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750B - 用户装置及能力信息报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及能力信息报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750B
CN108141750B CN201680055985.5A CN201680055985A CN108141750B CN 108141750 B CN108141750 B CN 108141750B CN 201680055985 A CN201680055985 A CN 201680055985A CN 108141750 B CN108141750 B CN 108141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ation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information
carrier aggreg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59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750A (zh
Inventor
高桥秀明
梅田大将
手岛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TT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TT Kore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41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22Selective call receivers
    • H04W88/023Selective call receivers with message or information receiving cap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在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和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混合存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恰当地控制载波聚合的技术。本发明的一方式是一种用户装置,具有载波聚合功能,具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与基站的无线通信;能力信息管理单元,管理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而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以及能力信息报告单元,利用识别符,将与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识别符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能够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及能力信息报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的下一代的通信标准,正在制定实现LTE-Advanced及其高功能化的规范。在LTE-Advanced系统中,为了在确保与LTE系统的向后兼容性的同时,实现高于LTE系统的吞吐量,导入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技术。在载波聚合中,利用具有由LTE系统支持的20MHz的最大带宽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作为基本分量,通过同时使用这多个分量载波,实现更宽带域的通信。
在载波聚合中,用户装置(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能够同时使用多个分量载波与基站(evolved NodeB:eNB)进行通信。在载波聚合中,设定保证与用户装置的连接性的可靠性高的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对正连接到主小区的用户装置追加设定的副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主小区是与LTE系统的服务小区同样的小区,是用于保证用户装置和网络之间的连接性的小区。另一方面,副小区是对主小区追加而对用户装置设定的小区。
在同时使用不同的频带的带间(inter-band)载波聚合中,根据频带的组合和运营商在该频带中保有的频率位置的相对关系,存在产生高次谐波的影响的情形。即,有时低频带侧的发送带的高次谐波落入高频带侧的接收带,导致产生接收带中的灵敏度劣化。
在当前的LTE标准中,已知关于频带4(B4)和频带12(B12)的组合,产生高次谐波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在LTE标准中,规定了低频带12由699~716MHz的上行链路频带(B12UL)和729~746MHz的下行链路频带(B12DL)构成,高频带4由1710~1755MHz的上行链路频带(B4UL)和2110~2155MHz的下行链路频带(B4DL)构成。关于该频带4和频带12的组合,如图1所示,已知根据B12UL的699~709MHz的发送而产生的3倍高次谐波落入B4DL的2110~2127MHz的接收带,使得接收灵敏度劣化。
此外,已知关于频带3(B3)和频带8(B8)的组合,也产生高次谐波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在LTE标准中,规定了低频带8由880~915MHz的上行链路频带(B8UL)和925~960MHz的下行链路频带(B8DL)构成,高频带3由1710~1785MHz的上行链路频带(B3UL)和1805~1880MHz的下行链路频带(B3DL)构成。关于该频带3和频带8的组合,如图2所示,已知根据B8UL的905~915MHz的发送而产生的2倍高次谐波落入B3DL的1810~1830MHz的接收带,使得接收灵敏度劣化。
当前,关于这样的高次谐波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规定了基于两个模式的规范。在第一模式中,作为高次谐波对策,对用户装置插入低通滤波器。通过低通滤波器的插入,高次谐波被截断,高频带侧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作为其代价,需要放宽发送接收特性。例如,关于上述的载波聚合的频带4和频带12的组合,为了截断高次谐波,设想在用于低频带12的双工器和开关之间插入低通滤波器。在LTE标准中,企图基于该设想来放宽发送接收特性。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频带12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Tolerance)和接收灵敏度分别被放宽。如图示那样,关于频带4和频带12的组合(CA_4A-12A),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ΔTIB,c被设定为0.8dB,与其他允许值0.3dB相比,被追加了相当于低通滤波器导致的损耗的0.5dB。此外,关于接收灵敏度,关于频带4和频带12的组合(CA_4A-12A),频带4的接收灵敏度被设定为-90dBm,从无低通滤波器时的-100dBm被放宽10dBm。与其对应,通信区域将缩减。第一模式被应用于这样的频带4和频带12的组合等的、运营商实际提供服务时产生高次谐波导致的灵敏度劣化的情形。
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式中,尽管有上述那样的高次谐波导致的灵敏度劣化,也不采取高次谐波对策。还有从由运营商保有的频率位置的观点来看,在该运营商实际提供服务时,高次谐波导致的灵敏度劣化不会成为问题的情形。因此,不进行插入低通滤波器等的高次谐波对策,不规定关于第一模式而上述那样的发送接收特性的放宽。例如,关于如图2所示的频带3和频带8的组合,已知根据B8UL的905~915MHz的发送而产生的2倍高次谐波落入B3DL的1810~1830MHz的接收带。但是,由于不存在使用这两个频带的运营商,所以关于频带3和频带8的组合,当前并未规定如参照图3而说明的频带4和频带12的组合那样的发送接收特性的放宽。
为了实施带间载波聚合,关于可利用的频带的组合,用户装置将自身支持的频带的组合作为能力信息而通知给基站,基站基于被通知的能力信息而对用户装置设定带间载波聚合。例如,设在带间载波聚合中能够利用具有10MHz的最大带宽的频带1和具有20MHz的最大带宽的频带5的组合、即具有30MHz的最大带宽的频带的组合(CA_1A-5A)。另一方面,在带间载波聚合中用户装置支持的最大带宽(最大聚合带宽(Maximum aggregatedbandwidth))可根据用户装置的终端类别而不同。在典型的LTE系统中,可能会有在带间载波聚合中支持30MHz的最大带宽(最大聚合带宽=30MHz)的用户装置、和仅支持20MHz的最大带宽(最大聚合带宽=20MHz)的用户装置混合存在。在LTE系统中,为了使用户装置将所支持的频带的组合与该最大带宽一起作为能力信息进行通知,规定了信息元素即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
如图4所示,在支持频带1和频带5的组合,且具有20MHz的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用户装置将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0与CA_1A-5A一起,作为能力信息而通知给基站。另一方面,在支持频带1和频带5的组合,且具有30MHz的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用户装置将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1与CA_1A-5A一起,作为能力信息而通知给基站。若接收到该能力信息,则基站能够基于所接收到的能力信息而确定该用户装置支持的信道带宽(5MHz、10MHz、15MHz、20MHz等),按照所支持的信道带宽对用户装置设定带间载波聚合。
