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8892A - 车载前置厢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载前置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8892A
CN108068892A CN201610990761.5A CN201610990761A CN108068892A CN 108068892 A CN108068892 A CN 108068892A CN 201610990761 A CN201610990761 A CN 201610990761A CN 108068892 A CN108068892 A CN 108068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upper strata
compartment
lower floor
strata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07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9907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8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68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1/00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 B60J11/06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for covering only specific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for doors
    • B60J11/08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for covering only specific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for doors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客车的前置厢设置有上层盖和下层盖这两层厢盖,上层盖和下层盖可同时盖合于前置物厢;上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或下层盖;当下层盖盖合时,上层盖可从盖合位置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直到遮盖前窗玻璃从而阻碍太阳光透过前窗射入客厢。车子停放时,采用这种方法,作为实现减晒降温的方法;同时,利用下层盖的盖合来保护物厢中的机器或物厢中的行旅物品。在上层盖的下表面或下层盖的上表面披覆光伏太阳能板或光伏太阳能膜。

Description

车载前置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对停放于阳光下的汽车,如何减免受阳光暴晒和降低客厢温度的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汽车停在阳光下时,光线透过玻璃射入客厢,不断加热室内的空气,特别是倾斜的前后窗通光量更大,通光时间跟长。紧闭的门窗又使空气不能通过对流散热,使得厢内温度只升不降,受到阳光直射的皮革坐椅更是热得烫手。
现有技术中, 汽车都设有限制物厢盖不能向上向中翻转打开到构成90度以上仰角的装置,简称止仰装置。例如,连接引擎盖与车身的铰链设置有限位卡口,限制引擎盖只能打开一个小的角度,无法翻转打开到与水平面垂直,更无法翻转到遮盖住前窗玻璃来遮阳减晒。图23是现有技术中引擎盖铰链的实物图,限位卡口32就是它的止仰装置,它使引擎盖只能打开约40度角。这样设计是因为引擎盖比较沉重,要关上盖子时,盖子重量刚好用来帮助人们放下盖子,(相反,如果打开到构成大于90度的仰角时,引擎盖的重量会阻碍人们合上盖子的操作。) 另一个好处是,当支起引擎盖的支撑杆时,引擎盖的部分重量压在支撑杆上,使支撑结构更牢固更安全。止仰卡口是止仰装置的一种。现有技术中,后备厢盖也设有止仰装置。图23中,转轴501A将长短两个条状物铰接在一起;安装时,长条状物固接于引擎盖,短条状物与车体固接在一起,短条状物也可视为车体的一部分。在本专利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中,为简明起见,都将短条状物视为车体而不画出来。
综上所述现有汽车的物厢,其结构特点是:1,物厢只有一个厢盖,当厢盖打开时,机器和物品外露不受保护。2,物厢的厢盖设有止仰装置,限制物厢打开的仰角不超过90度,现实中引擎盖的翻转角度都不超过60度。3,物厢盖最大限度地打开时,其整体而言是远离窗玻璃的, 现实中前窗玻璃的几何中心到引擎盖的水平距离远远大于50CM且前窗玻璃与引擎盖的夹角也远大于45度。
综上所述现有汽车的物厢,其功能特点是:1,遮盖厢口,起到对物厢中机器或行旅物品的保护作用; 2,从形状颜色上跟整车造型相配合,起到美观的作用。也就是说,A:物厢盖打开时,物厢里的机器物品不受保护; B:物厢盖不能翻转到整体靠近前(或后)窗玻璃;C:物厢盖不具有遮挡窗玻璃防止阳光射入客厢的功能。
发明内容
