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3666A - 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3666A
CN108163666A CN201710505409.2A CN201710505409A CN108163666A CN 108163666 A CN108163666 A CN 108163666A CN 201710505409 A CN201710505409 A CN 201710505409A CN 108163666 A CN108163666 A CN 108163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wser
counterweight
machine
rope
elevating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54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63666B (zh
Inventor
石井幸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63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3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63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36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66B11/0476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with friction gear, e.g. belt linking motor to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提供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无机房电梯具有乘用轿厢、平衡配重、主缆绳以及曳引机,在无机房电梯中,具备:紧急用曳引机,其设置于升降路的底坑;和提升器具,其以位于比卷挂主缆绳的平衡配重的滑轮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升降路,提升器具包括:器具主体,其固定于升降路;缆绳导向件,其设置于器具主体,在比平衡配重的滑轮靠上方卷挂从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提升缆绳;以及缆绳挂接件,其设置于器具主体,在比缆绳导向件靠下方,提升缆绳的放出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结于该缆绳挂接件,平衡配重的滑轮具有卷挂主缆绳的第1缆绳槽和卷挂提升缆绳的第2缆绳槽,提升缆绳从缆绳导向件经由滑轮的第2缆绳槽连结于缆绳挂接件。

Description

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使顶到升降路的上端的乘用轿厢(轿厢)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升降路内配置了曳引机及控制盘的无机房电梯中,在发生了未预料的事故时,可能会以乘用轿厢顶到比最上层的乘梯处靠上方的状态紧急停止。
在乘用轿厢顶到升降路的上端的情况下,以往,进行如下应对:使用专用的提升机构从下降至升降路的底坑的附近的平衡配重吊起一部分的配重板等。由此,乘用轿厢的重量变为比平衡配重的重量大,即使在曳引机不工作那样的状况下,也能够使乘用轿厢朝向最上层的乘梯处下降。
但是,由于平衡配重具有层叠的多个配重板,因此,在使顶起的乘用轿厢下降时,需要反复进行将配重板吊起的作业。因而,使乘用轿厢下降的作业需要很多功夫和劳力,在作业性的点上留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在乘用轿厢顶到比最上层靠上方的紧急时,能够容易地实施使乘用轿厢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的作业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无机房电梯具有:
乘用轿厢,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
平衡配重,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升降路;
主缆绳,其将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配重之间连结,并且将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悬挂于所述升降路;以及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通过将所述主缆绳卷起放开,使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升降移动,
在所述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中,具备:
紧急用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的底坑;和
提升器具,其以位于比卷挂所述主缆绳的所述平衡配重的滑轮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升降路,
所述提升器具包括:
器具主体,其固定于所述升降路;
缆绳导向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平衡配重的所述滑轮靠上方卷挂从所述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提升缆绳;以及
缆绳挂接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缆绳导向件靠下方,所述提升缆绳的放出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结于该缆绳挂接件,
所述平衡配重的所述滑轮具有:卷挂所述主缆绳的第1缆绳槽和卷挂所述提升缆绳的第2缆绳槽,所述提升缆绳从所述缆绳导向件经由所述滑轮的所述第2缆绳槽连结于所述缆绳挂接件。
或者,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无机房电梯具有:
