腔11内开设有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的一端与出风风口部13连通且第一腔室111的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通,第二腔室112的一端与回风风口部14连通且第二腔室112的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通,第一离心风机18固定安装于第一腔室111内,第一滤芯17固定安装于第一腔室111内且位于出风风口部13以及第一离心风机18间,第二离心风机19固定安装于第二腔室112内,全热交换芯16与排风风口部15连通并与进风风口部12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通过设置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一端与出风风口部13连通且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通,第一腔室111一端与出风风口部13连通且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通,全热交换芯16与排风风口部15连通并与进风风口部12连通,当仅位于第一腔室111内的第一离心风机18工作时,室外的新鲜空气从进风风口部12以及排风风口部15进入新风机,室外的新鲜空气从全热交换芯16流经全热交换芯16,并流经第一离心风机18以及第一滤芯17,并从出风风口部13将过滤后的新鲜空气输向室内,这样,可向室内输送清洁的新鲜空气。第二腔室112的一端与所述回风风口部14连通且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通,当仅位于第二腔室112内的第二离心风机19工作时,室内的浑浊空气流经第二离心风机19以及全热交换芯16,从排风风口部15排出,这样,便可将室内的浑浊空气排出。当第一离心风机18与第二离心风机19同时工作时,从室内流出的浑浊空气与从室外流入的新鲜空气在全热交换芯16进行热量的交换,新风机工作时,一方面,室内的浑浊空气可以排出;另一方面,可向室内输送清洁的新鲜空气。此外,新风机工作时,由于从室内流出的浑浊空气与从室外流入的新鲜空气在全热交换芯16进行热量的交换,室内温度不会明显变化。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芯17为高效空气过滤器,通过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一方面,保证单位时间为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另一方面,保证单位时间内的空气过滤量。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由第二侧板103、第三侧板104、全热交换芯16、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二隔板1112围合而成,第一隔板1111的一端与第二侧板103的中部连接且另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接,第二隔板1112的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接且第二隔板1112的另一端与第三侧板104连接,第一隔板1111的高度以及第二隔板1112的高度与容置腔11的高度相同,第一滤芯17的一端与第一隔板1111连接且第一滤芯17的另一端与第三侧板104连接。通过由第二侧板103、第三侧板104、全热交换芯16、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二隔板1112围合形成第一腔体,且第一隔板1111的高度与以及第二隔板1112的高度与容置腔11的高度相同,此时,第一腔体内形成密闭腔体结构,空气必须流经出风风口部13、第一滤芯17以及全热交换芯16,这样,从出风风口部13流出的空气均是流经第一滤芯17的清洁的空气,这样,有效保证了流入室内空气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内设有一端与第一隔板1111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第三侧板104连接且位于第一离心风机18以及第一滤芯17之间的第一风机隔板1113,第一风机隔板1113的高度与第一隔板1111高度相同,第一风机隔板1113上开设有与第一离心风机18的风口部对应的第一穿孔,第一离心风机18与第一风机隔板1113固定连接且第一穿孔与第一离心风机18的风口部。通过设置第一风机隔板1113与第一隔板1111高度相同,且第一风机隔板1113分别与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三侧板104连接,使得第一腔室111内的隔板两侧形成各自独立的空间且经由第一离心风机18连通,这样,当第一离心风机18工作时,空气必须从第一离心风机18流过,可起到增加流经第一腔室111内的空气流速的作用,使得从出风风口部13流出的空气可尽快流向整个室内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三侧板104上固定设有第一导向板组1114,第一滤芯17与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三侧板104通过第一导向板组1114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板组1114,第一滤芯17与壳体10通过第一导向板组1114可拆卸连接,当第一滤芯17使用时间过长,第一滤芯17过滤效果不佳时,可通过更换第一滤芯17以提高过滤效果,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更清洁。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12由第二侧板103、第一隔板1111、第四侧板105、全热交换芯16以及第三隔板1121围合而成,第三隔板1121的一端与全热交换芯16连接且第三隔板1121的另一端与第四侧板105连接,且第三隔板1121的高度与容置腔11的高度相同。通过由第二侧板103、第四侧板105、全热交换芯16、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三隔板1121围合形成第二腔体,且第三隔板1121的高度与容置腔11的高度相同,此时,第二腔体内形成密闭腔体结构,空气必须流经回风风口部14、第二离心风机19以及全热交换芯16,且通过第二离心风机19排向室外,这样,避免从室内输出的浑浊空气再次回到室内。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12内设有与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四侧板105连接且位于第二离心风机19以及全热交换芯16之间的第二风机隔板1122,第四侧板105高度与容置腔11的高度相同,第二风机隔板1122上开设有与第二离心风机19的风口部对应的第二穿孔11221,第二离心风机19与第二风机隔板1122固定连接且第二穿孔11221与第二离心风机19的风口部。通过设置第二风机隔板1122与容置腔11高度相同,且第二风机隔板1122分别与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四侧板105连接,使得第二腔室112内的隔板两侧形成各自独立的空间且经由第二离心风机19连通,这样,当第二离心风机19工作时,空气必须从第二离心风机19流过,可起到增加流经第二腔室112内的空气流速的作用,使得从出风风口部13流出的空气可尽快排出室外,且与从进风风口部12进入的室外新鲜空气的速率匹配,使得在全热交换芯16中的热量交换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12内还设有第二滤芯1123,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四侧板105上固定设有第二导向板组1124,第二滤芯1123与第一隔板1111以及第四侧板105通过第二导向板组1124可拆卸连接,第二滤芯1123的高度与容置腔11的高度相同。通过设置第二滤芯1123,可将室内向外排出的浑浊空气进行一次过滤,避免室内浑浊空气过多的灰尘与杂质在全热交换芯16中与室外新鲜空气结合,灰尘与杂质进入第一腔室111,且经由第一滤芯17的二次过滤,这样,减少了第一滤芯17的工作强度,通过设置第二滤芯1123有效延长了第一滤芯17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有第二导向板组1124,使得第二滤芯1123与壳体10通过第二导向板组1124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更换第二滤芯112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芯1123为初级滤芯。由于第一滤芯17为高效空气过滤器,造价较高,使用造价较低的第二滤芯1123分担第一滤芯17在回风状态下的工作压力,一方面,有效延长了第一滤芯17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降低可新风机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1内设有位于全热交换芯16与进风风口部12件的第三滤芯1125。