1. 一种前置厢结构,其特征是: 在三厢式或二厢式汽车的前物厢设置有上层盖和下层盖这两层厢盖,上层盖和下层盖可同时盖合于前物厢,所述盖合包括锁紧盖合或不上锁盖合两种盖合方式; 上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或下层盖,包括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现有技术的铰链或合页或转榫-门臼或转轴-轴套; 当下层盖盖合时,上层盖可从盖合位置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直到遮盖前窗玻璃从而阻碍太阳光透过前窗射入客厢,也可从打开位置重新盖合到前物厢;当上层盖打开至最大限度时,其靠近或接触到前窗玻璃;车子停放时,采用,将上层盖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到靠近并遮盖前窗玻璃从而阻碍太阳光透过前窗射入客厢,这种方法,作为实现减晒降温的方法;同时,利用下层盖的盖合来保护物厢中的机器或物厢中的行旅物品;
所述汽车,是指三厢式汽车或二厢式汽车, 具有供司机或乘客乘坐的客厢;所述物厢是指用于安装机器或安放行旅物品的车厢, 在客厢前方的物厢称为前物厢也称为前置厢,在客厢后方的物厢称为后物厢也称为后置厢;对于发动机前置的三厢式轿车来说,前物厢也称为机头厢或引擎厢,后物厢称为行旅厢或后备厢或尾厢;二厢式汽车只有客厢和前物厢;
所述上层盖和下层盖,是指这两个厢盖盖合时的相对方位,处于上方的为上层厢盖,处于下方的为下层厢盖;厢盖的上表面是指:当厢盖盖合时,厢盖朝上的那一面, 厢盖的下表面是指:当厢盖盖合时,厢盖朝下的那一面,上下表面的命名和上下层盖的命名不因盖子翻转至不同位置而变化;
所述盖合,是指盖覆于物厢的厢口或机器厢的机器上面;
所述向客厢方向翻转,是指前物厢盖向上向后的方向翻转打开和打开后向后翻转,或,后物厢盖向上向前的方向翻转打开和打开后向前翻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 当上层盖从盖合位置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到最大限度时,上层盖翻转产生的仰角大于110度且上层盖与其对应窗的夹角小于30度且对应窗的水平投影的面积最少有30%与上层盖的水平投影重叠; 或者,当上层盖从盖合位置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到最大限度时, 上层盖与其对应窗的水平距离小于30厘米;
所述对应窗,是指某一个上层盖要遮盖的那个窗,具体是:前物厢上层盖的对应窗就是前车窗,后物厢上层盖的对应窗就是后车窗;
所述上层盖与对应窗的夹角是指:上层盖向客厢方向翻转到达最大限度的位置后,假设上层盖还能继续绕该转轴旋转到跟对应窗的窗玻璃接触,那么,从最大限度的位置到接触窗玻璃,上层盖所转过的角度就是上层盖与对应窗的夹角;
所述上层盖与其对应窗的水平距离是指,从该对应窗的几何中心到该上层盖的上表面所引的所有水平线段中,最短的水平线段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下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或上层盖,包括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现有技术的铰链或合页或转榫-门臼或转轴-轴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上层盖和下层盖可转动地套接在同一转轴且该转轴固定于车体,从而使上层盖和下层盖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上层盖和下层盖又都分别与车体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下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下层盖上表面有下陷的凹槽用来容置其它各层盖,上层盖收纳于该凹槽的状态就是上层盖的的盖合状态;上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下层盖,或,和下层盖可转动地套接在同一转轴且该转轴固定于车体, 从而使下层盖锁定情况下上层盖仍可以翻转打开或盖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 上层盖上表面的轮廓形状颜色与整车的外观相配合,上层盖是单片盖的单开门形式;下层盖是单开门或双开门或多开门形式,可向两侧打开或向前或向后打开。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上层盖与车体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机构,或者上层盖与下层盖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机构,以电动伸缩机构的伸缩来推动上层盖的盖合和打开;与电动伸缩机构连接的车体位置,包括车的前纵梁,或前翼子板的悬挂架;所述电动伸缩机构,包括现有技术的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推杆,或电动气压撑杆,或电动剪叉式伸缩机构,或电动旗杆式伸缩机构;所述电动机构的电源取自车载蓄电池,控制开关安装于驾驶室或制成遥控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上层盖与车体之间连接有无动力伸缩机构,或者上层盖与下层盖之间连接有无动力伸缩机构,以人力推拉上层盖来实现盖合和打开上层盖;与无动力伸缩机构连接的车体位置,包括车的前纵梁,或前翼子板的悬挂架,或前围板;所述无动力伸缩机构,包括现有技术的液压撑杆,或气压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在上层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层延长盖板,称为第一延长盖, 