乘用轿厢,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
平衡配重,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升降路;
主缆绳,其将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配重之间连结,并且将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悬挂于所述升降路;以及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通过将所述主缆绳卷起放开,使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升降移动,
在所述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中,具备:
紧急用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的底坑;
第1缆绳导向件,其支承于所述平衡配重;和
提升器具,其以位于比所述平衡配重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升降路,
所述提升器具包括:
器具主体,其固定于所述升降路;
第2缆绳导向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平衡配重靠上方卷挂从所述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提升缆绳;以及
缆绳挂接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第2缆绳导向件靠下方,所述提升缆绳的放出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结于该缆绳挂接件,
所述提升缆绳从所述提升器具的所述第2缆绳导向件经由所述平衡配重的第1缆绳导向件连结于所述缆绳挂接件。
或者,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无机房电梯具备:
乘用轿厢,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
平衡配重,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升降路;
主缆绳,其将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配重之间连结,并且将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悬挂于所述升降路;以及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通过将所述主缆绳卷起放开,使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升降移动,
在该紧急用驱动方法中,
在所述乘用轿厢顶到所述升降路的上端的状态下将紧急用曳引机安装于所述升降路的底坑,
将提升器具设置于所述升降路,所述提升器具具有:缆绳导向件,其卷挂从所述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提升缆绳;和缆绳挂接件,在比所述缆绳导向件靠下方,所述提升缆绳的放出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结于该缆绳挂接件,
通过利用所述紧急用曳引机卷绕所述提升缆绳,使得所述平衡配重被强制地拉升。
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在乘用轿厢顶到比最上层靠上方的紧急时,能够容易地实施使乘用轿厢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的作业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机房电梯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将提升器具固定于第2导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提升缆绳的绕走路径的侧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提升器具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将主缆绳及提升缆绳卷挂于平衡配重的配重滑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曳引机的电磁制动器及电动绞车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机房电梯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提升缆绳的绕走路径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将提升器具固定于轨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将第4实施方式的提升器具固定于第2导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提升器具的缆绳导向件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将第5实施方式的提升器具固定于第2导轨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3升降路;7乘用轿厢;8平衡配重;27曳引机;30主缆绳;41紧急用曳引机(电动绞车);42提升缆绳;43提升器具;46器具主体;47、70、90、100缆绳导向件(导向滑轮、附加滑轮);48缆绳挂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概略地示出无需专用的机器室的无机房电梯(Machine-Room-Less Elevator)1的构成。如图1所示,无机房电梯1具有设置在建筑物2的升降路3。在建筑物2的各楼层设置有与升降路3相连的乘梯处4。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仅示出最上层的乘梯处4及最下层的乘梯处4。各乘梯处4具有由乘梯处门5开闭的乘降口4a。
