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2425A - 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2425A
CN108112425A CN201711230044.3A CN201711230044A CN108112425A CN 108112425 A CN108112425 A CN 108112425A CN 201711230044 A CN201711230044 A CN 201711230044A CN 108112425 A CN108112425 A CN 108112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species
land
soil
mar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00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2425B (zh
Inventor
王国栋
姜明
吕宪国
王铭
武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12300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12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12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2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2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2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Abstract

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面积退耕还湿过程中沼泽湿地植被恢复措施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退耕地的确定及土壤样品采集、参照湿地的选择及植被调查、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本发明采用3项指标作为科学选择恢复技术的判断依据,方法简便、造价低且操作容易,可广泛应用于北方大面积退耕地沼泽湿地植被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与恢复实践。本发明应用于湿地植被恢复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 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湿地的大规模开发和气候变化,近50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湿地退化严重。因此,减缓和防止生态系统的退化萎缩,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在一系列国家生态环境战略决策的支持下,我国“退耕还湿”等大规模的湿地恢复工程也逐渐开展。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等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经历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湿地农业开发后,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战略要求,正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湿地恢复工作。其中,2015-2016年,仅黑龙江省2年退耕还湿25万亩。未来几年,大规模的退耕还湿工作仍将进行。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在大面积退耕地湿地植被恢复方面仍存在着技术瓶颈。目前的退耕还湿工作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湿地恢复措施的选择没有科学依据,导致退耕还湿投入巨大,但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例如,目前大部分退耕还湿地多采用退耕后撂荒的措施使退耕地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恢复。然而,这种自然恢复措施常常由于退耕地中缺乏湿地种源而难以达到沼泽湿地植被恢复的目的。有部分退耕还湿工程采用人工移栽进行湿地植被的重建。然而,这种人工恢复措施由于缺乏前期对退耕地中原有湿地种源的利用,忽视了自然恢复的作用,造成湿地种源的浪费。同时,移栽过程中成本较高,往往难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工作。总之,目前我国在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实践中,仍缺乏科学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两种不同恢复技术的方法和依据,无法科学指导我国大面积“退耕还湿”工程中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工作,难以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战略的实际需求。
由于开垦年限及种植强度的差异,不同的退耕地中其土壤中残存的湿地种源和非湿地种源具有显著差异。一般长时间的垦殖过程会造成土壤中湿地物种种源的丧失,而湿地种源的缺乏使得自然恢复难以达到湿地植被恢复的效果。这时,需要通过移栽或播种等人工恢复措施进行湿地植被的恢复。而较短时间的开垦后,退耕地中仍然含有丰富的湿地物种的种子,较为充足的湿地种源使这类退耕地可以通过对环境改造的基础上进行湿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不过,目前关于如何通过对退耕地的种源进行诊断从而科学地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的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面积退耕还湿过程中沼泽湿地植被恢复措施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本发明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的确定及土壤样品采集
确定退耕还湿地的面积,按照每公顷退耕还湿地采集土壤样品9处的密度进行土壤采集,采集后的土壤置于样品收集箱中保存;采集方法为:在五月份,将采集点的表层面积为25cm×25cm、厚度为10cm的土壤进行整体采集;
二、参照湿地的选择及植被调查
选取距离退耕还湿地最近的天然湿地作为参照湿地;于7-8月份,进行参照湿地地表植被的调查工作;植被调查时,每公顷的参照湿地均匀布设9个样方,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m×1m,记录每个样方内出现物种的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同时记录每个样方的水深、经度和纬度;植被调查工作完成后,对参照湿地的植物物种进行统计记录,然后计算每个物种在参照湿地中的重要值;按照重要值的从大到小对参照湿地植物物种名录进行排序;其中,重要值最大的物种为建群种,重要值排序的第2-5位的物种为优势种;
三、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
