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1519B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1519B
CN108121519B CN201711237157.6A CN201711237157A CN108121519B CN 108121519 B CN108121519 B CN 108121519B CN 201711237157 A CN201711237157 A CN 201711237157A CN 108121519 B CN108121519 B CN 108121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e
access point
setting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71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21519A (zh
Inventor
安川朱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121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1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1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1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6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via local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04N1/00103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via satelli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4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functional options, e.g. scan, copy or 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7Indicating status, e.g. of a jo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该信息处理装置与通信终端进行直接无线通信,并包括无线局域网接口、存储指令集的存储器设备、以及执行以下指令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该指令控制无线LAN接口启动要在直接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接入点,并且在信息处理装置在第一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过滤器来控制经由接入点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在信息处理装置在与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通信过滤器来控制经由接入点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通过使用直接无线通信等待来自通信终端的针对信息处理装置的预定设置改变的指令。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诸如包括无线局域网(LAN)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和打印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数量有所增长。在这些信息处理装置中,一些装置包括供装置自身作为接入点(AP)进行操作的软件AP功能,并且可以在没有外部中继装置的中介的情况下,通过与通信终端建立无线通信(将被称为直接无线通信)来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日本特开2013-205982号公报描述了如下信息处理装置,其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并通过使用所建立的无线通信与诸如移动终端的通信终端进行音频数据和照片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为了容易地进行针对信息处理装置的无线网路的设置,(日本特开2010-98765号公报)提出了经由与信息处理装置不同的通信终端的操作单元来进行信息处理装置的网路设置的方法。日本特开2010-98765号公报描述的通信终端在通信终端的操作单元上显示通过搜索发现的AP列表。用户从在通信终端的操作单元上显示的AP列表中选择信息处理装置要连接的AP。通信终端将与所选择的AP有关的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基于从通信终端接收的与AP有关的信息,在连接目的地处进行网络设置。
在诸如打印装置或个人计算机(PC)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在某些情况下,预先设置在通信中被允许使用以提高安全性的端口(允许端口)并将该端口用作通信的端口过滤器。在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中在通信中使用的端口不是允许端口的情况下,可以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可以提高信息处理装置的安全性。此外,提出了诸如包括移动打印功能(该功能用于通过使用直接无线通信来从通信终端进行打印)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信息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与通信终端进行直接无线通信,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无线局域网(LAN)接口;存储指令集的存储器设备;以及执行以下指令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该指令控制无线LAN接口启动要在直接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接入点,并且在信息处理装置在第一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过滤器来控制经由接入点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在信息处理装置在与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通信过滤器来控制经由接入点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通过使用直接无线通信等待来自通信终端的针对信息处理装置的预定设置改变的指令。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打印系统的示例。
图2例示了多功能外围设备(MFP)的硬件构造的示例。
图3是用于描述在MFP的操作单元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4A和图4B是用于描述在MFP的操作单元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描述在MFP的操作单元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例示MFP的控制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7是例示与MFP的移动协作有关的控制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8是例示与MFP的接入点(AP)有关的控制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9A和图9B例示了存储器中存储的端口过滤器的示例。
图10是例示与MFP的AP有关的控制的变形例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描述在MFP的操作单元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下的方法:针对诸如包括用于通过使用直接无线通信从通信终端进行打印的移动打印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或打印机的信息处理装置,通过使用直接无线通信从通信终端进行信息处理装置的网络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下的方法:在信息处理装置与通信终端之间进行直接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根据管理员等的意图控制通信而不一律允许针对由信息处理装置提供的各种服务的通信。