乘用轿厢7及平衡配重8配置于升降路3。乘用轿厢7经由固定于升降路3的一对第1导轨9(仅图示一方)而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3。乘用轿厢7具备由轿厢门10开闭的出入口11和一对轿厢下滑轮12(仅图示一方)。
平衡配重8经由固定于升降路3的一对第2导轨14而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3。第2导轨14沿着升降路3的高度方向呈一直线状延伸,并且,相互隔着间隔平行地配置。如图2最清楚地示出的那样,第2导轨14具备分别固定于升降路3的壁面3a的脚部14a和以与脚部14a正交的方式从脚部14a的表面突出的刃部14b。
平衡配重8具备四边形的支承框15和支承于支承框15的多个配重板16,作为主要的要素。如图1所示,支承框15是介于第2导轨14之间的要素,具有上梁17、下梁18及一对纵框19a、19b。上梁17跨于纵框19a、19b的上端之间。下梁18跨于纵框19a、19b的下端之间。
在上梁17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上部引导装置21a、21b。同样,在下梁18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下部引导装置22a、22b。上部引导装置21a、21b及下部引导装置22a、22b通过夹着第2导轨14的刃部14b,将平衡配重8引导成能够沿着第2导轨14a、14b升降移动。进而,一对配重滑轮(weight sheave)23a、23b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框15的上梁17。
如图1所示,在升降路3的上端部配置有支承梁25。支承梁25位于比最上层的乘梯处4靠上方的位置。驱动曳引滑轮(traction sheave)26的曳引机27安装在支承梁25之上。曳引机27内置有图6所示的电磁制动器28。
根据本实施方式,乘用轿厢7及平衡配重8通过多根主缆绳30互相连结,并且经由该主缆绳30悬挂于升降路3。如图5所示,主缆绳30隔着一定的间隔地排成一列。主缆绳30的一端部30a及另一端部30b分别固定于升降路3的上端。
主缆绳30的中间部30c连续地卷挂于乘用轿厢7的轿厢下滑轮12、曳引机27的曳引滑轮26以及平衡配重8的配重滑轮23a、23b。
因而,通过利用曳引机27的曳引滑轮26将主缆绳30卷起放开,乘用轿厢7及平衡配重8沿着升降路3呈吊桶式地被驱动(升降移动)。
进而,无机房电梯1具备控制盘31。控制盘31是控制曳引机27及电磁制动器28的要素,例如设置在乘梯处4的三方框之中或者升降路3内。在升降路3内设置控制盘31的情况下,在乘梯处4仅设置保养维修及救出作业用的操作盘和/或连接接口。
然而,在无机房电梯1中,在发生了例如电磁制动器28的状态不佳、限位开关的工作不良那样的未预料的事故时,乘用轿厢7可能会以顶到比最上层的乘梯处4靠上方的状态紧急停止。
图1示出乘用轿厢7在超过最上层的乘梯处4距离L的位置紧急停止的状态。在乘用轿厢7紧急停止的状态下,平衡配重8位于最下层的乘梯处4的附近,该平衡配重8的下端部进入升降路3的底坑3b。
在使顶起的乘用轿厢7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4时,实施使用了紧急用驱动装置40的恢复作业。图1示出将紧急用驱动装置40设置于升降路3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紧急用驱动装置40具备电动绞车41、提升缆绳42、提升器具43以及遥控装置44,作为主要的要素。
电动绞车41是紧急用曳引机的一例,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升降路3的底坑3b的底。提升缆绳42从电动绞车41朝向升降路3的上部放出。
提升器具43以位于比下降至最下层的乘梯处4的附近的平衡配重8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安装于引导该平衡配重8的一方的第2导轨14。
如图2至图4所示,提升器具43具备器具主体46、导向滑轮47以及缆绳挂接件(ropehitch)48。器具主体46具有:沿着第2导轨14立起的板状的导向支承部50、以沿着一方的第2导轨14立起的方式从导向支承部50的一侧呈直角折回的支架部51、以及跨于导向支承部50的下端与支架部51的下端之间的水平的缆绳承接部52。
在本实施方式中,器具主体46的支架部51通过多个螺栓53固定于第2导轨14的脚部14a的表面之上。螺栓53是紧固件的一例,贯通支架部51及脚部14a,并且在该螺栓53的贯通端分别旋入螺母54。
由此,器具主体46的支架部51与第2导轨14结合,并且导向支承部50以沿着第2导轨14的刃部14b那样的姿势立起。进而,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2导轨14的脚部14a,预先形成有供螺栓53贯通的多个贯通孔55。
导向滑轮47是缆绳导向件的一例,经由水平的枢轴57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器具主体46的导向支承部50。在导向滑轮47的外周面,形成有卷挂从电动绞车41放出的提升缆绳42的单个导向槽58。
导向滑轮47位于平衡配重8的一方的配重滑轮23a的正上(上方)的位置。导向滑轮47的旋转轴线O1与配重滑轮23a的旋转轴线O2,相互平行地配置。
进而,如图5所示,在平衡配重8的配重滑轮23a、23b,分别形成有卷挂多个主缆绳30的多个第1缆绳槽59、卷挂提升缆绳42的单个第2缆绳槽60。第1缆绳槽59及第2缆绳槽60在配重滑轮23a、23b的旋转轴线O2的轴方向上隔着间隔地排成一列。
第2缆绳槽60是在使顶起的乘用轿厢7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4时利用的要素,预先形成于平衡配重8的配重滑轮23a、23b。因此,在无机房电梯1的通常运转时,不向第2缆绳槽60卷挂提升缆绳42。
缆绳挂接件48由在缆绳承接部52开口的孔规定。缆绳挂接件48位于导向滑轮47的正下的位置,并且经由狭缝61向缆绳承接部52的侧缘开口。
如图3所示,从电动绞车41放出的提升缆绳42通过设置于缆绳承接部52的插通孔62而卷挂于导向滑轮47的导向槽58。卷挂于导向滑轮47的提升缆绳42被朝向导向滑轮47的下方的平衡配重8引导,并且卷挂于配重滑轮23a、23b的第2缆绳槽60。卷挂于配重滑轮23a、23b的提升缆绳42被朝向上方的提升器具43引导,并且该提升缆绳42的放出端经由绳头杆(shackle rod)63而连结于提升器具43的缆绳挂接件48。
因此,从电动绞车41放出的提升缆绳42以经由导向滑轮47及配重滑轮23a、23b朝向缆绳挂接件48的方式以2:1的绕绳比绕走。