在温室中,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种源的诊断,温室保持通风,与外界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致;具体诊断方法为:首先将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去除碎石、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土壤样品平铺于装有蛭石的培养盆中,将培养盆分成3组,然后将3组培养盆分别置于3个培养槽中,然后对3组培养盆分别作湿润处理、淹水处理、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每两周统计每个培养盆内每种植物萌发的个体数,3个月后,分别统计3组培养盆中萌发的物种名称及其幼苗数量,然后计算每个物种的幼苗数的平均值,然后将三个处理条件下的物种及其平均幼苗数进行汇总,即得出退耕地土壤中各个物种及其种子密度均值,再对物种进行归类,分为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两类,分别统计计算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的物种数及种子密度,并按照种子密度值的大小分别进行排序;
四、自然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
根据参照湿地的植被调查结果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结果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判断的依据为:
1、参照湿地中建群种和优势种在退耕地土壤种源中出现,且种子密度之和大于15个/盆;
2、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沼泽湿地物种数超过10种;
3、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湿地物种集合与非湿地物种集合的种子密度比大于1;
若以上三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则退耕地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取自然恢复措施;若以上三个条件均不满足,则退耕地不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用人工恢复措施。
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土壤样品的采集采用网格状均匀布点的方式进行,每公顷退耕地均匀布设9个采样点,可在最小的研究成本下,最大限度对退耕地中种质资源进行全面鉴定;
2、采用萌发法进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过程中,采用湿润、淹水、湿润+淹水交替三种水深处理,可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水分适应型种子的萌发条件;
3、本发明采用3项指标作为科学选择恢复技术的判断依据,方法简便、造价低且操作容易,可广泛应用于北方大面积退耕地沼泽湿地植被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与恢复实践。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的确定及土壤样品采集
确定退耕还湿地的面积,按照每公顷退耕还湿地采集土壤样品9处的密度进行土壤采集,采集后的土壤置于样品收集箱中保存;采集方法为:在五月份,将采集点的表层面积为25cm×25cm、厚度为10cm的土壤进行整体采集;
二、参照湿地的选择及植被调查
选取距离退耕还湿地最近的天然湿地作为参照湿地;于7-8月份,进行参照湿地地表植被的调查工作;植被调查时,每公顷的参照湿地均匀布设9个样方,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m×1m,记录每个样方内出现物种的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同时记录每个样方的水深、经度和纬度;植被调查工作完成后,对参照湿地的植物物种进行统计记录,然后计算每个物种在参照湿地中的重要值;按照重要值的从大到小对参照湿地植物物种名录进行排序;其中,重要值最大的物种为建群种,重要值排序的第2-5位的物种为优势种;
三、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
在温室中,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种源的诊断,温室保持通风,与外界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致;具体诊断方法为:首先将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去除碎石、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土壤样品平铺于装有蛭石的培养盆中,将培养盆分成3组,然后将3组培养盆分别置于3个培养槽中,然后对3组培养盆分别作湿润处理、淹水处理、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每两周统计每个培养盆内每种植物萌发的个体数,3个月后,分别统计3组培养盆中萌发的物种名称及其幼苗数量,然后计算每个物种的幼苗数的平均值,然后将三个处理条件下的物种及其平均幼苗数进行汇总,即得出退耕地土壤中各个物种及其种子密度均值,再对物种进行归类,分为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两类,分别统计计算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的物种数及种子密度,并按照种子密度值的大小分别进行排序;
四、自然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
根据参照湿地的植被调查结果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结果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判断的依据为:
1、参照湿地中建群种和优势种在退耕地土壤种源中出现,且种子密度之和大于15个/盆;
2、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沼泽湿地物种数超过10种;
3、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湿地物种集合与非湿地物种集合的种子密度比大于1;
若以上三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则退耕地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取自然恢复措施;若以上三个条件均不满足,则退耕地不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用人工恢复措施。
本实施方式步骤三中根据《中国湿地植物名录》和《中国沼泽志》,并结合《中国东北湿地野生维管束植物》地方沼泽湿地植物名录,对退耕地中出现的植物物种进行归类。
本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方式土壤样品的采集采用网格状均匀布点的方式进行,每公顷退耕地均匀布设9个采样点,可在最小的研究成本下,最大限度对退耕地中种质资源进行全面鉴定;
2、采用萌发法进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过程中,采用湿润、淹水、湿润+淹水交替三种水深处理,可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水分适应型种子的萌发条件;
3、本实施方式采用3项指标作为科学选择恢复技术的判断依据,方法简便、造价低且操作容易,可广泛应用于北方大面积退耕地沼泽湿地植被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与恢复实践。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采用网格状均匀布点的方式进行土壤采集。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中重要值的计算公式为IV=RD+RC+RF;其中RD表示物种的相对密度,RC表示物种的相对盖度、RF表示物种的相对频度。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培养盆中蛭石厚度为8cm、土层厚度为2c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培养盆底部设有水分交换孔。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湿润处理是指在培养槽中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培养盆中无明水面出现。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淹水处理是指每个培养盆进行深度为10cm的淹水处理。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是保持每个培养盆保持湿润-淹水-湿润-淹水循环处理,其中变换周期为2周。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为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施例1、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的确定及土壤样品采集:
退耕还湿地的面积为1公顷,采用网格状均匀布点的方式进行土壤采集,均匀布设9个采样点,采集后的土壤置于样品收集箱中保存;采集方法为:在五月份,将采集点退耕还湿地表层面积为25cm×25cm、厚度为10cm的土壤进行整体采集;
二、参照湿地的选择及植被调查
选取距离退耕还湿地最近的天然湿地作为参照湿地;于7月份,进行参照湿地地表植被的调查工作;植被调查时,每公顷的参照湿地均匀布设9个样方,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m×1m,记录每个样方内出现物种的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同时记录每个样方的水深、经度和纬度;植被调查工作完成后,对参照湿地的植物物种进行统计记录,然后计算每个物种在参照湿地中的重要值;按照重要值的从大到小对参照湿地植物物种名录进行排序;其中,重要值最大的物种为建群种,重要值排序的第2-5位的物种为优势种;
三、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
在温室中,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种源的诊断,温室保持通风,与外界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致;具体诊断方法为:首先将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去除碎石、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土壤样品平铺于装有经过清水冲洗的蛭石的培养盆中,蛭石厚度为8cm,土层厚度为2cm,将培养盆分成3组,然后将3组培养盆分别置于3个培养槽中,然后对3组培养盆分别作湿润处理、淹水处理、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每两周统计每个培养盆内每种植物萌发的个体数,3个月后,分别统计3组培养盆中萌发的物种名称及其幼苗数量,然后计算每个物种的幼苗数的平均值,然后将三个处理条件下的物种及其平均幼苗数进行汇总,即得出退耕地土壤中各个物种及其种子密度均值,再对物种进行归类,分为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两类,分别统计计算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的物种数及种子密度,并按照种子密度值的大小分别进行排序;
四、自然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
根据参照湿地的植被调查结果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结果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判断的依据为:
1、参照湿地中建群种和优势种在退耕地土壤种源中出现,且种子密度之和大于15个/盆;
2、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沼泽湿地物种数超过10种;
3、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湿地物种集合与非湿地物种集合的种子密度比大于1。
若以上三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则退耕地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取基于土壤湿地种源的自然恢复措施;若以上三个条件均不满足,则退耕地不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用人工恢复措施。
本实施例步骤三中湿润处理是培养槽中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培养盆中无明水面出现。淹水处理是保持每个培养盆淹水10cm处理。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是保持每个培养盆保持湿润-淹水-湿润-淹水循环处理,其中水深变换周期为2周。且首先根据《中国湿地植物名录》分类。如《中国湿地植物名录》中没有,参考《中国沼泽志》。如《中国沼泽志》中也没有,再参考《中国东北湿地野生维管束植物》。三者结合,对退耕地中出现的植物物种进行归类。
本实施例中参照湿地中建群种和优势种在退耕地土壤种源中出现,且种子密度之和为18个/盆;且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沼泽湿地物种数为15种,因此本实施例选取基于土壤湿地种源的自然恢复的措施恢复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经过试验,退耕还湿地的植被覆盖率超过了80%,证明本实施例选择的方法可行。
实施例2、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二、退耕地的确定及土壤样品采集:
退耕还湿地的面积为1公顷,采用网格状均匀布点的方式进行土壤采集,均匀布设9个采样点,采集后的土壤置于样品收集箱中保存;采集方法为:在五月份,将采集点退耕还湿地表层面积为25cm×25cm、厚度为10cm的土壤进行整体采集;
二、参照湿地的选择及植被调查
选取距离退耕还湿地最近的天然湿地作为参照湿地;于7月份,进行参照湿地地表植被的调查工作;植被调查时,每公顷的参照湿地均匀布设9个样方,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m×1m,记录每个样方内出现物种的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同时记录每个样方的水深、经度和纬度;植被调查工作完成后,对参照湿地的植物物种进行统计记录,然后计算每个物种在参照湿地中的重要值;按照重要值的从大到小对参照湿地植物物种名录进行排序;其中,重要值最大的物种为建群种,重要值排序的第2-5位的物种为优势种;
三、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
在温室中,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种源的诊断,温室保持通风,与外界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致;具体诊断方法为:首先将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去除碎石、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土壤样品平铺于装有经过清水冲洗的蛭石的培养盆中,蛭石厚度为8cm,土层厚度为2cm,将培养盆分成3组,然后将3组培养盆分别置于3个培养槽中,然后对3组培养盆分别作湿润处理、淹水处理、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每两周统计每个培养盆内每种植物萌发的个体数,3个月后,分别统计3组培养盆中萌发的物种名称及其幼苗数量,然后计算每个物种的幼苗数的平均值,然后将三个处理条件下的物种及其平均幼苗数进行汇总,即得出退耕地土壤中各个物种及其种子密度均值,再对物种进行归类,分为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两类,分别统计计算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的物种数及种子密度,并按照种子密度值的大小分别进行排序;