例如,将考虑如下的情况: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无线通信以进行针对移动打印服务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网络设置服务的直接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当一般用户建立针对移动打印的无线通信时,提供了通过使用来自用户的通信终端的网络设置服务而在考虑安全问题的同时能够抑制网络设置信息的改写的方法。此外,在网络管理员等期望通过使用移动终端来使用网络设置服务的情况下,提供了能够适当地控制通信使得可以使用网络设置服务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当进行直接无线通信时根据操作模式基于不同的端口过滤器进行通信控制,并适当地进行通信终端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协作的方法。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注意,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且根据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全部组合并非都是对于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所必须的。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构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由多功能外围设备(MFP)101、通信终端102和接入点(AP)103构成。
通信终端102可以基于IEEE 802.11规范(在下文中称为“IEEE 802.11规范”)执行无线通信。当用户向通信终端102输入扩展服务集标识符(ESSID)和安全密钥以建立到AP103的连接时,通信终端102可以连接到AP 103提供的网络。
MFP 101包括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图像的读取功能和用于在片材上打印图像的打印功能。MFP 101还包括用于经由无线网络接收打印数据并在片材上打印图像的移动打印功能。
当将用于建立到AP 103的连接的ESSID和安全密钥设置为MFP 101的无线网络设置时,通信终端102和MFP 101可以经由AP 103进行无线通信。
在下文中,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将通信终端102与MFP 101经由AP 103进行通信的模式称为基础架构无线通信。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网络管理员可以在MFP 101中可以设置关于是否允许基础架构无线通信的模式(被称为基础架构模式)。在将基础架构模式设置为开(ON)的情况下,MFP 101被置于可以建立到外部接入点的连接的状态(基础架构模式中的可操作状态)。另一方面,在将基础架构模式设置为关(OFF)的情况下,MFP 101被置于限制建立到外部接入点的连接的状态(不进行基础架构模式中的操作的状态)。
通信终端102经由AP 103与MFP 101通信。通信终端102可以经由AP 103将打印数据发送到MFP 101。接收到打印数据的MFP 101基于打印数据执行打印。
MFP 101启动软件AP使得也可以在没有诸如AP 103等的中继装置的中介的情况下与通信终端102进行无线通信。
在MFP 101启动软件AP的情况下,通信终端102可以连接到由MFP101提供的软件AP。
用户向通信终端102输入用于建立到由MFP 101启动的软件AP的连接的连接信息(例如,ESSID和安全密钥)。通信终端102基于由用户输入的连接信息连接到由MFP 101提供的软件AP。连接到由MFP 101提供的软件AP的通信终端102可以在没有诸如AP 103等的中继装置的中介的情况下与MFP 101执行直接无线通信。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将在没有诸如AP 103等的中继装置的中介的情况下通信终端102与MFP 101进行无线通信的模式称为直接无线通信。
通信终端102可以通过使用基础架构无线通信或直接无线通信与MFP 101进行通信。
通信终端
首先将描述通信终端102。通信终端102例如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终端或者个人计算机(PC)等的信息处理装置,并且在通信终端102中安装各种用途的应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假设在通信终端102中安装了提供用于进行对存在于通信终端102附近的设备的网络设置的功能的设置应用。还假设在通信终端102中安装了用于提供打印功能的打印应用,利用该打印功能可以将打印数据发送到MFP 101以进行打印。打印应用通过使用基础架构无线通信或直接无线通信来将打印数据发送到MFP 101,使得MFP 101可以进行打印。
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以设置应用和打印应用被提供为单个的应用的情况为例,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以全局方式控制通信终端102的操作系统(OS)提供上述的打印功能和设置功能的模式作为OS的基本功能。
信息处理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MFP 101。图2是例示MFP 101的硬件构造的框图。
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11的控制单元110控制整个MFP 101的操作。CPU 111读出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12或存储器114中的控制程序并进行诸如打印控制和读取控制等的各种控制。ROM 102存储可以由CPU 111执行的控制程序。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3是CPU 111的主存储器并且用作用于展开各种控制程序的命令的工作区域或临时存储区域。存储器114存储打印数据、图像数据、各种程序和各种设置信息。
应当注意,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MFP 101中,单个CPU 111通过使用单个存储器(RAM 113)执行将在下面描述的流程图所示的各处理,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模式。例如,可以通过多个CPU、RAM、ROM和存储器彼此协作地执行将在下面描述的流程图所示的各处理。处理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使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的硬件电路来执行。
操作单元接口(I/F)115将操作单元116连接到控制单元110。操作单元116配设有包括触摸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单元、各种硬件键等,并且操作单元116用作显示信息的显示单元和从用户接受指令的接受单元。
读取单元I/F 117将读取单元118连接到控制单元110。读取单元118读取原稿并生成读取图像。生成的读取图像经由网络被发送到外部,或被用于打印。
打印单元I/F 119将打印单元120连接到控制单元110。打印单元120基于从外部接收的打印数据或者读取的图像在片材上打印图像。
控制单元110经由有线LAN I/F 121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网络。有线LAN I/F 121将图像或信息发送到在图中未示出的网络上的外部装置并且从网络上的外部装置接收打印数据或信息。
此外,控制单元110配设有无线LAN I/F 122。无线LAN I/F 122提供通过建立到外部AP的连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客户端的功能和用于MFP 101用作AP的软件AP的功能。
在基础架构模式为开的情况下,运行MFP 101的无线客户端的功能。在基础架构模式为开的情况下,基于存储在MFP 101中的无线网络设置建立到外部接入点的连接。例如,当用于建立到AP 103的连接的ESSID和安全密钥被设置为无线网络设置时,MFP 101可以经由AP 103与连接到AP 103的其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在接入点模式为开的情况下,启动软件AP。在用户将接入点模式设置为开的情况下,无线LAN I/F 122启动软件AP并且用作外部装置可以连接到的AP。根据用户操作在MFP101的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用于建立到软件AP的连接的ESSID和安全密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LAN I/F 122可以启动单个软件AP,但是不同时启动多个软件AP。
因此,MFP 101中包括的物理网络接口是包括有线LAN I/F 121和无线LAN I/F122的两个网络接口,但是逻辑上MFP 101包括三个网络接口。
为了彼此区分这些网络接口,将经由有线LAN I/F 121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称为“eth0”。将利用基础架构模式中的外部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称为“wlan0”。将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称为“wlan1”。
