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9077B -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29077B CN108029077B CN201680025553.XA CN201680025553A CN108029077B CN 108029077 B CN108029077 B CN 108029077B CN 201680025553 A CN201680025553 A CN 201680025553A CN 108029077 B CN108029077 B CN 1080290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anning
- positioning
- portable electronic
- beacon
- d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04—Details
- G01S1/042—Transmitters
- G01S1/0428—Signal deta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009—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information to remote stations
- G01S5/0018—Transmission from mobile station to base station
- G01S5/0036—Transmission from mobile station to base station of measured values, i.e. measurement on mobile and position calculation on base st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1—Determining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positioning, e.g. radio environment, state of mo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1—Determining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positioning, e.g. radio environment, state of mo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G01S5/017—Detecting state or type of mo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05—Deta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10—Position of receiver fixed by co-ordinating a plurality of position lines defined by path-difference measurements, e.g. omega or decca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14—Determining absolute distances from a plurality of spaced points of known 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以提高定位精度。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一扫描时长;收发器,用于以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器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第一定位结果,并根据第一定位结果确定平均扫描次数;收发器,还用于在平均扫描次数大于预设值时,以增大后的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在连续p个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第二定位结果,m、p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平均扫描次数调整扫描时长,提高了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定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定位系统,是采用无线定位技术对定位区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比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定位的系统。
通常,无线定位系统在实现时,会在定位区域中部署若干个无线信标,这些无线信标周期性地发射无线信号,定位区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强度进行定位计算。
下面,以蓝牙定位系统为例说明无线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蓝牙定位系统是基于蓝牙(Bluetooth)或者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等技术的无线定位系统。
蓝牙定位系统在实现时,会在定位区域部署若干个小型蓝牙信标(beacon)。每个beacon周期性广播beacon信号。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定位区域后,会接收到邻近的一个或多个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便携式电子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进行定位计算,得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定位区域中的位置。
通常,beacon之间相互独立地运行,beacon之间没有连接,无法采用协同机制,这会导致不同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之间会相互干扰,进而造成便携式电子设备无法正确接收beacon信号。
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根据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进行定位,因此,当便携式电子设备无法正确接收beacon信号时,其定位精度会降低。
综上,如何提高无线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定位方法,用以提高无线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位方法。
该方法中,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一个定位区域中的至少一个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该定位区域内的beacon发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这里,记为“第一广播周期”)。
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确定的第一广播周期确定扫描时长(这里,记为“第一扫描时长”),并以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是按照扫描时长进行定位计算的,在一个扫描时长内,得到一个定位位置。这里,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beacon信号,并根据在该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定位结果(这里,称为“第一定位结果”),该第一定位结果中包括m个定位位置。所述m个定位位置中第k个定位位置是根据所述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中第k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的,m为大于1的整数。
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获取的第一定位结果中的m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
其中,该平均扫描次数为该m个第一扫描时长内,定位结果中不同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的平均值,用于表征相同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
若平均扫描次数较大,则说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较慢,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来自同一beacon的beacon信号数量较多;若平均扫描次数较小,则说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较快,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来自同一beacon的beacon信号数量较少。通过确定平均扫描次数,可衡量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m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大于预设的平均扫描次数阈值时,增大扫描时长(这里,将增大后的扫描时长记为“第二扫描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以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并根据在连续p个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包括另外p个定位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果,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中第j个定位位置是根据所述连续p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中第j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的,p为预设的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1且不大于p的整数。应理解:m与p可以是相等的,或者,m与p也可以是不相等的。
便携式电子设备按照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设置扫描时长,考虑到了扫描丢包率(一个扫描时长内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全部丢包的概率)与扫描时长的关系,可设置一个恰当的扫描时长,以降低扫描丢包率。
由于平均扫描次数越大,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相同的统计时长(即至少一个扫描时长)内能够收到更多的来自同一beacon的beacon信号,定位得到的定位位置出现跳变的概率越小,能够保证定位精度。通过预设平均扫描次数阈值,可避免定位位置出现跳变,进而保证了定位精度。在定位精度有保证的前提下,增大扫描时长,可降低扫描丢包率,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根据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确定的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且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中出现位置跳变,将所述第二扫描时长调小,直至再次获取的定位结果中包括的定位位置不出现位置跳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以第二扫描时长进行定位扫描后确定的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且再次获取的定位结果中包括的定位位置不出现位置跳变,则保持第二扫描时长不变,以避免定位位置出现跳变,进而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以第一扫描时长进行定位扫描后确定的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且再次获取的定位结果中包括的定位位置不出现位置跳变,则保持第一扫描时长不变,以避免定位位置出现跳变,进而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设置第一扫描时长时,可将第一扫描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的x倍。其中,x为定位区域中,beacon信号发射时可使用的频点个数,例如,x等于3.
后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介绍,扫描时长越长,扫描丢包率越小,在扫描时长不大于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x倍时,扫描丢包率随着扫描时长的增大迅速降低;当扫描时长大于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x倍时,扫描丢包率随着扫描时长的增大不再迅速下降。
同时,考虑到扫描时长越长,定位位置出现跳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调整扫描时长之前,初始进行定位扫描时,可将扫描时长设置为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x倍,可使得扫描时长能尽快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值,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
比如:在一个定位区域中,若beacon信号可使用的频点数为3,则将第一扫描时长设置为第一广播周期的3倍,可较容易地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上述定位结果时,可由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定位算法获取定位结果。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将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服务器,并从定位服务器处获得定位结果。
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进行定位计算的方法,可依据系统实现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比如:当定位服务器距离定位区域较近时,定位服务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便携式电子设备反馈定位结果,此时,可采用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的方法,可有效降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处理负荷,降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再比如:若便携式电子设备并不支持定位计算,此时也可采用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的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依据如下方法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即定位区域内beacon发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从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beacon信号中分离出n组beacon信号,n为正整数,每一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相同,不同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不同;
