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7274A -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7274A
CN108067274A CN201610988428.0A CN201610988428A CN108067274A CN 108067274 A CN108067274 A CN 108067274A CN 201610988428 A CN201610988428 A CN 201610988428A CN 108067274 A CN108067274 A CN 108067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carbide
hydrogen peroxide
sal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84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家辉
春田正毅
张少华
吕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9884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7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67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7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0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2Carb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5/00Peroxides; Peroxyhydrates; Peroxyacids or salts thereof; Superoxides; Ozonides
    • C01B15/01Hydrogen peroxide
    • C01B15/029Preparation from hydrogen and oxyge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碳化物为碳化钼或碳化钨,所述碳化钼为Mo2C和/或MoC,所述碳化钨为W2C和/或WC;碳化物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所述贵金属为金属钯、铂或金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浸渍法、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催化剂于氢氧直接合成双氧水反应中的应用。催化剂结合了贵金属与碳化物两者的特点,尤其是碳化钼与碳化钨具有类贵金属的性质,利用碳化物来催化制备双氧水,降低催化剂中贵金属的担载量,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简便易行,绿色环保,安全无毒,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可作为氧化剂、消毒剂、漂白剂、脱氧剂等,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化工、环保、电子、航天等行业。过氧化氢作为绿色氧化剂,使用后的产物为水和氧气,因此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绿色化学品。近年来,在新型的绿色化工领域中,双氧水作为绿色化学品广泛的应用于己内酰胺,环己酮,对苯二酚,环氧丙烷等产品的生产。正是双氧水的应用增加,过氧化氢的产量逐年增加,过氧化氢行业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目前,全球的过氧化氢总生产能力达到了2200万吨/年,并且过氧化氢生产能力以年平均8%~11%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过氧化氢行业发展同样迅速,过氧化氢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也逐步提高,2015年,国内年产过氧化氢达170万吨(以100%H2O2计)。过氧化氢生产方法有电解法、蒽醌法和氢氧直接合成法,其中蒽醌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过程主要包括氢化过程和氧化过程,过氧化氢经萃取分离后得到,同时蒽醌会进行循环使用。但是蒽醌法有明显的缺点:使用有机溶剂,在过程中有氢气、氧气、双氧水与有机溶剂的共存,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与传统蒽醌法相比,由氢、氧直接合成双氧水新工艺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原子经济、绿色经济的生产方法,因此,被认为是一次双氧水技术革命。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组成,反应液的组成等。
王树东等人以贵金属Pd、Pt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为活性组分,涂敷于分子筛-氧化物复合载体上制成整体式催化剂,有利于催化剂的稳定性,但是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催化剂颗粒大小不可控(CN104368374A)。而在另一篇专利中,王树东等人将镧系与钛,镍等组分复合,成型后用于蒽醌法双氧水的合成(CN101433843A)。郭洪臣等人以等离子体方法合成过氧化氢,通过DBD放电,可以连续的生产过氧化氢,该装置结构简单,但是高压放电导致的高能耗及安全问题不容小视(CN103435014B)。曹勇等人以铜基催化剂替代钯基催化剂用于双氧水的合成,此时反应气的组成也变成一氧化碳、氧气、水,导致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均较低(CN100457259C)。氢气氧气直接合成双氧水过程中常常加入酸和卤素,以此来抑制双氧水的分解与过度加氢。该专利报道将酸性基团与卤素基团直接对催化剂载体修饰,载体中同时具有磺酸基等酸性基团和卤素基团,因此减少了反应液中的卤素与酸性物质,达到了简化工艺,绿色生产的目的CN103717304A,可是该催化剂的酸性较低,生产效率较低。
过渡金属碳化物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良的催化性能被称为“类铂催化剂”,已经被应用于催化加氢、催化脱氢、催化加氢脱硫、二氧化碳重整甲烷等过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在常压下碳化物催化剂易被氧化而失活,使碳化物催化剂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因此,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新的贵金属改性的碳化钼或者碳化钨催化剂,特别适用于通过直接合成制备过氧化氢,这些催化剂未表现出以上容易氧化失活的缺点,特别地,这些催化剂甚至当酸浓度增加时仍然具有保持恒定的选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纳米粒子,该催化剂结合了碳化物与贵金属两者的优势,使催化剂对于双氧水的制备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