遥控装置44是由处理紧急用驱动装置40的作业员M人为地操作的要素。如图6所示,遥控装置44经由第1电缆66a而与控制电动绞车41的运转的控制电路65电连接。进而,遥控装置44经由第2电缆66b而与控制曳引机27及电磁制动器28的控制盘31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员M在最下层的乘梯处4操作遥控装置44。控制电路65内置于在底坑3b的底安装的电动绞车41,因此,第2电缆66b具有从最下层的乘梯处4到底坑3b的底为止的充足的电缆长度。
遥控装置44在使顶起的乘用轿厢7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4时,向电动绞车41的控制电路65发送卷绕提升缆绳42的驱动信号,并且向控制盘31发送解除曳引机27的电磁制动器28的控制信号。驱动信号及控制信号从遥控装置44同时发送。
然后,对于在乘用轿厢7以顶到比最上层的乘梯处4靠上方的状态紧急停止时,使用紧急用驱动装置40使乘用轿厢7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4时的作业步骤进行说明。
在乘用轿厢7紧急停止的情况下,曳引机27的电磁制动器28维持制动器保持状态。进而,由于乘用轿厢7越过最上层的乘梯处4,因此,乘梯处门5及轿厢门10都被关闭。
一开始,作业员M从最下层的乘梯处4进入升降路3的底坑3b,将电动绞车41安装于底坑3b的底。然后,使用多个螺栓53及螺母54将提升器具43固定于对平衡配重8进行引导的一方的第2导轨14。在将提升器具43固定于第2导轨14的状态下,提升器具43的导向滑轮47位于平衡配重8的一方的配重滑轮23a的正上的位置。
之后,从电动绞车41放出的提升缆绳42从底坑3b被导向提升器具43,并卷挂于导向滑轮47的导向槽58。进而,将提升缆绳42导向导向滑轮47的下方而卷挂于配重滑轮23a、23b的第2缆绳槽60。之后,使用例如绳头杆63将提升缆绳42的放出端与提升器具43的缆绳挂接件48结合。
由此,提升缆绳42成为以2:1的绕绳比绕走的状态,以悬挂平衡配重8。
接下来,利用第1电缆66a将遥控装置44与电动绞车41的控制电路65之间电连接,并且利用第2电缆66b将遥控装置44与控制盘31之间电连接。
在该状态下,从底坑3b出来的作业员M在最下层的乘梯处4对遥控装置44进行操作。由此,从遥控装置44向电动绞车41的控制电路65发送驱动信号,电动绞车41向卷绕提升缆绳42的方向驱动。结果,经由提升缆绳42,平衡配重8被强制地拉升。
此外,在向控制电路65发送驱动信号的同时,从遥控装置44向控制盘31发送控制信号。因此,根据来自控制盘31的指令,曳引机27的电磁制动器28被解除,曳引滑轮26转移至能够旋转的状态。
因此,即使在曳引机27不工作那样的状况下,也以跟随着平衡配重8的拉升工作的方式,经由主缆绳30而曳引滑轮26旋转,不使主缆绳30产生松弛地,将平衡配重8强制地拉升。
在平衡配重8被拉升时,平衡配重8的移动经由主缆绳30而传递至乘用轿厢7,在顶起的状态下紧急停止的乘用轿厢7下降直至抵达最上层的乘梯处4。在乘用轿厢7抵达乘梯处4的时间点,通过将乘梯处门5及轿厢门10开放,能够使例如关在乘用轿厢7内的乘客在乘梯处4下梯。
根据第1实施方式,通过将安装于升降路3的底坑3b的电动绞车41和固定于第2导轨14的提升器具43形成为标准的救出用构成要素,能够使得使顶到升降路3的上端的乘用轿厢7回归到最上层的乘梯处4时的作业工序统一。
因而,紧急用驱动装置40的处理变得容易,能够改善使顶起的乘用轿厢7下降时的作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遥控装置44对电动绞车41及电磁制动器28进行远程操作,因此,作业员M能够从底坑3b出来实施从最下层的乘梯处4侧安全且容易地对平衡配重8进行强制地拉升的作业。
进而,提升缆绳42以2:1的绕绳比悬挂平衡配重8,因此,施加于提升缆绳42及提升器具43的荷重成为1/2,并且施加于电动绞车41的荷重也成为1/2。
因而,能够采用输出小的电动绞车41,能够抑制拉升平衡配重8时的消耗电力。与此同时,能够减轻提升器具43的荷重负担,能够实现提升器具43的小型轻量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配重滑轮23a、23b预先形成有卷挂提升缆绳42的第2缆绳槽60。因而,能够省略卷挂提升缆绳42的专用的滑轮,能够使紧急用驱动装置40的构成简化。
进而,通过在第2导轨14预先形成供螺栓53贯通的贯通孔55,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提升器具43固定于第2导轨14的作业。与此同时,由于贯通孔55的存在,作业员M能够容易地掌握提升器具43针对第2导轨14的固定位置,在这点上,也存在有助于作业性的提高这一优点。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提升器具43的器具主体46固定于第2导轨14的脚部14a的表面之上,但是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将器具主体46固定于第2导轨14的脚部14a的背面。
根据该构成,提升器具43被设置于升降移动的平衡配重8或者升降路3内的其他的偏离电梯设备的位置,因此,也可以形成将提升器具43恒久地设置于升降路3不变的形态。
[第2实施方式]
图7及图8公开了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在设置了向平衡配重8卷挂提升缆绳42的专用的附加滑轮70这一点上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无机房电梯1及非常驱动装置40的构成,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提升器具43的导向滑轮47构成第1缆绳导向件,专用的附加滑轮70构成第2缆绳导向件。附加滑轮70具有卷挂提升缆绳42的缆绳槽71,并且经由枢轴7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平衡配重8的下梁18的中间部。因而,附加滑轮70位于平衡配重8的下端部。
如图8所示,在强制地拉升平衡配重8时使用的提升缆绳42,从提升器具43的导向滑轮47经由附加滑轮70被导向缆绳挂接件48。因此,提升缆绳42,通过平衡配重8的侧方并以2:1的绕绳比在升降路3的高度方向上绕走。
根据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为使以顶到升降路3的上端的状态紧急停止的乘用轿厢7下降,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遥控装置44来操作电动绞车41及电磁制动器28,利用电动绞车41来卷绕提升缆绳42。由此,经由提升缆绳42,平衡配重8被强制地拉升,平衡配重8的移动经由主缆绳30传向乘用轿厢7。