第一延长盖可滑动地连接于上层盖,滑轨的位置在盖子的两侧,即延长盖可沿车的纵向滑动;当第一延长盖滑动至与上层盖叠合的位置就是该第一延长盖的盖合状态,当第一延长盖滑离叠合位置就称为第一延长盖的打开;通过延长盖打开到预定的位置来扩大对窗玻璃的遮盖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第一延长盖与上层盖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机构,以电动伸缩机构的伸缩来推动延长盖的盖合和打开;所述电动伸缩机构,包括现有技术的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推杆,或电动气压撑杆,或电动剪叉式伸缩机构,或电动旗杆式伸缩机构,或车侧窗玻璃电动升降机构,或绳子电动卷扬机构;当采用车侧窗玻璃电动升降机构时,第一延长盖等同于侧窗玻璃来安装; 所述电动机构的电源取自车载蓄电池,控制开关安装于驾驶室或制成遥控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与上层盖套接第一延长盖的结构相同,第一延长盖套接有第二层延长盖;第二延长盖与上层盖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机构,以电动伸缩机构的伸缩来推动延长盖的盖合和打开;打开或盖合时,第一延长盖带动第二延长盖打开或收合,带动的机构与现有技术中消毒碗柜的多层抽屉结构相仿; 所述电动机构的电源取自车载蓄电池,控制开关安装于驾驶室或制成遥控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9或1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在上层盖的下表面或下层盖的上表面或延长盖的上表面或延长盖的下表面,最少有一处披覆有光伏太阳能板或光伏太阳能膜;车厢中安装有太阳能控制器和蓄电池,太阳能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光伏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和客厢的进气鼓风扇连接,从而构成一个现有技术的光伏太阳能供电系统;
所述蓄电池可以是现有汽车中的蓄电池,也可以是加装的另一个蓄电池;所述鼓气风扇可以是现有汽车的冷气进气扇,也可以是加装的风扇,风扇也是客厢与外界之间的风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将停于阳光下的车熄火并将客厢的进气扇置于外循环档,启动各伸缩机构将上层盖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到靠近并遮盖前窗玻璃从而阻碍太阳光透过前窗射入客厢,并将延长盖打开;启动太阳能控制器,各光伏太阳能板收集的电能,经太阳能控制器整合后,供给客厢的鼓气风扇驱动风扇运转,多余的电能由太阳能控制器调入蓄电池中储存,供车里的用电器使用,鼓风扇将外界的空气鼓进客厢形成对流空气而降温;从而,阳光的猛烈程度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成正比,形成良性循环,也构成一个负反馈系统; 从而能给客箱减晒降温。
有益效果。
1: 采用本专利方案,可以减少或阻止阳光从前或后窗进入客厢,从源头上阻止客厢内温度升高。
2: 采用本专利方案,可让空气流通,使从侧窗或其它地方进入客厢的热量不会在客厢里积聚。
3: 采用本专利方案,将物厢盖的功能能扩大到作为遮阳物,一物两用。不会影响车的外观。
4: 因通过电控原件翻动物厢盖,操作方便快捷。
5:车上可用来披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面积被有效扩大,又不影响车的原造形设计。
6:不启用本系统时,本系统收纳构成物厢的一部分,不影响整车的造型设计和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是在一部三厢式小轿车上,前后物厢都采用本专利的方法来减少或阻止阳光进入客厢。
图2是图1中的前物厢上层盖盖合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 汽车前物厢上层盖遮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 前物厢的上层盖下表面和下层盖上表面披覆了光伏太阳能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 前物厢的上层盖和下层盖同时打开立体示意图。
图6是第一个实施例中后物厢下层盖盖合时的立体示意图(未安装上层盖)。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汽车后物厢上层盖遮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 后物厢的上层盖下表面和下层盖上表面披覆了太阳能电池板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后物厢上层盖和下层盖都盖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后物厢上层盖和下层盖都盖合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后物厢下层盖打开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后物厢下层盖打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第二个实施例,后物厢延长盖收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专利第二个实施例,后物厢延长盖推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专利第三个实施例,后物厢延长盖收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专利第三个实施例,后物厢延长盖推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专利第四个实施例,后物厢延长盖收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专利第五个实施例,前物厢上层盖遮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专利的第六个实施例,电动推杆作用于铰链的另一端示意图。