所述碳化物为碳化钼或碳化钨,所述碳化钼为Mo2C和/或MoC,所述碳化钨为W2C和/或WC;碳化物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所述贵金属为金属钯、铂或金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与催化剂载体的质量比0.001:1~0.5:1(活性组分与催化剂载体的质量比优选为5%)。贵金属的粒径为0.5-20nm,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500m2/g,碳化物包括β-Mo2C、α-MoC、β-W2C、α-WC。
制备方法包括浸渍法、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
上述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将钼盐或钨盐与可溶性贵金属盐分别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在一定温度下(50~100℃)(优选温度为80℃)加热搅拌1~24小时(优选2小时),静置0.5~8小时(优选为4小时),然后在60~150℃(优选温度为110℃)下烘干,再在450~900℃(优选温度为550℃)空气气氛下焙烧1~6小时(优选为2小时),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将催化剂前驱体放置于石英反应器中,在CH4/H2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碳化,在室温至100~300℃(优选温度为300℃)时,升温速率为5~10℃/min(优选升温速率为5℃),在100~300℃到碳化终温600~900℃(优选温度为700℃)时,升温速率为1~5℃/min(优选升温速率为1℃/min),在碳化温度终温下,恒温30~240min(优选时间为120min),在氩气气氛下降至室温,用含有微量氧的1%O2/Ar钝化6~24h(优选12小时),最后获得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
所述可溶性贵金属盐包括硝酸盐,氯酸盐,醋酸盐;
具体的,钯盐选自硝酸钯,氯化钯,醋酸钯,铂盐选自硝酸铂,氯化铂,醋酸铂,金盐选自氯化金、四氯金酸、四氯金酸钠;
所用钼盐为仲钼酸盐,钨盐包括钨酸钠、钨酸钾、钨酸铵。
碳化物合成过程中,还原性气氛中甲烷CH4与氢气H2的比例为5:1~1:5,优选比例为1:4。
将钼盐或钨盐与可溶性贵金属盐分别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加热搅拌1~24小时,静置2小时,然后在110℃下烘干,再在550℃空气气氛下焙烧1~6小时,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将活性组分的前驱体压成20~40目,称取反应所需样品放置于石英反应器中,在CH4/H2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碳化,在室温至300℃时,升温速率为5℃/min,在300℃到碳化终温600~900℃时,升温速率为1℃/min,在碳化温度终温下,恒温120min,在氩气气氛下降至室温,用含有微量氧的1%O2/Ar钝化12h,最后获得贵金属改性的碳化物催化剂。
钼盐或钨盐与可溶性贵金属盐的加入量按活性组分和催化剂载体计,活性组分与催化剂载体的质量比为0.001:1~0.5:1,优选为0.05:1。
过渡金属碳化物是同时具有共价键、离子键和过渡金属特性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电子性质和磁性质上类似贵金属,其电导率、Hall因子、磁自旋和热熔值都与贵金属相近。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类贵金属性质的重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碳化物属于间充型化合物,碳原子占据在金属原子之间的空隙,导致晶格发生扩张,过渡金属d带收缩,表现为碳化物表面碳化学键能很高,从而使碳化物的表面性质和吸附性质与贵金属相似;另一方面,碳化物中的碳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存在电子转移,碳原子外层s电子会向过渡金属原子的d轨道发生偏移,导致过渡金属外层电子结构与贵金属相似。但是,钼与钨的储量丰富,相比贵金属价格便宜,因此通过碳化物与贵金属相互作用,一方面碳化物替代贵金属能够减少贵金属的使用量,降低催化剂成本,另一方面,贵金属和碳化物相互作用能够提高贵金属的催化剂效率,进而在双氧水生产中获得最大效益。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催化剂于氢氧直接合成双氧水反应中的应用,将甲醇与硫酸水溶液混合,加入NaBr及催化剂,在一定压力的氢气、氧气及氩气混合气氛下反应。
所述的反应体系各组分的质量比为:
甲醇和硫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1~1:4,溴化钠的浓度为0.001~1mol/L,所述硫酸水溶液浓度为0.2~4mol/L,气体压力为0.5~10Mpa,气体组成比为H2/O2/N2=1~5%:2~20%:75~97%,反应的温度为-5~40℃,反应的时间为10分钟~10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催化效率高,且降低了贵金属的负载量,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催化剂结合了贵金属与碳化物两者的特点,尤其是碳化钼与碳化钨具有类贵金属的性质,利用碳化物来催化制备双氧水,降低催化剂中贵金属的担载量,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简便易行,绿色环保,安全无毒,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极大的市场应用价值,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制备5%Pd/Mo2C的样品,分别称取Pd(NO3)2·nH2O 0.0662g和(NH4)6Mo7O24·4H2O 1.039g分别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溶液。
(2)将上述溶液相互混合,80℃下搅拌2~3h,静置2h,然后在110℃下烘干,再在550℃空气气氛下焙烧4h,制得PdMoOx催化剂。
(3)将PdMoOx压成20~40目,称取反应所需样品放置于石英反应器中,在CH4-H2(CH4/H2=1:4)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碳化,在室温至300℃时,升温速率为5℃/min,在300℃到碳化终温(700℃)时,升温速率为1℃/min,在碳化终温下,恒温120min,在氩气气氛下降至室温,用含有微量氧的1%O2/Ar钝化12h,最后获得5%Pd/Mo2C催化剂。
实施例2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制备前驱体过程中的反应的温度调变为50℃,可得产物5%Pd/Mo2C-PdMoO-50催化剂。
实施例3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碳化过程中的升温速率改为5℃/min,可得产物5%Pd/Mo2C-5催化剂。
实施例4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制备前驱体过程中的焙烧温度改为800℃,可得产物5%Pd/Mo2C-PdMoO-800催化剂。