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LAN I/F 122可以同时操作无线客户端的功能和软件AP的功能,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在无线LAN I/F 122可以仅操作无线客户端的功能和软件AP的功能中的一者的情况下,无线LAN I/F 122可以进行排他处理以选择并操作模式中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基础架构模式被设置为开以进行基础架构无线通信时,接入点模式可以被设置为关以停止软件AP的操作。当接入点模式被设置为开以启动软件AP时,基础架构模式可以被设置为关以限制到外部接入点的连接。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以MFP 101作为与通信终端102协作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但是构造不限于此。可以将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可以启动软件AP以进行与其他装置的协作的各种设备。例如,该构造还可以被应用与例如扫描装置和打印装置的单功能外围设备(SFP)和例如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标牌设备等的设备。
通过使用软件AP与通信终端协作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软件AP与通信终端102进行协作的功能。
MFP 101使用软件AP用于多种用途。首先,当向MFP 101的用户提供移动打印功能(服务)时,软件AP用作第一用途。例如,当期望从办公室来访者的通信终端、私人拥有的通信终端等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从安全角度出发,在公司中安装的基础架构环境的使用在很多情况下不被允许。鉴于以上情况,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MFP 101建立由MFP 101启动的软件AP与通信终端102之间的无线通信,并且提供用于通过直接无线通信接收打印数据以进行打印的移动打印功能。
为了使用提供给MFP 101的网络管理员等的网络设置功能,软件AP用作第二用途。
如上所述,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通信终端102的设置应用来进行MFP101的无线网络的设置。此时,通信终端102的设置应用与MFP 101的软件AP建立无线通信并通过直接无线通信发送无线网络的设置数据。MFP 101基于从通信终端102接收到的设置数据通过用于与设置应用协作的服务进行处理。具体地,包括在所接收的数据中的ESSID和安全密钥被存储为无线网络设置。用于与设置应用协作的服务反映无线网络设置并将MFP 101连接到装置外部的AP。
此时,在MFP 101与通信终端102之间进行经由MFP 101的软件AP的直接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如果针对MFP 101的各种服务的通信一律被允许,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将会出现问题。
例如,当一般用户建立用于移动打印的无线通信并且进行直接无线通信时,如果可以通过使用网络设置服务来从用户的通信终端改写网络设置信息,则会出现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当通过使用软件AP进行直接无线通信时,如果除了在移动打印服务中使用的通信之外的通信被一律禁止,则针对上述网络设置服务的通信受限,并且存在不能进行设置的风险。因此,在网络管理员等期望通过使用通信终端来使用网络设置服务的情况下,存在网络设置服务不能使用的风险。
鉴于以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提供为一般用户设计的诸如移动打印功能等的功能时,以及当提供为网络管理员设计的网络设置功能时,用于执行直接无线通信的操作模式发生变化。此外,根据操作模式,将不同的端口过滤器经由软件AP应用于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网络接口,并且可以适当地进行通信终端102和MFP 101之间的协作。在下文中,将描述实现这些控制的方法。
软件AP的启动
首先,将描述用于MFP 101的用户启动MFP 101的软件AP的方法。
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将使用为一般用户设计的诸如移动打印功能等的功能的情况称为移动协作模式,并且将为网络管理员设计的网络设置功能的情况称为无线LAN设置模式。
将参照图3、图4A和图4B来描述用于用户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的方法。
图3例示了在MFP 101的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在图3中,作为示例示出用于MFP 101的用户选择MFP 101的各功能的主菜单画面300。用户从主菜单画面300中选择用于使用MFP 101的复印功能或扫描功能的键(显示项目),从而可以使用MFP的各个功能。
移动门户键301是在与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终端等的通信终端102进行协作的情况下使用的键。当用户选择移动门户键301时,可以将在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的画面切换到移动门户画面。
图4A和图4B例示了在MFP 101的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在图4A和图4B中,作为示例示出移动门户画面。
用户可以检查当通信终端102和MFP 101彼此连接时使用的信息,并且经由移动门户画面400和410改变到通信终端102的连接方法。
LAN连接键401是在MFP 101和通信终端102连接到同一网络(例如,AP 103)的情况下使用的键。当LAN连接键401被按下时,显示连接支持画面(图中未示出)。在连接支持画面上显示包括装置的IP地址等的QR码(注册商标)。通信终端的打印应用读取显示在操作单元116上的QR码,并获得与将打印数据发送到MFP 101的地址相对应的IP地址。此外,通过使用获得的地址将打印数据发送到MFP 101。
直接连接键402是在MFP 101与通信终端102之间建立用于直接无线通信的连接以进行移动打印功能的情况下使用的键。应当注意,图4A和图4B例示了在选择直接连接键402的情况下的画面作为示例。
开始键403是在启动要在直接无线通信中使用的软件AP的情况下使用的键。CPU111基于用户对开始键403的选择,将显示在操作单元116上的画面切换到图4B中例示的移动门户画面410。
CPU 111还将接入点模式设置为开,并控制无线LAN I/F 122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
这里,在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时,通过使用用于识别接入点的ESSID为“PRINTER-AP”并且网络密钥是“123”的设置来启动软件AP情况为例。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要被启动的软件AP的ESSID和网络密钥的设置被预先存储在MFP 101的存储器114中,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例如,ESSID可以根据MFP 101的名称或型号等生成,或者通过使用诸如日期或时间等的信息生成。此外,网络密钥可以在启动软件AP时随机生成。当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时,也可以采用用户或网络管理员可以改变ESSID和网络密钥的设置的配置。
在移动门户画面410上显示信息411,作为用于建立到MFP 101的软件AP的连接的连接信息。另外,在移动门户画面410上显示包括诸如ESSID和网络密钥的连接信息的QR码412。结束键413是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停止时使用的键。MFP 101基于用户对结束键413的选择,停止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正在操作的软件AP。
通信终端102的打印应用要求用户通过使用通信终端102的照相机(未在附图中示出)读取QR码,并且可以获得用于建立到MFP 101的软件AP的连接的连接信息。通信终端102的打印应用也要求用户输入ESSID和网络密钥,并且可以获得连接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查看显示在移动门户画面410上的信息411来得出要输入到打印应用的ESSID和网络密钥。
CPU 111还将用于执行通信访问控制的端口过滤器应用于与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相对应的“wlan1”。该端口过滤器是如下的过滤器,其允许用于使用为一般用户设计的诸如移动打印功能等的功能的通信,并且在其他通信中拒绝数据接收(接收数据被丢弃)。将参考下面将要描述的流程图来描述端口过滤器的具体示例。
作为该处理的结果,在MFP 101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的状态下,可以允许用于使用为一般用户设计的诸如移动打印功能等的功能的通信。此外,作为该处理的结果,在MFP 101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的状态下,可以丢弃其他通信(例如,从上述设置应用发送的设置数据的接收)。
接下来,将参照图5A和图5B描述用户启动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的方法。