在此,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不仅用于区分上述那样的用户装置的终端类别,还可被利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在带间载波聚合中可利用的信道带宽被变更时,为了示出变更后的频带的组合,利用了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例如,设关于在带间载波聚合中可利用的频带1和频带8的组合(CA_1A-8A),规定了30MHz及20MHz这两个最大聚合带宽(Maximum aggregated bandwidth),且分别通过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0及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1来识别。在此,图5所示,在关于30MHz的最大聚合带宽,对频带8新追加了3MHz的信道带宽的情况下,为了区分与该3MHz的信道带宽对应的用户装置,新规定带宽组合集(Bandwidthcombination set)=2。即,支持被新追加的3MHz的信道带宽的用户装置将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2与CA_1A-8A一起,作为能力信息而通知给基站。
在LTE系统中,如图6所示,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通过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中的信息元素“supportedBandwidthCombinationSet”被通知。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101 V13.0.0(2015-0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频率的新分配或运营商的重组(reorganization)等,上述的各模式在未来有可能被替换。例如,由于频率的新分配或运营商的重组,高次谐波导致的灵敏度劣化不会成为问题的情形(第二模式)有可能变为高次谐波导致的灵敏度劣化成为问题的情形(第一模式)。在该情况下,在频率的新分配前或运营商的重组前使用的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和在频率的新分配后或运营商的重组后销售的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混合存在。此时,各用户装置作为载波聚合设定而将相同的能力信息(UECapability)通知给网络,但在当前,网络无法根据被通知的能力信息而识别具有不同的发送接收特性的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和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其结果是,网络难以对用户装置执行恰当的带间载波聚合。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和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混合存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恰当地控制载波聚合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用户装置,具有载波聚合功能,具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与基站的无线通信;能力信息管理单元,管理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而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以及能力信息报告单元,利用识别符,将与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识别符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能够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种能力信息报告方法,是具有载波聚合功能的用户装置中的能力信息报告方法,所述能力信息报告方法具有:从基站接收用于使其报告要求条件的能力查询消息的步骤,其中,所述要求条件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由所述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以及利用识别符,将与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所述基站的步骤,其中,所述识别符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能够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和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混合存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恰当地控制载波聚合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带间载波聚合中的成为一例的高次谐波的影响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带间载波聚合中的成为一例的高次谐波的影响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进行了高次谐波对策的LTE规范例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带间载波聚合的成为一例的能力信息的图。
图5是表示用于带间载波聚合的成为一例的能力信息的图。
图6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的信令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带间载波聚合的成为一例的能力信息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带间载波聚合的成为一例的能力信息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带间载波聚合的成为一例的能力信息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能力信息的报告的信令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能力信息报告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及基站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公开具有载波聚合功能的用户装置。若将本发明概略,则关于带间载波聚合的频带的各组合,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规定了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接收灵敏度的组合等与用户装置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1个以上的要求条件,关于高次谐波使接收灵敏度劣化的组合,根据用户装置是否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而规定不同的要求条件。用户装置根据高次谐波是否已完成对策,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从由无线通信系统规定的要求条件中确定与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将其作为能力信息来保持。若从基站接收能力查询消息,则用户装置利用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可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的识别符(带宽组合集(Bandwidthcombination set)、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等),将所保持的与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
由此,在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和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混合存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利用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或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的现有的信息元素,对用户装置进行恰当的载波聚合的控制。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具有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A、200B(以后,也可以被统称为基站200)。无线通信系统10支持用户装置100使用由基站200A、200B提供的分量载波CC#1、CC#2、CC#3进行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
用户装置100具有载波聚合功能,能够使用由1个以上的基站200提供的多个小区进行同时通信。如图示那样,用户装置100也可以通过同时利用了由一个基站200A提供的CC#1及CC#2的载波聚合(eNB内CA)进行通信。在带间载波聚合中,CC#1及CC#2通过不同的频带来提供。此外,用户装置100也可以通过同时利用了由主控基站(MeNB)200A和副基站(SeNB)200B这不同的两个基站200A、200B分别提供的CC#1及CC#3的双重连接进行通信。在带间载波聚合中,CC#1及CC#3通过不同的频带来提供。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两个基站200A、200B,但一般来说,配置多个基站200以覆盖无线通信系统10的服务区域。