对于所述n组beacon信号中的每一组beacon信号,分别执行如下操作:根据一组beacon信号中所有beacon信号的接收时刻的顺序,计算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长,得到间隔时长序列;
按照预设第一阈值,从得到的间隔时长序列中筛选间隔时长,使得筛选出的各间隔时长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根据筛选出的所有间隔时长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该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
比如:对于每一组beacon信号,可将筛选后的时间间隔序列求平均值,得到该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
从得到的n个第二广播周期中,去掉与其他第二广播周期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的第二广播周期;
根据n个第二广播周期中剩余的所有第二广播周期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广播周期。
比如:可对筛选后剩余的所有第二广播周期平均值,并将得到的平均值对应到最近的广播周期的档位,该定位区域内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即第一广播周期。
该确定广播周期的方法考虑到了丢包的可能性,因此筛选掉了不准确的时间间隔和第二广播周期,保证得到较精确的第一广播周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实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beacon信号,可选地,收发器还用于将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服务器,并从定位服务器接收定位结果。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便携式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定位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至少一个beacon,可选地,还可包括定位服务器。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便携式电子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五方面,提供另一种定位方法。
该方法中,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一个定位区域中的至少一个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该定位区域内的beacon发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这里,记为“第一广播周期”)。
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广播周期确定扫描时长(这里,记为“第一扫描时长”),以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并根据在一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获取定位结果(这里,称为“第一定位结果”)。
便携式电子设备确定自身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与第二扫描时长的对应关系调整扫描时长(这里,将调整后的扫描时长记为“第二扫描时长”)。
便携式电子设备以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并根据在一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定位结果(这里,记为“第二定位结果”)。
可选地,第一扫描时长不等于第二扫描时长。
便携式电子设备按照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设置扫描时长,考虑到了扫描丢包率与扫描时长的关系,可设置一个恰当的扫描时长,以降低扫描丢包率。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越小,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相同的统计时长(即至少一个扫描时长)内能够收到更多的来自同一beacon的beacon信号,定位得到的定位位置出现跳变的概率越小,能够保证定位精度。通过预设移动速度阈值,可避免定位位置出现跳变,进而保证了定位精度。在定位精度有保证的前提下,增大扫描时长,可降低扫描丢包率,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与第一方面类似,可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确定为所述广播周期的x倍,可使得扫描时长能尽快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值,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例如,x等于3。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与第一方面类似,在获取上述定位结果时,可由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定位算法获取定位结果。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将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服务器,并从定位服务器处获得定位结果。可依据系统实现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可确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确定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提供了一种根据定位结果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的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采用与第一方面相同的方法确定第一广播周期。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实现第五方面的方法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五方面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beacon信号,可选地,收发器还用于将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服务器,并从定位服务器接收定位结果。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便携式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七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定位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至少一个beacon,可选地,还可包括定位服务器。
第八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五方面中便携式电子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种可选的硬件结构;
图3为一个蓝牙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扫描丢包率的曲线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扫描时长,进行定位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确定一个定位区域中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扫描时长,进行定位的另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9~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方案和优势,下文提供了详细描述。该详细描述通过使用框图、流程图等附图和/或示例,阐明了装置和/或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在这些框图、流程图和/或示例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这些框图、流程图或示例内的各个功能和/或操作,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硬件、软件、固件单独或共同实施,或者通过硬件、软件和固件的任意组合实施。
下面,介绍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定位系统。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定位系统。如图1所示,该无线定位系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定位区域(比如:图1中的定位区域1、定位区域2)。在每一个定位区域中部署多个信标beacon101,这些beacon101周期性地发送beacon信号,发送方式可以为广播发送。
该无线定位系统中还包括至少一个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为了简单示意,图中仅示出一个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在定位区域中,通常会收到来自多个beacon101的beacon信号,便携式电子设备102获取从各个beacon101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可自身进行定位计算,得到定位结果,应理解: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从定位服务器103或其他服务器获取定位区域(包括:定位区域1和定位区域2)的位置信息和全部beacon101的位置信息等,以便便携式电子设备102根据接收到的多个beacon101的RSSI,利用定位算法计算后参照从定位服务器103或其他服务器获取的信息确定定位位置。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无线定位系统还可包括定位服务器103。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可将从各个beacon101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103,定位服务器103进行定位计算,将定位计算得到的定位结果发送给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在部分实施例中,定位服务器还可确定扫描时长。
其中,beacon101为任何可以发送无线信号的设备。比如:beacon101可以为蓝牙信标、Zigbee信标、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信标、红外信标等等。
beacon101也可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制式可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IS-95、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TDD LTE)、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FDD LTE)、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dvanced)、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等。
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应支持beacon101的通信制式,即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可采用beacon101所采用的通信制式接收beacon101发射的beacon信号。
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为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beacon信号可为beacon101发送的导频信号或参考信号等,只要能够使得便携式电子设备102根据接收的信号进行定位即可。
便携式电子设备102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可参考图2。如图2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可包括:第一通信电路1021、处理器1023和存储器1024;可选地,还可以包括第二通信电路1022。
便携式电子设备102还可包括:显示屏、音频电路及其连接的麦克和扬声器、外部设备接口(比如:USB接口等)、摄像头等。
便携式电子设备102还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可在部分实施例中用于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102的移动速度。
处理器1023可完成处理和控制的功能,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中的其他器件。其中,处理器1023可通过调用存储器1024中的程序,以控制其他器件的工作。处理器1023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处理器1023可完成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确定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确定扫描时长、定位计算、确定平均扫描次数等操作。
存储器1024可用于存储程序,存储的程序可用于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102的各个器件。此外,存储器1024还可存储处理器1023运行中产生的中间变量数据等。
第一通信电路1021用于与图1所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的beacon101通信,接收来自beacon101的bcacon信号。处理器1023对第一通信电路1021接收的beacon信号进行处理,得到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能够识别beacon信号是来自于哪一个beacon101的。
通常,beacon信号中会包括发射该beacon信号的beacon的标识信息。比如:以蓝牙定位系统为例,beacon信号中包括如下信息:
通用唯一标识(Universal Unique IDentifier,UUID)字段,长度为128位(bit);
主要(major)字段,长度为16bit;
次要(minor)字段,长度为16bit。
beacon通过上述三个字段对自身进行标识。不同的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中,上述三个字段的组合不同。
比如:一个定位区域为一个商场的一个楼层中的区域A。
那么在进行无线定位系统的部署时,可通过UUID区分不同的商场,即不同的商场具有不同的UUID;通过major区分一个商场内的不同楼层,即在一个商场内,不同的楼层部署的不同beacon具有相同的UUID,但具有不同的major;通过minor区分同一楼层的不同区域,即在一个商场的同一楼层部署的不同beacon具有相同的UUID和major,但具有不同的minor。
需要指出的是,UUID、major和minor这三个字段本身并没有限定具体的定义(如通过UUID区分不同的商场等),在系统部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会收到来自多个beacon的beacon信号时,便携式电子设备可根据beacon信号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从接收的多个beacon信号中分离出不同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
具体地,结合图2所示的实现方式,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中的第一通信电路1021接收来自不同beacon101的beacon信号,第一通信电路1021将接收的多个beacon信号发给处理器1023,处理器1023从beacon信号中获取beacon101的标识信息,实现对多个beacon信号的分离。
若便携式电子设备102自身进行定位计算,则结合图2所示的实现方式,第一通信电路1021将接收的beacon信号发给处理器1023,处理器1023对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测量,或者,第一通信电路1021自身具有信号处理功能,对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处理器1023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定位计算。
若图1所示的无线定位系统还包括定位服务器103,则可由定位服务器103完成定位计算,此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2还可包括第二通信电路1022,用于与定位服务器103进行通信。
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102对接收的beacon信号进行测量得到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获知beacon信号来自于哪一个beacon101,便携式电子设备102通过第二通信电路1022将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以及beacon信号所来自的beacon101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与beacon信号中包括的标识信息相同或不同,只要能在定位服务器103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之间标识不同的beacon101即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103。可选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向定位服务器103发送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时,还可指示该信息是哪一个扫描时长内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
音频电路、扬声器和麦克风可提供用户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之间的音频接口。
显示屏用于显示处理器1023生成的图像数据,并可具有触控的功能,此时该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
第二通信电路1022与定位服务器103之间通信时可采用的通信制式可参考便携式电子设备102与beacon101之间的通信制式,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定位计算。
通常无线定位系统中,beacon会周期性广播beacon信号,比如:以200毫秒(ms)为广播周期发送beacon信号。
便携式电子设备会以一定的扫描时长(scan interval)进行定位扫描,在定位扫描过程中接收beacon信号。便携式电子设备每进行一次定位扫描,进行一次定位计算,得到一个定位位置,即便携式电子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
在一次定位计算过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会根据在一个扫描时长内收到的不同的beacon发送的不同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得到当前所处的位置。
比如:蓝牙定位系统中,便携式电子设备会根据收到的各个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an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进行定位计算。对于其他无线定位系统,可能会有其他用于表示接收信号强度的方法,不限于RSSI。这里,以蓝牙定位系统为例加以说明。
图3示出了一个蓝牙定位系统。该蓝牙定位系统部署在车库中,图3示出了该蓝牙定位系统中的一个定位区域。
该定位区域内共部署了8个beacon,编号从1到8,这些beacon可为图1中的beacon101。
图3中,用户手持便携式电子设备,距离beacon#2、beacon#3和beacon#6的直线距离最近。其中,beacon#2和beacon#3与用户位于同一车道,中间没有遮挡;beacon#6与用户之间有车辆遮挡。
便携式电子设备以扫描时长为间隔进行多次定位扫描。在不同的扫描时长内,均可以接收到上述3个beacon的信号,而接收到的来自beacon#2和beacon#3的beacon信号的RSSI要大于来自beacon#6的。
图3中,右侧示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来自各个beacon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竖线的长度越长,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beacon信号的强度越大。由图3可见,各个beacon以广播周期发送beacon信号。当扫描时长与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比值大于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个扫描时长内会收到来自同一个beacon的多个beacon信号。
在进行定位计算时,对于一个扫描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将收到的来自一个beacon的多个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值取平均,得到该扫描时长内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然后比较多个beacon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将最大值对应的beacon所在的位置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该扫描时长内所在的位置。
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将一个扫描时长内获得的所有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得到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并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的beacon信号所对应的beacon所在的位置,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该扫描时长内所在的位置。
比如:对于图3所示的定位扫描过程,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次扫描定位过程中,确定自身所在的位置为beacon#2所在的位置,这里可以将定位位置记为“2”,即编号为2的beacon所在的位置。
下面,解释一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定位精度、扫描丢包率、扫描时长等概念。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解释是为了让本申请更容易被理解,而不应该视为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1、定位精度与扫描丢包率
定位精度用于衡量便携式电子设备定位的准确性。对于beacon之间相互独立地运行,beacon之间没有连接,不能采用协同机制的情形(比如:蓝牙定位系统中,各个beacon之间通常无法进行干扰协同),不同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之间会相互干扰,这会导致便携式电子设备无法正确接收beacon信号,将这种现象称为“丢包”。
通常,对于定位精度影响最大的就是离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的位置最近的那个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的丢包。在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若最近的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全部丢包,必然会增大定位误差。这里,将在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最近的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全部丢包的概率称为扫描丢包率。扫描丢包率越高,定位精度越低。
因此,通过降低扫描丢包率,可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2、影响扫描丢包率的因素
1)扫描时长
申请人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验发现,扫描时长会影响扫描丢包率。通常,扫描时长越长,扫描丢包率越低。
为了描述清晰,将距离便携式电子设备最近的beacon所发射的beacon信号,称为“目标信号”。
在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会收到多个目标信号,只有这些目标信号在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全部丢包,才会造成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的丢包。
假设:由于干扰造成丢包的概率是一定的且各次丢包事件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在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一定的条件下,扫描时长越大,在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理论上可以接收到的目标信号的数量就越多,那么在这次定位扫描过程中所有目标信号全部丢包而造成的该次定位扫描过程中丢包的概率也就越低。
可见,扫描时长与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倍数s是决定扫描丢包率P_loss的一个因素。通常,在系统部署时,该s值为正整数,但并不排除该s值可配置为非整数,比如:2.5、3.5等。
假设在一个定位区域内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T_broadcast=200ms,目标信号单次丢包的概率为P(0<P<1)。
若扫描时长T_scan=200ms,即s=1,则在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理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最多只能接收到1个目标信号,则P_loss=P;
若扫描时长T_scan=800ms,即s=4,则在一次定位扫描过程中,理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最多能接收到4个目标信号,P_loss=P4,远小于s=1时的扫描丢包率。
2)beacon信号发射时可使用的频点个数
同频干扰会造成beacon信号的丢包。以蓝牙定位系统为例,该系统使用的是位于2.4GHz的工业、科学、医疗(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频段,该频段为公众可免费使用的频段。诸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lity,WiFi)、Zigbee等无线短距离通信系统均使用2.4GHz的ISM频段,这样,beacon信号就可能会受到同频干扰。
仍以蓝牙定位系统为例,若beacon信号发射时可使用3个频点:2402MHz、2426MHz和2480MHz,则系统中的各beacon在这3个频点上轮流发送beacon信号。假定这3个频点受到同频干扰的概率相等且相互独立,设为P0。
若s=1,同频干扰造成的扫描丢包率P_loss=P0;
若s=2,便携式电子设备会在2个频点上接收beacon信号,则P_loss=P0 2;
若s=3,P_loss=P0 3。
当s>3时,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上述3个频点都轮流接收过,扫描丢包率P_loss接近P0 3,随着s值的增大不会明显下降。
由此可见,s=3对于扫描丢包率曲线来说是一个拐点。当s<3时,随着s的增大,扫描丢包率P_loss加速衰减;当s>3时,随着s的增大,扫描丢包率P_loss的衰减速度开始放慢。
图4A示出了两种不同型号(手机型号1和手机型号2)的手机在室内走廊上的扫描丢包率曲线,图4B示出了上述两种不同信号的手机在十字路口处的扫描丢包率曲线。两个图中,横坐标为s,纵坐标为扫描丢包率P_loss。
由图4A和图4B可以看出,无论手机机型和定位区域,虽然具体的扫描丢包率的数值不尽相同,但是曲线的趋势是一致的,都是在s<3时,扫描丢包率P_loss随s增加而加速衰减,而当s>3时,衰减速度变慢,s=3为扫描丢包率曲线的拐点。
类似地,若beacon信号发射时可使用的频点个数为4个,则上述曲线的拐点可能出现在s=4处。在s<4时,扫描丢包率P_loss随s增加而加速衰减,而当s>4时,衰减速度变慢。
从上述影响扫描丢包率的两个因素——扫描时长和beacon信号发射时可使用的频点个数可见,在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一定的条件下,扫描时长越长,扫描丢包率越低。但是,当s大于beacon信号发射时可使用的频点个数时,扫描丢包率降低的速率大大变缓。
3、定位精度与扫描时长
如前所述,扫描时长越长,扫描丢包率越低。但是,扫描时长也不是越长越好。因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往往是移动的。扫描时长越长,一个扫描时长内便携式电子设备移动的距离越长,便携式电子设备可能在一个扫描时长能经过了多个beacon,定位的模糊度较大,定位精度相应较低。