图20是本专利的第七个实施例, 前物厢上层盖遮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专利的第七个实施例, 前物厢上层盖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22是太阳能供能与降温需求负反馈的电路原理图。
图23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引擎盖与车体的铰链。
图中: 101,前物厢上层盖; 102,后物厢上层盖; 3,延长盖;
201,前物厢下层盖; 202,后物厢下层盖; 3,延长盖;
5,转轴;501A,转轴;501B,转轴;501C,转轴; 502A,转轴;502B,转轴;502C,转轴;503A,转轴;503B,转轴;503C,转轴;
6,轴套;601A,前顶层板的轴套;601B,前底层板的轴套;
7,电动推杆;701电动推杆;702,电动推杆;703,电动推杆;
8,铰链;9,合页; 10,光伏太阳能板;11,下层盖下凹的容腔;12,盖子的折边;13,滑轨;1301,抽屉式滑轨;1303,抽屉式滑轨;14,摆动杆;15,微型剪叉式千斤顶;16,千斤顶的马达;
21,前纵梁;22,车轮;23,车门;24,锁孔;25,光伏太阳能板;26,车体尾部;2701,前窗玻璃;2702,后窗玻璃;28,四缸发动机;29,发电机;30前围板的水平延长板;31,止仰卡扣;32,前翼子板悬挂架;33,装配位;34,太阳能控制器;35,蓄电池;36,客厢进气风扇;37,延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12是本专利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例是在一部三厢式小轿车上应用了本专利的减晒降温方法。该车为发动机前置的前驱式轿车,所以前物厢是机器厢,后物厢是行旅厢也称后备厢。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前后物厢的上层盖都向上向客厢方向翻转,直到遮住前后窗,用这种方法来减少或阻止阳光进入客厢。
本实施例中,前物厢有上层盖和下层盖双重盖子。
参见图1和图3,上层盖101与绞链8固定连接,铰链8与车身可转动连接,转轴为501B,从而实现上层盖与车身的可转动连接,铰链8不设止仰装置,所以盖101可向后向上翻转到遮挡前风挡玻璃2701, 减少或阻止阳光从前风挡玻璃2701进入客厢。电动推杆701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车的前纵梁21, 转轴为501C;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上层盖101,转轴为501A, 图中电动推杆已伸展到设定的长度,上层盖101被推转到遮挡住前风挡玻璃2701,从而实现:减少或阻止客厢在太阳下受到的暴晒。
参见图2,图中电动推杆701收缩到预定位置, 上层盖101从图1的位置开始被拉而向前向下转动,直到盖合在机器上,汽车恢复常态可正常驾驶。上层盖盖合时,其外观颜色形状大小与整车配合。上层盖盖合的转动轨迹如图2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当需要从图2的位置打开上层盖101遮阳时,只要控制电动推杆伸展即可打开上层盖,又恢复到图1的状态。
本例中,电动推杆的电源取自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蓄电池,电动推杆的控制开关可以是遥控形式或安装于客厢内的按钮。
本专利的所有资料(包括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述的电动推杆,都是指广义的电动推杆,是指以电能为动力的各种伸缩杆,例如各种纯电动推杆,直线电机,电泵驱动的液压推杆,电泵驱动的充放气式伸缩机构。
图3是图1的汽车前物厢盖遮阳时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机器厢的下层盖由三片门页组成,也称为三开门结构,各片门页201分别通过合页9与车身构成可转动连接,(下层盖的中门板具体是连接于发动机仓前围板的水平延伸板30,以方便在上层盖101打开状态下能打开中门页201),中门页可向上向后翻转打开,两侧门页可向两边翻转打开,从而可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图中下层盖板右门页处于打开状态,左片和中间片门页处于盖合状态。本例中3片门页都设置有锁头,锁头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门页与门框的锁紧机构或厢盖与厢体的锁紧机构,3个锁头采用同一把钥匙。
图4图5是在图3中的前物厢的上层盖下表面和下层盖上表面披覆了光伏太阳能板25的示意图,图5为上层盖和下层盖同时打开。本专利的所有资料(包括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述的向阳面,是指:上层盖或下层盖或延长盖在完全打开状态时,其向上或向阳的一面。图5是图4中的前物厢的上层盖和下层盖同时打开的立体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后物厢有上层盖和下层盖双重盖子。