典型地说,如图示那样,用户装置100也可以是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移动路由器、可穿戴终端等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任意恰当的信息处理装置。如图8所示,用户装置100由处理器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或闪速存储器等存储器装置102、用于在基站200A、200B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装置103、输入输出装置或周边装置等用户接口104等构成。例如,后述的用户装置100的各功能及处理也可以通过CPU101处理或执行在存储器装置102中储存的数据或程序来实现。但是,用户装置100不限定于上述的硬件结构,也可以由实现后述的处理的1个以上的电路等构成。
基站200通过载波聚合与用户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将从核心网络(未图示)上通信连接的上位站或服务器等网络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DL)分组发送至用户装置100,且将从用户装置100接收到的上行链路(UL)分组发送至网络装置。在eNB内CA中,用户装置100使用由基站200A提供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同时通信。另一方面,在双重连接CA中,基站200A作为主控基站(MeNB)或主基站而发挥作用,基站200B作为副基站(SeNB)而发挥作用。在该情况下,主控基站200A对基于用户装置100和基站200A、200B之间的双重连接的同时通信进行控制,且对与上位的核心网络(未图示)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
接着,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结构。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9所示,用户装置100具有通信控制单元110、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及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
通信控制单元110对与基站200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具体而言,通信控制单元110为了实现与基站200的无线通信,在与基站200之间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等各种无线信道的发送接收进行控制。
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管理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而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接收特性也可以由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接收灵敏度构成。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LTE标准中,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对应于ΔTIB,c,接收灵敏度对应于QPSK PREFSENS,CA。但是,本发明的发送接收特性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恰当的与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指标。
在一实施例中,与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接收灵敏度相关的1个以上的要求条件,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通过无线通信系统10被规定,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规定的不同的要求条件也可以对应于用户装置100是否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在如图3所示的LTE规范例中,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CA_4A-12A等),规定了唯一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ΔTIB,c,此外,对应于各信道带宽而规定了唯一的接收灵敏度QPSKPREFSENS,C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产生高次谐波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的频带的组合,对应于用户装置100是否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在无线通信系统10中规定了与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接收灵敏度相关的不同的两个以上的要求条件。例如,也可以对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100,规定没有放宽发送接收特性的要求条件(ΔTIB,c、QPSK PREFSENS,CA),另一方面,对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100,规定放宽了发送接收特性的要求条件(ΔTIB,cT、QPSK PREFSENS,CAP)。在无线通信系统10中规定了这样不同的两个要求条件的情况下,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根据用户装置100是否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保持所规定的两个要求条件的其中一方。
例如,在用户装置100关于产生高次谐波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的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也可以将关于该组合而放宽了发送接收特性的要求条件(ΔTIB,cT、QPSK PREFSENS,CAP)作为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来保持。另一方面,在用户装置100关于产生高次谐波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也可以将关于该组合而没有放宽发送接收特性的要求条件(ΔTIB,c、QPSK PREFSENS,CA)作为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来保持。
另外,关于没有产生高次谐波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的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无线通信系统10也可以仅规定唯一的要求条件。这样,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而规定的1个以上的要求条件,确定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接收灵敏度相关的要求条件,储存所确定的要求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高次谐波对策也可以是对用户装置100搭载低通滤波器。具体而言,也可以判断为在用户装置100的低频带搭载了低通滤波器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另一方面,在没有搭载这样的低通滤波器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但是,本发明的高次谐波对策并非限定于低通滤波器,也可以是能够避免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来自低频带侧的高次谐波落入高频带侧的任意恰当的手段。
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利用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可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的识别符,将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200。具体而言,也可以是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提取在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中储存的与各组合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通过利用与所提取的要求条件对应的识别符、即按照是否已实施高次谐波对策而选择识别符的值,从而将所提取到的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200。此外,也可以是在从基站200指定了报告对象的载波聚合频带的1个以上的组合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提取与所指定的1个以上的组合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通过关于各组合而利用与所提取的要求条件对应的识别符、即关于各组合按照是否已实施高次谐波对策而选择识别符的值,从而将所提取到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200。