此外,扫描时长越长,定位位置更新的延时就越大,用户体验越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扫描时长提高定位精度。要降低扫描丢包率;进一步地,还要尽量避免定位模糊,通过设置合适的扫描时长,保证定位位置更新的延时适中,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下面的描述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为图1中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2,beacon可为图1中的beacon101,定位服务器可为图1中的定位服务器103。
如前所述,扫描丢包率和s值相关,s是指扫描时长与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之间的比值,因此设置合适的扫描时长的前提是获知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此外,定位模糊度和定位延时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和beacon的部署密度有关。在一个定位区域中,beacon的部署密度通常是确定的,因此,要想提高定位精度,另一方面可能需要考虑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在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行衡量,以调整扫描时长时,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采用了下面的方式一。
方式一
根据至少一个扫描时长内的获取的定位结果确定平均扫描次数,设该至少一个扫描时长为统计时长。其中,该平均扫描次数为该统计时长内,定位结果中不同定位位置连续出现的次数的平均值,用于表征相同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若平均扫描次数较大,则说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较慢,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来自同一beacon的beacon信号数量较多;若平均扫描次数较小,则说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较快,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来自同一beacon的beacon信号数量较少。通过确定平均扫描次数,可用于衡量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了下面的方式二。
方式二
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移动速度对扫描时长进行调整。
下面,区分上述两种方式分别展开说明。
【方式一】
图5示出了采用方式一时,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扫描时长,进行定位的方法流程。该流程可由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501:接收beacon信号;
S502: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一个定位区域内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记为第一广播周期;
S503:根据确定的第一广播周期确定扫描时长,这里,记初始的扫描时长为第一扫描时长;
S504:以确定的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S505:根据在连续m个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包括m个定位位置的定位结果;
上述m个定位位置中第k个定位位置是根据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中第k个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的,m为预设的大于1的整数,k为大于1且不大于m的整数。
S506:根据获取的定位结果确定平均扫描次数;
即根据m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
S507:将确定的平均扫描次数与预设的平均扫描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确定的平均扫描次数大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则执行步骤S508;
若确定的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则执行步骤S509;
S508:增大扫描时长,比如:增大到第二扫描时长,其中,第二扫描时长大于第一扫描时长;之后返回步骤S504;
S509:判断步骤S505获取的定位结果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连续两次扫描获得的定位位置是否连续,若连续(即,未出现位置跳变),则执行步骤S510;若不连续,则执行步骤S511;
S510:确定扫描时长不变,返回步骤S504;
S511:缩短扫描时长,比如缩短到第三扫描时长,返回步骤S504。
可选地,在步骤S507的判断结果为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时,可直接执行步骤S510,即扫描时长不变,不再执行步骤S509的判断,也就不存在步骤S511了,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
上述各步骤中,若涉及对扫描时长的调整,可按照一定的步长进行调整。比如: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为200ms,步骤S503中确定的第一扫描时长为600ms,即上述s=3。这样设置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beacon信号可用的频点数为3。使用该s值,可获得相对较长的扫描时长以及相对较低的扫描丢包率,以保证较高的定位精度。
若按照步长调整扫描时长,步长可设置为广播周期的整数倍,比如: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为50ms,则可设置步长可以为50ms或者100ms。
此外,在步骤S503确定扫描时长,在步骤S504按照步骤S503中确定的扫描时长进行定位扫描之后,若通过步骤S508、步骤S510或步骤S511重新确定了一个扫描时长后(其中步骤S510确定扫描时长不变也可视为是重新确定了扫描时长,只不过确定的扫描时长和之前的扫描时长相等),重新进行定位扫描,得到新的定位结果,之后可再调整扫描时长,以实时调整定位精度。
或者,为了简化处理,考虑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个定位区域中移动速度变化不大,也可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再进行调整,一直以该调整后的扫描时长进行定位扫描,比如: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离开该定位区域之前都以该调整后的扫描时长进行定位扫描。
在实现时,可选地,可循环执行上步骤S504~步骤S511,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扫描时长,即通过上述判断步骤,扫描时长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连续两次扫描获得的定位位置连续,且连续预设次的循环,扫描时长均保持不变,则确定获得了一个最优扫描时长,后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时间长度可预先设定)可以以该最优扫描时长进行定位计算。
要想获得在一个定位区域的扫描时长,首先需要检测出来该定位区域内所部署beacon发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再通过上述s值的设置得到合适的扫描时长。
以蓝牙定位系统为例,beacon发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配置范围一般为50ms-5s。在同一个定位区域部署的beacon通常具有相同的广播周期。步骤S502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确定的是一个定位区域中各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诸如蓝牙定位系统等的无线定位系统,由于未采用干扰的协同机制,同一个定位区域中,beacon信号并不是严格地按照广播周期发送的,而是在设定好的广播周期基础上加入一个随机值δ,一般这个随机值δ在-10ms和10ms之间,满足均匀分布,即δ~U[-10ms,10ms]。例如,当广播周期设为200ms时,相邻两个beacon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90ms~210ms之间的一个随机数。这样就可以在没有干扰协同机制的情况下减小了beacon信号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尽量避免两个广播周期相同的beacon信号一旦发生“碰撞”,后续的信号会一直“碰撞”下去的情况。
步骤S502中,可采用图6所示的流程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如图6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601:从接收到的beacon信号中分离出不同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该步骤中接收的beacon信号可为步骤S501中接收beacon信号;
比如: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n个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将n个beacon依次编号为i=1..n,n为正整数。便携式电子设备对于每一个beacon i发送的beacon信号,可执行步骤S602,确定该beacon i的第二广播周期。
步骤S602中可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S6021:计算分离出的该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中前后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的接收时间间隔,得到时间间隔序列;
S6022: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差值阈值,从得到的时间间隔序列中筛选时间间隔,使得筛选出的各时间间隔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时间间隔差值阈值;
S6023:按照筛选出的时间间隔计算得到该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
S603:在执行完步骤S602之后,从得到的n个第二广播周期中,去掉与其他第二广播周期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广播周期差值阈值的第二广播周期;
S604:根据步骤S603筛选后剩余的第二广播周期确定第一广播周期。
图6所示的流程可针对一个定位区域,确定该定位区域内的beacon发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其中,步骤S601在分离beacon信号时,可采用前面所描述的第一通信电路1021与处理器1023分离beacon信号的方式。以图3所示的蓝牙定位系统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位于图3所示用户的位置的时候,共接收到附近3个beacon广播的beacon信号,这3个beacon分别是beacon#2、beacon#3和beacon#6。
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beacon信号可如图7所示。其中,横轴代表时间,实线线段代表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来自beacon#2的beacon信号,点划线线段代表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来自beacon#3的beacon信号,虚线线段代表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来自beaeon#6的beacon信号。而线段的长度表征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线段越长,接收信号强度越大。
如图7所示,beacon信号接收到的来自3个beacon的beacon信号是混杂在一起的,需要把来自每一个beacon的beacon信号分离出来。不同的beacon信号中包括beacon的标识信息不同,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收到beacon信号后,从中获取beacon的标识信息,根据获取的beacon的标识信息区分不同的beacon。
图6所示的流程中,在对于beacon i,子步骤S6021、子步骤S6022和子步骤S6023执行完毕之后,再执行beacon i+1的上述三个子步骤。实际上,也可以对于所有的beacon均执行子步骤S6021,之后再执行子步骤S6022,以此类推,只要是能针对每一个beacon i,确定该beacon i的第二广播周期即可。
子步骤S6021中,对于beacon i,计算前后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的接收时间间隔,得到时间间隔序列。
还是以图3所示的蓝牙定位系统为例,在分离完beacon信号之后,得到每个beaconi发射的所有beacon信号的接收时间,根据这个时间计算前后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的接收时间间隔,得到的时间间隔序列为:
beacon#2:197ms,205ms,198ms,387ms,191ms,206ms,199ms
beacon#3:396ms,194ms,402ms,201ms,196ms,193ms,205ms
beacon#6:411ms,408ms,593ms,387ms
子步骤S6022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将得到的每个beacon的时间间隔序列中的时间间隔进行筛选。
比如:设置一个时间间隔差值阈值,这里以30ms为例,计算时间间隔序列中每一个时间间隔与前一个时间间隔的差值Δt,若Δt<-30ms,则删除前一个时间间隔,保留本时间间隔;若-30ms≤Δt≤30ms,则本时间间隔和前一个时间间隔均保留;若Δt>30ms,则保留前一个时间间隔,删除本时间间隔。
设置该时间间隔阈值时,可参考随机值δ以及广播周期。比如:随机值δ的取值范围为-10ms~10ms,那么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来自同一beacon的相邻两个beacon信号之间的间隔与广播周期的差值的取值范围为-20ms~20ms,此时,可再加上10ms的保护间隔,因此可以将该时间间隔阈值设置为30ms,这样就能保证便携式电子设备准确判断前后接收到的两个beacon信号中间是否有丢包。
经过筛选后,beacon#2的时间间隔序列中387ms这个时间间隔被删除,beacon#3的时间间隔序列中396ms和402ms这两个时间间隔被删除,beacon#6的时间间隔序列中593ms这个时间间隔被删除。
筛选的目的是将时间间隔序列中的“异常点”筛选出去。如果前后相邻两个时间间隔的差值超出上述时间间隔阈值,则证明这两个时间间隔对应的接收到的beacon信号必然不是连续接收的,中间必然有丢包。如果前值小后值大,则证明后面的时间间隔对应的beacon信号存在丢包,因此需将后面的时间间隔删除;反之,如果前值大后值小,则证明前面的时间间隔对应的beacon信号存在丢包,因此需将前面的beacon信号删除。经过筛选后,保证了时间间隔序列中各时间间隔对应的接收到的beacon信号在时间上都是连续的。