实施例5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制备5%Pd/WC的样品,但将钼酸铵改成偏钨酸铵,称取其质量0.7693g,可得产物5%Pd/WC。
实施例6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制备5%Au/Mo2C的样品,但硝酸钯改成氯金酸,其中氯金酸的质量改为0.0639g,可得产物5%Au/Mo2C。
实施例7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制备5%Pd/Mo2C的样品,但硝酸钯改成醋酸钯,其中醋酸钯的质量改为0.0645g,可得产物5%Pt/Mo2C。
实施例8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制备5%Pt/Mo2C的样品,但采用不同的铂盐,氯铂酸硝酸钯改成氯化铂,其中氯化铂的质量改为0.1177g,可得产物5%Pt/Mo2C。
实施例9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碳化温度改成800℃,可得产物5%Pd/Mo2C-800催化剂。
实施例10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碳化温度改成400℃,可得产物5%Pd/Mo2C-400催化剂。
实施例11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碳化气氛改为CH4,可得产物5%Pd/Mo2C-CH4催化剂。
实施例12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碳化气氛改为不同比例的CH4和H2,这里的比例包括CH4:H2=1:10~10:1,可得产物5%Pd/Mo2C-CH4:H2催化剂。
实施例13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碳化时间120min改为30min,可得产物5%Pd/Mo2C-30催化剂。
实施例14
用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但将碳化过程中的升温速率改为5℃/min,可得产物5%Pd/Mo2C-5催化剂。
实施例15
称取20mg 5%Pd/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1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16
称取20mg 5%Pt/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1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17
称取20mg 5%Au/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1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18
称取20mg 5%Pd/W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1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20℃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19
称取20mg 1%Pd/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3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20
称取20mg 1%Pd/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3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21
称取20mg 1%Pd/Mo2C催化剂,加入10ml甲醇,15ml浓度为3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22
称取20mg 1%Pd/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3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5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5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20℃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23
称取20mg 1%Pd/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3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1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3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24
称取20mg 1%Pd/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3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h,保持搅拌速度为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25
称取20mg 1%Pd/Mo2C催化剂,加入20ml甲醇,5ml浓度为3mol/l的稀硫酸溶液,同时加上100μl浓度为0.01mol/l的溴化钠溶液,首先将6%H2/N2充入100ml的反应釜中,置换三次,然后充入2MPa 6%H2/N2气体,最后充入2MPa 10%O2/N2气体,将反应釜保持在恒温5℃水浴中保持10h,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pm开启机械搅拌器。对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反应后的溶液利用硫酸铈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来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进行滴定,获得双氧水的含量。
实施例15-25的反应效果数据列于表1中。
表1

Claims (10)

1.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物为碳化钼或碳化钨,所述碳化钼为Mo2C和/或MoC,所述碳化钨为W2C和/或WC;碳化物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所述贵金属为金属钯、铂或金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与催化剂载体的质量比0.001:1~0.5:1,贵金属的粒径为0.5-20nm,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500m2/g,碳化物包括β-Mo2C、α-MoC、β-W2C、α-WC。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浸渍法、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