因此,即使在曳引机27不工作的状况下,也能够使以顶起的状态紧急停止的乘用轿厢7下降,能够得到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进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附加滑轮70位于平衡配重8的下端部,因此,在乘用轿厢7顶起的状态下,从附加滑轮70到底坑3b的底为止的距离变短。因此,附加滑轮70位于进入底坑3b的作业员M的手所能触及的范围内或者在底坑3b内坐在底坑椅子或脚凳上的作业员M的手所能触及的范围内,能够在底坑3b内实施使提升缆绳42绕走的作业。因此,无需在升降路3的高处的作业,作业性提高。
此外,在平衡配重8升降移动时,在附加滑轮70位于不与乘用轿厢7或者升降路3内的各种的电梯设备干涉的位置的情况下,附加滑轮70也可以形成为恒久地设置在平衡配重8的下梁18不变的形态。
进而,附加滑轮70,在需要强制地拉升平衡配重8的时间点,也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支承框15的下梁18。
[第3实施方式]
图9公开了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提升器具43的设置的方法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提升器具43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图9中以一方的第2导轨14为代表示出,第2导轨14经由第1轨架80a及第2轨架80b固定于升降路3的壁面3b。第1轨架80a从升降路3的壁面3b水平地突出。第2轨架80b具有:固定于第1轨架80a之上的水平部81和从水平部81的边缘朝向上方呈直角折回的立起部82。立起部82沿着升降路3垂直地立起,在该立起部82的表面,经由轨夹83固定有第2导轨14的脚部14a。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升器具43的器具主体46,固定于第2轨架80b的表面。具体地描述,器具主体46的支架部51利用作为紧固件的多个螺栓53固定于第2轨架80b的立起部82之上。
结果,提升器具43中,具有导向滑轮47的导向支承部50与第2导轨14相邻,并且以沿着该导轨14的刃部14b那样的姿势立起。
在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紧急用驱动装置40的提升器具43在比平衡配重8更高的位置设置于升降路3。因此,通过利用电动绞车41卷绕提升缆绳42,能够强制地拉升平衡配重8。
在第3实施方式中,利用第1及第2轨架80a、80b将提升器具43设置在升降路3,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用专用的托架将提升器具43直接固定于升降路3的壁面3a。
[第4实施方式]
图10及图11公开了第4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卷挂提升缆绳42的缆绳导向件90的构成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提升器具43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如图10及图11所示,缆绳导向件90由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笔直的轴部件90a构成。轴部件90a的沿着轴方向的一端,与器具主体46的导向支承部50相抵,经由螺栓91而与导向支承部50结合。螺栓91贯通导向支承部50而被旋入轴部件90a。轴部件90a从立起的导向支承部50水平地突出。
导向槽92及止动部93形成于轴部件90a的中间部的外周面。导向槽92是供提升缆绳42可滑动地卷挂的要素,在轴部件90a的周向上连续。进而,导向槽92具有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导向槽91的槽宽W比提升缆绳42的直径D大。
止动部93是用于防止提升缆绳42脱离导向槽92的要素,位于比导向槽92靠轴部件90a的前端侧的位置。止动部93从轴部件90a的外周面立起,并且形成为在轴部件90a的周向上连续的凸缘状。
根据第4实施方式,从电动绞车41放出的提升缆绳42以可滑动的方式卷挂于缆绳导向件90的导向槽92之后,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经由平衡配重8的配重滑轮23a、23b而被导向器具主体46的缆绳挂接件48。
因而,若电动绞车41向卷绕提升缆绳42的方向驱动,则该提升缆绳42一边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缆绳导向件90的导向槽92接触,一边被卷起,平衡配重8被强制地拉升。
若平衡配重8被拉升,则平衡配重8的移动经由主缆绳30传向乘用轿厢7,以顶起的状态紧急停止的乘用轿厢7下降直至抵达最上层的乘梯处4。
因此,能够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导向滑轮47,而使用与提升缆绳42滑动地接触的轴部件90a对提升缆绳42进行引导。
[第5实施方式]
图12公开了第5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卷挂提升缆绳42的缆绳导向件100的构成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提升器具43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如图12所示,缆绳导向件100由托架101和承绳部102构成。托架101具有板状的第1支承部103和从第1支承部103的一端呈直角折回的板状的第2支承部104。
第1支承部103例如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紧固等手段固定于器具主体46的导向支承部50。第2支承部104以沿着升降路3的高度方向立起的方式从器具主体46的导向支承部50突出。
圆形的贯通孔105形成于第2支承部104的中央部。贯通孔105是供从电动绞车41放出的提升缆绳42插通的要素,具有该提升缆绳42能够有余裕地插通的大小。
承绳部102例如由滑动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为圆环状。承绳部102安装于规定贯通孔105的第2支承部104的开口缘。因而,在贯通孔105中插通的提升缆绳42,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承绳部102接触。