子步骤S6023中,对于每一个beacon,可将筛选后的时间间隔序列求平均值,得到该beacon发射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
计算出来的结果是:beacon#2:199ms;beacon#3:198ms;beacon#6:402ms。
步骤S603中,计算上述得到的三个第二广播周期之间的差值,当差值超出预设的广播周期差值阈值时,删除大的第二广播周期。
步骤S602计算得到的第二广播周期中,beacon#6与beacon#2和beacon#3的第二广播周期的差值要超过广播周期差值阈值,比如:100ms,且beacon#6的第二广播周期大,因此删除beacon#6的第二广播周期。
可能由于如下原因造成beacon#6的第二广播周期较大:beacon#6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beacon#6发射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要远远小于从beacon#2和beacon#3接收到的beacon信号。这样beacon#6发射的beacon信号就更容易受到干扰,就更容易发生丢包。上述举例中,beacon#6发射的beacon信号中,没有两个连续的beacon信号被便携式电子设备正确接收,因此造成上述现象。
步骤S604中,可对步骤S603筛选后剩余的所有第二广播周期平均值,并将得到的平均值对应到最近的广播周期的档位,该定位区域内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即第一广播周期。
如前所述,beacon发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配置范围一般为50ms-5s,通常可配置的广播周期并不是在该区间内的任意值,而是可选的几个值,比如:5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以此类推。因此,可配置的广播周期被分为了若干个档位。步骤S604中,与得到的第二广播周期的平均值最接近的档位是200ms,因此,得到第一广播周期为200ms。
如前所述,在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行衡量,以调整扫描时长时,可采用方式二,根据至少一个扫描时长内获取的定位结果确定平均扫描次数,该平均扫描次数可用于衡量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下面,具体介绍步骤S503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确定自身的平均扫描次数,进而调整扫描时长的方法。
如前所述,定位模糊度和定位延时是由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和beacon的部署密度两个因素决定的。在一个定位区域中,beacon的部署密度是确定的,因此实际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决定了一个定位区域中的定位模糊度和定位延时。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可由每次定位扫描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变化率反映。当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慢时,要经过若干次定位扫描,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定位位置才会发生变化;当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快时,有可能每一次定位扫描得到的定位位置均不同,甚至连续两次定位扫描得到的定位位置会发生跳变。
以图3所示的蓝牙定位系统为例,比如: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图3所示的定位区域内移动的轨迹为:
beacon#4->beacon#3->beacon#2->beacon#1。
若连续两次定位扫描得到的定位位置分别为beacon#4和beacon#2,则定位位置发生跳变。
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行检测,以防止扫描时长过大而导致定位位置发生不连续的跳变。
下面举例说明扫描时长与定位位置之间的关系。
还是以图3所示的蓝牙定位系统为例,假设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定位区域内的移动轨迹为:beacon#4->beacon#3->beacon#2->beacon#1,便携式电子设备匀速移动。
若扫描时长为600ms时,即每600ms进行一次定位计算,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定位扫描过程,比如:7200ms后,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序列为:4,4,4,3,3,2,2,2,1,1,1,1。其中,数字表示beacon的编号。
当扫描时长为800ms时,每次定位计算的间隔变长,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每次定位扫描过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也变长,因此,定位计算出来的位置保持不变的个数会减小。与扫描时长600ms的情况相比,在经过同样长时间的定位扫描过程后,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序列为:4,4,4,3,3,2,2,1,1。
当扫描时长为1000ms时,同样定位扫描过程的时长不变,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序列为:4,4,3,2,1,1。这里定位位置3和2均只出现一次,说明只经过一次扫描,定位位置就由3跳到2,再由2跳到1,但是毕竟还是连续的位置跳变。
若继续增加扫描时长,那么就会出现由4跳到2或者由3跳到1这样的不连续的位置跳变。
假设步骤S502中确定的扫描时长为第一广播周期的x倍,x为定位区域中,beacon信号发射时可使用的频点个数。如前所述,s=x是扫描丢包率曲线的拐点。因此,步骤S502中,将扫描时长的初始值设置为x是较佳的,扫描时长的调整过程不会过长,容易获得较精确的定位结果。可选地,若x=3,则将扫描时长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广播周期的3倍。
步骤S504中,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beacon信号,并按照设置的扫描时长的进行定位计算。比如:在设置扫描时长的初始值后,按照该初始值进行定位扫描,得到至少一个扫描时长内的定位位置的序列,并对定位位置进行统计。
可依据定位区域的大小、定位精度的要求以及定位延时的要求,确定统计周期的大小。其中,定位区域越大,可以将统计周期设置的越大,以获得较精确的定位结果;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越高,也可设置越长的统计周期;对定位延时的要求越高,则需要相对设置越小的统计周期。可根据工程实践的具体要求而定。
可选地,统计周期可为整数个扫描时长,比如:12;统计周期也可为非整数倍的扫描时长,比如:8.3倍等。
平均扫描次数为在统计周期,即至少一个扫描时长内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序列中,平均每个beacon作为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
假设按照s=3设置扫描时长,第一广播周期为200ms,扫描时长为600ms,统计周期为7200ms,则在该统计周期内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序列为:
4,4,4,3,3,2,2,2,1,1。
其中,定位位置4的扫描次数为3,定位位置3的扫描次数为2,定位位置2的扫描次数为3,定位位置1的扫描次数为2,得到平均扫描次数为(3+2+3+2)/4=2.5。
有时,用户的行走路线是在某一个定位区域内来回行走,这样,同一定位位置会不连续地重复出现。例如在统计周期,即至少一个扫描时长内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序列中,得到的定位位置的序列为:
4,4,4,3,3,2,2,2,3,3,3,4,4。
其中,定位位置4不连续地出现2次,每次的扫描次数分别为3和2,定位位置3也不连续地出现2次,每次的扫描次数分别为2和3,定位位置2的扫描次数为3,得到的平均扫描次数为(3+2+2+3+3)/5=2.6次。
步骤S507中,将平均扫描次数与预设的平均扫描次数阈值进行比较,若平均扫描次数大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则执行步骤S508增大扫描时长,以获得更低的扫描丢包率。
平均扫描次数阈值可根据工程实践而定。根据定位精度要求,可将平均扫描次数阈值设置为2。当平均扫描次数大于2时,说明当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足以支持该扫描时长下的定位精度要求;若平均扫描次数变成1,说明每次定位扫描得到的定位位置均不相同,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轨迹是连续的,一旦某次定位扫描的定位结果不正确,就会使定位得到的移动轨迹变得不连续,导致定位体验变差。因此,设置将平均扫描次数阈值设置成2可以得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若平均扫描次数大于2,说明此时的扫描时长足以使定位计算得到稳定连续的移动轨迹,并且还有继续增加扫描时长的空间,此时,可增加扫描时长,直至平均扫描次数下降至2。可选地,可按照固定的补偿调整扫描时长,比如:50ms或者100ms。
若步骤S507中,得到的平均扫描次数小于平均扫描次数阈值,则步骤S509中进一步判断连续扫描获得的定位位置是否连续,若连续,则保持扫描时长不变;否则,执行步骤S511缩短扫描时长,直至定位位置连续。
【方式二】
图8示出了采用方式二时,便携式电子设备确定扫描时长,进行定位的方法流程。该流程可由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如图8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801:接收beacon信号;
S802: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一个定位区域内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记为第一广播周期;
S803:根据确定的第一广播周期确定扫描时长,记为第一扫描时长;
S804:以确定的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S805:根据在一个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定位结果;
S806: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S807:根据确定的移动速度调整扫描时长,将调整后的扫描时长记为“第二扫描时长”;
比如:根据移动速度与第二扫描时长的对应关系,将第一扫描时长调整为第二扫描时长。可选地,第一扫描时长和第二扫描时长不相等。
可选地,可预先通过测量得到移动速度与最优扫描时长之间的关系,确定在某个移动速度下,最精确的定位结果时所对应的最优扫描时长。或者针对某个移动速度区间,确定一个最优扫描时长。步骤S807中,则可在确定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根据预设的移动速度与最优扫描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最优扫描时长作为第二扫描时长。
S808:按照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S809:根据在一个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定位结果。
其中步骤S806不限于在步骤S805后执行,而是可以在步骤S807之前的任一时刻执行,当然,由于步骤S807中需要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确定扫描时长,因此,步骤S806的执行时间与步骤S807之间距离越近,步骤S807中确定的扫描时长就越精确。
其中,步骤S807中,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是,将步骤S806中确定的移动速度与预设的移动速度阈值进行比较;若确定的移动速度小于移动速度阈值,则增大扫描时长,比如:增大到第二扫描时长,其中,第二扫描时长大于第一扫描时长;若确定的移动速度不小于移动速度阈值,则保持扫描时长为第一扫描时长不变。
可循环执行上述根据移动速度调整扫描时长的步骤,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扫描时长,若连续预设次的循环,扫描时长均保持不变,则确定获得了一个最优扫描时长,后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该时间长度可预先设定)可以以该最优扫描时长进行定位计算。
步骤S807中,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是,按照步骤S806中确定的移动速度计算得到调整后的扫描时长。
比如:假设定位区域中,两个beacon之间间距为d,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从beacon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d的值。步骤S806中确定的移动速度为v。
则调整后的扫描时长T_scan应满足:
(d/v)/T_scan≥2。
其中,这里的数值2为预设的阈值,其取值原理可参考前面方式一中的平均扫描次数阈值。目的是保证定位位置的连续且定位精度较高。
此外,考虑到前述的扫描丢包率与s值的关系,可以在满足(d/v)/T_scan≥2的前提下,若T_scan小于x倍的第一广播周期,其中x为定位区域中beacon发射beacon信号可使用的频点个数,则可适当增大T_scan,以降低扫描丢包率,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可选地,对于一个定位区域,可以通过预先的测试,得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与扫描时长的对应列表,根据该对应列表,通过查表的方法可以得到扫描时长。
上述步骤S801~步骤S805可分别参考前述的步骤S501~步骤S505。
步骤S806中,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利用蓝牙信号或利用传感器计算。其中,利用蓝牙信号衡量移动速度的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平均扫描次数的确定方法,而利用传感器计算移动速度的方式中,利用便携式电子设备装配的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等计算移动速度。一般来说,利用传感器计算移动速度的方式能够以较小的延时获得移动速度、准确度较高,但需要增加移动速度计算的功能。再比如:便携式电子设备可根据在定位过程中获取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便携式电子设备可预先获知定位区域中部署的两个beacon分别对应的定位位置之间的间距,再根据分别获取到两个beacon的定位位置的时间间隔可估算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在具体实现时,beacon所在的位置有时并不与beacon对应的定位位置相同,此时,应按照两个beacon分别对应的定位位置之间的间距来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步骤S808和步骤S809的实现可分别参考步骤S804和步骤S805,区别在于扫描时长为调整后的第二扫描时长。