4.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钼盐或钨盐与可溶性贵金属盐分别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在50~100℃温度下,加热搅拌1~24小时,静置0.5~8小时,然后在60~150℃下烘干,再在450~900℃空气气氛下焙烧1~6小时,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将催化剂前驱体放置于石英反应器中,在CH4/H2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碳化,在室温至100~300℃时,升温速率为5~10℃/min,在100~300℃到碳化终温600~900℃时,升温速率为1~5℃/min,在碳化温度终温下,恒温30~240min,在氩气气氛下降至室温,用含有微量氧的1%O2/Ar钝化6~24h,最后获得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溶性贵金属盐包括硝酸盐,氯酸盐,醋酸盐;
具体的,钯盐选自硝酸钯,氯化钯,醋酸钯;
铂盐选自硝酸铂,氯化铂,醋酸铂;
金盐选自氯化金、四氯金酸、四氯金酸钠;
所用钼盐为仲钼酸盐;钨盐包括钨酸钠、钨酸钾、钨酸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碳化物合成过程中,还原性气氛中甲烷CH4与氢气H2的比例为5:1~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钼盐或钨盐与可溶性贵金属盐分别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加热搅拌1~24小时,静置2小时,然后在110℃下烘干,再在550℃空气气氛下焙烧1~6小时,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将活性组分的前驱体压成20~40目,称取反应所需样品放置于石英反应器中,在CH4/H2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碳化,在室温至300℃时,升温速率为5℃/min,在300℃到碳化终温600~900℃时,升温速率为1℃/min,在碳化温度终温下,恒温120min,在氩气气氛下降至室温,用含有微量氧的1%O2/Ar钝化12h,最后获得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的碳化物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钼盐或钨盐与可溶性贵金属盐的加入量按活性组分和催化剂载体计,活性组分与催化剂载体的质量比为0.001:1~0.5:1。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于氢氧直接合成双氧水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甲醇与硫酸水溶液混合,加入NaBr及催化剂,在一定压力的氢气、氧气及氩气混合气氛下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反应体系各组分的质量比为:
甲醇和硫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1~1:4,溴化钠的浓度为0.001~1mol/L,所述硫酸水溶液浓度为0.2~4mol/L,气体压力为0.5~10Mpa,气体组成比为H2/O2/N2=1~5%:2~20%:75~97%,反应的温度为-5~40℃,反应的时间为10分钟~10小时。
CN201610988428.0A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Pending CN108067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8428.0A CN108067274A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8428.0A CN108067274A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7274A true CN108067274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15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8428.0A Pending CN108067274A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727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012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超高分散的高负载量Pd/α-MoC负载型催化剂合成与应用
CN113351235A (zh) * 2021-05-17 2021-09-07 浙江工业大学 钯/碳化钼复合材料作为对硝基苯酚还原催化剂的应用
CN114214659A (zh) * 2022-01-12 2022-03-22 安徽大学 一种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838943A (zh) * 2022-11-30 2023-03-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电催化生产过氧化氢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8365A (zh) * 1997-05-05 1998-11-11 阿克佐诺贝尔公司 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994560A (zh) * 2006-12-21 2007-07-1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碳化钨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7243A (zh) * 2008-10-23 2009-04-29 中山大学 高比表面积碳化钨微球与负载型催化剂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3623820A (zh) * 2013-11-07 2014-03-12 江苏大学 一种碳化物促进的贵金属蒽醌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4707636A (zh) * 2015-02-02 2015-06-17 北京大学 Pt/α-MoC1-x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CN104815682A (zh) * 2015-03-31 2015-08-0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高分散负载型钯/碳化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3274A (zh) * 2015-05-18 2015-09-2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纯α相碳化钼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8365A (zh) * 1997-05-05 1998-11-11 阿克佐诺贝尔公司 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994560A (zh) * 2006-12-21 2007-07-1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碳化钨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7243A (zh) * 2008-10-23 2009-04-29 中山大学 高比表面积碳化钨微球与负载型催化剂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3623820A (zh) * 2013-11-07 2014-03-12 江苏大学 一种碳化物促进的贵金属蒽醌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4707636A (zh) * 2015-02-02 2015-06-17 北京大学 Pt/α-MoC1-x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CN104815682A (zh) * 2015-03-31 2015-08-0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高分散负载型钯/碳化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3274A (zh) * 2015-05-18 2015-09-2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纯α相碳化钼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BURCHP.R.ELLIS: "An investigation of alternative catalytic approaches for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from hydrogen and oxyge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俞燕等: "碳纳米管、碳化钨在直接法合成过氧化氢中的应用", 《工业催化》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012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超高分散的高负载量Pd/α-MoC负载型催化剂合成与应用
CN111250121B (zh) * 2018-11-30 2021-07-1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超高分散的高负载量Pd/α-MoC负载型催化剂合成与应用
CN113351235A (zh) * 2021-05-17 2021-09-07 浙江工业大学 钯/碳化钼复合材料作为对硝基苯酚还原催化剂的应用
CN113351235B (zh) * 2021-05-17 2022-06-28 浙江工业大学 钯/碳化钼复合材料作为对硝基苯酚还原催化剂的应用
CN114214659A (zh) * 2022-01-12 2022-03-22 安徽大学 一种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838943A (zh) * 2022-11-30 2023-03-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电催化生产过氧化氢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5838943B (zh) * 2022-11-30 2023-10-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电催化生产过氧化氢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4253B2 (ja) 金属酸化物支持体を用いた乾式改質触媒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合成ガスの製造方法
CN108067274A (zh) 一种制备双氧水用贵金属改性碳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085199A (zh) 一种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874540B (zh) 用于h2o2合成的催化剂及制备此种催化剂的方法
CN108993577A (zh) 一种苯加氢制环己基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98924A (zh) 一种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694009A (zh) 合金催化剂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制备低碳二元醇的方法
CN112390704B (zh) 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甲醇和乙酸的方法
CN108067220A (zh) 一种双氧水合成用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11308A (zh) 水相直接合成Pt-Co双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及应用
CN103191744B (zh) 一种改性蛭石负载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0145A (zh) 一种乙酸加氢制备乙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12531B (zh) 一种烯属不饱和醇制备烯属不饱和醛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541554B (zh) 一种由β‑二酮加氢制备β‑二醇的方法
CN109277100A (zh) 一种以氧化铈为载体的钌基氨合成催化剂
CN110871075B (zh) 负载铁钴钾的二氧化锆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51473B (zh) 一种甘油溶液氢解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CN108126701B (zh) 一种合成气催化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57722B (zh) 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55031A (zh) 一种氢氧化镍负载钯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12993B (zh) 钯-钌双金属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加氢应用
CN106881084B (zh) 一种用于逆水煤气变换反应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399537B (zh) 一种具有高活性催化性能的反应构件
CN107754802A (zh) 一种用于碳酸乙烯酯加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26523A (zh) 短孔深的介孔zsm-5分子筛及其在制备吡啶碱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