本实施例中,在现有技术的后备厢盖的居中位置,向下冲压出一个下凹的容腔11,作为容置上层盖及其推动元件的空间; 保留:原有的,后备厢盖与车身的连接机构。 (现有技术中,后备厢盖与车身的连接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大弧度的弧形铰链,如2015款北京奔驰E260L和天津夏利TJ7100UA, 另一类是采用四连杆机构的连接方式,如2013款雪弗兰新景程,本实施例中采用后者。参见图11和图12)。这样改造后的后备厢盖就是本实施例的后物厢下层盖202。(也不必改动现有技术的后备厢口的防水和导流结构。)如图6所示。
参见图1和图7和图8, 图7是图1中的汽车后部的立体示意图。本例中,后物厢的上层盖102是一个四方形的盒状盖子,三面带有折边12;两侧的折边分别与容腔11的两侧面铰接,从而上层盖可绕铰接转轴502A转动,从而,上层盖102可从容腔11中向上向前翻转,直到可遮挡住后窗2702,从而减少或阻止阳光从后风窗玻璃2702进入客厢。上层盖102的末端固接有延长杆37。电动推杆702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容腔11的两侧壁,转轴为502C, 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延长杆37,转轴为502B。图中电动推杆已收缩到设定的长度,上层盖102已被拉转到遮挡住后风挡玻璃2702,从而实现:减少或阻止客厢在太阳下受到的暴晒。
图8是将图7中的上层盖的下表面和下层盖的上表面都披覆光伏太阳能板。图中电动推杆702伸展到预定位置, 上层盖102从图8的位置开始被推而向后向下转动,直到盖合在机器上,就是图9和图10的状态,汽车恢复常态可正常驾驶。上层盖盖合的转动轨迹如图10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
上层盖102盖合时,其外观颜色形状大小与整车配合。当需要从图9或图10的位置打开上层盖201遮阳时,只要控制电动推杆收缩即可打开上层盖,又可恢复到图1的状态。
参见图11和图12,是第一个实施例中后物厢的下层盖打开的侧视图和立体视图。图中,上层盖盖合并收纳于下层盖的容腔中。现有技术中,后备厢盖与车身的连接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大弧度的弧形铰链,如2015款北京奔驰E260L和天津夏利TJ7100UA, 另一类是采用多连杆机构的连接方式,如2013款雪弗兰新景程,本实施例中采用后者。
参见图22,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收集的电能,经太阳能控制器整合后,供给客厢的鼓气风扇驱动风扇运转;多余的电能由太阳能控制器调入蓄电池中储存,供车里的用电器使用。所述鼓气风扇可以是现有汽车的空调进气扇,也可以是加装的风扇,风扇也是客厢与外界之间的风道。本实施例中,采用空调的进气扇作为鼓风扇,当开启停车遮阳状态时,鼓风扇将外界的空气鼓进客厢同时客厢里原有的空气通过汽车现有的排气孔排出(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鼓气风扇在汽车息火时自动处于与外界通风的外循环模式。少数车子要手动控制选择是外循环或是内循环)。所述蓄电池可以是现有汽车中的蓄电池,也可以是加装的蓄电池,(像2015款北京奔驰E260L就在行旅厢下方备胎仓的旁边装有第二蓄电池)。太阳能控制器可控制是否让蓄电池反向给鼓风扇供电,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加装第二蓄电池且蓄电池不反向给风扇供电。这样,在本例中,当打开上层盖车子处于防晒遮阳状态时,如果太阳光越猛烈,车内越需要流通降温,刚好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越大,风扇转速越快,形成良性循环,即形成负反馈系统; 如果太阳光越弱,车内越不需要流通降温,风扇不需高速转动或完全不需转动, 刚好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也不大,也形成负反馈; 光伏太阳能板也可以更换为可弯曲的柔性板或可弯曲的薄膜。
以上是对实施例一的说明。
显然,本例中后物箱盖的结构原理也可应用于前物箱。
显然,本例中后物箱盖的结构原理也可应用于前物箱。
参见图13和图14,是本专利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后物厢上层盖打开的立体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上层盖102是左右两侧带有折边12;两折边12的内侧都装有抽屉式的导轨的一半1301,在上层盖的盒腔中设置有延长盖3,延长盖是四面带有折边1203的浅盒状盖子,在两侧面折边的外侧都装有抽屉式的导轨的另一半1303,两半抽屉式的导轨1301和1303合成完整的一副导轨,从而使延长盖3可沿滑轨方向滑动;电动推杆703可转动地连接于上层盖的下底面和延长盖的横向折边1203。当电动推杆703伸展时,即可推动延长盖3从图13的位置向上滑动滑出上层盖的盒腔,参见图14,从而增加了对后风档玻璃的遮盖面积又增加了太阳能光伏板的安装面积,太阳能光伏板除可披覆于下层盖的上表面和上层盖的下表面之外,还可披覆于延长盖的下表面。