在一实施例中,该识别符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信息元素即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此时,也可以是在用户装置100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将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设定为规定的值,该规定的值与被放宽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被放宽的接收灵敏度的1个以上进行了关联。即,如图10所示,关于在带间载波聚合中可利用的频带3和频带8的组合(CA_3A-8A),除了表示用于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的信道带宽的组合的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0、1、2、3之外,还规定表示用于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的信道带宽的组合的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4。例如,关于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4,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ΔTIB,c被放宽为0.8。此外,如图11所示,关于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4,接收灵敏度QPSK PREFSENS,CA被放宽为0.2。
在用户装置100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通过选择与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对应的识别符的值、即关于CA_3A-8A而设定为带宽组合集(Bandwidthcombination set)=4,将能力信息(supportedBandwidthCombinationSet)通知给基站200。另一方面,在用户装置100为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通过选择与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对应的识别符的值、即、通过关于CA_3A-8A而设定为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0、1、2或3,将能力信息(supportedBandwidthCombinationSet)通知给基站200。
在上述的具体例中,作为表示是否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识别符,利用了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识别符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信息元素即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此时,也可以是在用户装置100为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将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设定为规定的值,该规定的值与接收灵敏度放宽量的允许值进行了关联。即,如图12所示,关于在带间载波聚合中可利用的频带3和频带8的组合(CA_3A-8A),除了表示用于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的信道带宽的组合的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0、1、2、3之外,还规定表示用于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的信道带宽的组合的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4,关于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4,接收灵敏度放宽量的允许值ΔRIB,c被放宽为0.8。
在用户装置100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通过选择与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对应的识别符的值、即关于CA_3A-8A而设定为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4,如图13所示,将能力信息(supportedTxRxRequirementSet)通知给基站200。另一方面,在用户装置100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通过选择与未实施高次谐波对策对应的识别符的值、即关于CA_3A-8A而设定为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0、1、2或3,将能力信息(supportedTxRxRequirementSet)通知给基站200。
若接收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基站200根据所报告的要求条件,对与用户装置100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基站200根据所报告的要求条件,判断是否设定载波聚合,或者对载波聚合设定中的数据调度进行控制。例如,在用于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的要求条件、即放宽了发送接收特性的要求条件被报告的情况下,基站200对于从基站200远离的用户装置100,也可以不设定基于与该要求条件对应的频带的组合的载波聚合。如上所述,根据用于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用户装置的要求条件,通信区域会缩减。因此,即使对从基站200远离的用户装置100设定载波聚合,也有可能无法良好地实现无线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若通信控制单元110从基站200接收到能力查询消息,则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将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在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中储存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200。例如,也可以是若从基站200接收到能力查询消息,则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通过对能力信息(UE-EUTRA-Capability-IE)的“supportedBandwidthCombinationSet”或“supportedTxRxRequirementSet”字段设定表示用户装置100为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识别符的值,将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200。由此,基站200能够确定与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
也可以不使用上述的与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而是通过任意的参数直接通知用户装置100是否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但是,认为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利用与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与设定新的参数相比,从与当前的规范的匹配性或灵活运行的观点来看是适合的。
接着,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中的能力信息报告处理。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能力信息报告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在步骤S101中,通信控制单元110从基站200,接收用于使其报告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的能力查询消息。该能力查询消息例如也可以包含用于使其将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或所指定的一部分组合而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报告给基站200的指示。
在步骤S102中,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能力查询消息,利用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可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的识别符,将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200。具体而言,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从能力信息管理单元120提取与由用户装置100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在用户装置100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通过将识别符设定为规定的值,将所提取到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基站200。在一实施例中,该识别符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信息元素即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在用户装置100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通过将带宽组合集(Bandwidthcombination set)设定为规定的值,将能力信息发送至基站200。在此,该规定的值与被放宽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ΔTIB,c和被放宽的接收灵敏度QPSK PREFSENS,CA的1个以上进行关联。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识别符也可以是LTE中的信息元素即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在用户装置100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能力信息报告单元130通过将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设定为规定的值,将能力信息发送至基站200。