下面,从便携式电子设备与beacon之间交互的角度介绍图9~图12所示的流程,图10和图12所示的流程还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定位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其中,图9和图10所示的流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调整扫描时长,进行定位计算时,采用前述的方式一;图11和图12所示的流程中,采用前述的方式二。
图9~图12所示的流程中,在一个定位区域内,beacon发射beacon信号可使用的频点个数为3。
图9和图10所示的流程中,确定最优扫描时长的方法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图11和图12时间间隔的流程中,确定最优扫描时长的方法可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可选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向定位服务器发送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时,可指示每一个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扫描时长,比如:对于同一个扫描时长内的接收信号强度,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向定位服务器发送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时,指示该信息所述的扫描时长的标识。这样,定位服务器在收到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后,就可以确定哪些接收信号强度是同一个扫描时长内的,在定位计算时,根据同一个扫描时长内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定位结果。
图10和图12所示的流程中,
图9所示的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901: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定位区域内beacon广播的beacon信号;
S902:检测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比如:前述的第一广播周期);
S903:根据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得到初始的扫描时长(比如:前述的第一扫描时长),其中初始的扫描时长为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3倍;
S904:以初始的扫描时长进行定位计算;
S905:统计具有相同定位位置的平均扫描次数;
S906:根据平均扫描次数调整扫描时长T_scan,调整步长为ΔT_scan,得到稳定的扫描时长T_scan0,即最优扫描时长;
S907:以最优扫描时长T_scan0接收周围的beacon信号,并进行定位计算。
图10所述的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1001: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定位区域内beacon广播的beacon信号;
S1002:便携式电子设备检测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比如:前述的第一广播周期);
S1003: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得到初始的扫描时长(比如:前述的第一扫描时长),其中初始的扫描时长为beacon信号广播周期的3倍;
S1004:便携式电子设备将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
S1005:定位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再根据确定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计算,得到上述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中每一个第一扫描时长对应的定位结果:
S1006:定位服务器将定位计算得到的定位结果发送给便携式电子设备;
S1007: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步骤S1005中接收到的定位结果,统计上述连续m个扫描时长内具有相同定位位置的平均扫描次数;
S1008: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平均扫描次数调整扫描时长T_scan,调整步长为ΔT_scan,得到稳定的扫描时长T_scan0,即最优扫描时长;
可选地,步骤S1006也可由定位服务器执行,定位服务器将计算得到的最优扫描时长发送给便携式电子设备。
S1009:便携式电子设备以最优扫描时长T_scan0接收周围的beacon信号;
S1010:便携式电子设备确定步骤S1009中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S1011:便携式电子设备将步骤S1010确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
S1012:定位服务器根据接收到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确定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确定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计算,得到定位结果;
S1013:定位服务器向便携式电子设备反馈步骤S1012得到的定位结果。
图11所述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01: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定位区域内beacon广播的beacon信号;
S1102:检测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比如:前述的第一广播周期);
S1103:根据检测到的beacon信号广播周期得到初始的扫描时长(比如:前述的第一扫描时长),其中初始的扫描时长为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的3倍;
S1104:以初始的扫描时长进行定位计算;
S1105: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S1106:根据确定的移动速度计算最优扫描时长T_scan0;
S1107:接收周围的beacon信号,并以最优扫描时长T_scan0进行定位计算。
图12所述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201: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定位区域内beacon广播的beacon信号;
S1202:便携式电子设备检测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比如:前述的第一广播周期);
S1203: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得到初始的扫描时长(比如:前述的第一扫描时长),其中初始的扫描时长为beacon信号广播周期的3倍;
S1204:便携式电子设备将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
S1205:定位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再根据确定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计算,得到上述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中每一个第一扫描时长对应的定位结果;
S1206:定位服务器将步骤S1205定位计算得到的定位结果发送给便携式电子设备;
S1207:便携式电子设备计算自身的移动速度;
S1208:便携式电子设备将自身的移动速度上报给定位服务器;
S1209:定位服务器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计算得到最优扫描时长T_scan0;
S1210:定位服务器将计算得到的最优扫描时长T_scan0发送给便携式电子设备;
S1211:便携式电子设备以最优扫描时长T_scan0接收周围的beacon信号;
S1212:便携式电子设备确定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S1213:便携式电子设备将步骤S1212中确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
S1214:定位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根据确定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计算,得到定位结果;
S1215:定位服务器将步骤S1214中得到的定位结果反馈给便携式电子设备。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收发器1301,用于接收beacon信号;
处理器1302,用于根据收发器1301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并根据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第一广播周期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个定位区域内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收发器1301,还用于以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处理器1302,还用于根据收发器1301在连续m个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获取第一定位结果,并根据第一定位结果将第一扫描时长调整为第二扫描时长,其中,第二扫描时长大于第一扫描时长确定平均扫描次数;
收发器1301,还用于以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处理器1302,还用于根据收发器1301在连续m个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第二定位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302在调整扫描时长时,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结果确定平均扫描次数,并在确定的平均扫描次数大于预设的平均扫描次数阈值时,将扫描时长调整为第二扫描时长。
采用该可选实现方式时,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处理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其中,处理器1302用于获取定位结果、进行扫描时长的调整等,收发器1301用于接收beacon信号。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302根据确定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调整扫描时长,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结果确定平均扫描次数,并在移动速度小于预设的移动速度阈值时,将扫描时长调整为第二扫描时长。
采用该可选实现方式时,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处理可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其中,处理器1302用于获取定位结果、进行扫描时长的调整、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等;收发器1301用于接收beacon信号,以及可选地,与定位服务器通信。收发器1301接收beacon信号时,可为图2中的第一通信电路1021;收发器1301在与定位服务器通信时,可为第二通信电路1022。
可选地,处理器1302可被处理单元代替,收发器1301可被收发单元代替。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位于蓝牙定位系统中时,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收发器1301可为蓝牙模块,该蓝牙模块内置天线,用于与蓝牙定位系统中的蓝牙beacon通信,接收蓝牙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并采用蓝牙通信协议对收到的beacon信号进行协议处理。处理器1302可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比如:4核CPU、8核CPU等。
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收发器1401、处理器1402、存储器1403,其中,收发器1401的实现可参考收发器1301,处理器1402的实现可参考处理器1302。
存储器1403,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1401调用该指令,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定位方法;
处理器1402、存储器1403和收发器1401通过总线系统1404相连。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位于蓝牙定位系统中时,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收发器1401可为蓝牙模块,该蓝牙模块内置天线,用于与蓝牙定位系统中的蓝牙beacon通信,接收蓝牙beacon发送的beacon信号,并采用蓝牙通信协议对收到的beacon信号进行协议处理。处理器1402可为CPU,比如:4核CPU、8核CPU等。
其中,上述用于实现定位方法的指令可植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OS)中,与上层的定位应用解耦,为上层的定位应用提供高精度定位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可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403中存储的指令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及相关描述;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403中存储的指令用于实现图8所示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及相关描述。