根据第5实施方式,从电动绞车41放出的提升缆绳42,在插通于缆绳导向件100的贯通孔105之后,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经由平衡配重8的配重滑轮23a、23b而被导向器具主体46的缆绳挂接件48。
因而,若电动绞车41向卷绕提升缆绳42的方向驱动,则该提升缆绳42一边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缆绳导向件100的承绳部102接触,一边被卷起,平衡配重8被强制地拉升。
若平衡配重8被拉升,则平衡配重8的移动经由主缆绳30传向乘用轿厢7,以顶起的状态紧急停止的乘用轿厢7下降直至抵达最上层的乘梯处4。
因此,能够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导向滑轮47,而使用供提升缆绳42插通的缆绳导向件100对提升缆绳42进行引导。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被提出,并不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2:1的绕绳比使提升缆绳绕走,但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电动绞车及提升器具的荷重负担,也可以以4:1或者6:1的绕绳比使提升缆绳绕走。
进而,根据情况,也能够利用以1:1的绕绳比绕走的提升缆绳将电动绞车与平衡配重之间直接相连。
与此同时,紧急用曳引机不特定于电动绞车,例如也可以取代电动绞车而使用手摇绞车或者手拉葫芦(chain block)。

Claims (14)

1.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无机房电梯具有:
乘用轿厢,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
平衡配重,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升降路;
主缆绳,其将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配重之间连结,并且将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悬挂于所述升降路;以及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通过将所述主缆绳卷起放开,使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升降移动,
在所述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中,具备:
紧急用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的底坑;和
提升器具,其以位于比卷挂所述主缆绳的所述平衡配重的滑轮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升降路,
所述提升器具包括:
器具主体,其固定于所述升降路;
缆绳导向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平衡配重的所述滑轮靠上方卷挂从所述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提升缆绳;以及
缆绳挂接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缆绳导向件靠下方,所述提升缆绳的放出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结于该缆绳挂接件,
所述平衡配重的所述滑轮具有:卷挂所述主缆绳的第1缆绳槽和卷挂所述提升缆绳的第2缆绳槽,所述提升缆绳从所述缆绳导向件经由所述滑轮的所述第2缆绳槽连结于所述缆绳挂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缆绳导向件是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器具主体的导向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缆绳导向件由从所述器具主体突出的圆柱状的轴部件构成,所述轴部件具有:(i)导向槽,其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于该轴部件的外周面,供所述提升缆绳能够滑动地卷挂;和(ii)凸缘状的止动部,其在与所述导向槽相邻的位置从所述轴部件的外周面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缆绳导向件由托架和承绳部构成,所述托架从所述器具主体突出,具有供所述提升缆绳贯通的贯通孔,所述承绳部安装于规定所述贯通孔的所述托架的开口缘,供所述提升缆绳能够滑动地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提升器具的所述器具主体,经由紧固件而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对所述平衡配重的升降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导轨具有供所述紧固件通过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备作业员人为地操作的遥控装置,该遥控装置向所述曳引机所具有的电磁制动器发送制动器解除用的信号,并且向控制所述紧急用曳引机的运转的控制电路发送向卷绕所述提升缆绳的方向驱动所述紧急用曳引机的信号。
8.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无机房电梯具有:
乘用轿厢,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
平衡配重,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升降路;
主缆绳,其将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配重之间连结,并且将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悬挂于所述升降路;以及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通过将所述主缆绳卷起放开,使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升降移动,