四、自然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
根据参照湿地的植被调查结果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结果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判断的依据为:
1、参照湿地中建群种和优势种在退耕地土壤种源中出现,且种子密度之和大于15个/盆;
2、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沼泽湿地物种数超过10种;
3、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湿地物种集合与非湿地物种集合的种子密度比大于1。
若以上三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则退耕地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取基于土壤湿地种源的自然恢复措施;若以上三个条件均不满足,则退耕地不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用人工恢复措施。
本实施例步骤三中湿润处理是培养槽中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培养盆中无明水面出现。淹水处理是保持每个培养盆淹水10cm处理。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是保持每个培养盆保持湿润-淹水-湿润-淹水循环处理,其中水深变换周期为2周。且首先根据《中国湿地植物名录》分类。如《中国湿地植物名录》中没有,参考《中国沼泽志》。如《中国沼泽志》中也没有,再参考《中国东北湿地野生维管束植物》。三者结合,对退耕地中出现的植物物种进行归类。
本实施例中参照湿地中建群种和优势种在退耕地土壤种源中出现,种子密度之和为9个/盆;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沼泽湿地物种数为8种;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湿地物种集合与非湿地物种集合的种子密度比小于1。三个条件均不满足,因此本实施例选取人工恢复的措施恢复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经过试验,退耕还湿地的植被覆盖率超过了80%,证明本实施例选择的方法可行;其中人工恢复的措施为播种法或移栽。
本实施例土壤样品的采集采用网格状均匀布点的方式进行,每公顷退耕地均匀布设9个采样点,可在最小的研究成本下,最大限度对退耕地中种质资源进行全面鉴定;采用萌发法进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过程中,采用湿润、淹水、湿润+淹水交替三种水深处理,可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水分适应型种子的萌发条件;本实施例采用3项指标作为科学选择恢复技术的判断依据,方法简便、造价低且操作容易,可广泛应用于北方大面积退耕地沼泽湿地植被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与恢复实践。

Claims (8)

1.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的确定及土壤样品采集
确定退耕还湿地的面积,按照每公顷退耕还湿地采集土壤样品9处的密度进行土壤采集,采集后的土壤置于样品收集箱中保存;采集方法为:在五月份,将采集点的表层面积为25cm×25cm、厚度为10cm的土壤进行整体采集;
二、参照湿地的选择及植被调查
选取距离退耕还湿地最近的天然湿地作为参照湿地;于7-8月份,进行参照湿地地表植被的调查工作;植被调查时,每公顷的参照湿地均匀布设9个样方,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m×1m,记录每个样方内出现物种的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同时记录每个样方的水深、经度和纬度;植被调查工作完成后,对参照湿地的植物物种进行统计记录,然后计算每个物种在参照湿地中的重要值;按照重要值的从大到小对参照湿地植物物种名录进行排序;其中,重要值最大的物种为建群种,重要值排序的第2-5位的物种为优势种;
三、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
在温室中,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种源的诊断,温室保持通风,与外界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致;具体诊断方法为:首先将步骤一采集的土样进行去除碎石、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土壤样品平铺于装有蛭石的培养盆中,将培养盆分成3组,然后将3组培养盆分别置于3个培养槽中,然后对3组培养盆分别作湿润处理、淹水处理、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每两周统计每个培养盆内每种植物萌发的个体数,3个月后,分别统计3组培养盆中萌发的物种名称及其幼苗数量,然后计算每个物种的幼苗数的平均值,然后将三个处理条件下的物种及其平均幼苗数进行汇总,即得出退耕地土壤中各个物种及其种子密度均值,再对物种进行归类,分为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两类,分别统计计算沼泽湿地物种和非沼泽湿地物种的物种数及种子密度,并按照种子密度值的大小分别进行排序;
四、自然或人工恢复措施的选择
根据参照湿地的植被调查结果和退耕地土壤种源的诊断结果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判断的依据为:
(1)参照湿地中建群种和优势种在退耕地土壤种源中出现,且种子密度之和大于15个/盆;
(2)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沼泽湿地物种数超过10种;
(3)退耕地土壤种源中湿地物种集合与非湿地物种集合的种子密度比大于1;
若以上三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则退耕地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取自然恢复措施;若以上三个条件均不满足,则退耕地不具有湿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采用人工恢复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网格状均匀布点的方式进行土壤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重要值的计算公式为IV=RD+RC+RF;其中RD表示物种的相对密度,RC表示物种的相对盖度、RF表示物种的相对频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盆中蛭石厚度为8cm、土层厚度为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盆底部设有水分交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润处理是指在培养槽中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培养盆中无明水面出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淹水处理是指每个培养盆进行深度为10cm的淹水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润+淹水交替处理是保持每个培养盆保持湿润-淹水-湿润-淹水循环处理,其中变换周期为2周。
CN201711230044.3A 2017-11-29 2017-11-29 在沼泽湿地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Active CN108112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0044.3A CN108112425B (zh) 2017-11-29 2017-11-29 在沼泽湿地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0044.3A CN108112425B (zh) 2017-11-29 2017-11-29 在沼泽湿地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2425A true CN108112425A (zh) 2018-06-05