综上,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定位方法、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定位系统。其中,通过衡量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来调整扫描时长,能够有效降低扫描丢包率,提高定位精度。其中,避免了定位结果中的定位位置出现跳变,降低了定位模糊度,通过设置合适的扫描时长可有效降低定位延时,提高了定位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信标beacon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所述第一广播周期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个定位区域内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以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在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中每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获取包括m个定位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果,并根据所述m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大于预设值,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调整为第二扫描时长,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扫描时长,所述m个定位位置中第k个定位位置是根据所述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中第k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的,m为预设的大于1的整数,k为大于1且不大于m的整数;其中,所述平均扫描次数为所述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所述第一定位结果中不同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的平均值,用于表征相同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以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在连续p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中每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包含另外p个定位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果,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中第j个定位位置是根据所述连续p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中第j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的,p为预设的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1且不大于p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所述预设值,且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中出现位置跳变,将所述第二扫描时长调小,直至再次获取的定位结果中包括的定位位置不出现位置跳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所述预设值,且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中没有出现位置跳变,不改变所述第二扫描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包括: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的三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包括:
从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beacon信号中分离出n组beacon信号,n为大于1的整数,每一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相同,不同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不同;
对于所述n组beacon信号中的每一组beacon信号,分别执行如下操作:根据一组beacon信号中所有beacon信号的接收时刻的顺序,计算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长,得到间隔时长序列;
按照预设第一阈值,从得到的间隔时长序列中筛选间隔时长,使得筛选出的各间隔时长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根据筛选出的所有间隔时长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该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
从得到的n个第二广播周期中,去掉与其他第二广播周期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的第二广播周期;
根据n个第二广播周期中剩余的所有第二广播周期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广播周期。
6.一种定位方法,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信标beacon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所述第一广播周期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个定位区域内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
以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根据在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中每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获取包括m个定位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果;
根据所述m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大于预设值,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调整为第二扫描时长,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扫描时长,所述m个定位位置中第k个定位位置是根据所述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中第k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的,m为预设的大于1的整数,k为大于1且不大于m的整数;其中,所述平均扫描次数为所述连续m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所述第一定位结果中不同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的平均值,用于表征相同定位位置出现的次数;
以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根据在连续p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中每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包含另外p个定位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果,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中第j个定位位置是根据所述连续p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中第j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的,p为预设的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1且不大于p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所述预设值,且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中出现位置跳变,将所述第二扫描时长调小,直至再次获取的定位结果中包括的定位位置不出现位置跳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另外p个定位位置确定平均扫描次数不大于所述预设值,且所述另外m个定位位置中没有出现位置跳变,不改变所述第二扫描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包括: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的三倍。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包括:
从接收到的beacon信号中分离出n组beacon信号,n为大于1的整数,每一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相同,不同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不同;
对于所述n组beacon信号中的每一组beacon信号,执行如下操作:计算该组beacon信号中前后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得到时间间隔序列;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差值阈值,从得到的时间间隔序列中筛选时间间隔,使得筛选出的各时间间隔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时间间隔差值阈值;
按照筛选出的时间间隔计算得到该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
在执行完所述操作后,从得到的n个所述第二广播周期中,去掉与其他所述第二广播周期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广播周期差值阈值的所述第二广播周期;
根据n个所述第二广播周期中剩余的所述第二广播周期确定所述第一广播周期。
1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系统、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总线系统相连;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beacon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并根据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所述第一广播周期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个定位区域内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包括:从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beacon信号中分离出n组beacon信号,n为正整数,每一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相同,不同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不同;对于所述n组beacon信号中的每一组beacon信号,执行如下操作:计算该组beacon信号中前后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得到时间间隔序列;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差值阈值,从得到的时间间隔序列中筛选时间间隔,使得筛选出的各时间间隔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时间间隔差值阈值;按照筛选出的时间间隔计算得到该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在执行完所述操作后,从得到的n个所述第二广播周期中,去掉与其他所述第二广播周期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广播周期差值阈值的所述第二广播周期;根据n个所述第二广播周期中剩余的所述第二广播周期确定所述第一广播周期;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以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在一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获取第一定位结果;以及确定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与第二扫描时长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调整为所述第二扫描时长,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不等于所述第一扫描时长;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以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在一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第二定位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根据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包括: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的三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在确定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时,包括:
所述处理器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确定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16.一种定位方法,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beacon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其中,根据接收到的beacon信号确定第一广播周期,包括:从接收到的beacon信号中分离出n组beacon信号,n为正整数,每一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相同,不同组beacon信号的发送源不同;对于所述n组beacon信号中的每一组beacon信号,执行如下操作:计算该组beacon信号中前后相邻的两个beacon信号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得到时间间隔序列;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差值阈值,从得到的时间间隔序列中筛选时间间隔,使得筛选出的各时间间隔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时间间隔差值阈值;按照筛选出的时间间隔计算得到该组beacon信号的第二广播周期;在执行完所述操作后,从得到的n个所述第二广播周期中,去掉与其他所述第二广播周期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广播周期差值阈值的所述第二广播周期;根据n个所述第二广播周期中剩余的所述第二广播周期确定所述第一广播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所述第一广播周期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一个定位区域内检测到的beacon信号的广播周期;