在所述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中,具备:
紧急用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的底坑;
第1缆绳导向件,其支承于所述平衡配重;和
提升器具,其以位于比所述平衡配重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升降路,
所述提升器具包括:
器具主体,其固定于所述升降路;
第2缆绳导向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平衡配重靠上方卷挂从所述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提升缆绳;以及
缆绳挂接件,其设置于所述器具主体,在比所述第2缆绳导向件靠下方,所述提升缆绳的放出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结于该缆绳挂接件,
所述提升缆绳从所述提升器具的所述第2缆绳导向件经由所述平衡配重的第1缆绳导向件连结于所述缆绳挂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1缆绳导向件位于所述平衡配重的下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1缆绳导向件是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平衡配重的附加滑轮,所述第2缆绳导向件是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器具主体的导向滑轮。
11.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无机房电梯具备:
乘用轿厢,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路;
平衡配重,其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升降路;
主缆绳,其将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配重之间连结,并且将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悬挂于所述升降路;以及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路,通过将所述主缆绳卷起放开,使所述乘用轿厢及所述平衡配重升降移动,
在该紧急用驱动方法中,
在所述乘用轿厢顶到所述升降路的上端的状态下将紧急用曳引机安装于所述升降路的底坑,
将提升器具设置于所述升降路,所述提升器具具有:缆绳导向件,其卷挂从所述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提升缆绳;和缆绳挂接件,在比所述缆绳导向件靠下方,所述提升缆绳的放出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结于该缆绳挂接件,
通过利用所述紧急用曳引机卷绕所述提升缆绳,使得所述平衡配重被强制地拉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方法,其中,
在比卷挂所述主缆绳的所述平衡配重的滑轮靠上方的位置将所述提升器具设置于所述升降路,
将从所述紧急用曳引机放出的所述提升缆绳,从所述缆绳导向件经由预先设置于所述平衡配重的所述滑轮的专用的缆绳槽而连结于所述缆绳挂接件,
通过利用所述紧急用曳引机卷绕所述提升缆绳,使得所述平衡配重被强制地拉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方法,其中,
在强制地拉升所述平衡配重时,使用作业员人为地操作的遥控装置向所述曳引机所具有的电磁制动器发送制动器解除用的信号,并且向控制所述紧急用曳引机的运转的控制电路发送向卷绕所述提升缆绳的方向驱动所述紧急用曳引机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方法,其中,
制动器解除用的所述信号及驱动所述曳引机的所述信号,从所述遥控装置同时发送。
CN201710505409.2A 2016-12-07 2017-06-28 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63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7428 2016-12-07
JP2016237428A JP6251367B1 (ja) 2016-12-07 2016-12-07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非常用駆動装置および非常用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3666A true CN108163666A (zh) 2018-06-15
CN108163666B CN108163666B (zh) 2019-11-08

Family

ID=6068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540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63666B (zh) 2016-12-07 2017-06-28 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51367B1 (zh)
CN (1) CN1081636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638A (zh) * 2018-09-26 2021-04-30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对重的起重装置及起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6236Y (zh) * 1993-02-03 1994-12-28 关明 电梯断绳立即闸车装置
JPH07257854A (ja) * 1994-03-18 1995-10-09 Toshiba Erebeeta Technos Kk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吊り装置