在此,该规定的值与接收灵敏度放宽量的允许值ΔRIB,c进行关联。若接收该能力信息,则基站200能够判断是否根据所报告的要求条件设定载波聚合,或者在载波聚合设定中进行数据调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及/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被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也可以通过在物理及/或逻辑上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在物理及/或逻辑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及/或间接地(例如,以有线及/或无线的方式)连接,通过这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作用。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上述的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也可以在物理上,作为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而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措辞,能够替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的硬件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图中所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一部分装置。
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对由通信装置1004进行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及/或写入进行控制从而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操作操作系统而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的各结构要素也可以由处理器1001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及/或通信装置1004读出至存储器1002,按照它们而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也可以是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的各结构要素的处理被储存至存储器1002,通过由处理器1001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说明了上述的各种处理由一个处理器1001执行之意,但也可以通过2个以上的处理器1001同时或逐次执行。处理器1001也可以被安装于1以上的芯片。另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而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CD-ROM(Compact DiscROM)等光盘、硬盘驱动、软磁盘、光磁盘(例如,紧凑盘、数字多用途盘、Blu-ray(注册商标)盘)、智能卡、闪存(例如,卡、摇杆、键驱动)、软盘(注册商标)、磁条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上述的存储介质例如也可以是包含存储器1002及/或储存器1003的数据库、服务器、及其他恰当的介质。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及/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各结构要素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来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来连接。总线1007也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在装置间由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也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也可以被安装于这些硬件的至少一个。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 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例也可以被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超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他恰当的系统的系统及/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要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200进行的特定操作有时根据情况而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进行。在由具有基站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可通过基站及/或基站以外的其他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或S-GW等,但不限于此)进行是显而易见的。在上述中例示了基站以外的其他网络节点为一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多个其他网络节点的组合(例如,MME及S-GW)。
信息等可从高层(或低层)被输出至低层(或高层)。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进行输入输出。
被输入输出的信息等也可以被保存在特定的地点(例如,存储器),也可以由管理表管理。被输入输出的信息等可被覆写、更新、或追记。被输出的信息等也可以被删除。被输入的信息等也可以被发送至其他装置。
判定也可以通过以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真假值(布尔值(Boolean):真(true)或假(false))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显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并非具有任何限制的含义。
软件与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记述语言,还是被称为其他名称无关,应广泛地解释为意味着命令、命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封装、例程、子例程、目的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命令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而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及/或红外线、无线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页、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及/或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的其中一个来表示。例如,跨越上述的说明整体而可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及/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用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同一或类似的含义的用语。例如,信道及/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signal)。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及“网络”这样的用语被互换地使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也可以以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离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以索引来指示。
上述的参数中使用的名称在任何点上都并非限定。进而,使用这些参数的算式等有时还会与在本说明书中显式地公开的算式不同。各种信道(例如,PUCCH、PDCCH等)及信息元素(例如,TPC等)能够通过一切适合的名称来识别,因此分配给这些各种信道及信息元素的各种名称在任何点上都并非限定。
基站能够容纳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也被称为扇区(sector)的)小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整体能够被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各个更小的区域还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Head))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扇区”这样的用语是指在该覆盖范围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及/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区域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而,“基站”、“eNB”、“小区”、及“扇区”这样的用语在本说明书中可互换地使用。基站有时也被称为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用语。