通过设置第三滤芯1125可对室外输入的新鲜空气进行一次过滤,将较大的颗粒漂浮物阻挡在第三滤芯1125外,第三滤芯1125为初级滤芯,由于第一滤芯17为高效空气过滤器,造价较高,使用造价较低的第三滤芯1125分担第一滤芯17在室外进风风状态下的工作压力,一方面,有效延长了第一滤芯17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降低可新风机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全热交换芯16与容置腔1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隔板1111的另一端、第二隔板1112的一端、第三隔板1121的一端以及第一侧板102的中部设有滑槽组20,全热交换芯16与第一隔板1111的另一端、全热交换芯16与第二隔板1112的一端、全热交换芯16与第三隔板1121的一端以及全热交换芯16与第一侧板102的中部通过滑槽组20可拆卸连接。通过在第一隔板1111的另一端、第二隔板1112的一端、第三隔板1121的一端以及第一侧板102的中部设有滑槽组20,使得全热交换芯16可拆卸固定于容置腔11内,这样,当全热交换芯16出现故障时,一方面,可将全热交换芯16拆卸下来修理,起到便携的修理全热交换芯16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将全热交换芯16拆卸下来后立即更换全新的全热交换芯16,使得新风机可立即再次投入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顶盖106,且第四侧板105与顶盖106的一端通过合页1061可转动连接,第三侧板104与顶盖106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第四侧板105与顶盖106的一端通过合页1061可转动连接,第三侧板104与顶盖106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使得顶盖106可沿第四侧板105与顶盖106的一端的连接处转动,当顶盖106封盖于容置腔11的顶部开口处时,可使得容置腔11除进风风口部12、出风风口部13、回风风口部14以及排风风口部15外不存在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渠道,且使得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为独立的空间,新风机不存在气体除全热交换芯16外的其余连接方式,保障了新风机工作的稳定性。当新风机内部出现故障或需要维护时,便通过将第三侧板104与顶盖106的另一端拆卸开,即可将顶盖106旋转,起到可较方便的检修新风机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104上设有活动件1041,顶盖106上设有与活动件1041对应的固定件1062,顶盖106与第三侧板104通过活动件1041与固定件1062可拆卸连接。通过固定件1062以及活动件1041的配合使得顶盖106封盖容置腔11的顶部开口处,以使得新风机内部除进风风口部12、出风风口部13、回风风口部14以及排风风口部15外不存在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渠道,保障了新风机的密闭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覆盖有一层可用于防止壳体10结露的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可防止壳体10结露,且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可吸收新风机产生的噪音,起到降噪的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离心风机19靠近排风风口部15设置,通过将第二离心风机19设置与第二腔室112内且靠近排风风口部15设置,可有效增大第二离心风机19与排风风口部15的距离,且由于壳体10内覆盖有一层可起到降噪作用的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因此,可通过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吸收更多的噪音,进而看进一步降低新风机产生的噪音。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的厚度为5mm~15mm,当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的厚度大于5mm时,新风机才具有较明显的降噪效果,且当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的厚度小于15mm时,不会影响新风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将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的厚度设置为5mm~15mm。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心风机18以及第二离心风机19为三相弦波直流风机,由于三相弦波直流风机具有较高的功率且具有较低的噪音,因此,使用三相弦波直流风机以从源头降低噪音。
具体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1周缘设有用于可将新风机固定于墙面或天花板上的固定部1011。通过固定部1011将新风机固定于墙面或天花板,使得新风机安装较便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容置腔的壳体、进风风口部、出风风口部、回风风口部、排风风口部、全热交换芯、第一滤芯、第一离心风机以及第二离心风机,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所述进风风口部与所述排风风口部并排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回风风口部与出风风口部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全热交换芯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容置腔内开设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与所述出风风口部连通且第一腔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所述回风风口部连通且第二腔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通,所述第一离心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滤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出风风口部以及所述第一离心风机间,所述第二离心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排风风口部连通并与所述进风风口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由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全热交换芯、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围合而成,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接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与所述容置腔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滤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滤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以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以及所述第一滤芯之间的第一风机隔板,所述第一风机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风口部对应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一风机隔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风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上固定设有第一导向板组,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板组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由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全热交换芯以及第三隔板围合而成,所述第三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芯连接且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三隔板的高度与所述容置腔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以及所述全热交换芯之间的第二风机隔板,所述第二风机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