图5A和图5B示出无线LAN的设置画面500作为在MFP 101的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当从用于设置MFP的操作的设置画面(图中未示出)接受MFP 101的管理员对网络设置的项目的选择时,MFP101在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用于无线LAN的设置画面500。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设置使得只有具有网络管理权限的用户(例如,设备管理员)可以基于设置画面500进行设置,以抑制MFP 101的网络设置的不期望的改变。例如,在显示设置画面500之前,MFP 101进行用户认证,并且仅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显示设置画面500。
可以在设置画面500上进行针对无线LAN I/F 122的设置。“手动设置”键501是在手动进行针对MFP 101连接到的外部AP的设置的情况下使用的键。当选择“手动设置”键501时,用户可以从输入画面(附图中未示出)进行MFP 101的无线网络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从输入画面输入要由MFP 101连接的AP的ESSID和安全密钥以进行手动无线网络设置。
“使用无线LAN设置服务”键502是在与通信终端102的设置应用协作进行针对无线LAN I/F 122的设置的情况下使用的键。
当确定选择了“使用无线LAN设置服务”键502时,CPU 111将接入点模式设置为开并启动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CPU 111还基于用户对开始键403的选择,将在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的画面切换到图5B中例示的画面510。
这里,举例说明了当启动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时,在启动软件AP的同时将ESSID设置为“PRINTER-ConfigAP”并且将网络密钥设置为“456”的情况。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要启动的软件AP的ESSID或者网络密钥的设置被预先存储在MFP 101的存储器114中,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根据MFP 101的名称或型号生成ESSID,或者通过诸如日期或时间等的信息生成ESSID。此外,网络密钥可以在启动软件AP时随机生成。也可以采用当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时,用户或网络管理员可以改变ESSID和网络密钥的设置的构造。
信息511被显示在画面510上作为用于建立到MFP 101的、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的连接的连接信息。包括诸如ESSID和网络密钥的连接信息的QR码512也显示在画面510上。结束键513是在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停止的情况下使用的键。当检测到用户选择结束键513时,MFP 101停止对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的操作。
当通信终端102的设置应用要求用户通过使用通信终端102的照相机(未在附图中示出)读取QR码时,可以获得用于建立到MFP 101的、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软件AP的连接的连接信息。此外,当通信终端102的设置应用要求用户输入ESSID和网络密钥,可以获得连接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查看显示在画面510上的信息511来得出要输入到打印应用的ESSID和网络密钥。
CPU 111将用于进行通信访问控制的端口过滤器应用于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lan1”。该端口过滤器是如下的过滤器,其允许在与设置应用的协作中使用的通信,并且在其他通信中拒绝接收的数据。将参考下面将要描述的流程图来描述端口过滤器的具体示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图8的流程图描述与MFP 101与通信终端102之间的协作有关的控制。当CPU 111将存储在ROM 112或存储器114中的、用于实现各个控制模块的程序读出到RAM 113以执行时,实现图6至图8中的流程图所示的各个操作(步骤)。
在电源接通时MFP 101在正常模式操作下的情况下,CPU 111执行图6至图8的流程图。当向MFP 101供电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引导程序使用MFP 101时,CPU 111执行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控制。
在S601中,CPU 111确定是否接受移动门户画面的显示指令。在经由主菜单画面300选择了移动门户键301的情况下,CPU111确定移动门户画面的显示指令被接受,并且处理进行到S602。在没有经由主菜单画面300选择移动门户键301的情况下,确定移动门户画面的显示指令未被接受,并且处理进行到S605。
在S602中,CPU 111在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移动门户画面,并且处理进行到S603。在S603中,CPU111确定是否经由移动门户画面400接受了开始无线直连的指令。在接受了开始无线直连的指令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604。在未接受开始无线直连指示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S602,等待用户的开始指令。应当注意,在显示移动门户画面的状态下,在接受到用于转移到主菜单等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CPU 111返回到S601中的处理。
在S604中,CPU 111在RAM 113中存储表示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标志,并且处理进行到S608。在下面将要描述的步骤中将适当地参考存储在RAM 113中的标志。
在S608中,进行使用直接无线通信与通信终端102的协作处理。下面将描述其具体内容。
另一方面,在S605中,CPU 111确定是否接受了用于显示用于无线LAN设置服务的画面510的指令。在经由设置画面500选择了“使用无线LAN设置服务”键502的情况下,CPU111确定接受了显示用于无线LAN设置服务的画面510的指令,并且处理进行到S606。另一方面,在未选择“使用无线LAN设置服务”键502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609。
在S606中,CPU 111在操作单元116上显示用于无线LAN设置服务的画面510,并且处理进行到S607。在S607中,CPU 111在RAM 113中存储表示在无线LAN设置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标志,并且处理进行到S608。在下面将要描述的步骤中将适当地参考存储在RAM 113中的标志。
另一方面,在S609中,CPU 111确定是否接受了其他指令。在接受了其他指令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610。在未接受其他指令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611。
在S610中,CPU 111基于在S609中接受的其他指令进行处理。例如,CPU 111根据用户的指示,进行将通过读取单元118读取原稿而获得的图像打印到片材上的复印处理,或者通过读取单元118读取要发送到外部的原稿的“扫描并发送”处理。在经由AP 103或有线LANI/F 121从外部装置接收到打印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处理。当进行基于指令的处理时,CPU 111返回到S601中的处理。
在S611中,CPU 111确定是否接受了用于关闭MFP 101的指令。在接受了关闭MFP101的指令的情况下,执行切断对MFP 101的电力供应的关闭处理,以结束该系列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接受用于关闭MFP 101的指令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S601。
接下来,将参照图7的流程图描述在S605中使用直接无线通信与通信终端102的协作处理。
在S701中,CPU 111进行软件AP的启动处理。将参照图8的流程图描述软件AP的启动处理。
在S801中,CPU 111确定是否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在表示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标志被存储在RAM 113中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802。在表示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标志未被存储在RAM113中的情况下(即,存储了表示在无线LAN设置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标志的情况),处理进行到S807。
在S802中,CPU 111确定基于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设置的软件AP是否正在与无线LAN I/F 122协同操作。当基于用于移动协作的设置的软件AP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图7中的S702(跳过S803至S806中的处理)。当基于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设置的软件AP没有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803。