移动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还被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机(handset)、用户代理、移动客户机、客户机、或任意其他恰当的用语。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determining)”、“决定(determining)”这样的用语存在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的情况。“判断”、“决定”例如可包含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up)(例如,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下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视为“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可包含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接入存储器中的数据)视为“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可包含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判断”、“决定”。也就是说,“判断”、“决定”可包含将某些操作视为“判断”、“决定”。
“被连接(connected)”,“被耦合(coupled)”这样的用语、或其一切变形意味着2个或其以上的要素间的直接的或间接的一切连接或耦合,能够包含在相互被“连接”或“耦合”的两个要素间存在1个或其以上的中间要素。要素间的耦合或连接也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使用1个或其以上的电线、线缆及/或打印电连接,以及作为几个非限定且非总括的例,通过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域及光(可视及不可视这双方)域的波长的电磁能等的电磁能,两个要素能够认为相互被“连接”或“耦合”。
参考信号还能够简称为RS(Reference Signal),也可以根据所应用的标准而被称为导频(Pilot)。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基于”这样的记载,只要没有另外明确记载,就不意味着“仅基于”。换言之,“基于”这样的记载,意味着“仅基于”和“至少基于”这双方。
对使用了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称呼的要素的任何参照也并非要从整体上限定这些要素的量或顺序。这些称呼可作为区分两个以上的要素间的便利的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从而,对第一及第二要素的参照不意味着在此仅可采用两个要素,或在某些的形态下第一要素必须先于第二要素。
也可以将上述的各装置的结构中的“单元”置换为“部”、“电路”、“设备”等。
“包含(include)”、“包含有(including)”、及它们的变形只要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则这些用语就与用语“具备(comprising)”同样表示是包括性的。进而,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or)”并不是异或。
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帧构成。在时域中一个或多个各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子帧也可以进一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时隙也可以进一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无线帧、子帧、时隙、及码元都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及码元也可以是与它们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在LTE系统中,基站进行向各移动台分配无线资源(能够在各移动台中使用的频带宽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也可以将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称为TTI(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例如,也可以将1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多个连续的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1时隙称为TTI。资源块(RB)是时域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在资源块的时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时隙、1子帧、或1TTI的长度。1TTI、1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上述的无线帧的构造不过是例示,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时隙中包含的码元及资源块的数、及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能够各种变更。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的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10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96876号的优先权的利益,对其进行主张,将2015-196876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申请。
标号说明
10 无线通信系统
100 用户装置
110 通信控制单元
120 能力信息管理单元
130 能力信息报告单元
200 基站

Claims (8)

1.一种用户装置,具有载波聚合功能,其中,具有:
通信控制单元,控制与基站的无线通信;
能力信息管理单元,管理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而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以及
能力信息报告单元,利用识别符,将对应于所述识别符的与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识别符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能够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接收特性由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接收灵敏度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与所述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所述接收灵敏度相关的1个以上的要求条件,关于所述载波聚合频带的各组合而由无线通信系统规定,
关于所述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规定的不同的要求条件对应于该用户装置是否为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识别符是LTE中的信息元素即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在该用户装置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所述能力信息报告单元将所述带宽组合集(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设定为规定的值,
所述规定的值与被放宽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下限的允许值和被放宽的接收灵敏度的1个以上进行关联。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识别符是LTE中的信息元素即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在该用户装置已完成高次谐波对策的情况下,所述能力信息报告单元将所述发送接收要求条件集(Tx-Rx requirement set)设定为规定的值,
所述规定的值与接收灵敏度放宽量的允许值进行关联。
8.一种能力信息报告方法,是具有载波聚合功能的用户装置中的能力信息报告方法,所述能力信息报告方法具有:
从基站接收用于使其报告要求条件的能力查询消息的步骤,其中,所述要求条件与关于载波聚合频带的组合而由所述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以及
利用识别符,将对应于所述识别符的与由该用户装置支持的发送接收特性相关的要求条件作为能力信息而报告给所述基站的步骤,其中,所述识别符用于识别关于带间载波聚合能够利用的频带的组合而支持的信道带宽的组合。
CN201680055985.5A 2015-10-02 2016-09-28 用户装置及能力信息报告方法 Active CN108141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6876A JP6078608B1 (ja) 2015-10-02 2015-10-02 ユーザ装置及び能力情報報告方法
JP2015-196876 2015-10-02
PCT/JP2016/078586 WO2017057439A1 (ja) 2015-10-02 2016-09-28 ユーザ装置及び能力情報報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750A CN108141750A (zh) 2018-06-08
CN108141750B true CN108141750B (zh) 2021-05-07

Family