图15和图16是本专利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二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延长盖和上层盖的伸缩机构是一条刚性摆动杆14和推动该摆动杆转动的电动推杆703,摆动杆14铰接于上层盖下表面,转轴为503A。电动推杆703一端铰接于摆动杆的尾端,转轴为503B,另一端铰接于上层盖下表面,转轴为503C。当电动推杆703向左伸展带动摆动杆14顺时针转动时,就将延长盖3拉入上层盖101的盒腔中,就是图15所示状态;反之,电动推杆703向右收缩就带动摆动杆14逆时针转动,就将延长盖3推出上层盖101的盒腔,就是图16所示状态。
图17是本专利的第四个实施例,本施例与第二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延长盖3和上层盖101的伸缩机构是一架微形剪叉式千斤顶15,由千斤顶的电动机16带动叉臂开合,从而带动延长盖沿抽屉式滑轨上下滑动。剪叉式电动千斤顶是市售的成熟产品,其工作原理在此不详述。
图18是本专利的第五个实施例,本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器厢的下层盖201是单片盖板的单开门结构, 盖板即门页是一个凸字形的板状盖,通过合页9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本例中具体是连接于发动机仓前围板的水平延伸板30。下层盖201可向上向后翻转打开从而可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图中下层盖201处于盖合状态。盖板设置有电吸锁24。
图19是本专利的第六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翻转前物厢上层盖101的电动推杆701所在的位置是:前翼子板内侧前纵梁外侧前轮挡泥板上方的空间,电动推杆701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车身(本例中是在前翼子板的悬杆架的下方),转轴为501C;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铰链8的尾端,转轴为501A。当电动推杆701向客厢方向伸展时带动铰链8和上层盖101从图19的位置向下向前翻转盖合,转轴为501B,图中带箭头的虚线就是转动的轨迹;反之,电动推杆701向车前方的方向收缩就带动铰链8和上层盖101向上向后翻转,转轴为501B,直到遮挡前风挡玻璃2701, 就是图19的状态,从而减少或阻止阳光从前窗2701进入客厢。
参见图20图21,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前物厢有上层盖101和下层盖201这两层盖子。带底座的转轴501B固装于前物箱上面的装配位33,该转轴两端由里到外依次套接有下层盖的轴套601B和上层盖的轴套601A,轴套601A固接于上层盖,轴套601B固接于下层盖,从而使下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和可转动地连接于上层盖,同理,上层盖也与车身可转动连接和与下层盖可转动连接。
参见图20,上层盖101翻转到遮挡前风挡玻璃2701, 减少或阻止阳光从前风挡玻璃2701进入客厢。前窗到上层盖101的水平距离约为10CM。电动推杆701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具体位于前翼子板的悬挂架32的内侧前轮挡泥板的上方,转轴为501C;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上层盖101,转轴为501A, 图中电动推杆已伸展到设定的长度,上层盖101被推转到遮挡住前风挡玻璃2701,从而实现:减少或阻止客厢在太阳下受到的暴晒,为简明起见,另一侧的电动推杆图中没画出来。
图21中虚线两头的圆孔是安装时要对齐的螺丝固定孔。本例中,电动推杆的电源取自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蓄电池,电动推杆的控制开关可以是遥控形式或安装于客厢内的按钮。
本专利的所有资料(包括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述的电动推杆,都是指广义的电动推杆,是指以电能为动力的各种伸缩杆,例如各种纯电动推杆,直线电机,电泵驱动的液压推杆,电泵驱动的充放气式伸缩机构。

Claims (10)

1.一种前置厢结构,其特征是: 在三厢式或二厢式汽车的前物厢设置有上层盖和下层盖这两层厢盖,上层盖和下层盖可同时盖合于前物厢,所述盖合包括锁紧盖合或不上锁盖合两种盖合方式; 上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或下层盖,包括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现有技术的铰链或合页或转榫-门臼或转轴-轴套; 当下层盖盖合时,上层盖可从盖合位置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直到遮盖前窗玻璃从而阻碍太阳光透过前窗射入客厢,也可从打开位置重新盖合到前物厢;当上层盖打开至最大限度时,其靠近或接触到前窗玻璃;车子停放时,采用,将上层盖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到靠近并遮盖前窗玻璃从而阻碍太阳光透过前窗射入客厢,这种方法,作为实现减晒降温的方法;同时,利用下层盖的盖合来保护物厢中的机器或物厢中的行旅物品;
所述汽车,是指三厢式汽车或二厢式汽车, 具有供司机或乘客乘坐的客厢;所述物厢是指用于安装机器或安放行旅物品的车厢, 在客厢前方的物厢称为前物厢也称为前置厢,在客厢后方的物厢称为后物厢也称为后置厢;对于发动机前置的三厢式轿车来说,前物厢也称为机头厢或引擎厢,后物厢称为行旅厢或后备厢或尾厢;二厢式汽车只有客厢和前物厢;