在S803中,CPU 111确定用于其他用途的软件AP是否正在与无线LAN I/F 122协同操作。当用于其他用途的软件AP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804。当用于其他用途的软件AP没有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805。
在S804中,CPU 111停止与无线LAN I/F 122协作的正在操作的软件AP,并且处理进行到S805。在S805中,CPU 111基于用于移动协作的设置来启动软件AP。例如,CPU 111启动其中ESSID被设置为“PRINTER-AP”并且网络密钥被设置为“123”的软件AP。
在S806中,CPU 111将用于移动协作的端口过滤器应用于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lan1”。
图9A和图9B是用于描述应用于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lan1”的端口过滤器的说明图。图9A是用于描述当启动用于移动协作的软件AP时使用的端口过滤器910的说明图。端口过滤器用于控制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中的通信。
端口9100和515是用于MFP 101接收打印数据并用于等待RAW打印或行式打印机远程(LPR)打印中的打印数据的端口。这里,由于需要在端口9100和515中等待数据以从通信终端102的打印应用接收打印数据,所以允许端口中的数据接收。
端口67是由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使用的端口。端口5353是用于响应从通信终端102发送的装置搜索请求等的端口。由于上述端口在与打印应用协作时需要发送数据,因此允许端口中的数据发送。
以这种方式,定义如下的规则,其中,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端口过滤器仅释放与打印应用协作时发生通信的端口,并关闭其他端口。CPU 111将端口过滤器应用于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lan1”。应当注意,在打印应用包括其他协作功能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对应于其他协作功能的端口过滤。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端口过滤的规则以白名单格式为例,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基于黑名单方法的定义。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基于上述端口过滤器910仅对经由被MFP101启动的软件AP的数据通信来进行通信控制(访问控制)。
应当注意的是,在通过使用经由有线LAN I/F 121的数据通信或无线客户端功能来对外部AP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MFP 101根据单独设置的端口过滤器控制通信。这些端口过滤器例如由网络管理员基于在MFP101中预先设置的安全策略而生成。因此,为“eth0”设置的端口过滤器被应用于与经由有线LAN I/F 121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相对应的“eth0”。在通过使用无线客户端功能对外部AP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为“wlan0”设置的端口过滤器被应用于MFP 101针对基础架构连接而使用的网路接口相对应的“wlan0”。
将再次参照图8提供描述。在S807中,CPU 111确定基于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设置的软件AP是否正在与无线LAN I/F 122协同操作。当基于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设置的软件AP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图7中的S702。当基于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设置的软件AP没有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808。
在S808中,CPU 111确定用于其他用途的软件AP是否正在与无线LAN I/F 122协同操作。当用于其他用途的软件AP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809。当用于其他用途的软件AP没有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810。
在S809中,CPU 111停止正在与无线LAN I/F122协同操作的软件AP,并且处理进行到S810。在S810中,CPU 111基于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设置来启动软件AP。例如,CPU 111启动ESSID被设置为“PRINTER-ConfigAP”并且网络密钥被设置为“456”的软件AP。
在S811中,CPU 111将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端口过滤器应用于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lan1”。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为了进行与S806中使用的用于移动协作的端口过滤器的通信控制不同的通信控制,在S811中使用的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端口过滤器中描述了规则。将参照图9B描述该构造。
图9B是用于描述在启动用于移动协作的软件AP的情况下应用于“wlan1”的端口过滤器920的说明图。
端口161是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中使用的端口,并且端口80是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中使用的端口。端口5683是在约束应用协议(CoAP)中使用的端口。由于这些端口用于在与设置应用协作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所以在上述端口中的数据发送和接收被允许。由于用于进行搜索的DHCP服务和端口5353使用的端口67是在与设置应用协作时用于发送数据的端口,因此使用上述端口的数据发送被允许。
在启动用于无线LAN设置服务的软件AP的情况下,具有所描述的规则的端口过滤被应用于“wlan1”,在所描述的规则中只有在与通信终端的设置应用协作时发生通信的端口被释放并且其他端口被关闭。因此,在启动用于无线LAN设置服务的软件AP的情况下,MFP101可以丢弃向用于等待RAW打印或LPR打印中的打印数据的端口发送的数据,而不接收数据。
在启动用于移动协作的上述软件AP的情况下,MFP 101可以丢弃使用在设置应用中被使用的端口161,80和5683的通信。因此,在MFP 101启动用于移动协作的软件AP的同时,不进行与设置应用的协作。
当端口过滤器到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lan1”的应用完成时,处理进行到图7中的S702。在S702中,当从通信终端102接受针对软件AP的连接请求时,CPU 111进行连接处理。
在S703中,在CPU 111使用软件AP建立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4。在没有建立使用软件AP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10。
在S704中,CPU 111确定是否经由软件AP从通信终端102接收到无线LAN设置数据。在接收到无线LAN设置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5。在没有接收到无线LAN设置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8。
应当注意,由于如参照图8、图9A和图9B所描述的,在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被启动的情况下用于接受设置数据的端口被释放,所以,可以接收从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LAN设置数据。另一方面,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被启动的情况下,即使从通信终端102向MFP 101发送设置数据,由于用于接受设置数据的端口被关闭,上述设置数据也被丢弃而不被接收。
在S705中,CPU 111分析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并获得设置数据中包括的ESSID、安全密钥等作为连接信息。此外,CPU 111将所获得的连接信息存储为要连接到外部AP的MFP101的无线网络设置。
在S706中,CPU 111停止与无线LAN I/F 122协作的、正在操作的软件AP,并且处理进行到S707。
在S707中,CPU 111控制无线LAN I/F 122,并反映用于建立到外部AP的连接的无线网络设置。应当注意,如果需要进行MFP 101的重新启动以反映设置,则进行MFP 101的重新启动。当反映处理完成时,协作处理的系列结束,处理返回到S601。