以所述第一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根据在一个所述第一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获取第一定位结果;
确定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与第二扫描时长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调整为所述第二扫描时长,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不等于所述第一扫描时长;
以所述第二扫描时长为间隔接收beacon信号;
根据在一个所述第二扫描时长内接收的beacon信号的RSSI获取第二定位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广播周期确定第一扫描时长,包括: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长确定为所述广播周期的三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包括:
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确定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19.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系统、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总线系统相连;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6/082329 WO2017197578A1 (zh) | 2016-05-17 | 2016-05-17 |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29077A CN108029077A (zh) | 2018-05-11 |
CN108029077B true CN108029077B (zh) | 2020-09-08 |
Family
ID=6032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5553.XA Active CN108029077B (zh) | 2016-05-17 | 2016-05-17 |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99361B2 (zh) |
EP (1) | EP3451743B1 (zh) |
CN (1) | CN108029077B (zh) |
WO (1) | WO201719757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36798B1 (en) * | 2017-03-23 | 2018-07-31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positioning method |
LU100599B1 (en) * | 2017-12-29 | 2019-07-01 | Luxembourg Inst Science & Tech List | Method for subjectively mapping a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
CN110823221B (zh) * | 2018-08-13 | 2023-06-09 |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定位系统、方法及装置 |
CN112055408B (zh) * | 2019-06-06 | 2022-08-09 |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的定位方法及测向系统 |
JP7213474B2 (ja) * | 2019-07-19 | 2023-01-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エリア判定システム、エリア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3099378B (zh) * | 2021-03-23 | 2023-05-16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411743B (zh) * | 2021-06-18 | 2022-11-18 | 广州土圭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
WO2024095606A1 (ja) * | 2022-10-31 | 2024-05-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2778A (zh) * | 2006-07-06 | 2009-07-01 | 西门子公司 | 对车道上的车辆进行定位的装置 |
CN103200678A (zh) * | 2013-04-09 | 2013-07-1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位置指纹识别算法的安卓设备WiFi室内定位方法 |
CN103442428A (zh) * | 2013-07-19 | 2013-12-11 | 华侨大学 | 一种基于蓝牙设备名的相对移动定位方法 |
CN104115533A (zh) * | 2012-02-14 | 2014-10-22 | 苹果公司 | WiFi处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08506B2 (en) * | 2004-11-19 | 2008-08-05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erving power on a mobile device through motion awareness |
US10375509B2 (en) * | 2010-09-13 | 2019-08-0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
US8924155B2 (en) * | 2010-09-13 | 2014-12-30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point based positioning |
KR20120056368A (ko) * | 2010-11-25 | 2012-06-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스캐닝 구간 및 멀티캐스팅 구간의 동기화 장치 및 방법 |
US9125113B2 (en) * | 2011-09-30 | 2015-09-0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evice mobility based scanning period control |
CN102685677B (zh) * | 2012-05-08 | 2016-04-20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
US9198121B2 (en) * | 2013-05-17 | 2015-11-24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scanning based on range and movement |
JP2015100060A (ja) * | 2013-11-20 | 2015-05-28 |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KR20170032304A (ko) * | 2014-07-14 | 2017-03-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블루투스 le(low energy) 기술을 이용하여 디바이스의 위치를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359480B (zh) | 2014-11-04 | 2017-05-17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利用惯性导航与Wi‑Fi指纹的混合室内定位方法 |
CN104464368A (zh) | 2014-11-21 | 2015-03-25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一种用于停车场的智能寻车位、寻车系统及方法 |
US10827391B2 (en) * | 2015-07-26 | 2020-11-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necting substitute communication means by using bluetooth low energy (LE) technique |
KR102376335B1 (ko) * | 2015-09-18 | 2022-03-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채널 정보를 이용한 브로드캐스팅 방법 및 장치 |
US10999798B2 (en) * | 2017-06-26 | 2021-05-04 | Apple Inc. | Efficient scan and service discovery |
-
2016
- 2016-05-17 EP EP16901964.3A patent/EP3451743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5-17 CN CN201680025553.XA patent/CN108029077B/zh active Active
- 2016-05-17 US US16/302,925 patent/US104993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5-17 WO PCT/CN2016/082329 patent/WO2017197578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2778A (zh) * | 2006-07-06 | 2009-07-01 | 西门子公司 | 对车道上的车辆进行定位的装置 |
CN104115533A (zh) * | 2012-02-14 | 2014-10-22 | 苹果公司 | WiFi处理 |
CN103200678A (zh) * | 2013-04-09 | 2013-07-1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位置指纹识别算法的安卓设备WiFi室内定位方法 |
CN103442428A (zh) * | 2013-07-19 | 2013-12-11 | 华侨大学 | 一种基于蓝牙设备名的相对移动定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97578A1 (zh) | 2017-11-23 |
CN108029077A (zh) | 2018-05-11 |
EP3451743A1 (en) | 2019-03-06 |
EP3451743B1 (en) | 2020-10-28 |
EP3451743A4 (en) | 2019-04-17 |
US10499361B2 (en) | 2019-12-03 |
US20190281575A1 (en) | 2019-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29077B (zh) |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定位方法 | |
JP5622737B2 (ja) | 建造物内におけるロケーション決定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EP3386248B1 (en) | Positioning network device and positioning method based on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 |
KR101871052B1 (ko) | 하이브리드 실내 측위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US9551774B2 (en) | RFID tag search metho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RFID tag search program, and RFID tag search device | |
EP3668205A1 (en) | Positioning and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3726754B1 (en) | Path loss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151210B (zh) | 移动终端、信息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11570580B2 (en) | Wireless location system in multi-corridor buildings | |
EP4297465A1 (en) | Beam measurement method, beam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895640B2 (en) | Multi-user-equipment positioning signaling | |
KR20160149562A (ko) | 이동 로봇 주행 시스템, 자율 주행 로봇, 및 로봇 이동 제어 방법 | |
US20130308579A1 (en) |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Shared Transmit-Power Information | |
JP2016511615A (ja) | 走査動作を行う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5467419A (zh) | 定位方法及装置 | |
EP3369214B1 (en) | Bulk fine timing measurement allocation message | |
CN108496092A (zh) | 利用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信息块进行基于时间传送的定位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70118587A1 (en) | Location detection using bulk fine timing | |
JP6060709B2 (ja)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2127077B2 (en) | Wireless location system | |
KR102617098B1 (ko) | 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한 단말기의 위치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
EP4421515A1 (en) | Method by which first terminal measures position on basis of sound wav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WO2024152813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芯片系统 | |
KR20100001126A (ko) | 동기 코드를 이용한 통신 단말의 위치 측정 방법, 장치 및그 방법을 실행하는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 |
CN118741680A (zh) |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