所述上层盖和下层盖,是指这两个厢盖盖合时的相对方位,处于上方的为上层厢盖,处于下方的为下层厢盖;厢盖的上表面是指:当厢盖盖合时,厢盖朝上的那一面, 厢盖的下表面是指:当厢盖盖合时,厢盖朝下的那一面,上下表面的命名和上下层盖的命名不因盖子翻转至不同位置而变化;
所述盖合,是指盖覆于物厢的厢口或机器厢的机器上面;
所述向客厢方向翻转,是指前物厢盖向上向后的方向翻转打开和打开后向后翻转,或,后物厢盖向上向前的方向翻转打开和打开后向前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 当上层盖从盖合位置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到最大限度时,上层盖翻转产生的仰角大于110度且上层盖与其对应窗的夹角小于30度且对应窗的水平投影的面积最少有30%与上层盖的水平投影重叠; 或者,当上层盖从盖合位置向客厢方向翻转打开到最大限度时, 上层盖与其对应窗的水平距离小于30厘米;
所述对应窗,是指某一个上层盖要遮盖的那个窗,具体是:前物厢上层盖的对应窗就是前车窗,后物厢上层盖的对应窗就是后车窗;
所述上层盖与对应窗的夹角是指:上层盖向客厢方向翻转到达最大限度的位置后,假设上层盖还能继续绕该转轴旋转到跟对应窗的窗玻璃接触,那么,从最大限度的位置到接触窗玻璃,上层盖所转过的角度就是上层盖与对应窗的夹角;
所述上层盖与其对应窗的水平距离是指,从该对应窗的几何中心到该上层盖的上表面所引的所有水平线段中,最短的水平线段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下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或上层盖,包括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现有技术的铰链或合页或转榫-门臼或转轴-轴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上层盖和下层盖可转动地套接在同一转轴且该转轴固定于车体,从而使上层盖和下层盖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上层盖和下层盖又都分别与车体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下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身,下层盖上表面有下陷的凹槽用来容置其它各层盖,上层盖收纳于该凹槽的状态就是上层盖的的盖合状态;上层盖可转动地连接于下层盖,或,和下层盖可转动地套接在同一转轴且该转轴固定于车体, 从而使下层盖锁定情况下上层盖仍可以翻转打开或盖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 上层盖上表面的轮廓形状颜色与整车的外观相配合,上层盖是单片盖的单开门形式;下层盖是单开门或双开门或多开门形式,可向两侧打开或向前或向后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上层盖与车体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机构,或者上层盖与下层盖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机构,以电动伸缩机构的伸缩来推动上层盖的盖合和打开;与电动伸缩机构连接的车体位置,包括车的前纵梁,或前翼子板的悬挂架;所述电动伸缩机构,包括现有技术的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推杆,或电动气压撑杆,或电动剪叉式伸缩机构,或电动旗杆式伸缩机构;所述电动机构的电源取自车载蓄电池,控制开关安装于驾驶室或制成遥控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上层盖与车体之间连接有无动力伸缩机构,或者上层盖与下层盖之间连接有无动力伸缩机构,以人力推拉上层盖来实现盖合和打开上层盖;与无动力伸缩机构连接的车体位置,包括车的前纵梁,或前翼子板的悬挂架,或前围板;所述无动力伸缩机构,包括现有技术的液压撑杆,或气压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在上层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层延长盖板,称为第一延长盖, 第一延长盖可滑动地连接于上层盖,滑轨的位置在盖子的两侧,即延长盖可沿车的纵向滑动;当第一延长盖滑动至与上层盖叠合的位置就是该第一延长盖的盖合状态,当第一延长盖滑离叠合位置就称为第一延长盖的打开;通过延长盖打开到预定的位置来扩大对窗玻璃的遮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第一延长盖与上层盖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机构,以电动伸缩机构的伸缩来推动延长盖的盖合和打开;所述电动伸缩机构,包括现有技术的电动推杆,或电动液压推杆,或电动气压撑杆,或电动剪叉式伸缩机构,或电动旗杆式伸缩机构,或车侧窗玻璃电动升降机构,或绳子电动卷扬机构;当采用车侧窗玻璃电动升降机构时,第一延长盖等同于侧窗玻璃来安装; 所述电动机构的电源取自车载蓄电池,控制开关安装于驾驶室或制成遥控器。