JP2001247271A (ja) * 2000-03-08 2001-09-1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つり合いおもり引揚げ装置。
JP2004026396A (ja) * 2002-06-25 2004-01-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つり合いおもり引上げ装置
JP2011006218A (ja) * 2009-06-26 2011-0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
CN205011188U (zh) * 2015-05-12 2016-02-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5819310A (zh) * 2016-05-20 2016-08-03 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手动自救缓降功能的双曳引驱动电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6236Y (zh) * 1993-02-03 1994-12-28 关明 电梯断绳立即闸车装置
JPH07257854A (ja) * 1994-03-18 1995-10-09 Toshiba Erebeeta Technos Kk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吊り装置
JP2001247271A (ja) * 2000-03-08 2001-09-1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つり合いおもり引揚げ装置。
JP2004026396A (ja) * 2002-06-25 2004-01-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つり合いおもり引上げ装置
JP2011006218A (ja) * 2009-06-26 2011-0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
CN205011188U (zh) * 2015-05-12 2016-02-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5819310A (zh) * 2016-05-20 2016-08-03 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手动自救缓降功能的双曳引驱动电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638A (zh) * 2018-09-26 2021-04-30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对重的起重装置及起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90408A (ja) 2018-06-14
JP6251367B1 (ja) 2017-12-20
CN108163666B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6340B2 (e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AU762403B2 (en)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US9227815B2 (en) Selective elevator braking during emergency stop
WO2010061265A1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elevator
US9415974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ving a heavy load
US20060196730A1 (en) Elevator and arrangement
ITMI20012558A1 (it) Ascensore con cabina guidata in un vano corsa, senza locale del macchinario
KR100499660B1 (ko)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CN109476458A (zh) 用以打开电梯轿厢的轿厢顶的电梯装置
CN108163666B (zh) 无机房电梯的紧急用驱动装置及紧急用驱动方法
AU2004291352B2 (en) Elevator
CA2316478C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a drive unit located in an elevator hoistway
JPWO200705795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00621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
CN108249256B (zh) 一种循环电梯
CN110104527A (zh) 一种无机房的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JP2003201074A (ja) エレベータの閉じ込め救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US319099A (en) Elevator
CN219860023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JP2005041649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4072345B (zh) 乘客救援方法以及电梯装置
JP2009166951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救出装置
JP2004262645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260675A (en) haokett
WO2024079376A1 (e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elev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