ID=5798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5985.5A Active CN108141750B (zh) 2015-10-02 2016-09-28 用户装置及能力信息报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2377B2 (zh)
EP (1) EP3313107A4 (zh)
JP (1) JP6078608B1 (zh)
CN (1) CN108141750B (zh)
AU (1) AU2016332139A1 (zh)
WO (1) WO20170574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9014853A (es) * 2017-06-15 2020-02-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imiento para transmitir señal, dispositivo de red y dispositivo terminal.
JP6848052B2 (ja) * 2017-09-11 2021-03-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E−utraとnrとの間の二重接続をサポートする端末が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方法を実行する端末
CN113194459A (zh) * 2017-10-31 2021-07-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报射频能力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035426B (zh) * 2018-01-12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报用户设备能力和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750501B2 (en) 2018-05-04 2020-08-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dual connectivity capability exchange
KR102511512B1 (ko) * 2018-07-12 2023-03-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대역 조합에 대한 정보를 적응적으로 변경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JP7386223B2 (ja) * 2019-02-21 2023-11-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BR112021014302A2 (pt) * 2019-02-25 2021-09-28 Ntt Docomo, Inc.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CN113491161B (zh) * 2019-02-25 2023-07-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U2020275559A1 (en) * 2019-05-16 2021-10-07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11425724B2 (en) * 2019-07-12 2022-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user equipment
US10979892B2 (en) * 2019-07-30 2021-04-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fficient device capabilities enquiry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s wireless network
WO2021064966A1 (ja) * 2019-10-03 2021-04-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
CN111082814A (zh) * 2019-12-13 2020-04-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连接架构中用于下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EP4233247A1 (en) * 2020-10-22 2023-08-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in 5g wireless networks
WO2023201711A1 (en) * 2022-04-22 2023-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aggregated channel bandwidt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4098572A1 (en) * 2023-02-16 2024-05-16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capability coordination in dual-conn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3027B1 (ko) * 2011-04-05 2020-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타임 정렬 타이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47680A2 (en) * 2012-03-26 2013-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band combinations with reduced performanc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JP5993727B2 (ja) * 2012-11-29 2016-09-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CN104601253B (zh) * 2013-10-30 2017-04-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处理谐波干扰的方法和基站
US9655121B2 (en) * 2014-05-09 2017-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165114B2 (ja) * 2014-08-08 2017-07-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能力情報報告方法
CN105517043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上报、获取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750A (zh) 2018-06-08
EP3313107A4 (en) 2018-05-30
EP3313107A1 (en) 2018-04-25
WO2017057439A1 (ja) 2017-04-06
US20180220295A1 (en) 2018-08-02
AU2016332139A1 (en) 2018-01-18
JP2017069910A (ja) 2017-04-06
JP6078608B1 (ja) 2017-02-08
US10582377B2 (en)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750B (zh) 用户装置及能力信息报告方法
CN109076539B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
KR102456057B1 (ko) 유저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JP7022695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1034296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JP6791611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WO2019135286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043396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WO2019135285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088934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17141571A1 (ja) ユーザ装置
US11770697B2 (e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845319B (zh) 用户装置
US20220124627A1 (e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4175703A (zh) 终端
EP3860244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144972A1 (ja) 通信装置
US2023014820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1149399B (zh) 终端、通信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WO2019215889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229837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OA20068A (en) User equipment.
JP2019036803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