在S708中,CPU 111确定是否经由软件AP从通信终端102接收到打印数据。在接收到打印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9。在没有接收到打印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10。
应当注意,如参照图8、图9A和图9B所描述的那样启动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软件AP的情况下,由于用于接受打印数据的端口被释放,所以可以接收从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打印数据。另一方面,在启动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软件AP的情况下,用于接受打印数据的端口被关闭。因此,即使从通信终端102向MFP 101发送打印数据,由于用于接受打印数据的端口被关闭,所以该打印数据也被丢弃而不被接收。
在S709中,CPU 111基于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在片材上打印图像。当打印完成时,处理进行到S710。
在S710中,CPU 111确定是否接受了用于停止软件AP的指令。在接受了用于停止软件AP的指令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11。在未接受用于停止软件AP的指令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S702。
在S711中,CPU 111停止启动的软件AP。当S711中的处理完成时,结束协作处理的系列,并且处理返回到S601。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根据进行直接无线通信时的操作模式来进行基于不同端口过滤器的通信控制。因此,在通过直接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终端102与MFP 101之间的协作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操作模式进行适当的通信控制。
变型例1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如下的配置,其中在假定无线LAN I/F 122不同时启动多个软件AP的同时,应用于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的端口过滤器变化。
顺便提及,随着设备和芯片开发技术的进步,已经开发出可以同时启动多个软件AP的无线LAN模块。
根据变型例1,在假设无线LAN I/F 122可以同时启动多个软件AP的同时描述控制。应当注意,根据变型例1,假设的装置的硬件构造的差异仅仅是无线LAN I/F 122,其他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根据变型例1的MFP 101中包括的无线LAN I/F 122同时启动多个软件AP,并且可以独立地操作多个软件AP。
因此,为根据变型例1的各个软件AP提供经由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逻辑网络接口。例如,无线LAN I/F 122根据变型例1操作用于无线LAN设置的软件AP和用于移动协作的软件AP,并且在逻辑上包括四个网络接口的情况。这里,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线LAN网络接口被称为“eth0”,基础架构模式中的网络接口被称为“wlan0”。经由针对无线LAN设置启动的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被称为“wlan1”。经由针对移动协作启动的软件A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被称为“wlan2”。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型例的用于软件AP的启动处理的流程图。执行图10的流程图,以替代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8的流程图。当CPU 111将存储在ROM 112或存储器114中的、用于实现各个控制模块的程序读出到RAM 113上以执行时,实现图10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各个操作(步骤)。
在S1001中,CPU 111确定是否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1002。在未在移动协作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1007。该处理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S801中的处理类似。
在S1002中,CPU 111确定基于用于移动协作模式的设置的软件AP是否正在与无线LAN I/F 122协同操作。当软件AP正在操作时,用于软件AP的启动处理结束。当软件AP没有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1003。
在S1003中,CPU 111与无线LAN I/F 122协作基于用于移动协作的设置来生成软件AP。例如,CPU 111生成ESSID被设置为“PRINTER-AP”并且网络密钥设置为“123”的软件AP。为了便于说明,在S1003中生成的软件AP将被称为软件AP1。当软件AP1的生成完成时,处理进行到S1004。
在S1004中,CPU 111将用于移动协作的端口过滤器应用于与经由在S1003中生成的软件AP1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相对应的“wlan1”。当应用完成时,软件AP的启动处理结束。作为该处理的结果,MFP 101可以允许在与通信终端102的打印应用协作时使用的通信,并且经由针对移动协作模式启动的软件AP1来限制无线直接通信中的其他通信。
另一方面,在S1007中,CPU 111确定基于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设置的软件AP是否正在与无线LAN I/F 122协同操作。当软件AP正在操作时,软件AP的启动处理结束。当软件AP没有正在操作时,处理进行到S1008。
在S1008中,CPU 111与无线LAN I/F122协作基于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设置来生成软件AP。例如,CPU 111生成ESSID被设置为“PRINTER-ConfigAP”并且网络密钥设置为“456”的软件AP。为了便于说明,在S1008中生成的软件AP将被称为软件AP2。当软件AP2的生成完成时,处理进行到S1009。
在S1009中,CPU 111将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端口过滤器应用于与经由在S1008中生成的软件AP2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相对应的“wlan2”。当应用完成时,软件AP的启动处理结束。作为该处理的结果,MFP 101可以允许在与通信终端102的设置应用协作时使用的通信,并且经由针对无线LAN设置模式启动的软件AP2来限制无线直接通信中的其他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变型例1,即使在MFP 101包括可以启动多个软件AP的无线LAN I/F122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不同的端口过滤器应用于通过使用软件AP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中的各个。因此,可以针对要生成的软件AP中的各个,改变在直接无线通信时的访问控制。
其他示例性实施例
此外,可以采用网络管理员可以改变应用于启动的软件AP的用于移动协作的端口过滤器或者用于无线LAN设置的端口过滤器的构造。
图11A和图11B例示了在MFP 101的操作单元116上的显示的画面的示例,例示了端口过滤器的设置改变画面。首先,将描述图11A。
图11A示出了用于具有MFP 101的网络管理权限的用户改变端口过滤器的设置的画面的示例。用户可以通过按下编辑键来改变端口过滤的设置。用户也可以通过按下添加键来添加新的端口过滤规则。应当注意,端口号也可以通过指定如“10-200”的范围来设置。尽管图11A例示了用于移动协作的端口过滤器的设置改变的示例,但是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端口过滤器的设置改变。
MFP 101的CPU 111基于经由图11A的画面进行的设置来更新存储在存储器114中的端口过滤器。当更新完成时,可以基于完成的端口过滤器经由软件AP执行对无线通信的访问控制。因此,在新功能被添加到MFP 101或通信终端的应用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端口过滤器的设置改变。
图11B例示了用于具有MFP 101的网络管理权限的用户来改变端口过滤器的设置的画面的变型例。在图11B中,具有网络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关于通信的允许或禁止的设置。用户可以经由图11B的画面将与通信终端102协作使用的各个功能分别设置为开或关。
MFP 101预先将使用该功能时使用的、各个功能的端口号列表存储在存储器114中。CPU 111基于针对经由图11B的画面进行的开或关的状态的设置改变和存储在存储器114中的针对各个功能的端口号列表,来更新存储在存储器114中的端口过滤器。应当注意,图11B示出了用于移动协作的端口过滤器中的设置改变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用于无线LAN设置模式的端口过滤器中的设置改变。