CN201610990761.5A 2016-11-10 2016-11-10 车载前置厢结构 Pending CN108068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0761.5A CN108068892A (zh) 2016-11-10 2016-11-10 车载前置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0761.5A CN108068892A (zh) 2016-11-10 2016-11-10 车载前置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892A true CN108068892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15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0761.5A Pending CN108068892A (zh) 2016-11-10 2016-11-10 车载前置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889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8748A (zh) * 2016-09-24 2018-05-22 张伟文 一种汽车
CN110154714A (zh) * 2019-04-19 2019-08-23 厦门道塑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车载遮阳板
CN112243419A (zh) * 2018-06-08 2021-01-19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舱盖和机动车
CN113327512A (zh) * 2021-05-11 2021-08-31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数据采集模拟设备
CN113910192A (zh) * 2021-09-23 2022-01-11 深圳市奔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碰撞云台升降功能的巡逻机器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8748A (zh) * 2016-09-24 2018-05-22 张伟文 一种汽车
CN112243419A (zh) * 2018-06-08 2021-01-19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舱盖和机动车
CN112243419B (zh) * 2018-06-08 2023-04-28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舱盖和机动车
CN110154714A (zh) * 2019-04-19 2019-08-23 厦门道塑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车载遮阳板
CN113327512A (zh) * 2021-05-11 2021-08-31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数据采集模拟设备
CN113327512B (zh) * 2021-05-11 2022-05-17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数据采集模拟设备
CN113910192A (zh) * 2021-09-23 2022-01-11 深圳市奔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碰撞云台升降功能的巡逻机器人
CN113910192B (zh) * 2021-09-23 2022-12-27 深圳市奔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碰撞云台升降功能的巡逻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8892A (zh) 车载前置厢结构
CN108058748A (zh) 一种汽车
CN204659599U (zh) 一种登车脚踏板
CN109610968B (zh) 汽车滑移门系统和汽车
CN105857169B (zh) 一种警示装置
US20130068399A1 (en) Structural skeleton of a vehicle sunshade
CN108068891A (zh) 车载双侧轨多门页套合装置
CN207403813U (zh) 车载双侧轨多门页套合装置
KR20160141681A (ko) 자동차 우산겸 양산
GB2451126A (en) Vehicle with retractable cargo compartment
KR101402298B1 (ko) 자동차유리 차광용 롤블라인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 실내 환기장치
CN206202080U (zh) 一种多功能展销厢式车
CN107972457A (zh) 风冷型翼形遮阳装置
CN107985029A (zh) 一种使汽车减晒降温的新的方法
CN209258271U (zh) 一种用于电力抢修车收缩式车厢结构
CN106427744A (zh) 一种多功能展销厢式车
CN204472514U (zh) 一种太阳能自动遮阳篷骨架及包括该骨架的太阳能自动遮阳篷
WO2018054376A1 (zh) 一种汽车
CN208411675U (zh) 一种洗车机毛刷压力自适应系统
CN202491663U (zh) 轿车遮阳装置
CN206254775U (zh) 风冷型翼形遮阳装置
CN206107392U (zh) 电动三轮车
CN213799400U (zh) 一种扩展式高原多人供氧综合保障车
CN207274375U (zh) 一种汽车遮阳降温棚
CN216268604U (zh) 一种汽车雨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