风口部对应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隔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风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还设有第二滤芯,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上固定设有第二导向板组,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板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滤芯的高度与所述容置腔的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容置腔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隔板的一端设有滑槽组,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以及所述全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三隔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滑槽组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顶盖,且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顶盖的一端通过合页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顶盖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压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活动件,所述顶盖上设有与所述活动件对应的固定件,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CN201810113064.0A 2018-02-05 2018-02-05 新风机 Pending CN1081679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3064.0A CN108167999A (zh) 2018-02-05 2018-02-05 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3064.0A CN108167999A (zh) 2018-02-05 2018-02-05 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7999A true CN108167999A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1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3064.0A Pending CN108167999A (zh) 2018-02-05 2018-02-05 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79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176A (zh) * 2020-02-10 2020-09-08 昆山市钊铭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1915Y (zh) * 2006-10-23 2007-10-17 陈国宝 全新风能量回收型节能环保空调
CN101846375A (zh) * 2010-05-13 2010-09-29 李兴友 多腔消声型带热回收双向通风器
KR20130110845A (ko) * 2012-03-30 2013-10-10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204830251U (zh) * 2015-06-30 2015-12-02 深圳市悦享电器有限公司 双向流热交换新风机
CN205174677U (zh) * 2015-10-13 2016-04-20 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07218688A (zh) * 2017-06-08 2017-09-29 广东绿岛风室内空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新风交换机
CN206563399U (zh) * 2017-01-25 2017-10-17 皓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风机
CN206669962U (zh) * 2017-01-19 2017-11-24 浙江森风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橱柜式净化全热新风机
CN207990869U (zh) * 2018-02-05 2018-10-19 深圳市悦享电器有限公司 新风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1915Y (zh) * 2006-10-23 2007-10-17 陈国宝 全新风能量回收型节能环保空调
CN101846375A (zh) * 2010-05-13 2010-09-29 李兴友 多腔消声型带热回收双向通风器
KR20130110845A (ko) * 2012-03-30 2013-10-10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204830251U (zh) * 2015-06-30 2015-12-02 深圳市悦享电器有限公司 双向流热交换新风机
CN205174677U (zh) * 2015-10-13 2016-04-20 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206669962U (zh) * 2017-01-19 2017-11-24 浙江森风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橱柜式净化全热新风机
CN206563399U (zh) * 2017-01-25 2017-10-17 皓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风机
CN107218688A (zh) * 2017-06-08 2017-09-29 广东绿岛风室内空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新风交换机
CN207990869U (zh) * 2018-02-05 2018-10-19 深圳市悦享电器有限公司 新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176A (zh) * 2020-02-10 2020-09-08 昆山市钊铭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6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CN105333556B (zh) 一种可内循环净化空气的全热新风交换器
KR102219254B1 (ko) 전열교환기
CN208920335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CN104180435A (zh) 空调壁挂机
CN1062879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217901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88102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5980056U (zh)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
CN105624974B (zh) 一种衣物护理方法及衣物护理装置
CN105091127A (zh) 一种智能双吸式空气净化器
CN207990869U (zh) 新风机
CN105485828B (zh) 一种可内循环净化空气的全热新风交换器
CN108167999A (zh) 新风机
CN106868829A (zh) 干衣机
CN204963006U (zh) 一种智能双吸式空气净化器
CN20609431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8253533A (zh) 正压新风机
CN206522877U (zh) 新风净化装置和系统
CN209147268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组件
CN209147271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送风组件
CN207815511U (zh) 一种智能混合风空气净化挂壁式新风机
CN2073349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7893870U (zh) 正压新风机
KR102307448B1 (ko) 모드변환형 열교환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