此外,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MFP 101和通信终端102经由如上所述的MFP 101的软件AP进行直接无线通信,但是直接无线通信的执行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基于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指定的Wi-Fi Direct(注册商标)来执行直接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即使在直接无线通信用于多种用途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控制通信终端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协作。其他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装置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12)

1.一种打印装置,其能够经由作为接入点操作的无线局域网接口而不通过中继装置来进行与通信终端的直接无线通信,所述打印装置包括:
启动单元,其被构造为启动作为要在所述直接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接入点的功能;
应用单元,其被构造为在打印装置在用于通过使用所述接入点从所述通信终端的设置应用接收网络设置信息的第一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应用作为用于使用接入点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过滤器的第一通信过滤器,并且在所述打印装置在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应用作为用于使用接入点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过滤器的第二通信过滤器,所述第二模式用于通过使用接入点从通信终端接收打印数据;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应用单元应用的通信过滤器来控制是否丢弃在直接无线通信中接收或发送的包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
打印单元,其被构造为在打印装置在第二模式下操作且从通信终端接收到打印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所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在片材上打印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接受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所述打印装置的用户指令的情况下,或者在接受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所述打印装置的用户指令的情况下,所述启动单元启动作为要在所述直接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接入点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以用于第一模式的设置启动作为接入点的功能的状态下接受使用第二模式的用户指令的情况下,所述启动单元以用于第二模式的设置启动接入点,代替以用于第一模式的设置启动的作为接入点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以用于第二模式的设置启动作为接入点的功能的状态下进一步接受使用第一模式的用户指令的情况下,所述启动单元以用于第一模式的设置启动作为接入点的功能,代替以用于第二模式的设置启动的作为接入点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用于第一模式的设置和用于第二模式的设置,至少包括用于识别接入点的服务集标识符和网络密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以至少不允许接收打印数据的方式构成第一通信过滤器,并且以至少允许接收打印数据的方式构成第二通信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过滤器和第二通信过滤器是端口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
其中,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口还能够以用于建立到由所述打印装置外部的接入点提供的网络的连接的基础架构模式来操作,并且
其中,在以基础架构模式与外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第三通信过滤器来控制与外部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有线局域网接口,
其中,在经由所述有线局域网接口与外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第三通信过滤器来控制与外部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1.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能够经由作为接入点操作的无线局域网接口而不通过中继装置来进行与通信终端的直接无线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启动作为要在所述直接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接入点的功能;
在打印装置在用于通过使用所述接入点从所述通信终端的设置应用接收网络设置信息的第一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应用作为用于使用接入点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过滤器的第一通信过滤器,并且在所述打印装置在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应用作为用于使用接入点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过滤器的第二通信过滤器,所述第二模式用于通过使用接入点从通信终端接收打印数据;以及
基于应用的通信过滤器来控制是否丢弃在直接无线通信中接收或发送的包数据。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打印装置能够经由作为接入点操作的无线局域网接口而不通过中继装置来进行与通信终端的直接无线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启动作为要在所述直接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接入点的功能;
在打印装置在用于通过使用所述接入点从所述通信终端的设置应用接收网络设置信息的第一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应用作为用于使用接入点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过滤器的第一通信过滤器,并且在所述打印装置在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应用作为用于使用接入点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过滤器的第二通信过滤器,所述第二模式用于通过使用接入点从通信终端接收打印数据;以及
基于应用的通信过滤器来控制是否丢弃在直接无线通信中接收或发送的包数据。
CN201711237157.6A 2016-11-30 2017-11-30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121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2716A JP6797651B2 (ja) 2016-11-30 2016-11-30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232716 2016-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1519A CN108121519A (zh) 2018-06-05
CN108121519B true CN108121519B (zh) 2021-07-06

Family

ID=60387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7157.6A Active CN108121519B (zh) 2016-11-30 2017-11-30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168966B2 (zh)
EP (1) EP3330847B1 (zh)
JP (1) JP6797651B2 (zh)
KR (1) KR102239972B1 (zh)