CN108112425B CN108112425B (zh) 2020-07-24

Family

ID=62228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0044.3A Active CN108112425B (zh) 2017-11-29 2017-11-29 在沼泽湿地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124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7013A (zh) * 2019-02-27 2019-05-07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重度退化小叶章湿地植被优势种的方法
CN110915560A (zh) * 2019-11-06 2020-03-2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判断平原区退耕还湿地块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方法及植被恢复效果评估体系
CN113111672A (zh) * 2021-04-13 2021-07-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真湿地植物的判定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8446A (zh) * 2010-12-03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高寒草原退化程度的界定方法
CN102763549A (zh) * 2012-07-11 2012-11-07 北京碧水天成湿地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化湿地植被原位恢复的方法
CN104604475A (zh) * 2014-12-26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
CN106472134A (zh) * 2016-09-18 2017-03-08 海南大学 一种消落区湿地植被恢复适宜物种筛选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8446A (zh) * 2010-12-03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高寒草原退化程度的界定方法
CN102763549A (zh) * 2012-07-11 2012-11-07 北京碧水天成湿地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化湿地植被原位恢复的方法
CN104604475A (zh) * 2014-12-26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
CN106472134A (zh) * 2016-09-18 2017-03-08 海南大学 一种消落区湿地植被恢复适宜物种筛选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庆艳: "湿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关系研究评述", 《生态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7013A (zh) * 2019-02-27 2019-05-07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重度退化小叶章湿地植被优势种的方法
CN110915560A (zh) * 2019-11-06 2020-03-2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判断平原区退耕还湿地块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方法及植被恢复效果评估体系
CN113111672A (zh) * 2021-04-13 2021-07-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真湿地植物的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2425B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831B (zh) 沉水植物繁育毯及其应用
Wang et al. Effect of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drip irrigation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tomato yield
CN103191914B (zh) 里氏木霉联合伴矿景天在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CN106495939A (zh) 土壤重金属修复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114977A (zh) 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与能源植物轮作种植快速修复镉污染耕地的方法
CN107695088A (zh) 利用超富集植物生物质炭组合系统修复As‑Cd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
CN108112425A (zh) 一种在大面积退耕还湿地的沼泽湿地植被恢复中选择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的判定方法
CN101597573A (zh) 一株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
CN108817048A (zh) 一种利用草本植物与空心菜间作修复Cd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9463221B (zh) 筛选耐旱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方法
CN106212277A (zh) 一种生产生姜菌根组织培养种苗的方法
CN109967521A (zh) 一种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方法及其应用
CN109365520A (zh) 一种边生产边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5368927A (zh) 与辣椒CMV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genSSR3000及获取、应用
CN106872666B (zh) 纳米改良剂对根际环境中重金属钝化效果的评估方法
CN105750212B (zh) 一种超富集重金属植物的品种的筛选方法
CN111869368A (zh) 一种油菜种子耐盐性的苗期快速评价方法
CN104255217B (zh) 皇竹草快速绿化赤泥堆场的方法
CN105969686A (zh) 一种抗青枯病的娄彻氏链霉菌菌株及其生物有机肥
CN103238439B (zh) 叶用油菜镉排异品种的筛选方法
CN111606421A (zh) 一种改善湿地水质的方法
CN105248145A (zh)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蒙古莸生长的方法
CN109136107A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
CN105921502B (zh) 一种利用耐寒冬油菜品种冬季修复镉铅污染农田的方法
CN104560730A (zh) 一株高效降解阿特拉津、促进植物生长的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