CN (1) CN108121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0614B (zh) * 2017-07-05 2019-12-1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网络连接的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995568B2 (ja) 2017-11-06 2022-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068327A (zh) * 2018-09-19 2018-12-21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控制终端与图像形成装置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JP7311989B2 (ja) * 2019-03-20 2023-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332348B2 (ja) * 2019-05-30 2023-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95934B2 (ja) * 2019-10-07 2023-12-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21903B2 (ja) * 2019-11-22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7418A (zh) * 2004-06-04 2005-12-14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33722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2855104A (zh) * 2012-08-27 2013-01-02 深圳市乐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设备及其打印方法、系统
CN10378078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设定值输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设定值输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8272A (ja) * 2003-04-23 2004-11-18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前記撮像装置を含む印刷システムとその印刷制御方法
JP5054129B2 (ja) 2003-06-20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7199789A (ja) * 2006-01-23 2007-08-09 Fuji Xerox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コンピュ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183265B2 (ja) * 2006-12-26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らの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3205982A (ja) 2012-03-27 2013-10-07 Canon Inc 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6238528B2 (ja) * 2013-02-22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454075B2 (ja) * 2013-04-26 2019-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63871B2 (ja) * 2014-05-16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35713B2 (ja) * 2015-08-21 2020-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22609B2 (ja) * 2016-02-03 2019-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7418A (zh) * 2004-06-04 2005-12-14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33722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2855104A (zh) * 2012-08-27 2013-01-02 深圳市乐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设备及其打印方法、系统
CN10378078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设定值输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设定值输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85634B2 (en) 2020-03-10
KR20180062418A (ko) 2018-06-08
US20190095149A1 (en) 2019-03-28
EP3330847B1 (en) 2019-10-16
US20180150269A1 (en) 2018-05-31
JP6797651B2 (ja) 2020-12-09
US10168966B2 (en) 2019-01-01
KR102239972B1 (ko) 2021-04-14
JP2018092230A (ja) 2018-06-14
EP3330847A1 (en) 2018-06-06
CN108121519A (zh)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1519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0278045B2 (en) Function execu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56577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pporting peer-to-peer connection and method of managing address book thereof
RU2665870C2 (ru) Программный продукт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система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JP662479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25782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468464B2 (ja) 直接無線通信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9770A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2416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ontrol method of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100248B1 (ko)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731221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22609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165480B1 (ko) 인쇄 장치, 인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KR102046736B1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장치 제어 방법
JP648620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lan親機および無線lan子機
KR102428034B1 (ko) 인쇄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9511102B (zh) 具有多个线路的信息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674478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07241A (zh)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23013598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method
JP2023166256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23183241A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23079947A (ja)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23176543A (ja) 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JP2023176541A (ja) 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